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重庆万州戚豪

1. 选材: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朗诵风格来选定。一般情况来说,主题欢快和豪迈的材料不如悲伤的材料感染人,除非你的朗诵功底很棒。能把高兴的材料朗诵得深入人心的人,一般都是有实力的人;

2. 感情:感情要真挚,假装的感情容易被评委看出来。如果不能打动自己,那明显也很难打动别人,一般来说,当朗诵情感悲伤的材料时,朗诵者能读出眼泪那就基本成功了,但是舞台上切记不要流泪,央视的主播无论多么悲伤都不会流泪,除了那次汶川地震有过类似情况,眼泪这种表达在舞台上是不需要的;

3. 动作:有的人习惯在朗诵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以此感染观众,但是有的人不习惯。这里切记,如果要加动作,那么动作不宜过多,干净利落最好。如果不加动作,那就站好,做到站如松,背一定要挺拔,被别人传递一种自信和正气;

4. 眼神交流:上台之后注意和评委有一个面带笑容的对视,不要太僵硬了,因为将心比心,评为一般都欣赏能够和自己互动的选手。如果不够自信大胆,就不要有这一步,可以选择看着舞台中后方的局部区域,这样目光也不至于涣散;

5. 创新:从上届比赛来看,基本的诵读已经不能满足学校评委的口味了,可以加以歌曲,舞蹈和书法等形式来辅助,但是要注意主次,不要辅助表演抢了诵读的风头,另外,所加的创新内容要与诵读的主题相关,不然会显得突兀和不得体;

6. 停顿:这是一个体现朗诵水平的基本功,一篇材料一般是通过停顿来体现情感波动的,断句要合理,停顿要干脆,情感起伏要明显;

7. 表情:这很好理解,到了一篇材料的悲伤部分,我们不可能还挂着笑容吧,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在诉说别人的伤感,然后可以带着激励观众的情绪挂着淡淡的微笑,但此刻你的眼神流露的是悲伤,所以,当不能用朗诵技巧感染别人的时候,就用表情是告诉他你在抒发什么情绪;

8. 脱稿:上台就不应该带稿子,因为到时候你会看到别人也没有带稿子,你不要去钻牛角尖说央视春晚的朗诵是带了稿件和文件夹的,换位思考,试想评委会更加认可脱稿的还是带稿上场的;

9. 上台:上台时要斜着头看着观众上场,同时面带浅浅的微笑,做到有礼有节;

10. 普通话:如果普通话水平不过关,那只能临时抱佛脚,把所朗读材料的每一个字音标出来,用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本材料的内容,其实普通话是一个硬伤,如果这块有问题,那参赛心态就要调整好,重在参与嘛;

11. 模仿意识:如果你所诵读的内容正好网上有著名主播的诵读版本,一定要去找来看看,学学别人是怎么把握情感和断句的。推荐朗诵视频:《我的南方和北方》——敬一丹

第2篇:诗歌朗诵技巧

一、 诗歌朗诵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 朗诵技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诗歌名句接龙。

(2)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

二、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一)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师生共同朗诵例2《海燕》片段)

n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n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n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n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n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2.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囚歌》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叶挺,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皖南事变,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囚歌》。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要有想象,并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想一想:

朗诵诗歌时,想象和语调有关吗?

(二)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u 语调

语调是指一个句子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的句调,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句子尾音的抑扬是句调的主要标志,按照句子末尾非轻声音节的抑扬变化,句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平调——全句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或叙述等语气。 (2)升调——调子由平升高,句末明显上扬。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3)降调——调子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抑。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4)曲调——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用来表示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等语气。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u 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⑤有些代词重读 2.强调重音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的处理: u 节奏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节奏的处理:

三、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朗诵诗歌,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u 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想象。

u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语调、重音、节奏。

四、 朗诵《过雪山草地 》

歌颂长征的作品有很多,《长征组歌》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要来处理、朗诵学习《长征组歌》中的一首——《过雪山草地》。

1、把握作品的内容,运用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来处理《过雪山草地 》。

红军长征时环境险恶、条件艰苦,不仅粮食弹药缺乏,而且处处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2、配乐朗诵《过雪山草地》。

五、课堂结语

亲爱的同学们,朗诵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学习,注意积累,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朗诵家。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第3篇:朗诵的技巧

篇一:朗读基本技巧及朗读教学

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

一、朗读的气息

1.朗读的气、声、字训练

呼吸姿态

要求气要吸到底 不可提胸与耸肩

注意三个支撑点 前胸脖梗儿和腰眼

腹肌收缩是关键 说话底气在丹田

2.朗读的发声

方法:喉部放松、打牙关、提颧肌、挺软腭

3.朗读的吐字

吐字原理

话说喉腭舌齿唇 相互配合发语音

吐字讲究辙与韵 声母韵母来相拼

字头字腹到字尾 字的动程必须准

气息调整要适当 朗诵乐感声音纯

二、朗读基本技巧

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技巧运用要经过两个阶段:

其一:学习阶段——“刻意雕琢”阶段;

