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所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情感冷漠、法制观念淡薄和诚信意识减弱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五个主要途径,包括加大对网络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在网络伦理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设网络伦理教育课程和建立高校网络绿色平台。

[关键词]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意义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网络伦理就是指在网络世界中建立协调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体系,更为通俗的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是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强,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在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向人们传递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将网络文化中一些不良的信息带入了大学生的视野,这对于自控能力不强并且极具好奇心的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面对各种不良信息泛滥所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社会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趋利避害,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网络伦理监控体系。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是信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重要内容

大学生上网群体的大量存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必须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和规范的网络伦理教育,约束和规范上网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上网习惯,从而产生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更多的人关注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来,从而呼唤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必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骄子和宠儿,在他们的身上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自控能力比较差,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还明显不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近些年,因为大学生沉溺网络而产生的悲剧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很多家庭的破裂,而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种种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离不开系统科学的网络伦理建设。

二、大学生存在的网络伦理问题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空限制,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在网络中交织在一起,从而造成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自由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网络中存在着大量低俗和愚昧的信息,而大学生尚不能对信息进行完全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有的大学生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所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拔,自己的思想也被其完全的控制,这就使他们经常处于矛盾、冲突和迷茫之中,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道德观念。大学生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二)道德情感淡漠

随着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限制,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他们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人际交往时间减少,人际关系淡漠。由于现实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对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一些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心灵寄托,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压力。他们沉溺于网络交往,使得本应该有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大学生与老师、同学和朋友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导致个人产生孤僻、冷漠等健康问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道德情感的淡漠。

(三)法制观念淡薄

有些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网络技术,制作并传播计算机病毒,恶意传播谣言、攻击他人,缺乏起码的网络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这种违法行为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也让社会认识到了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约束的重要性,否则很容易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社会对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存在一定滞后性,而且宣传力度也明显不足,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网络法律规范意识,从而造成了他们在这方面法制观念的淡薄。

(四)诚信意识减弱

传统道德约束机制效能的减弱,造成了在网络上侵犯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的大学生采用不当方式来骗取他人的感情和金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还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有的大学生不遵守网络交易平台的规则,以假乱真,严重违背了网络交易的诚信原则。大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同时,自身的诚信意识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大学生如果在进入社会之前就没有了诚信意识的话,当他们真正进入社会之后也很难有一个良好的诚信观。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大对网络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我国自1987年以来就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网络犯罪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法规的制定速度远远比不上网络的发展,而且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大学生尚没有形成网络法律规范意识,从而使得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快网络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另外,国家要加大对大学生网络法制知识的普及力度,增强大学生对待网络世界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正确履行对网络世界的种种义务。同时,要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网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和完善网络法规,坚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法制教育,促使广大大学生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二)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行业自律行为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对于社会信息的快速、健康传播至关重要。当网络从业人员能够正确处理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时,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有一个稳定和健康的信息传播渠道。在网络设计的过程中,从业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把好思想政治观、舆论导向关和业务质量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从业人员要做到内容真实全面和客观公正,自觉提高行业自律性,摆正生存需要与追求崇高理想的位置,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常性地深入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举办和当地实际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网络伦理教育领导机构,对学校的有关网络服务人员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提升学校网络伦理教育的质量;建立符合时代特色的思想教育网站和网络伦理道德研究中心,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大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使大学生解除因上网而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可以说,这些有效的措施可以给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加大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实现经验与资源的共享,有力的推动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高校开设网络伦理教育课程,使大学生获得系统的

网络伦理知识

随着网络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如何获得网络技术和伦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将思政课教学与开设网络伦理教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的同时又能接受到网络伦理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上网行为应遵循的社会准则,从而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开设网络伦理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形式和内容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要以精致的多媒体课件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他们在学习网络伦理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网络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师资优势,通过开设各种讲座和论坛,对网络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双刃剑”的作用。

(五)积极建立高校网络绿色平台,营造健康有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构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更应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越的文化环境。首先,高校应建设一个全校范围内的校园网平台,通过先进科技手段来阻断不良信息的传递,有效净化大学生的上网环境;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来推动网络知识的普及和网络技能的提高。通过建立主题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及评选优秀信息员等手段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活动以及举行网络知识竞赛和网络技能大赛,形成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机制。此外,高校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系列的网络文明守则和网络基本道德规范,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净化上网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总之,高校网络绿色平台的建立需要

“软”“硬”兼施,不断满足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

网络科技论坛和专业性讲座,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诉求。当网络公司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关心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他们作为精神产品生产者的价值,才体现出核心价值和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才能够更加赢得大学生的青睐和尊重。

(三)加强在网络伦理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

参考文献:

[1]孟秀霞,李九丽.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30-31.

[2]李盛竹.网络“微文化”传播下的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研究[J].新闻知识,2017(5):41-44.和资源的共享

[3]张祎.论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7(12):197-198.

[4]遆志华,张萌萌.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可行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9):151-153,160.

上一篇:智能快件包装的设计研究下一篇:中空纤维超滤膜在高盐水染色废水脱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