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给高校团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思考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已普及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高校团组织, 在信息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开展工作, 必然要紧跟时代步伐, 把握当代青年学生团员的脉搏, 对信息网络时代团工作做到改变观念、调整思路、扩充内容、探索方法, 真正有效地服务青年、服务大局。

1 信息网络时代给高校团工作带来的挑战

1.1 高校团工作组织机制面临新的挑战

信息网络时代改变了学生生活、学习、工作方式, 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趋于淡薄。班级团支部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学生对团支部的概念比较模糊, 他们热衷于虚拟网络交往, 对现实生活中的集体缺乏归属感。

1.2 高校团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面临新的挑战

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的不断改革, 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 高校传统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已难以贯彻和实施, 学生们难以接收传统的活动形式, 计算机普及化, 信息网络化吸引了众多的学生, 他们更愿意将业余时间用于网上消费娱乐, 大学生们的思想、兴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3 高校团工作对象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高校团的思想工作面临挑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 在巨大的信息量中无疑也夹杂着许多虚假信息以及形形色色的思潮和观念。不同文化类型、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汇、冲突将越来越明显。高校团工作的思想引领教育属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与学生在网络中主动接受的大量的信息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这对高校团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4 高校团工作对象的网络虚拟化与社会化相矛盾, 高校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学生通过网络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在“个人小事”和“国家大事”中发言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使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网络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 在学生接触现实社会的时候, 造成了与虚拟的网络相矛盾, 在此过程中, 学生对教育者的权威性产生了怀疑, 网络的虚拟化带来大学生明显的社会化不足。

2 信息网络时代给高校团工作带来的机遇

2.1 信息网络的基本特征符合高校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

信息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即时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与青年人讲究工作高效、渴望资源的共享、享受权利平等、追求个人发展、满足心理需要自身特点相契合, 为完善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途径。

2.2 信息网络时代, 为高校团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信息网络时代给高校团工作提供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 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步实现人类“点指八万里”、“天堑变通途”的理想; (2) 加速了高校团工作手段的快捷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由传统的会议上传下达, 变为直接由工作对象到网络中去摄取信息, 这一方式的改变大大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精度。青年学生的需求信息和心理动态, 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直接进行反馈, 大大增强了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3) 促进了青年学生人际交往的扩大化。网络技术, 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 以及众多的人机互动的娱乐技术, 把青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地域进行了无限的扩大; (4) 开辟了团工作领域的空间化。网络功能增强与空间扩大最为直接的结果, 便是使整个社会系统成为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网络空间。信息网络技术开辟了团工作领域的空间, 由原有的由上至下、层次分明的工作领域变革为纵横发展、相互协调的团工作服务网络系统, 为团工作项目化、规模化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信息网络时代开展高校团工作思考

3.1 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积极开发生动有效的活动形式

网络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 迎合了年青一代的自身特点, 影响着一代年轻人。因此, 团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大可不必“谈网色变”, 更不能因杜绝年轻人“触网”而堵塞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最佳通道。而应在传统的团工作内容和方式上, 开发生动有效的, 富有信息网络时代特征的新内容新方法。如可以采取原型启发的方法, 让学生在传统舞会的基础上加以原型拓展, 设计网上假面舞会, 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虚拟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交往心理的差异。

3.2 以有效的方式介入网络组织的运作和管理, 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网络组织的良莠不齐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他们所形成的虚拟组织基本游离于有效定理之外。但是,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团组织和各级合法社团的作用, 建设各级组织的网页, 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抢占思想工作的宣传阵地.如在“大学生网上议校制”的方式, 通过网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权利, 这样更能使我们的网站建设在“争夺眼球的战争”中抢占制高点。

3.3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构筑新型的思想工作阵地, 提高团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的高效性使我们从许多繁琐的团基础工作中摆脱出来, 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网络和教育网络资源, 开发团工作办公程序, 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网络平台, 建立团工作考评体系, 开通团干部培训网络, 设立团工作项目申报系统等等, 使我们的团工作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真正地体现高效快捷。

3.4 加速培养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现代网络技术的新型团干部队伍

建设思想工作的深入离不开广大团干部深入、了解学生。但这种深入和了解必须基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作为团工作干部必须善于接受网络这一现代的交流手段, 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循循善诱, 消除与大学生之间交流的鸿沟。作为团的各级组织, 应加大对团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 通过交流学习, 完善工作方法, 改变工作观念, 以新型的工作思路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3.5 依托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有效

的素质拓展形式弥补虚拟网络给我们的高校团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 新的思路, 新的方法

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仍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形式, 如社会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在接受大量间接经验和现成信息的基础上, 投身实践检验真伪。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让同学们通过互相配合, 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 通过导师指导, 弥补因代际间缺乏交流带来的社会化不足。信息网络化革命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式。面对信息网络的挑战, 高校的团工作应尽快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要求, 研究团工作的自身发展规律, 调整目标, 更新观念, 增加投入, 开拓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 占领新阵地, 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网络生活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进而影响了我们高校团工作, 本文从信息网络时代对高校团工作带来的利与弊以及高校的团工作如何借助信息网络开辟新的工作领域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信息网络,高校,团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继霞.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

[2] 陈华平.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的学校德育[J].当代青年研究, 1999.

[3] 卫郭良.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Z].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哲学所.

上一篇:基于Barra风险模型的中国A股风险模型设计和应用下一篇:多媒体教室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