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几年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在高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带动下, 许多高职院校也率先在本科层次专业中开展了双语教学, 但基本沿袭了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目前,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 作为外语类高职院校, 如何将外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即如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 让学生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 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1 双语教学概况

1.1 国内外双语教学概况

双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国外的双语教育是从20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 它最早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施并获得了成功, 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自成体系的双语教学基本理论, 被国际外语教学界公认为是一项成功的外语教学策略。

国内的双语教学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针对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低效现象, 部分教育工作者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 即把英语教学大胆地整合到非语言学科教学中, 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国内双语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 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论体系。

1.2 双语教学基本概念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部或部分用非母语进行讲授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 非母语通常指的是英语。开展双语教学, 对学习者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 却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双语教育的实质就是用教学语言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 能在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

2 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1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后, 各行各业的行

为规范都开始与国际接轨, 也相继开出了国际业务,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刚好在这个时候“出炉”,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由于国际业务的开展和增多, 很希望其新增的一线操作员工也具有常用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以金融领域为例, 现在银行里进出的外国人多了;信用社有国际业务了等。所以, 单位对高职学生的外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正常, 对于提高专业外语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双语教学。

2.1.2 凸显外语特色的需要

高职院校在我国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但是生源是有限的, 所以高职院校竞争也很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 凸显外语特色, 就要在教学上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开展双语教学是体现外语特色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 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刚刚处于起始阶段, 构建符合外语类高职院校现状的双语教学模式也势在必行。

2.2 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2.2.1 开展双语教学的优点

(1) 学生学习专业的同时在学习专业英语, 英语的读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的提高, 最终达到提高外语能力和获取专业新知的双赢效果, 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双语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知识。国内有很多教材就是国外原版的翻译版, 但是有些教材翻译不是很好。英文原版教科书或英文讲义可以让学生学习“第一手”知识。 (3) 双语教学能使教师开阔视野、提高专业应用水平并增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2.2.2 师资队伍状况分析

开设双语教学, 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如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2009年引进“双师型”教师16人, 现有双师素质教师65人;启动了校本“双语化”培训工程, 即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外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外语化;启动了青年教师导师制, 即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指导非外语专业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并能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双语教学的能力, 从而使青年教师初步具备双语素质。各高职院校“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为开展双语试点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2.3 学生现状分析

首先, 中学的英语词汇量要求在不断扩大。现在的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最低要达到2400个词汇量, 通常毕业生都能达到3500个词汇量, 而最高能达到4800个词汇量, 即英语四级的词汇量。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双语教学开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有机会遇到双语教学时, 多数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2.2.4 英语原版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多且易得

目前, 英语专业原版书籍比以往更多也更容易获得。专业方面最新的英文资料通过Internet也容易得到,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材的问题, 这样就为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并且也大大降低了编写讲义和教师备课的难度。

2.2.5《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试点教学案例分析

本人针对在2008级国际贸易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两个班的学生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试点教学进行了一次教学反馈调查。

(1) 调查内容。

(1) 《国际贸易实务》采用 () 较好

A.双语教学B.中文教学

(2)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采用 () 较好

A.双语教材

B.中文翻译教材

C.原版教材

(3) 老师在课堂教学时 () 较好

A.全英文

B.英文和中文兼有

C.全中文

(4) 采用双语教学给你 (

A.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B.英语水平有一定提高

C.A和B兼有

D.带来了学习的负面影响并产生厌学情绪

(5) 你现在对双语教学是 (

A.喜欢B.不喜欢C.没感觉

(2) 调查分析。

调查总共发放了100份问卷, 收回问卷89份。

第 (1) 题选A的有73.3%, 选B的有16.7%。

第 (2) 题选A的有72%, 选B的有23%, 选C的有5%。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愿意接受双语教学, 而且愿意使用双语教材, 有的同学也提出使用原版教材。

第 (3) 题调查结果:选A的同学没有一个, 选择B的同学高达95%, 选C的同学只有5%。这也说明双语教学大多学生希望教师使用双语教学。

第 (4) 题调查结果:选A的有10%, 选B的有10%, 选C的有69%。选C的, 即认为带来了学习的负面影响并产生厌学情绪只有11%。这说明双语大多数同学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在学习理论与技能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学习了英语。

第 (5) 题调查结果:选A的同学高达75%, 选B的同学有10%, 选C的同学有15%。这进一步肯定了大多数同学是接受双语教学的, 绝大数同学是不会反对双语教学的。

