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2022-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关于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的探讨

摘要:化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学生对这类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复习往往存在一定的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在最后的复习中适当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着手去展开复习,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结合中考化学试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进而切实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化学;基础;中考

当下化学中考复习必须明确复习方向,通过对历届中考化学考试试题的研究,明确复习的方向,进而对复习的着重点和易错点明确指出,给予学生科学的复习方向,让学生有目的复习、有侧重点复习,进而掌握中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在中考考试中发挥出自身真正的实力。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对初中的中考考试而言,其自身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础性是必然的。很多较稳定的必考题都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一半以上都是很正常的。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教师要根据初中教学的新课标对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规定,有着力点地进行复习,对于一些平时教学中简单的、需要简单记忆的部分给予少量的时间复习,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易错题和混淆题的辨别和解答上。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适应发展是当下提高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内容。对于中考化学考试而言,其主要题型变化不大,考试知识点是有限的,因此考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考虑到时代的进步,会促使中考化学题目和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将复习内容和时代发展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1. 分块进行疏理

分块进行梳理指的是根据化学知识点的不同将其按照相关性分成几个固定的模块,对学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检查梳理,进而形成清晰的知識体系,各个化学模块的知识内容又互相关联,进而帮助学生快速理清学习思路,开展模块化的化学知识复习。例如,可以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变化和性质、微观粒子、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分类依据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让学生按照顺序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此外,初中化学知识点的概念和方程式较多,在教材中的各个部分都有涉及,因此需要学生加强对基础性知识的记忆,掌握方程式中的细节,切勿混淆两个相似的方程式。可以通过纵向联系的方式以某物质(如:CO或Na2CO3,NaOH等物质)为核心在物质性质和实际用途上分析和联想物质的构成,进而在自己心中构建一条复习的知识结构链条。在复习化学知识时切勿死记硬背,要有灵活性记忆。可以采用归类对比辨异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将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总结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构成的知识网结构,将各个概念串联起来,依靠联想法得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书写和记忆离子符号和元素化合价的同时不能求快,要先稳定住,进而确保书写内容的正确性和精准性。

2. 讲究基础知识记忆方法

化学在所有理科中需要记忆的地方稍多一些。对于化学中的纯概念以及一些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往往并不要求一字不差的全部记忆,只需要掌握概念的关键内容即可。对于理论性的东西不仅仅要记住关键内容,还要能够将概念性的专业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将一些化学知识储存到大脑中,让其活学活用,将学到的东西记忆到大脑中,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尽管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是只要掌握了记忆方法,记忆起来也并不困难。在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不同知识点的“共性”,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知识点的“个性”,进而达到联想记忆的目的。先对知识内容进行粗略的记忆,在对粗略知识中的细节进行记忆,做到“粗中有细”,结合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复习记忆。

3. 强化实验训练

实验训练是化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考试中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当下,实验训练在中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化学实验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现象的认识、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中考中的实验探究题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考查内容,也是学生中考中容易失误的丢分点,实验题的失分将拉低学生整体的分数。

因此,要加强化学实验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各项操作,要求其能够叙述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并且知道每一步骤的操作原理。

4. 平时抓好典型习题

能力的提高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培养形成的,而不是单纯的一天两天就能办到。能力提升不是单纯地提高难度,做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最重要的是做的习题是否典型,是否“靠船下篙”,是否突出“活”与“巧”。典型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可以达到“一题多解、揭示规律”的能力培养目标。高中入学考试的化学课程通常考查学生获取新信息、关联、转移、分析和重构知识的能力,以便学生获得知识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单项选择题是非常容易造成丢分的题目,适度放慢选择的速度对失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做较难的题时缺乏理性,不舍得把时间放在自认为不会的题目上,甚至乱选一通,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选用筛选法来解决,或将推理或计算过程记在题目旁,以便复查时的方便。其次是字母书写不规范或辨认不清,对于选择题来说,唯一要求整洁的地方就是卷面答题栏,将括号中的字母工整地抄写在相应的题号处。

1. 推断题的变化趋势与应对策略

纵观近三年推断题,可以发现题型稳中有变,内容熟中有生,问题形式更多样,对学生的信息统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略有提高。2015年第12题,整个题目形式传统,(上接第8页)完整的框图推断,完全是已学的常见知识点,分值也高。2016年第11题中的转化关系中,涉及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出现了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点,但是以信息的形式呈现在题目中,要求根据信息写出陌生的化学方程式,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摄取有效信息能力都是小小的考验。同时2017年第11题也同样要求写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另外,题中还出现物质推断的多种可能性,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课堂练习中反复强调题目的第一句话“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给学生以信心。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尽量在“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的书写”这个环节中拿到满分。

(3)强化巩固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要缩小范围,针对试题中常出现的性质和用途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运用。

(4)适当增加带有工艺流程的信息推断题,提高学生阅读信息和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并针对题目要求进行化学方程式规范书写的训练和纠错,尽可能拿到应得的分。