其二:熟练阶段——“回归自然”。

不经过“刻意雕琢”,就不能“回归自然”,因为不敢雕琢,

就永远不会雕琢,不学习技巧,就永远不能掌握技巧,也只好停留在自然状态中长期“自然”下去。

下面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讲一讲朗读的基本技巧。

1.重音——朗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如何表达重音呢?在确定了重音后,我们就要运用恰当的声音把重音表达出来。提到重音的表达,人们往往理解为加重读。其实,这是不够准确的。如果各种重音都用使劲念、大声读的方法加以突出,不但不能突出重音,也显得单调。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重音表达方法:

(1)加强音量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读重音,唇舌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这样可以在强弱的对比中突出重音。

(2)增加音高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具体来说,在读重读音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通过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例如:

(3)增加音长

(4)重音轻读

(5)语法重音

一般短语的谓语重 动宾结构的宾语重

定语状语和补语重 疑问和指示代词重

列举的并列词语重 比喻句中的喻体重

轻声音节的头音重 人名地名的尾音重

(6)逻辑重音

朗读重音可以任意转移 但一定要符合语言逻辑

绝对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必须前后呼应才有道理

语法重音服从逻辑重音 是因为语言环境有差异

逻辑重音要标上着重号 以便于正确地体现语意

2.停连——朗读中的标点符号

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这里我们先谈谈句中的停连。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容越丰富,停顿就越多;相反,句子越短、内容越浅显,停顿就越少。感情深沉凝重时,停顿多;感情欢快急切时,停顿少。

(1)一句话、一段话、一篇作品朗读结束了,应该怎样处理停顿?

急收 、缓收 、强收 、弱收

(2)在处理停连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a.在没有标点符号或语法上本不应停顿的地方安排停顿、甚至延长停顿的时间。

b.在有标点符号应该停顿的地方,缩短停顿时间,甚至紧连。例如:

(3)标点停顿

顿号最短逗号次短分号和冒号比较长

句号问号叹号较长破折号省略号更长

连接号引括号稍长书名号着重号也长

(4)词语停顿

朗读散文或小说 句子长了易出错

词语之间加停顿 标点之外设间隔

间隔设在主语后 稍加停顿把气托

托气之后偷换气 表达语意更透彻

3.语速

说话速度快和慢 表达心情是手段

急促紧张与慌张 兴奋激动或争辩

以上情绪要快念 以下应该慢一点

平静陈述与庄严 沉重思念和伤感

4.语调

语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和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都有关系。同一句话用不同的高低升降、轻重缓急来读,就形成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语气。这里我们主要谈句调。

整句话声音的高低叫句调。声音高叫高句调;声音低叫低句调。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

基本语调:平直调、高声调、降抑调、曲折调、柔和调、舒展调

朗读中常要运用句调的变化表达感情,烘托气氛。

5.语气

语气是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就朗读的语句而言,语气里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的变化,这声音的外在形式的变化是由我们说话时气息状态决定的。)

简单说:“语”的声音形式+“气”的声音是形式。

语气的声音形式

? 波峰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低,中间的地方最高。 ? 波谷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高,而句腰较低。与“波峰类”的运动态势正好相反。

? 起潮类:语句的句子较低,而随后的部分逐渐上行,到句尾达到最高点。可以用步步登山来比喻。

? 落潮类:语句的句头较高,而后顺势下行,到句尾达到最低点,与上山类语势相反。可以用下山来比喻。

? 半起类:一般地像疑问句。有分节号的句子。

6.节奏

? 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声不着力,语流中顿挫较少,且时间短暂,语速较快,轻巧明丽,有一定的跳跃感。如:《春》

? 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色彩多浓重,语势较平稳,顿挫较多,且时间较长,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如:《草地夜行》

? 低沉型:声音偏暗偏沉,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语速较缓。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高亢型:声多明亮高昂,语势多为起潮类,峰峰紧连,

篇二: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

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

要看的书目:张诵《朗读学》

《小学语文课本易读错的字》

课堂提纲:

第一板块:朗读的气息

一、 气息

二、 吐字发音

第二板块: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重音

二、停连

三、语速

四、 语调

五、语气

六、节奏

七、文学作品的朗读

第三板块:朗读教学

一、 阅读教学的常用形式

二、 朗读教学的设计

技巧运用的两个阶段

其一:学习阶段——“刻意雕琢”阶段。其二:熟练阶段——“回归自然”。

字的训练

呼吸姿态

口诀:

肩头放松、头顶虚空(手在头顶上空)神情专注、面带笑容

舌骨后高(咬苹果的感觉)、软腭提升

气入丹田、小腹微隆(躺在床上练习吸气容易吸到腹部)

臀部收提、目光放平腰背扩展、胸部宽松

深深吸气、入围花丛保持状态、慢慢收拢

口诀:

