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复习资料(精选8篇)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古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这么深,怎么舍得分别呢?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上相互倾诉惜别之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课后练习
那些小丘的线条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把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采用比喻。把各色的衣裳,疾驰群马,飘舞的衣带比作一条彩虹,写出了蒙古人民身穿节日盛装远迎来客。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 友谊交流(中西友谊之路)资料袋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外在特点:高大挺秀 内在特点:本性正直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借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不软弱也不动摇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沉思:由树想到自己的孩子,有自己想到了孩子的未来。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暗指白杨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出神 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微笑:听到孩子们关于白杨树的争论,那么天真。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树的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作者袁鹰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乐观向上
第二单元
《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意:广阔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晚风中,悠扬的笛声时断时续。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意:一条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诗意:一间矮小的茅草屋坐落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到屋里有人操南方口音带着醉意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中儿子在编织鸡笼。最讨人喜欢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卧在溪边剥莲蓬。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看骆驼咀嚼 1~4 想象铃铛作用5~9 想替骆驼剪毛 11~14 追问骆驼去处 15~16 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课文中,骆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 有趣 情趣 美好
7《祖父的园子》 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A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B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产生疑问,就去请教老师,老师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引出了人是怎样来的,我进入了痴迷的思索,并大胆猜想,最后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D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答:一语双关:
1、讲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某些真实情况,如哥白尼等都有这样的遭遇。
2、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对此事的看法,谁让我是重大发现呢?被老师轰出教师也不足为奇了。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的儿子九岁,很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就叫他的儿子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机智的驳斥了孔君平,又是他无言以对。
二是他用幽默的语言回答,表达了他应有的礼貌。从中可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或:
1、抓住别人话中的要害,用对方的方法反驳对方,让对方陷入两难选择。
2、用否定的话语更委婉,表示应有的礼貌。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晏子说的话妙在哪里
1、没有选择余地要楚王打开城门
2、以贬低自己来贬低楚国
3、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是因为楚王治国无方,造成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坏人。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表达密不可分的亲情。中间叙述送别的情境和追忆难忘的往事。结尾以充分肯定的语气的反问句结尾。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表达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之情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用反问的语气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谊。
15《金色的鱼钩》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D“灿烂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6《桥》: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主要内容:洪水来了,老汉以自己的威信,果断地指挥村民们安全撤离,到达安全的地方。而老汉和他儿子却牺牲了。
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舍己为人 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永不倒塌的桥
①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课后练习第三题
1、构思别致新颖,设置悬念前后呼应
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3、多用短句,渲染紧张气氛。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爱心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日积月累】
(一)《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顶针联)
(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程门立雪
【近义词与反义词】近义词
勾勒——勾画 乐趣——情趣 疾驰——奔驰 惊叹——惊讶 盼望——渴望 疾驰——迅速 矗立——屹立 欢腾——欢跃 清晰——清楚 严肃——严格 软弱——脆弱 沉思——深思 巍峨——高大 融化——溶化 控制——掌握 狰狞——凶恶 实验——试验 沉默——静默 等候——等待 寂寞——孤寂 清脆——悦耳 重临——重现 也许——或许 喜欢——喜爱 瞎闹——胡闹 闪烁——闪耀 迷恋——痴迷 澄澈——清澈 奇妙——奇特 困窘——困惑 羞愧——惭愧 轰出——赶出 汲取——吸取 喧闹——热闹平静——安静 戏耍——玩耍 出使——出访 国势——国力 尊重——尊敬 为难——犯难 昏暗——阴暗 粗暴——粗鲁 显眼——惹眼 节约——节省 浓厚——深厚 照顾——照看 使劲——用力 情谊——友谊 崎岖——坎坷 看守——看管 刚强——坚强 温暖——平坦 封锁——封闭 特别——格外 收拾——整理 增强——增加 爱惜——疼惜 信心——信念 分配——安排 惊慌——惊惶 逼近——迫近咆哮——怒吼 拥戴——拥护 祭奠——祭祀 发抖——颤抖 痛苦——幸福 梦想——幻想 爽快——直爽 请求——恳求 讨论——商议 推荐——介绍 胆怯——胆小 诚心——诚意 理屈——理亏 侮辱——羞辱 削弱——减弱 推却——推辞 委托——托付 吩咐——嘱咐 商议——讨论 晌午——中午 耻笑——讥笑 酥软——酥松 灵通——灵气 家当——家产 顽劣——顽皮 欢喜——高兴 趁势——趁机 慌忙——慌张 吩咐——嘱咐 打扮——装扮 打量——观察 标致——美丽 规矩——规则 威严——威武 到底——究竟 眨眼——刺眼 能耐——本事 等候——等待 凝结——凝固 胆怯——胆小 恰恰——恰好 考究——讲究 耽误——耽搁 吃惊——惊讶 确实——的确 奇特——奇怪 变化——改变 消失——消退 哗笑——哄笑 残破——残缺 沉寂——寂静 惊奇——惊异 沉着——镇静 抚弄——抚摸 悠然——悠闲 忘怀——忘记 充沛——充足 茂盛——茂密 天穹——天空 变幻——变化 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完好无损——完整无缺