2. 实验探究题考试趋势与备考策略

2017年的实验题跟往年相比,有很大的变化,题目从化学事件的背景素材中引出,给学生全新的视觉体验,信息量增大,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易被复杂的背景所迷惑和吓到,因而难度增大。预计今年的試题仍会以这种呈现方式出现。

实验题对常见气体发生装置、收集气体装置、仪器组装、步骤等要有很强的知识储备,这时,我们要认真研究考点,教会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反复训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地写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不写错别字;O2、CO2、H2这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及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争取人人过关。

3. 计算题的注意事项:找准已知、所求,分步计算多得分

对于计算题而言,还是要多注意方程式书写不能出错或未配平,计算时多检查,相对分子质量不能计算失误,以免影响后面的计算,特别注意不要将计量数漏算,计算时步骤的缺失、有效数字的保留等都是失分的重要原因,做题时采用固定变量法进行比较是判断过量的常用方法。

总而言之,学生需要做到勤于思考,若在学习中缺乏了对问题的比较、理解,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变成生吞活剥,导致学生学习时会苍白无力。考前不利于做太难题目,而是全面复习,立足于基础,注重能力上的提高。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将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相结合,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保持自身的最佳状态。积极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中考取得理想成绩,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素柳.初中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的策略探讨——以“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7(8).

[2] 杨 平.谈初中化学复习的四点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1).

[3] 王潮霞. 浅论初中化学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J].教育,2017(3).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518000)

作者:王娟

第2篇:提高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要:在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是初三化学老师每年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作者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分析近年来广州市中考化学的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初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的几点具体操作策略,希望对相关学习者以及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 中考复习; 有效性; 策略研究

由于九年级化学学科有上下两册课本,教学内容多,学生探究实验也多,因此新授课的时间长。学生进入中考总复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左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这是初中化学老师每年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认为要提升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有效性,需要有中考复习的智慧。在进入总复习前老师一定要先认真研究近几年本地区的中考试题,从中了解到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命题趋势,把握中考复习方向。然后再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复习策略,并在复习过程不断反思,才能使中考复习效果达到最大化。下面是本人对近年来广州市中考化学的命题特点分析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几条复习策略。

1 近年来广州市中考化学的命题特点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进行的化学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属于选拔性和水平性相结合的考试。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化学中考命题除了体现选拔性和水平性相结合的特点外,还体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和广泛的实用性,突出对化学学科思想、基本观念、学科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近几年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试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重点体现"双基要求";第二,题量适中,难度较稳,试题覆盖面较大,并且试题基本方向稳定,但有所创新,稳步推出新增内容的试题;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察;第四,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体现化学学科特點。

2 提升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

化学总复习对化学知识是一个加深、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策略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中考化学总复习要让学生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理解、综合运用。同时,要求学生抓好知识重难点、突破自己的弱点,落实考试热点,从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复习时应着重做好几个方面:

2.1 坚持以教材为核心,注重归纳总结。

我们对化学中考的试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按照全卷的分值比例上划分,基础题占大约70%左右,并且在历年的考点以及题型上均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上都是教材之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原理等,算是相当稳定。然而,中考过程中,学生面对基础题,却往往眼高手低,最终平地失足。这类情况在教学上常被称作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针对上述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教材为核心,并且落实《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的要求,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第一阶段的复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教材,先逐章疏理,然后进行全面归纳提炼。全面归纳提炼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如复习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原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这些基本概念时,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又如H2、02、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可以对照比较, 归纳出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注意事项-收集气体的方法)。还有物质H2、C、CO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盐酸和硫酸性质和用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和用途都可列表归纳比较。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比较,不但巩固已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这过程中更易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使 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化。只有在全面把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2.2 精心选编习题,精心讲评,优化学生解题思路。

在总结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网络后,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从练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练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练好的习题能加深学生对"双基"的理解,诱导他们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所以,要提高复习质量,老师要精心选编习题及精心讲评。

