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阅读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彩色的翅膀阅读

放飞想象的翅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阅读

【摘要】从长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语文教师大包大揽。想要转变这种局面则需要打破窘境,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去执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应该遵循个性化阅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迪与熏陶,让学生真正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语文阅读的天空中畅游、翱翔。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学的主体发生明显偏移,由教师向着学生转变。这种主体地位的转变已然能够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进程正在加快,学生的阅读感受被无限放大,想象空间得以拓展。但如何发挥出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并开展阅读教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想象,将自身的个性魅力最大化;其二,适应学生个性化差异。个性化阅读则能实现教学主体为学生本身,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进行设计,阅读内容以学生个性需求而定,真正做到针对性教学。其三,学生动脑能力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有较大差别,学生主要是用心去感受阅读內容,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由于身份地位的转变参与性更强,动脑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以上种种充分说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个性化阅读价值显著[1]。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阅读开展策略

2.1 教师找准自身定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其中仅仅是引导者的作用。但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新化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师找准自身定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条件。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形象一直是以一个传授者的身份存在,都是替学生去想、去思考、去解读文本内容,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实现主动思考。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去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出桥梁作用,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这样的教师定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目标。由此可见,教师找准自身定位十分必要[2]。

2.2 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开展的必要条件,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放飞学生的想象思维,打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教室的布置、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方面可以多下功夫,每一节阅读课确定一个主题,改善现有的阅读环境氛围。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其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

2.3 赋予学生阅读权利

一方面,个性化阅读需要将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的,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阅读期待,由于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期待上面的差异,所以在理解过程中也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对待差异的存在,将更多地提问权利赋予学生,让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与自主阅读责任感得以提升,展现出更多的阅读期待,以便于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流出更多的阅读与思考时间。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来感悟与思考。只有反复的阅读、理解,才能够找到文本传递的内涵与思想情感,学生也可以在想象的空间环境中学会反思,积极的动脑思考。

2.4 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即便是语文阅读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都会存在标准答案。由此可见,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弊端,学生个性化特征与开放性思维得不到开发,束缚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客观角度去正确的对待每一次评价。评价侧重点要多元化,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自主评价的过程,评价内容可以是某一篇感兴趣文章当中的人物、事件等,让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了固有的答案限制,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想象能力的提升[3]。

参考文献:

[1]郭立英.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2-263.

[2]方兴国.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11):127-128.

[3]王丹.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26):136-137.

作者:蒋丽燕

第2篇:电教手段为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落实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就必须扎实搞好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听、说、读、思、写等能力。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有朗朗的读书声,还要利用好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去感悟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由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

1 运用电教手段激活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发挥学生的“学”“练”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与练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时,教师采用电教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展开想象。

在进行《鸿门宴》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的内容,笔者特意将古今异义词语、常见的通假字、特殊的字词活用和典型句式制成PPT课件,课上用幻灯片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加大课堂的知识量,也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文章的知识点。笔者又及时展示本文的重点部分的内容,具体说明本部分所记叙的几件事,包括“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等。适时介入多媒体,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到“项庄舞剑”在这个作品中的情节展开上的作用,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些问题在媒體课件的展示下开拓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在矛盾的冲突中去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更唤起学生对项羽这位勇猛霸王的想象。

为了让学生更深一层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笔者将有关项羽的影视作品、文学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制成Flash课件展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题材的选择主要有《题乌江亭》《乌江亭》《咏项羽》等。通过课件直观的、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后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不同评价,全面了解项羽自己得出的“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结论。之后,笔者再加以引导: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描写项羽的致命弱点的语句,并对他做出具体的评价。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很快总结出项羽致命的弱点: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之后,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时代背景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每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评价。

这节课笔者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文中较为抽象的文字信息直观展示出来。轻松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最大幅度地调动学生对古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2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想象情景,领略文章的丰富内涵

文章的作者与学生在生活阅历、文化底蕴、语言素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中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互相沟通。

在讲解诗词鉴赏课时,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蕴意广泛,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很难领会到位。此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教材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为作者与读者搭建沟通的桥梁,把学生顺利带入古诗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诗句的内涵。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的美观景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山水的好诗,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通过视频展示天然山水画面:“香炉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这种教学方式,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深刻理解诗中的“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精美诗句的含义,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视频刺激,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本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综合提高阅读素养。

