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人教版试题

2022-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九年级语文人教版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教案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等.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能是更为抽象的概念,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内能及其改变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能量的守恒及转化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本节知识的学习渗透了通过直接感知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事实的方法:如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推测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棉花的燃烧推测空气内能的增加;通过水蒸气液化推测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等.科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本节知识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1.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1.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分析,确立了以下的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 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的建立过程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要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演示实验、体验探究、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并渗透一定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而且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 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本节课准备综合应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体验、对话、讲授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类比机械能的概念,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来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些指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

4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烧开水时壶盖跳起来的图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新课,再通过提问:“推动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热水蒸气产生的能量叫什么能? ”用非常浅显形象的语言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4.2 新课教学

4.2.1 内能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相互作用的弹簧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吗?

说明:通过学生已有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的概念.把比较抽象的“内能”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

多媒体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多媒体展示图片:炙热的铁水和冰山.问:它们都具有内能吗?引导学生通过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2.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

(1)等质量的两杯水,温度分别为20 ℃、50 ℃ ,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

(2)温度相同的一杯水与一池水,内能一样大吗?

(3)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不变,对吗?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HJ1.3mm]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熔化过程要吸热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JP]

说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的知识.本设计通过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4.2.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用2~3分钟给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球在静止时,内能不为零,机械能为零;球在运动时,机械能和内能均不为零,使学生认识到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个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另一个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却永远不可能为零.

4.2.4 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学生体验活动:寒冷的冬天如何让你的双手变暖和?

物理从生活中来,通过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这样才能架设好“学校学习”和“日常学习”的桥梁,做好两者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如下改变物体内能的作法:(1)把手放在火旁边;(2)双手来回搓手;(3)把手放进热水中;(4)把手放在热水袋上;(5)对手哈气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变内能的大小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3)、(4)、(5)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2)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热传递

学生思考讨论:

①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能量是怎么转移的?

②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有没有改变?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

[TP4CW27.TIF,BP#]

讲授:① 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②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单位:焦耳(J).

③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过的概念,且学生比较熟悉生活中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从热传递引入热量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如:

①经火加热的铁锅,热得烫手;

②经太阳照射的棉被,暖乎乎的;

③夏天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温度降低.

再由物理走向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物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到一个兴奋点上,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2)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 ——做功

演示实验1:压缩空气点火仪

演示1:玻璃筒内不放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

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筒内有什么?(空气)活塞向下压缩,活塞是否对空气做功? (有) 空气的内能如何改变?怎么知道空气内能发生了改变?(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不用温度计能否知道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化“不可见”为“可见” )

说明:通过宏观的现象,推知微观的物理变化是物理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利用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2: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图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压动活塞时,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②能量如何转变?

③棉花燃烧的原因?

④增大空气内能的方法?

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3:空气膨胀对外做功

演示:在饮料瓶中放少量水,塞上活塞,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图2)

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引导:

①塞子为什么会飞出去?

②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变?

④瓶内白气怎么回事?

⑤瓶内水蒸气的内能如何变化?什么原因?

总结: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总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4.3 新课小结

多媒体展示任务:写出《内能》的概念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4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温室效应的资料,了解与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写一篇关于温室效应的小论文.

5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例如:①内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类比已有知识“机械能”,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知识;②提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2)较好地贯彻了物理课程的理念——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①内能概念的引入:煮水时壶盖被推开;②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怎样使双手变暖的小活动;③列举生活中利用和阻碍热传递的例子;

(3)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例如:①演示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变“不可见”为“可见”,让学生领悟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②学生归纳总结,制作概念图.

当然,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育是长远的,学习是终生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等问题仍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作者:潘华青

第2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技能训练衔接性的分析

摘要:根据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行动的定向、行动的模仿和行动的熟练,探讨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过程的衔接性问题,指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重复性、渐进性和整合性都体现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必须遵循一定的衔接性。同时总结了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内容的衔接性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技能;操作要求;教材衔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技能训练是完成各类化学实验的基础。在九年级化学启蒙教育阶段,需要适当进行化学实验技能的规范训练,而且技能训练需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即由教材演示逐步转向学生亲自操作,由单一操作转向综合操作。如果能使学生完成上述一系列转向,进而激发灵感,缜密分析,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那么化学实验训练就完成了更深层次的衔接。

1 九年级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与培养过程

1.1 九年级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基本的实验技能”分为两类:一类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等;第二类是相对比较综合的实验操作过程,包括某些气体的制取等。根据《课标》,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表1所示要求[1]。

《中华现代汉语词典》对“初步”的解释是:开始阶段的;不成熟的;不完善的。对“学习”的解释是: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②效法,仿效。对“学会”的解释是:学习并能运用,即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应用[2]。由此可见,学会的前提是学习。学习和学会的前面都有一个限定词“初步”,这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内容的基础性。

化学实验技能属于操作领域的学习水平描述。不同的目标水平的学习要求不同[3]:

(1)初步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该层次的操作,学生主要表现为模仿。其规范性与协调性较差,有的学生参与意识不强。

(2)初步学会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该层次的操作水平,表现为学生动作基本规范、协调,基本能做到会拿、会接、会调、会测等。

