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现实美文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直面现实美文(精选9篇)

直面现实美文 篇1

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无论是谁,那是不可能避免的。有的人一碰到麻烦,要么埋怨,说什么天地不公,要么无限夸大,渐渐的妥协,于是放弃自己的初衷,承认自己的无奈,慢慢的就变得平庸了,到后来反而觉得那是命,无法改变。

其实生活中,我们既然懂得许多的事情是无法回避的,那还不如索性勇敢点,坚强点,因为每个人的成功,在别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他又哪能知道那些人成功背后的辛酸和血泪呢。都知道,火凤凰的来历,是经历了莫大的痛苦和敢于同死神较量的勇气,才得以涅后的重生;还有我们常见的`蛇,每一次蜕变,都能心平静气的面对,即使在生命面临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仍然毅然决然的追求新生。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也数不胜数。

直面现实美文 篇2

关键词:抨击时弊,尊师重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文体知识, 了解“古文运动”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学习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掌握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诱导法、点拨法和讨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搜集韩愈作品和生平资料。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远古, 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 “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现在, 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正如柳宗元所言:“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今之世, 不闻有师, 有, 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学, 作《师说》。”今天, 我们学习韩愈的战斗檄文——《师说》。 (板书课题)

(二) 作者简介及知识链接

韩愈和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运动, 主张文章应该“言之有物”, 要阐发孔孟之道;主张“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二人的努力, 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后世尊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三) 解读文题

“说”是议论文的文体, 可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等, 这类文体, 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五) 复读课文第一段

1.教师范读课文

(1) 要读出“抗颜为师”的气势。 (2) 本段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 连用八个“吾”字, 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2.生齐读第一段

3.疏通字词

(1) 古今异义

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古:用来……的凭借今:因果关系连词

从而古:跟从……并且今:连词, 表示结果或目的, 即因此、就。

(2) 词语活用

吾师道也师, 名词作动词, 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师, 名词作意动词, 即“以……为师”

4.小结本段: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推出“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的结论。

5.背诵本段

二、第二课时

(一) 研读课文第二段

1.指导朗读

读出作者态度语气的变化:疑问推测—肯定责备—感叹讽刺:语气步步加强。

2.学生齐读课文

3.重点句式

(1) 句读之不知……吾未见其明也 (宾语前置句, 之, 提宾的标志) 。 (2) 彼童子之师……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句, “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4.合作探究

(1) 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原因即“不拘于时”。

【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分析的角度?论证手法?

【明确】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耻学于师”。三组对比论证:古圣人与今众人, 对子女与对自己, 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2) 这篇文章只是写给李蟠的吗?

【明确】不是。还包括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 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气。

(二) 小结本段

通过对“师”的讨论, 表达对从师之道的赞扬, 对“耻学于师”的无情批判。

(三) 布置作业

作者观点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在今天有什么借鉴作用?

三、第三课时

(一) 研读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点拨字词

(1) 孔子师郯子:意动用法, 以……为师。 (2)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3.小结本段

以孔子为例, 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

4.合作探究

怎样认识本段中阐明的师生关系?

【明确】世上学问门类众多, 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 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不断充实并提高自己。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 说明师生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

(二) 研读第四段

1.齐读本段

2.点拨字词

(1) 古文:先秦散文。 (2) 不拘于时:被。 (3) 作《师说》以贻之:“贻”, 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 作连词, 来。

3.问题探讨

(1) 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明确】韩愈倡导的“六艺经传”;当时社会人们不肯从师而学。

(2) 《劝学》和《师说》都谈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明确】《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师说》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对于现代人来讲, 读书学习是为了提高能力或本领, 满足精神需求。

4.小结本段:“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是点睛之笔, 也是对“士大夫之族”的有力批判。既针砭了时弊, 又通过李蟠来倡导了从师之风。

四、总结全文

1.思想意义

(1) 教师居首位的职责是“传道”;“道”是择师的主要标准, “道”在即师在。 (2) “传道”即传授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道统。 (3) 要恢复儒家道统, 就要提倡古文。