发挥多媒体的声音、画面、视频等优势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时,怎样激活这段平淡的文字呢?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相关图片或文本信息展示设置的问题。如设置:“脚踏上去”的动作的意图是什么?作者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而是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这里的“也”字起到什么作用?……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秋天相关的视频,进行情景渲染,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番别样美的世界,这样,学生跟着画面走进了秋天。之后,请学生闭上眼睛,继续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进入情境后,笔者问他们:“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经过直观象形的展示,学生能结合教材实际,把自己的所看、所感结合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清楚地描述出来。因此,打开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各种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在电教手段的情景创设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很多学生以前不认识槐树,也没有亲眼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场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实景录像展示,给学生呈现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让学生陶冶在“秋海”之中:“在深秋的早晨,作者打开窗户,意外地发现庭院的槐树不时落下很多‘蕊’,这些‘蕊’就像白花花的棉絮一样悄悄地躺在那里。作者欣喜地走出门外,轻轻地踏上去,真正感受到无声的境地,亲身体验与踏雪的不同感觉。然后又去闻一闻,也没有闻到什么气味,从而体验到大自然的这种特殊现象。”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手段的运用,使学生真正走近作者的思想,走进生活,走进作者所处的年代中,感悟作者的那种凄美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故都的秋的清静、凄凉的味道。

3 发挥电教媒体手段优势作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把语文教学链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会创作的人。”运用电教媒体手段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丰富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主要的是能够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能够活学活用。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可能进行电教手段与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科学合理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讲解09年全国卷I的高考作文“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材料中的各种小动物,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最后用课件形式展示各自的观点,得出最佳论点。这样就使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有了深度,从而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发展,开启创新思维之门。

总之,电教手段辅助阅读教学适合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它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进行广泛阅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所以,电教手段的运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周敏,苗宝凤.感受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5):110-111.

作者:花桂芹

第3篇: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充满了想象力,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可见想象在我们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如此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学习上自由飞翔。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具体做法可从五方面入手:一、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二、抓住课文结尾预留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在体会文章中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心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五、利用文中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 想象力

每个学生都是充满了想象力,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当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飞”得更高更远。

“想象”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学生往往喜欢看电视,而不太喜欢看书,原因在于电视比书本来得更形象直观,然而电视又有它的局限性,就是把人的思维局限定位于电视的画面。假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想象出文本的画面,那么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好像在看电视,这样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当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那么他们的阅读就不会像看电视那样受到局限,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可见想象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他们就会喜爱上阅读,对于孩子喜爱的东西,我们还会怕他们学不好吗?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在朗读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朗读,是我们阅读教学中少不了教学方法。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朗读,结合自己所体会到的表象进行联想、想象,把书面里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作者所描绘或记述的那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演绎,把这些生动的画面带给我们的听众,这样在朗读教学中就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设情境,或找到相配合的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朗读,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们指导学生朗读《穷人》一课第一自然段时,我们配上合适的音效,渲染出海浪的汹涌澎湃,海风的呼啸,这样学生就能在音效中想象出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就能更好地读出桑娜对于这样恶劣环境下丈夫未归的担忧,对于这样恶劣环境的心惊肉跳,在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意思,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住课文结尾预留的空白培养想象力

在我们中国国画、书法艺术中有一种常用表现手法,它就是“空白”。同样,在我们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的课文结尾预留了“空白”,这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意留下一些文学艺术“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这也正是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来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地方。只要我们能好好地抓住课文结尾这个“空白”,指导学生遵循事情的发展,按照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去填补,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潜能。例如《穷人》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渔夫让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时,桑娜坐着一动不动,渔夫说:“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而这时桑娜即拉开了帐子,说:“你瞧,他们在这里。”课文就这样结束了,很明显课文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想象“空白”。这个原本已有五个孩子的穷人家庭,再加上两个孩子,将来的日子怎样过?对于这样结尾的续写,不同思维的学生,不同人生觀的学生,他们就会想象出不同的结局。通过这些课文结尾“空白”的利用,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真是“一箭三雕”。