要求气要吸到底不可提胸与耸肩注意三个支撑点前胸脖梗儿和腰眼

腹肌收缩是关键说话底气在丹田

说话时的心情与气息状态

一、朗读的气、声、

平静的时候——气正而自然愤怒的时候——喷气胸胀满

悲哀的时候——气短多长叹 欢乐的时候——气满在丹田

惊骇的时候——气抖声发颤 疑惑的时候——气息往回卷

放松的时候——气息舒而展 柔情的时候——气息温而绵

遮掩的时候——气虚语慌乱 不屑的时候——哼气小腹弹

紧张的时候——提气来回喘 专注的时候——托气等回音

朗读的发声

微笑开牙提嘴角口腔共鸣自然好

舌根放松开通道松弛如同下巴掉(想象:谁最幸福?阳光明媚时,呆呆地坐在马路边的流着口水看人的那种“傻人”)

气顶声柱通硬鄂声音穿透打面罩声柱集中是一条面罩感觉要找到

喉部放松、打牙关、提肌、挺软腭

气泡音(保护好嗓子,声带按摩)

朗读的吐字吐字的原理

话说喉鄂舌齿唇相互配合发语音

吐字讲究辙与韵

四呼与音韵定型

二、朗读基本技巧

(一)重音——朗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如何表达重音?

1.加强音量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读重音,唇舌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这样可以在强弱的对比中突出重音。重音前的词语要读成次重音。

例如: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

2. 增加音高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具体来说,在读重读音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通过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

例如: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有感情的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把这个词语的基本意思读出来。低年级阅读课文不要过多分析,要通过朗读体会。

2.增加音长

当读同样的词语,声调要有高低的变化。字眼的音要读完整。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啊”要从心口窝里发出来,由衷地赞叹)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前后联系读课文)

3. 重音轻读

(1)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4. 语法重音

一般短语的谓语重 动宾结构的宾语重例如:

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谷穗熟了,蝉声消了,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一般短语的谓语)

练正步,走方队;练投弹,抡胳膊;练擒拿,一对对;练射击,立卧跪。

定语状语和补语重 疑问和指示代词重

例如:

目前,正是秋收大忙的季节。人们翻滚在麦浪里紧张的战斗着。队旗红得耀眼,打下来的粮食一片金黄。(定语、状语、补语)

列举的并列词语重 比喻句中的喻体重

例如:

天空中的星星、月亮、乌云全都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列举事物时的并列词语)

那洞里的钟乳石像大象、像小鹿、像盘龙、像卧虎??千奇百怪的。(比喻句中的喻体) 轻声音节的头音重 人名地名的尾音重

例如:

石头、咱们、打算、益处、妙处(轻声音节前面的字)

老舍、普希金、珊瑚岛(地名、人名的后一个字)

人名是三个字的:毛泽东(是中轻重格式315)

5.逻辑重音

读题目的时候经常用到逻辑重音

例如:他能唱歌(谁能唱)他能唱歌(他能不能唱)

他能唱歌(他能唱歌还是写唱歌)他能唱歌(他能唱歌还是能唱戏)

(二)停连——朗读中的标点符号

例如: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

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

(1)一句话、一段话、一篇作品朗读结束了,应该怎样处理停顿?

急收、缓收、强收、弱收

(2)在处理停连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A在没有标点符号或语法上本不应该停顿的地方安排停顿、甚至延长停顿的时间。

B在有标点符号应该停顿的地方,缩短停顿时间,甚至紧连。

在连续动词的时候用“紧连”,一般战斗的场面出现连续动词。

(3)标点停顿

点号 标号

顿号最短逗号次短 分号和冒号比较长

句号问号叹号较长 破折号省略号更长

连接号引括号稍长 书名号着重号也长

(4)词语停顿

朗读散文或小说 句子长了易出错词语之间加停顿 标点之外设间隔

间隔设在主语后 稍加停顿把气托托气之后偷换气 表达语意更透彻

(三)语速

说话速度快和慢表达心情是手段急促紧张与慌乱兴奋激动或争辩

以上情绪要快念以下应该慢一点平静陈述与庄严沉重思念和伤感

(四)语调

语调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和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都有关系。同一句话用不同的高低升降、轻重缓急来读,就形成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语气。这里我们主要谈句调。

整句话声音的高低叫句调声音高叫高句调;声音低叫低句调。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

基本语调:平直调、高声调、降抑调、曲折调、柔和调、舒展调。

文章的基调不能变,提示语都应该平常地读,提示语后边的话要用该用的语调

1.表示兴奋、喜悦等用高句调;表示悲伤、惭愧等用低句调。

2.赞扬的态度用高句调,批评的态度用低句调。

3.活泼开朗、狡猾奸诈的人说话,用高句调;沉着庄重、忠厚老实的人说话,用低句调。一般老年人、男性说话用低句调,年轻人、小孩、女人说话用高句调。

4.叙述和对话夹杂在一起时,叙述的部分用较低的句调,对话的部分用较高的句调。

5.紧张激烈的场面用高句调,平静或凄凉的场面用低句调。

(五)语气

语气就是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就朗读的语句而言,语气里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的变化,这声音的外在形式的变化是由我们说话时气息状态决定的。)

简单说:“语”的声音形式+“气”的声音形式。

“你可真好看。”

