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美文(共14篇)
当这抹暖阳洒在门前的河面上,小河便泛起点点金光,为冬日毫无生气的河水增添了几分明媚;当这抹暖阳洒在困倦的小草和树枝上,小草和树枝便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如沐春风般充满勃勃生机。
这暖融融、喜洋洋的冬日阳光,如母亲怀抱般的温暖将我层层包裹,一丝丝切入肌肤,轻轻荡漾在我脸上,浸润在我心里,我忍不住踮起脚尖轻舞霓裳。
真的是一个好日子。我于笑靥中充满美好的期盼,怀抱着孕育了一年多的长篇小说,似从遥远的紫陌翩然而至,走向迎着寒风站在街道人行长廊里等待我的一位友人。
雾霭已然缓退,暖阳悬挂当空,柔曼里释放着生命的灿然。然而,这个时候的阳光刚好越过了友人站立的人行道,正洋洋洒洒铺向熙来攘往、川流不息的街道中央。在摄氏0到4度这样的天气里,要不是直面太阳光的拥抱,依然会感觉到冷风嗖嗖扑面而来,直灌入脖颈。
友人站的地方,正是一处风口,看到他伟岸的身躯在寒风中稍微瑟缩了一下,我心里一阵感动。有什么东西不禁在眼眸里悄然溢出、滑动,温柔地洗去满身风尘,温暖着疲惫了一年多的心灵。
友人见我到来,立即双手一搓,振作起精神,一边问我小说共有多少字,一边接过我的书稿去。
我答,有27万字。行吧,我联系一下出版社。谢谢你,这么冷的天。真的是要谢谢你。不客气,希望多写美文,为本土的文化繁荣增光添彩,为本土的文化腾飞添砖加瓦,这也是我们每个文学创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我被这份豪情、这份热情、这份真情而感染,而感慨,而感动。
回溯这本小说的来时路,曾在沉迷里将四季绮丽的风景眺望;曾在不羁的思潮里任由心海翻涌浪花;也曾想在才思枯竭时,舍弃用心语拼写的或激扬、或沉静的文字旋律。然而,在那些陪伴我拼写温婉、拼写跌宕的月华静美里,指尖滑落下尘封的文字,宛如玫瑰般烂漫,沉淀着隔世的幽香,旖旎了我辽远的梦境。我如捡拾一枚飘落在肩头的枯叶,轻嗅了它的余香后蓦然觉醒,刻在小说脉络里的人物,依然那般清晰,仿若渗透了千年的沧桑,在呼吸间添了岁月的妩媚,正对着我挤眉弄眼。书中的主人公需要我再去细心雕琢,需要我将那些过往的喧哗,轻舞的灵魂,含蓄的情怀,喷薄的热情,守望的花蕾,都一一镌刻在淡定从容里,隽永在灿烂恒久里;将那些落寞里的惆怅,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都隐忍在坦荡的心海里释然;将温馨与快乐写进生命飘香般的微笑中;将枯黄落尽,将一眼繁花变为漫野春歌。有了这份感悟的梦想在心,我期盼,一年多心血雕塑的文字灵魂飞舞起来,让那些远去的哀怨情愁与欢歌笑语荡漾在恒久的四季天空。
今天,长篇定稿,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我将这份用心韵铸造的文字静雅与灵魂奢华交给了这位可信任的友人。终于,可以不再流连于悠扬缠绵的琴声里而感叹世俗扰乱了心弦;不再有空灵的声音跟着女主在梦里飘渺、游离;不再替女主独守心灵一隅,暗自流泻愤懑;不再承重心灵的负荷,可任由风儿轻柔拂去滑落的泪珠。
完成了一部作品的雕琢,就可以轻吟诗歌,嬉戏情韵,那份悠然逸出的一笺笺风景,一如既往地行走在无尘的心灵空间。此刻,低首默忆曾在长篇轻叹中遗落的才思,犹如柔婉的呼吸,已在平和与跌宕中超然;不曾枯萎的旖旎,绚烂成温馨的快乐,坐望于光阴的眉梢,印证着拈花一笑的炽热梦想。
不,这样的事情本应该自己去做的。只因不懂,才给朋友你添麻烦了。
没关系,出了本土作家,是为本土争光的一件好事,这种麻烦是值得的。
呵呵,多么朴实无华的谦逊,多有默默奉献的职业深度,多有文化人的道德风尚。这份朴实无华的真诚里彰显了情义的厚重和高尚的情操,让我敬佩,敬重,敬仰!除此,再无华丽的辞藻能形容此刻的心情了。
后来我才知道,出版一本小说的程序很繁杂。正规的申报要走严格的审批程序,申报选题、书稿的排版、设计清样、出版社几审几校、最终再确定书稿,审批通过后才能发放书号等。书号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出版总署是根据出版社的申请再报批给出版社,通过出版社才能申请书号。
这些繁琐的程序,我一窍不通,一切都拜托给了这位友善、热心的朋友。
尽管因各种原因,小说在出版成纸质版本这条路上停歇了下来,我相信那只是短暂的歇息。我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下来,我出书的梦想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下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将自己用心韵雕琢的作品奉上了《小说阅读网》。