三、在体会文章中心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到了高年级,有些课文的中心并不是那么明显,需要通过深入体会才能领悟到文章的中心,这也往往是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大难点,然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一些言行想象,这样就比较容易体会到文章的中心,因此在体会文章中心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好时机。

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心时培养想象力

日常生活是我们知识的源泉,也是丰富学生想象的活素材。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去多思考,去多想象,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五、利用文中插图培养想象力

课文插图是对课文内容情境的直观显示,它比起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形象更直观,只可惜最好看的插图它只有一个画面。但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可以利用插图的这一个画面来诱发学生对画面情境的“再造”,让课文的插图成为我们阅读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来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

总之,在我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切入口和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只要能适时地抓住契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就能对我们的学生想象力进行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阅读教学中遨游飞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在语文学习上大放异彩。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涌口小学王志波

作者:王志波

第4篇: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张志科

《彩色的翅膀》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故事。

初读课文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所以备课的时候一直在想,一定要让孩子们了解到战士们的心。

基于此,我的教学思路,分三步走:

第一步导入:留学在外的季羡林老先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母亲,而我们的边防战士们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彩色的翅膀》。生读课题

第二步初读:这样的课题与我们的边防军战士们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让我们打开课文自由的读读,同时,思考文讲了什么内容?(两件事情:小高把昆虫带到海岛;参加尝瓜会)

第三步再读:找出描写小高的句子。(小高对昆虫的爱其实是爱岛,想建设岛) 抓住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爱岛的情以及建岛的决心。重点放在战士们爱护小瓜的情就是爱岛的表现。 最后,体会“彩色的翅膀”,升华主题。

顺利地上完了这节课,自我感觉是:条理清晰,感觉轻松;生读地太少,初读时应该让学生读出声音,否则会像是冷场的感觉;教师提问时需要站在讲台上,学生回答时,只需用眼睛看着对方,用眼神交流即可,不用总是绕圈;生生互动太少,形式单一;“结果”的“结”应该是第一声。

比如,在让学生找关于描写小高的句子时,一个学生一下子就都找出来了,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有点慌张,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于是就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一下子也把内容与含义都讲出来,而且说的很好,此时我应该问问其他的学生是否有补充呢?或者是老师把各个句子分开,(让我们一部分一部分的来看),然后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读读,读后谈体会,然后再读出感受。对于下面的部分,则进行分角色的朗读。这样应该显地更有条理。

在体会战士们爱岛、建岛、扎根海岛时,我想通过让学生体会瓜的来之不易,从而来提升到战士们的浓情。但是在教学时,学生就已经把这份情体会出来了,但是我还在不断的重提前面未讲到的内容,我在教学重点段,体会中心上,没有很好的把握,而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显得有点乱。但是大的框架却是把握住了。

另外,自己在提升主题上做的还不够深入。如最后一段的出示,我是让学生自由的多读几遍之后,说说自己读懂的,学生回答了我们的战士们在此安居乐业。于是我又让学生去聚焦“彩色”,从中去感受生活的多姿,这不仅是战士们的美好向往,也是他们的坚定信念。于是我就直接点题了,这也是课文为什么要以它为题的原因。这里我没有去理解“翅膀”,所以使主题不突出。只是在皮毛。

自我感觉做的比较好的有一个环节: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

是的,孩子们的体会多深啊,我不仅为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怀而感动,更为他们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感受而喝彩!教学就是这样,只要你精心准备了,往往就会在你预料之外出现更多的精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整堂课中,由于总是怕学生不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走,结果,一直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孩子们的积极性开始很高,后来慢慢减弱。在以后备课中,我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收获者是学生,也是老师。

第5篇: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鄂嘉小学

赵丽华

一、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3、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尝瓜会”上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体会守岛战士对海岛的热爱。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向,激趣入课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彩色翅膀》这个题目时,你都想到了什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文章讲的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线索,独立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出段落大意。 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可分为三段。 (三)、点拨导读,侧重体会

1、学习第一段。

①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小高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这段第二句话在本段是重点句,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的品质。一个是“扔在一边”,一个是“紧紧地抱着”。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②小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紧紧地抱着纸箱的?边默读边画出描写小高神态的词语,加以体现。

③当小高告诉“我”纸箱中装的是小昆虫时,“我”为什么不相信? 分角色读一读两个人的对话,加深对这段文章的理解。

小高从家乡带回来的到底是不是一纸箱昆虫呢?这些昆虫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

2、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在这里教师将问题出在小黑板,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①“我”为什么称这个晚会为“特别的晚会”? ②从“尝瓜会”上“我”了解到什么?