感情色彩 由衷赞扬——气徐声柔 声音形式

憎恨厌恶——气足生硬冷漠敷衍——气少生平讥讽嘲弄——气浮声跳

语气的声音形式

波峰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低,中间的地方最高。如:我爱你。

波谷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高,而句腰较低。与“波峰类”的运动态势正好相反。如:这是我的誓言。

起潮类:落潮类:半起类:

(六)节奏

篇三:朗诵技巧及训练

朗诵技巧及训练

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要求得“珠圆玉润”,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以下以“电”字为例,音节结构如下:

要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节奏。

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

1、出字——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2、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

3、归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 i u n ng等做韵尾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

朗诵技巧及训练

如何使自己的声音更饱满、宏亮

感觉说话费劲,声音传不远,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其二是气息不稳。

我们所发出的声响都是依靠两片声带震动而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震动经过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的空间后被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传达到听众的耳朵里。在我们说悄悄话(用气声)的时候,声带并没有震动,仅仅依靠气息的摩擦,再怎样用力,也不会有任何声响,因为没有震动,也就没有共鸣!反之,要追求声音洪亮,一味依靠声带的强烈震动,只能造成声带充血,声音嘶哑。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鸣腔,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饱满,圆润,高扬。

哦,这样说是不是太专业了一点儿,教你几个小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者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实就是打开口腔的几大要点,以后在大声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但是,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把你说话的内容给忘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再说气息的问题。

发音靠震动,震动靠气息,所以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寻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最后,顺便说说声音的线路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声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明亮。

-----

朗读的基本要求

作者:肖晖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一、 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

音的规范。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 把握作品的基调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

三、 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 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 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三) 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四) 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来源:中国语言文字网)

绕口令选

【声母】

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

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葡萄皮儿》)

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

要是混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炖冻豆腐(《炖冻豆腐》)。

l:六十六岁刘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楼上摆了六十六瓶苏合油,门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柳上拴了六十六个大马猴。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打翻了六十六瓶苏合油,压倒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气死了六十六岁刘老六(《六十六岁刘老六》)。

d-t: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大兔子和大肚子》)。

n-l: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四辆四轮大马车》)。

h:华华有两朵黄花,红红有两朵红花。华华要红花,红红要黄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黄花,

第4篇:朗诵的技巧

1,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形之于声及于听众是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提出并遵循的创作之路。那么,朗诵同样也要遵循这条正确的道路。首先,对文章进行感受,确定重点、基调,把握句子和字词的语气,对其所特有的韵律进行认识,然后,确定一个初步的朗诵方案,待试着朗诵之后再对其方案作进一步调整;

2,有了具体感受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形之于声的工作了。每个人的情感阈限不同,对同一文字作品的感受不同,有的强烈,有的一般。但共同要做的是就是“形之于声”,要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朗诵的难也就在于此。所以,朗诵的形式美更为重要。难以想象一位诗人的朗诵是个什么样子,也正是为什么当诗人完成一篇大作之后,总是盼望寻找一位艺术家做自己大作的代言人的缘故。因为,只有拥有了形式美,自己的东西才能

更好地为大家所接受所感动,才有了完美的“包装”。

3,有的高校的朗诵教材,对朗诵的形式技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设计出了语句、字词的表现方式,诸如:上山类、下山类、波峰类等等。这中技巧对于朗诵初学者有帮助,使之能够快速入门。但入门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摆脱技巧的束缚和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如何形成新的东西等等。文无定法,何况朗诵。因此,朗诵之技巧犹如青砖,抛砖才能引玉,技能的掌握运用和表现形式的推陈出新才是我们的真正课课题。

4,朗诵,特别是古诗词的朗诵比较难,难点之一,是否遵循汉语拼音方案?当然,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在有的时候,处理个别字、词的时候,如果遵循字调到位,势必无法表达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比如:寒山:《杳杳寒山道》(yao)杳杳寒

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jiu)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

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

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

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如果,在地热个“杳”字和第二个“啾”字处理上还是遵循“字调到位”的话,根本无法表

达出作者的当时感受和所描述的意境。这就需要在字尾处变化。

5,再来看看诗歌朗诵当中的“出字”。出字乃字的头领,虽然,艺术院校的教科书上要求有“喷口”、“力度”、“弹性”,但还是不够,不全面。上述技巧用在某种诗歌朗诵上还可以,但是,一用在“凝重型”、“激昂型”等诗歌朗诵的时候,其表现力就收到影响。因此,需要朗诵者勇于创新。不妨在出字上做做文章,将声母作协夸张处理。这样,表现力不但增强,而且,更加加强了感染力。

第5篇:朗诵技巧

朗诵艺术中的一般语言技巧

一、 停连

1.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

● 文法停顿:第一种按照行文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第二种由文章结构决定的,这种停顿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顿。停顿是有思想,有内容的,并不是空的。

●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停顿。①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动词后④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因为,如果,和等)

●逻辑停顿:一般较短,只相当于顿号所作的停顿。有强调性停顿,并列式停顿,呼应性停顿(有些词具有领属关系,比方说,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顿)领词,尾词停顿。

●心理停顿:由心理情绪决定的,常有激发诱导的意味。达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却有情;虽无声,却意无穷”

