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学习五四运动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汇报-学习五四运动(共12篇)

思想汇报-学习五四运动 篇1

敬爱的党组织:

5月4日,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勉励了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同时胡主席指出应注意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能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这是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对于激励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90年前,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动荡的历史变革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这表明我党在建党之初即意识到青年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90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期望。90年来,在我党领导一代又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90年来,共青团组织始终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青年运动90年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启迪,我们应牢记并珍惜: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以及必须始终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胡主席也对青年提出了5点希望: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以及坚持高尚品行。

远大理想是我们青年一代有所作为的目标及前提。刻苦学习才能丰富武装我们青年自身,才能有资本在各行各业做出一番业绩。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记的民族精神。以埋头苦干的行为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但其民族国家未来的重任。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而青年人最具有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广大青年应大力发扬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贡献聪明才智。只有青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得以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不断得到新的突破性进展。最后的高尚品行是我们青年人做人的根本追求。现在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年人开风气之先,应主动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列,为开创社会主义新风范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共青团也应作为领导组织而肩负新时代的光荣任务。共青团应适应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更好的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水平。

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光荣属于中国青年。我们青年应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创造更加壮美的青春业绩。

思想汇报-学习五四运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8例偏瘫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和 (或) MRI检查确诊, 88例患者入院时意识均清楚, 且为首次发病, 无明显智力障碍, 无肘、腕、手严重痉挛或疼痛, 没有出现感觉性失语的现象, 同时排除严重心肝等一些功能障碍方面的疾病, 包括脑卒中后接受过颅脑手术者、大面积梗死或大量出血及双侧半球损伤者都排除在外。从选取的资料来看,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 男27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56±6.0) 岁, 平均病程 (89±8) d。脑梗死26例, 脑出血18例。对照组44例, 男29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57±8.0) 岁, 平均病程 (88±9) d, 其中脑梗死28例, 脑出血1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的运动想象学的学习训练上, 都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配合再学习运动结合使用, 其中训练时间和次数都为:40min/次, 6次/周, 治疗6周。

治疗的具体方法:让患者采取仰卧的方式闭目躺在床上, 通过几分钟的全身放松休息, 假设患者自己身处在一个温馨、轻松的休息空间, 有惬意、自在、休闲的意识, 从而实现身体的全部放松, 接着让患者进行腿部肌肉的交替放松训练, 包括简单的抬腿, 是双腿、上肢和双手实现轻松、舒畅的自由状态。接着用10~15min的时间让患者进行运动想象学的训练, 让患者假想自己在运动, 比如“我在爬楼梯”、“我在散步”、“我在打太极”等一些基本的运动, 让患者集中精力想象自己平时最爱做的运动形式, 实现全身参与的感觉收获。接着在用2~3分钟的时间让患者集中想象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 让患者从“室外”感觉到“室内”, 体会身体移动的感觉, 倾听周围的声音, 实行数字的依次训练, 从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从1、2……数下去, 以数10个数为依次训练过程。再给患者布置一些针对性的想象作业, 由经过培训的家属监督完成, 并告知患者下次治疗前要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1]。在时间段的安排上, 每个星期安排2~3周, 在指导语上的应用也及时更新和调整, 让患者尽量感受运动的想象空间, 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分析运动动作的特征, 让患者感受正常的运动模式并能自我感受运动的快乐, 实现大脑的自我运动程序, 构建有力的运动想象空间。在运动想象的训练过程中, 医生指导患者实现双腿、上下肢、双手、大脑等身体部位的全面出动, 在医生的“运动想象:健康指导下, 形成”我要运动、我想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式, 形成强烈的意识, 增强患者运动的感觉, 同时指导患者在心里头反复的模拟训练, 每次排练时间在5min左右, 强调患者全身心的参与, 实现运动想象的最佳效果。

2 结果

本研究中的病程为1~5个月, 平均病程约3个月, 两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传统观念认为下肢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是发病11周内, 超过11周下肢功能几乎不能再恢复, 而CIMT研究偏重于病程在半年以下的患者, 本研究结果提示, CIMT对1~6个月患者均有显著效果。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 (P<0.01) , 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改善明显优对照组 (P<0.01)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组内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 尤其是对于患者的运动意识、行动指导、大脑运动等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是一种比较科学、新颖的治疗方式, 在目前对于康复训练来说是一种很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模式。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主要是通过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之后的运动功能给与恢复, 是患者再学习、再训练的最有效途径, 并且强调患者全身心的加入, 通过科学、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从而实现患者运动功能的实现, 许多研究表明其康复效果比以Bobath技术为主的促通技术效果好, 运动再学习把神经生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再学习, 以恢复其运动功能[2]。在训练的过程中, 让患者感受到运动的无穷乐趣, 通过有意识的参与形成大脑运动系统的有效运动, 促使机体运动、协调能力增强。在脑损伤患者, 尽管存在身体功能障碍, 但运动“流程图”可能仍保存完整或部分存在。有研究发现, 脑卒中3周后运动功能已恢复者2次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检查中健侧运动前区明显激活, 认为健侧运动前区激活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重建的关键[3]。跳水运动员在准备跳水之前往往先站在台下将要完成的动作先在心里想一遍, 这样可以提高动作的成功率及质量。国内外已有不少运动想象在体育训练、教学等领域的应用报告, 显示了运动想象在提高反应时间和运动的准确性, 提高运动速度、增强肌力等方面的作用, 并认为想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有助于加快熟练动作和加深动作记忆;赛前对于成功动作的想象体验将起到动员作用, 使运动员充满信心, 达到最佳状态。

本研究中的病程为1~5个月, 平均病程约3个月, 两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传统观念认为下肢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是发病11周内, 超过11周下肢功能几乎不能再恢复, 而CIMT研究偏重于病程在半年以下的患者, 本研究结果提示, 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偏瘫患者下肢运动效果显著, 对病程较长患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一结论对临床实践更具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松林, 伍彩华.早期康复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 17 (4) :321-322.