2.写作特色

(1) 对比论述, 有破有立。 (2) 语言上整散结合, 错落有致。 (3) 感情充沛强烈。

五、布置作业

直面“现实”带来收视 篇3

北京榜单排名第一的《李春天的春天》解读的是大龄剩女的故事。剧中主角李春天学历高、事业旺,是干练的办公室女强人,却三十大几仍然未婚,成为“齐天大剩”。但是,李春天仍然向往童话般的爱情,不因现状降低对婚姻对象的要求,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可以说,现代都市中,条件类似李春天的“黄金剩女”比比皆是,其中很多人也像李春天一样对爱情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看到这部剧集,她们必然心有戚戚焉。编剧和导演满足了许多剩女的美好愿望,给了李春天一个完满的结局,这自然能带给观众心理上的满足感,受到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上海榜单冠军《我的糟糠之妻》切入的也是社会热点话题,描写了一个全职家庭主妇维护尊严、击败“小三”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能听到、看到夫妻因“小三”反目、为分割家产对簿公堂的事情,《我的糟糠之妻》瞄准热点,捍卫“糟糠之妻”的权益,对许多女性观众而言不啻于是在弘扬“正气”,对男性观众而言也有提醒他们重视家庭责任的作用。正因为以合理方式解析不合理现象,让这部剧有理由赢得观众的认可。

长沙榜单第一名《一个婆婆两个妈》瞄准“80后”群体,描述“80后”小夫妻真实的生活状态,其中也包含“裸婚”等时髦元素——同样是直面现实的作品。目前,“80后”婚姻家庭剧正成为荧屏新宠,表现出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如《一个婆婆两个妈》在多地播出都有抢眼成绩,另一部描写“80后”婚姻生活的《裸婚》也蹿红荧屏。

相比之下,成都榜单冠军《丑女无敌》虽然少了些“现实”气息,却也因突出“励志”元素而符合观众的心理诉求。《丑女无敌》“山寨”了墨西哥原版故事,让一个其貌不扬的“丑女”因为奋斗拥有了灰姑娘的幸运。可以说,现实中许多普普通通的打工族也都渴望成功,而“丑女”给了他们希望和力量。同时,该剧还胜在以偶像剧的包装突出时尚魅力,剧中人物衣着华丽、场面炫目,看起来赏心悦目,这符合观众的流行品位。

此外,西安榜单第二名《宫》也包含诸多流行元素。这部剧内含“穿越”要素,起用大量新生代偶像演员,能够引发年轻观众的兴趣。还有分析认为,该剧内容有模仿《流星花园》的痕迹,而《流星花园》在年轻观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力,这在客观上带给《宫》良好的人气。

直面现实,诗意栖居作文 篇4

丰子恺曾在《豁然开朗》中说:“倘若你想爱,生活处处都可爱;倘若你想恨,生活处处都可恶;你想感恩,处处可感恩;你想成长,事事可成长。

在我们碌碌无为,为了生计而奔波不息时,别忘了,生活不仅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捡垃圾的妇女,在间隙时与书中好友对话谈心,享受诗意的熏陶。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回归书本,诗意栖居呢?

直面现实,不论尘世的聒噪;诗意栖居,静心自我的修身养学。一代宗师钱钟书先生,早年于清华园一角,秉灯夜读,无论外界如何吹捧,他始终坚守内心的宁静,一本书足以让他涤洗世间的污垢,他坦坦荡荡面对现实,潇潇洒洒抒发诗意。

而后,记起那个投身自然的画家李可染。可染先生崇尚自然的“真美”,不讲究华美的堆砌,只追寻心中的绿意。尽管当时的.画家不赞同其画思,李可染先生仍于嘈杂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终成大家。

直面现实,不贪富贵财物;诗意栖居,不恋彭泽县帽。还记得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吗?曾几许,他毅然摘下官帽,回归田园;曾几何,他怅惘哀伤,不知所措。之后的之后,他看到了心中的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纵然残酷的现实将他打入万丈深渊,他依旧访寻桃林,品淡酒,嗅寒菊,诗意的栖居。

记起史铁生曾说:“既然苦难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就让我在这崖边坐下来,赏峭壁下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赏烟霞,游地坛?他那颗诗意的心不可或缺。现实残酷的致使他残疾,而他却用诗意的心点亮黑暗,粲然前行!

直面现实,不倦绕绕红尘;诗意栖居,奔赴漫漫黄沙。三毛,为了抵达梦想的彼岸,与丈夫荷西奔赴撒哈拉。在黄沙飞舞之地,她做了她的“素人渔夫”,看到了那株依米小花。诗意的栖居,三毛完成了期盼的梦想。她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态,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沙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试问,若非一颗诗意之心促使,世间能有几人心无顾忌的走向撒哈拉,能在黄沙中沐浴阳光呢?

