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殿堂

2023-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美文殿堂

文学殿堂美文

岁月的风铃在我耳边叮当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称为“明天”的地方。我第一次从浩瀚的书海里,看到廖斯女神在向我招手。她使我的心升腾起愿望,一个像彩虹般缤纷的愿望,真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够踏进那神圣的文学的殿堂。

十五支彩烛烧红了午夜,燃起蓝色的火苗,蓝色的遐思。午夜的睫毛眨动,抖下了星光点点似的希望……人生是一本充满哲思的书,文学亦然。文学是你心中的一份寄托,一盏明灯。当你走遍所有的大地方,不妨在这块属于自己的文学芳草地驻足,这里是你的精神家园,是你的栖息之所。

岁月之河在流逝,生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我遨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乐而忘返。书中的世界,给我开拓了一块绚丽的幻想天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像点点明媚的阳光洒在我的心田上,萌发出一片绿色的憧憬和希望。我的梦在万物美的熏陶下,像一棵沐浴过阳光雨露的幼苗,开始长出新绿的嫩芽。

于是,我不再把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宣泄挥洒,而开始把它们倾注于笔端,多少个夜晚我尝试着在灯下写作,并悄悄地驶出自己的心船,痴痴地做着“豆芽作家梦”。眼睛看累,手写酸了,但那颗年轻的心依旧不疲倦,年轻的感想依旧写不完。每当看着那一个个新字跃然于纸上,自己总会感到一阵小小的欢畅,就像农民沉浸在硕果累累的喜悦之中。春去冬来,花开花落,我用手中的笔写出了四季的轮转,自然的风光和人间的温情。在这日子里,我永远是这一篇篇作文的第一位读者,虽然是这样,但是我在读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就仿佛在通往文学殿堂的路上又跃进了一步。尽管一路上没有人为我喝彩就好,但我坚信,风雨过后,天空将出现一弧美丽的彩虹,到那时我将会用我手中的笔编织出一个美好的现实,挂着一抹自信的微笑,去叩响文学殿堂的大门。

为了让每一天潇洒和芬芳,为了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为了跨进梦寐以求的文学殿堂,我驿动的灵魂之翅处于腾飞之中,多少个夜晚我挑灯书写,今天终于圆了我的文学之梦,忘不了第一次收到发着油墨清香的习作时,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一个个铅印的字迹,我的心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喜悦的泪情不自禁地滴落在滚烫的脸上……

十五圈年轮,圈住了朝气,圈住了深沉,圈住了希望。我愿意不停地挥洒我手中的笔,继续编织美丽的梦,让它变成一对翅膀,载着我永远在文学殿堂里飞翔,用血汗去抒写着一个真实的童话,尽管我知道,征程很漫长,很坎坷……

第2篇:水晶殿堂

水晶——纯洁而珍贵。在我心中,有一个梦幻般的场所,就像水晶一样纯洁。那里的微笑纯洁而珍贵,那里的泪水纯洁而珍贵,那里的心灵纯洁而珍贵······那就是我的小学!

仿佛白驹过隙般弹指一瞬,我已经在那里体验了五年小学生活,如今已升入初中的我,蓦然回首,童年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入学之初,老师带着我和同学们走进了一年一班。40多张整齐的桌椅:一块乌亮的大黑板,一个庄严的讲台,一个温馨的饮水机,3扇明亮的大窗户,阳光透过它照射在地面上,这就是我简单而又复杂的教室。桌上放着几摞教科书,翻开一本瞧瞧,只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四行诗句呈现在了眼前,霎时间,便萌发出了:“这么难得诗句,怎么读得懂,上学一定会很累”的幼稚心理。而我却不知一颗渴望求知的种子已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

四年级的时候,早已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的我,在一次换老师的过程中,突然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也终于明白“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啊!我曾经抱怨老师留得作业太多,可我怎么没有注意到,黑板上映着老师的心血,作业本上留下了老师用红笔修改的字迹:我曾经抱怨老师管我管得太严,可我怎么没有发现,在老师批评教育的背后,我又多收获了一份荣誉······