选编习题要注意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中考的热点以及学生的情况,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中考前的复习,我将习题编写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分六个大专题编写习题,包括:(1)物质的构成;(2)物质的化学变化;(3)身边的化学物质;(4)化学与社会发展;(5)化学计算; (6)化`学实验。这些习题侧重让学生"吃透"本专题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第二阶段:在上述专题训练中发现学生错漏多的知识,可归纳成小专题,进行再训练。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薄弱知识点再提升。第三阶段:中考模拟练习。选编中考模拟题,侧重于考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整体把握试卷的题量,安排好做题时间,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 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对每个阶段的练习,老师一定要精心讲评。讲评要注意三点:一是讲评不要逐题讲,要选择学生练习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典型的错误,教师要认真评讲,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习惯等方面的失误。二是加强变式训练,结合典型的例题善于借题发挥,将原题改头换面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三是要特别重视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可以题论题。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例如书写物质的鉴别的实验报告,属于历年化学中考必考对象。但每年广州市化学中考中约三分之一的考生得零分,这部分考生除了基础知识不扎实外,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所以,平常讲评此类题型时,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一起归纳出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解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审题后,先把待鉴别的物质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物质性质进行鉴别,先考虑物理性质,再考虑化学性质。并要求学生把鉴别物质的原理、操作思路以流程图方式画下来,再书写实验报告。注意液体物质鉴别和固体物质鉴别的操作有所不同。液体物质的鉴别操作包括:取样→滴加试剂→振荡→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固体物质的鉴别操作一般包括:取样→加足量的水溶解,振荡→滴加试剂→振荡→观察现象→记录现象。经过这样细致给学生讲解,我发现好些基础差的学生遇到此类题型时,不再象以前那样只字不写,直接放弃,大都能按基本写法去写。好些学生写好后,还信心满满相互比较谁写得更完美。所以,我觉得老师在讲题时,具体归纳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清清楚楚给学生一个指引,会使学生思维方式上达到明快优化,以后碰到此类题型时就不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2.3 结合化学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直以来,化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并且在中考的过程中,关于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也在慢慢增大。中考实验考查的目标尽可能区分做过实验和没做过实验的考生,动脑做实验还是"照方抓药"式实验。近几年广州市化学中考在实验部分的考察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仪器,掌握各种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应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并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的复习,要使学生有更好的收效,不能只是"口头+笔头"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体会。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这个知识时,知识点多而繁杂,从药品装置的选择、操作步骤、各种操作注意点及其原因等,以前复习时,我习惯一节课围绕全部知识点用传统的问答形式回忆旧知识,在问答过程中,不敢有一丝遗漏,好像要把所有知识点都一问一答完后才放心。但发现这样的课堂没有激情,没有活力,只有简单的重复。学生复习起来很乏味,参与意识不强,复习效果低下。后来我把这节复习课改为学生的实验探究课,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课前在每个小组多放一些药品、仪器,多出的药品、仪器给学生制造选择障碍。学生通过回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氧气的原理,选择好药品装置,再通过正确的操作步骤制取各一瓶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这节课老师将课堂主动权下放,所有的细小知识点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善,老师在学生探究时,不断观察,发现学生没注意到,及时提醒。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改正后印象更深。事实证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取得的复习效果是不同的,考试中学生做该类题型的得分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又如在酸碱盐鉴别题复习时,改掉过去只讲思路,就让学生写实验报告的做法。而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自己动手做实验后再写实验报告。通过做实验,学生描述实验操作细节更为到位,如利用溶解性鉴别固体物质时,知道为什么要写加入"足量"的水,还要"振荡"或"搅拌",而且对现象的描述更准确,如鉴别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这两种固体,好些学生都会加入稀盐酸来区分,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往往会这样描述现象与结论,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钙;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镁。但做过实验学生大部分会这样描述现象与结论: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钙;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的是氢氧化镁。这些例子说明学生对由自己实验探究出来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好过老师口头上"千百遍"去强调。

2.4 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卷之中关于"化学与STS"方面的试题在慢慢增多。不少题目以真实事件为背景,检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试题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三个结合":第一,结合实际生活。例如,能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去解答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知道在火灾中逃生的方法和措施。能分析合成材料的应用,会区别合成纤维、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等。第二,结合环保知识。历年的化学试题都会关注到环境污染以及环保的相关知识。例如,水体污染、白色污染、酸雨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等。第三,结合时政信息。在历年的化学试题中,和时事政治相结合属于一大亮点,也是命题的一大特点。例如,"禽流感"、"婴儿奶粉事件"以及"奥运会"等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两册课本中,上册课本的第七单元《燃料燃烧及其利用》和下册课本的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这两个单元的知识都是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但复习时老师和学生往往会觉得知识简单而忽略。这种做法在中考命题重视生活应用的大趋势下,会带来很大隐患。因此,老师和学生一定要重视这两个单元的知识复习,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要更多联系生活实际,可将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实验、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作为课堂复习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进行复习讨论。 例如在复习知识点爆炸的条件和燃烧的条件以及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成分时,我首先利用新闻报道和图片作为情景引入:某市一炼油厂油罐汽油泄漏,有一拖拉机在其附近发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后基本扑灭,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喷水一段时间。几天后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区上空大气进行监测,测知其污染指标均没超过国家有关标准。以这个情景要求学生讨论回答:(1)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灭火后要继续对油罐喷水?(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哪些有害气体? 学生热烈讨论将有关情景与相关的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提高了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同时,体会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和把握"实际",对全面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有重要作用。

以上四点复习策略,本人在近两年化学中考总复习中都坚持运用。从这两年的中考成绩来看,總复习收到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例如2012年所教学生的化学中考成绩,平均分的区到达度、优分率,在全校六大主科中都是最好的一科。其中有一位学生还取得满分的好成绩。我觉得好成绩的取得与有效的中考复习是分不开的,而有效的复习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所以,化学老师研究有效的中考复习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复习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学老师要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的进行调整,才能使中考复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中学化学课业练习与复习指导》,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刘丽伟.《 教育实践与研究》,浅谈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质量的策略,2009年第四期.

