对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分析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要求我们积极适应世界环境的变化, 而信息网络的普及让教育世界化成为现实, 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的强烈冲击, 使我国封闭的文化环境走向开放, 不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交互影响, 让多种价值观并存的高校成为社会与时代的缩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大环境下, 就一定要具有感悟时代和与时代同步的敏感性, 将多元文化加以调和, 形成教育思维与教育模式的真正转变。

1 多元文化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1 意识形态出现复杂变化

高职院校的主要作用是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在高职院校里, 多元文化互相影响、思想意识互相交锋。西方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 让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抵触心理, 对于共产主义的基本信仰发生动摇。

1.2 不同价值观发生激烈冲突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将他们的价值观强加给中国, 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与政治的侵略扩张, 造成了高职院校内价值观斗争的显现, 让一些学生形成盲目崇拜西方价值取向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心理。

1.3 社会主流意识淡化

多元文化背景使得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以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思想流派中的一支, 不能将其当作国家指导思想。这种观点实际上淡化了国家主流意识, 让已经形成共识的价值取向发生混乱,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阻碍。

1.4 国家文化认同感削弱

西方文化里的绝对自我观念受到高职学生的追捧, 并逐步上升到深层次的政治认同。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伦理道德等受到西方影响程度很深, 他们在体验与享受西方文化之际, 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式的生活状态同理想目标, 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文化自绝、道德沦丧、精神虚无的特征, 这使得中国文化传承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2 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让高职思想政治教改之路走得更好

文化是社会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组成部分, 很多社会问题, 归根结底都是文化问题。多元文化背景中,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不能时代感与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不能忽略应对多元文化背景的改革创新。

2.1 注意主流思想培养

无论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如何在我国蔓延,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要积极引导学生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掌握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方法论, 防止出现主观思维与片面思维, 避免情绪化色彩的出现。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外部文化思潮, 让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分析西方文化, 学生批判与鉴别, 而不是盲目推崇。

2.2 加强学生选择文化的控制引导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切实把握文化传播层面的思想政治变化规律, 通过筛选与过滤, 把某些文化留在校园之中, 把某些文化剔除出去, 将文化选择的任务承担起来, 要以适应时代发展为要求, 构建优良的选择文化机制, 让选择的本身即富于多元化特点,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落后走向成熟。以此来让高职学生可以始终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用成熟的思想政治思维体系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服务。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内心关怀。于强调国家主流思想意识的同时, 正确面对不同文化给高职学生造成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用品味高雅的文化促进校园文化朝健康方向发展, 提升学生的文化甄别能力。避免在校园里出现低俗平庸、功利世俗、浮华务虚的低级文化趣味。

2.3 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统一, 在教育体系上保证多元文化的科学交流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中, 一定要始终坚持主导思想的单一化, 但是必须承认客观环境文化多元性的现实存在, 深刻研究借鉴不同文化形态里面的共性内容。一方面需要尊重、提炼、引导、保护非主流文化里的精华, 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内容。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 外部文化中具有普适意义的思想与文化成果我们更要认真加以总结接纳。不同文化形态所交流碰撞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一定会积淀成为崭新的内容, 变为主流文化的调节补充, 完善主流文化的内容体系。这样的形势变化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具备更加开放的心态, 科学处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间的关系, 做到不管是古是今、是中是西, 都能取其菁华去其糟粕, 为教育所用, 为时代所用。

2.4 在教学策略上做到与时俱进,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民主观念

多元文化背景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更加具备开放与民主的精神。社会与国家间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是历史潮流下不可逆转的规律, 从前那种思想行为一致的现象早已一去不复返, 对此,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下, 教育工作者道德不能迷失自己, 尤其不能以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当作放任学生思想变化的挡箭牌, 要尽可能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 积极引导干预学生思想, 使之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干预的过程必须变革, 将训导变为指导,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一方面要民主且平等地对待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 尊重所有学生的文化观念与价值观念, 从另一方面来说, 学校同教师对于道德文化、政治思想的教育方式不应当是粗暴地训导干预, 而应是细心地鼓励引导式干预。只有完全做到尊重个性思想, 才能达到在个性思想上的共性政治认同;只有共性政治认同, 才能达到学校及扩而广之的社会秩序协调。个性与共性的协调,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 也只有如此, 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加具备生机与活力。

3 结语

多元化社会的形成, 让高校改革持续深化。原来封闭的文化环境, 现在已经逐步为异质文化所替代, 文化中的多元方向发展形势明显,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西方的道德准则、思想方式、生活行为等已经深入融合进我国文化当中来, 让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我国高校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阵地, 怎么样让这种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改革, 成为高职院校所必须接受的重要考验。

摘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全球交流, 让多元文化成为教育的主要背景, 对于我国高职教育来说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多元文化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并据此探讨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走得更远、走得更顺。

关键词:思想政治,多元背景,高职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贝.多元文化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20) .

[2] 罗吉平.论多元文化冲突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挑战和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4) .

[3] 张传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元文化问题探析[J].理论导刊, 2007 (5) .

[4] 汪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与创新[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7) .

[5] 董言志.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0 (2) .

上一篇: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人性化”因素初探下一篇: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