由表1看出,对于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或化学实验最基础的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如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对于一些较高层次但属于化学实验必备的实验技能同样要求比较高,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对这些实验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记忆,要求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情境时能够顺利地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理解,要求学生通过积极地同化作用,认识事物的共同本质[4]。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要求会降低一些,如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1.2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过程

化学实验技能属于操作领域的动作技能,培养过程有其阶段性。它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生疏到熟练、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此可将实验技能分为三个相互联系,要求上又逐级递增的阶段。

(1)行动的定向——基本技能练习阶段。行动的定向,指通过对行动方式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印象的过程。具体到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中的定向,则是指在教材中让学生明确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

(2)行动的模仿——技能综合练习阶段。行动的模仿,是按已知知识进行仿效。在化学实验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栏目进行仿效,在充分体会规范操作的科学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转变成规范的动作。

(3)行动的熟练——应用操作技能阶段。行动的熟练,就是指形成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广泛适应性和动作的完善化与自动化。这一阶段的训练,《课标》并没有刻意强调。

2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衔接性的具体体现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安排在九年级,教材的编写、组织上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应该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在初中化学学习初期,学生的化学知识比较欠缺,所以教材应从操作简单、形象直观的实验切入。那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对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安排是否合理呢?是否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层次性和衔接性?接下来将对此做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结合表1总结的《课标》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整理了实验技能在教材上、下册出现的次数(见表2、表3)。

由表2看出,九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初步学会”这方面,上册出现的操作82%在下册中继续强化。而且上、下册在编排上指导思想一致,即常规操作优先反复训练。由表3看出,对于“初步学习”,上、下册教材同样呈现出一致性与衔接性,如过滤、蒸发等在两册教材中均有出现。总的来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技能部分的编写与《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且教材上、下册也呈现出高度的连贯性。按照实验技能掌握的三个阶段判断,教材实验安排上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生疏到熟练、由简单到复杂,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

2.1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的重复性体现衔接性

化学实验的操作主要通过手的活动来完成,俗话说熟能生巧,同一实验技能只有在学生重复或循序练习若干次后才能逐渐由生疏到熟练。例如,固体药品的取用这一基本操作,教材上先详细介绍了取用固体药品的两种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固体药品的取用这一基本操作从理论上有一个最初的认识。接着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碳粉还原氧化铜等一系列实验中都涉及到固体药品的取用这一基本操作,使得学生对这一操作不断重复和循序练习,最后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从实验技能掌握的三个阶段判断,表2、表3中实验操作重复的次数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这是九年级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

但是,从表2、表3的统计中,也可发现一些欠妥之处。其一,教材在有些基本操作的训练上偏少。如“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操作”在教材中只呈现两次,训练使用试管夹的重复性不够,容易造成学生手持试管夹的短柄进行加热的错误操作。其二,重复是学习新事物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重复中也要做必要的强调。如量液的操作在教材中共呈现两次,对注意事项也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不能加热量筒、不能用量筒作反应容器并未强调,这样可能导致学生不自觉地将量筒作为试管使用的错误操作。

重复不能没有任何创新,完全一模一样的重复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教材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在介绍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时,呈现两幅相似的装置图,使学生很自然地寻找两者的异同,更加深入地思考反应原理,灵活学习蒸馏装置;又如,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在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时,所呈现的两幅插图反应装置一模一样,而气体收集装置略有不同,一个是排水法,另一个是排空气法,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制取氢气的装置,还巩固复习了气体的收集原理与方法。

2.2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的渐进性体现衔接性

根据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三阶段:定向——模仿——熟练。学生首先需要观察体验,形成最初的动作印象,然后才能形成模仿,进而形成熟练操作。教材在演示实验时,对初次接触的仪器作介绍或进行操作示范,同时也安排学生实验,目的都是让学生能逐渐亲自动手操作,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一脉相承的。教材演示实验的同时引起学生观察、思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亲身探究与实践,教材又通过各种活动设计几十个小实验,为学生实验技能训练提供较多的机会。在开篇出现化学最经典、最基础的演示操作——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固体药品、酒精灯的规范使用等,让学生有一个定向认识。之后,学生开始模仿练习,按教材上的栏目仿效操作试管加热、练习量筒读数、学习连接仪器等;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基本实验技能得到了充分训练。然后,学生再在实验室制取气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熟练应用基本实验技能;这些实验操作都是需要整体思考的,要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从演示到练习再到综合,这种渐进式的实验技能训练模式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衔接性。

2.3 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的整合性体现衔接性

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是一系列基本操作的有机整合。学生仅熟悉化学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还远达不到会做化学实验的水平。如果仅死记硬背教材上的固定装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不会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培养学生协调、组合多个单独操作,完成某一综合实验十分必要。表4、表5统计了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中,基本操作在单独训练与综合实验中出现的次数。