[2]毕胜, 马林, 翁长水, 等.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 (12) :719-723.

思想汇报-学习五四运动 篇3

10月24日-26日,“亚洲思想运动报告”—2014人间思想论坛系列活动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举办。活动由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髙士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贺照田联合策划,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亚际书院协办。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亚洲各地的杰出学者,包括陈光兴、王晓明、郑鸿生、白永瑞、王中忱,许宝强、陈冠中、程美宝、宁应斌、罗岗,刘志伟、孙歌、杨念群、赵世瑜、邱澎生,温铁军、吕正惠、郑振满、吴重庆、应星,贺照田、张颂仁、铃木将久、徐进钰、白池云等,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展开对话,进而勾勒世纪转变时期亚洲思想运动的社会境遇与历史图式。六场论坛主题分别为:《台社》、《岛屿边缘》、Inter-Asia、《人间思想》:知识活动与社会实践 ,游走于大学体制内外的批判思想与社会运动—1990年代至今的香港左翼文化研究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华南研究”三十年 ,帐篷剧场:迁徙与运动,乡村建设的中国道路 ,启蒙与革命的双重变奏—从如何理解现代中国革命说起 。论坛突显亚洲现代性话题、问题,借以追问其转变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根源,并试图对其问题意识和历史脉络进行深度的理解与反思。

五四思想汇报 篇4

第一篇:关于五四的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支部: 4、5月的天空,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到处充满了清新与希望。是的,也正是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即将迎来属于我们的节日——五四青年节。XX年5月3日,在五四运动96周年前夕,我又重新认真学习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时代背景与意义。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让我有了新的感想。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点,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它绝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更是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国家的危机,民族的苦难,使人痛苦,也催人奋进。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在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也日久弥大。也深深地让我认识到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传统,把五四精神注入到今天的学习和事业中,使之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还记得,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时候,xx在中国农大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崇高历史使命进行了深刻阐述,使广大青年人感到了重任在肩,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个人正确的报国方向和成才之路。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四点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希望。他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青年人始终高举的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当代青年指明了将自己个人的发展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相结合的最佳路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都应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爱国主义热情化作立志奋发、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今年,是五四运动96周年。作为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响应时代召唤,牢记光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兴的历史征途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以上是我对五四运动学习后的体会,希望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XX年4月25日

第二篇:五四青年节的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九十六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着五四运动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道路。九十年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自己。九十年的历史,再次以铁的事实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猛烈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它让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它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让社会主义成为运动后文化的主流;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党和国家的事业离不开青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国家建设者的主力军的一分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一定牢记五四先驱们的光辉历史,秉承他们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同时,按照xx的要求,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把我的一生献给我的祖国和人民。请党组织考验我!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思想汇报---五四青年节 篇5

敬爱的党支部:

五月四号将至,又到了我们青年人自己的节日了。回首92年前,北大学生一声声爱国的呐喊,一声声激烈的批判,犹在耳畔回想,让现在的青年人也热血沸腾。记得第一次接触到5.4青年节是在初中的时候。从历史书上,我了解到,1919年的中国学生掀起了一场爱国主义和思想启蒙运动。面对懦弱无能、卖国偷安的政府,青年人怀着大无畏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坚决的斗争。

回首往日,当学生们看到中国在帝国主义面前妥协让步时,胸中的耻辱感顿时化为满腔的激愤。这些屈辱让人警醒,让人奋进。他们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反对专制,惩办卖国贼,声震全国。

五四运动虽是由学生发起,但工人阶级后来成了主力军,罢工、罢市专制让专制政府惧怕,最终才没有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经过五四运动,一些最早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找到了方向,准备发动工人阶级的力量,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营造了一个初步的条件。由此,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革命是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那是一次不彻底的、带有大量封建残余的革命。“五四”以后则不然,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青年人已经在酝酿一次翻天覆地的彻底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也在五四运动两年后成立了,将中国革命事业推向又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而这种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它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核。可以说,当时的仁人志士闹革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我们党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也有民族精神在其中的潜在作用。五四运动的产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表现,也是这种精神的继续。

现在,“五四青年节”现在更像是一种精神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的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少年强,则国强。这不仅仅是指“少年”,也包括我们青年人,青年人是以后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青年人在当下的表现更是预示着国家未来的走向。我们青年人只有敢于担当更多的责任,才能将承担建设国家的重任。但是,当今社会,有一小部分青年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拿我们大学生来说,有一部分人对学习兴趣全无,一味沉迷于电脑游戏中,不仅耽误了学业,更是消磨了斗志和精神;当然,也存在另外一个极端——有些同学除了学习,其他的一概不关心,不了解社会热点话题,不关心国家发展,没有足够的政治觉悟,这也不能体现我们青年人对社会、国家的关心。

我认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必是一个乐于承担责任的人。在任何年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都是社会需要的,那些以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的青年人也成为了每一个时代的栋梁之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更是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更应该始终高举爱国旗帜,站在革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前列。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层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成为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青年朋友们对祖国、对民族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正在呼唤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青年朋友强烈的精神和激情。总的来说,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要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奉献、努力肯干、吃苦耐劳和善于创造。我们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关注政治,并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自己锻炼成为学有所长,业有所精的国家青年栋梁,为民族富强和国家振兴作贡献,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富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四青年节思想汇报(推荐) 篇6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按时的向党组织回报自己的最新动态,按时取得思想上的进步,是我们的责任。下面是五四青年节思想汇报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五四青年节思想汇报范文【一】

尊敬的党支部:

前几天,我们迎来了第xx个“五四”青年节,在这样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们组织了盛大活动来迎接它的到来。我们不仅要庆祝它的到来,更要进行深刻的沉思。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98年里,我们经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而我们年轻的一代,作为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明天,我们的责任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了。

在庆祝“五四”的活动中,学校高度重视,组织了小型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接力赛。看着老师们同学们矫健的身影、拼搏的身影,我心潮澎湃。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场景啊!这样的一刻让我想到“少年强,国家强”。正是因为我们充满活力的青年一代,我们的国家才更加欣欣向荣,繁荣富强。此外,还看到了场面浩大的“千人阵”,除了感叹本次活动的盛大外,我还惊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能力和热情。

