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好坏可从侧面反映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的重要和主要任務。

第一篇: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从硕士学位论文引文透视研究生的信息能力

[摘 要]

以广西工学院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SPSS为分析工具,对学位论文引文的数量、类型、语种及年代分布进行分析,以初步了解研究生的信息能力,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信息能力

[

[

引文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位论文研究的基础,也是硕士研究生检索、利用和吸收文献信息能力的反映。因而,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硕士研究生对文献信息的获取、吸收能力和研究创新水平,根据分析结果,还可以掌握研究生检索、利用文献信息的规律和特点,进而了解研究生的信息能力。为此,本文以广西工学院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SPSS为分析工具,对学位论文引文的数量、类型、语种及年代分布进行分析。

1 数据的来源及研究步骤

1.1 数据的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学位论文系统所收藏的广西工学院2010届所有的85篇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内容涉及工商管理(23篇)、机械工程(13篇)、控制科学与工程(简称控制工程)(20篇)、土木工程(14篇)、化学工程与技术(简称化学工程)(14篇)、经济学(1篇)六个学科。由于经济学只有1篇论文,没有统计意义,故不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以其他五个学科的84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

1.2  研究步骤

首先搜集、整理每篇学位论文的引文情况,包括引文的数量、类型、语种及年代分布等基本数据;然后把相关的数据输入SPSS,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学位论文引文的数量、类型、语种、年代等特征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探讨研究生获取、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掌握他们检索、利用文献信息的规律及特点;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推断相关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及分析

2.1 引文量分析

引文量是学位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数量,是衡量作者吸收文献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研究样本的引文量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84篇学位论文的总引文量为5 007篇,其中单篇引文量最多为151篇,最少为32篇,两者相差近5倍,平均引文量为59.61篇。这一统计结果是国外科技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量15篇的近4倍。这说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需求量较大,文献调查覆盖范围较广,吸收信息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在检索、利用信息等信息能力方面还需提高。从学科角度来看,化学工程的平均引文量达95.43篇,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学科的平均引文量;化学工程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平均引文量在50—60篇,相差不大。这一特征与相关学科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的分布比较类似:一般来说,生物与化学类期刊论文的篇均引文数要高于工程类以及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篇均引文量。如果把所研究的学位论文分为工商管理类和工科类,那么,工科类学位论文的平均引用量为64.10篇,明显高于工商管理专业论文的平均引文量(50.74篇)。可见,除了与信息量有关以外,[JP2]引文量还与论文类型、学科性质和学科的发展史有着一定联系。[1]如果与其他高校相比,[2—3]则研究样本的工科学位论文的引文较高,而工商管理类学位论文的引文量则显得太低。[JP]

2.2 引文的类型分析

对引文的类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硕士研究生的阅读动态和所需文献类型的构成比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获取信息的动态与动向,了解他们对信息资源的掌握程度和信息能力的水平。在我们的研究样本中,引文的类型有期刊、专著、学位论文、普通图书、会议论文、标准、网络文献、专利、报纸、研究报告等,各类型的引文量及占总引文量的百分比见表2。

从引文量来看,引文类型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1)期刊是硕士学位论文最主要的参考信息源。84篇硕士论文引用的期刊论文为3 498篇,占总引文量69.86%。据有关文献统计,当今世界各国科技的最新信息约有60%来自期刊,我国一般科技论文的期刊引文率也在55%以上。[1]可见,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比较重视参考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技新成果的信息源。在某种程度也反映出研究生比较熟悉期刊这一文献类型,或者说比较倾向于使用这一类型的文献。

(2)专著总引文751篇,占15.00%,引文率排在第二位。专著作为一种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文献类型,在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也比较受到青睐。

(3)学位论文作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得各级学位所撰写的论文,其中不仅能够提供较高、较新的科技信息,还能提供成熟的学位论文的写作方式和规范。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引用率还不够高(仅为5.91%)。

(4)在本研究中把图书分为专著和普通图书,而在其他类似的研究中[1—3],不予以区分,因而图书的引用率都是仅次于期刊。本研究区分以后,普通图书的引用率仍然较高,占了3.26% 。可见,图书(包括专著和普通图书)作为读者最熟悉的文献类型,是硕士学位论文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

其余类型文献的引用率相对都较低。

从专业来看,各专业的引文类型有如下特点:

(1)工商管理专业是研究样本中唯一引用报纸文献的专业,这可能与工商管理专业性质及报纸这一信息源的特点有关。报纸储存有许多财政、经济及管理等方面的最新信息,这些信息是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信息源。

(2)机械工程专业引用的文献类型主要为期刊、图书(包括专著和普通图书)和学位论文,其他类型文献的引用率很低。按常理标准文献和专利文献应该是机械工程专业引用比较多的文献类型,但在我们的调查中,13篇学位论文仅引用了一篇标准文献,没有引用任何专利文献,其中原因,很值得深思。

(3)控制工程专业的学位论文引用了很多未命名文献(Z)以及大量的软件使用手册。同时,网络文献在控制工程专业中的引用率最高,达到了该学科总引文量的3.48%。专利文献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文献包含了世界科技信息的90%—95%。[4]但是,20篇的控制工程学位论文没有引用一份专利文献。

(4)土木工程专业引文的一个特点是标准文献的引用率比较高,达到了该学科总引文量的4.11%,是所有研究样本中引用标准文献最多的专业。这可能与土木工程的专业特点有关,也说明该专业的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特点把握较好。

(5)在所有研究样本中,化学工程是引用专利文献最多的专业,同时该专业的论文也注意引用标准文献。这与化学工程的学科性质比较对应,说明学生的专业信息意识比较强。

(6)研究报告主要为土木工程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所引用,分别为各自总引文量的1.57%和0.86%。而其他专业对科技报告的引用率很低,甚至没有。

