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2022-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试论高校美术教师的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具有批判性、自我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特征。它分为专题教学反思和整体教学反思。它有助于美术教师形成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撰写教学日记、同事交流、学生评教反馈等是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师 教学反思 类型 功能 方法

隨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激增、加速更新,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当务之急。而教学反思对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批判性。反思是教师对自己过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批判地考察与扬弃,它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自我超越。二是自我性。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主体,又是反思的对象。三是实践性。教师的反思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的一种行动性反思,是在行动中面对问题将自己已经做的事情和看到的东西用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编码,而后产生新的结果,组织新的行动模式。它是对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四是研究性。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将教学、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过程,具有研究的性质。

二、美术教学反思的类型

1.专题教学反思

专题教学反思具有明确的问题取向,常常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这种反思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分析也相对比较深入。反思的对象既可以是美术教学系统的诸要素,如美术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美术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宜性与组织的科学性、美术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性、美术教学媒体选择的适宜性、美术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美术教学环境的美化、优化程度等,也可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如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实施、美术教学指导、美术教学管理、美术教学评价等,还可以是美术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如导入、讲授、承转、板书、演示、示范、提问、结课等。

2.整体教学反思

整体教学反思一般不是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美术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美术教学各个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上完一节美术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以下方面的问题:这一节课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不够,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实施与课堂教学设计有哪些不同,哪些生成情景比预设情景精彩,哪些教学实施与教学设计还存在一定差距?课堂上发生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意味着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有利于改进美术教学工作。

三、美术教学反思的功能

教学反思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形成美术教学经验,发展美术教学理论

经验是个人对生活独特的领悟与体会,丰富的经验来自个人丰富的阅历,但阅历并不等于经验。美术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经历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使之沉淀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经验。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但又不断地遗忘着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体系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教学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美术教师把他的阅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教学经验,并且使自己的经验体系不断得到扩充和发展。

理论来源于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能成为理论。如果美术教师只对个人经验做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上升为理论而得到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对经验进行一定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这种解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思的过程,是对文本经验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之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美术教师把他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理论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2. 提升美术教学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再认识、再分析、再整合的过程,是美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帮助美术教师及时捕捉和分析各种教学现象,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作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决策,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四、美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

1.撰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教学日记进行反思,是教师获得教学洞察力最重要的源泉。经常翻阅这些日记,会让教师以“旁观者”的感觉,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由于日记是日常教学活动的经验记录,有许多个人的经验,这些经验正是教师个人特色和教学智慧所在,通过反思,这些经验知识逐渐浮出水面,在教师面前变得清晰和明朗,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自己、发挥特长。同时,教学日记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可能是同行或学生不愿说出的内容,通过教师冷静的思考,也能有效地发现和弥补,有助于教师重塑自己的教育哲学和实践。教学日记是一种促进美术教师反思的强有力的工具。

2.同事交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只有借助于他人的评判,尤其是同时的建议和帮助,才能在观察、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时更全面、更客观,批判性反思才更有效。每位教师都应该欢迎那些“批判性的同事”,因为他们能够和自己分享、探讨教学实践,并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供具有挑战性、学术性、友好而有益的反馈信息和建议。对许多教师来说,学会批判性反思的最好机会就是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对话,让同事倾听自己的专业生活故事,审阅自己的教案,观摩自己的课堂教学,分享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存在,然后他们把所看到的、听到的反馈回来,他们的观点常常让自己沉思和反省,甚至使自己惊讶不已。与同事的交流与对话为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教师分析和解答疑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事交流是美术教师反思必不可少的方法。

3.学生评教反馈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较高的信度。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与界定比较客观;学生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效能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观察比其他“突然出现”的评价人员更为细致周全。反思学生评教结果,有助于教师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自己,既总结好的一面,又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反思实践中获得专业品质的发展。美术教师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明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2]赫兴无.试论地理教学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3]赫兴无.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8(1).

[4]赫兴无.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5]赫兴无.教学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4]赫兴无.地理校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1(7):47-49.