2.3 结论

此次调查真实的反应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和评价, 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开展双语教学, 绝大多数同学在开展双语教学后都认为对专业和英语水平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并且对双语教学一直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3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策略

3.1 积极培养双语教师

师资问题被认为是双语教学的症结所在,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 用人单位提出了“有工作经验”和“有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 具有相关职业证书就成了获取就业机会十分重要的一个砝码。那么, 配备“双师型”英语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类教师既有坚实的英语理论, 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有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经验, 能够胜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任务。因此, 高职院校应加大“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 既要走出去, 也要请进来, 加快对教师双语能力的培养。

(1) 充分利用其他高校教师资源, 聘请双语教师指导我们的双语教学。 (2) 加强国内校际间合作, 定期选派部分专业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 通过较短期的集中学习、交流, 很快就可以成为学院双语师资的中坚力量。 (3)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企业 (行业) 挂职锻炼, 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能力, 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2 采取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方法手段

3.2.1 循序渐进, 采用分级渗透式教学法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 双语教学采用循序渐进, 分级渗透式教学法,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分级教学方式上进行动态管理, 也可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试点课程期间, 根据学生的外语的基础情况, 我们尝试将整个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中英文语言讲授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同, 英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另外在教学环节中, 根据学生的反应, 适当调整中英文教学的比例,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证明, 此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2.2 强调“案例法”的双语教学方式, 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注重精选典型英文案例, 引出所要学习的焦点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再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去思考、分析、讨论, 最后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中, 将进出口贸易的整个流程作为为主线, 将一笔交易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分解为案例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3 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建立双语显性课程和双语隐性课程“两位一体”的双语课程观

高职双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 满足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参加第一线工作的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双语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在设置双语课程时, 要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双语课程内容,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课程体系, 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在这一模式下,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探索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方式。

3.3.1 设置双语显性课程

(1) 开设双语必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设置双语课程。本着先抓好若干重点, 再逐步推开的原则, 先选取部分基础较好, 已经具备双语授课条件的专业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重点建设, 为全面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2) 开设双语任意选修课程。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可设置2~3门双语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 供外语基础较好且兴趣较浓的学生自主选修,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3.3.2 注重双语隐性课程的开发

双语隐性课程是在正式课程表里所看不到的潜在课程, 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双语教育情境之中, 主要包括:双语文化情境 (学校和班级的双语布置、广播、板报、标志牌及各种双语仪式等) 、双语人际情境 (主要指师生与生生间的双语交际关系) 和双语活动情境 (开展双语讲座活动、双语文艺活动、双语社团活动和双语影视活动等) 。双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双语情境, 使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习得双语能力, 形成跨文化素养, 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双语显性课程和双语隐性课程两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就能产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功效, 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

3.4 编写校本双语教材或讲义

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用的教材都是国外原版教材。由于高职的自身的特点, 国外原版教材涉及到一些比较理论的知识点完全可以删除。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出版一本任何专业的高职双语教材。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那么双语教材的内容就应该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学生岗位能力的需要, 凸显其职业性和实用性。因此应鼓励青年教师开发适用于高职层次的校本双语教材或讲义。

3.5 实施科学可行的双语能力评估方法

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对学生的双语能力评价要善于采用形成性评价, 而并不仅仅是终结性评价。而评价的具体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采用客观化的考试方法、实践性能力的模拟检测方法和双语口语素质的指标评价方法等。

3.6 制定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加大双语教学激励的力度, 双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 对教师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教师备课用的时间是母语教学3倍以上而且上课的难度也是大大提高, 所以要给双语教师制定激励机制, 而不能与母语教学一同视之。比如“山外”在开展双语试点教学之前, 制定了《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对参与双语试点教学的任教教师的课时进行了补贴, 即工作量=实际工作量×1.2, 从而调动了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标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高职学生能否就业就要看能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而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职业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外语类高职院校, 应与时俱进, 积极开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 注重引进和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师, 探索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方式, 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双语课程内容, 编写校本双语教材或讲义, 实施科学可行的双语能力评估方法以及制定双语教学激励机制等方法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摘要:根据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 高职院校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为案例, 从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出发, 结合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试点教学的实践尝试, 探讨了如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语教学,职业能力,可行性,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亚丰.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浅析[J].辽宁高职学报, 2002 (8) .

[2] 李健.高职院校“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职业时空, 2007 (4) .

[3] 桂花, 曾涛.关于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增刊) :155~156, 161.

[4] 李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 .

[5] 王忠国.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 2004 (11) .

上一篇: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比较下一篇:浅析高职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