综上所述,学生对不同文献类型的功能与特点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发挥各类型文献的作用。

2.3 引文语种分析

某一语种的文献被硕士学位论文引用量愈大,说明该语种的文献在学位论文撰写中比较常用或重要,或者论文作者比较容易获得该语种文献。因此,考察和分析引文语种的分布,对于了解研究生吸收、利用不同语种文献的能力和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表3是引文语种的分布情况。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 84篇硕士论文引文文献中,中文引用量为3 197篇、外文引用1 810篇,中、外文引用比率为1.77,说明研究样本中,虽然中文文献的引用量占优势,但外文的利用率也较高。

2.3.1 不同类型文献的中、外文引用比率。

根据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类型文献的中、外文引用比率:学位论文为23.67;报纸为6;专著为5.63;标准为3.31;研究报告为3;网络文献为2;专利为1.8;期刊为1.40;图书为1.06;析出文献为0.62;会议论文为0.36;未命名文献为0.004。可见,学位论文的中文引用比重最大,其中原因可能是研究生获取文献的局限性,加上广西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学位论文语种主要是中文。期刊和图书的中外文引用比率接近于1,这可能与外文期刊和外文图书都设专门的馆藏位置,研究生较易获取这两类文献有关。另外,会议论文、未命名文献及析出文献的外文利用率高于中文,并且所引用的会议文献中,外文几乎是中文的3倍。

2.3.2 不同专业的中、外文引文情况。

从专业来看,化学工程专业对于外文文献的引用量较大,在该专业所引用的期刊文献中,外文超过了中文。而总体上看,工科硕士学位论文的外文引用量明显高于文科。可见,中、外文引用的比率与专业类型、学科性质有关。

另外,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样本所引用的1 810篇外文文献中,除了少数为日语、德语外,其他均为英文文献。这可能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有关,如我国研究生的第一外语大多是英语;也可能与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有关,广西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的纸质外文文献以英文为主,其他语种的文献收藏很少。但在当今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况且现代图书馆的很多资源都是数字资源,其他语种的资源应该也不难得到。这说明学生掌握的外语种类相对有限,没有掌握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没能自如运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

2.4 引文年代分析

一般的,随着年代的由远而近,引文量呈增长趋势,也就是说人们常常最先考虑引用最新的文献信息。对引文年代的分布情况分析,是测评学位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可反映出硕士研究生对最新科技信息的掌握情况。

2.4.1 引文年代的总体分布。

表4是研究样本中引文年代的总体分布。从表中可看出,引文量最多的年代是2003—2006年,随后依次为2000年以前、2007—2010年、2000—2002年。可见,研究样本引文年代的分布不满足常态规律,引用最多的并不是最新的文献,但各时间段的引文量相差不是很大。

从文献类型来看:期刊、学位论文、标准、未命名文献、研究报告、专利文献的年代分布高峰都是在2003—2006年,其中这个时间段的研究报告为45.83%,几乎占了所引用研究报告总量的一半。而这六种类型文献分布在2000年以前和2007—2010年的比率相当,最低峰在2000—2002年。专著的引用高峰在2000年前,占31.02%;其次是2003—2006年,为30.56%;析出文献的引用高峰出现在2000—2002年,为42.86%;图书和会议论文的年代分布高峰在2000年之前,分别占38.65%和34.94%;网络文献和报纸年代分布高峰在2007—2010年。因此,除了报纸和网络文献外,总体上研究样本引用文献的新颖度不够高。

2.4.2 学科角度的引文年代分布。

表5是从学科专业角度对引文年代的分析。从表中可看出,所有的学科2000年以前的引文量都占相当大的比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位论文在2000年以前的引文量甚至超过了总引文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学科的引文集中在2003—2006年的比例比较大(工商管理和控制工程的学位论文在该时间段的引文量甚至超过总引文量的三分之一),最近4年(2007—2010年)的引文反而相对较少(最多的生化工程也仅有28.2%)。虽然从前面分析得到,土木工程专业参考了较多的标准文献,而标准文献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并将执行较长的时间,但从表4可知,40%的标准文献集中在2003—2006年,并且最近4年土木工程的引文量也太少,仅有16.9%,因此土木工程的学位论文的引文新颖度较差。

总体上看,研究样本的引文过于陈旧。

3 结 论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JP3]

(1)引文量偏少,反映部分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查找、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JP]

(2)硕士研究生在检索利用文献信息时,总是倾向于检索利用自己最熟悉的文献类型;期刊和图书(包括专著和普通图书)是引用率最高的两种文献类型;部分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期刊、图书以外的其他类型文献的功能与特点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不清楚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有哪些重要的文献类型。

(3)很多学生的信息意识较差,没能从当前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缺乏基本的信息知识,在查找资料时不能掌握精、准、全的策略。

(4)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少,外文引文语种单一,引文总体上过于陈旧,没有充分认识网络在传播信息、交流信息上重要作用,学生的信息素养尚需提高。

[HTH]4 后继的研究方向[HT]

以上的结论虽然是从广西工学院2010届硕士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得到的,但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信息能力的特点。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后继本课题组将开展如下的研究:

(1)基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需求的馆藏资源优化建设的研究。有的学位论文引文文献类型单一,除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欠缺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不合理,没有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出现资源饥荒现象。因此,开展针对学位论文研究需求的馆藏资源优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嵌入学位论文研究过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有理由认为,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仍然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工作。由于硕士研究生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检索技能,因此,如果泛泛地对他们讲解信息素养的课程,估计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激情。但是,如果嵌入他们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结合他们的信息需求,开展相应的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将不仅得到他们的积极参与,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桂清.汕头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与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4):84—86.