由表4、表5看到,基本操作在综合实验中的训练强度较大,从内容到数量,都高于单独实验,这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课标》明确细化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等,《课标》中要求“安排和组织学生亲自操作完成”这8个实验。在教材中,这8个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共17种,包括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试剂取用、试管加热、酒精灯使用、气体收集、过滤等。与表2、表3统计出的教材中出现的19种基本操作相比,这17种基本操作都出现在8个综合实验中,覆盖率约为90%,可见在综合性实验中基本实验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再横向比较表4与表5的综合实验,九年级下册的难度加大了,出现了液体的配制以及过滤、蒸发,这都是较高难度的实验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九年级的化学教材编排在体现综合性的基础上,也表现出循序渐进的科学思想。《课标》明确的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不等同于基本的实验操作,综合性较强,尤其是前6个实验需要学生协调、组合多个基本操作才能完成。如“气体的制备”需要学生组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称量、加热、气体收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涉及称量、溶解、加热、过滤。通过相对比较完整的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合多个操作,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综合实验。

3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的一系列分析,发现教材中的技能训练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在技能训练安排上体现重复性、渐进性与整合性,充分体现了对于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主动从教材中获得启示,将实验技能形成过程看成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地从学习到学会乃至完成综合性实验的过程。在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个体操作方法的练习,又要强化基本操作的有机衔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实验操作技能,才能更确切地认识科学探究及其探究内容、探究方法与操作技能的辩证统一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中华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181,1399,1398.

[3]马建峰.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9.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0~121.

作者:郑景景 王喜贵

第3篇:人教标准实验版历史与社会科目九年级全一册《改革开放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一 课前系统部分

一、【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把课堂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课堂设计强调学习问题情景的设置与建构。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营造问题情景,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引出探究的问题,开展探究。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汲取信息,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归类,交流讨论,形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学习。

二、【教材分析】

1. 课程标准: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从九年级第一单元的主题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上看,教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标志。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科技文化,然而限于篇幅,教材仅选取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必需的内容。具体而言,教材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年代”──课文开篇点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实行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这一政策的必然产物。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九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对于鲜活生动的感性事物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思想也比较敏感,自尊心、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生活中和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快速反应。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部分初中学生的电脑知识较丰富,能熟练地上网查找资料及制作幻灯片,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可起学习骨干的作用。

另一方面,本课涉及到的一些重点概念比较抽象,例如“马克思主义路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等,不易于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会提供给学生一些字、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创设与之适合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了解邓小平确定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感受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实施讨论,已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利用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知动结合,积极参加历史与社会学习,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原则。

(4)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2. 教学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2. 视频、材料结合: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贴近历史的情境,感受历史、感悟历史。

3. 合作学习法:对于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实现优势互补,降低耗时低效,提高课堂效率。

七、【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组”、“对内改革组”、“对外开放组”和“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组”。通过上网或者看相关书籍、报纸等查阅资料,制作ppt,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

2.老师的教学准备:音像、图片、文字等资料。具体有:歌曲《春天的故事》、十一届三中全会资料及图片、小岗村改革开放资料及图片、视频资料、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图、中国沿海经济开发地区示意图、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照片、深圳改革开放30年变迁视频等。

3.教学用具的准备:多媒体平台,讲学稿。

第二 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张图片,分别是以邓小平为封面人物的1979年1月1日的时代周刊、深圳莲花山邓小平像、位于深南中路路边的邓小平巨幅画像。

老师提问:综合这三幅图,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引导学生回答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深圳特区”等关键字词。从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组”成果ppt展示。

①图片信息:1977年 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②图片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③图片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概况:时间、名称、内容、意义等。

老师补充解释说明:a、“重新确立”的意思是指我国在1958—1976年间的失误与挫折是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路线。b、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泽东。c、文革期间的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巨变:如右图所示。

④图片信息:改革开放的具体方法。老师补充说明解释:对内称改革,对外称开放。提示学生对比曾经学过的历史上中外有名的改革。

通过这一小组的展示,学生可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概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可以从思想上引起对改革开放的重视。

★环节二:“对内改革组”成果ppt展示

①图片信息:用图片和文字资料从农村、城市两方面来阐述对内改革对当时中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师补充解释说明:

农村:改革前是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一大二公”,损害农民利益,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的普遍现象,从根本上导致农业生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改革前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当时全国有大约2.5亿人吃不饱肚子,温饱问题严重。

城市:改革前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据整个的国民经济,市场归国家统一调配,工厂与农村一样实行统一管理,分配吃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工人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的情况很普遍,“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针对物质产品匮乏的现象,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发《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个城镇居民,都必须凭所在城镇的户口领取购粮证和粮票等。政府将粮票、布匹、食盐、食糖、燃煤等一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都列入定量供应的行列,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废除。

②图片信息: 农村的改革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份红手印包干书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分重要文件,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小岗村也一跃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老师补充解释说明:

a.小岗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最主要原因:穷则思变!(穷的原因:历史原因、制度原因、气候原因等综合因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的是劳动方式和分配方式,没有改变的是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仍属于集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

(1)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2)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道路。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1958年在农村错误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公有化程度更高。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

③图片信息: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初的形式是这样的,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目前是种植出的所有粮食都是农民自己的,而且国家还按照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和亩数给予相应的补贴。

④图片信息:从凤阳农民踊跃卖余粮的图片和农业生产的数据可以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⑤图片信息:总结农村改革。

老师补充解释说明: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8-12/09/content_10476278.htm“安徽凤阳小岗村的30年变迁”视频欣赏

⑥图片信息:总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老师补充说明: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什么叫主体地位?