例如:美丽的梦 /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 / 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2、与停顿相反的一对观念——连贯(用~表示)

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例如:你的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重音——重音的读法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采用重音轻读的形式。

3、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形成拖腔。

4、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三、节奏:节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现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的循环往复。

基本要领: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沉稳型

《春》《天上的街市》 ——轻快型

《沁园春 雪》《济南的冬天》——舒缓型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 《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诗歌朗诵背景音乐配乐大全

一 歌颂祖国类

1 共和国之恋 2 我像雪花天上来 3 红旗颂 4 长征交响曲1 5 长征交响曲2 6 义勇军进行曲 7 五星红旗 8 黄河钢琴协奏曲 9 乡之音1 10 乡之音2 11 乡之音3 12 十送红军配乐 13 青春中国配乐 14 黄河号子 15 我和我的祖国 16 长城谣 17 黄河牵着我的手 18 江山无限 19 爬雪山 20 同一首歌 21 长江之歌 22 娘大哥他回来了 23 龙魂 24 大梦敦煌 25 缔造者 26 西江月�6�1井冈山 27 满江红�6�1和郭沫若 28 七律�6�1占领南京 29 蝶恋花�6�1答李淑一 30 菩萨蛮�6�1黄鹤楼 31 沁园春�6�1雪 32 重上井冈山 33 长征 34 相聚中华 35 高歌向明天 36 在灿烂阳光下 37 希望的中国走向未来 38 祖国万岁 39 好时代 40 人民公仆

41 春风不忘 42 党旗更鲜艳 43 时代最强音 44 在灿烂阳光下 45 在你旗帜下 46 歌声永不落 47 在欢腾的大地上 48 祖国颂

二 亲情乡情类

1 白发亲娘 2 大别山 3 老父亲 4 妈妈的歌谣 5 母亲0 6 母亲 7 那就是我 8 前门大碗茶 9 亲爱的爸爸妈妈 10 夕阳红 11 烛光里的妈妈 12 忆江南 13 思乡 14 千年祈 15 二泉映月

三 爱情心情类

1 天浴梁祝提琴 2 何茫然 3 走进春天配乐 4 陆游唐婉 5 沈园故事 6 哀怨的大提琴 7 悲怆的大提琴 8 悲伤的大提琴 9 悲壮的大提琴 10 沉重的大提琴 11 舒缓的大提琴 12 忧伤的大提琴 13 振奋的大提琴 14 悲曲 15 不了情 16 苍凉遒劲 17 苍序曲 18 常驻我心 19 故事 20 款款柔情 21 乱世佳人 22 每当你离去时候 23 秋日私语 24 人鬼情未了 25 人面桃花 26 殇殇 27 思乡曲 28 万水千山总是情 29 味道 30 我的美丽与哀愁 31 我等候你 32 无悔 33 无极 34 无尽的爱 35 心安神宁 36 眼熏在你眼里 37 洋溢的爱 38 以吻封缄 39 隐私 40 雨和泪 41 月光小夜曲 42 真诚和感动 43 只有你 44 钟爱一生 45 长亭怨慢 46 爱情飞蛾 47 爱与愁交给谁 48 离情别绪 49 夜夜相思

四 自然诗意类

1 白菊曲 2 秋菊曲 3 冷菊曲 4 碧雨翠丝 5 哈罗 6 航行 7 荷塘月色 8 良宵 9 旅程 10 旅行 11 绿洲笛韵 12 美好时光 13 破晓 14 日光海岸 15 森林狂想曲 16 田纳西华尔兹 17 田野小曲筚篥 18 温柔海 19 仙境 20 雪花的快乐 21 雪人 22 烟火 23 远古之迷 24 月河 25 月神 26 满天春色 27 满园春色 28 千年冰 29 水晶杯 30 水晶球 31 水晶枕 32 水晶柱

五 草原马头琴

1 不落的太阳 2 草原梦 3 草原之夜 4 大草原 5 父亲的草原 6 嘎达梅林 7 美丽的草原 8 蒙古人 9 牧歌 10 诺恩吉雅 11 色楞格河 12 森吉德玛 13 提琴在西北草原 14 天上的神云 15 天堂 16 赞歌

六 强烈节奏 气势磅礴

1 百战英雄 2 苍龙鼓 3 冲天炮 4 德久鼓 5 等待 6 风雨人生 7 鼓古事记 8 鼓诗 9 海燕伴奏 10 浩浩乾坤 11 激烈磅礴 12 甲午海战 13 千古英雄 14 十跪母重恩 15 问天 16 向天再借五百年 17 校歌 18 心灵睡过的地方 19 中国志气 20 最后的倾诉 21 Avemano 22 Dont go Away 23 Dont forget 24 Enae Volare 25 if you shout 26 Looking For 27 Sombre Day 28 The champions 29 The Mass 30 Voxifera