在这个经济活动主宰文化记忆的时代里,人类价值观的构建和精神生长的环境,已被网络语言引导和控制,戏说立场统治着人们的精神领域,文字已被市场经济奴役,文学已被边缘化。虽然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没有提供生存理论的义务,但它却会给人类精神世界提供一个支撑点,有了这个支撑点,人们才有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文学总会给予人类可靠的心灵指引。文学可以让人聆听和观看,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生存目标和正确方向。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那些大文豪们、文学大家们以及不知名的千千万万文学创作者们,无一不是在用文字描写五彩斑斓的生活,从描写中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存意义的探寻,积极弘扬人道主义激情,以及对人性真善美的深层挖掘。这些不朽的文字创作,曾经对天下读者形成了足够的文学影响力。
而今天,这些具有文学影响力的传统作品很少有人去读了,文学沉寂起来,文字浮躁起来。我无力于文字的浮躁,更无力于网络语言的强大攻势,只想寻到一处纯美静谧、可以释放文字灵魂的平台,可以在这一方净土里放飞我的文学梦想,还可以拥有自己的读者为作品鼓掌,点赞,足已。
当我看到自己的小说成功在全球人都可以进驻的网上首发,并有不少读者点击浏览订阅时,我暗自窃喜。当我的小说与那些为了字数为了情节而码成的文字无法比点击率时,我独自黯然。当编辑不以点击、不以销售排名将我的小说推荐在首页,并以非正常上架形式推出后,我感知到了文字创作的无限魅力。
引用法国著名教授乔治·斯坦纳的话:“伟大的艺术作品像风暴一般,涤荡我们的心灵,掀开感知之门,用巨大的改变力量,给我们的信念结构带来影响。我们试图记录伟大作品带来的冲击,重造自己受到震撼的信念居所。”
我的作品不伟大,也不具感召力,它是一部很平实的文字创作,经历了一条艰辛、苦涩之旅,终于拥有一席光华之地。由此我受到了感知的震撼,我真想为这份震撼而礼赞,而放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虽然我的出书过程有这段插曲,但我相信这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这样的小插曲不会影响我出版这本书的执着梦想,不会影响我实现文学梦的执着情怀。
推窗,曼妙的雾缠绵着清丽月华,透过紫色纱幔弥漫在房间四周,氤氲诗意满屋;缀满五彩斑斓的星空闪烁着绮丽的梦,任意袅娜瑶池边幻化的思绪与哀愁、芳香与欢乐;翻开静静躺在书桌上的文稿,霎时间,书中静卧的文字,仿若柔曼的仙子,随月影灵动翩跹起来。
季节的风吹去了留不住的岁月,却带不走渗透在文字里的款款深情和至真至诚。唯以文字这不朽的灵魂,为梦想而守望,为梦想而放飞,在安静而不沉沦的岁月里绚烂文字的魅力。
谨以此笺染满尘香的素语,拥抱逶迤一地芬芳的暖流,期待缤纷的梦想早日落地开花。
美文何以难教?说到底是因为美文太美了。乍听似乎不合情理, 其实细想就是那么回事:美文多为经典之作, 语言美之极, 以小学生的文字积累, 很难超越文本, 于是越说越不美;情感美之极, 以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去体验和表达, 往往是隔靴搔痒, 于是真真切切、催人泪下变成了空洞肤浅、索然无味;意境美之极, 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学生试图“言传”其“意会”之境, “境”便破坏殆尽, 美也就荡然无存。就这样, 美文在“研读”中变得不美了。无奈, 以读代讲吧, 个人读、齐读、比赛读, 这样读那样读, 尽管绞尽脑汁变换方式, 依然是浮光掠影, 学生越读越没了兴趣, 老师越听越没了感觉。
美文到底该怎样教?围绕着这一难题, 笔者组织了县乡级三所学校的老师进行了两轮专题研讨, 上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下面就以这课为例, 对美文如何教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教薄
《槐乡五月》一文写花也写人, 极力渲染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花给人带来的乐,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饱含浓浓的乡土气息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细细读来, 会觉得文中的每一个语段都是一幅画, 每一个句子都洋溢着浓浓的田园诗情。就这么一篇唯美的文章, 在第一轮研讨中, 12位教师的教学全陷入了“美文不美”的尴尬境地。问题出在哪儿?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的课堂片段:
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二句话:“槐乡的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
师:用心去读, 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槐花很白。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白茫茫。
师:从这个词还能读出什么?