[2] 顾 英.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初探[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9,11(2)77—90, 80.

[3] 邵艳菊.中山大学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30(1)115—121.

[4] 专利[EBOL]. [2011-06-12].httpbaike. baidu.comview50915.htm.

[收稿日期]2012-02-28

[作者简介]

蒋红华(1988—),女,助理馆员,大学本科,广西工学院图书馆;石德万(1964—),男,研究馆员,硕士,广西工学院图书馆;贺梅萍(1973—),女,副研究馆员,硕士,广西工学院图书馆。

[说 明]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中信息能力评判的研究”(项目编号:2008C76)、广西工学院教育教学软件开发立项项目“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平台”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蒋红华 石德万 贺梅萍

第二篇: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探讨

摘要:中国学位条例制定于1980年,距今已有30多年。随着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培养种类的多元化,此条例已不适用当今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必须有所修改,尤其是硕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分析美国、英国研究生学位授予和质量控制制度,提出硕士学位授予改革的建议。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必须改变只重视科学学位,不重视工程素质;只重视学位论文,不重视基础知识;只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综合素质的现状。文章旨在为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位制度;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12.08万人扩展到2011年49.50万人[1](表1),增长4.1倍,国民经济总值GDP则从2000年的9.92万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7.16万亿元,增长4.75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展趋势总体一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资源支撑,因此,国家经济水平与人才培养规模发展相互协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讨论也愈来愈多。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短缺,办学经费、师资队伍、教学和实验设施、管理体制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当前讨论的主要问题。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实施。之后,国务院又于1987年5月2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学位授予流程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行办法》,具体政策由国务院设立的学位委员会领导。学位授予单位则设立相应的学位评定委员会,院(系)则设定学位评定分委会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首先由答辩委员会和分委会审查学位论文,作出授予决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学位授予制度和要求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各学

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执行,执行的内容、要求和程序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体现。这一学位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行了30多年,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在扩大、学位类别在增加、培养目标在延伸,相应地对学位授予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硕士学位授予由原来的几个类别发展到十几个类别,由原来的培养科学工作者为主到现在培养科学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并重,由原来的招收万人到现在的招收四十几万人。因此,研究和探讨硕士研究生新的学位授予标准十分必要。文章在分析美国、英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后,对学位授予标准提出了改革建议。

二、美国的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及管理体系

美国的学位制度较为完善,并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纵观美国目前实行的学位体系,主要包括:为社会学院毕业生设立的准学士学位(副学士,Associate’s Degree)、正规院校毕业生的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博士学位(Doctor Degree)。

(一)硕士学位的授予标准

硕士学位是学生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攻读1~2年研究生课程而授予的高级学位[2-3],是学士和博士学位之间的一个中间学位。在美国有些高校不设硕士学位,允许持有学士学位的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增加修业年限。

硕士学位的性质和标准在美国也存在长期的争论,各校标准差异大。但美国研究生院协会对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有3点:(1)提供研究生阶段的基础教育;(2)对本科阶段实施补偿性教育;(3)作为终结性专业教育。因此,硕士学位大体可分为教学型和学术型。攻读这一类学位通常是为了毕业后担任中小学教师,或是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间学位。此类学位的授予标准是修完30~36个研究生课程学分(包括9~10个辅修学分),并通过综合考试。硕士学位没有统一规定是否提交论文,各学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之间的差别也很大。美国的硕士教学培养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论文硕士;第二类是课程+专题研究报告类硕士;第三类是课程硕士。第一类需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硕士论文则要求在系统叙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某方向独立的研究工作,但不规定有个人独立见解。第二类则需另选修6个学分,并完成1个以上科研项目,据此写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要求作者独立完成,并完成一项指定的工作。第三类则需比论文硕士多选修12个学分。

由此可见,美国对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种类较多,同时,对硕士研究生的要求主要为博士学位作准备,或者从事中小学教学及工程应用工作。

(二)美国学位质量保障体系

美国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享有显著的不受政府和社会各界控制的自由选择权[4]。办学上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使学校可以彰显个性,灵活地适应地方和市场需求,更快吸取科技新成果,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使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迅速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各校自己的特色。

同时美国是一个竞争型社会,不仅企业间竞争激烈,在教育界竞争也无处不在。这促使各类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为各自的社会声誉不断努力,声誉依赖于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由于100~200所研究型大学逐步从3000~4000所高校中分化出来,成为研究生培养基地,同时也成为美国基础研究和创新研究的中心。长期的竞争迫使各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求得生存和继续发展,也促使美国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美国学位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3种: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下属的教育管理部门为代表的政府力量;以各种民间组织和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以高等学校为代表的教育自身力量。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主要通过倡导教育方向和实施支撑计划,提供信息网络、公共设施、研究基金、奖学金等服务项目,是实现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种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是美国教育投资的主体。学校则是通过提升办学声誉和实力,激励竞争来获得持续的民间办学资金,同时通过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师资水平,改善实验条件等发展学生的自由性和创新性,并通过奖学金制度和淘汰机制培养高质量人才。

三、 英国的学位制度

英国的学位体系与中国相同,主要由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构成,每一级的授予标准有所差别。

(一)英国的学位体系及标准

英国的学历和学位共分五级[5],其中三级是本科层次,二级是研究生层次,其学位授予标准也不相同。本科层次分为高等教育文凭(Certificates of Higher Education)、普通学士学位(Ordinary Bachelors Degree)、荣誉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s with Honors)。研究生层次分为硕士学位(Masters)和博士学位(Doctorates)。