七 交响乐 轻音乐

1 阿达玛斯 2 爱尔兰摇篮曲 3 安妮的仙境 4 巴格达之星 5 比阿特丽克斯 6 变幻之风 7 布列瑟农 8 沉意爱尔兰 9 晨光 10 初雪 11 春水 12 春天 13 春野 14 春之歌 15 春之声 16 大自然的母亲 17 地球之声 18 返璞归真 19 飞过 20 飞翔 21 飞走吧 22 风车 23 风那一个方向吹 24 风之呼唤 25 高原 26 给你的歌 27 孤独的夜晚 28 和平生活 29 河上的明亮 30 幻影 31 黄昏之恋 32 火战车 33 金色之翼 34 空想的声音 35 老鹰之旅 36 罗密欧与茱莉叶 37 满天星 38 梦幻时刻 39 命运 40 命运贝多芬 41 莫扎特 42 你的笑严 43 鸟之歌 44 皮耶先生 45 普罗文斯 46 浅笑 47 清新晨曦 48 如歌的行板 49 三部曲 50 森林中的一夜 51 山涧 52 神秘花园 53 神奇的风 54 曙光 55 帅希拉 56 水印 57 泰坦尼克号 58 天亮以后说分手 59 天堂之门 60 童年 61 微风 62 温柔 63 我宣誓 64 无尽的地平线 65 无垠水平线 66 希望之歌 67 小美人鱼 68 星云 69 雪之梦 70 寻爱 71 寻寻觅觅 72 眼眸 73 移民 74 因为爱你 75 雨后 76 源自太阳的风 77 远走高风 78 月光狂想曲 79 月光美酒 80 越过彩虹的鸟 81 再见,苏茜 82 在内嘉之路 83 在一瞬间 84 早晨空气 85 展翅 86 崭新的世界 87 挚友 88 紫蝴蝶 89 自新大陆 90 走过意 91 走进大瀑布 92 钻石 93 最初的雪花 94 CHILD 95 DOWN 96 GREEK 97 LEVEL 98 LOF 99 LUNA 100 PLEACEF 101 SADNESS 102 WHITE 103 WOOD 八 提琴主题

1 暗夜 2 飞向阳光飞向你 3 海顿协奏曲 4 红莲 5 蝴蝶花 6 江河水大提 7 流情大提 8 牧歌大提 9 情殇 10 思想者 11 伦敦大提01 12 伦敦大提02 13 伦敦大提03 14 伦敦大提04 15 伦敦大提05 16 我愿意大提 17 协奏曲1 18 夜提琴 19 雨中的故事大提 20 小提殡 21 小提不由自主 22 小提春之声 23 小提皇帝圆舞曲 24 小提卡门幻想曲 25 小提神秘花园 26 小提冬 27 小提秋 28 小提夏 29 小提天鹅 30 小提梁祝 31 小提小夜曲 32 小提忧郁小夜曲 33 小提月光 34 Yamshick 35 Russe 36 Adios 37 Beltz 38 BouclesDor 39 Cazrdas 40 Corsica 41 Gnossienne 42 Guitares 43 Holgroise 44 LaBoheme 45 Lalouette 46 Laube 47 Mamme 48 Medley 49 Moldova 50 NightFall 51 Noirs

九 古曲古韵

1 爱与哀愁古琴 2 白柱 3 别港 4 步步高 5 彩云追月 6 长门怨 7 禅院钟声 8 出水莲 9 春涧流泉 10 春江花月夜 11 春之海古琴 12 大得胜 13 灯月交辉 14 杜宇魂 15 二泉映月古琴 16 泛龙舟 17 翡翠登泽 18 丰富之歌 19 高山流水 20 姑苏风光 21 鼓鼓 22 广陵散 23 寒鸦戏水 24 汉宫秋月 25 汉江韵 26 旱天雷 27 红茶馆 28 胡笳十八拍 29 江河水 30 将军令 31 蕉窗夜雨 32 快乐的姑娘 33 梁祝古琴 34 浏阳河 35 流水 36 流水行云 37 柳青娘 38 梅花三弄 39 梅花引 40 琵琶词 41 琵琶行曲 42 平湖秋月 43 平沙落雁 44 秦桑曲 45 清净法身佛 46 山居吟 47 十面埋伏 48 蜀道难 49 双凤朝阳 50 思凡 51 四段锦 52 苏武思乡 53 未知名 54 西厢词 55 香山射鼓 56 小霓裳 57 幸福渠 58 雪山春晓 59 崖山哀 60 阳春白雪 61 阳关三叠 62 一点金 63 游园 64 鱼舟唱晚 65 渔樵问答 66 雨打芭蕉 67 月儿高 68 战台风 69 昭君怨 70 醉渔唱晚 71 古曲

十一 海韵

1 阿德琳芭蕾曲 2 阿兰费兹之恋 3 爱的港湾 4 岸边 5 八仙过海 6 北海罗曼史 7 潮骚 8 船歌 9 海滨灯塔 10 最后的华尔兹 11 海顿惊愕交响曲 12 海阔天空 13 海内存知己 14 海豚上的男孩 15 海之涛 16 酣睡的珊瑚礁 17 化身为海 18 蓝色序曲 19 美丽的流逝 20 迷其中 21 陪伴我 22 佩内洛普 23 飘 24 奇迹の海 25 倩影 26 情歌 27 人似浪花 28 伤心的爱 29 似曾相识 30 涛声 31 天上人间 32 天堂海 33 夏日恋人 34 一生一世 35 永远的爱 36 月光游 37 在酣睡的海岸