神机妙算——深谋远虑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反义词
热闹——冷清 响亮——低吟 动摇——坚定 严肃——随便 稀薄——浓厚 失败——成功 干冷——湿热 暖和——凉快 妨碍——促进 简单——负责 清脆——沙哑 黑暗——光明 柔软——坚硬 明亮——黑暗 强盛——弱小 尊重——鄙视 安全——危险 昏暗——光明 粗暴——温柔 节约——浪费 刚强——脆弱 崎岖——平坦 瘦——胖 坚持——放弃 惊慌——镇静 增强——减弱 低沉——响亮 衰弱——强壮 胆怯——勇敢 放弃——坚持 干净——肮脏 幸福——悲哀 迟延——提前 酥软——坚硬 惩罚——奖励 热情——冷淡 饥渴——饱暖 炎热——寒冷 宽阔——狭窄 悲——喜 明白——糊涂 喜欢——讨厌 仔细——粗心 陌生——熟悉 簇拥——散开 美丽——丑陋 静寂——热闹 残破——完整 无限——有限 茂盛——稀疏 消失——显现 紧张——松弛 惊慌——镇静 流动——静止
商旅不绝——人迹罕至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安居乐业——流离失所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放诞无礼——彬彬有礼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词语盘点
第一单元
高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低吟
奇丽
回味
洒脱
迂回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天涯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热乎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浑黄一体
古朴
典雅
矗立
戎装
守候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贯通 下马威
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第二单元
牧童
蓑衣
鸡笼
莲蓬
毡帽
卸煤
咀嚼
交错
幼稚
沙漠
寂寞
棉袄
驼绒
袍子 傻事
胚胎
祸患
滑翔
双臂
天赋
淘气
妨碍 岂止
痴迷
厘米
羞愧
幸亏
驱逐
迫害 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
绞尽脑汁
蚂蚱
樱桃
蚌壳
瞎闹
倭瓜
水瓢
澄澈 困窘
花苞
柔软
柳絮 喧闹
梳妆
圆滚滚
水墨画
一动不动
第三单元
侮辱
威风
矮小
冷笑
为难
规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盗贼
取笑
笑嘻嘻 赔不是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解释
负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了如指掌
第四单元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噩耗
刚强 大嫂
篮子
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乱哄哄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下旬
募捐
水泵
放弃
筹齐
颠簸
节奏
簇拥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迫不及待
辛辛苦苦
一、互动反馈系统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引入具有“1对1”特性的数字技术, 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2]它作为反馈信息收集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实时诊断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全体公平参与, 关注问题解决; (4) 随堂形成性评价, 减轻教师负担; (5) 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展示, 方便教师灵活运用。[3]
二、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分析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应用IRS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其教学按点与对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个案的即时反馈信息分析与处理
IRS正以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的独特优势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 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两个角度, 对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一) 从正答率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正答率是教师了解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IRS活动记录中的正答率统计表, 绘制如图1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由图1可知, 题目5的正确率远远低于60%。此时, 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络绎不绝”和“源源不断”间的联系与区别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运用阶段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利用IRS提供的即问即答功能临时设置题目6、题目7 (具有真实情境的例句) 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 题目2的正答率稍有偏低, 表明少部分学生对引号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据此, 教师通过再次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引号作用的印象。
由此可见, IRS提供的正答率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查找作答错误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把握,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从应答时间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应答时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按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同时, 也为教学策略调整以及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IRS系统提供的历程与报表追踪功能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团体反应曲线图。
团体反应曲线是对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 反映应了作答时间与应答人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团体反应曲线, 教师可以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教学行为, 以下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按点进行具体分析。
1. 调整教学策略