生:槐花很多。
师:还有两个词也写出了槐花的多, 找出来。
生: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师:继续往下读, 看看你还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
12位教师大同小异, 都是这样带领学生去“品美”, 其中有一位教师几乎是一句一句品下来的。问其这样教的理由, 很简单:每一句话都美, 每一句话都值得品味。句子确实是美的, 像上面这句, 对语言稍微有点感觉的人, 读后眼前就会呈现一个仲春里连绵起伏、高低错落的柔柔的白色世界, 那是一幅唯美的广角远景图。但像上面这样教还有美感吗?如果每一句都这样去“品”, 那整篇课文还有美感吗?整个课堂还有美感吗?所以, 陷进美文不美的尴尬, 是细读文本不恰当造成的:哪儿都不敢放过, 且品读设计仍是琐碎分析。因此, 要将美文教美, 首先要敢于“舍弃”, “忍痛割爱”也要“割”!至于割哪儿留哪儿, 当然不能是随心所欲地乱抓, 教师要学会挑拣。就像《槐乡五月》, 针对第一轮出现的“句句品”的问题, 笔者带领第二轮执教的教师, 以“有所生发、浓化意境”为标准, 精选品悟词句, 只将第二段中“于是, 整个槐乡便浸在香海里了”的“浸”和第四段“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带着槐花, 她们飘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中的“飘”作为“抠”的字眼, 其他地方, 一律不再“细细品味”。这, 就是“教薄”。
二、教厚
何谓“教厚”?请看第二轮研讨中关于“飘”字的教学。
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带着槐花, 她们飘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
师:应该说是“走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 或者说“跑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 课文中怎么说小姑娘“飘到哪儿哪儿就有一阵清香”呢?作者用错了吗?细细读一读这句话, 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生:没用错, 从“飘”能看出小姑娘跑得快。
生:“飘”能看出走路很轻快。
生:小姑娘动作很漂亮, 像跳舞。
生:仙女都是飘的, 小姑娘像仙女一样飘飘悠悠的, 很漂亮。
生:小姑娘心情很愉快。
生:小姑娘身上有很多槐花, 是香气在飘。
师, 大家说得太好了!“飘”字里有槐乡小姑娘轻盈的脚步, 有槐乡小姑娘优美的身姿, 有槐乡小姑娘愉快的心情, 还有槐乡小姑娘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我们跟着槐乡的小姑娘一起飘起来。
出示:
我们飘过___, ___香了;
我们飘过___, ___香了;
我们飘过___, ___香了;
……
生:飘过马路, 马路香了;飘过田野, 田野香了;飘过各家门前, 千家万户都香了。
一个“飘”字, 有动作、有姿态、有心情、有画面、有场景, 意境出来了, 情趣出来了, 美感出来了。此刻再读, 何愁“味不够、情不浓”?
不管是“薄”还是“厚”, 需要勇气, 更需要智慧。敢于“薄”, 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准确把握———找准有价值的字眼, 发掘其潜在的生发因素;能教“厚”, 依赖于教师的深刻解读、巧妙设计———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准巧相济、厚薄有度, 美文才能教美。
三、渲染
可能有的教师会问, 一篇千字的文章, 就教这两个字, 其他地方怎么办, 就真的“舍弃”了?当然不可能真的扔掉, 上面所说的“舍弃”, 并不是置之不理、不读不学。怎样读才能避免机械重复、味同嚼蜡?这就需要教师的“渲染”。
1.用精妙的语言渲染
“人因为花而有了待客之道, 花因为人而变得有情有义。同学们, 躺在醉人的槐树林里, 你遐想联翩、沉醉不知归;吃一碗热气腾腾、沁人心脾的槐花饭, 你会融化在槐乡孩子暖暖的热情里;尝一勺清亮清亮、醇香可口的槐花蜜, 你会醉倒在槐乡人家甜甜的岁月中。”———再读相关语段。
“飘舞的长发、飘逸的身姿、飘飞的心情, 让我们与槐乡的孩子一起飘起来!”———再读相关语段。
“人因为花而变得可爱、变得美丽, 因为花而有了灵气、有了仙气, 花因为人而有了情趣、有了情义。”———再读课文相关语段。
像这样, 在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富有情趣的、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渲染, 营造文本氛围, 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学生动情了, 自然进入文本情景, 书也就越读越有深度、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美感了。
2.用多媒体渲染
像课文的第一部分, 完全可以未开讲先放音乐———与课文意境相匹配的音乐, 让学生由现实情绪转入文本情绪———由课间的嘈杂吵闹转入文本的悠然静谧, 让课间的滚滚热浪快速散去, 让清新的乡土气息悄然而来, 从而奠定文本阅读的基调, 此时再配以“同一基调”的范读, 则美感油然而生, 学生的情感会在音乐极强的感染力的作用下与文本融为一体, 读书也因“有境”而变得“有味”。
在火车隆隆的轰鸣声中,我重重地踏过了秦岭雪山,趟过长江湍流,从西蜀来到唐都,追寻我儿时的梦。二十多年的梦中,有一位动人的姑娘,她如莲花一般纯洁,露珠似的澄澈,她的羞涩和美丽,如久久跌宕在清潭中的明月,挥之不去,又无法触及。我伸手抓去,却又是梦醒,只是隐隐记得梦中,有座古城 ,名叫西安,有个大学,位于北岸。
