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目前,高职护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拓宽高职护生就业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对高职护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卫生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培养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解决高职护生就业困境,为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职护生;创业教育

近年来,高职类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就业压力逐年增加,拓宽高职类护生就业途径是必然的选择,而鼓励高职护生创业就是途径之一。如何改变高职护生就业观念,培养高职护生双创意识,提升高职护生创业能力,是很多高职卫生类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职护生创业意识与能力教育路径的探讨非常有必要。

一、当前高职护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健全。一是很多卫生类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独立课程,仅仅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一章内容。而且相关教材也未做到及时更新,往往与实践相脱节,指导作用有限。二是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编辑平台导入线上博物馆,开展比较研究,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创作能力,也可作为提高大学生美育的重要工具。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概论课程中的作用

(一)扬长避短,推动教学改革。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理解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通过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优化与解决。通过结合VR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沉浸感强的学习环境,通过营造虚拟场景,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与图片转变为可以让学生进行交互的,“活”起来的场景。通过这一技术,搭建起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平台,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模式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多元立体化获取知识。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利用基于VR技术的线上课堂,不仅能大大提高获取最新的资讯与知识的灵活性,还可以全方位地向学生们展示最新的知识与内容,让学生们时刻都保持着对于课程学习的新鲜感与探索欲望,改变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结合课本与当代发展下的教学,使同学们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又能结合当下实际去运用所学知识,极大地提升了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多为理论课程,缺乏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落实平台,使得创新创业课程仅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未能融合。大多数卫生类高职院校并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科专业规划中,或者是未纳入质量评价系统中。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有很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学生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很多卫生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仍旧是由辅导员讲授,同时,相关培训尚显不足,很多授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授课教师知识专业性与系统性的欠缺,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VR技术,教师可以在一边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一边向同学们演示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运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益处,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久而久之会改变学生们“重技能而轻理论”的思想,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从而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三)创业平台功能不完善。卫生类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专业的相关实践安排较为完备,多与医院科室合作培养,但是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客观上来说,卫生类高职院校办校规模一般比较小,无法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得教师、学生思维受限,无法提出符合护理专业特点且可落地的创新创业项目。

(四)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不足。护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从而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系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高职护生一般两年时间在校学习,一年时间实习,课业任务繁重,因而高职护生在校期间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当中。而且,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绝大部分高职护生及其家长认为进医院工作是自己的唯一就业途径。所以说,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五)创业领域相对局限、创业资金不足。医学行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导致了高职护生创业领域的局限。在很多高职护生看来,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较难,且鲜少有成功的案例。正是因为这种局限,导致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从医学创业的现状来看,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缺乏导致很多高职护生在创新创业上望而却步。

二、提高高职护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相关举措

(一)浓厚高职护生创业氛围,优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卫生类高职院校应拓宽宣传口径,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创业氛围,逐渐转变护生对于创新创业不重视的态度。第一,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的宣讲会,增强政策宣传力度,尤其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和诉求。第二,可以举办一些线上创意比赛,激发同学们创业兴趣和创业灵感,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第三,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选拔具有创业能力的同学重点培养,给予学生优厚的支持。第四,进一步开放学生创业园的申请限制,鼓励更多同学将创意变现。

(二)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给予指导和规范,也需要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评价反馈机制给予支持,因而健全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对于解决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教育遇到的困境非常有效。

加强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的考核机制。通识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但这门课程在高职护理专业并未单列出来,而是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章内容,这就导致并未达到这门课的课程目标,因而要加强对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的考核力度。

结合专业教育凸显专业特色。要想在专业领域内实现创新创业,增强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平台,促进项目孵化,同时,也能反向促进专业教育的开展。

拓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路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实践是创新能力塑造的重要环节,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类院校应当多方位多角度共同发力,拓宽创新创业教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考核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是某一门课程应该完成的任务,而是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所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考评中的比重,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考核非常重要,而这些的实现离不开雄厚师资力量的支持。一是必须要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训。同时遴选一批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尤其是同专业优秀创业者,他们的引导与讲授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也能及时解决同学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二是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将创新创业意识的灌输渗透在各个专业课中,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三是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教学成果考核项目之内,激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引导护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四)培养高职护生创业意识,提高高职护生创业能力。

高职护生在校期间更多是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练习,再加上高职护生课务量繁杂,因此大多数高职护生社会经验不足,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因此,要加强对高职护生通识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道德关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意能力、理论到实践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经过创新创业课程的系统教育,高职护生更能洞察到实践中的问题与机遇,能够从本专业出发,对创业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卫生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五)加强多方合作,为护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政企学研”四方合作,加快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多方合作,为护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第一,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当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实训室、实习医院等平台,鼓励高职护生开展创新创业;第二,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引进企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校企一体的实践平台。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第三,卫生类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充分保障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

三、结语

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当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积极宣传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同学们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在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护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创业规划,提高创业成功率,为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玲.双创背景下高职护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职业教育,2018,9:232~233

[2]谢宏新.高职院校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改进路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8,14:34~35

上一篇:建筑漫游动画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下一篇:高校发展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