无应答时间是指从问题提出到第一个学生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团体反应曲线中即为曲线起点所对应的时间。总体而言, 无应答时间越短, 题目越简单。由此, 教师可根据团体反应曲线的起点判断教学按点的难易程度,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步调。观察图2可知, 题目1、5、6、7对应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 结合正答率统计图可发现, 题目1、6、7的正确率普遍偏高, 据此可判定题目1、6、7所应对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应适当减少教学时间;而其中题目5的正确率却显著偏低, 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所在,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题目2、3、4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长, 但正确率却不低, 表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已基本理解, 只是掌握不够扎实, 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 分析教学行为
面对简单提问, 多数学生几乎可在同一时间做出反应, 理论上而言应答率应在瞬间达到1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部分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误解题意等原因导致应答迟缓, 此种情况在团体反应曲线中表现为指数函数图形。如图2所示, 题目1、3、4、6、7的反应时间曲线均呈指数分布, 教师可据此推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题目都能较好理解。而题目2、5的团体反应曲线趋向于S形, 表明此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需经过充分思考与大量分析后才能做出反应。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寻找其本质原因, 并在今后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开展教学的策略调整建议
(一) 根据正答率调整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方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教学方案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而设计的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编排及时间分配过程, 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IRS显示的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以留出更多时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而正答率低于60%时, 有必要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 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 根据正答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也同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当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针对该知识点布置的课后练习, 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展同侪教学, 解决认知冲突
同侪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讨论具有严重认知分歧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开展前提是同伴间产生较大的思维冲突, 全体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处于概念模糊状态。[4]
利用IRS的直观统计图, 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倾向, 并对认知分歧现象一目了然。当发现学生产生认知分歧时, 即可开展同侪教学, 为所有学生提供向同伴解释自我观点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互动环境中相互说服, 彼此精益概念, 加深认知印象, 牢固新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 教师应根据正答率的高低, 并结合课堂实况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促使学生形成并巩固对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
(二) 根据应答时间调整教学策略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答题过程中, 应答时间往往因少数学生反应较慢而延长,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慢智型思维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 慢智型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对缓慢, 经常在教师、同学的催促下仓促完成作答, 不仅不利于正答率的精确统计, 而且还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自信。面对慢智型学生, 教师应采取列举案例、分析优势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学会有效学习。
2. 分析思维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
利用IRS提供的追踪与统计功能, 可及时明确全体学生的作答情况,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反应快但作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在按键后要求其说明理由, 阐述思考过程及思路以检验其学习态度。若经过认真思考, 只是思维过程出现错误, 教师应予以鼓励;相反, 可进行适当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促使其及时改正。另外, 若该类学生较多, 教师还可不定期调整学生座位, 将此类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或同一方向, 便于教师于按键前进行观察与提醒。而对于作答速度快且选择正确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其在完成作答后进行自主学习, 或给予这部分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以做到兼顾全局, 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并不能全靠IRS收集的统计数据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实情, 还需在课后对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IRS的应用也为教师进行高效教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利用IRS及时准确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 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处理, 最终以视觉化图表形式呈现反馈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做到适时分层,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 但要将IRS拥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还在于按点设计及教学过程实施。可见, 完全依靠IRS来改变教学效果显然不可取, 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亲身体验IRS的独特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使用风格。
此外, 除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IRS提供的学生按键频率、平均分数、标准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找到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力求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教学传播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精细处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16-20.