现实社会、现实生存美文 篇5

3、用打听来看人——把获得的信息汇总,就可以了解那个人。

4、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以免人到用时方恨少。

5、扩大交友圈——主动出击,不要等别人上门找你。

6、保持交友的弹性——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

7、要交喜欢“修理”你的朋友——这种朋友是你的人生导师。

8、尊重别人的领土范围——别因为疏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9、不要轻易吐露你的失意——以免被人认为你软弱无能。

10、人际关系的原则是:有舍才有得——你满足了对方,对方才会满足你。

11、不要忽略面子问题——不给面子的行为最容易引起是非。

12、妥善处理与小人的关系——不要依附他,也不要得罪他。

13、最好不要挡住别人的财路——与其挡人财路,不如自己别辟财路。

14、用低姿态化解别人的嫉妒——嫉妒是烈火,会烧毁一个人。

15、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总会有人不满意你。

16、认识并运用人性中的自私——要想办法用别人的自私为自己谋利。

17、与其你死我活,不如你活我也活——这就是双赢,是良性竞争。

18、以“播种”的心态经营人际关系——种子播得越早越坚韧。

19、做事切勿率性而为——率性而为只会害了自己。

20、遇到魔鬼型的主管时——接受他的磨练可让你的性格越来越坚韧。

21、不要当众和主管吵架——那会让你无路可走,只有走人。

22、向不同行业的人学习新知识——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23、所有的困难都是好事——这是老天爷在磨练你,目的是把重任交给你。

24、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做人做事——那样你就可以迅速长大。

25、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那样伤害你的人际关系。

26、犯了错误就该诚实地认错——狡辩、诿过只会害了自己。(青年文摘)

27、毛遂自荐,好处多多——让别人看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

28、小心突然升温的友情——对待这种友情的正确态度是:不推不迎,礼尚往来。

29、做老二,不做老大——老大没当好,容易变成老三老四。

30、做人要中规中矩——目的是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31、用“物质利”换取“人情利”——“物质利”是一时的,“人情利”是长远的。

32、不要独想荣耀——今天独享荣耀,明天可能就可能独吞苦果。

33、找一位“衣食父母”——那个人可减少你摸索的时间。

34、找一位对手来跟——跟住他,最终超越他。

35、用耐心把冷板凳坐热——冷板凳都坐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36、套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别人的成功模式可成为一种指引,让你有方向可循。

37、偷偷地把自己当成老板或主管——逐渐培养自己当老板或主管的能力。

38、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问问自己: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39、让自己尽快成为本行的专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0、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41、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

42、顺着毛摸,他就会听你的——脾气再大、城府再深、个性再强的人也吃不消这招。

43、以积极的作为推动否极泰来——坚持住,努力向上,积累能力。

44、以戒备谨慎的心态延缓盛极而衰的时间——很多失败都是在兴盛时埋下的伏笔。

45、万事俱备,花自然会开——努力就行了,花什么时候开由老天爷安排。

46、朋友之间要保持距离——这样的友谊才能长久。

47、钱追人,人追健康——有了健康,还怕没有机会挣到钱么?

48、别轻易转行——转行的风险很高,最好不要轻率为之。

49、适度地抬高身价——在就业市场中,人也是一种商品。

50、把敬业变成习惯——从长期看是为了自己。

51、运用累积法壮大资产——不求快,不求多,不中断。

52、忍一时,争千秋形势比人强时,必须忍。

53、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应该直面失败,并迅速找出失败的原因。

54、改变环境或改变自己——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55、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生命是经不起一次次的浪费的。

56、把反省自己当成每日的功课——因为你不是完美的,会说错话,也会做错事。

57、碰到低潮时,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蚯螅

58、依靠别人的智能做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59、时时都要有危机意识——别以为你的命好运气也好。

有关现实社会的美文精选 篇6

——我不觉得,今天在这个城市里,我们讲任何大道理对人生有什么拯救,我们能做的是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像女娲补天一样,把我们的荒凉感弥补起来。——蒋勋

初见这条名言之时,就赞同。述说事实的前半段,努力生存的后半句。

总有人说得漂亮,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而打破的那个人却是少之又少。

身处当今都会懂得,社会的规则从来不是拿来改变,而是适应,只因那样做的人太多,一己之力着实改变不了什么。尝试过扭转既定的错误局势,崩塌的却是自己心中本不牢固的堡垒。