③战士们是怎样品尝西瓜的?为什么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并抓住重点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④ 作者不仅知道了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还知道了小高纸箱的秘密,你们知道了小高探亲为什么带回一纸箱昆虫的秘密了吗?

⑤战士小高带这些昆虫是因为他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这个心愿是什么呢?请读一读小高最后说的一段话。谈一谈你的体会。

理解“小精灵”在这里指什么?

“安居乐业”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段。

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齐读第三段。并思考:结尾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

《彩色翅膀》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小昆虫与种植植物的关系,更让我们看到一位海岛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改造海岛,保卫着海岛。我们相信,不久,海岛将变得美丽、富饶。

(五)、自主练读,积累感悟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可以把你觉得最值得记忆的句子快速记下来。

第6篇: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散文,作者陈慧瑛,讲述了“我”和海岛战士小高在宝石岛上发生的故事,歌颂了海岛战士们爱岛建岛的可贵品质,也写出了海岛战士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卓绝。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彩色的翅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发现宝石岛的几个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5、学习运用文本“吃西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笔;运用文末段进行想象练笔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3、依据文本特点,运用第一单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进行深化练笔训练。

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读题存疑

1、导入:同学们季老先生留学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母亲;驻扎在海岛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篇课文《彩色的翅膀》(师板书课题)看看课文是用哪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的。

2、指名读题。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

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意图:在略读课文中,连接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精读课文中的课后题,他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领路人,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但这些要求和方法又往往不是特别清楚明显的摆在学生面前,所以在学生从连接语中提取出信息之后,我又引导他们从找到的信息中梳理加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

二、检查预习、交流

1、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

2、交流如下问题: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通过预习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习感悟做好铺垫。)

三、探秘小岛

咱们中国有台湾岛,这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

(文章用了几句凝练的、极不起眼的文字描述了小岛艰苦的生存环境,但正是这几句从另一侧面烘托出边防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之心,足有给人一两拨千斤之感。因此,做足这几句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对领悟边防战士的爱国之举是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四、爱岛深情

(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

③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爱瓜即爱岛。

④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这一段话的细节描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以〈吃 〉为题,仿着写一段话。

⑤“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导入练笔,思岛景美:

是啊,这些小精灵怎能么会不在这安居乐业呢?你看——出示:

⑥第二天我醒来,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从“彩色的翅膀”体会到小高带的昆虫在岛上安居乐业了。除了小高带回的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还有什么是彩色的呢?(海岛被建设的更美丽富饶,是彩色的;战士们用各种方式建设海岛,他们的爱的彩色的;战士们对海岛的希望是彩色的,海岛的未来也是彩色的。)刚上课时有同学问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彩色的翅膀”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吗?

练笔:

《我是一只小小的蝴蝶》

这只扇动着彩色翅膀的小蝴蝶,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窗前看望辛劳一天的战士,因为这是一群多可爱的战士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一心改造着祖国的海岛,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1)学生练笔

(2)师生交流

(对比是最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采用以练笔的形式去感受海岛今昔对比,即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对边防战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守卫海岛、建设海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认识)

五、回应课题

再次读题。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 战士

↓ ↓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建设海岛

↓ ↓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第7篇:彩色的翅膀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4、学习运用文本“吃西瓜”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笔;运用文末段进行想象练笔训练。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一、读题存疑

1、导入:同学们季老先生留学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母亲;驻扎在海岛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篇课文《彩色的翅膀》(师板书课题)看看课文是用哪些文字来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的。

2、指名读题。谁的翅膀?(会飞的小昆虫的翅膀,如蝴蝶。)“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还有什么别的含义?