[3] 李南萍.《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化学科),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12年.

作者:张定

第3篇: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复习,既要满足新课改要求以获得优异成绩,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复习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此,围绕中考化学的复习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复习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42

一、制定好三轮复习方略

(一)基础专项突破

整个复习阶段主要为基础题型与中等难度的题目,将考纲中涉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好单元过关,通过稳扎稳打的方式夯实学生基础。单元测试后及时交流,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总结,并规范学生答题用语。

(二)做好专题训练

这一阶段主要从全面复习转入到专题重点复习,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突破。通过不断的专题训练对各科重点和难点知识、解题方法进行整合与提炼,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的提升上。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对实验复习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对课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全面复习,帮助学生完全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相关计算、分析等。

(三)落实查漏补缺

第三轮复习主要目的:一是针对前面复习中存在的知识和能力缺陷,加以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评,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整体质量;二是把握当年命题的方向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包括选择性使用各地的模拟题以及备课组所研究出来的题型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做题的感觉,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三是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调适工作,帮助学生调节生物钟、心理压力等,争取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

二、加大常考题目训练力度

在初中化学复习内容中,化学实验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复习内容。研究显示,近几年来,中考试题中化学探究实验题目的分数逐年增加,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且题目类型都比较相似。因此,对初中生而言,化学实验的有效复习十分重要。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复习内容的指导,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实验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和强调。

三、引导学生建立日常错题集

化学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因为粗心大意或者理解不清而出现错误。为树立学生改过心理,加强学习的决心,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化学错题集,而且错题集也是学生有效复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为避免错题集流于形式,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建立错题集的必要性,其合理用途、错题记录的正确方法以及错题标注时需要注意的内容等,方便学生在以后复习过程中进行查阅。

四、灵活应用教法

第一,采用“联合试验”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发挥我校实验教学优势,师生共同参与,尽可能把所学的内容用若干个联合试验来完成,通过实验组合把重点物质的性质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死板的知识活了起来,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第二,采用“游戏”复习法。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远没有讲授新课时强烈,这就是传统复习教学中学生觉得“没劲儿”的根源。为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在复习过程中采用多种小游戏,使学生在笑声中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复习《化学式书写》时,我让学生分为两组,做一个游戏,每组随机抽出一名学生拍篮球,一边拍一边回答出知道的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组拍的球多,回答的正确化学式越多,两者得分和越多的为胜。学生情绪高涨,踊跃参加,复习效果不言而喻。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又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本方法必须让学生提前准备)。

第三,还可以把有关教学内容编成歌诀、打油诗、谜语等形式,让学生去朗读、去猜测。例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无色能容一气体,密度1.977,植物见了哈哈笑,火焰见了把头低。学生很快猜出是CO2,通过这类复习方法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CO2的主要性质形象的概括出来。

五、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繁多而琐碎,一遇到综合性强的题目就望而却步,产生畏惧心理,因此解题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碳酸钙、高锰酸钾、氯化钡、氯化钾、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不能确定的是()。此种题型的推断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也需要有好的解题方法,善于寻找并抓住“题眼”,即解题的突破口,逐步分析“筛选”,各个击破。

复习之法多变,复习之道各异。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大纲,紧扣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复习进度,不断改进与优化复习策略,认真组织复习,力争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让自己满意的中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饶琳.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8).

[2]田应淑.化学科中考复习策略浅析[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3).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左颖赞(1969.9— ),女,汉族,山西大同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省级立项课题《2013-2017年金昌市化学中考试题的评价》(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305)成果论文。

作者:左颖赞

第4篇: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把握中考命题走向提高中考复习效率

----------2014年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阜阳四中王晓光

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我们该如何更有效的复习备考呢?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本人长期的复习实践谈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研读《中考考试纲要》,与学生共同分析近三年安徽中考化学特点。

《中考考试纲要》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是中考命题的指南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真研读2014年中考化学考纲,并与前一年考纲对比,找出哪些考点有变化,哪些考点未变化。特别要关注有变化的考点,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复习。与学生共同分析近三年安徽中考化学特点,可以使学生熟悉安徽中考命题规律,把握中考命题方向,不会再做较偏、较难的题目,做到有的放失。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始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础。因此在复习中我建议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整合归纳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主干知识,如气体的制备、收集及检验等,可以实施小专题的复习方式。

三、重视实验探究习题的评析

通过探究实验题考查创新意识是我省中考题的命题特色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抓住探究实验考题,就突破了复习难点。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精选一些典型、新颖的探究性试题组成专题,让学生练习,强调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要学生学会和习惯解读这样的题目编写方式,总结该类试题的做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探究题简化,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细节地对题目进行剖析,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解题能力,也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

四.把握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学会知识迁移。

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即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的情感和品质,同时也是当前中考的热点。所以必须密切关注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五、加强答题方法指导,注重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

