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五四运动

2023-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17课五四运动

第17课 五四运动教案

赫章县第二中学:张付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原因与导火线)、运动

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写一封介绍五四运动的信和新闻报道, 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法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领 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二)、难点: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 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接受式教学法:以碎步启发式为主。

2、体验式教学法: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

四、教学素材分析

1.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这次和会是在战争中取胜的英、美、法、意、日几个强国把持下进行的。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但遭到无理拒绝。会议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不仅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的本质,而且也把北洋军阀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出卖民族主权的罪恶行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也教育了原来对巴黎和会抱有幻想的知识界。于是,长期以来酝酿着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就以此为导火线爆发了。 2.五四运动的爆发。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手持旗帜,上面写着“争回青岛方罢休”,“拒绝和约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游行队伍冲向赵家楼,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学生被捕去32人。第二天,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罢课。6日,又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他们还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

北京学生斗争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的新阶段和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则“掩面而泣”。第一天,学生被捕者170多人;第二天,又有700多人被捕;第三天,2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受到军警马队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进一步激怒了全国人民,掀起了更大的革命风暴。从5月6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紧接着,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中国工人阶级从此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时,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也举行了罢市。斗争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五四爱国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使得反动派极为恐惧。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教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特点在于它的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第三,五四运动最大的功绩在于“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注意和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对初中学生已熟悉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可采用观看电影后提问的方式略讲,对而对初中未涉及的内容或分析较少的内容,如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应进行比较详细分析。

2、在讲“‘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一目之前,可先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在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条件,从而导入新课。

3、在讲“五四运动的原因”时,建议教师结合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的原因。

4、在讲“五四运动的经过”时,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5、在讲“五四运动的影响”时,建议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让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后,教师归纳小结。

6、讲完全课内容后,教师可采取谈话法,由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五四运动后,他们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备注、说明五四运动的起因播放电影〈〈我的一九一九〉〉片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陈词”。情境再现,引起学生共呜;同时了解史实提出问题探讨运动发生的原因: 1影片再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巴黎和会是什么会议? 3山东问题的来由是什么?

4巴黎和会为什么没有接受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引起什么后果?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原因五四运动的经过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出示有关运动的原始资料。情境再现,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

学生活动:按下列历史场境的设置完成学习任务(全班分为两个大组)。 ?第一组同学请以当时北大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写一封亲历五四运动的信。第二组同学请以当时外国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 (注意自己角色的情感定位;所写的信要饱含激情与思考;新闻报道要包括运动的口号、中心、主力、结果等基本内容,字数在150字左右)

角色扮演,体验当时学生的爱国情;同时自学掌握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每组抽部分同学的作品朗读,交流学习结果。

交流、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五四运动的影响全班分成8个小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提倡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培养民族责任感小结师生共同梳理五四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比较能力播放电影片断,再现中国代表拒签和约的情景强化学生的爱国情布置作业每人写一篇小论文《我与“五四精神”》,字数1000字内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

七、反馈小结:

1、备课中是否正确、全面制定了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在课 堂教学中是否很好地给予了贯彻、落实?

科书的内容是否准确、细致地钻研和理解了?课堂教 学内容是否坚持了历史学科思想性和科学性统

一、史论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是否依据课标要求,相对丰满和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充分、恰当?

4、语言、板书、教态如何?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

八、难点突破: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由于一战间日美加紧侵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等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肩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使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阵线出现新的组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由于领导力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革命的目标和结果。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2篇:第17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文档

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付春端 班级:高一(1) 时间:2015年12月17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分析探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的内涵。

②通过五四运动背景、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以往革命运动的对比,认识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历史图片、文字材料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五四运动背景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爱国青年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五四运动过程、历史意义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精神的内涵;

【学情分析】鉴于高一学生初中阶段历史基础知识薄弱,我课前为学生准备了本课的预习学案,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初中学习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文化运动内容中与本课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了提高课上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前一周让学生制作了一期关于“五四运动”的小报;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因此我调整了教学的先后顺序,将必修Ⅰ第19课《马克是主义的诞生》和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提到第17课《五四运动》之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片 “五四青年节”,然后提问:为什么要在五月四日庆祝青年节?(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五组图文资料,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1、学生根据表格材料“一战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较”概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经济基础。

2、学生根据《图说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段文字材料概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阶级基础。

3、学生根据两幅图片:《青年杂志》封面和陈独秀的图像以及《五四风云》中的一段文字材料回答两个问题:(1)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4、学生根据两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通过两则材料得到什么信息?进一步概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国内政治背景是什么?