那时候,我以为,我的生命中最壮丽的风景、最动人的美丽是去领略五岳山川,长江长城,看旭日东升,花朵绽放。直到三百天前,我真的遇到了那位女子,才明白,什么是今生与你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她叫河宝宝。河,是河流的河;宝宝,是宝宝的宝宝。这三百天的日子,我们像一对冬天里的含羞草。被寒风吹得不能弯腰,一个点头,却恰好紧紧依靠。
拥抱的脚步,旋转地快要失去平衡,爱情,愈发变得美丽。我想即使来到奈何桥前,孟婆也会舍不得递给我们那只碗。她会说这对新人,就像冰山上的雪莲,我要他们把甜蜜献给天空,纯洁送予大地,生命绽放给采药行者,灵魂留赠子孙后代。
宝宝的甜蜜,是那只缤纷萤火虫的五彩甜蜜。在那里,我和她拍下了太多太多多彩的奇迹。我还记得,那里有一轮硕大的圆月,月下,我与她双眸相会,那水灵灵仿佛在诉说,”我已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娶我可好!”我单膝点地,把她的右手牢牢牵起,寂静甜蜜的话语,“亲爱的你,我在这月下相誓,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你我的心永远都在一起,”。我爱你不是一句承诺,或者不仅仅是一句承诺,那是我们对幸福的追逐,那是我们对梦想的肃然起敬。我知道,每个人迈出不熟悉的步伐,都会有苦痛阵阵,这个女孩相信我们的爱情,我必须倾尽全力,让彼此都不后悔三百天前的初心。
宝宝的幸福,是一次次手牵手的花样幸福。在餐厅,在课堂,在图书馆,在电影院,宝宝都会挽着我的.手臂,直到如今,她一旦离开,我都会阵阵惊异。宝宝总是不知道,为什么她蹑手蹑脚来到我的身后,我都能突然转身,令原来想吓我的她被反吓一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她的时候拿起电话,总能看到几分钟前她也恰好发来消息。有时候,我心里突然闪过她的身影,一回头,她正在我身后准备嬉戏。我想,我们一起走得久了,手与手之间,生出了一根互相牵连的丝弦,看不见,也摸不现,只是一旦分开,丝弦会被拉起,离得越远,拉得越紧,我们的疼痛也就越剧烈。我和她的的心里一定在互相呼喊,”宝宝(卓X),你在哪里,你也想我了对吗?对,我也在痛了,你能不能听到我心里哭泣的声音?”谢谢那根弦,我们会越走越近,越走越近。
宝宝,爱的宝宝,是在苦和甜之间努力品尝着的女孩。我常常太任性,不会关心人,害得宝宝流泪,害得宝宝流泪了。我会把自己的美食分一半给她,但常常忽略了她不爱吃甜品;我总是拉着她四处游玩,却往往忘了她还有自己的学业。她一空闲总能过来看我,我却除了再送她回去,带不去更多的惊喜。她一再放下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我一同看着繁华世界,多么美丽。如果我把最好的自己给她,用最好的智慧照顾她,宝宝会不会不那么伤心和难受。她将宝宝写进了原本自己独立和倔强的灵魂,我又怎能不抛弃自己虚伪的浪漫,把所有的爱和勇敢给宝宝一个摇篮。
当大漠中的小村庄映入眼帘时,奶奶已蹒跚着迎上前来。“奶奶。”下了车,我一路呼喊着,跑过去搀扶住了老人家。
“俺孙女,坐车累了吧?快点把包给奶奶拿,俺算着也该到家了。”
“不累,奶奶,我不累。”
“俺孙女,走,咱回家,弟弟妹妹还等着你呢。”
我和奶奶相拥着,行走在沙土路上。我的家乡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这里一年四季干旱缺水,沙害肆虐,日子过得很苦。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多次要把奶奶接到城里,可奶奶说啥也不依。我大学毕业后,被分在外地工作,也几次想把奶奶接走,可奶奶还是不肯。如今,唯一能做到的,也就是尽量想办法多回来几次看望奶奶。爷爷去世十几年了,可七十八岁的奶奶却还孤苦伶仃地守着几间老屋。想到此,我脸上尽管笑着,可心里却不是滋味,一辈子也没有走出沙窝窝的奶奶啊,心中仅有的期盼竟是儿子、孙女的归来时间!
“姐姐,姐姐。”一进门,我就被五六个孩子包围了。“孩子的父母都出外打工了,小小的便被留在了家里,怪可怜的,奶奶闲着也没事,就帮着照看照看。你看,这三个五岁了,那三个才四岁呀。”说话间,奶奶便端来了很多好吃的,一个劲地让我和孩子们吃。“味道可以吧,俺孙女,快吃呀。”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忙站起身,将奶奶扶坐下来:“奶奶,咱们一块吃,您如果不吃,我也不吃。”奶奶笑了,说:“俺孙女长大喽,知道心疼奶奶了,来,和孩子们一起吃。”这时,奶奶的笑脸上又多了两行清泪。
后晌时,奶奶说:“俺孙女,领上孩子们和奶奶到庄外的大沙丘上去。”在村庄的左侧,有一座几十米高的大沙丘,流沙不断地向沙丘积聚,沙丘越长越高。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沙丘还远离村庄,可不知为什么却像长了脚似的,几年间便与村庄近在咫尺了。记得,为了防止沙丘继续移动侵入村庄,二十年前,奶奶便和村民们在大沙丘周围种了许多树。黄的沙,绿的树,和停止了移动脚步的大沙丘,就成了小村的一景。踏着松软的沙子,老的小的.缓缓而行,不一会就来到了沙丘上。
“俺孙女,奶奶每天都要领着孩子们到这里来呢。”
天天都来?听了奶奶的话,我诧异地问道,“奶奶,您经常来这里干什么?”
“登高啊,站得高就能看到孩子们回家的身影了!”奶奶挺了挺腰杆,很有些自豪地说。
真难为您了,奶奶!我再也忍不住了,紧紧拥住了奶奶,哽咽着说:“奶奶,这次跟孙女走吧,您一个人在老家住,我不放心啊!”
“俺孙女,莫哭,莫哭。”奶奶替我抹去眼泪,轻声说,“看见这些树木了吗,里面还有你小时候帮奶奶栽种的呢,咋样,二十多年了,一棵棵都长成大树了吧。别难受,俺孙女,奶奶做梦都想跟你们去享福呢,城里是好,可话说回来,奶奶走了谁来照看这些孩子们,还有这些大树小树?都走了,孩子们怎么成长,我们老的还有什么希望,再说,大树小树没有人管也会枯死的,要是没了树木,沙子就会吞了咱们的家啊!俺孙女,咱村里年轻一些的,都出外去打工了,剩下的不是老的就是小的,奶奶亏得身板还硬朗,还能照看着这些孩子们,和浇灌这些树木。俺孙女,放心吧,奶奶看着孩子和树苗一茬茬长大,心里才不慌。”
“奶奶!”此刻,我已经泪如泉涌,竟不知要说些什么好。
这里就是我的故乡,大漠黄沙还是如此冷寂悲凉!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也不知还要找寻到什么,才能人心思定、摆脱背井离乡?我抹了一把泪水,举起双臂在沙丘上喊道:“奶奶,咱回家!”