历次中考很多学生因为审题不清,语言表述不正确失分较多,因此在复习阶段分析试卷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学会审题,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在评析试卷时,要让学生体会他的表述与参考答案的表述有哪些差距。

第5篇: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计划与策略

指导思想

2014你中考离我们越来越近,展望近年化学中考试题特点,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将会更突出地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也就是更注重对考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考查;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平泉四中初三化学备课组就中考复习方法和计划,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复习方法

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

复习应有明确的方向,首先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这是命题组的专家们中考命题的依据。通过研读《考试说明》可以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试题类型及试卷的结构。特别是通过比较近三年的《考试说明》和中考试卷,哪些地方做了增减,就可以充分了解今年中考知识点、试题类型与往年要求上的变化。如2002年至2013年考中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实验探究、计算,今年还可能增加多选题,可以通过《考试说明》上的试题示例,多加了解和训练。

二、探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新课完成后复习的时间很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平时教学中重视双基,构建知识体系。“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发展能力的基础和依据。

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和创新。复习好双基,并不是要求同学们将学过的内容简单的重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因当突出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几年来的中考题中都是考查考生对双基的理解,及运用双基去解决相关问题,而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内容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孤立地复习某个知识。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分块整理,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提炼,寻找出各部分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将知识系统化。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扎实,平时教学夯实基础的同时,加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联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次月考都不复习学到哪里就考到哪里,不让学生吃夹生饭。这样我校化学结课时间大约在5月10日。

一、第一轮单元复习:时间5月11日至20日

首先要围绕课本,对上、下册课本的各个单元进行疏理。我们有许多学生会认为,新课学完了,完全可以与课本说再见了。其实,复习时,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造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切不可抛开书本,用复习资料代替书本复习。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考试说明》要求,上下两册课本总共12个单元,每个人承担几个单元的“备课”的任务,每个单元的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要点]------将每个单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

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全国各省市中考题) [课堂练习] ---------编写课堂练习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跟踪训练]---------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学业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目的以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二、 第二轮复习:时间5月20日至30日;

1、强化专题训练,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后,趁热打铁进行专题训练,针对中考题型特点,大致进行相关专题的专项训练。我校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专题的开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教师对所选专题的讲解要做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

固薄弱环节。

( 2)、专题要注重“精、透、准、难”四字。“精”指内容要精选;“透”指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吃透;“准”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难”指加大前后知识的网络建构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开设方式要多样化,增强学生新鲜感。小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开讲座,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这样做,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增强复习效果。通过专题训练,对知识板块的复习起拾遗补缺的作用。根据我校学生状况,重点讲解的专题有:

1、框图推断题选择题 2实验探究题

3、物质的检验、除杂。

4、图像题、5计算题

6、理化综合题等。

通过专题训练,达到查漏补缺,使学生的成绩有大的突破与进一步的提高。

三、第三轮复习 时间6月1日至15日

综合测试,注重实际应用

复习的最后阶段,必要的综合测试可以让考生早一点适应考试的氛围,更好把握考试节奏。

1、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重视 " 信息反馈 " 。我校对来自雪片般的信息加以整合,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经过精心的筛选大约做二十套的模拟训练题。每套均按中考题型设置。使学生尽快熟悉中考的题结构与特点,训练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我们通常说: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让

学生体会不认真审题的后悔及思考不全的懊恼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找出不足,查漏补缺。

(2)教师讲题时不仅要精选题目,也要从多个不同层次进行讨论、探究“双基”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这将是中考命题不变的主线。但纯粹考记忆性的内容已成历史,即使是化学用语,也大多将它放在一定的材料背景中,联系实际来考查。因此,“双基’’的教学不仅不可削弱,还要加强,但一定要与社会、生活、科技等信息联系起来,不能孤立、机械单纯记性教学,否则考题一加背景材料,学生一看就懵。我们的做法是:对“双基”的教学要在充分理解内涵和外延、把握关键词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对于一些规律性知识,要让学生在所提供的资料中自己去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学会了学习方法,也理解了规律,还学会了解此类题的思路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如;稳坐会,求全对,不求得高分,但求不失分,只有不失分,就能得高分。以上是我校在复习时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肯请同行批评指正。

第6篇: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发言稿

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 庄浪县阳川中学

孟强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以这种方式与大家探讨学习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的问题,在此我要感谢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九年级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明显减弱;同时学生学习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心理素质的差异等问题,使总复习增加了难度。针对咱们学生的现状,今天我想从复习计划、复习策略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复习计划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单元过关,要求:抓纲务本,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这一阶段大概在第9周(4月29号)结束。其中课程大概在第6周(4月8号)结束,用第

7、

8、9三周时间复习单元过关。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要求:重点复习,构建网络,归纳迁移,发展能力。这一阶段大概在第12周(5月20号)同时第