[2]林建祥.互动反馈教学培训材料[M].北京:北京松博科技有限公司, 2007.
[3]张晓彬, 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 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7, (9) :26-27.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
zhì tài kě jǖ nà liáng rǒu hé
()()()
mèng huàn yì wèi shēn cháng
()()
二、按查字典要求填空。(3分)
诵:部首()再查()画“诵”有两种解释:
(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
(2)称述,述说。
在“诵读”一词中可取第____种解释。
昧:部首()再查()画“昧”有三种解释:
(1)昏,糊涂,不明的;
(2)隐藏,隐瞒;
(3)暗。
在“半明半昧”一词中可取第___种解释。
三、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3分)
滥()充数 眼花()乱()蚌相争
琳()满目 摇摇欲()应接不()
四、组词。(4分)
椟()滂()蜿()
读()傍()婉()
五、把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4分)
悦耳的电影()提高工作()
精美的动物()整理垃圾()
六、改病句。(4分)
1.坚持写日记,能丰富和提高写作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我的批评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1.()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做文明的学生。
2.()你虚心好学,()会找到可以求教的老师。
3.()我是小学生,()应该用《小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八、照样子改写句子。(4分)
例:我们的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在树下,我们的船泊了片刻。
1.妈妈在灯下为我缝补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原文填空。(4分)
1.渐渐地我的眼睛()了,我好像看见()。
2.我攀登过()的(),游览过()的(),却从没看见过()这一带的山。
十、判断下面的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7分)
1.《繁星》的作者先后在家乡的庭院中,南京住处后门的菜园边和海上轮船的舱面上看繁星。()
他在这三个处所看到的繁星各有不同,“星群密布的蓝天”是在家乡庭院中看到的景象。()
2.“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里“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指的是“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3.雷锋同志说:“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4.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来。
(1)红是红得很,但没有亮光。()
(2)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3)暖暖地照在人们身上。()
十一、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20分)
春笋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嗒——滴嗒——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着母亲的乳汁,咂呀咂,积聚着力量。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麻麻密密。一个个像尖锥似的。啊,春笋生得多么顽强啊!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窜过石缝钻出来……别看它们嫩生生的,浑身可充满活力,比钢钎更刚强,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它们向上的生机。啊,春笋长得多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长吧,长吧!高高的蓝空多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按分好的段落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2自然段里,用“——”画出作者看到的景物,用“~~~~”画出作者听到的声音,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
3.文章中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方法。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对的画“√”,不对的画“×”)
(1)作者看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笋。()
(2)作者热情赞颂了春笋“竞争着向上”的精神。()
十二、作文。(40分)
第一单元
第一、二单元
1、《草原》作者为(老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的团结)。
2、《丝绸之路》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
3、《白杨》作者(借物喻人),借白杨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者笔下的白杨实际上就是(爸爸),小白杨树实际上就是(他的儿女),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就是(一对儿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4、《牧童》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5、《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对俩儿童聪明伶俐的赞赏),也表现了作者(童心未泯)。
6、《清平乐村居》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这一家五口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7、《冬阳 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课文写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看骆驼脱毛)、(追问夏天骆驼的去向)等童年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无限怀念和眷恋)。
8、《祖父的园子》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9、《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10、《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11、《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A “此是君家果”中的“君”是指:你,杨氏子。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是指:先生,孔君平。C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
D杨氏子的特点:思维敏捷,反映灵敏,语言幽默。
11、《晏子使楚》
根据《晏子春秋》改编
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晏子出使齐国,楚王想乘机侮辱他),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D文中出现两个“水土”,第一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生长)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
日积月累
回文联:地满红花红满地,数字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天连碧水碧连天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顶针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叠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大娘:冒着危险送食物;为救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B 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课文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伟大情谊。
C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急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急需食物的时候,大娘带领妇女冒着危险,送来打糕。
雪:志愿军饿了三天三夜。碳:食物。
15、《金色的鱼钩》
A“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含义:鱼钩虽然生锈了,鱼钩闪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B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
A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桥”是指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密切联系群众。
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B老汉:舍小家,顾大家。
C他像一座山,文中为什么把老汉比作山?把老汉比作山,即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山,是他们的靠山。
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A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B司马迁,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D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F《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草船借箭》
A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B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C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D《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20、《景阳冈》
A《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
C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21、《猴王出世》
A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B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日积月累篇】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篇】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
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A《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B《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
C《“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3、《刷子李》
A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B刷子李:技艺高超 C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
D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有:
1、“刷子李”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
2、“刷子李”的绝活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