★环节三:“对外开放组”成果ppt展示

①图片信息:对外开放的概括总结。

老师补充解释说明:

a.从宏观上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两大步:一是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和优惠措施。二是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此后,这些经济特区相继兴建。

b.目前全省都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海南省。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市。

c.强调对比现在的主动开放与旧民主革命时期的被迫开放的不同,引导学生对综合国力的认知。

d.http://v.ku6.com/show/jGy5ZHC1rQi5I7mb.html

“深圳特区三十年”视频欣赏

②图片信息: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示意图。显示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老师补充说明: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做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

★环节四:“改革前后对比”成果ppt展示

主要从衣、食、住、行和休闲方面去对比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发所带来的变化。图片略。

老师补充解释说明:通过改革前后不同的对比,联系右图:1978—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革开放的影响或作用。

①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提高(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②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达到了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三、总结新课

老师提问: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得到了什么感悟和启发?

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附板书设计:改革开放的时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影响

二、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

三、开放:经济特区、全方位、WTO

四、改革开放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略)

五、拓展新课

重点是与深圳本地历史的结合。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启示和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作者:刘云

第4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共21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的(dí)卢马 聒(guō)噪 鸿鹄(hú )之志 成吉思汗(hàn) ....B.恣睢(suī) 诓(kuāng)骗 以数(shù)谏故 怒不可遏(â)

....C.汲(jí)取 狡黠(xiá) 度(duó)德量力 咬文嚼(jiáo)字

.....D.拮(jiã)据 腆(tiǎn)着 咨诹(zōu)善道 面面厮觑(xū) ....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旁骛 不言而喻 强聒不舍 灵柩 B、浩瀚

重蹈覆辙 遂用猖獗 恢泓 C、斟酌 恪尽职守 涕泗横流 扶液 D、凭吊 无与纶比 裨不缺漏 忿恚 4.古诗文默写。(6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②鸡声茅店月,

③《武陵春》是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词中最为人称道的写“愁”颇有新意的句子是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5.下面一段话在字词、标点和句子三方面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决不会说是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豁达是一种乐观,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不论生活怎样折磨你、欺骗你,你永远都微笑着。豁达是一种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生活处处充满竟争和拼搏,在豁达者面前永远没有失败。豁达不是妥协退让,就是大度宽容。

①找出上面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 ②上面文字中有一处标点有误,请在横线上改正

。 ③上面文字中有一个句子的关联词语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在横线上

6.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了。”这段话描述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小说

中的一个情节,这一情节是

,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

等(至少写出三个)。

②菲利普夫妇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在他的短篇小说

中塑造的人物,这篇小说选自

二、综合性学习(7分)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雪灾,五月份的汶川地震,八月份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九月份的食品安全事件,年末的全球经济危机等等,这一切的发生时中国人民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考验,然而,我们用坚毅的精神、饱满的信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终于迎来了一个有一个胜利。

8、(1)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拼搏中,我们更坚强!”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品味这个栏目的含义。(3分)

(2)请你为在2008年所有灾难与困难中作出贡献的英雄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感激与赞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4分)

三.阅读(共42分)

(一)现代文阅读 (16分))

①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

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②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③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⑤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⑥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⑦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听得我心酸。

⑧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⑨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⑩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有改动 作者:邢汶)

9、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为什么?(3分)

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 答:选

因为:

项。

10、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例如:(1)用“ 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

;

(2)用“____________

”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___的精神面

。(

211、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

______ 貌。(2分)

12、第⑨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是指 ,“生命的质量”是指

分)

13、第⑤段中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这一行动?为什么?(3分)

14、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么?(2分)

(二)阅读(10分)

笑面人生是幸福

生命的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凡属问题,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心境,于是,悲哀有之,伤感有之,郁郁有之,压抑有之,嚎啕更有之。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却是大可不必。

人生重要的是活出生命的精彩,把生命的意义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首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决不是如遭灭顶之灾或无病呻吟。生命就是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争中无可避免会受伤和毁灭,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打击和伤痛,只要面向阳光,就不会陷于阴影,所以要笑面人生。

这世界,大自然,社会存在许多哲理,需要随时去体会,去感悟。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矛盾,也是哲理,因此,即使有一时的让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难,也不会是毫无意义和价值,至少,它可以使我们吃一堑长一智,让意志更坚定,思想和人格更成熟。当下一个困和挫折到来时,就会更平静地面对,更乐观地去处理。

笑面人生,要有一份超然。当好心不得好报时,要豁达。当有人颠倒黑白时,也无须在意。对待命运也一样,人活世间,本来就有高低贵贱,人生有如一树花开,同发一枝,

随风而逝的景况不一,有坠于绿茵,或掉入污泥,贵贱殊途,因果勿思。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就是美丽,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命的定律。

笑面人生,应会适时抽身。人生走错路的时候有很多,走错了没关系,只是千万别一条道走到黑。俗语也说“不要只在一棵树上吊死。”道理相同,不要舍不得抽身而退,不要心存幻想和侥幸。孔子曾叹:“尺蠖(huò)之曲,是求伸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收回拳头,再打出去才会更加有力。