英国的硕士学位分为授课式和研修式2种培养目标。授课式硕士学位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显,其课程一般为一年。学生必须选修一定学时的课程,每学期完成规定篇数和字数的论文或报告,年终提交最后的毕业论文(报告),才可获得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研修式硕士学位则规定在取得一定学分后再进行论文研究,完成规定的论文报告。教学学位(Taught Degree)对应的是授课式为主的硕士生,研究学位(Research Degree)则对应以研修式为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二)英国的学位质量监控

英国政府和学校对学位教育流程的质量监控,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学位授予权审核。1999年10月英国颁布了学位授予指导意见,对申请学位授予的程序、标准等作了具体规定。2004年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2)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内部有专业规划、审批、监控和审查等重要环节的监督机制,包括专业小组本身工作的年度考核、校外监督员的督察报告、学生的反馈意见、专业团体报告等。

(3)聘请校外督察员和学术审查员。

(4)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

四、学位制度及改革探讨

中国的学位分级设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博士学位是最高一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实施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同等学历者,经考试进入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学习2.5~3年,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对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在本学科上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可被授予硕士学位[6-7]。

由于中国学位制度建立时间不长,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博士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极少,远不能满足当时教学科研人才的需求,很多学科中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由硕士担任。在建立学位制度之初,硕士学位是中国学位结构中的一级独立学位。攻读硕士学位不仅要学习学位课程,还要从事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与一些国家硕士学位为过渡学位相比,中国硕士学位在设置后的一段时间内,学术水平要求较高,客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展,硕士生招生从1980年的万余人,发展到2010年的46万多人。硕士生的就业方向已从以教学科研为主发展到以工程应用为主,而国内的质量标准仍然采用旧标准。虽然从2009年起,开始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并计划其达到硕士学位人数的50%,但是学位授予标准仍然采用30年前与工学硕士相同的标准。因此,笔者结合国外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和培养目标的分析,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多样化硕士研究生授予标准

国内硕士研究生授予标准单一,而且制定于1980年,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就业方向的工程化。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增加和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变化,应改变由一篇论文决定硕士生水平的单一评价指标,变为由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工程实践报告和论文(或报告)共同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建议将硕士研究生培养标准分为授课式、研究式和混合式(授课+专题研究)三种形式。

2.完善研究生基础教育

美国在300多年的高等教育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为辅的开放型高等教育运行体制。这要求各专业的培养必须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进行研究生选拔,而不是凭几门成绩决定录取。研究生教育要求理论基础宽广并跨学科发展,重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加强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基础水平,为日后研究和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3.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是同一层次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如何实现同一层次,又如何体现不同方向需要进一步探讨。虽然在论文环节有定性的规定,在课程环节有实践的需要,但是,专业学位尚没有实现同一政策层面的不同方向的培养;因此,必须加速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标准、招生政策、实践能力等。

五、结语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是目前中国扩张速度最快、社会需求最广的人才队伍。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必须改革现有的硕士研究生授予标准和质量评定体系。笔者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美国在长期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为中间学位,其学位授予标准和质量控制值得中国学习。

(2)英国研究生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校内和校外督导体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3)中国学位条例实施30多年来,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和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必须修改和完善学位授予标准,以适应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EB/OL].http://www.news.ynu.edu.cn/xyjs/2009-02-27/0-9-4778.html.

[2]郭晶.中美两国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3]程萱.美国学位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田莉.美国专业学位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7.

[5]陈嵩.中英学位制度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6]吴智军.浅议我国学位制度的引入与流变[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3-146.

[7]程同顺,高飞.试论当前中国的学位制度改革[J].江苏高教,2007(4):80-83.

Master degree student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HUANG Xiao-mi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8, P. R. China)

(编辑 周 沫)

作者:黄晓明

第三篇:医学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好坏可从侧面反映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的重要和主要任務。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的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重在应用技术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总结及相应科研、应用等研究的归纳,更能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培养期间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等的水平。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对严格把控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有效把控,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入手,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研究生管理机制化、有效化,通过加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关键词: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 质量监控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以年递增20%~30%的速度扩大,年增长率已经超过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规模招收[1]。研究生招生规模及教育规模的加速扩展,使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与思考。在有限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教学资源紧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扩招之后的“量”与研究生培养的“质”之间矛盾急速凸显[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令人堪忧,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集中表现为学位论文质量[3]。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好坏可从侧面反映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的重要和主要任务[4]。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的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重在应用技术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总结及相应科研、应用等研究的归纳,更能反映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培养期间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等的水平。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对严格把控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可受到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影响,如:研究生个人素养和主观能动性、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指导程度、研究生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体制以及完成科研项目或论文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如科研项目、实验设备、研究经费、文献资源等),以上这些因素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5]。不可否认的是,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中,有一些属于不可控因素,如图书馆文献资料、实验环境及设备等,对于研究生培养来说,只能是不断并逐步改善;而对于其中一些因素来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措施进行提升加强,如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指导全过程、加强研究生管理部门管理能效、不断理顺研究生管理机制体制,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通过以上的措施手段,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以达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6-8]。因此,在合理利用有效资源的前提下,对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进行全程有效监控,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医学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有着不同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突出特点,如临床实践时间长、科研或实验时间受限等,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及相应的科学研究是医学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突出问题。所以,在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有效把控,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入手,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研究生管理机制化、有效化,通过加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美国是最早开展教育质量监控的国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就具体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来说,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把控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检查节点[2],如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主要环节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以保障学位论文质量。英国也已有26所大学按照IS09000系列质量标准在高等学校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学位论文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主要集中在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方面,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9]。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都包涵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里,如左斌等人的《加强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贺芳玲的《突出博士论文选题答辩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曹晓璐等人的《关于提高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研究》、王琳娜等人的《构建博士论文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初步探索》[10-13]等,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作了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严把控制生源质量关,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其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学生质量亦是良莠不齐,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各有侧重,加强对研究生初试、复试环节的监控管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严把质量关,精心选材,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二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主要是对选题、开题、中期考核和答辩过程的监控,采取多样方式方法,加强学位论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检查及把控,严格控制学位论文的审批、答辩等相应过程;三是对学位论文的抽样评审,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打消研究生毕业既万事大吉心理,促使研究生及导师对本人负责、对学科负责、对学校负责[14-18]。