作者:严艺

第2篇:教学反思与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育改革至关重要,而教学反思是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就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方法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教学反思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策略

一、引言

21世纪全球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教育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作用己经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袁振国,200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依赖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刘道义指出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英语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具有运用的能力,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掌握英语基础语音知识,正确朗读字母和国际音标,正确朗读单词和所教的语言材料;能听懂、看懂与教材难度相当和较高的英语材料;能用英语就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交流;能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能较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具有较好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具有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能熟练有效地使用几种常规词典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基础语法,能就教材中的语言进行语法分析;掌握英语三千到五千词,并掌握英语词汇的特点。即使基本达到上述要求,教师也需要边工作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关于评价改革,它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反思及其特征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其主要步骤有:“(1)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2)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为”。 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2002)。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反思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当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用“不满”的心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化的总结与提升。二是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四是发展性,即能使教师得到发展。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使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

三、教学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可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以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 “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更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方法。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教学反思策略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强理论学习,潜心教育科研。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系统的外语教学理论学习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先进的理念对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理念的养成往往就是学习与反思的结晶。

2、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语言形式中英文皆可。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反思札记可这样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活动组织是否恰当?教师指导帮助是否到位?学生反映是否良好?学习情感、习惯如何?教师临场应变能力如何?有没有让学生搞得措手不及,为什么?教学手段如何?问题情境是否适切?得意之作与“败笔”是什么?站在学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今后我该如何调整?等。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少走弯路。同时我们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上公开课时,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同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Jack Richards & Charles Lochhat: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J·杜威. 我们如何思维[A]. 引自罗伯特·哈钦斯. 西方名著入门(哲学) [C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3]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刘道义.试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http://www.pep.com.cn/ce/czyy/zhuanji/xygrzj/cuiluan/clll/201009/t20100917_904795.htm

[5] 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 教育研究,2002,7.

[6]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范雪梅

第3篇: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质性研究

摘要: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采用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了山西某省级示范高中生物组教师教学反思的现实状况,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单一,教学反思存在随意和浅表化现象,缺乏系统的教学反思;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指导,缺乏教学反思后的行为改进;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建议学校从组织管理、专业理论指导、合作的教师文化培育、制定教学反思表等方面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省级示范高中 生物教师 教学反思 质性研究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及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评价的过程[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具有教学反思的意识并能不断地坚持教学反思,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新课程全面实施以来,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怎样?教学反思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针对性地引導和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本研究以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生物组教师为研究对象,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访谈和文本分析研究,以期探讨上述问题。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

调查选取山西省临汾市某省级示范中学高中生物组不同教龄的7位教师,对他们进行访谈(见表1)。所选取的教师教学态度积极向上,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尽管样本不大,但尽量包含不同教龄段的高中生物教师,力求真实地反映该校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访谈提纲包括: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学反思频率、反思形式、反思内容、影响反思的因素等方面。

2.文本分析法

收集了生物组几位教师的教学反思笔记,对这些文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调查了解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内容、方法等,目的是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二、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质性研究结果分析

1.访谈内容分析

(1)教师教学反思的频率和反思形式

您平常进行教学反思多吗?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D老师(2年):教学反思很多。主要是平时自己想得多一些,尤其在教学方法上。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会和别的老师讨论,有经验的老师也会告诉一些办法。文本呈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多是在教学内容上的补充。

C老师(4年):每一堂课后都会进行反思,自己想得较多一些,备课本上会呈现一点儿,还有就是和同事平时的一些交流。

E老师(16年):反思挺多,有反思记录、教案分析,会在接下来的课中尽量做到调整。记录就是积累,慢慢积累后,根据学生的反应就能知道知识掌握程度。

以往研究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有[3]:①写反思日志。②分析课堂教学录像。③听取学生的意见。④与同事的协作、交流。写教学日记、对比优秀教学案例、学生作业分析,更多的属于自我反思方式,听取专家意见、讨论分析同行的教学等则属于同伴反思。在本次调查中,被访教师提及教学反思的形式有:教案本上简短的反思、自己想一想、与同事交流、教研活动时的讨论记录,但更多的是前三项。并且教案本上的反思内容并不多,少数老师会在与同事交流的时候把教学反思的困惑和问题呈现出来,再一起讨论。关于教学反思频率的调查发现:教学反思已成为伴随教师教学的经常行为。尤其是在重难点或者教学知识点有新生成的时候进行反思,还有的老师遇到课堂教学不怎么顺利或者发生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后会进行反思。

(2)教师教学反思内容

您平常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哪些?(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D老师(2年):反思内容包括知识是否讲清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管理上,如何让学生上课比较听话、不捣乱甚至能够喜欢老师。课程内容较少的时候,我会考虑设计特殊的教学方法,不过课程内容较多或者较难的时候不敢尝试。