笑面人生,无妨偶尔认输。对一些难以纠缠的麻烦,认输也没什么可惜。比如失恋,就当是患了一次感冒,即使是重感冒,也不过如此,一时的痛苦难免,但伤痛欲绝,哭哭啼啼又是何必?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不属于你的,就不应该去可惜,即使是应该属于你,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人生下一个驿站,有一道更美丽的风景。

所以,别去置身于无谓的我是人非的旋涡,更不要在尔虞我诈中摩擦。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虽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完全可以时时展现灿烂的笑容,而世间万事万物只有笑容最美!只要掌握好自己,充分运用好今天的一切,幸福就是不远的距离。

人,必须豁达大度,才不至于钻入死胡同或牛角尖,才能乐观进取,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豁达才有大度,才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从而自己开朗,快乐也带给了别人,生活的氛围就充斥处处着愉悦的温情。郁闷是因为想不开,拿不起,放不下,心有千千结,无心之事,有意接受并堆积于心,一生中心情灰暗,天地失色也就在所难免!试问,这种活法,又会幸福到哪去?

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计较多,是负担,是一种意义的失;计较少,也非不足,而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余;舍也不是弃,弃也不是无,而是另一意义上更宽广的拥有和拾取。

生命中应时时让自己拥有一颗轻松自如的心,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智,不管风起云涌,不管世事变化和沧桑变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满足而宁静的天空,才会有笑面人生的永恒!

15. 笑面人生是幸福,在文中具体指要做到哪几点?(3分)

16. 如何理解“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这句话的含义?(3分)(可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17.“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在

我们读过的课外名著中,有很多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打击和伤痛后,仍然笑面人生的人物,请说出其中的一位,并简要写出其事例。(4分)

人物:

事例:

四.作文(50分) 23(1)题目:走进初三

(2)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是学习的困惑需要“你”的指点,是生活的艰辛需要“你”的支撑,是思想的贫乏需要“你”的浇灌,是心灵的苍白需要“你”的丰富……选哪方面内容来写由你自己定;

(2)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可以用其他人称来写;

(3)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4)字数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书写规范得1分,书写准确得1分。

2. C

3. A

4①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人迹板桥霜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5. ①决改为绝

竟改为竞 (2分)

② 豁达是一种自信前的“。”改为“;” (1分)

③ 把“就是”改为“而是” (1分) 6.B 7..①《水浒传》 智取生辰纲

晁盖、吴用、杨志等

②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每空0.5分,共3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8(1)结合材料,紧扣栏目名称解释,语言流畅。(3分)

(2)按照要求写句子,内容要表达感激与赞颂两种意思。(4分) 三.阅读(42分)

(一)

9、C 本文作者从姑娘生命的历程中体会到虽然生命重要,但“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的道理,引导人们去“珍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单纯地说“生命”或“阳光”一个方面。(“选择”1分,“理由”2分,计3分。不求文字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10、(1)苍白 姑娘身患绝症,身体虚弱

(2)明媚(或:鲜红) 世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每小题2分,计4分)

11、有强烈的爱美之心,更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2分。意符即可)

12、人坚强的意志

人崇高的精神 (每空1分,计2分)

13、可赞成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顽强的精神来感受阳光等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不赞成,因为她也应该珍爱生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3分。无论赞成与否,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二)15. 笑面人生,要有一份超然、豁达;笑面人生,应会适时抽身。笑面人生,无妨偶尔认输。对一些难以纠缠的麻烦,认输也没什么可惜。

16.计较少就是时时让自己拥有一颗轻松自如的心,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智,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满足而宁静的天空,这就是幸福,就是笑面人生的永恒! 17.略 (人名1分,事迹4分)

(三)18.①你 ②正要 ③这件事 ④同“值”,价钱

19.路人;担者;路人;担者

20.楚王被他一心向自己献凤的行为所感动,召见并重重赏赐他,超过他买凤凰的价钱十倍了。

(四)古诗欣赏

21.横塘 满堤(每空1分,共2分。) 22.只有能经受挫折磨难,才会更加强壮。(2分)

第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6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以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时()(2分)

A 狭隘(ài)参差(cēn)风驰电掣(châ)如愿以偿(cháng)

B 憧憬(tōng) 粗糙(cāo)相形见绌(chù)忧心忡忡(chōng)

C 忏悔(chàn) 炽热(zhì)瞠目结舌(chēng) 一蹴而就(cù)

D 哺育(pǔ)跋涉(bá)草木菁菁(jīng)咄咄逼人(duō)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时()(2分)

A 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B 这场辩论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博得场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C 艾滋病在全球呈现漫延的趋势,已成为人类的公害,这时毋庸质疑的事实。

D 我们要发扬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D.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觉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3分)

第二部分阅读

古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面句子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4分)

(1)人恒过(2)空乏其身

(3)所以动心忍性(4)曾益其所不能

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答:

9.除文中事例外,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再举一例,并写出与此相关的一则名言警句。(2分)

答: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说明文(8分)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①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

不振等症状。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

然发烧到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

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

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③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

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

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

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

可控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

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

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

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

作。

④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

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

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

预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

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

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

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⑥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

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3分)

12.请从选文第①语段的三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3.选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的“很”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议论文(13分)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阿 明

