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独立思维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1 独立思维的含义

独立思维, 即学生个体不依凭他人, 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强调“有个人意义”的、有创新的思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 在语文学科中, 尤其是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 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意义颇深。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接受并加工文字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阅读主体用大脑进行独立地认知、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思维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学生的独特感受从何而来?它来自学生的独立思维, 来自学生对文本的特殊感悟。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时, 能进行独立的思维, 大胆的创造。

1.2 学生的“独立性”

在初中新课程理念中, 学生的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如下含义: (1)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感受事物, 自己观察、分析、思考, 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 自己掌握知识。 (2)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 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 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 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3)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4) 每个学生, 除有特殊原因外, 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 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 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光工作, 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 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 不学习, 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 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 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 他就一无所获, 不堪造就, 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 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 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 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3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 从语文的教学目的来看, 叶圣陶提出的“教, 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他已经把语文的教学目的说的明明白白。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很有限, 毕业后要一辈子独立地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处处都依赖老师讲课, 自己连一点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没有, 走上社会以后很有可能寸步难行, 难以立足。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确确实实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迫切需要。

其次, 从社会文化对人才的需求来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也发生很大变化。全球化经济浪潮中, 善于独立思考, 果断有主见, 能够独立生存的人格外受到社会的青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学习知识外, 还要肩负着培养思想感情、促进人格发展等多种任务。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 在教学中主动加强学生独立品格的培养, 对新时期新型人才的形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途径

众所周知, 独立性是人的品格特征, 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两个方面, 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特性、自信心等, 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 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 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中, 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格,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建立主人意识

主人意识又称作主体意识, 它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学生一旦具备这种意识, 就可以处处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 逐步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主动克服困难, 独立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如设计的作业和试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 使他们从独立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如让学生用心理学量表进行自测, 或训练学生完成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等。

2.2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其关键是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享有“参与”与“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逐步培养起学习的独立性。首先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态度, 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在求知识道路上共同探索的朋友和同志。其次, 他教学中要采取一系列民主措施, 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提倡学生与老师争鸣等。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化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3 激发主动精神

培养主动性是实现独立性的桥梁, 要完成这项任务主要应抓住三个环节:

其一, 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 应多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增强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开端。

其二, 自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语文教师应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稳定发展。

其三, 创造性的提高。创造性是主动性的升华和飞跃, 学生学习有了创造性, 主动性就会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可以欢迎学生上课随时质疑, 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义, 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 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有帮助。

2.4 教会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是帮助学生走向独立性的重要措施,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选择和借鉴各种学习方法时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 就是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灵活性原则。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 因此, 再好的方法, 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三是包容性原则。就是要博采众长, 广纳百家, 把各种方法中适合自己需要的积极因素优化组合起来, 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2.5 培养自主习惯

所谓自主习惯, 主要是学习中独立思考的习惯, 它是形成独立性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养成不唯书, 不唯上, 不人云亦云的好习惯, 对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和鼓励。同时要摆正“思”和“问”的关系, 学习中既要善问更要善思, 应指导学生养成“三思而后问”的习惯, 遇到问题先思考, 查资料, 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 语文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 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多提问, 多角度进行思考, 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的思维不断闪现出创造的“灵光”,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独立性, 在语文的天空自由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帮助他们成长成材。

上一篇:室内氡放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降低氡含量的措施下一篇:浅谈大型露天矿山设备选型与优化配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