毕业仪式上,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当教师代表读着演讲稿”是的,将来你们会冤我,没有给你们足够地嬉戏时间,虐杀了你们儿童的天性;是的,将来你们会笑我,当你们到达成功的彼岸时,会发现我所传授的知识是那样的肤浅”时,教师们的眼睛全红了,眼眶也都湿了。仪式结束后,操场的地面像被雨水击打过一样,散发着纯洁的气息,使人回味无穷······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个瞬间,我和同学们对着那个空旗杆,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这是我身为少先队员的最后一个队礼,伴随着12点的钟声,我离开了那片潮湿的土地。

在游览水晶殿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静态的美,也看到了动态的美。希望之春,我和我的伙伴们漫步在操场上,观赏那盛开的紫丁香;炎热之夏,我的梦和3五星红旗一起飞上了广阔的蓝天;飘逸之秋,我倚在教学楼前的一棵大树下,任思绪飞向天边,去追逐落日;宁静之冬,我起得很早,在来到学校的过程中,幻想着一天的精彩事迹。

啊!我的小学。啊!我的殿堂。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在您的身边。但水晶般的殿堂啊!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和你有个约定······

成稿时间: 2009年4月27日

教师评语:这篇初一学生的习作,满含了一个告别小学生活的十三岁孩子对难忘小学生活的留恋、感激与赞美之情。本文意意准确、新颖、深刻,将母校比作“水晶殿堂”,突出小学生活

作为她梦想的起点的珍贵;小学一草一木,乃至一人一事的美好。选材典型能够突出主旨,选材丰富.初入小学映入眼帘的教室布置大到告别母校时难忘的毕业仪.。一情一景不都传达着“水晶殿堂”对小记者的传道、授业、解感吗?

真情需要“美语”去表现,本文的行文流畅,语言富于感染力,表现力,文末的语句含蓄隽永,又暗含着小作者的明月之志! 指导老师: XXX

第3篇:女性的殿堂

1. 《第二性》——(法)西蒙·波伏娃被喻为“女性的圣经”

2. 《写给女人》——(美)陶乐丝·卡耐基

3. 《红楼梦》——曹雪芹“中国古今第一奇书”

4. 《谁是最美的女人》——贝迪·斯迪芬

5.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6. 《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

7. 《圣经》.

8.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

9. 《金锁记》——张爱玲

10. 《私奔万水千山》——黄橙“旅游指南”

11. 《女性个人款式风格诊断》——于西曼

12. 《婚姻宝典》——游乾桂

13. 《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14. 《女人的身体,女人的智慧》——(美)克里丝蒂安·诺斯鲁普

15. 《斯波克育儿经》——(美)本杰明·斯波克

16. 《围城》——钱钟书“新儒林外史”

17. 《美学散步》——宗白华

18. 《叶芝抒情诗精选》——(爱尔兰)叶芝

19. 《一个女人的成长》——薇薇夫人

20. 《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

21. 《安娜·卡列妮娜》——(俄)列夫·托尔斯泰

22. 《音乐气质》——庄裕安

23.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丹麦)安徒生

24. 《艺术的故事》——(奥地利)贡布里希“艺术史上的圣经”

25. 《人与永恒》——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26. 《李清照诗词评注》——李清照

27. 《女人的资本》——肖卫

28. 《女子与小人》——龙应台

29. 《关于女人》——冰心

30. 《懒女孩的健康指南》——(英)安妮塔·耐克

第4篇:荣誉殿堂推荐理由

一、学习之星零九材化一张敏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学不可以已,路漫漫其修远兮,她一往无前。她是书山勇敢的攀登者,是学海无畏的弄潮儿!

二、 公益之星零九高分一刘亚涛

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没有舞台闪光灯的璀璨,可是,那默默无闻奉献青春的背影,却感动得每个人热泪盈眶!

三、 管理之星零九材二刘小清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春风化细雨,善言暖人心。其身正,不令而从。从他身上,我们见证了什么叫人格魅力!