黄浩量是厦门松柏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自小就对电影情有独钟,每次看完电影后,他都能将其中的剧情和细节讲给爸妈听。电影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了他无限的文学滋养:他小学时写的作文,就获过全国大奖;上初中后,竟然自己动笔写起了小说。
寒假,他萌生了拍“微电影”的想法,爸妈得知后立即呵斥道:“‘微电影’只能自掏腰包,况且你马上要中考了,怎能有闲心做这些?学习、备考才是最紧要的事!”他再三向爸妈保证,绝不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绝不影响学习。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爸妈终于给他买了单反相机、长焦镜头、遮光板等,然后他邀请同学来做演员,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来服装和其他道具,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拍摄完成了他的首部“微电影”——《爱在鹭岛》。哪知道该作品竟然获得了厦门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厦门市微拍大赛二等奖,并在台海网络电视台进行了展播,这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对“微电影”的热爱也日甚一日。
中考过后,黄浩量整天泡在电影里,几乎每天看十几部,挑选的.影片大多是青春题材、文艺片和各种获奖影片。可是中考成绩一揭晓,他的考试成绩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分数。爸妈看着情绪低落的儿子,心想:“既然他对电影如此痴迷,就随他吧!”于是,趁着暑假,爸妈杷他送到杭州的艺校进修了一个半月的编导专业。在那里,他认识了来自杭州的高三毕业生项逸妮和潘思越。项逸妮在高二暑假时就曾有拍“微电影”的想法,但因多种原因没有做成。那天,黄浩量和项逸妮、潘思越在一块儿吃饭,他说道:“我在初二时曾写过一篇小说,自我感觉很好,我想把它编成剧本,然后拍成‘微电影’。”项逸妮和潘思越一听马上赞成,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将这篇小说改编成剧本,合拍一部较为大型的青春题材“微电影”。
要拍好一部“微电影”,首先要将剧本写好。为此,黄浩量没少耗费时间看电影,甚至连吃晚饭的空隙他也会看上一部影片,从影视剧中汲取“养分”,寻找创作灵感。编写剧本时,他大多时候用手机的写字板来创作,有时在纸上写。几易其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故事情节的冲突感也越来越强,名字就定为“迷雾青境”。
再好的剧本也需要演员的鼎力配合和投入演出,没有演员,他就在网上招募。不少人看到消息后赶过来报名,可一听说唯一的报酬只是请演员吃一顿饭,立马闪人了。最终只有七名女生和两名男生加盟剧组。这些人中,有人正在参加暑假补习班,几个扮演成年人的演员又要工作,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演员的时间调度成了一大难题。黄浩量尽量利用下午五点以后下班和放学的时间来拍摄。当时节目里需要两位演员来客串,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于是黄浩量将姨妈和班主任邀请过来,在电影里客串了家长和老师的角色。
没有资金包场拍摄,也没有难住黄浩量,他就地取材。需要拍摄游泳场地时,他就去免费的游泳馆;需要餐馆场景时,他躲开就餐高峰时段进行拍摄;他还从网上淘来了血袋、假点滴设备、文身贴等道具。由于拍摄器材简单,只有单反相机和补光灯,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手持拍摄。有一天,他和他的团队为了一个镜头,竟然拍了39次,从早晨八点一直坚持到凌晨一点,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吃泡面。
经过21天的劳苦奔波,黄浩量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拍摄,也顺利地走进了高中的大门。由于这部电影充满“韩国风”,剧中不少角色的形象,会让人联想到许多热门的影视剧角色,一经播出,就得到了众多年轻网友的好评。最终,《迷雾青境》作为屈指可数的未成年人导演的参赛作品,参与角逐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院奖短片大赛。
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 就是说既要有思想, 还要文字美。
贾谊的《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者必须施仁政, 不能反人民。后来提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一词, 即出自本篇。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 提出一个做人的标准:“人固有一死, 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趣异也。”成语“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本篇。
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亲贤臣, 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学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 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桃花源中人”、“只知秦汉, 不识魏晋”, 已成后人常用的成语。而“桃花源”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 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提出“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凡昔元首, 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善始善终”“水可载舟覆舟”, 主要出于此。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几乎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范的这篇文章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做到了形美、情美、理美, 是用文学来诠译政治的典范。
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 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正气”成了战胜一切邪恶、腐败势力的旗帜。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反对保守, 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 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林觉民的《与妻书》呼唤共和, 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 再次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牺牲个人, 报效祖国。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 并已是检验一个政权成败、好坏的标准。
这些文章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句谚语。这里所说的“磨刀”就是修炼自己各方面的功力,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和效率。