十二 牧童笛、笛子

1 晨雾 2 大风过后 3 大海和水滴 4 绿袖子 5 美丽女人 6 美丽的珍藏品 7 梦想飞翔 8 迷人的黎明 9 柔雨 10 深蓝色 11 始终 12 树林里的鸟 13 斯塔的纳维亚 14 太阳上升时房子 15 天长地久 16 西班牙舞曲 17 希伯来人洗衣歌 18 希腊之舞 19 像这样某一天 20 寻诗 21 真实的爱 22 鹰之语 23 又一次回到那里 24 雨 25 远古波斯人祈祷 26 赞歌笛子 27 草原之夜笛子 28 洞庭湖 29 丰收歌 30 凤尾竹 31 骏马奔驰保边疆 32 美好生活 33 美丽新疆 34 五朵金花 35 西沙

十三 大提琴专集《爱你只此一生》

1 坏到极点 2 梅耶林 3 魔法 4 莎玛坎地 5 为逝去婴孩祈祷 6 小船之歌 7 虚幻的地平线 8 义大利人 9 印象之旅 10 早晨之梦 11 只此一生2 12 只此一生

第6篇:诗歌朗诵的技巧

意境是一首诗最美妙的部分,它包含“意”和“境”两方面,“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事物的意象。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境意象,获得美的享受。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现在的古诗教学常常采用“释题──读通诗句──解释字词──串讲诗句──总结思想”的老五步法,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使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歌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引导,引领学生感悟意境,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的境界达到情境相融的境地呢?

一、通过意读,展开想象,体会古诗之意境美

所谓意读,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时展开想象,让学生充分体会诗的意境美。古诗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 1 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 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古诗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歌中的画面。

在意境的创设中,作者有时会故意留有空白,而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积累去填补这些空白。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空白”,以调动学生的想象,从而对作品的境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如教学《游园不值》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学生1:院子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得充满生机。学生2:杏树高高地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学生3: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这首诗并没有具体描绘园中的美好春色,但“满园春色关 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自由想象驰骋的空间。蕴涵着蒙娜丽莎微笑式的神秘朦胧美。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遐想,畅谈心中春天的美景。

再如贺知章《咏柳》中千古佳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如果教学仅停留在串讲句意上:“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这无疑把鲜活的诗句缢死于苍

2 白的解释中。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想象,“春风看不见,摸不着,作者为什么把它比作剪刀呢?”学生说:春风轻轻地吹过柳条,柳叶悉悉梭梭响,仿佛春风正在修剪柳叶,等等,这样的再造想象,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能使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各种物象所构成的和谐的艺术整体形象。接着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是谁在握着这把剪刀呢?”学生的想象进一步被激活了,是“春姑娘”,“春天的使者”,“风婆婆”,“春天的力量”,“大自然”„„学生思维的灵性和创造的活力,升华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诗的情韵徐徐展开。

我们在指导学生透析古诗意境的过程中,首先也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意境的艺术美。

二、抓“诗眼”,感悟诗魂

古诗中“诗眼”是通向古诗意境的桥梁。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诗眼”,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为通往古诗的意境铺路架桥。重点词语突破了,其他一般的词语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避免了繁琐的逐字逐句串讲。

贾岛“推敲”的故事,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 进行“推敲”了。贾岛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时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 两个字词中,

3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应该抓住这些字词设疑置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反复斟酌,舍 弃了“来”、“过”、“到”、“入”、“满”,而用“绿”字。一个“绿”字牵全文,“绿”字有色,形象地再现了万物争春的景象。教学中,我问学生,这 “绿”是否能换成“到”、“过”等词,想想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绿”字,不难使学生感受到一片绿色锦绣,激起他重返政坛的美好愿望,于是发出“明 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感叹。

又如在教学《咏柳》时抓住“不知细叶谁裁出”句中的“裁” 字,让学生想想:“裁”是否用错了?树叶能是“裁”出来的吗?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悟,体会到了“裁”字不仅写出柳 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更是让人感觉到春风就像一位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在装扮着美丽的春天。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光是为了让学生抓住“诗眼”,领 悟到诗句中字词的精妙,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这些关键的字词,表面看学生似乎懂了,其实不然,正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道驻足欣赏,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诗魂。

三、了解诗人,走近诗心

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明确地指出,学生要更准确地了解诗歌的意境,就必须“知人论世”。通过查找相关信息,了解诗人的 4 阅历、情趣、心境以至创作风格,了解这一作品是诗人在怎样一个特定时期创作。

人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曾说过:“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古诗的意境,必然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更好地体会诗境。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杜甫“平生第一快诗”。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当时诗人正携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被彻底地平息的喜讯后不禁大喜若狂,恨不得乘着大好春 光马上回到家乡。全诗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的二十个字,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极品意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体味,在深思。“诗心”何在,莫衷一是。