四、 自强之星零九材一宋雷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怨天,不尤人,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志存高远,矢志不渝!

五、 文艺之星零八材四陈曦

心随律动,舞出人生。人生无处非舞台,演绎青春,彰显活力,她是人生舞台上最美的舞者!

六、 英语之星零九高分二王青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坚持不懈,耕耘在英语这片土地,成功的花,人们只看到她现时的明艳,而

我们更应该为她奋斗的汗水喝彩!

七、 优秀团员零九材一冯景雪

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关心祖国大事,始终情系人民大众,一腔热血,感染了所有青春的爱国者。

八、 优秀班干部零九材三刘鹏飞

为人民服务!他从不以领导者自居,他知道他是人民的公仆。做好班级的每件事,无私奉献,执着追求!

九、 优秀学生会干部

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他们相聚于一个大家庭。再苦再累,从不疲惫,他们以无比的热情,诠释了什么叫青春!

十、 优秀团小组零八刘利花宿舍

一回家,就有暖暖的灯光在等待;一起床,就看到彼此熟悉的脸庞。从陌生到熟识,再到亲如一家,她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是大家的好榜样! 十

一、优秀班集体零九高分二

人心齐,泰山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把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为这个集体喝彩!

十二、优秀团支部零九高分一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今阳。他们决不虚度年华。

他们要让青春在奋斗中灿烂,在燃烧中璀璨!

第5篇:步入诗的殿堂

步入诗的殿堂,获取美的享受——浅谈诗歌鉴赏

古人云:“诗言志”。“志”即指诗人的志向、抱负、思想感情等。阅读鉴赏诗歌就是要去把握作者的这个“志”,从而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然而诗以抒情为本,作者情感的抒发往往比较含蓄、隐晦,这就为我们的鉴赏带来了难度。那么,我们该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步入诗的殿堂,获取美的享受,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朗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是一种节奏感强又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因此,加强朗读,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也可以从中获取音乐的美、画面的美和情调的美。但在朗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抬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

三、四行都是三个节拍,第二行是四个节拍,大体上是整齐的。同时,诗行中和诗行之间的音节的声调抑扬有致,加上“来”“彩”两字押韵,就有了音节回旋之美。并且还有“轻轻的”这个叠字反复出现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了诗人流连忘返的依恋,又暗示出一丝绸怅而伤感的情绪。把握了这些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我们就会读出诗歌的音乐美来。

2、要有感情地朗读。

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遣责……无不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这样才能体味诗中的绘画美情调美等。

二、知人论世,理解诗歌的情调美

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的诗作无不是现实生活的高度的艺术概括,不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就难以也无法切实、准确地把握诗的内容。

如戴望舒的《雨巷》,表面上,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个忧伤的爱情诗,但只要我们了解到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诗人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

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些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后,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当作是一般的爱情诗了。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中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三、抓意象、明意境,想象诗中的形象美、绘画美和意境美。

1、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客观物象包括天地间的一切,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在诗中,诗人往往用这些意象来描绘意境,抒发感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时一定要抓住这些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诗歌的形象美。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该散曲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典型意象渲染出一派凄凉萧条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又如元代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该曲抓住“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等最能表现秋景的意象营造了一幅萧瑟的秋景。

再如《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选用了“云彩、金柳、青荇、拜伦潭、星辉”等意象从色彩和动感上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这些优美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康桥的喜爱之情以及那深深的离愁别绪。

2、意境:

顾名思义:“意”是情意、意绪,即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的生活图景。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意”与“境”高度融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可以引发读者想像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读诗而能品味它的意境,正是审美意识的萌芽。我们欣赏诗,只有进入意境,才能切实领悟诗意,体味作者的情态和获得美感。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选取了“驿外”、“断桥”、“黄昏”“风和雨”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以及所受到了打击的画面,流露出词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

又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首词中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在“飞雪”“悬崖”“百丈冰”的环境中,梅花依然“花枝俏”的图画,不仅表现出了梅花凌霜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更表现了诗人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作者通过描绘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既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含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和思考革命形势的感受。