① 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

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

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

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

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

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

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

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

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

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

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

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

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

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

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

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

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

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到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

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

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

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14、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本文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B、自卑的意义只有一个方面,即它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C、贪官和奸商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觉得人要自卑不要自信。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自信的重要性。

16、第② 段所列举的是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内容。(3 分)

17、选文第③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8、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3 分)

记叙文阅读(18分)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

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

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

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

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

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

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

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

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

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

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

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

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

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

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

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

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

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

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

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

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

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

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9.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女人"的种子被偷

→()→()

20.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2分)

21. 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在原文中标出。(2

分)

22.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3分)

23.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3分)

24.相关链接。 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父 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一壶老酒

(1)《善良的种子》一文侧重凸显父亲的善良;而《父亲》(节选)则侧重表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划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形象?(3分)

第三部分作文

题目:这也是一种爱

答案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a.3.c4.c

5(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2分)

(2)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实例四: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寓言隔阂,更好促进各地区的交流。(看法1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古文答案:6.(1)常常犯错误(2)资财缺乏(使他受到贫困之苦)(3)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4)增加 曾同“增” 7 (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征验在脸色上,吟咏叹息在声音上,然后人们才了解他。(2)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8 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9.如:事例:勾践 卧薪尝胆 名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10(3分)列举事例写出自己的看法即

说明文答案11.与一般流感相似,突然发高烧,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有一定潜伏期,主要是以呼吸道传染传播,年轻强壮的人是高危人群;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此病毒;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治。12.不设统一答案,①作比较,以甲型H1N1流感与一般流感作比较,突出其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的特点。②列数据,以38℃以上的具体数据说明甲型H1N1流感突然发高烧的特点。③举例子,举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例子说明甲型H1N1流感容易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13.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

议论文答案:14.答:自卑也是一种力量。15D16答:是正面论据,(1分)卡夫卡不放任自卑,超越自己,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2 分)17答: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爱迪生和普希金成功的事迹,有力论证了“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这个观点。(2 分)(如只简单地r答“通过举例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只给1 分)18.答案示例:适当的自卑,它能使我们看清自我,对我们走向成功很有帮助。在学习中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被自卑所压倒,要化自卑为动力,积极进去,不断进步。(内容1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通顺1分,共3分)

记叙文答案::19父亲的钱被偷;父亲及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每空1分,共3分。)20.父亲把自己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2分)21.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2分)22.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慷慨地把自己的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父亲的善良。(3分)23.评价围绕父亲"善良"来谈,1分;联系现实要答出做一个善良的人的正面意义,2分。本题共3分。24.(1)父亲的勤俭。(答"勤劳简朴""辛劳朴素"等也对,本小题2分。) (2)比喻;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答"勤奋肯干""埋头苦干"等也可以。)(表现手法1分;形象2分。共3分。)

第6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备课大师网】-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蘸.水zhàn 奄.奄一息ān 名讳.huì 阔绰(chuî B.掂.量diān 契诃.夫kē 咀.嚼jǔ 隐匿(nì) C.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ī 绽.裂zhàn 荫庇(bì) D.腻.歪nì 滑稽.可笑jì 颓.唐tuí 干瘪(biě

⒉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阔绰 无原无故 侍侯 温顺 B.隐匿 无精打采 吆喝 腌臜 C.戏谑 不可救要 驾驭 伶俐 D.置息 心甘情愿 帐蓬 魁梧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2分)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

, 他也报了名。

C、 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D、 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5、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l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②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⑥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6、名著阅读4分

①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

②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7、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3分)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1分)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8、 情景说话(2分)

小明乘火车去北京旅行,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他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加点字(2 分)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www.eywedu.net/ ⒑变成雨水降到陆地;把盐类物质(或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⒒①可溶性物质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海底;②许多物质被海洋生物的细胞吸收,海⒓方法:列数字;如“可别小看这区区的

第7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

(六)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时(shào)

陈胜王.(wàng)

宁.有种乎(níng)

为天下唱.(chàng) B.跣.(xiǎn)

唐雎.(jū)

以头抢.地(qiǎng)

天下缟.素(gǎo) C.诣.(yì)

度.德量力(duï) 帝室之胄.(zhîu)

又间.令吴广(jiàn) D.崩殂.(zǔ)

以遗.陛下(yí)

咨诹.善道(zhōu) 妄自菲.薄(fe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藉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一驱弛。 D.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生于外者。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 (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5.对下列的诗词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C.《望江南》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D.《武陵春》这首词是女词人在北宋败亡后,流亡到金华所写的,词中反映了女词人的处境的凄惨和内心的愁苦。

6.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

我们是他们安事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全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一一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7.仿写。(3分)

下面这个句子出自纪伯伦的《雨之歌》,其中的“我”是诗人描写的“雨”。请你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并注明你所描写的对象。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描写的对象是 8.古诗文默写。(7分)

⑴《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句 。 ⑵过尽千帆皆不是, 。

⑶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⑷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⑸鲁迅曾称誉我国古代名著《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作者是 。

9.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10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上片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3分) ⑵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哪两句诗?(3分)

⑶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古文阅读(30分)

(一)《陈涉世家》选段(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1 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0.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⑴楚人怜.之 怜: ⑵忿恚.尉 恚: ⑶尉果笞.广。 笞: ⑷从民欲.也。 欲: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⑵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2.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3分) 13.如何评价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唐雎不辱使命(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请广.于君 ⑵以头抢.