如何根据社会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需求,加强论文质控及监督提升,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从而保证研究生教育及培养质量,已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学位论文盲审结果及评阅书意见分析,进而反思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2 方法

本研究对2012年—2016年某医学院校毕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监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审查初审通过率、学术不端检测审查初次通过率、因论文质量问题延期毕业研究生数量及原因分析了解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3 结果

3.1 2012—2016年某医学院校各学位类型研究生论文基本情况

从表1可看出,在研究生总在校生数量基本趋于稳定的基础上,专业型研究生招生比例逐年成比例增加,导致专业型研究生论文质量成为总体研究生培养质量重中之重。

从表2可看出,2012—1016年各类型研究生参加论文双盲审查,初审通过率基本变化不大,均在70%~80%左右。

從表3可看出,2012—2016年各类型研究生参加学术不端检测审查,初次通过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近年研究生管理部门严把研究生终审关,加大检查力度,处罚力度,致使研究生论文质量把控成果逐渐显效。

从表4可看出,2012—2016年各类型研究生因论文质量问题延期数量逐年增加,基本维持在每年20~30名左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论文未按时完成;或是在论文双盲审查及学术不端检测中不合格,多由研究生主动提出延期毕业,以丰富、加强论文质量。多数医学院校执行的3~5年弹性学制也为此举措提供了有效的出口,使研究生及其导师在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时有机会修改、完善,为把控总体研究生论文质量提供必要条件。由于学术型研究生论文内容要求与专业型研究生不尽相同,学术型研究生其论文必须为原著性、带有一定实验数据的论文,而专业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为包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致使学术型研究生因论文质量延期毕业数量较多;且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者均为学术型研究生,这类研究生由于工作及课题未完成等原因延期申请学位者也不占少数,致使学术型研究生延期毕业数量较多。

3.2 2012—2016年某医学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情况

通过随机抽样,对各学位类型硕士学位论文盲审结果及评阅书意见分析了解,发现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生自身原因,如论文中创新观点缺乏;实验数据不足;抄袭剿窃等;研究生生源好坏,教学、培养及管理中存在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的质量;

(2)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负面影响,如生多师少;对研究生“用”多“培养”少;导师学术水平有限;没有对研究生论文进行最终把关等;

(3)评审专家的不规范及学术失范影响,如论文评阅专家任务重、评审专家研究领域与学位论文领域不对口、评阅专家少、学位论文的送审时间短、送审程序不规范等,还有在论文评审过程中盛行的“人情风”和“关系风”使论文评阅如走过场,没有实现其真正意义等。

4 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改善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对策如下:

加强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指导的责任意识,使导师成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该给予导师在招生、录取方面更多的权力,让他们在挑选自己中意的学生的同时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采取一种更加细化和量化的方式明确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包括学位论文指导在内的各种关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导师的管理及指导也至关重要,要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对所指导研究生的定期考核和评价,实时掌握研究生学习动态,导师要明确在各个不同时间节点所应考核和评价研究生的具体工作,从研究生入学制定培养计划开始,包括学位论文选题、文献综述、中期考核,直至答辩等工作,导师均应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并做仔细详实的记录,如具体意见、修订次数等,或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为每一位研究生及其导师建立一份详细的指导档案并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和总结,并可结合一定惩罚及奖励机制,或与招生数量挂钩,形成良性循环。对于考核或评价结果不符合要求或出现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的研究生导师,应根据管理部门相关规定要求或文件给与相应的处罚、或停止招生;对于考核或评价结果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应给与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并可进行考核和评估结果的公示,或在招生政策中给与倾斜。使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不断完善,真正建立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的岗位流动机制[19-20]。

树立正确的学术荣誉感,加强和完善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制度。为了使匿名评审制度更加名副其实和增强可操作性,可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由研究生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将专家群体、各种信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校范围内的论文专家评审库及评审平台,使论文的匿名评审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实行学位论文的淘汰制度[20]。为了从源头上提高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在充分调动导师责任意识和逐步完善科学的论文评审体系的基础上,应该对不合格学位论文进行淘汰,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同时结合医学院校的弹性学制,给予被淘汰者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只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仍可授予学位。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写作动力,提高学位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更好地进行论文的匿名评审提供一个“出口”,因为很大程度上正是对论文被淘汰者没有完善的处理和安置办法,才导致论文评审和答辩中的“高抬贵手”。对于已经通过的学位论文,也可以引入社会机制进行监督,如出现问题,可追回学位。

5 结语

通过对2012—2016年某医学院校各学位类型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及解决办法的研究,对丰富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理论尤其是专业型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理论,以及探索出适合医学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论文质量提升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并且,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研究生管理部门,可以为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全面提高医学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总之,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学位论文的质量是衡量研究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研究生取得学位的重要保证。在学位论文的产出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挖掘“人”的潜力,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管理理念,对医学院校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医学院校专业学位学位论文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分析影响医学院校专业学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监控提升策略,从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 李艳明.试论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两个因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1):58-61.