累了,倦了,有多少人曾经奋起反抗,又有多少人被打压得不得屈服,最后又有多少人顺应大流。数不完,计不清,初出茅庐时的豪情壮语被一系列与自身不适的条条框框困住找不到出路甚至被迫承认、以如此姿态生存。那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已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消磨,磨平利爪的老虎便是家养宠物猫般温顺。

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生观是与社会交流的障碍,就此被磨平亦心有不甘。会自嘲,不如此又能如何?于此,甘心被沉沦,甘愿被染化,这就是一张张白纸被墨水浸染的过程吧,套用于人,竟无比适合。

细细思考,自身可以深深体会那段文字的含义,那些身边围转无数好友的人是否也会体会呢?想来,也会吧。漂亮的话谁都会说,而事情又有多少会因为那通人生哲理而改变?很少,很少,所能改变结局的,一件件开始与中途的小动作,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经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国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有一句名言:“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就像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小小动下脑筋,也可以知道,诗人但丁的格言成了后人言说与象征幻想自由的口头禅;然而,现实却更倾向于鲁迅先生的名言。

置身于当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妥协于世是聪明的活法,再有不甘,可以一点一滴积累,做一件小小力所能及的小事。

不少人都在感叹这冷漠的世界,初入社会不懂艰险,吃过一次次的亏,于是练就漠视旁人的石头心。我们的荒凉感是社会给的,自然而然,我们理所当然地觉得旁人的幸福与快乐与己无关联,痛苦与悲哀亦无关系。学生时代的满腔热血与正义感只能归咎少年的无知与童稚,书本弘扬的正能量与世界根本上条条不同。

一次次失败经历告诫我们:书本上的大道理仅限书本,现实生活中,大道理,通通不过是张废纸!

因为失望,所以屈服,静下心来,静下身来,许多人,会更愿意去做一些小事,弥补一生渴望的世界。

作家就要敢于直面现实 篇7

吴堡属于陕北,吴堡人身上体现的那种精神,实际也灌注了延安革命文化精神的精魂。在毛泽东东渡黄河的地方,我们感慨颇深,东渡历史的壮举,东渡的历史意义,东渡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给我们在座的所有作家上了一堂延安精神的课,也是延安革命文艺的另一堂课。

从住进窑洞到窑洞房子里挂着的面花到窗户上的剪纸,包括我们听到的腰鼓,还有陕北民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使我们具有了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所以柳青的诞生,柳青精神的弘扬,与这块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石城、毛主席东渡纪念地、黄河二碛、柳青故居、张家山挂面就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将这个链条做大、做强,相信吴堡一定会发展的非常好。

这次围绕纪念柳青诞辰一百周年,来到柳青的故乡来采风,采风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深切缅怀柳青对我国文学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根本要求。柳青之所以在文学上成就卓著,现实意义在于,他能够忠于人民,忠于时代,用宏大的艺术视野和真实的生活描写,完成了《创业史》这样的经典著作。柳青《创业史》的不朽就在于他真实地反映当时历史环境,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他用自己的真情面对老百姓,把自己融入百姓当中,当时他就是人民期待的代言人、人民生活的代言人,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柳青的创作道路和精神体系构成了既是有历史厚度的优秀文学作品,又使他成为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作家。柳青先生长期扎根基层,热爱人民,特别是从1952年起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深入生活14年间,亲身经历农村变革,感受变革悲喜,积累写作素材,彻底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脚踏实地融入了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他这种忠于生活和时代,乐于献身和进取,敢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正是他对普天下芸芸众生的疾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表现出的热切关注和深深忧虑。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的不单单是一部文学作品如何写、写给谁、为什么写的问题,而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问题。今天同志们来到吴堡,来到柳青的故居,就是想传承柳青的精神,延续柳青精神,将柳青精神融入我们的创作当中,在这里我有几点想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第一,创作要心怀理想和抱负。文学的力量,在于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在于人物形象的鲜活塑造。作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用肉眼静观世间变幻,在于用一颗火热真诚的心感受时代的脉搏。能写出有艺术价值的好作品,必然是写出了人民的心声,找到了真诚讴歌人民和赞美人民,鞭挞丑陋的新途径、新路子。而柳青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经典作家。

第二,文学要有为时代和人民代言的精神。当前,文艺工作者们正在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我们倡导学习柳青精神,就要积极投身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与时代同行,为人民代言。只有真切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沉下心,接地气,才能写出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真正优秀文学作品。

第三,好文学要坚守探索性和创造性。在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作家就要敢于直面现实,以文字的方式介入纷繁复杂的社会,积极传播正能量。我们的柳青先生,善于从底层发掘,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开辟和创造了文学的探索精神。他宝贵的创作经验,为我们今天的作家提供了新方法。

在此,我真诚地期盼在座的全国著名作家,让我们用真诚的、真情的笔来抒发我们对柳青的先生的敬重之情。也希望各位作家和名家,扎根基层,着眼人民,身怀使命,创作出思想精湛、意义深远,经得起时间考验,老百姓真正喜欢的优秀的精品佳作!