我们今天的青年肩负了更艰巨的责任,再98年前,国家还没有走出帝国主义的阴影,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共产党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扶持一个国家,我们青年作为先锋队伍的成员,就必须积极加强与先进思想的接触,除了自己接受先进性思想外,也要将先进性思想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而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地,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被提上日程,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抓住时机,再建设祖国的进程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落实到个人的时候,我认为,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我还要做很多很多,需要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这在大学里主要就是可以参加各类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当然,我也明白,一个人如果光有才能却没有良好的品德对国家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再平时的生活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再思想道德上成为别人的榜样。从大学以来,我接触了更多的党员,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更能帮助提高个人的气质和修养,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只有具备良好的内在修养和优秀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再入党后,我感到,我的肩上更多了一分责任也多了一分信任。我只有时刻提醒自己,才能不负疚人民负疚于党。我也相信,我肯定能在自己的严格要求下成为优秀的青年。

此致 敬礼

姓名

20xx年xx月xx日

五四青年节思想汇报范文【二】

尊敬的党支部:

伟大的时代呼唤青年,宏伟的事业造就群英。在欢度“五四”青年节、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xx周年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青年和广大共青团员致以节日的祝贺、亲切的问候!

xx年来,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指引下,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真挚的民族情感,为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人民的安康与幸福贡献青春和力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实践,广大青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过程,是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正确道路上健康成长的过程。

当代青年正面临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时代为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党和人民对青年寄予无限希望。当代青年积极投身这个伟大的时代,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才能使人生的意义得到升华。时代要求我们: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与时代同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才智。

与祖国共奋进,已成为当代青年茁壮成长的不变主题。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是青年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把祖国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这样的青春才是真正亮丽的青春。在“五四”这个激发朝气、想望未来的节日里,让我们与青年朋友共勉:与祖国共奋进,始终坚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就能经受困难和风浪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与祖国共奋进,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丰富的、创造性的实践,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沃土。离开人民、脱离实践,个人的成长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青年要坚持与人民齐奋斗,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学好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受锻炼、长才干。

与祖国共奋进,始终与时代同发展。青年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也是引领社会风气、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活跃的群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八荣八耻”这一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标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才会适应时代的要求。广大青年既要立足岗位,把务实精神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争创一流,还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展示自己的创新才华。

国家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党的事业的希望在青年。在党旗的指引下,在宏伟目标的感召下,当代青年一定能够继承、发扬“五四”和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不断创造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此致 敬礼

姓名

20xx年xx月xx日

五四青年节思想汇报范文【三】

敬爱的党组织:

“五四”精神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

而今,八十九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在一次一次的凤凰涅磐中历久弥新、风华正茂。民主、法治理念得到普世承认,“法治国家”渐行渐近。“依法治国,嘉院飞扬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已写入宪法。

五四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内涵。正如胡总书记所说:“爱国,在任何历史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爱国不单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做好自己的事情,履行好自己当下的责任,就是具体的爱国行动。”当今的我们应明确自己的实力,懂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绝不做一丘之貉。

首先,这需要我们把满腔的学习热情、创造热情、奉献热情发挥出来、汇集起来,凝聚成岗位奉献的滚滚洪流,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其次,我们要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找准学习成才的立足点和切入口,不断提高成才的层次,努力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激情,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要在奉献中确定人生的坐标,为祖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最后,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爱国情怀我们应加倍珍惜,我们青年人是推动祖国发展的动力,将为祖国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理性爱国,正确爱国,将为中国开启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就是我关于五四青年节思想汇报,请党组织考验我。

此致 敬礼

姓名

20xx年xx月xx日

五四青年节思想汇报范文【四】

敬爱的党组织:

5月4日,我们再一次迎来这个朝气蓬勃、豪情万丈的只属于青年的日子。曾经呐喊出“民主与科学”时代强音的青年学生,在今天这个时代里,同样不变的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作为他们也将再一次在这个日子里激扬只属于青春的舞步。

xx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是青年人勇敢的担起了启蒙国民的重担,积极寻求救亡图存、治世救国的道路,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青年身处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作为人生指南,勇挑重担、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是青年们最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顺应时代潮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而今天,在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改革已然进入深水区、攻坚区的新时代,青年一代又该如何秉承自己的群体优势,面对来自各界的诱惑能够泰然处之,在成长中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呢?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代群,青年总是鲜明地表现出正在发育成长中的自然人与社会性正在形成中的社会人的两种特点。一方面,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实际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分辨能力弱,表现出“可塑性”和“未来性”的特点。那么,青年在今天又当如何自处才能扬长避短,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呢?

毫无疑问,将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来,将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是实现个人价值最重要的途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所以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的个人理想取向要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相一致,这样我们才能根据马斯洛需要出层次理论中的,人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的满足,最重最好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共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至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此致 敬礼

姓名

五四时期邵力子的社会改造思想 篇7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社会改造思潮

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当时的先进国人,面对内乱外困,仍然充满热情地寻求救国道路,各种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在知识文化界,“社会改造”一词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重要标签。他们当时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在世人面前,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成功,这使国人对资本主义的民主多了一份忌惮,同时又对新生的苏俄新政权充满好奇;在国内,人民受着军阀和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各种权益遭到列强掠夺。处在这样一个复杂时代环境下的国人,究竟采取什么正确的、符合中国的社会改造方式,人们为此争论不休。邵力子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寻求中国社会改造的方法之中去。

二、“把门内的一般睡汉一齐唤醒”

五四前后,中国国内军阀混战、政府黑暗腐败。这时期的许多知识分子逐渐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到国人思想的落后愚昧,他们开始把启蒙民众思想作为努力的重心。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时说:“伦理的觉悟为吾人觉悟之最后觉悟。”[1]鲁迅在讽刺国民性格弊病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他的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把国民性弱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北大著名的学生杂志《新潮》的创办人之一罗家伦也认为:“我们认定中国现在政治社会的不良, 就是人民的思想不曾变换。”[2]