[4] 胡祖辉,朱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学位研究格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数字教育,2018(12):25-29.

[5] 林清泉,刘典文,刘光耀,40年来福建省研究格教育发展成效及展望[J].教育评论,2018(12):3-7.

[6] 赵丽华,王海艳,鞠善宏.高等院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升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3):61-62,120.

[7] 杨涛.基于TQM的研究格论文过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8] 贾桂玲,刘晓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3-95.

[9] 王春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88-89.

[10]左斌,王殿元,宋协青.加强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J].东北大学学报:科学版,2000(10):293-294.

[11]贺芳玲.突出博士论文选题答辩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1(9):1.

[12]曹晓璐,王罗春,徐群杰,等.关于提高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7):11-13.

[13]王琳娜,王云贵.构建博士论文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初步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8):383-384.

[14]胡伟,刘琴,张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创新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格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14(4):251-253.

[15]张月,刘佳佳.职业资格认证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格教育的启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8-79.

[16]金翠云,李大字.控制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格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43-144.

[17]韓丰磊,刘杰夫,赵东风,等.化工安全高层次人才学位教育模式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12):192-195.

[18]黄子楠,丁园,张奕飞,等.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初探——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江西化工,2012(12):70-72.

[19]马勇军,史嘉瑞.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9(2):42-50,63.

[20]雷颖,田书林,徐红兵.“工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10):3.

作者:孟佳

第四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

摘要: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一种补充,是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是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文章结合实例,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及对策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业推广硕士;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写作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检验研究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因此,充分了解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分析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探索提高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推广硕士生源特点及学位论文情况调查

青岛农业大学自2004年开始招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研究生200余人。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对近三年的生源调查发现,农业推广硕士主要来自来机关事业单位,其中政府机关占28%,事业单位占63%,各类企业单位仅占9%。他们年龄跨度大,学历结构、专业基础和职称差别大,其中初级职称的占73%,中级职称的占19%,高级职称的占5%;具有本科学历的为90%(17%没有学士学位),专业学历的为10%。他们实践工作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基础,但基础理论和外语基础相对薄弱。研究生“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及自身的特点,导致研究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

在对全校2008-2010年入学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调研中发现,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中,平均79%的学位论文选题结合了研究生的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本符合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要求。从2009—2011届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情况来看,学位论文类型逐渐向应用研究倾斜,并由2009年的45%提高为2011年的70%,基础研究的学位论文类型比例有所减少,其他类型基本稳定;有课题来源支撑的学位论文基本保持稳定在35%左右,与工作相结合的论文比例由66%提高到80%;研究型论文比例相对稳定在89%,项目设计或产品研制报告比例相对稳定在7%;论文送审一次性通过率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52%提升为2011年的73%。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如表l所示。

此外,通过对近三年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反馈意见的调研来看,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结合了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农村发展与管理、农业教育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但论文质量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写作水平有待提高;论文选题避重就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论文缺少创新,不能运用新方法和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型论文比例偏高,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尚有一定的距离;等等。

二、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研究生自身的因素,开展学位论文所必需的科研环境、导师指导、监管机制等。

(一)研究生特点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业科研、生产、管理一线的精英和骨干,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能够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是在职攻读学位,“工学”矛盾突出。在学习期间,研究生兼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家庭压力,很难保证学习必要课程和研究课题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对相关的前沿知识了解不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论文写作技能和水平不高,不能灵活地掌握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影响了学位论文的深度和质量。同时,还有部分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将学位的攻读作为职称评定和职位提升的条件,主观的研究欲望不强。在论文研究阶段往往前松后紧,偷工减料;甚至有的研究生答辩前东拼西凑,直接导致学位论文质量偏低。

(二)科研环境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和目标决定了专业学位论文要有明确的生产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多方外部因素的协调配合。充足的教学资源、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优秀的导师团队构建的科研环境是保障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完备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源是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所需的必要条件,是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优秀的导师团队可以争取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与大量的科研经费,构建和谐的学术交流环境,指导出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受研究生工作单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研究生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查阅文献资料不方便,很难及时把握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测试方法,开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还有的研究生在工作单位找不到适宜的论文选题,不是论文研究内容过于简单,就是达不到技术难度或工作量要求。同时,还有些企业单位参与课题研究的程度不高,不能提供一定的经费、实验条件等,难以保证论文研究的顺利开展。

(三)导师指导

导师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指导研究生学习、进修、撰写学术论文的人员,是研究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和朋友。他们的教育理念、学术视角、创新素质、学术水平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很大。研究生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新手,在研究工作、论文撰写、科研能力训练等工作中都离不开导师的引导和指导。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他们可以与研究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给予恰当的指导,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效率,帮助学生挖掘学术潜力,同时做到“教学相长”。目前,应用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指导中的“双导师”体制可以帮助研究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良好结合。但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往往因为两个导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侧重点的不同,在论文指导工作中常常存在分歧。部分研究生导师之间交流较少,致使产学分离,各自为政,在责任问题上互相推脱,不能真正发挥“双导师”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导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与学生交流时间少,不能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论文监管机制

学位论文监管机制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的核心。没有严格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则无从谈起。目前,学校在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修改和答辩等环节中存在许多监督不到位的地方。如论文的选题、开题和中期考核流于形式,评价指标不明确,评价标准模糊,论文答辩把关不严。尤其是在论文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存在“人情味”重、提问避重就轻等情况,为学位授予大开方便之门,严重影响了学术论文的公正性。这些问题造成了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完整、内容不严谨,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科研成分少,论文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实现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规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此外,在对一些零散的异地学员的培养、检查和督促的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高,投人人力物力不足,疏漏较多的问题。如在论文的理论和知识水平、技术难度、工作量及创新程度等方面要求模糊;论文分析不够,指导流于形势,修改评阅走捷径等情况。