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二、检查预习、交流

1、理解以下词语:碧空如洗、矮墩墩、水落石出、精灵。

2、交流如下问题: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3)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通过预习的检查,梳理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思路,为文本的学习感悟做好铺垫。)

三、探秘小岛

咱们中国有台湾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 (文章用了几句凝练的、极不起眼的文字描述了小岛艰苦的生存环境,但正是这几句从另一侧面烘托出边防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之心,足有给人一两拨千斤之感。因此,做足这几句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对领悟边防战士的爱国之举是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四、爱岛情深 1.(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2.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读课文找出体现战士爱岛的词句。 3.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朗读好以下句子:

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有力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句子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情长留在海岛上。 ③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 爱瓜即爱岛。

④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这一段话的细节描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请以《吃

》为题,仿写一段话。 ⑤“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五、导入练笔,思岛景美

1.是啊,这些小精灵怎能么会不在这安居乐业呢?你看——出示:

“第二天我醒来,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这只扇动着彩色翅膀的小蝴蝶,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窗前看望辛劳一天的战士,因为这是一群多可爱的战士啊,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一心改造着祖国的海岛,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

(1)学生练笔 (2)师生交流 2.回应课题

再次读题。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3.作业

a.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b.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昆虫

战士 ↓

↓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建设海岛 ↓

↓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第8篇:彩色的翅膀反思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时间在流逝、课堂在继续,精彩在继续上演。这堂课,我一直感动着,为课文里小战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动,更为班上孩子们那特有的灵气、那美丽的可爱而感动。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拘泥于教案,我也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不拘泥于教案原来会如此精彩。

给孩子一双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一个很美的课题。课文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士兵在祖国的宝岛上克服重重困难,爱上海岛,建设海岛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让人不能不为士兵们的淳朴、纯净所感染。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第二,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课文读起来妙趣横生,那些可爱的战士们的一频一笑,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质朴可爱。为了一个西瓜,全岛的战士都倾注了心血和汗水,西瓜成熟了,那场别开生面的尝瓜会让人热泪盈眶。“战士们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两句话让我百读不厌。每当读到这两句话,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战士们一张张憨厚灿烂的笑脸。他们的要求很简单,他们的笑容很真诚,他们的幸福很真实。我总在想,人是不是在物质匮乏的地方反而会更纯净呢?

当然,战士们对西瓜的特别感情其实是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他们是为了让祖国海岛能美丽富饶起来,这也就是对祖国的真挚的热爱。上好这堂课,也就要带着孩子们走进战士们的内心境界,去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最终我决定还是从孩子们的喜好出发进行这课的教学。

首先,让孩子们分组自学课文,读读画画,批批注注。交流的时候,我同样从引导孩子们从他们最喜欢的片段的入手。没想到,孩子们最喜欢的片段也是战士们的尝瓜会。顺理成章,我带着孩子们细细品读了尝瓜会的几个句子,并让孩子们学着战士们的样子“尝尝”西瓜。除了带着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外,我还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战士们品尝着西瓜,想到了什么呢?并让孩子们动手写一写。孩子们的联想很丰富,很自然的,孩子们想到了海岛的未来,其中不乏对海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最后,孩子们一起去了解了这个西瓜的来历,并简要了解了战士小高带昆虫的原因和带昆虫的过程。

这是一篇非常美丽的课文,但是我觉得自己的课堂中缺乏一种情趣,一种享受美丽的情趣,因为我没有把这篇课文所展现的美让孩子一同分享。

第9篇:7﹡ 彩色的翅膀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述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在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本文以小昆虫为线索,以“我”随小高上宝石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巧妙地运用了插叙,使故事更生动,使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一辈的爱国热情,因此对海岛战士热爱祖国的深情较容易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

“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学生边观看,边小声议论。

2.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4.谈话揭题。同学们,从图片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海岛战士不辞辛苦守卫着祖国的边疆的英姿,看到了海岛战士认真学习文化的热情。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岛战士身上的故事。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大概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介绍了有关海岛的哪些事?(故事发生在去宝石岛的路上及岛上。介绍了两件事,一是战士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二是岛上战士开尝瓜会。)

三、重点研读语句,感悟战士爱岛建岛的爱国精神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研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2. 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交流的重点是:

(1)小高为什么上岛时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2)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战士尝瓜的那两个句子,体会战士的心情,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四、引导学生考虑两件事之间的联系,揭示课题含义

1.质疑: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2.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生动、含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点明了课题。)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结识信号兵----参加“尝瓜会”------看到蝴蝶安家

热爱海岛 建设海岛

上一篇:融资融券投资策略下一篇:完善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