四、分析表现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美。

1、抒情方式

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在现代诗中,作象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如臧克家的《老马》,通过写老马的忍辱负重和善良忠厚来激发起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以及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自己对康桥的留恋以及依依惜别的深情有机地融在了康桥优美的景致当中。

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如普希金的《致大海》诗人通过采用呼告的手法,表现了他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的情怀。

2、表现技巧: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这样我们才会在鉴赏诗歌时获取更多的美感。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烘托、用典、虚实、象征、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动静结合等。

如:欧阳修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夜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物是人非,对比鲜明。

如:明代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上阙感叹英雄逝去,转头成空;下阙用渔樵笑谈来衬托英雄的悲凉结局。

如:杜甫《绝句》

江山迟日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怨鸯。

赏析: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如:舒婷的《致橡树》

赏析:诗中分别以橡树和木棉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使读者在攀附的凌霄花、依赖的鸟儿,一味奉献牺牲的泉源春雨等形象,以及根叶独立又相依、分担寒潮、共享雾霭的橡

树形象的品味中咀嚼出女诗人所追求的平等自强,同甘共苦,相知相爱的爱情观。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虚实相生,表现力强。

如:王维的《鹿柴zhài》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以(闹)声衬静。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赏析:诗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是回环复沓(即反复),能表现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五、咀嚼语言,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叶圣陶论创作》)可见,赏析诗歌中,语言分析十分重要。分析品味诗歌的语言,就是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达到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把握。

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多;“遍”字写出红之广;“层”字写出树林重迭之状;“染”字着意刻画出枫林仿佛是人有意染成一般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句写的是近景,“透”字表现了江水的碧绿清澈,形象可感,而“争”字则给平静的江面增添了昂扬的动感。真可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蕴含在这些(当然还有其他词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中。

在古诗词中,中国古代诗人也特别强调用炼字、炼句来增强诗句的动感。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赏析:“闹”字人格化,比“浓”更凸现出红杏挂满技头,争奇斗妍的盎然春意,且动感十足,意态传神。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赏析:“弄”字拟人化,比“投、落”字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皎月破云而出,月下花影斑驳,风中花影摇动,花枝招展,化静为动,化美为媚。

六、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获取更多美的享受

1、探究题目蕴蓄,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阅读诗歌,应首先看好题目,初步探究其所蕴蓄的内容,以便据此理解全诗。

如:北岛的《生活》一诗。

全诗的正文只有一个字“网”,要赏析就必须将其题目联系起来,这样便有了联想与想像的空间,从而体味到诸如:“生活是一张微妙的网”“生活是难以冲破的网”或“人际间、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是一张网”等见仁见智的诗的主题。

又如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诗中的题目是“错误”,对其内容可以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解读。一种意见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错误的形成是因少女的心扉紧掩或她另有所盼,另有所期。另一

种意见认为“我”才是主动者,“我”打江南走过“并不停留,这对那少女来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不论那种意见,都各有道理,我们只要将它们相互参照补充,就可以丰富和圆满诗作的蕴含,从而获取更多的美。

2、联系作家的风格,进一步把握诗的意蕴。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风格。

如: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的感情豪迈,胸怀宽广。品读他的作品,我们往往能感受到一种豪迈大气之美。