三、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充实新的高层次理论知识,增设体现学科前沿知识的综合性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改变研究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研究生思维方法和科研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促使研究生掌握各种方法手段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技巧,使研究生由知识积累向发展能力方向转变。发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特色,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不断纳入教学之中,完善研究生的知识体系,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

(二)深化校企结合,提高师资力量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方式决定了高校必须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村发展相关的单位和部门紧密合作,开展研究互助,以此加快“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进程。充分利用资源和条件,开拓单位间的合作空间,扩充研究生的选题范围,加强对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鼓励研究生工作单位将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作为本单位的科研项目来完成,提高了各单位的责任意识和参与研究生培养、监督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生培养中“工学”矛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论文的理论和应用水平,增强了论文成果的研发性和可推广性。此外,聘请研究生工作单位中富有实践经验的高职人员充实导师队伍,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入生产科研第一线,进行课题和经验交流,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教师。这样可以克服高校多数教师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对提高研究生培养,加快工作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规范学位论文研究过程,完善论文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的科研工作过程,通常包括选题、开题、科学研究、中期考核、论文写作、论文评阅和答辩等重要环节。加强学位论文研究的过程管理,可从源头上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入学后要求在第一学期结合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报告会,并借此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作为选题的重点。在第二学期借助开题报告会从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解决问题、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课题论证,力求及早地发现问题,避免研究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此外,严肃中期考核,重点进行课题前期工作的检查和后期计划的论述,及时纠正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利用学术报告活动,对研究生课题的后期进展情况进行交流和监督。之后,通过严格的论文评阅、预答辩会对学位论文进行系统的修改和完善。采用论文“比对”和校外论文“双盲”的评审机制,杜绝人情,维护论文评阅的公正性。最后,通过规范的论文答辩程序,从论文的选题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的难易和工作量、工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结果的效益性、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论文质量的整体权衡和评价。

(四)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监督机制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渠道决定了研究生工作单位应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实验条件;高校应为研究生提供课程学习、学术交流、查阅文献资料等学习条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下,只有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导师责任,实施质量监控,方能确保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第一导师主要引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论文的选题、方案、计划提供可行性建议,并对最终的学位论文进行质量把关;研究生第二导师产生于合作单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负责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并结合工作实际修正论文方案和计划。提高监管能力,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制度。选拔专业领域中的优秀教师、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组成督导小组,对导师的聘任和考核、论文研究和考核进行严格全面监督。实现论文质量与导师选聘、招生名额相挂钩,提高导师工作的责任、危机意识,彻底改变导师队伍的终身制。除了对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奖励,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追究论文较差的指导导师的责任。

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指导教师、研究生本人等诸多因素的协调、配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从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对论文研究要做到“三早”,即早定题、早开题、早研究;导师指导做到“三勤”,即勤指导、勤检查、勤总结;论文评审做到“四要”,即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研究方法要科学实用,技术路线要科学可行,成果要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曲洪亮,李眷英,李德才.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0,(7):136—138.

[2]鄢洪平,吴小红.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2009,(8):9—10.

[3]李占华,罗英姿,董维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分析与时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12):55—56.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提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实践研究”(编号:SDYY11087)]

[王方艳: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秘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作者:王方艳

第五篇: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构想

摘要:培养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这项专业教育有特定的规律需要遵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这些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需求和高等专业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文件管理 档案管理 专业硕士教育 教育教学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形成了对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特殊人才的特殊成长规律,决定了他们的培养造就应当主要通过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完成。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有别于普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它有着特殊的规律需要遵行。而对于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这项特殊专业教育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需要和要求,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从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基本学习制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教学环节安排、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学位授予与毕业证书颁发等7个方面,提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一)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项教育的培养目标实际上既是培养对象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又是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指导纲领,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的诸多重要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的规划,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条件的建设,以至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没有一个方面不受其影响和约束。在不清楚人才培养活动究竟培养什么人,不清楚应该把培养对象培养成什么规格层次、有何种质量要求的人的情况下,无论对于“教”的一方(如学校、教师),还是“学”的一方(学生),都将难收成效。因此,确定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成为人才培养活动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活动。

培养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为认识和实际量度培养对象优劣程度、人才培养活动优劣程度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尺度,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为了达到这样的功能效用,培养目标应当包括这样的基本内容:人才规格层次、培养对象适用的领域等。

人才规格层次是指培养对象在经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后,人才群体中的主体部分所达到的整体质量水准,具体而言,就是他们中的主体部分应当在社会中取得的基本社会承认,也就是在社会人才结构中所处的基本位置。

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我们认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够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这里,培养对象的人才规格是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对象的适用领域是:各级各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他们适用的具体岗位包括:1)国家各级文件档案主管机构,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办公厅室、档案局等;2)国家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文件档案管理机构,如办公厅室文电部门、机要保密部门、电子文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档案处室等;3)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内设相关部门,如综合办公管理部门、信息中心、技术文件资料室、档案室(馆)、企业文档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质量与环境体系管理部门、上市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等;4)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和专业、行业档案馆,如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地方行业与专业档案馆、其他社会组织创办的档案馆等;5)社会各种管理咨询服务部门,如管理咨询服务企业、计算机软件研发服务企业、证券服务企业、会计审计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体系认证服务企业的管理咨询部门、管理体系架构设计规划部门等。