邵力子于1919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从“觉悟”这一名字,就可以看出此副刊的创办目的就是开启民智、让人民觉醒。“《觉悟》真是苦痛之门。进的门去,下一番奋斗功夫,把门内的一般睡汉一齐唤醒,共同破坏,才可共同建设。”[3]邵力子关注普通民众思想改造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指出了当时社会的许多弊病,也相对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例如,他对青年的精神状态提出要求:“表面尽管热闹,精神依旧颓唐,于社会有什么益处?我希望青年牢记这句话:精神万不可疲倦!希望青年人不要浮躁,心胸宽广,认真读书,非专为自己满足知识欲,乃为民众筹救济之方。”[4]其次,邵力子看到社会上很多有志于进行社会改造事业的人,经常表现出“不彻底的热心”的缺点,他为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些人“不彻底的热心”,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少数人的罪恶,都是多数人不彻底的热心养成的[5]。为此,他认为“社会心理,是要逐渐改革的;改革者能持以毅力,勿心灰意沮,最后终有成功的一日。‘锲而不舍’四个字是改革社会的要键呀!”并且他还拿中国的学生和俄国的学生作了对比,认为俄国学生努力奋斗了几十年才有了新俄国,中途历尽了许多伟大的牺牲;而中国的学生,“比起俄罗斯学生所受的苦况,我看还不到十分之一”[6]。

三、“做革命旗下的走卒”

总的来说,五四这一时期主张社会改造的派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缓和的资产阶级改良;另一种是主张对现有的一切社会组织进行彻底的革命破坏,然后进行重建。前者最显著的代表有“工读互助主义”的派别与“好政府主义”派别。后者的代表是马克思主义派别。邵力子在这些派别的争论当中,显示出对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青睐。

五四时期,工读互助主义在中国昙花一现,在工读互助思想刚兴起的1919年,就引起了邵力子的关注,北京的工读互助团第一小组于1919年3月成立,到了12月,邵力子在《民国日报》上发表长篇时评,表示对当前很多学者支持工读互助思想,感到“是一件很欣喜的事”。同时他提出了这项运动开展下去面临的最大困难,他认为是许多青年人“不能耐劳,不肯吃苦”。他表达了自己对工读互助思想的认识,认为“半日做工,半日读书,此系一种主义,系建设新生活之一种根本安排。”因此,他认为工读互助,只有通过“长久的、普及的训练”,才能让青年人加入“工读互助团”。而实施这种训练,首先要从“普通教育上筑起基础来”[7]。

到了1921年,北京和上海的工读互助团相继失败。在分析失败的原因时,邵力子否定了当时许多人把失败原因归结到社员和互助团本身的说法。他认为工读互助团“虽也可为零零碎碎的救济,而零碎救济之无补大局。在理论上本很明白,兼以现在有志而无力求学的青年天天加多,即使能救得几人,叫苦声也还是天天增高,终于没法解决。”而他进一步指出,要吸取工读互助团失败的教训:“现在的家庭与社会,同现代经济组织支配之下,非将经济组织根本改造,则逃出家庭,钻进社会,痛苦还是一样”。

这一时期,好政府主义的代表主要有:胡适、蔡元培、梁漱溟、王宠惠等。他们认为中国落后腐败的根源就是中国的“好人”不作为。因此,他们认为只要好人联合起来积极参政,中国的未来就会变好。邵力子对其主张进行了讽刺性的批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那些标举好政府主义的人,其实是被北洋政府所利用。“现在的北方政治舞台所扮演的戏剧,不论戴什么面具,挂什么戏牌,其内幕只是‘巩固北洋正统’六个大字”。邵力子反问他们说:“我要请教北京教职员诸君,现在中国的恶势力是否以‘北洋派’为最,北洋正统果然巩固,是否还有推翻恶势力的希望?诸君不能答复这个话,以后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最高尚的教育界呢?”[8]事实证明了邵力子的判断。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幕后指挥下,成立了以王宠惠为首的好人政府,紧紧72天就夭折了。对于那些主张改良或者避谈政治的人,邵力子认为他们“希望在北京政府之下‘一举而国法永振’,真无异于痴人说梦”。他号召人人“还是进一步来做革命旗下的走卒吧!”[9]。

四、“劳动者对付资本家的利器就是罢工”

对于工农等底层民众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邵力子更倾向于借助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的经验来解决。

邵力子此时把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斗争和当初人们反对封建帝制性质等同起来,认为工人运动是时代的潮流,历史的趋势。“帝制的偶像,只有相继倾扑,绝没有重兴的道理。积极战斗,是资本主义下面必不能免的产物,无论用什么方法去遏制或怀柔,都不会有效的。”这表示,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认同的。1922年初的香港海员罢工,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团结性和取得的胜利,受到邵力子的大力赞扬,他兴奋地赞美这次罢工运动为“集全劳动界而为一大联合,中国劳工史上的最大光荣:其精神简直超过一切所谓‘职业联合’和‘产业联合’之上。”[10]显然,对于工人团结起来进行罢工这种斗争手段,邵力子也是非常认同的。他甚至说:“劳动者对付资本家的利器,只有一个,没有两个;这独一无二的利器,就是罢工。”[11]

对于乡村农民阶级,邵力子认为,社会改造的事业,一定要先从乡村做起。对于这点,邵力子同样是深受苏俄影响,在写给青年人的一篇《改造社会应有的觉悟》中,邵力子说:“热烈的青年真愿改造社会,唯一的要求是‘到民间去’。这‘到民间去’的一句话,在俄国大学生间已经流行了二十余年。”[12]对于农村中的社会改造,邵力子也主张用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只觉得农民也受阶级制度的压迫,也须用社会主义去救济他们。”[13]

简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篇8

关键词:内忧外患;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19世纪60到9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中国的统治者阶层开始了地主阶级体制内的改革,这场改革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举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建新式海陆军、新办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洋务事业。他们的这种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御侮的活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洋务运动。而指导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中体西用”。