5、学生根据两幅图片“列宁在十月”和“共产党宣言封面”回答问题:(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该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即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国际背景)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指导、点拨,并和学生一起概括总结。

教师出示图片:日军占领青岛,并进行讲解。然后学生阅读学案中“二十一条”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关于巴黎和会 ,教师通过图文资料进行介绍,学生倾听。

教师播放关于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辩论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由此引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教师出示幻灯片中的内容,小结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内容,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题目:

1、 完成表格

2、写出口号

3、回答问题: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的是什么事件?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的一段材料,回答问题:(1)、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根据这段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1、教师引导学生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口号与五四运动口号进行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教师接着分析讲述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团结奋斗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从而得出爱国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通过教师对五四运动前后民主和科学涵义的比较,学生可以认识到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学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学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教师介绍五四时期妇女为挣脱自己身上的枷锁而进行的斗争,学生可以认识到:五四时期人们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学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出“新”的含义。

四、教师小结: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第3篇:第17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范文]

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⑵经济和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工人阶级在一战期间得到壮大。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过渡]:此外,早在运动前的1915年,中国发生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同学们还记得它是由谁首先发起,提出什么样的口号? [提示]: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运动的开始。运动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这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是民主和科学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解放了国人的思想。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中国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就像一堆干燥的柴,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这时这点火星出现了,这就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3.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正义的要求?

答: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当时中国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富强的国家。 (3)中国的外交失败 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弱国无外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出了20万华工在战争中担负起了繁重的后勤任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当时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期待胜利能改善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北洋政府派出了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但是主宰会议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强国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正义的要求,而且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先进的知识分子认清了这个真理: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命运。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1、经过:在斗争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运动的中心、斗争的主力和主要形式发生了什么样变化?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中心:北京——上海

(全国地域范围扩大)

主力:学生——工人

(工人 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参加,群众性爱国运动) 形式:游行示威—— “三罢”斗争

(斗争日益深入)

《山东·青岛》一画,把日本帝国主义绘成标有“太阳”标记的恶魔骷髅,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企图往下吞,而中国“国民”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奋力往外拉,不让日本恶魔吞下去。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誓死争回山东、青岛”的强烈爱国要求和坚定斗争决心。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漫画传单)1919年沈泊尘作》 :

三个有力的拳头:一个拳头写有“劳动”字样,代表工人阶级;另一个关头写有“学”字,第 2 页 共 6 页

代表学生界;还有一个关头写有“商”字,代表商业界。三个拳头结合在一起,狠狠地打击了写有“曹、陆、章”字的三个小丑人物——曹汝霖、陆宗兴、章宗祥。作品醒目地号召工人、学生、商人团结起来,结成有力的同盟,打倒反动军阀政府卖国贼曹汝霖、陆宗兴、章宗祥

五四爱国运动已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爱国主义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五四运动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由北京到全国,由学界到各界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吓坏了北京政府。五四运动因此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直接成果?

2.结果:释放、罢免、拒签——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这次拒签的意义是重大的,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力量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

“众志成城,其力断金”,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虽然发挥了先锋作用,尤其是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作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低头. [过渡]: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最终由于卖国贼被罢免和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而取得了初步的胜利,那么它对当时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深刻的影响意义?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一次伟大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五四爱国运动启迪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3、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1)、一次伟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运动。(性质) [设问]:为什么这说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总结]: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先由青年学生发起,接着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响应。他们组织集会、游行及举行罢工活动来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列强无视的中国主权,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补充]:这里主要强调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问]:从哪里可以体现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呢?

