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市场的金融风险与防范对策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逐渐摆脱了“政企合一,垄断经营”的管理经营模式,现已基本实现了政企分离,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1]。电力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日益提升,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保障用户权益的前提下,各企业的成本明显降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印发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方案,这不仅加强了政府监管,确保电网公平开放,市场公平交易,而且对发电侧和受电测实行市场开放准入,引入竞争,放开用户选择权,形成了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2]。然而,电力市场深化改革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其中,金融风险尤其显著。

1 电力市场中的金融风险

市场机制的引入,一方面加剧了发电侧和售电侧的竞争,减少了一定的垄断,但一方面也导致了电价的剧烈波动。导致电力市场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正是电价的高度波动性和复杂性。电力产品是生活必需品,是现代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需求曲线的坡度非常陡;由于电力产品不能大规模存储,电力的生产、输送和销售必须在瞬间完成,换言之,电力产品的供给和消费必须时刻保持平衡,在供电紧张的情况下,电价便会大幅度上涨。这些因素使得电价波动呈现出强烈的跳跃和尖峰性[3]。除此之外,电力供需矛盾、系统负荷率、市场力作用等因素也增加了电价的复杂性。

由于电价会出现大幅度且难以预测的变化,电力市场的参与者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2000年美国加州电力危机正是其电力市场的金融风险导致[4],最终造成加州两大电力公司濒临破产。由此可以看出,较严重的电力市场金融风险必然会对社会生活和经济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为了规避此类金融风险,提高市场资源利用率,有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在电力市场,此举主要考察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最大的风险暴露是什么,为后续风险评估和处理确定研究方向。(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那些与风险相关的成本进行量化处理[5]。风险价值Va R(value at risk)是最主要的金融风险评估方法,文献[6]综合考虑电力公司毛利润的各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提出采用Va R分析法第电力市场的金融风险进行评估计算;文献[7][8]综合考虑金融风险和技术风险之间的密切关系,利用系统剩余容量,采用Monte-Cralo方法分别对电力市场短期和中长期的金融风险进行评估。

2 电力市场中金融风险的防范

如上一节所述,电力市场中的金融风险会对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笔者从经济和监管两个角度提出了四点防范对策。

2.1 发展电力期货市场,规避电价风险

期货交易是以受法规约束的高度标准化合约为对象所进行的交易行为。期货市场的存在使得市场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市场价格。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已然具备期货商品的大部分特质:(1)交易量大,价格易波动;(2)拥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3)等级、质量可划分。除此之外,电力产品不存在变质问题,其通过输电线路进行转运,极其便利。在电力市场中引入期货来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是因为期货市场具备以下两个功能。

(1)价格发现功能

在公开化的、有组织的电力期货交易所内,交易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所有价格相关信息,进行公开竞价,以此形成一个具有真实性、预期性、权威性的公正期货价格。借此,影响电价变动的各种因素,例如电力的供求关系、未来行情、电力生产成本等等,均集中反映到电力期货交易所内。公平公开、自由竞争的交易机制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帮助交易者分析电价波动趋势,完善自己的购电售电策略,同时有效指导电力产品的生产经营,减缓电价波动,促进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2)套期保值功能

电力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实现风险转移,帮助交易者回避电价波动从而锁定成本,合理组织生产经营,保证预期利润[9]。所谓电力期货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在电力期货市场持有与电力现货市场相反的头寸。发电商由于担心电力现货价格下跌,于是实行卖出套期保值策略;购电商由于担心电力现货价格上涨,于是实行买入套期保值策略。在期货市场,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进行实物交割的投机者也可以参与其中。厌恶风险的发电商和购电商的套期保值行为,就是将未来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者。投机者无需面临价格之外的风险,他们凭借充足的财务资源,通过在电力期货市场的长期运作,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利润。尽管如此,他们的存在同时也增加了电力期货市场交易者的数量和多样性,帮助其他交易者规避风险,减小损失,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安全发展。

然而,电力期货市场在帮助交易者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风险,并且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这些风险还有可能被放大。所以,电力期货市场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电力现货市场的基础之上,有效权威的现货市场价格,才能促使公正权威的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除此之外,要建立良好真实的信息传播机制,帮助交易者获取更多关于电力市场的正确信息。现如今,双边开放的电力市场正在稳步推行,这有利于我国电力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2 严格控制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