培养对象胜任的工作活动包括:1)依托文件档案信息资源,从本专业角度直接参与或者辅助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决策活动;2)统筹管理组织内部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组织、挖掘、开发和利用工作3)主持或参与本组织文件档案管理发展战略和政策策略的研究与制定;4)主持本组织文件体系、档案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开发;5)主持文件档案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6)直接领导本组织内文件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7)主持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8)负责文件档案管理人才的招聘、选拔与培养及相关教育培训;9)负责编制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预决算;10)设计并组织审批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标准、程序规范并监督实施;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事项。

(二)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分析

教育教学方案的实质,就是根据社会对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培养对象,使他们达到甚至超过这些要求。因此,全面认识、准确界定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使教育教学方案切合实际、确有实效的基本前提。

我们认为,要使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条件和机会胜任特定领域特定岗位的特定工作活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使命,培养对象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应当分别呈现如下的特征。

1.素质结构

(1)总体素质结构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并重。

(2)素质构成为通专结合的“∏”字型结构:基础理论、基本能力面宽扎实,管理与技术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操均能,善于思辨分析、综合分析,能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2.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广博、深厚;专业知识精练、实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面宽阔。

(2)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法律、道德伦理、管理、文化历史、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3)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基于文件档案控制的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原理、文件管理理论与方法、文件与档案法理、公务文件处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技术、文档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文档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分析、制度建设、管理决策、监督控制、管理体系构建、现代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效能改进、事务处理与管理知识等。

(4)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中外历史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一部分基础性技术科学知识等。

(5)相关行业知识包括:本行业技术知识,本组织核心业务及其流程,本组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的状况,本机构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基本价值观等组织文化范畴因素。

3.能力结构

(1)能力结构的特点:一般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主干,专业技能为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延伸;各种能力具有可开发性。

(2)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熟练地运用现代文件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业技能主要是业务操作方面的技术、技巧与能力,主要包括:文件写作与处理、文件修正与优化、文件简化与标准化、文件结构格式设计、文件体系规划与控制、档案收集保管、档案价值判定、档案检索体系设计、档案信息加工、档案增值开发、档案服务提供、档案管理体系设计等方面的技能,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制度设计、例行事务处理、例外事务处理、信息资料获取、信息资料分析处理、时间管理、人际协调、调查研究、工作效能诊断与改进,文档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文档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4.心理素质

(1)心理健康。

(2)心理平衡。

5.其他综合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思想作风端正;工作态度严肃认真,勇于负责;有较高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

(2)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精神;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廉洁勤政。

(3)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三)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学习制度

基本教学制度是指对教育教学及其过程起重要决定性作用的教育教学规范。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常采用的基本教学制度有:学年制、学分制、修课制、导师制等。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合于实行学分制。

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导师组集体指导培养。

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和其他条件,学习方式可为全日制在校集中学习或在职兼读。全日制,学制为2年至3年,学员需脱产在校学习1年半;在职兼读学制为2年至4年。

上述两种学制均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在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答辩通过,按规定的程序授予文件档案专业学位,颁发毕业证书。

(四)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体。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是:课程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重高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课程学分数在全部学分数中所占比重在90%左右;专业训练性质的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比重应当超过70%;选修课在全部课程所占比重应当超过20%;所有课程原则上均应在每个学期都开设,以保证培养对象充分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除课堂授课外,更多地采用个性指导、答疑辅导、文献研读交流、网络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实地访问调查、实验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为三类: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任意选修课。

核心课要求修足26 学分左右。

专业方向课要求修足12学分左右。

任意选修课由学生在本教学方案规定的或者在全校本科、研究生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要求修足 10 学分(具体课程建议见附表)。

教育教学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为54学分左右,其中课程学分为 48学分(占总学分的90 %),内含必修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 38 学分,选修课 10 学分,科学研究4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五)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环节安排

各门课程的教学按统一规范的要求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测验、考试等环节完成。

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学习200个以上管理案例,草拟和修改不少于300份文件,起草制定或修改不少于100个管理规范(制度、程序、标准),参与规划设计的管理体系不少于5个,参与设计的文档信息系统不少于5个;每门课程必须完成3次以上的习题作业或撰写2篇以上的小论文(调查报告);每门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模拟、案例分析、实操练习、上机演练时数不低于总教学时数的1/2;其成绩记入相应课程总成绩中。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应当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多环节”教学。教学内容的复杂多领域性,以及不同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途径的不同,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多环节”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有关要求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予以规范,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大幅度精炼讲授环节。教师的教学内容讲授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繁复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的尖锐矛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智力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讲授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应用比率必须比一般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低。讲授必须较大幅度地被精简、压缩。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将不再需要系统讲授,讲授的功能将从系统灌输和传授系统的知识转变为答疑解惑、要点提示、学习方法指导、方向导引、启发思考。讲授精炼后节约下来的教学时间和其他教学资源将让渡给其他对培养对象智力能力发展有更高价值,有更好学习效果的其他教学环节。

第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文件档案管理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以智力能力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求,也需要培养对象通过实践才能将各种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这就使强化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成为一种必需。

(六)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强化培养对象的科学研究训练。学生每学年必须至少向导师组提交: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1篇调查报告,总计4学分。

学位论文应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特殊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毕业后1年之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提倡采用调研报告、重大案例分析报告、重要政策分析报告、重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报告、项目规划方案等形式。

第四学期集中进行社会调查或实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计2学分。

(七)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与证书颁发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被授予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并同时颁发毕业证书。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870219)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的通知(学位〔2010〕49号)

2.李扬.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05)

3.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0)

4.李财富,童兰玲.档案职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J].浙江档案, 2009,(03)

5.辛全民,张锡田.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7,(03)

6.金波,单芳.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J].档案学通讯,2006,(0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张璋 赵国俊

上一篇:心理专科论文下一篇:学校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