海子性格纯洁、单纯、偏执、倔强,生活简单、枯燥、贫穷、孤独、品读他的诗作往往会感受到一种痛苦、忧伤之美。

总的来说,诗歌鉴赏的难度不算太大,只要对诗歌饶有兴趣,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去赏析它,我们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从而步入诗的殿堂,获取美的享受。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简答题的复习指导 2006年高考《考试说明》将诗歌鉴赏的考查由客观的选择题改为主观的简答题,而这一变化又是在考生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的3月份才确定,这使不少考生感到有点如同“狗咬乌龟——尤处…F牙‟‟一样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还表现出恐慌情绪。此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尝试。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应该认识到鉴赏是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属于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作品(诗歌)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它表明学生是否能成功地阅读,即真正读懂。具体地说,就是在理解的基础…b进一步对作品(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好的东西,批评和扬弃错误的、.丑的、坏的东西。除此以外,该类鉴赏题还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这样的高要求,考生起初害怕,这是正常的,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而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分析其原冈,引导考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方法。诗歌鉴赏所包含的内容较广,除主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外,有时还涉及风格流派、文化习俗、写作背景等,而不少考生对鉴赏的有关名词术语久熟悉,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就一些专业术语来讲析鉴赏题,就很容易加重学牛的恐惧心理。我认为,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可以把诗歌鉴赏简化为通俗易懂的三个理解步骤:面对一首诗歌,逐一思考:①该诗写了什么?②怎样写?③所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具体谈谈其内容。“写了什么",其实质是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即把握其字面上直接体现出来的内容,也就是侧重于诗歌意境中“境"的理解。例如,若是写景诗,要明确写了什么景;如是咏物诗,要明确吟咏了什么物,依此类推。复习训练时,应该尽量对各种内容的诗歌都选一篇来训练,使考生头脑中能形成对诗歌内容的系统认识,明确诗歌以内容分有:写景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咏史诗、边塞诗、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等,并且了解各类诗歌的基本内容特点。如果能把握住了这些常识,到解题时往往就可以较准确的判断了。“怎样写"其实质就是对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理解。这一点相对于“写什么"来说,要显得难些。因为“写什么"基本上可以从文字直观上找,而“怎样写”则涉及到学生生疏的不少术语。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我认为可以将表现手法简化为两大类:直接与间接。然后再由此生发出去,如果是直接,那么看是直接描写还是直接抒情;而问接则显得较复杂,间接包括问接描写和间接抒情。间接描写常用的手法有动静结合、动静相衬、明暗相衬、乐哀(喜悲)相衬等,而间接抒情,常用的手法则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而常用的修辞,如比喻、借代、对比、拟人、夸张、衬托、反复等,也可以与』二面所谈的方法作好对应的归类。通过这样的分类,使考生能按一定的线索,记住一些术语。不过最好还是结合一些易懂(或熟悉)的实例来记,这样更易记牢。在引导考生作好了这些常识的储备后,再训练他们找准思考的切入点。“所写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实质则是对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j至诗歌的卞旨的理解。它具体包括“写某东西有ff„么作用”和“采用某一独特写法有什么作用”的理解。例如,写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往往与喜悦、欢庆之情有关;写了开阔境界,则往往与豪迈或悲怆之情有关。某一独特表现手法的运用,或者是出于更形象生动地刻丽形象的需要,或者是出于更有助于抒情的需要,这当中,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不过,这一方面的理解却是最容易产牛较大偏差的。为了让考生的理解更准确,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往考生明确了“写什么”的基础上,可以作发散性的思考:所写的意象可以有多少种意旨(或可能包含哪些情感)?然后逐一列举出来,再联系作者概况、写作背景、表现手法等作综合性思考,最后选出最恰当的理解项。下面选取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IlJ》来进一步的阐释。独华敬亭山

众鸟高飞绝,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L“。 沣:此诗为天宝二载(744年)诗人离开长安作第二次漫游所写。

问题:此涛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诗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面对这样的一首诗,我们可用卜面所谈的方法来理解、把握:

一、先看:写了什么?①远飞的众鸟。②飘远的孤云。⑧寂静的敬亭LlJ,这三点大家都比较容易看出,易忽略的是独半山前的诗人,必须注意

从“梢看”二字引发思考,借思考“相看”的主语是什么而得出。尽管本题巾“写什么”不是作答要求,但它与后面问题的理解密切市日关,闪此必须先弄明白。

二、“怎样写”这是要作答的问题之一。要理解这个问题,关键是弄清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众

第6篇: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姓名:周毓春

工作单位:门源县第二寄宿制中学 联系电话:13897102653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最美丽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而且在部分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深受人们喜爱,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 主义道德情感、 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 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将重点放在理解诗句意思上,忽视了古诗词应有的整体美教学。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那么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又与审美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无论从内容到 形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文学精品。 语文古诗词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 因此, 古诗词为实施美育提供了极有趣、 有价值的审美源泉。作为语文教师,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应当注重 进行美育渗透,善于唤起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审美、鉴 别和判断能力, 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境界,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思维锻炼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 品味语言美,赋予学生美的感知