地耳 ⑶休.浸降于天 ⑷长跪而谢.之曰 15.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⑵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6.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2分)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⑵与臣而将四矣。

17.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18.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2分)

三、作文(30分)

1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如果有一种“时空转移心灵交流器”,能把你想说的话传递给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名人,那么,你将选择哪一位向他(她)倾吐心声呢?

请以“名人,我想对你说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话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六)

1.C

2.A

3.(1)而且——压抑

(2)失败——凶猛而放肆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言行品德恶劣

(4)深感遗憾——极为憎恨

4.A

5.B

6.⑴必须

(2)的对象

(3)“走进”改为“翻开” (4)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无数的生灵

7.示例:我笑,大地却在呜咽;我奔跑起来,林木却低下了头,弯下了腰,露出了愁容。描写的对象是“狂风”。(评分意见:要符合复句关系,要求采用拟人和排比。)

8.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斜晖脉脉水悠悠

⑶沙场秋点兵

⑷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⑸史记

司马迁

9.⑴孤寂荒凉。 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⑶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全词表达了边关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0.⑴爱戴

⑵愤怒

⑶用鞭、杖或竹板打

⑷愿望

11、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⑵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天地。

12.要点:①以激怒其众;②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③杀尉

13.略(说出理想抱负信念,只要自圆其说即可。)14.⑴扩充

⑵撞

⑶吉祥

⑷道歉。

15.⑴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⑵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16.⑴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7.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为国家敢于献身的人。

18.示例:⑴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国攻打宋国。⑵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⑶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第8篇:人教版,九年级英语试题

第一项:

姓名: 1. With the _______(战士) help, the boy could go to school again. 2. When they got there ,they found the old man had been _________(die) 3..Mario used to be very short.对划线部提问

______ ______Mario ______ to be? 4.I went to sleep last night . the door was open..(合并为一句) I went to sleep ______ the door _______ last night. 5. Don`t leave the room ____ the light on. (填介词) (

)6. His bike is broken .It needs___soon. A.be repair B.to mend C.to be repaired D.being mended (

)7. Sleeping with the lights on is a waste . You `d better ___ all the lights are off before you go to bed.

A. look for B.try out C. make sure D.think hard (

)8 I must get my breakfast ___now .A.cook B.to cook C.cooked

D.cooking

第二项: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① We all

(以….为骄傲)our great country . ②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 . You`d better

(放弃). ③

(让它们感到惊讶的是),all of them passed the exam in the end . ④He always ____________(与什么发生冲突)his parents . ⑤You should ____________(更加注意)your pronunciation . ⑥Worrying about things too much can make you ____________(感到有压力) 。 ⑦He went on working __________(即使)it rained heavily . ⑧Nothing can make him ____________(改变主意) 。

第三项: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①He worked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s a __________(志愿者). ②If you have an o_______ to go aborad to study , don`t miss it . ③At p________, the students are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 ④What does it______ you _____ (想起)

⑤Th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work for __________(当地的)villages. ⑥I think this way is good for ________(设计)uniforms. ⑦这些嗜好可能妨碍学校工作。These hobbies can ____ ____ ____ ____ ___ schoolwork. ⑧刘雨热衷于跑步。Liu yu ______ ______

_______running. 9.After lunch, I was beginning to feel _________(sleep) 10.The apartment block is dangerous.It should be _______ _______(pull down)

11.We would have finished the work if we __________(have) time. 12.What will happen if it rains tomorrow?(改为同义句) _______ _______it rains tomorrow?

第四项:单选

(

)13.She coughed _____looked____ill. A.terrible;terrible

B.terribly;terribly C.terrible;terribly D.terribly;terrible (

)14.Please give me ______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A. an advice

B.a advice C.advice D.some advice (

)15.It give advice _______what to do next . A.in

B.at C.of D.on (

)16____a cinema at the corner in King Street but it closed a few days ago. A. There used to be B.There used to have C.It used to be D.It used to have (

)They are the students who___from that country.A come B to come; C comes (

)18.He pretended____a book when his father came back. A. to read B.to be reading C.reading D.to be read

(

)19Though it was late ,___he went on with his work . A.but B.and C.so D./ (

)20.Can you imagine what life will be like in ____ time ? A.20 years`

B.20 year`s C.20-years ` D.20-years

(

)21.This is the dictionary _____Mum gave me for my birthday

A.which

B.what

C,.whose

D.whom

(

)22.The mother would like ___ her ___at home . A. keep;stay

B.to keep ;to stay C.keep ;staying D.to keep ;staying

(

)23.I am considering ____aborad , I can`t decide which country is the best . A. studying

B.study C.to study

D.to studying

(

)24.We must ________a plan to improve your math . A.pick up B. catch up with C. come up with

D. make up

(

)25.My cousin read a history book _______. A. So John does B. So did John

C. So does John D. So John did

(

)26.I’d rather die than___him for help. A.ask; B.to ask; C.asking; D.will ask(

)27.A: Where do you work? B: I work for a company ____sells cars.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who 28.It`s ________ to _______a taxi (乘出租车很方便)in the city . 29.When he rode his bike faster than ________(unusual),he fell down . 30 When my mother came back , I pretended________(sleep) 31.It must be Lucy _______(sing) in the next room . 32. ____ ________(一般来说|),most people like to live somewhere quiet 33.If I _______(be ) a bird ,I ______(fly ) to the south in winter . 34.If she _______(be) a little fatter ,she ______(be) more beauiful . 35.________(fortunate) ,he was late for school. 36.If I _____ you ,I would shty here . 37.The film are wery ____________(success).