不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能力,想多做事,但常常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起来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多努力一点”的成事之道。
渥沦·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想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都收集一百五十个标本,一共做了大约三百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文章? )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于是博士就诚恳地对他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五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这个年轻人,当时对此未置可否,但是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博士的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的名字叫伍迪·艾伦。
这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每天人头攒动,这里见证了许多生命的诞生和消逝。
某一天的妇产科外,一位中年男子双手交叉于后背,整个人略微前倾,不停地来回走动。他一边走,一边还在嘴里咕哝着什么,由于声音太小、语速太快,边上的人只隐约听到了“平安”、“孩子”等字眼。虽然医院内温度并不高,时间也才过去了几分钟,但他已是满头大汗,每当门里面传来一声叫喊,他都会往里张望,即使外面什么也看不到。
不过短短的一个小时,对他来说仿佛度过了一个世纪。
随着不太清晰的“哇哇”的哭喊声,他那皱着的眉头一下子就舒展了开来,他一个箭步就冲到了门口,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疲惫和欣喜。
这位男子,就是你的父亲。而一群白色的怪人,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
02
你一出生就自带光环,家里所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是你的;你说往左,家里没人往右;你想去哪,全家都陪着你一起出动。所有人都把你当掌上明珠,但是从你七岁那年起,一切都变了。
他们把你送进了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里面除了许多和你一样年纪的小朋友外,还有老师。对了,还有你最讨厌的考试。
老师们教给了你许多你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东西,他们把这称之为知识。你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两类感兴趣,也可能什么都不喜欢。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给你几张纸,上面都是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只有答对了才能得分。分数这个概念从那时起,就深深的刻在了你的脑海之中。
03
不知从何时起,什么东西都有了排名,动画片有排名,学校有排名,就连人也有排名,你开始怀疑,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被拿来比较的。
分数就好像有着魔法一般,让人又爱又恨。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老师和同学看你的眼光是赞赏还是鄙夷,决定了父母对你的态度是一如既往还是大相径庭。
04
你想和以前一样出门打篮球,想找原来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但回答你的,是父母的冷眼相待,以及一周的禁足。
慢慢的,你开始反抗。你故意不写作业,放学故意晚回家,你觉得逃课去网吧很酷,你甚至羡慕那些有勇气离家出走的人。你把他们当成偶像,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追寻自由。
哈哈哈,快来人啊,这里竟然有人在谈论自由。
05
但当你的父母看到你的成绩的那一瞬间,他们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们的眼神空洞而又无助,你从没见过他们这副模样。自从你上学以来,他们变得比你还爱哭,即便你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你不明白,你开始疑惑,自己做的是对是错。在他们的眼泪面前,你变得手足无措,你渐渐的意识到,你的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会打你骂你,同样的,你也可以把他们弄哭,仅仅是因为你的分数不够高。
他们给不了你想要的未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争取。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读书。
你慢慢的开始屈服,开始学自己不喜欢的知识,拼命的记住老师给的标准答案。
你长大了。
06
你每天起早贪黑,和教室里的其他人一样用功读书,为了父母,也是为了自己。
当你的成绩好转起来,当你的父母脸上又重新浮现笑容,你突然觉得,生活本该如此。进一所好大学成为了你从小到大唯一的理想。
07
渐渐的,你和伙伴们之间谈论的话题从动画片、电视剧变成了学习成绩、补习班,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不爱学习,你也会像个大人一样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你说他们太幼稚,该成熟一点了,浪子回头金不换。
你没有意识到,你活成了你以前最讨厌的模样。
你不去质疑所学的知识,你失去了在这个年纪本该有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你没有了反思,而只会被动的接受这个社会允许让你学到的知识。
“别人的答案不是你的答案,如果有人要拿答案灌输给你,那不是为了让你聪明,更可能是想让你变傻。”——今何在《悟空传》
08
我们就好像是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是那么的相似。
什么时候该上学,什么时候该结婚,大家都在走着父母给我们安排好的人生道路,什么梦想,什么追求,统统被我们抛在了脑后。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一具没有了灵魂的躯壳来说,无处不是墓地。
09
几年前,筷子兄弟的一首《老男孩》红遍大江南北,其中的一句歌词这样唱到: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久,都没忘记心中的花果山;而我们只是读了十几年的书,却连做梦的能力都失去了。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有两个梦想和音乐有关, 另一个却是体育运动方面的。读高中的时候, 很想能当个长跑运动员。出我们学校的后门, 就是县城的环城马路。每星期有一两天的下午, 总要和几个爱长跑的同学, 绕着这条马路跑, 一圈大概是四千多米。这个梦一直做到我在北京上大学的那几年。我参加了系里的长跑队, 也经常晚上和清晨一个人到运动场练习。因为没有手表、闹钟, 冬天有几次在操场跑了三、四千米回到宿舍, 又上床睡了一觉天才蒙蒙亮。也和现在年轻的追星族一样, 那时我很崇拜捷克著名的长跑健将埃米尔·扎托倍克。50年代初, 他是第一个在29分钟之内跑完一万米的人。1952年的奥运会上, 他获得五千米、一万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在50年代后期退役之前, 总共18次打破长跑世界记录。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他的《扎托倍克谈训练方法》这本书。我们系里长跑队的训练, 什么多组的快跑, 什么加速跑、变速跑等, 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不过, 说起来有点悲哀, 老天并不一定就“不负苦心人”。由于体质等条件限制, 即使经过多年努力, 我的三千米还是从未跑进10分30秒以内。虽然以后一段时间也没有放弃长跑锻炼, 但也就和当运动员的梦想彻底告别了。