深度美文理想与现实的困惑 篇8

关于中国教育,我已写过几篇文章,本不想再说什么。最近看到中学语文教师杨林柯写的《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对各位家长的心灵告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讨论,感慨良多,忍不住又想说几句。

本人也做过几年语文教师,因而深深理解杨老师“大语文”教学的苦衷,也十分钦佩他的理想与追求,执着与担当。对此,钱理群教授给予了极高赞誉。他认为这是一批脚踏实际,有胆有识,“用灵魂投入教育”的“新时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所干的事业,“是一场将决定中国教育命运的静悄悄的革命。”

任何改革和创新都会有争议,何况在这个积重难返,因循守旧的古老中国。然而,若设身处地的仔细想想,那些反对者和“上访”家长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你能一味责怪他们吗?当今社会,哪个家长不企盼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能上好学校。一位家长问得有理:“如果不要成绩,学生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什么“独立思想”,“独立判断”,“健全人格”?这个社会“大环境”能容许你这样做吗?有多少人不就是因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而身陷囹圄以至送了性命。连思想都要统一到什么什么上来,哪里还有独立的.一丝空间?不背“标准答案”行吗?岂止在校学生,整个中国都在背“标准答案”,照“标准答案”行事。谁敢越雷池一步,吃不了让你兜着走!

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碰撞了,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老问题。抛弃理想吧,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又怎样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没有理想的民族,不是自戕自灭,便会沦为亡国之奴,注定要从这个世界上消亡的。不顾现实吧,那将处处碰壁,寸步难行,不仅一事难成,还将危及自身。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而又策略的选择。

正是在这一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两难中,杨林柯老师的所作所为才显得难能可贵。他既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到了“在现行体制下的局部改革”,又避免了与现实的直接冲突,“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阻力和损耗”;面对邪恶虽然没能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却能固守阵地,巧妙的在“大气候”中营造出教育“小气候”,坚忍不拔地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除了这些被社会视为“另类”之外,更多的中国人又是怎样做的呢?那些毫无理想可言,甘心“和黑暗同流合污”,一味追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不惜出卖人格丧失良知者自不必说了。不无遗憾的是,面对邪恶,不少中国人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语)。有的明哲保身,对现实熟视无睹,只求自己衣食无忧,别的什么都不去管了;有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一句真实话不敢说,一件正义事不敢做,惟恐树叶落下砸了自己的头;有的则寄希望于清官再世,眼巴巴的等着别人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还有一些人,一方面对贪官污吏恨得咬牙,一方面却对权力羡慕不已,千方百计地促使自己的子女去向官场钻营。中国的官员之所以前“腐”后继,官场之所以人满为患,“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恐怕也算得一个不小的原因吧。不然的话,官场也许会就此绝种。

这类人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大气候”面前无所作为,苟安偷生,活得一点尊严都没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他们却放弃了一个公民起码的职责。凡事“怕”字当头,怕“小胳膊扭不过大腿”,怕“出头的椽子先烂”。他们总以为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自己一个升斗小民哪有回天之力?中国这么大,个人的力量太微小了,别人能过得去自己就过得去,何必抛头露面引火烧身?

有人或许会说,我不是教师,我没有学生,无法像杨林柯那样营造“小气候”。

是的,你不是教师,你也没有学生,但你有子女呀,还有你自己呀。你起码可以做到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若能尽绵薄之力,那就更可贵了。民谚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一个,你一个,他一个,无数“一个”加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可以摧枯拉朽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正如杨林柯老师所言:“我自知能力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

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教育行业需要,各行各业都需要,整个中国更需要。

我们应当欢呼它,迎接它,拥抱它,参与它,推动它,使它成为燎原之火,燃遍全中国!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像杨林柯一样行动起来吧,是时候了!