10、

11、12三周时间。

第三阶段强化训练,要求:完善知识体系,适应考试要求,升华应试技能。这一阶段大概在第14周(6月3号)结束,用时第

13、14周三周时间。

第四阶段考前指导,要求:回归课本,真题训练,调整心态,轻装上阵。这一阶段大概在第15周(6月13号)结束。

二、复习策略

策略一:明确目标,强化基础

新课结束后,便进入中考复习阶段。首先是基础知识的复习,按教材的章节进行。复习时本着尊重教材的原则,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不本末倒置、不过早脱离课本,盲目的做题。这一轮的复习对中考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要精心备课,结合考纲抓住每章每节的重要知识点,引领学生进行复习。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复习计划、进度,争取学生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基础知识复习时才不至于走过场。最后,就是要狠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该识记的必须识记,该掌握的必须掌握,总之第一轮的复习一定要做到:对学生要求理解和记忆并重,狠抓落实,为后面的复习扫清障碍。 策略二:学会整理,突破难点

通过第一阶段的复习,考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掌握,由于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此要把握好主攻方向。做法是围绕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2012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将所学知识按照知识内容、结构和特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再针对每个专题进行逐一复习。

化学专题复习要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考题的特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联系,进行专题性的教学。专题复习要在《指导纲要》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我可以把三大气体的制备实验、五大还原反应、化学符号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等各自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训练。先是整合、强化知识点,再是关于本专题的大量练习,在专题复习中除了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很清晰地掌握外,还要进行关于本专题的大量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甚至十拿九稳。二轮复习要突出中考的重点、热点,以及平凉中考的主干知识和稳定考点,提高能力层次。

化学知识点多而碎,而中考考查的又很细致,所以专题复习课内容的选取、课程的设计、问题的设置、课堂的反馈等各个环节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每一节复习课的质量,也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最终的复习效果。

策略三:研读真题,有的放矢

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中考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中考内容的关键,就是研究中考试题。在这一块,我花了大量时间,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下载归类平凉近四年的中考真题,认真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近四年来中考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指导思想明确。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纲要基本要求,没有偏题和怪题。(2)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性。

10、11年以来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基本没变。题型基本都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四大题型,满分都是75分,考试时间75分钟。这就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在题型上、题的难易程度上都要接近中考题型,这样学生就对中考题型不陌生。(3)试卷内容注重基础性。如:物质的变化、食品营养成分、对化学式的认识、对元素符号的理解、物质分类知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比实验的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4)注重考查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评价和解释数据的能力等。可以看出命题者着力要让平时经常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在应考时表现出他们的长处,这充分体现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5)强化开放性。充分给予了学生展示学识和才华的空间。体现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这种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分值奖励性的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学生挖掘知识潜能。(6)计算题难度不断降低,强调解题格式。(7)平凉中考题的重复率高。就2011年平凉中考题,本人通过查资料发现,将近有四道题在全国好多地方的中考题中一字不变的出现过,另有五道就少做改动出现过。

纵观2011年中考题,个人认识有以下几点:

1、推断题和实验探究(第2题),新颖有梯度,注重选拔,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2、社会热点话题较多,注重了学生对生活化学的认识、学习和实践。

3、试卷整体难度降低,可以说是近几年最简单的,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察。

通过对历年中考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我们学生考的考题是怎么个考法,难易程度怎么样,重点在那些地方,看我们复习时应该注意那些地方等,这使得我们以后的复习心中有数。 策略四: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调整状态,模拟中考,就是要求学生要坚持不懈地做适量的练习,最后阶段做一些练习要特别讲求效率,要有针对性,题量不要太大,题型要具有典型性接近中考题的类型,尽量让学生避免大量机械化的重复劳动。要针对精讲的内容练习,针对学生疏漏的知识练习,针对易忽略的知识点练习。

模拟训练过程中,还在学生的“读题—析题—答题”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不少学生在化学中考时,并非在知识上有什么缺陷,但得分不高,原因多半是解题的基本功上出了问题。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在知识储备一定的前提下,谁认真、谁规范,谁就能多得分。要让学生做到凡自己懂的题目,务必使答题做到写上去的就是正确的。在试卷的批阅上,评分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时刻提醒并训练学生规范书写。讲评要及时,做到考后的第一节课就是讲评课,做到趁热打铁;精讲,细讲。 策略五:关注实验,总结规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等要重点讲。另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分值也很大,要作为重中之重。实验探究题是咱们学生的劣势,也是咱们学生最胆怯做的题,一看题不知道从哪下手,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也往往不重视,因此,这类题咱们应该专门带领他们做上这么十几道,首先消除他们的不敢做这种题的心理,让他们觉得这种题也不难,其次,交给他们做这种题的方法,让他们知道怎么做。通过分析实验探究题中常见的这几个环节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可以看出这类题的很多答案、答题方式从问题中都能找到如:⑴、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和实验结论基本一致,只要稍作修改即可填入。⑵、制定计划和实验过程题目都会有样式,照着填没问题。⑶、解释一般是对实验现象的判定,不是材料有就是普通知识点。⑷、反思与评价一般考实验的优略判断和改进。 策略六: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防火、防爆、防毒安全知识;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这类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既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还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对这类题不但不容忽视,而且应加倍重视。