然后, 我要说到另外和音乐有关的两个“梦想”。中学的一段时间很想当一名小提琴手, 那个时候好像听过苏联著名的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 和中国的马思聪的唱片。但是家里经济情况不很好, 买不起小提琴。刚好班里一个同学有, 便每天下午放学后到他家去练习。没有老师指导, 我在音乐方面资质又相当差, 缺乏灵性, 练了有半年多, 拉出来的声音, 仍然让周围听的人心惊胆战、寝食不安。虽然同学说我可以把琴带回家去练, 但我明白自己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只好作罢。
再就是当一个歌唱家, 至少是参加合唱团, 这也是小的时候就有的梦想。小的时候, 常跟家里人去做礼拜, 印象最深的是教堂的唱诗班。四个声部交融所造成的那种和声效果, 感觉非常奇妙, 让我入迷。初中一年级的时候, 进合唱团的愿望得到满足, 我被吸收到学校新成立的少年合唱团里。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 不久就解散了。因为生性胆怯, 只是有时候在周围没有人的时候, 偷偷地“练”上几“声”, 对自己的歌唱才能, 暗暗有些得意, 觉得只是没有表现的机会。
1961年我22岁那年大学毕业, 留在学校教书。大概是63年吧, 我当班主任的那个年级准备新年联欢。按照惯例, 指导老师总会被要求表演节目, 所以我提前一个月在宿舍偷偷准备。那天晚上轮到我出场了, 我便走到场子的中央。静默片刻之后, 就郑重其事地“引吭高歌”起来, 唱的是当时正在流行的, 由部队歌唱家马玉涛唱的那首歌:“马儿呀, 你慢些走哎慢些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一句未完, 学生已经乱作一团, 他们全不顾老师的“尊严”, 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我当时才真正明白“前仰后合”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但知道肯定出了问题, 便低着脑袋匆忙逃回自己的座位。等我抬起头来的时候, 还看到旁边直不起腰来的学生眼角笑出的泪花。多年以后, 一个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还没有忘记这件事。他说:“老师, 您也不想想您能唱什么, 选个《我是一个兵》什么的也就罢了, 还选这样的‘高难动作’, 又满口的潮州腔, ‘马儿’舌头拐不了弯, ‘慢’唱成了‘mang’, 一本正经的样子……”
当然,选择本身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些东西,这是同学们的“纠结点”所在,也是同学们往往最容易犯的错误。看着别人,总以为生活在别处,然后轻易放弃着一件事情、一份工作、一项兴趣,长此以往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最后每件事都在Average上下徘徊,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层次。
我认识一个大学生,从不翘课,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甚至还做了学生干部。与此同时,他的电脑里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公开课、电子书,假期马不停蹄地来新东方念托福,书包里必有GRE的红宝书,成绩很优秀,也在准备自己的各种论文。有一天,他突然在QQ上给我留言说:“张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在干什么,不知道现在学的专业将来有没有用,再忙心里总是不安。”我问他有没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他说有,但是想做的太多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他想考研,又想出国读书,同时打算先考几个证留着万一考研失败找工作用。觉得学生时代光阴宝贵,想出去旅游,还想好好读一些自己想看的课外书。
听着他的诸多计划,一方面觉得他开朗、懂事、上进、好强,另一方面又为他没有明确目标、喜欢做的事情太多反而力不从心感到惋惜。其实,无论是在宣讲会还是任何一个大学,这样的学生屡见不鲜。生活看似忙碌,却不一定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简历到处在递,却不知自己为何要选择那个行业、那份职位;想去旅游,却迟迟决定不了目的地;进到书店,对琳琅满目的书目踌躇不已……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选择让他们迷失、烦恼、痛苦。而真正让人惋惜的事情也相应发生着,多才多艺的年轻人想做的事情太多,每件事都做得不错,最后无法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样的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唯有割舍,才能专注。唯有放弃,才能追求。在新东方,也有这样一群忙碌、上进的孩子,他们也许几年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学习英语、通过考试、申请学校。他们中也有人狂爱摄影、酷爱画画、心头好是舞蹈音乐。但他们知道自己的追求,他们明白自己的世界名校梦,也深知如果什么都做的话,势必摄影比不上专业,画画比不上画家,不可能如明星每日唱歌跳舞,更不可能可以去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大家从小就念一句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却读着读着就忘记了它的含义。选择很难,有时候却必须选一个。即便自己的选择在别人看来无趣又功利,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就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永远是成功道路上的不二法则,这就是我想与同学们分享的。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我们每个人从小开始就有一个梦想,小时候有人相当医生、有人相当警察、有人想当科学家……我已不记得当初老师询问我时的年纪,只知道我回答了一句,我长大后想当一个老师。
那时老师欣慰的笑了。可是随着时间慢慢流走,我们渐渐长大了,而我却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梦想。现在的我,只是趋于现实。现实和梦想之间,我最后选择了前者,或多或少,不是我自己忘记了、而是,我已经被社会逼的无法再去有一个机会选择了。梦想这个东西,现在想想只想回头笑笑,笑年少无知?还是笑自己年少轻狂?
今天, 我就和大家来谈一谈梦想。
仰望星空———插上梦想的翅膀
梦想带给我们希望。我们启东中学的校训是“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它告诉我们, 一个优秀的启中人在青年时代就必须要知道自己人生的道路该往哪里走!我们启中学子必须要向成为社会精英人物的目标迈进。你可以梦想拥有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 你可以梦想像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那样发明电子产品来改变世界, 你可以梦想驾驶着航空母舰保卫祖国, 你可以梦想像莫言那样到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奖并给全世界讲故事, 你也可以梦想过一种体面的绅士一般的生活……总之, 你可以梦想做政治家、科学家、金融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同学们, 你们一旦拥有了梦想, 人生就会变得有意义!