直面现实美文 篇9

2007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作文。(70分)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阅卷老死精点

林富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07年高考阅卷所见,考生大多是抓住季节的某一特性,或叙事以寄怀,或绘景以抒情,或议论以喻理。而记叙文要让所叙事件的意蕴扣合“季节”的特性,难度相对大一些。这篇并不很完美的记叙文被选为优秀卷,就有这种考虑在内。

该文最大的优点在于关注现实,直面生活。作者正视社会现实,借助七岁学重的特定视角,描述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存处境的一个侧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质朴感悟,寄寓了对“农民工”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的“诗意”和故作深沉的“哲思”,该文的写作取向值得肯定和提倡。

该文的表达也有可称道之处。文章起笔于冬之“寒’,结束于春之“暖”,以季节特征比照、映衬世相人心,构思切合题意。叙述张弛有度,内容具体而充实。进城之初的懂憬与公交车上的遭遇,送温暖的“市领导”与冷漠的“城里人”,公交车里的“寒冷”与乡下打雪仗的“温暖”,农民工的贡献与城市的回报……作者选取这些真实的生活内容,织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构,有铺垫,有照应,并构成了多重的对比。这既突出了中心,又车富了情感内涵。语言朴实通畅,并能在关键处抓住某些细节着意刻画,以点染氛围,烘托人物内心活动,增强了表达效果。

佳作何故扣分

林富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对照评分标准综合评价,该文的基础等级可评为一等中,“内容”与“表达”各得23分(满分各25分),计46分;发展等级(20分)得17分。合计得分63分,得分率90%。内容方面,“我”的某些心理感受与七岁儿童不尽相符,且事情的“转机”处理未免简单,有“公式化”之弊。评分从宽,扣2分。表达方面,对公交车上城里入的描写有些“慨念化”,显得生硬,影响了表达效果,扣1分;“7岁”的表达式不规范,“仿彿看到了大城市 派繫华,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句中的逗号应为顿号,错别字“倾(顷)刻间”,生造词“暖呵呵(暖烘烘)”,合并扣1分。此外,“好至(生)羡慕”、“泪(汗)水”、“霹雳(鄙夷)的目光”视为笔误,末句“我更以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工而骄傲”是多余的蛇足,但不扣分。发展等级不能得满分,原因在于“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使文章的深刻性和创新性有所折损,扣3分。

七嘴八舌热议

高中生“回帖”链接7楼——王司

以“季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讲了 “我”和父亲在城市的见闻。文章中的季节为冬季,而面对时髦小姐在车厢里鄙夷的目光,“季节”的深度提升到了城市人的冷漠和整个城市对农民工的误解,文章又用了一段家中生活的对比,虽然家中寒冷,可人的心是纯洁的,更加衬托出城市对农民工的排斥与冷漠。而后,文章又用简洁的言语描述了一些领导对“我们”的关心,使“季节”转化为温暖的代名词。

高中生“回帖”链接6楼——曹小亮

章是为了表现政府对农民工子弟的关怀,有点说教意味。

高中生“回帖”链接5楼——郑明华

以“我”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线索,先写“我”去城市的喜悦,中途在公交车上的遭遇导致情绪的低落,最后又写社会对“我”的关怀之情,道出了农民工在城市不平等待遇这一现象,并华了文章的主题,文章以小见大,从个人写出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具有写实精神。

高中生“回帖”链接4楼——刘倩

读罢此文,不禁使我思考什么是高贵什么是贫贱?我想之中的父亲是高贵的,像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打工仔是高贵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城市,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与泪水为他人创造好的生活。文中的“我”也是高贵的,他敬重自己的父亲,理解自己的父亲,也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

高中生“回帖”链接3楼——薛洋

文章前后用对比的方法未写打工者的人生遭遇,以“季节”贯穿整篇文章。作者善于用外界环境的恶劣表现车内人的冷,廷,“仿佛回到冬天那种无助寂寞冰冷的世界”,但后来市里面的领导的关心,让作者的心里马上温暖起来,又看到播下希望之种的春天。

高中生“回帖”链接2楼——邓超群

文章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写了一个冬季之中发生的事,将大题目缩小,容易凸显主题。

高中生“回帖”链接1楼——张安民

文章题目是《季节》,它预示着文章的内容,天气的寒冷表现作者受到的“冷遇”和内心的寒冷,温暖转变在社会关爱他们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十分温暖,此文把环境和心情紧密结合,十分扣人心弦,并具有社会意义。(感谢山西太原五中高中语文老师,福建师范大学2007届研究生张雯对此稿的贡献。)

(编校周立)

上一篇:单位辞退通知书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