以上是我个人对中考化学的一点浅薄认识,由于本人在中考教学中还是个新人,能力有限,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7篇:初中(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很全》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

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

2、O

2、N

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

2、H2O、SO

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

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

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

1、固体NaCl、KNO

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 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 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

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

11、物质的检验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氯酸HCl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

2、CaCl2杂质而易潮解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 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有关物质的颜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2O3红(棕)色 Fe2(SO4)

3、FeCl3 、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黄色FeSO4 、FeCl2 、Fe(NO3)

2、(即Fe2+)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不纯的是黑色

Cu(OH)2蓝色沉淀 CuO黑色 CuCl

2、 Cu(NO3)

2、 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蓝色无水CuSO4是白色 CuSO4·5H2O是蓝色 Cu(紫)红色

BaSO

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 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KClO3白色 KCl白色 KMnO4紫黑色 MnO2黑色 Cu2(OH)2CO3绿色

13、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

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

3、浓H2SO

4、NaOH、CaO、Ca(OH)

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Al(OH)3+HCl 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

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⒁ 检验Cl-:AgNO

3、HNO3溶液 检验SO42-:BaCl

2、HNO3溶液

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

3、NaCl

14、制碱

(1)可溶性碱 ①碱性氧化物溶于水 CaO+H2O= Ca(OH)2 ②碱和盐反应 Ca(OH)2+ Na2CO3=CaCO3↓+2NaOH (2)不溶性碱 碱和盐反应 2Cu+O2△2CuO,CuO+2HCl=CuCl2+H2O, CuCl2+2NaOH= Cu(OH)2↓+2NaCl

不溶性碱可受热分解:Cu(OH)2△CuO+ H2O 制金属铜:两种方法①还原剂还原CuO②金属与盐反应如:CuSO4+Fe 制盐例如MgCl2:①Mg+HCl ②MgO+HCl ③Mg(OH)2+HCl

(实验部分) 1: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1)试管 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 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6)胶头滴管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 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 气 瓶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瓶口是磨毛的)

(10)广 口 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 口 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7)酒精灯 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8)玻璃棒 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的测定等。 (19)燃烧匙

(20)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1)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2:基本操作

(1) 药剂的取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交回实验室。

A: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物质的加热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 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 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 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 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3、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

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N

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

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

4、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余烬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5、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一定先净化后干燥 (1)气体的净化(除杂)

H2(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澄清石灰水

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

2、CO)用CuO CO(O2)用铜网

O2(CO

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

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6、指示剂的使用 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 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8、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用AgNO3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用BaCl2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证明碳酸盐(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证明铵盐(NH4+):用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9、(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 强 ,碱性最 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二: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实验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十三:工业制法

1、 O2:分离液态空气

高温

2、 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气和水煤气

高温

4、 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第8篇:(中考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百度文库专供中考资料:巅峰丶晓亮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复分解反应)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 O2===2MgO(化合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3、水通电分解(或水的电解)2H2O ===2H2↑+O2 ↑(分解反应)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生石灰和水反应CaO + H2O === Ca(OH)2(化合反应)现象:白色粉末溶解,并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铜粉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2CuO(化合反应)现象:紫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MnO2 ===

6、实验室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2KCl + 3O2↑( 分解反应)

△ 通电 点燃

18、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AgNO3+HCl== AgCl↓+HNO3(复分解反应)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知识点:实验室常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定氯离子

19、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BaCl2+H2SO4===BaSO4↓+2HCl(复分解反应)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知识点:实验室常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定硫酸根离子。

20、硫酸铜遇水变蓝CuSO4+ 5H2O=== 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变成蓝色

相关知识点:(1)实验室常用CuSO4白色粉末来检测反应是否有水生成或物质中是否含有水。(2)实验室也用CuSO4白色粉末来吸收少量水分

21、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C+2CuO ===2Cu+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物质。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2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 + O2===2CO2(化合反应)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3)一氧化碳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强得多。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Cu + 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 高温

24、工业炼铁 3CO + Fe2O3===2Fe + 3CO2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铁

25、铜丝插入到硝酸盐溶液中Cu+2AgNO3==Cu(NO3)2+2Ag(置换反应)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点燃

点燃 高温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进行分离的方法是:(1)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2)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MnO2 △ MnO+MnO+O2↑(分解反应)相关知识:2KMnO===K管口放一团棉花2HO====2HO+O↑(分解反应)

4

426、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6O + 3O2 ====2CO2 + 3H2O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7、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C + O2===CO2(化合反应)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

相关知识点:通常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来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用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过

是发出白光;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点燃 的小烧杯罩在上方来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8、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S + O2===SO2(化合反应)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附:

一、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相关知识点:该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点燃 (1)生石灰:CaO——氧化钙(2)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氢氧化钙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化合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 (3)食盐:NaCl——氯化钠(4)干冰:CO2——二氧化碳 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相关知识点:(1)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

(5)纯碱:Na2CO3 ——碳酸钠(6)烧碱(或苛性钠、火碱):NaOH ——氢氧化钠 是防止集气瓶爆裂。(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铁丝要绕成螺旋形以减少散热,提高温度。

点燃

10、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化合反应)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

相关知识点:(1)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2)此反应常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1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2H 2O(化合反应)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 +H2O+CO2↑(复分解反应)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相关知识点:(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2)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不能使用浓盐酸;(3)由于硫酸钙微溶于水,不能使用硫酸,否则反应会自动停止。

13、煅烧石灰石(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 === (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点:是工业上制取CO2的原理CaO+CO2↑

1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CO2 + 2H2O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相关知识点:(1)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燃料。(2)通常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来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用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过的小烧杯罩在上方来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15、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

16、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7、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复分解反应)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点燃

高温

点燃

点燃

(7)小苏打:NaHCO3——碳酸氢钠(8)胆矾:CuSO4·5H2O ——硫酸铜晶体

(9)盐酸:HCl——氢氯酸(10)明矾:KAl(SO4)2·12 H2O——硫酸铝钾晶体 附:

二、基本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基本形式:A+B=AB

2C+O2=====2CO 2CO+O2=====2CO2 CO2+C=====2COCO2+H2O==H2CO3

1、 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 (2)基本形式:AB=A+B2HgO===2Hg+O2↑

3、置换反应: (1)定义:一换一 (2)基本形式:A+BC=AC+B

酸与金属反应:Zn+H2SO4==ZnSO4+H2↑ Fe+H2SO4 ==FeSO4+H2↑ Mg+2HCl==MgCl2+H2↑ 盐与金属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CuSO4+Zn==ZnSO4+Cu

4、复分解反应:(1)定义:相互交换(正价与正价交换)(2)基本形式:AB+CD=AD+CB (3)实例:酸与碱反应:Ca(OH)2+2HCl==CaCl2+2H2O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酸与盐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碱(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Na2SO4+BaCl2==BaSO4↓+2NaCl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满足下列任意一个条件(1)有水生成(2)有气体生成 (3)有沉淀生成

点燃

点燃

高温

第9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考历史四轮复习策略

中考历史四轮复习策略

中考复习是一个复杂而又繁忙的过程,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笔者以往带毕业班的实践,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夯实基础,理清知识脉络

河北省中考范围是八年级历史上下册、九年级历史上下册,即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把这些历史知识分成四大板块: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四部分,复习切入点以单元复习为突破口,采取大板块复习→提纲式板书→整体把握的步骤,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然后再给框架添砖加瓦,抓住重点知识,复习→深化→升华→提升,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提高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轮:专题复习,剖析重点难点

专题复习的时候,通常是引导学生以专题为突破口,横向纵向分析问题,并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综合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这时,一旦明确专题重点,就要尽可能多和同学教师交流,广泛搜集有关专题的复习资料,力争专题复习时更全面、无遗漏。

(二)专题复习,要重点鲜明,知识脉络清晰。因为专题复习打破了课本顺序,这里既有中外史的联系,又有中国史之间和外国史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因此,复习时要有条不紊、线索清晰,切忌误导学生陷入知识混乱的误区。

(三)精心选择综合训练题,切忌搞题海战术。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搜集习题,精心设计,不浪费师生的有效时间。

三、第三轮:综合习题训练,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这一轮复习是较关键的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检测。学生有什么问题会通过这一轮复习显现出来,因此教师更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按照中考题型、分值、各历史阶段所占比例以及难易程度,精心编制和选择中考综合训练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训练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快速提升历史学科的解题能力和水平。

四、第四轮:回归历史教材,全面复习考纲考点(考试说明)

一般复习到这一阶段时,也就到了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距中考大约一个月左右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段最关键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考考场上学生可利用的“武器”只有教材,所以这一轮要回归教材。

(一)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熟读教材、吃透教材,对历史教材熟练到烂熟于胸,历史教材上的边角旮旯也不能错过,力争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知识厚积于脑,读思结合,以能达到“手中无书、头脑有书、看似无书、实则有书”活学活用。

(二)在熟悉教材基础上,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提高应变能力。根据考试说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按专题进行纵横联系比较。如:中国近代化国共关系、民主与法制建设、科技革命等,根据专题内容重点复习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要点,带着问题读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横向纵向归纳,对非选择题(材料题和论述题)进行有的放矢和较强针对性的归类,整理及模拟训练,并对前三轮复习查漏补缺。

用心爱心专心

1(三)把握时政热点,紧密联系教材。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卷都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型,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紧密结合教材,联系所学知识和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发表见解,从而提高解答实际问题能力。

总之,在中考复习最后阶段,要有纲可依,立足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全面回归教材,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心爱心专心 2

上一篇: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下一篇:天上有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