一、洋务运兴起的时代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给晚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内乱,使得统治者阶层穷于应付并不得不借助外力以期荡平。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从海上直入都城,并迫使清政府再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晚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在解决了内忧外患之后,晚清的统治出现了暂时的稳定,并由此而被上下臣工谀颂为同治中兴。经历内忧外患的统治阶级阶层在见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后,开始意识到中外之间的差距,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和西学的重要性,因而一批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共识下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实力,即我们后来所说的洋务派。

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这使封建统治者恢复了对传统的自信;另一方面,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却使他们又一次暴露了自身的虚弱。自信力要求清政府发扬传统,以稳固其统治;虚弱却告诫他们中国必须有致用之术,以抵御外敌的入侵和欺凌。因此,在这思维模式下去寻找致用之术,而有了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指导洋务运动的思想,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可以归结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为中体西用),这是一个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命题。清政府在战争的教训下深深体会到西方坚船利炮的所向披靡,因此应学习它,但另一方面自强的目的又在于防止、解除内忧外患,从而确保帝国的传统安全。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历史境遇中,中学与西学、传统与西文的关系的思考被提上了日程。于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形成以振兴国家为目的的自强运动,这个自强运动的文化学术基础即著名的“中体西用”思想。

大家可以看出,这一命题里包括两对概念,中学和西学,体和用。所谓“中学”,也就是封建伦理纲常和政治制度;“西学”主要特指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即所谓的“长技”。所谓“体”,就是“根本”,所谓“用”,即“服务”。串通起来,“中体西用”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要的解释: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这一制度服务。用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一命题,既体现了中学与西学的结合,也体现了中学与西学的区分,中学用以治身心,西学用以应世事。

关于中学,是封建士大夫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中国封建统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本质。而对于西学,人们的认识和汲取,是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大体经历了“艺(器物)——政(政制)——教(文化)”的嬗变过程。”[1]

西学是随着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布道和翻译这一活动而来的。早期的西学,传习的范围很窄,限于宫廷和少数官员,后又中断,西学成为资本主义新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已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但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几十年中,中国人对它的认识仍很不稳定,随着视野的扩大,西学的内涵不断调整、延伸,大概有以下几个进程:最早或可追溯到魏源和林则徐的“师夷长技”思想;经过鸦片战争,继之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最使他们震慑的还是来自西方的那些“坚船利炮”,他们领会的西学就是这种“长技”,值得师法的也限于这种“长技”,至于其钟表、西琴、玻璃等工艺品,都被视为伤风败俗的“奇技淫巧”。当时魏源说“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要算是发人所未发了;七十年代,围绕着军事技术摸索西学,讲求格致之学。徐寿曾说:“格致之学必籍制器以显,而制器之学原以格致为阶。”[2]七、八十年代,由开办军用工业的“求强”进入举办民用工业的“求富”。薛福成、郑观应等人认识到工业是商业的基础,格致又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对西学的要求也随同洋务企业的扩展而扩展,并视声光化电为西学的精华,并广译西国有用之书;然后是由科技学问推而及于上层建筑的政治教育体制。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中即已指出西方国家的富强,“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是几句很有代表性的话。一是说议院制的优越性。二是承认西学自有本末。与此略早,王韬、郑观应也已憧憬“君民共主”的议院制。至于个人,有的认识较多,在时间上和涉及的范围上是交错出现的。议院在中国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是认识西学、学习西方的突破点。张树声在1884年病危时的遗折中不仅提出了西学的有“体”有“用”,也指出了“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即其“体”;不仅对前只求“西用”表示不满,而且毫不隐晦地寄意于“西体”。西学的内涵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人民思想认识的提高而不断的明确和完善。

三、“中体西用”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原因

关于“中体西用”这一思潮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因缘。“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选择的思潮,它的兴起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事实上,“以‘差距体认为特征的文化选择刚刚兴起,但还没有引起国人普遍关注的时候,它就让位于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潮了,这本身就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所决定的”。[3]

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尽善尽美的,西方国家的制度比之不及,不能改变这个根本。李鸿章有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观点:“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4]不仅李鸿章、奕等人,甚至整个封建统治者阶层都是这样认为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呢?这是基于长期自闭所产生的民族虚骄,是华夷天下观下的正常认知。可在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他们切身的感受到西方的强大、厉害,中国抵不过。如李鸿章在与英法联军联合剿杀太平天国运动中看到英国的落地开花炮,觉得真乃神技也!惊慕之情,溢于言表。那怎么办?就学习!可学习什么呢?奕訢的一句话最具有代表性,他说: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而李鸿章的另一句话可为这一认知的有力佐证。他说,中国之于西方,“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5]一个独字,把我们学习西方的内容完全限定在一点上,即火器上。一个万字,证明了他们认识到中西之间的差距非常巨大,必须学习。从落伍感出发去寻找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主张应该向西方先进的东西学习的那些新人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根源于列强侵凌的忧惧感而唤起的危机意识。洋务运动是在“自强”的呼声中兴起的,于是“自强”便成为这一运动的宏观文化要求。自强文化努力被具体化为“中体西用”思潮,它构成了二次鸦片战争后的维新运动兴起这几十年文化选择的模式。保卫传统匡正时弊的宏愿使他们从危机感中获得了解救的方针,即学敌之所长,以使中国自强起来。

基于这样的认知,其指导思想就只能是中体西用了。虽说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禁锢,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参考文献:

[1]谢放《中体西用:转型社会的文化模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03月。

[2]程芳《徐雪村先生像序》

[3]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关于中国文化选择的再检讨》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4]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九,上海商务印书局,1921年,第35页。

[5]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九,上海商务印书局,1921年,第35页。

对一二九运动认识(思想汇报) 篇9

1935年的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6000余名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这便是闻名中外的“一二·九”运动。

