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网贷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大学生网贷问题是新媒体时代困扰学生管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新机制,提高大学生网贷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可以从根本上弥补高校网贷安全教育不足;强化大学生对网贷服务认知能力,使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基础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为高校人才教育培养高质量开展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一、我国校园网贷渠道及其类型

(一)银行及金融机构网贷

校园贷的发展是大学生网络贷款发展初期雏形。2014年,校园贷逐渐在各地区高校兴起,但由于贷款门槛相对较高,导致校园贷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随着智能移动端设备与互联网网络金融高速发展,校园贷的贷款门槛逐步降低,大学生网贷在2015年迎来发展高峰期。部分网贷平台及企业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服务,通过与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为学生贷款提供支持,为早期阶段网贷行业发展树立正面形象。随着2016年校园裸贷等服务的兴起,监管部门逐步加强对校园贷监管力度,并于2017年颁布多项校园贷管理规范,进一步遏制非法网贷发展。至此,大学生网贷渠道逐步缩窄,银行及金融机构在校园贷中参与度有所下降。大学生贷款渠道逐步从网络平台、银行机构及金融机构转向电商平台与P2P贷款平台。

(二)电商平台及P2P贷款平台

电商平台网贷服务,分为个人电商与平台电商两种模式。个人电商,主要是个人用户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贷款服务,贷款抵押范围相对较为宽松,贷款内容及贷款种类丰富,但贷款服务规范性不足。而平台电商网贷,则是由支付宝、京东等平台提供贷款服务,根据学生个人信誉及学生身份信息作为贷款抵押。平台电商网贷虽然在规范性方面高于个人电商网贷,但通常存在一定监管漏洞,加之电商平台具有网贷服务解释权,导致学生的电商平台网贷风险直线提升。P2P贷款平台发展,是由电商平台网贷延伸而来,但不同于电商平台网贷,P2P贷款平台仅仅提供服务对接支持,并不提供实际的资金支持,借贷双方仅仅借用贷款平台进行对接,平台方面则是利用收取手续费及出售理财产品等方式进行盈利。P2P贷款虽然具有一定资金管理安全性,但存在暴力催收、非法集资的风险,对于学生贷款安全仍然构成一定威胁。

二、影响大学生网贷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缺乏网络贷款的科学认识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机构虽然加强了对网络贷款的管理,但对于学生而言,进行网络贷款仍然存在诸多方面安全风险。这其中,影响大学生网贷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对网贷风险认识不足,未能从科学角度做好网贷分析,在网贷的前期阶段无法做好贷款规划,导致学生网贷行为的产生造成一系列难以弥补的后果,更有甚者威胁学生生命安全。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国90~95后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高达44.5%,其中有87%年轻人存在欠款逾期情况。而借贷产品在中国年轻群体中覆盖率则高达85%以上,其中学生负债人数约为就读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贷款存在一定依赖性,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及缺乏专业认知的问题,导致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愈发严重,不利于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稳步推进及学生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较大

大学生贫富差距过大,是导致学生产生网贷冲动重要诱因。根据2018年BankScope平台对大学生贷款数据统计,处于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学生,贷款意愿仅为1.4%,而家庭收入未能达到中产阶级标准线学生,实际贷款意愿则为32.9%。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家庭环境的经济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是否产生网贷行为及对网贷的态度。然而,贫富差距问题恰恰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04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基尼系数为0.47,处于收入差距较大梯队,至此之后,国家统计局不再公布有关基尼系数相关数据,根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人均收入来看,我国基尼系数总体指数仍然呈现增长趋势,结合物价、房价及金融市场变化来看,我国近年来基尼系数应超过0.5以上,达到收入差距悬殊标准。正因如此,过大贫富差距给予校园网络发展诸多机遇,使其能从更多元化角度为学生提供贷款服务,从而诱发学生网络贷款行为产生。

(三)大学生存在超前消费及攀比心理

长期以来,大学生超前消费与攀比心理导致思想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始终是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核心重点。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的产生,也与存在超前消费与攀比心理存在必然关系。从助力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加速超前消费、激发学生攀比心理,实际上是推动经济产业发展正向循环合理方式,对于提高我国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完善产业经济机构具有一定帮助作用。所以,从宏观角度来说,学生参与网贷实际上是牺牲小我为大家的一种奉献精神,通过网贷贡献更多税收、个人经济支出,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但从社会舆论、学生思政教育等层面分析,网贷行为的产生,实际上是阻碍高校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换言之,大学生网贷实际上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矛盾的一种产物。因此,网贷行为产生的本质并不存在对与错之分,通过网贷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网贷防范意识,加强学生对网贷行为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方才是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根本所在。

三、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宣传不足

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途径。但部分高校网贷安全教育,仅仅是在教育形式上满足教育需求,未能从更深层次做好网贷安全教育解释,导致网贷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发挥实际的教育意义。例如,部分高校网贷安全教育,仅是要求学生拒绝网贷,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网贷分析,使学生对高校网贷安全宣传产生一定抵触心理,难以为学生更好提高安全防范提供教育帮助。除此之外,高校网贷安全教育内容滞后,也是导致其难以发挥积极宣传作用的主要因素。部分高校网贷安全宣传,仍然沿用校园贷发展初期阶段教育内容,未能从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方面开展创新,网贷安全教育课程缺乏教育吸引力,最终使部分高校网贷安全教育不仅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反而增加学生课业压力,对于高校其余学科课程教学稳步推进形成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干预能力缺失