第9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画横线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嶙峋(línɡ xún) 帷幕(wãi)

伧俗(cānɡ)

箱箧(qiâ) B.水澡(zhǎo)

笨拙(zhuō)

匀称(chânɡ)

桥墩(dūn) C.轩榭(xuān) 惟妙惟俏(qiào) 飞漱(shù)

泅水(qiú) D.蹒跚(pánshān) 镂空(lòu) 差使(chāi) 愧怍(zuò) 2.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 中国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将“梦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中国当代生活融为一炉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中国人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

C.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 当云南彝良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3.指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的“新国八条”措施,在限购、价格控制、信贷、税收等环节进一步加码,且行政干预力度进一步扩大。

B.“一票难求”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以结伴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摩托车返乡”大军从沿海涌向内陆,踏上漫漫回乡路。

C.备受关注的翻拍电影《奋斗》4月2日上映至今票房平平,“米莱”一角的消失似乎成为众多影迷对电影版《奋斗》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

D.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生活必须品价格迅速上涨,这就加大了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

4.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通顺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 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③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 ⑤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 A.⑤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⑤③① D.④⑤③①② 5.下面情境中,用语符合生活实际,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2分)

A.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精心设计了一则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B.小王得知丢失的文件有着落了,高兴地对电话那边的报信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取回并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C.他见老朋友的气消了,还答应留下来吃饭,高兴极了,连忙对外屋喊道:“母亲,先把饭煮了,然后去买些酒菜来!”

D.目不识丁的奶奶坐在孙子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学习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三好学生评不上,多丢人现眼„„”

6.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3月10日,安义县男子朱贤度路见小偷一声吼,在与小偷搏斗中腹部被连刺两刀,他捂住流出来的肠子,仍奋力将歹徒压在身下。在这危急时刻,五位中学生挺身而出,帮助朱贤度一起制服了小偷。省委书记苏荣前往探望并指出,朱贤度及五位中学生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是正在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南昌市第二十九中学,省委副书记尚勇等看望了五位见义勇为的中学生,指出朱贤度及五名中学生的行为不是简单的见义勇为,而是在学习雷锋的过程中,一种自发的内在的表现。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雷锋精神。

A、苏荣就学习宣传朱贤度英雄事迹作指示。 B、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 C、尚勇一行来到南昌市二十九中看望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D、省领导看望见义勇为的英雄,并高度赞扬他们是在用生命践行雷锋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7.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8.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 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9.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10.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2分)

(1)尝写菡萏一枝( ) (2)盈纸肮脏( ) 1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贤于才人远矣 C. 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 D. 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翻译句子: 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2分)

13.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使至塞上》中“ ,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3) 青少年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华的最佳时期。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_______________。”强调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4)《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竹柏影也。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高铁时代”已到来》,完成第15-18题。(13分)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

一、

四、

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一广州”动车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选自《青少年科技》) 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是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客运专线。 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旨在减少废气排放,节约石油资源。

C.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你坐在“和谐号”列车六号车厢,那么,你就是坐在动车车厢内。 D. 为了防止高速列车行进在弯道时造成脱轨事故,在路轨的设计上采取了尽量提高 PQ值的技术措施。

16.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3分) 17.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3分)

(二)阅读《乡土情结》(节选),完成19~24题。(17分)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3)“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 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出国华工不下千万,足迹遍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5)“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9.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根据选文第(2)段,概括乡土给人们打下的“童年的烙印”是:父母家族的关爱、 、悲欢离合的家史、 。(4分) 21.既然“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为什么有些人又要告别家乡?选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

22.“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

23.作者为什么把“乡土情感”说成是“乡土情结”?(2分)

24.央视“新闻联播”曾以“为了南水北调”为专题连续报道,为了缓解北方水荒,广大库区移民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虽说故土难离,他们却能生生割舍乡土情结,你如何看待这种义举?(不得超过30字,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5、综合性学习(6分)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班里准备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写一句“以书为喻”的格言。再写一组以“书”为中心词的排比句。(2分)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如今世人在读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说出4条即可)(4分)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今年“世界读书日”的致辞中指出,读书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博科娃表示,“在这一天,我们不能不正视世界上还有7.59亿人既不会读又不会写,其中2/3为女性”。阅读、受教育、了解多姿多彩的各国文化和利用人类研究成果,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材料二】 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部分数据 调查年份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国民图书阅读率 60.4 54.2 51.7 48.7 国民网上阅读率 3.7 10.6 18.3 27.8 问题:① ②

③ ④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 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上一篇:盱眙龙虾文化下一篇:纪念八一建军节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