C老师(4年):平时教学反思有知识点是否讲授清楚,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调整自己讲课方法与速度,还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预设是否一样。

B老师(9年):原来主要在知识方面的反思多一些,现在主要对课堂设计、教学的“三步五环节”、教学安排,还有是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等方面进行反思。一般反思的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有时候也会反思课堂情况,还有教学设计感觉好但是教学效果为什么不好等。同样的课程在经过认真反思后效果会大不相同。

A老师(14年):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上。内容上会考虑老师所储备的知识,一节课给学生多少是比较合理的,在学生的掌握范围之内。教学安排上还是会反思学生如何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G老师(34年):平时反思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点,一方面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教学任务的完成反思。

教学反思内容有[4]:①教学价值反思,促使价值的真正实现。②教学实践反思,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面的反思。③教学环境反思,包括对物理教学环境和对教学心理环境的反思。被访教师谈到反思内容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但是不同教龄的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同。教龄少于5年的教师主要关注是否能够把知识讲清楚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教龄大于5年的还关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龄长的老师,反思内容要多于教龄短的老师,比如A老师和B老师反思内容除涉及到知识讲授是否清楚外,还涉及到学生状态、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主体;而C老师和D老师主要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没有过多地从学生角度考虑。

(3)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根据您个人经历,您觉得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哪些?

D老师(2年):阻碍因素就是比较懒,也可以说没有动力,这个与教师素养有关,喜欢教书的或许会考虑得多一些。

B老师(9年):与个人有关,刚开始我觉得经验不丰富,反思点不够,深度也不到位。当然教学反思与所带学生也有很大关系。

E老师(16年):时间有限,平时又比较忙。个人专业知识也有限,这个也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还有理论知识有限,也会影响。

G老师(34年):一是课与课之间的时间较短,再一个是教学任务的限制。为了赶进度,有些反思及改正不得不中断。

以往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调查发现,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有以下四方面[5]:①教师素质。②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情绪及行为反应等[6]。③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作为观念形态,对每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均会产生重要影响。④教师时间资源。根据被访教师的谈话,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部因素有: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比较重,受教学进程的限制。除此之外影响教学反思的个人因素有:缺乏动力、存在惰性、有关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缺乏,教师个人素养待提高等。

2.教学反思的文本分析

收集生物组几位老师教案本上的反思记录,进行比较分析。

D老師(2年):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个体特征引出种群特征时,学生思维跟不上老师的问题,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可能是由于方法不合适。知识比较繁琐的时候学生注意力明显不集中,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

C老师(4年):①本节课授课效果较好,达到了预设目标,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重点及难点,少数同学课上不活跃,不能正确完成课后作业。②本节课学生课上很活跃,原因是授课内容与生活相关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获得启发:今后尽量将课上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F老师(8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用学案教学可以避免这一问题。老师对学生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创设情境授课的时候,学生思维没有跟着老师走,反而在情境里停留,这时需要老师及时引导。

B老师(9年):①本节课是三个班的第一次课,学生思维不跟着老师走,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学内容讲解等其他方面比较合理。②本节课学生不活跃,上课氛围比较沉闷。主要原因是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较多,且知识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思维可能跟不上。

根据教师呈现在教案上的教学反思文本材料,可看出教龄少于5年的教师主要反思如何教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教龄高于5年的主要反思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教学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龄多于10年的教师一般不写文字性的教学反思。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较少,寥寥几句。可以看出主要是课后的反思,并没有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教学反思涉及到的内容有:学科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涉及内容描述性的较多,仅对其中一些问题给予了非常简短的分析评价,反思深度不够。

三、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指导,缺乏教学反思后的行为改进

调查发现被访教师都深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现实中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有限,往往就事论事,缺少理性的思考与创新,反思深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教师缺乏相应有效的理论指导,制约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入进行[7]。由于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上课较多,所以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更好地改进教学行为,即教学反思之后不一定有对应的教学行为产生,教学反思的有效性降低。

2.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规范管理与引导

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反思制度,缺乏对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规范管理,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反思仅仅是教师自己为提升教学能力的自发行为,教师教学反思的动力不足。很多教师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但是多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独立反思,因教师个人素养与理论水平的限制及认识的局限性,反思往往难以深入。缺少学校管理和主导下的教师合作交流与反思的文化氛围。