市场力是指生产厂商持续地利用某种手段影响或操作市场价格,使之偏离充分竞争环境下的价格水平的能力。在电力市场中,有些发电商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使得他们可以行使市场力,从而让自己成为价格的制造者,而非接受者。市场力分为垂直市场力和水平市场力。垂直市场力已经通过“场网分开,竞价上网”等政策得到有效消除,而水平市场力仍然存在。某些发电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行使水平市场力,主要采取抬高电价、限制发电出力这两种方式达到目的。

假设电力市场中存在n个发电商,他们的总发电量为

此时的市场价格P是关于总发电量Q的函数P=P(Q)

其中,发电商i的利润为

其中,c(qi)是发电商i的发电成本。

发电商i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即πi的最大化,于是有

化简得

发电商i的电力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为

对等式(3-5)左边的式子进行变换

假定发电商i的市场份额 ,将等式(3-6)代入等式(3-7),得到

从等式(3-8)可以看出,发电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它会将边际成本控制在市场价格以下。由于电力产品的价格需求很低,当市场集中度较大时,发电商会行使市场力,提高市场价格,这使得其他发电商也会从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想要遏制市场力,监管机构有必要起到带头作用,加强监管力度,对行使市场力行为的发电商要进行披露甚至罚款,同时,对于市场规则中有缺陷的地方要及时修改。

2.3 禁止串通报价

引入竞争机制,是为了降低电能价格,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最终让用户受益。在市场竞争中,发电商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促进电力市场的良性发展。但某些发电商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串通报价的不正当方式,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从而赚取高额利润。所谓串通报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电商私下串通合谋,定下不合理的电价范围,从而迫使购电商只能在此价格范围内购电的行为。抬高报价损害了购电商利益,压低报价则打压了其他公平竞争的发电商。这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规则,违背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价原则,扰乱了电力市场经济秩序。大规模的串通报价往往伴随着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因此,监管部门要明令禁止串通报价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查处相关发电商,以维护电力市场改革的顺利进行。

2.4 建立发电备用容量市场

发电机组故障、输电网阻塞、负荷过高等不确定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扰乱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电力资源的短缺,进而引发电价的大幅度上涨。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电力系统会配置足够的备用容量,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但备用容量配置过多,会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性,配置过少,又会降低系统的充裕性。此外,由于场网分开,发电商,即电厂,已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备用机组的调用会产生额外成本支出,如果发电商不能获取额外回报的话,这会降低发电商的积极性,导致系统备用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发电备用容量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电价,确保发电商获取相应的报酬,规避一定的风险,鼓励发电商建立更充裕的备用容量。

3 结语

我国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有效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双边竞争的加剧,促使我国的发电、输电技术得到飞速提高,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但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笔者从经济和监管两个角度提出了四点对策:发展电力期货市场、严格控制市场力、禁止串通报价、建立发电备用容量市场。这四点措施均能有效规避风险,维护电力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摘要:电力市场改革是我国电力改革的关键所在。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国电力市场面临的金融风险尤其显著。为了规避电力市场的金融风险,提高市场资源利用率,笔者浅析了其主要成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电力市场,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璨,郭铭,曹志恒,乔凯.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

[2]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中国电力技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5)[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3] 林海峰,周浩.引入保险机制降低电力市场金融风险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4(15).

[4] 朱成章.美国加州电力危机的启示[J].华东电力.2001,29(4):47-52.

[5] Zvi Bodie,Robert C.Merton,David L.Cleeton.金融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 张富强,周浩.电力市场金融风险分析——分析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3).

[7] 周浩,康建伟,韩祯祥,张富强,陈建华,王冬明,孙维真,高国宁.利用系统剩余容量评估电力市场短期金融风险[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3).

[8] 周浩,张富强,韩祯祥,康建伟,陈建华,王冬明,孙维真,高国宁.利用系统剩余容量评估电力市场中长期金融风险[J].电工技术学报.2004(12).

[9] 周浩,陈建华.关于发展电力期货市场的探讨[J].中国电力.2003(6).

上一篇: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下一篇:浅析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几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