[归纳]:运动前的中国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学说。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如教材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在运动之后渐渐成为主流,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设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伴随着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解放中国思想的出现

当然最基本的区别是领导阶级和革命的最终目标不同

[提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五代,这股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了曙光。而且运动也促使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说中国革命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虽然五四运动离我们有89年之遥,但却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为了纪念这场青年人发起的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把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而五四精神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所继承。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八字概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小结]:20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下民族、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巴黎和会中国人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失败后,终于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嘹亮口号,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不仅是中国人争取主权的表现,更是中国人从沉睡中觉醒的表现,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宣传进步思想的运动,由此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崭新一页,而五四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不再经历枪林弹雨,不再需要上街游行,们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我们可以沐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但是五四精神却长存至今,21世纪的青年应该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这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它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呢?

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更高地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 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发扬民主、崇尚科学。

弘扬五四传统,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

——江泽民《在北大100周年纪念会的讲话》

新时期的“五四精神”———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崇尚科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解放思想、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要让青春绽放光彩,我们就必须珍惜分分秒秒,努力学习,发奋进取,为祖国的明天,我们的未来而奋斗。

课堂练习

1.1919年,上海某商店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正应筹亡羊补牢,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补牢”喻指(

) A.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解析:选D。签订条约时间:A.1842年,B.1901年,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发生在1912年,故只有D项发生在1919年。

2.“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五四传单。下列各项不是从材料中获.第 4 页 共 6 页

得的信息是(

) A.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B.“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C.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D.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解析:选D。正确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关键,其中A、B、C三项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D项符合史实,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之一,不符合题意。

3.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A、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4.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A.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选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引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 A.民主和科学精神

B.勇于解放的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精神”的准确理解能力。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A、B、C三项虽然属于“五四精神”的内涵之一,但不属于其主旋律。

6.(2011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下列属于五四运动成果的是(

) ①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③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五四运动结束时,中国仍面临着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仍很艰巨,故④的说法错误,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

7.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递交“二十一条”密约的中国政府是(

) A.清政府

B.袁世凯政府 C.段祺瑞政府

D.蒋介石政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关键信息:时间1915年,当时政府为袁世凯政府。

8.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武装起义

解析:选B。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9.2011年是五四运动92周年,那么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阶级或阶层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青年学生

D.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选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青年学生最先举行罢课,游行示威,掀起爱国运动。

第4篇:第17课 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学案

学科:八年级历史

主备人:杨霆

教学目标: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

:(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依次阅读教材三目的内容,分别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事变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2.《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谁?是什么时间创作的?有什么影响?

3.西安事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中共措施:

结果:

和平解决意义:

共同探究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恶劣后果?

2.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

归纳整理 (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节课三个问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请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拓展练习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0?江苏连云港)“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2010?江苏无锡)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3.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主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4.(2009?滨州中考)歌曲反映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以下歌曲不属 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志愿军进行曲》

D.《学习雷锋好榜样》

5.(2010?湖北鄂州)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6.(2010?重庆綦江)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2010?山东临沂)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

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材料分析.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时发现一张发行于1936年12月17日的《桂林日报》,其中一条新闻给同学带来了一些疑问,请阅读新闻并帮助同学们 解答 疑问。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睱,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请回答;

1.“陕变”指什么事件?

发生于何时?

2. “陕变”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 “陕变”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怎样的方针?“陕变”的解决影响是什么?

4.“汉卿”“ 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的对象是谁?针对“陕变”, 中国共产党实行怎样的政策?

第5篇: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第18课教案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板书课题:

师: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过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专制主义君主集已达到了顶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清朝时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二、出示目标:

1、识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史实。

2、识记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

3、识记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理解军机处设立的意义及文字狱产生的危害。

三、自学指导: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请利用3分钟时间认真学习P90——91课文第一子目,精读大字部

分,快读小字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①、后金建立的时间、人物? ②、皇太极的统治管理措施?

③、清朝的建立时间?何时清军入关?迁都何处?目的是什么?

【君主集权的强化】:请利用4分钟时间认真学习P91——92课文第二子目,精读大字部分,快读小字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①、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②、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概况、影响??

③、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时间、目的、影响?