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途径
拥有了梦想, 我们就要实现梦想, 而实现梦想就要具备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 你才能够迈过一道又一道的坎, 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所有梦想的实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简单过程, 而是要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和厚实的人生积淀, 所以你们实现梦想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 脚踏实地, 从小事做起:管理好自己的目标和时间,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管理好自己的思维方式, 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劝勉我们:学不可以已) , 管理好自己的责任, 管理好自己的品格, 为实现梦想付出艰辛的努力。正如《三字经》所说:“勤有功, 戏无益。戒之哉, 宜勉力。”
执着追求———坚守梦想的价值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实现梦想是需要克服无数困难的, 当我们面对现实的巨大压力和无奈时, 不要怀疑自己的实力, 要坚定目标, 永不言败, 永不放弃。《弟子规》说:“勿自暴, 勿自弃。圣与贤, 可驯致。”相信梦想, 相信未来, 幸福就会来敲门!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梦想不是决定一切的, 但是它就像航行在浩瀚大海上的船的罗盘一样, 如果没有了它, 这艘船就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开, 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到达。”让梦想成为信仰, 赋予我们人生以方向;让梦想成为信仰, 彰显我们存在的意义。不管我们拥有怎样的梦想, 不管我们付出努力之后梦想能否实现, 拥有了信仰, 人生就有意义。
同学们, 当你们拥有了伟大的人生梦想, 拥有了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 并且坚守梦想, 矢志追求, 你们就一定会拥有自己无悔的人生!
(本文为江苏省启东中学王生校长于开学第一周在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 有删改, 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关链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我们每个人从小开始就有一个梦想,小时候有人相当医生、有人相当警察、有人想当科学家……我已不记得当初老师询问我时的年纪,只知道我回答了一句,我长大后想当一个老师。
那时老师欣慰的笑了。可是随着时间慢慢流走,我们渐渐长大了,而我却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梦想。现在的我,只是趋于现实。现实和梦想之间,我最后选择了前者,或多或少,不是我自己忘记了、而是,我已经被社会逼的无法再去有一个机会选择了。梦想这个东西,现在想想只想回头笑笑,笑年少无知?还是笑自己年少轻狂?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经历的多了,我们的梦想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小。譬如,小时候,希望自己成为科学家,发明时光穿梭机。或者希望自己成为人人仰慕的明星,赫赫有名的作家(相信现在不少人都还有这样的梦想)。那时的我们热血澎湃,以为抬起双手便撑起了世界。
步入再高一级的学堂,在应试教育和社会现实的逼迫下,我们开始追求一个好的名次,开始渴望老师和和家长的每一次夸耀,也因此渐渐地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迷失自己。说来也觉得好笑,花费几十年光阴,只为一纸成绩。最后丢了自己,也丢了梦想。
了解生活的艰难与不易后,大多数人便选择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便可,有时候还会觉得年少无知时的自己很搞笑,当初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抱负呢?平凡地了结此生,便已知足,何苦为望尘莫及的梦想整日奔波劳累,最后却落的个一无所获的悲惨结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放弃,把曾经深深地埋在土里,用记忆尘封往昔。还美其名曰此乃淡泊名利,我不理解有的人为了逃避现实而自持清高的“勇气”出自哪里,但如果让现在的.我放弃梦想,我绝对做不到。或许是年少轻狂,有几许无法避免的自傲。但那又怎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前段时间的我落入考试的陷阱太深太深,为了一点分数便要死要活的,考不好了便整天颓废地爬着桌子上。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地动山摇的。看待成绩的态度令人担忧,深夜焦虑得睡不着觉。后来,一次巨大的考试打击中,我真正审视了自己,认真考虑了学习的目的,曾几何时?我成为了考试的工具,我没有小时候那么爱幻想了。看待社会的思维也受到了极大的桎梏,难带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不,绝对不是,我不能让以名利为目的的学习害了自己。于是乎我便又在记忆中深思,找回了以前自己的梦想,即使它遥不可及,我也会拼了命朝它的方向前进。慢慢的又恢复了战斗力,我学习的气氛不再像以前一把阴沉压抑,使周围的人感到窒息。换句话说,我从死读书的苦海中爬了出来,避免了无知无觉中成为书呆子的悲剧发生。我知道,是我的梦想拯救了我。它的伟大,它的遥不可及,带给了我诗意般的信仰。
毫不避讳的说,我的梦想便是在能够养活自己的情况下成为一名作家,以我现在的文笔功底,这样的想法看来似乎很可笑,但是可笑并没有懦弱可怕。笑着笑着便成长了,懦弱着懦弱着就消亡了。我知道,我们之中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作家,或是编辑。想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因此也在不断地磨砺自己,在我看来,使用该软件的人,绝大多数写作水平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你缺少的只是一个机遇。所以你现在唯一能做的,不是退出,不是放弃。而是永不言弃地走下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等到有一天,星空在你面前黯然失色,日光为你照亮世界,你自己便可代替上帝创造机遇。
【梦想的美文】推荐阅读:
缩小你的梦想美文10-15
奋斗在梦想的路上哲理美文07-27
梦想与现实美文09-23
除了梦想,我还有什么美文05-24
因梦想而美丽-生活美文07-24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美文07-13
星语的美文06-20
惭愧的美文10-31
最好的感恩美文05-24
永远的朋友美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