运动发生的背景是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 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由王明起草《八一宣言》,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宣言在莫斯科和巴黎发表,并迅速传回国内,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正是由于同学们一颗诚挚地爱国之心,所以即使会有危险,即使可能有流血牺牲,即使会遭到政府的不予理睬,可是他们知道如果不去争取,那便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甚至有可能是灭国。正是抱着这种思想,正是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有在最重要的时刻,有共产主义者来领导,有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指引,于是这场运动,轰轰烈烈地爆发了。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设了岗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请愿不成,群情激愤。各校代表当即决定改为示威游行。队伍由新华门出发,经西单、西四,然后奔向沙滩、东单,再到天安门举行学生大会。一路上,不时有冲出军警包围的学生加入游行行列,队伍逐渐扩大到五六千人。行进中,学生们向沿街的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散发传单,得到群众的鼓掌和支持。当游行队伍前锋到达王府井大街,后尚未走出南池子时,大批警察手执大刀、木棍、水龙,对付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爱国学生不畏强暴,队伍仍在继续前进。这时,警察

打开水龙,冰冷的水柱喷射在学生们身上,接着又挥舞皮鞭、枪柄、木棍殴打。学生们与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有30多人被捕,百余人受伤。游行队伍被打散。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 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75年后的12月29日,由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座谈会12月9日在京召开。

国家对一次学生运动如此重视,是看重那时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还有无限的激情,更有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执着。而且,由于共产主义者地正确领导,他们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有明确的方向。国家不仅仅缅怀那个时代,更是对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充满期望。在爱国精神上相信我们现在不亚于当年,但是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过于安逸,激情少了点,可能因为现在世界和平生活富足,我们的目标不够明确,我们的前进比较迷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前进方向,要对生活充满激情,要不断完善自我,为今后投身于社会打下基础。

五四青年节团员干部思想汇报精选 篇10

敬爱的党组织: 转眼间,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在过去的一年,在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 们坚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并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我们的思想感悟有着飞跃的提高。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要弘扬“五 四精神”,我们要纪经念“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 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它既是一场伟大的青年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我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更应该始终高举爱国旗帜,站在革命和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前列,继承并发场“五四精神”,我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奉献、努力肯干、吃苦耐劳和善于创造。

我们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 要学习关注政治,并认真贯彻“____”的重要思想。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 去,把自己锻炼成为学有所长,业有所精的国家青年栋梁,为民族富强和国家 振兴大公无私的作出贡献。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富强、和谐、文 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做为一名团员干部,我更有负责和义务去发场五四精神,忠于党,忠于人 民,努力学习,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身作则,成为一名团员的排头兵。

中国急需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篇11

While facing the problems of systems, rights, interests,

and cultures, only th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could be the one effectively cracking.

目前,中国的改革陷入了困局,阻挠改革、反对改革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出现官权膨胀、管制回潮、法治倒退的局面。面对制度、权利、利益、文化的博弈僵局及复辟,唯有思想解放才能有效地破解。

厘清公私迷雾

现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始于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当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始于1992年3月30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结束了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带领中国走上了现代市场经济之路;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将拨开公有与私有、人治与法治的迷雾,在财产民有、法治建设方面为建立现代文明国家奠定了基础。

中国急需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国进民退、国富民穷、官(官权)进民(民权)退、“人治”进“法治”退,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重疾。

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将厘清公有与私有、人治与法治的迷思,告诉国民为什么要减少国有、破除国企垄断?为什么要减少人治、坚定地实行宪政与法治?

社会主义与传统的公有制、国企没有必然的联系,共同富裕与传统的公有制、国企也没有正向的关联。当今世界上最公平、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如北欧诸国、西欧、日本等皆是财产私有的国度,其基尼系数都在0.30以下;贫富差距的缩小只与所得税、遗产税等税制、股份共有、社会保障等制度、倡导公平的左派政党在西方不断执政等密切相关,与传统的公有制、国有企业没有正相关性。

瑞典的累进制个人所得税最高达到85%,遗产税最高达到98%,日本、英国的遗产税最高达到90%。松下幸之助去世时留下27亿美元的遗产,但传到第三代时仅剩3%不到,所以,人们说,“富不过三代”,日本人对待富人是“残酷的”。日本收入最高的20%人口仅占有37.5%的社会总收入。根据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25,欧洲0.32,印度0.33。美国的遗产税曾经高达55%,现在为38%,目前美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大,也仅为0.41,比中国低得多。据报道,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0.4%的人口占有70%的社会财富,而西方财富占有最不平等的美国是5%的人口占有60%的财富,贫富差距远远小于中国。在瑞典,首相与普通工人的收入之比在纳税后为2:1。瑞典的公民收入差距由20世纪50、60年代的30%下降到80年代的15%(以平均收入为100%计)。一个瑞典家庭,如果妻子不工作,4个孩子,只丈夫工作,假定1978年全年工资为4600美元,加上政府补贴后,该家庭的实际收入为14117美元;另一完全类似的家庭,假定丈夫的年工资是23000美元,交税后实际拿到的也是14117美元。可见,瑞典堪称是平均主义的社会,瑞典首相住居民区,没有保镖,出入不带随从,家中没有公务员和厨师,上下班乘坐公共汽车或开私家车,宴请外国首脑,只两道菜。

国企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股份共有制度本质上是产权清晰的私有的联合,而非传统的“总体公有”,它不仅有助于解决效率问题,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如瑞典搞了“雇员投资基金”,便是从所有制方面解决公平问题。该制度由科皮、麦德内尔等发明,它试图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从资本家手中转移到工人集体手中进行生产投资,让职工集体逐步控制企业的利润和股份,控制资本所有权。它规定每年从资方超过50万克朗利润之外的超额利润中提取20%交予职工集体拥有的基金会,再将雇主为职工代交的养老金增加1%。按照麦德内尔的计算,只要企业的利润率为10%-15%,基金可在25-35年内占有企业股份的一半。

股份共有的所谓“人民资本主义”、“全民私有制”在西方也很流行。美国有1亿多人直接或间接地持有股份,1981、1984年美国两次立法鼓励本企业职工持股;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职工集体掌握了55%的股份,环球航空公司职工掌握了45%的股份,西北航空公司职工掌握了38%的股份,于是,资本家让出了企业经营权,工人的代表成为董事长。