3、“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深,获益颇多。
24、《金钱的魔力》 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中人物: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日积月累篇】
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篇】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
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刻画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A作者季羡林,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6、《威尼斯的小艇》
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本文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日积月累篇】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dù jì chǎn chú mà zha sù rán qǐ jìng()()()()nà hǎn shěn shì cí xiáng shén jī miào suàn()()()()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3分)耕耘(yún yùn)明晃晃(huǎng huàng)旖旎(nǐ ní)山寨(zhài zài)咆哮(páo bāo)湖泊(pō bó)三、选择题。(13分)1.请把下列每组加点词语中两个错误读音圈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后括号里。
A.玉磬(xìng)倭瓜(wō)燕园(yān)玷污(zhān)()B.撩乱(liáo)水寨(zhài)擂台(léi)谋财(mú)()C.打折(zhé)山涧(jiān)好呵(a)忌讳(wěi)()D.蓟(jì)北 涕(dì)泪 勉强(qiǎng)诊所(zhě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私自 奔赴 洽好 一饮而尽 B.樱桃 喘气 荣幸 一声不吭 C.傍文 由衷 昼夜 一针见血 D.申视 年龄 坠落 肃然起敬 3.“旖”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同或相近?()A.方 B.奇 C.矢 D.可 4.下面词语全是一类的一项是()A肃然起敬 神采奕奕 一声不吭 目瞪口呆 B望梅止渴 草船借箭 刮骨疗毒 三顾茅庐 C大步流星 开天辟地 腾云驾雾 昂首挺胸 D 水浒传 红楼梦 西游记 西厢记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昼(白天)出耘田(在田间锄草)夜绩麻 B.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C.短笛无腔(腔调)信口(随口)吹。
D.秋夜将晓(早上)出篱门迎凉有感 5.下列诗句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童孙\未解\供耕织 B.稚子\金盆\脱晓冰 C.三万里/河东/人海 D.即从巴峡/穿/巫峡 6.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上刻字,我们把这类文字称为()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8.下列人物、人物特点及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武松——英勇机智——《水浒传》 B.诸葛亮——神机妙算——《三国演义》 C.贾宝玉——豪放豁达——《红楼梦》 D.孙悟空——神通广大——《西游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让人肃然起敬,他真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B.由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十万支箭轻轻松松就“借”来了,周瑜自愧不如。
C.地铁站里的人不可胜数,因为现在已是深夜,只有寥寥几个人赶路的身影。
D.大家目送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过了浮桥,看到他们登上对岸的大山。
10.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网民们感叹:英雄不问出处,努力终得回报!②网上对雷海夺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③一个外卖小哥.竟然能通过层层考验,赢得冠军,着实令人惊叹。
④《中国诗词大会》上,外卖哥雷海击败众多选手,成为第三季的冠军。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①④③②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是指春天。
B.《梅花魂》一文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文章。
C.《月是故乡明》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D.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出了新的形声字。
12.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童年生活的一项是()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D.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1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B.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诏诏 肝胆相照 C.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D.鞠躬尽疼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峰陷阵 四、句子训练营。(6分)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2.一群人穿着长靴子和帽子,拿着渔叉,坐上雪橇出发了。(修改病句)3.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五、填空。(13分)1.在《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中,季羡林借用了诗句“,”来拟定题目。
2.“独在异乡为异客, ”两句诗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无限眷念之情。我还积累了别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3.人闲桂花落,。
4.林则徐是清朝有名的爱国将领,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生死前他用“ ,”这两句诗表达了 他的态度。
5.边塞诗有的豪情满怀,如《从军行》中“ ,”,写出了不胜不归的壮志豪情。有的边塞诗饱含家国之忧,陆游就 曾写下“,”,表达了他对早 日收复失地的盼望。
六、口语交际。(6分)茕(qióng)茕孑(jié)立 沆(hàng)瀣(xiè)一气 踽(jǔ)踽独行 醍(tí)醐(hú)灌顶 绵绵瓜瓞(dié)奉为圭(guī)臬(niè)龙行龘(dá)龘 犄角旮(gā)旯(lá)婷婷袅(niǎo)娜(nuó)涕(tì)泗(sì)滂(pāng)沱(tuó)呶(náo)呶不休 不稂(láng)不莠(yǒu)上面是前段时间很流行的网络歌曲《生僻字》的部分歌词,相信你也会唱几句。
我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我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汉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结合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相关内容来写一段话,向外国朋友介绍汉字。(不少于100字)七、课内阅读。(11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絮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努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智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 写的古典名著《 》中的一段改 写的。(2分)2.“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漫”字在字典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
②满,遍;
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的解释应选。(3分)3.文中画“ ”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又写出了曹操 的性格特点。(2分)4.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2分)A.使船两面受箭。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停在江中受箭。
C.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5.“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2分)A.胆子很大。
B.很喜欢喝酒 C.胸有成竹,洞悉曹操的性格特点。
八、课外阅读。(10分)三打白骨精(节选)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抢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成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端”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东西的一头;
②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③端正,不歪斜“端”字在“云端”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五官端正”中应选第 种解释。(2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2分)3.在短文画“ ”的句子中,“笑”表现了孙悟空的。在第三次与白骨精的较量中,悟空采取的办法与前两次不同:
,从中可以看出悟空的。(3分)4.《三打白骨精》选自 写的古典名著 ,请写出一个这部名著 中的其他有趣的故事:
。(3分)九、习作。(30分)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心里话,看完后你肯定会有所感悟。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为话题,完成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1.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
2.沙漠是一粒一粒积成的,学问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3.拥有父母的关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4.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参考答案 一、妒忌 铲除 蚂蛛 肃然起敬 呐喊 审视 慈祥 神机妙算 二、yún huǎng nǐ zhài páo pō 三、1.(qìng diàn)(lèi móu)(jiàn huì)(tì zhěn)2.B 3.B 4.D 5.C 6.C 7.A 8.C 9.C 10.B 11.B 12.C 13.D 四、1.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2.一群人穿着长靴子,戴着帽子,拿着渔叉,坐上雪橇出发了。
3.脸上浮出神情。
五、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2.每逢佳节倍思亲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3.夜静春山空 4.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5.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六、提示: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从汉字的构成、字体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建议每个方面都举出适当的例子。