积极开展教育干预,是网贷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网贷安全教育干预的本质,并非是强制性阻止学生参与网络贷款,而是从经济学角度为学生分析学生网贷存在基础风险,帮助学生走出网贷泥潭。因此,网贷安全教育干预,是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网贷的认知,让学生自行杜绝这一行为。然而,部分高校由于课程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在网贷安全教育方面,仅仅面向学生开展服务化宣传,未能在课程体系中嵌入实际网贷安全教学内容,导致高校网贷安全教育成为一句口号,降低网贷安全教育的实际有效性。此外,高校对网贷安全教育重视不足,也是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认识网贷风险重要因素,使网贷安全教育干预职能有所缺失。譬如,部分高校采取将网贷安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方式开展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满足网贷安全教育的基本需求,但并未制定合理网贷安全教育规范,促使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三)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模式、体系及内容单一

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做好教育改革与创新,紧跟时代发展开展系统化教育规划,保证网贷安全教育的与时俱进。但部分高校为降低教育资源投入,对课程教育内容选择,主要照搬原有教育方案,未能结合新时代环境下网贷发展现状,开展更多元化的网贷安全教育工作,使网贷安全教育在消耗教育资源的同时,难以发挥根本性作用。未来阶段,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必须要针对以上问题做好科学布局,切实基于网络贷款发展新趋势,做好多个层次网贷安全教育设计,提高学生对网贷安全教育学习兴趣,从细节上开展教育优化,将最具有时代影响力的教育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并利用与有关政府机构与企业对接,做好大学生网贷安全教学规范,提高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前瞻性与先进性,为学生更好规避网贷安全风险提供多元化教育保障。

四、基于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干预与管理水平

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必须建立在完善教育体系之上,以教育干预与教育管理为切入点,降低大学生网贷安全风险。在此过程中,高校先要建立大学生网贷安全管理预警机制,针对学生网贷意识及网贷行为做好分析,并结合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现状,做好有针对性的网贷安全教育规划,切实从学生教育培养视角提高网贷安全教育能力,优化传统模式单一的高校网贷安全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干预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管理,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网贷安全风险规避提供教育支持。另外,针对大学生网贷安全管理,需要在教师层面做好教育宣传,提高教师对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输出能力,切实将网贷安全与学生教育培养进行双向融合,促使网贷安全教育能融入现有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更好地杜绝网贷安全风险保驾护航。

(二)构建多位一体的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体系

高校网贷安全教育工作开展,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做好深层次教育改革。对此,高校应建立多位一体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体系,利用与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的合作,提高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专业性,并从专业金融学、经济学角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网贷风险,从更深层次剖析网贷发展运行机制,弥补学生对网贷的认识不足,在思想上为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构建安全壁垒,提高学生对网贷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这其中,高校可以运用开展教育活动实践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网贷风险学习能力,通过教育活动实践培养学生面对网络贷款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以客观、理性的眼光看待网贷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网贷对其未来学习发展的影响,让他们能主动远离网贷、抵制网贷,更好地为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教育基础。

(三)设立大学生贷款安全保障基金

大学生网贷问题的根本来源,在于对经济资源存在一定需求。高校可以围绕学生网贷诉求,建立学生网贷安全保障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为存在资金困难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由校方、政府机构及银行机构联合为学生提供贷款帮助,使学生能摆脱网贷贷款产生风险,通过合理、合法及权威的渠道获取资金,以此在源头上杜绝学生网贷行为的产生。学生贷款安全保障基金的设立,必须要构建一套完善贷款服务审查机制,并针对学生贷款服务项目的不同,对基金服务项目进行分割。该基金应优先保证生活困难、学习费用获取困难的学生能有效获得贷款审批,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更多元化的学生贷款服务。从而运用物理隔绝的方式,杜绝网络贷款问题在学生群体中蔓延,真正杜绝学生网贷安全风险。

(四)创新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新方法及新模式

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创新,不仅要在教育内容及教育技巧上做好创新,同时也要在教育方法及教育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提高网贷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从兴趣引导的角度做好学生网贷安全教育培养。例如,高校可以先开展一段时间网贷安全教育实践,根据实践结果组织网贷安全宣传活动,由学生自身自行选取网贷安全宣传题目,活动内容与课题设计均由学生组织完成。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化网贷安全宣传,可以在了解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不足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网贷的真实想法,对于更好地开展后续阶段高校网贷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使大学生网贷安全教育能始终以大学生教育需求为载体,更好地实现网贷安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晓,崔保华,郝朝娜.新媒体时代女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

146,145.

[2]龙玉梅,张艳蓉,张海英,等.“互联网+”视域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网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9

(8):57,56.

[3]肖为,陈浔琦,王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不良网贷问题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7(8):65-67.

[4]李艳艳,李微霞,许玉.大学生网贷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3):57-58.

上一篇: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酒店管理模式下一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