四、先学: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并注意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或做适当的点拨。

过渡语:好,时间到,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看法:

五、后教: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提问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学生讨论,学生更正,教师点

拨:

点拨:

①、后金建立的时间:1616年;人物:努尔哈赤。

②、皇太极的统治措施:发展生产,改革内政,选拔人才,改女真族为满洲族。 ③、清朝的建立时间:1636年;建立者:皇太极(清太宗);清军入关时间:1644年;迁都:北京;目的: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过渡语: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

【君主集权的强化】:提问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学生讨论,学生更正,教师点拨: 点拨:

①、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A、设立军机处;B、大兴文字狱。

②、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概况:A、清朝初期,设置内阁和六部,但军国大事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来讨论;B、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C、乾隆时期: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影响: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③、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来加强君主专制;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六、课堂小结:

一、满洲的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二、清朝的建立————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设立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

七、当堂训练:(一个填空题2分,一个选择题2分,一个简答题3分。)

一、填空题:

1、后金建立的时间:( )年;人物:( )。

3、皇太极的统治管理措施:发展生产,改革内政,选拔人才,改女真族为( )族。

4、清朝的建立时间:( )年;建立者:( );清军入关时间:( )年;迁都( );目的:以建立起对( )的统治。

5、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A、(

);B、(

)。

6、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概况:A、清朝初期,设置( )和( ),但军国大事要经过( )讨论,连皇帝无权改变;B、( )时期,设立( )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决定;C、( )时期,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7、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时间:( )、( )、( )三朝;目的:从(

)领域控制知识分子加强君主集权;影响:造成了(

),( ),禁锢了( ),严重阻碍了( )和( )。

二、选择题:

1、推翻明朝的时间和人物分别是( )

A、1616年,努尔哈赤 B、1644年,李自成 C、1636年,皇太极 D、1644年,努尔哈赤

2、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政权的是( )

A、完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忽必烈

3、下列政权把都城建立在今辽宁省境内的是( )

A、辽 B、后金 C、金 D、西夏

4、清朝第一个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多尔衮 D、顺治

5、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是在( )

A、1633年 B、1634年 C、1635年 D、1636年

6、军机处设立于( )

A、康熙帝时期 B、雍正帝时期 C、乾隆帝时期 D、顺治帝时期

7、清朝前期,掌握实权的是( )

A、宰相 B、宦官 C、外戚 D、满洲贵族

8、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9、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

A、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发展 B、皇权得到限制 C、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D、封建制度的没落

10、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是( )

A、明成祖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1、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处了一道“维民所止”而被免去官职。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12、文字狱最严重的是在( )

A、顺治、康熙、雍正时期;B、康熙、雍正、乾隆时期;C、乾隆、嘉庆时期;D、雍正、嘉庆时期

三、简答题: (1)、军机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在军机处设立之前,清朝的军国大

事主要由哪个机构来决定?

(3)、说说军机大臣的组成及职责? (4)、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布置作业:练习册第17课作业 教学反馈: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板书课题:

师:明清时期,中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坚决抗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指挥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胜利的故事。

二、出示目标:

1、识记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2、识记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3、理解清初取得反抗外来侵略胜利的原因和《尼布楚条约》的性质。

三、自学指导:

【“开辟荆榛逐荷夷”】:请利用4分钟时间认真学习P94——95课文第一子目,精读大字部分,快读小字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过程、结果? ②、对郑成功的评价?

③、台湾府的设置概况?意义?

【雅克萨之战】:请利用3分钟时间认真学习P96——97课文第二子目,精读大字部分,快读小字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①、雅克萨之战的原因、目的?

②、雅克萨之战的过程、结果?意义?

四、先学: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并注意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或做适当的点拨。

过渡语:好,时间到,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看法:

五、后教:

【“开辟荆榛逐荷夷”】:提问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学生讨论,学生更正,教师点拨

点拨: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A、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B、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决心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A、1661年,郑成功率领舰队抵达台湾西海岸,攻破了荷军占领的赤嵌楼;B、拒绝荷军头目揆一的无理要求;C、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结果: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②、对郑成功的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③、台湾府的设置概况:A、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过渡语:就在中国人民为巩固东南海防而斗争的同时,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遭到了来自于欧洲的沙俄的侵略。为了反击侵略者,维护国家的主权,康熙皇帝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雅克萨之战】:提问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学生讨论,学生更正,教师点拨

点拨:

①、雅克萨之战的原因: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碉堡,妄图进一步扩大侵略;目的:保卫祖国疆土。

②、雅克萨之战的过程:A、康熙皇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溃雅克萨的侵略军;B、清军撤走后,沙俄再度侵入,康熙帝再次派兵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六:课堂小结: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二、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2、雅克萨之战