3.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单一,教学反思存在随意和浅表化现象,缺乏系统的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文本部分字数较少,内容不深,多是蜻蜓点水。主要是课后的反思,并没有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教学反思的形式单一。反思有很大的部分是简单地描述教学现象,提出浅表化的意见;或仅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没有深入理性思考,改进的方法缺失或未必可行。教龄较长的教师多是头脑里想想,缺少文本的反思记录。教师的教学反思比较随意,缺乏深度,反思水平低,多处于经验分析水平上。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反思后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1.学校制定关于教学反思活动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使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规范地进行,如规定教学反思的频率和反思文本的要求,让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提倡教师平时就注意审视自己和同事的教学情况,做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教师就各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创设和培养教师间合作交流的学校文化,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技巧,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2.给予教师教学反思专业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教学反思需要专业引领,只有正确的专业理论引领,反思内涵才能得到本质的提升[8]。根据访谈,很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靠的是经验,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引导,这就需要高校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研员等专业人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反思的成果反馈落实到日常教学行为上。范梅南将反思划分为技术理性水平、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9]。处于技术理性水平的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经验对事件进行简单的反思,这种反思是非系统、非理论性的,即“经验分析模式”;处在实用行动水平的教师反思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行为,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合适;处于批判反思水平的教师居于最高水平层次,能够整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即“批判—辩证”的模式。教学理论研究者应帮助一线教师,逐步提高他们的教学反思水平,使更多的教师从技术理性水平迈向实用行动水平,并进而达到批判反思水平。

3.制定系统的教学反思表,指导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有学者根据科克伦等的学科教学认知发展模型制定了教师“教学反思表”,教师按照“教学反思表”进行反思可能会有较多的收获。教学反思表的内容主要有[10]:①弄清现场,包括四个维度:学科内容;教学法;关于学生;教育情境。②分析理由,包括三个渠道:课堂;学生;教师。③拟写方案,包括两个步骤:梳理思路;拟定方案。三项内容最后都分别进行综合分析。④回顾总结。教学反思表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指导纲要,依据此表,有助于教师教学反思条理有序地进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提倡师徒结对进行反思交流

“师徒结对”是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对徒弟实施“传、帮、带”,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教师专业化道路的教师发展与培养模式[11]。师徒结对可以幫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可以使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师徒制度中有师徒互相听课磨课,就教学问题的研讨等,通过交流与切磋,促进双方进步。师徒之间的信息交流正是新教师需要的,对于新教师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基于师徒结对的重要作用,同一学科组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组队,主要按照教师教龄不同进行搭配,共同反思提高。

5.教师要不断探索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要养成随笔记录、多思考的好习惯。坚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尤其是有教学价值的新认识、教学方法上的新突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与处理等都可以记录下来,方便日后进行教学参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须重视学生的反馈。教师可抽一些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反思成为多数教师的日常行为,但是有些学校教师教学反思的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少教学反思的时间,缺少教学反思专业理论以及方法指导,学校方面缺少对教学反思活动规范合理的管理引导,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多为个人独立的行为。教学反思时描述性话语多,而理性思考少,教学反思后的教学行为跟进不及时、不到位。教学反思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教学反思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教育管理与培训部门、学校、教师,三方重视和努力,使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从而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左屯生.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

[3] 丁钢.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 安富海.教学反思:内涵、影响因素与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6] 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马文杰.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J].教育探索,2012(10).

[8] 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Pultorak,E.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Reflection In Novice Teachers:Three Years of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6.Vol 47(4).

[10] 潘超.学科教学认知视野下的“教学反思表”[J].教学与管理,2014(6).

[11] 冯家传.优化师徒结对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29).

[作者:郝琦蕾(1968-),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郭彩利(1989-),女,山西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学科教学论在读硕士研究生;王建保(1970-),男,山西宁武人,山西忻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王 颖】

作者:郝琦蕾 郭彩利 王建保

第4篇: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中学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我校学生在制作楼道内的装饰作品时,学生们学习到利用毛线材料,如何制作完成具有国画特点和抽象画特点的作品。我还让学生制作以童话寓言故事为内容的作品,并把寓意告诉学生,让学生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通常在上课快要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反思《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美术所涉猎的范围很大,像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语文、数学等各学科,尤其是历史,每次我在讲美术作品欣赏课时,我都要让学生好好学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画家们的绘画特点、绘画风格及当时时代的背景。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这既节省了学生的开支,也做到了变废为宝。