古诗词的美总离不开语言美。 语言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 韵律美, 是诗歌艺术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古诗词中作者善于运用朴素优美、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性语言,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唤起读者对自己所展示出的生活形象与所描绘出的景象引发美感,从而让读者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开掘文学作品中美的源泉是语文审美教学的有效措施。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语文课中的美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美,在培养学生具有美好思想感情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理解课文所用的精妙的语言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生动优美、精炼含蓄的语言塑造深邃优美的意境,尤其是古诗词往往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内容。

如曹操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气势磅礴,突出了诗人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自信、执着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陶渊明的“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更是妙趣横生。这首诗的前三句诗选取了九种事物,用“枯”、“老”、“昏”、“瘦”等字点染,使景物抹上了浓重的悲凉 、 色彩,让读者感受到羁旅之人的凄苦寂寥,使人肝 肠寸断。情景交融,天衣无缝。再者,本句景物搭 配动静结合,奇妙无穷。

又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丰富,意韵深厚,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纷争, 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恬淡安宁与山水花鸟的勃勃生机。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律动着强有力的脉搏,回旋着令人向往的音律,震荡着动人心弦的灵魂,大自然已完全被人格化了。此时,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 它反映了诗人恬淡的心情。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的熏陶,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愫,从而促使其深切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及其表现力,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 鉴赏意象美,激发学生美的想象

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要力求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 学生的美感去鉴赏美。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年来,人们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则是用月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包括斜阳残阳)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阕”,都以写夕阳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又如: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可见, 意象是创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 程中运用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出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 一,是读者在阅读接受中通过语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观物象和 主观情意的统一。 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刻意去引导学生进行一种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审美想象,这一点很重要。因为,“ 没有审美想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审美实践活动”。只有进行这种再造想象,才能再现形象、 激发情感,也才能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可见有了意象意义的深层潜伏,才使得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咀嚼不尽、欣赏不完。意象的蕴意也许就是中国古典诗词魅 力无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富有艺术魅力的美的意境,对学生的理智、情感和整个精神世界的健康塑造, 往往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使学生感悟到作品中的真、 善、美;善于指导学生去充分理解课文中的美的形象,将学生带 进作者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充分感 知蕴含在课文中的人物美; 善于抓住课文中人物的灵魂美陶冶学生的心灵, 指出作品中人物的美丑,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通过培养学生鉴别真伪、 善恶、 美丑的能力,促成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形成。

三、 感悟人格美,塑造学生美的人格 古代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我们用心体会就会被其无限魅力所吸引,情感受到无限感染和激发,心灵受到涤荡和震撼。因 此,我们在分析古诗词时,不但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中的意象美, 还要引导学生跳出诗词意象,由景理情,去发掘作者描绘自然的深层内涵,接受作者情感的熏陶,培植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情趣、优秀的道德品质、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建构健全的人格。

如:亲情是人间至情,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割舍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慈爱,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客居他乡,对兄弟,亲人深深思念溢于言表。

文以载道, 言为心声。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当只是传授知识,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努力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美好的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是教学古诗词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因为凝结在文章里的高尚思想,通过教师的激发,可以点燃学生脑海中的思想火花;倾注在课文里的美好情感,通过教师的情感陶冶,也能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心弦。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殿堂, 聆听古代优秀诗人们的足音;带领学生漫步古诗林,认识、了解诗人,与他们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体验他们的情感美,就能探寻到他们的灵魂与独特的人格魅力。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 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鉴赏古诗词的意象美,感悟古诗词的人格美,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教师应该是美的使者,应将美育渗透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 趣,丰富学习古诗词的内涵,增强古诗词教学效果。同时,适时地引导学生品味美、感受美、 享受美、 展示美,学生就会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让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上一篇:风已来下一篇:学前班识字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