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职业素养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为例

摘要: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儿园一线教师补充的重要来源之一,提升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由于高职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普通本科、中等职业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明确该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优化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清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对于学生高质量的培养还任重道远。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职业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关对策等研究结果做了详细综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459名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33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包括5名校外兼职教师)和100名公立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了解当前在校生职业素养现状、学校学生培养具体情况及公立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培养需求。最后,研究运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和李克特量表分析法,对搜集数据做了具体的量化分析研究。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原因、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与实施,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三部分是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首先介绍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学生、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三方面各设计调查工具,最后描述调查结果;第四部分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其问题主要是职业情感缺失,认同感较低;职业知识基础薄弱,人文、科学和法律等知识不丰富;职业技能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成因包括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师资建设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有待提升;课程设置较少涉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校实践培养不充分,过程管理不到位。第五部分为提升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具体包括以职业教育政策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立德树人,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全渗透,优化课程结构设置;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融入现代多元化教育技术;开放式办学,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素养形成性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学科专业:学前教育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我国职业教育的空前发展

1.1.2 幼儿园教师数量与质量供求不对等

1.1.3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高职专科

1.3.2 学前教育专业

1.3.3 职业素养

1.3.4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1.5 理论基础

1.5.1 生态学习理论

1.5.2 素质冰山理论

1.5.3 树根理论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个案研究法

2.3.2 文献法

2.3.3 问卷调查法

2.3.4 访谈法

3 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情况

3.2 调查工具设计

3.2.1 问卷内容

3.2.2 问卷信效度分析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总体情况

3.3.2 职业素养培养调查结果分析

3.3.3 结论分析

4 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存在的问题

4.1.1 职业情感缺失,认同感较低

4.1.2 职业知识基础薄弱,人文、科学和法律等知识不丰富

4.1.3 职业技能不扎实,实践经验不足

4.2 成因分析

4.2.1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4.2.2 师资建设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有待提升

4.2.3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4.2.4 学校实践培养不充分,过程管理不到位

5 提升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5.1 以职业教育政策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5.2 立德树人,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5.3 职业素养全渗透,优化教学实践与课程设置

5.4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融入现代多元化教育技术

5.5 开放式办学,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5.6 完善职业素养形成性评价标准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遗传算法机械工程论文提纲下一篇:体育企业营销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