其实,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诗人,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就会使我们受到不小的启迪。《江雪》,通篇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的孤独心情。白雪皑皑,鸟雀无影,阒无人迹,烘托了孤舟寒江、孑孓独钓的意境。当然,我们面对 的是小学生,教学要把握好“度”,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四、诗画合一,入意境

5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意境仅凭教师的讲解是力所不能及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手法多样性的特点,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不知不觉地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闻 其声,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挖掘古诗意境。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生柴烟”中的“生”字用得绝妙,如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 体会。而录像就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恋叠嶂,而香炉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一团团柴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色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意 象,让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生”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去雾僚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及深层含义。

古人作诗非常讲究“诗中有画”。在文学史上,可以说很多诗歌 是一幅幅无形又美妙的画,在每位读者的心目意象中有大同也有小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是一副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教学中我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来作画。“你认为该画些什么呢?你打算怎么来画呢?你在白纸上怎么来描绘出这份诗意呢?”学生反复诵读仔细琢磨之后,描绘出了心目中的诗境:繁盛 的春花,遮盖了小路,压低了花枝。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

6 自在的小黄鹂在花间不断地欢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绘就了一幅万紫 千红、繁花似锦的诗意画面。大家充分感悟到了这首诗的意境,也在快乐的说说画画中理解掌握了这首诗。

现在的教科书很精美,文中教学的古诗都有作为背景配置的一幅插图画,这正是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的。拿到古诗,先别忙着教,不妨先让孩子们细细观赏诗里的插图。

当然,根据诗意的不同,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不同的“画技”。可以用白描,也可以用彩绘,可以用线条简单内勒,也可以抓住细节重点描绘。画得不像也没关系,因为真正的“画”在诗中,在每个孩子不同的感悟中。

五、设境实践,入意境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抒情诗,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或借助当时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如教学《游子吟》时,我让学生上台扮演母亲与儿子的角色:儿子准备远行,老母亲牵挂儿子久行不归,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在扮演过程中,有些学生加入老母亲老眼昏花被针刺痛的情形,也有学生加上母 亲叮嘱儿子在外要好好保重身体的唠叨话„„从学生的精彩表演中,无处不体现出母爱是伟大的主题。

7 再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通过让学生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儿童,老师扮演作者,然后叫学生表演“笑问客从何处来”,通过这个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同时在表演的评议中,也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就更易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既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比较形象生动。在教学中,第一个学生是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第二个学生是说: “您从什么地方来?”第三个学生则是笑眯眯地说:“老爷爷,您从什么地方来?”通过让学生评议“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好”,让学生更加着眼于儿童当时的神 态,第三个小朋友是笑眯眯的,体现了笑问,而且很有礼貌,所以第三个小朋友是表演得最好的。通过设境实践的方法,既寓教于乐又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学 习的机会,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更易于体会诗歌里面所蕴涵的意境。

六、多元诵读,入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由于诵读以直觉和意会为主要解读方式,学生的个人情感和感悟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独特性,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其主体性特征尤为显著,这样诵读就充当了诗人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是一个传 情达意的再创造过程。古诗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创造性地了解诗人心声,把握诗歌内涵。

8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如我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领悟意境的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是这样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 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 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学生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 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

9 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学生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在教学中,教师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及意境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诚然,古诗教学中意境的引入法是多样的。至于采用哪种方法,可根据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运用,也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运用,或根据学情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皆可。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

第7篇:朗诵诗歌的技巧

【字体:大 中 小】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

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朗诵古典诗文的方法

【字体:大 中 小】

在读古典诗文时,常常遇到有的字该不该读古音的问题。例如《阿房宫赋》的“房”是读作fáng, 还是读作páng?还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xie还是读xia?不但在语文教学中引起争论,而且著名的朗诵艺术家也作出不同的处理,使人莫衷一是。

我主张,不管什么时代的诗文,一律按照今天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朗读。理由如下:

第一,除了人数是极个别的古音韵学家,任何人也不可能按照古代读音去把握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阿房宫赋》全文难道都用古音读吗?而如果只有“房”字“正了音”,其余的字都按普通话读,从语音系统的完整性来说是说不通的。第二,既按古音读,就应该按照作品产生的时代的读音去读,就是说,《诗经》要按照先秦的读音,宋词要按照宋词的读音,诸如此类。这也难倒了不是古音韵学家的广大群众。而且,“阿房宫”是秦代建筑,《阿房宫赋》是唐代作品,那么这个“房”字到底该读秦代的音呢,还是该读唐代的音呢?这也颇令人费神。

第三,即便是读的人作到了全读古音,听的人谁又听得懂呢?如果是谁也不懂的朗读和朗诵,有什么意义呢?第四,按普通话读古典诗文,会有个别地方不押韵的现象。这无妨大局。例如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典诗词里原来的入声字如今也都可以按普通话读了。

因此,我建议语文教学和朗诵艺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律按照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处理,事情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正像王力先生在《诗经韵读》中所说:“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不过要心知其意,不要误以为无韵就好了。”

上一篇:矿山机械设备下一篇:劳动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