七、1.罗贯中三国演义 2.M 氵 3.神机妙算 谨慎多疑 4.A 八、1.① ③ 2.白骨精变成老公公想骗唐僧,却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 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材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 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 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 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 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 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 “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 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 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 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 地位认识不深刻, 要求把握不到位, 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 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 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 (反义词构词方式) “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比喻修辞手法)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 (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 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 配以一个省略号,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激励学生读而思, 思而行, 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 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 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 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 因此, 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 但胜过明确的要求, 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 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 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 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 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 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 吐泡泡:“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 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 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 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 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 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 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 而且活跃了思想, 发展了思维, 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 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 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 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或练笔, 或交流, 或导行,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 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 我运用迁移理论, 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 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 (没有吐泡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 在小泡泡的提示下, 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有形声字、多音字, 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 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 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 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 及时积累运用, 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 浑然一体, 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 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 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 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 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 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 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 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 感受神奇的想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泡泡, 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 带着这个任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 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 直击重点, 教学目标鲜明, 教学任务清晰, 使学生有的放矢, 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 “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 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 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 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 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推敲语言, 既丰厚文本的内涵, 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 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 仿佛_______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蜓亲吻。
……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 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 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 反复琢磨, 不断推敲, 使词句不光优美, 而且传神, 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 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 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 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 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 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 约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 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 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 深究重点, 不断追问, 及时跟进, 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 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 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 就像音符在跳动, 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 停得错落有致, 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 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 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 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 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 画面感强, 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 通过追问, 激活了学生思维,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 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 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 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 找准课堂的延伸点, 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 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 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 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 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 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 (生交流)
师:的确, 这场灾难, 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 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 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 除了拓展练笔,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 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 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目标课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1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但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隔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呢?