西方诸国的高福利也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一百多年前,德国宰相俾斯麦首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1942年牛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报告,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后将之付于实施,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从此,“福利国家”风靡西方。如瑞典的福利可谓五花八门,有病人津贴、父母津贴、寡妇抚恤金、妻子生活补助、医疗补助、住房补助、未成年人补贴,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免交学费,中小学生免费午餐等。

而反观以传统的公有制、国企为主导的中国,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与福利都与私有制的西方形成了天壤之别。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而传统的公有制、国企既无效率也不公平,与这两个原则背道而驰。

传统的公有制、国企是专制的经济基础,阻碍了中国的进步,斯大林、希特勒、萨达姆都是通过国有而控制整个社会并进而把国家拖入极权主义泥沼的;国企的行政化、裙带化导致了机构的膨胀、经济低效率、严重的腐败与浪费。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尽管中石油、中石化在2009年世界500强中名列前茅,但他们的效率只有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另据测算,中国垄断的电力、电信等公司的资本利润率只有世界同类同规模企业的1/5-1/20。中国国企以占有全社会50%以上的工业资产、80%左右的能源资源,只创造了30%的工业产值,只解决10%的就业。中石化一盏灯156万(网民称2000万),装修大楼4亿多,中石化原老总陈同海受贿近两亿,他平均每天消费公款4万多元。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裁刘金宝,他也曾经担任上海分行行长,一年的交际费就达1亿元,其车队由10辆奔驰车组成,经他批出的贷款坏账高达960多亿元。

国企越多的地方就越是无法无天、法治被破坏、人治横行的地方;国企垄断越多的国家就越不可能是法治国家。事实上,现代法治是建立在财产私有的基础上的,所谓私人茅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警察不能进)。

目前中国的国进民退不仅无助于经济现代化和民生福祉,而且败坏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损害了社会正义,破坏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思想汇报-学习五四运动 篇12

理念是对一种事物的理性认识或观念。新图书馆运动中学者们对图书馆教育在理论上有较多的论述和较多的认识。

1.1 图书馆教育的意义

“图书馆教育”是以图书馆为中心, 以图书出发, 让读者来适应、来创造、来开展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建设。“图书馆教育是近代教育上的一种新兴势力, 同时也是实现新教育理想的先声。它无时间性和无阶段性的限制, 它那种经济化和科学化的方法, 可以顾及各个不同的需要, 而分别供应之。这种大众化的教育, 足以陶冶民众德性, 提高民众知识, 增进民众技能, 锻炼民众体魄, 使民众群策群力去树立良好的社会”。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图书馆学先驱们对图书馆教育的认识是深刻的、先进的。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 图书馆对读者的教育工作纷纷开展起来, 使得图书馆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掀起了新图书馆运动。

1.2 图书馆教育的性质

图书馆教育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 在新图书馆运动中学者们有一些共识:

(1) 图书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马宗荣在《社会教育十讲》一书中对社会教育下的定义是:“社会教育是设法使教育事业的范围扩张, 使它社会化、民众化全民化。是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种种教育机构, 用种种手段, 在实际的生活场中, 使凡属未教育成熟的人, 均教化他, 以增高社会的教育程度, 使社会的改革上、进步上, 受有益的影响。”实施社会教育的机构很多, 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讲演厅等, 图书馆是实施社会教育的机构之一。

(2) 图书馆教育是民众性的教育。图书馆是以全体民众为对象的, 它的服务对象“不分男女、不问贤愚、不管职业、不拘贫富, 不管属于农村或城市, 不查其职业与地位, 一切万民百姓, 都是社会教育的对象。”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之一, 应面对全体民众, 实行“教育机构均等”的宗旨。

(3) 图书馆教育是启发式教育。图书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的授课, 使学生获得知识, 而图书馆教育则是通过读者的自觉读取图书、文献知识, 从文献中获得知识。从这一特点出发, 图书馆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图书, 辅导读者阅读, 组织读者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等多种多样的启发性方式, 使读者通过个人的自我学习、自我认识, 从文献中受到教育, 获得知识, 所以, 它是一种启发性教育。

(4) 图书馆教育是普及知识性的教育。图书馆的藏书中蕴藏着古今中外人类所创造的各种学科的知识。图书馆利用各学科的文献, 通过书刊展览、解答读者的咨询、举办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方式, 介绍各学科的最新科学成就, 讲述国内外政治或时事方面的重大事件, 推荐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宣传有益于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书刊, 凡此种种均是向读者普及知识的教育。

(5) 图书馆教育是终身性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类社会也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要想在社会中生存, 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要“学到老, 活到老”。而图书馆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最好的基础。因为从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中, 可以吸取“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知识, 使人们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利用,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 跟上时代的潮流和前进的步伐, 不断进取, 不断奋进。

1.3 图书馆教育的作用

图书馆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小到对每一个人的作用, 大到对社会、对国家, 乃至对世界, 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1) 对提高个人知识的作用。

图书馆教育对不同的人均可发挥不同的作用, 图书馆可使未受到教育者得启发其智能之生长;对现受教育者得辅助其智能之生长;对已受教育者得继续其智能之生长。图书馆教育有几个方面:在一般平民个人自修时, 可指导阅读者代其选择图书, 根据读者的年龄、程度、兴趣和以前的经验, 指导他们有计划地读书。对在校学生可供给参考书和补充读物, 以补学校正式课程或教科书的不足, 对教师可供给参考资料而增加他们的教材。对已离开学校的人应注意培植, 使他们的思想日有进步, 学术日有增进, 给予高尚丰富的人生观, 从学术中提高他们的才能, 以为人类服务, 而谋大众的福利。研究某种科学的人、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 无不靠图书馆的帮助, 以完成他们的研究与创造。