5.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比如:学习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时,放影像资料让学生首先了解达芬奇的身世,即它的名字的由来和他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画家的画风和他同时代的画家(文艺复兴三杰)。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而且知识掌握得也非常好,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第5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和舍中学

姚诗刚

中学课业多,课余时间少,学生本身的家务又重,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七年级的《校服的设计》一课,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色彩的联想》的水粉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2.如今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3.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欲望,渴望展现自我。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年级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抓住线条是如何变化设问谈感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对比花卉的茎、叶、干等如何表达,应用什么样的线条,上黑板上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上升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材,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的一个必备的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

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和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

第6篇: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反思

来源: 发表时间:2011-1-14 19:27:54 访问次数:2326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 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发散性思维 ,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 ,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出一些 “形象要素 ”( 树、白云、沙漠、桌子 ) ,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

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第7篇: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反思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第8篇:美术教师年末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始终认为初中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启发想象与绘画技法可兼得 。

在美术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亦有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学生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总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与想象之间,如果过于偏重某一边,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会出现两种情况:1.画面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天真。2.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我们在美术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的画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游戏、表演、室外写生、图片欣赏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按照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最基础”的技法水平:尝试各种绘画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善于运用这种特点,创作出五彩缤纷的画面。学生看到自己的双手是如此的灵巧,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画面,便渐渐地喜欢画画,喜欢美术课,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条条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

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囊括了诸多方面。初中美术亦是如此。为此,我根据孩子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剪纸、编织、撕纸贴画、贴线作画以及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通过学生拼拼剪剪、撕撕贴贴等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中。我们又将制作的手工作品分类汇总,在班内举办手工作品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达到美术教育之情感目标——美育育人!

总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是学生不仅拥有娴熟的美术技能与奇思妙想的综合美术动手能力,同时更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纯美之心。

2015年1月13日

第9篇:中学教师教学反思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3篇

教学反思

曲阜市尼山中学 姜艳飞

三个月的的地理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这三个月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性和想象力。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发散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对气温变化的感受的,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身边的地理,进而去思考其变化与差异。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反思

刘甜

尼山中学

期中考试过去一段时间了,学生又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通过期中考试,有的学生斗志昂扬,有的学生充满失落,安抚学生的心情非常重要。八年级有一个学生的改变尤为明显,他的名字叫杜善旭,从一开始我六年级带他们班主任时,他的成绩并不好,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比较差,经常生病,等到八年级我重新带他们物理时,他对物理充满信心,在做实验室时需要选实验小组长,他特别的想当,并且班里的同学说“这是他的愿望,他从来没当过小组长”,听到这句话时,我的感触特别深,对于差生他们也有当组长的心,现在按学习成绩分小组长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是否扼杀成绩差学生组织领导的才能,我们应该改变现在的分小组长得方法,给其他学生机会,激发他们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因此我让他当了实验小组长,让他们经常去实验室帮忙,激励杜善旭他的学习热情,这次期中考他的成绩考了36分,成绩提高了20分,我趁热打铁,在班中表扬了他的进步,他学习的劲头更足,在课上也举手回答问题。

他的改变让我反思我在以前的教学中是否忽略对差生的教导,虽然他们的成绩比较差,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为主,发现亮点。善于捕捉闪光点,多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们对其感兴趣,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们学习,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

教学反思

曲阜市尼山中学 王俊艳

我在这两周过得比较充实:上周的周一周二到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听了几节优质课,这周的周一周二到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参加了初中物理中考研讨会。这两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中考的有关动向,也向其他老师学习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在听优质课的过程中,有两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是来自微山县实验中学的陈晨老师,陈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简练幽默,知识点的讲解很清晰,循序渐进。首先,陈老师在新课导入的环节采取的措施比较新颖,她让欧姆用方言向大家介绍了研究过程,平易近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响很好;其次,在实验探究的环节,陈老师没有让学生“测定值电阻”和“测灯泡电阻”两个实验依次进行,而是让完成的快的小组进行第二个实验来作为奖励。这样既鼓励了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来加快进度,又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达标测试环节,陈老师让学生完成练习后小组之内交换批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方便了学生的彼此交流讨论。

第二位是邹城第六中学的王安政老师,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从容,课本与实际联系很紧密。王老师在讲解完质量的几个单位之后,先后让学生估计苹果和他本人的体重,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对完成的好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奖励(将苹果奖给与结果最接近的学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的欲望。

与讲优质课的几位老师相比,我在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以各位老师为榜样,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上一篇: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省下一篇:院感新入职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