“写和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转移的。”我们的教材虽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但它们实际是紧密连结的,有着共同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学习阅读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笔者在学期初就思考着如何构架课文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心中始终牵挂着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在具体的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阅读教学的步骤及相关内容。以下便是笔者践行读写结合,将单元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个方法。
一、水到渠成,课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当写作目标与该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致之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来个“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地将其作为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比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的线索。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记叙文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一个具体的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等。
3.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4.记叙的线索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
其中第三点提到记叙线索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这也是该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另一条是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已经讲解清楚了,那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就可把它作为写作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等进入单元写作训练时,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就驾轻就熟了。
二、移花接木,将单元写作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有些单元写作目标可能不是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它与课文内容又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这时需要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植入”,也就是将写作训练目标部分迁移到课文阅读教学中。
如第六单元的写作目标——学写游记。具体要求是:
1.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
2.在写景时,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定点观察。
3.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4.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
该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以游记为主,但很难说以上四点是它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毕竟又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可能错失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良机。
因为有了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在寻找它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发现完全可行。就单元写作目标的第一点而言,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的:“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其中既有移步换景也有定点观察。教师可以边讲授课文内容,边补充说明这便是游记的写法之一——交代清楚游览的经过。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单元写作目标也迎刃而解了。
再举写作目标的第三点来讲,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举《满井游记》为例,课文对满井初春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山光水色,最后作者用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画龙点睛地表明了自己對初春景色的喜爱。如果仅仅依据教参的要求,只要解释清楚这议论语句的内在含义即可。但如果教师能把其作为游记的写法之一传授给学生,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部分完成了单元写作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写作教学这根弦,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单元写作目标这朵“花”移植到课文阅读教学这棵“树”上,那么植根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必将“盛放”。
三、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里都附上了“写作导引”,它一方面简要介绍单元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章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确容易理解和体会。但仔细研究:“写作导引”里所举的课文实例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是否可以引用单元课文内容来作为写作指导的实例呢?回答是肯定的。
以第四单元为例,其写作目标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具体要求为两方面:其一,写记叙文时,往往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还可以突出重点和中心。其二,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抒情,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了说明描写的作用,教材以冯骥才的《泥人张》(第四单元)为例,即作者通过对“海张五”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恶霸形象。对于抒情的作用,编者以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中几句简短的抒情,道出了作者的追悔、思念,及内心的五味杂陈……
如果教师仅是把这两个案例和学生交流或解读一遍,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很难说是深刻的。其实,我们阅读教学的课文资源既丰富又鲜活。
就这个单元而言,教师可以举的课文实例是不少的。《云南的歌会》中作者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人物、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赞美,其中对人物(年轻女子)的描写是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还有《端午的鸭蛋》中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语言诙谐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而《春酒》中描写和抒情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可见,这些记叙类文章中描写和抒情的手法都运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采用串讲的方式,将其写法加以提炼、归纳,经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比如,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中有关描写的语段为例,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描写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举《端午的鸭蛋》《春酒》等中有关抒情的语段,和学生阐述记叙文中抒情的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识,而且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解读,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与时俱进,无论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篇目,还是单元写作设计都在改变,日趋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也必然是一种趋势。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笔者先摸透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再将单元写作目标分散、渗透到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或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的要求,对单元课文的相关写法做提炼和整合。这样的过程算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M].苏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07-15
2022年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09-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07-22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09-1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资料05-2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11-30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复习计划12-2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10-2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社复习资料总结09-1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