3、1689年《尼布楚条约》

七、当堂训练:(一个填空题2分,一个选择题2分,一个简答题3分。)

一、填空题:

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A、明朝后期,( )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 );B、清初,( )在东南沿海抗清,决心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A、,( )年,( )率领将士抵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先击败盘踞在( )的荷军;B、拒绝荷军头目( )的无理要求;C、( )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

2、对郑成功的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

3、台湾府的设置概况:A、( )年,清军进入台湾;B、( )年,清朝设置( ),隶属( )省。台湾府的设置意义:( )的设置,加强了( )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 )海防。

4、雅克萨之战的背景:( )世纪中期,( )的势力侵入我国( )流域,以( )和(

)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5、雅克萨之战的过程:( )皇帝命令清军抗击围攻俄军,并击毙侵略军头目( )。

5、雅克萨之战的结果:( )年,中国和( )在( )签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它是一个( )条约,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 )和( )流域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二、选择题:

1、1624年,侵占我国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日本 D、荷兰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 )

A、1652年 B、1661年 C、1662年 D、1672年

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684年清政府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台湾府隶属于( ) A、福建省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广东省

4、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驱逐殖民势力 B、维护国家主权 C、加强专制统治 D、巩固清朝海防

5、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6、历史上中俄双方签定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7、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下列哪一地区不属于中国领土( ) A、黑龙江流域 B、乌苏里江流域 C、外兴安岭以北 D、库页岛

8、清朝设置台湾府深得人心,其根本原因是( )

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巩固了海防 D、开发了边疆

9、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岳飞 D、文天祥

第6篇:语文教案第17课

17 温暖

三年级

语文

双碾小学

陈瑜

教材简析

《温暖》是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看图课文。这一单元主题很多,有环保主题的、有关爱主题的、有思念主题的。《温暖》这一课就是关于关爱主题的课文,主要讲了雷锋同志为了帮助小韩同志缝补棉裤而半宿没睡,小韩同志心里深受感动,感到无比温暖的故事。赞扬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思想教育。内容不是难事。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动作、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同时对记叙方法作初步了解,为作文打一定基础。

二、教法学法

此处,老师的教重在导,学生重在学,而且要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1、教法:将“谈话激趣”“适时点拨”“对话讨论”协调的运用在教学中,让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谈话激趣”将学生引入教学画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点拨”,根据反馈信息,控制调节课堂氛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老师同学“对话讨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

1播放学习雷锋的歌曲,出示雷锋图片:你知道歌颂的主人公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简介雷锋生平(生介绍,师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锋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

4读课文题目,质疑:“温暖”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呢? 二

目标呈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三、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自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准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起因,经过,结果。 2 同桌交流:完成自学目标了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3 检查反馈:

(1)出示生字词,多种方式认读,相机纠音。

(2)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起因,经过,结果。 四

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分析体会) 1 合作目标:

(1)勾画出描写雷锋心里活动,动作,语言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把课文里最能感动你的内容读给小伙伴听听,并说说为什么?

2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8分钟左右)

汇报交流(8分钟左右,以学生说感受,感情朗读为主。课件相机展示)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1)轻声读课文第2段,找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句子1: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①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②“轻手轻脚”体现了什么?你还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吗?做一做这个动作。

③朗读体验,该怎样读这一句?(轻柔的语调)

句子2: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①雷锋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什么?

②体会“一针一线”“轻轻地”等词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后,对比朗读,体会这些词好在哪里。

③指导朗读。

(2)朗读课文第3~6段,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内容读一读。

②抓住“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揣摩人物的内心,感情朗读第3~6段的内容。

注意:要读出雷锋做了好事的平常心,也要读出战士心中激动与温暖的感受。

④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六 教师点拨(情感升华)

1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小韩为什么心里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有什么关

系?

(引导学生体会:不仅是炉火使人感到温暖,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所以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呼应。)

2 小组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再次体会雷锋精神,身临其境表演感受。 (小组表演 ,分组朗读)

检查反馈(巩固强化)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生讲一讲。师相机鼓励生简单地写下来,注意写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来描写。

板书设计:

17.温暖

助人为乐

温暖人心

上一篇:小升初模拟面试题目下一篇:企业秘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