(2) 对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

刘国均认为, 修养是人生不可忽视的一件事, 要激励我们的志气, 发扬我们的人格, 不能不借助古人的嘉言懿行, 来作为我们的模范。而图书馆可供给以这种材料。劳力或劳心之后, 精神困顿。在图书馆里取些新鲜读物, 如小说、文艺一类作品, 可以振作我们的精神、消除疲劳、变换心思、并可以得到相当的益处。图书馆是国民修养的中心点, 可以训练国民的德行, 即受古今学者的潜化, 于个人德性和修养极有补助。

(3) 对经济上的作用。

图书馆有提高全社会生产能力的功效。“现在无论资本家或劳动者, 都向图书馆取阅他们最适用的书, 以增进他们的事业与工作, 因此全社会的经济程度和知识能力, 能因图书馆的力量而提升。”“单就经济方面而言, 工人因得有增进知识之机关, 使得知识增加, 而工作益有效率可睹;工厂之执事亦得时时参考其中, 且因在图书馆研究而有新发明者。”

(4) 对社会的作用。

现在的新旧文化, 东西文化, 都有抵触, 有不同的地方。图书馆保存和流通各国、各时代的图书, 可以提高人民的思想, 扩大人民的眼界, 图书馆因此可以调和沟通文化, 以促进社会的协调和发展。

(5) 对儿童的作用。

图书馆可以训练儿童, 引起他们对图书和阅读的兴趣, 教会他们用书的方法, 养成永久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将来成人的时候, 自知视书为益友, 并能运用图书以解决人生问题。儿童图书馆至少有两种功能:一是培养儿童读书的习惯, 使他们将来有一种爱良好的习性;二是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 使他们不致误入歧途。

1.4 图书馆教育的特征

图书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刘国均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之精神》一文中对图书馆教育的特征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学校之教育, 止于在校之人数, 图书馆之教育, 则遍于社会, 学校之教育, 迄于毕业之年, 图书馆之教育则无年数之限制;学校之教育, 规定课程之限制, 而图书馆教育则可涉及一切人类所应有之知识。”学校之教育常易趋于专门、图书馆教育由为常识之源泉。因此, 他认为, 图书馆在教育上的价值, 有时竟过于学校。俞爽迷在《图书馆学通论》一书中说:学校给我们以学识的基础, 图书馆是给没有进学校能力的人, 有继续研究的机会, 学校是初步的, 图书馆是无止境的。学校里只能为百科略备常识和门径, 图书馆便能供给专门的、高深的学术资料——社会不能无学校, 也不能无图书馆。

2 图书馆教育的指导思想

新图书馆运动中, 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图书馆教育的指导思想, 这些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先进的。今天看来, 也是具有现实的、积极的意义。

2.1 平等教育的思想

辛亥革命后, 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 他大力倡导平民教育、成人教育, 希望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提高民众的“国民教育程度”。五四运动后, 一些革命先驱进一步提出了为无产者服务的思想, 李大钊提出“劳工聚集的地方, 必须有适当的图书馆, 书报社、专供工人休息时间阅读”。西方留学归来的一些图书馆学先驱们, 受西方自由、平等及普及图书馆思想的影响, 也纷纷提出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思想。要贯彻教育平等的思想, 就要使图书馆的收藏书接近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收藏书的各种障碍, 例如:扫除文盲、使人人都有读书识字的能力, 解决利用图书馆能力上的不平等;开办图书馆分馆、图书流动站、巡回借书等;取消各种限制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障碍, 如:入门收费等, 使读者平等地、方便地利用图书馆的藏书, 以增进知识的教育水平。

2.2 自主教育的思想

图书馆教育的特点是让读者自由地、自主地阅读他所需要的、适合的图书, 以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杜定友在《图书馆与成人教育》一书中说, “成人的学习全靠自育, 全靠自已潜心阅读得来”。——他们对于科目的选择, 要求有充分的自由, 对于各论题的轻重, 也可以自由认定, 对于学习时间和进步的速率, 尤其要自由计划, 量力而行, 有些是要学一种实用的科学, 以收实效的, 有些只求扩充自己的眼界, 增广人生观念, 有些是辅习以前教育不足, 有些想另辟门径。所以, 各人旨趣不同, 不能一概而论。为贯彻自主教育的思想, 就要理解读者, 关心读者阅读的需求, 尊重读者的自主选书、自愿读书的意愿, 爱护读者的积极性。同时, 馆员对读者的态度要和蔼、热情、诚恳, 对读者的借阅要求的提问, 要作到“百问不烦”, 充分满足读者的自主需求。

2.3 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图书馆教育要针对不同的读者, 给予不同的教育。徐旭在《民众图书馆学》一书中说, 个性化指导要根据: (1) 读者的程度:包括教育程度和识字能力等。 (2) 读者需要, 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增进上的有关需要, 一方面是培养做人的道德品质的基本需要; (3) 读者的年龄与阅读的记忆力、阅读兴趣的浓淡以及读物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4) 读者的时间, 能够用于读书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 (5) 根据不同的地域, 时机或其他条件, 对读者进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有针对性地, 有区别地满足不同读者的特殊需要。贯彻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就要根据每个读者的特殊需要, 开展个别的服务工作, 或针对读者的个别情况和需求, 为查找、检索、筛选、整合有关的文献资料。

2.4 诱导性教育的思想

刘国钧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之精神》一文的最后指出:“总之, 近代图书馆以其目的, 以诱导的方法, 以养成社会上人人读书之习惯为宗旨。”用诱导的教育方法是图书馆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图书馆教育以读者的自学为基础, 因此, 它的教育方式主要应以启发和诱导为主, 要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兴趣, 爱好和需求, 启发和诱导他们去查找、阅读和利用适合自己需要的各种文献资料, 解决学习或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3 图书馆教育的方式、方法

图书馆教育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 不外有三个方面:

3.1 图书推广的方法

图书推广的办法很多, 现择其主要的列述几种:

(1) 壁报:借以传播世界、国家和本地的重要时事。报告本馆及民众教育机关的消息, 养成民众阅报的兴趣和习惯。

(2) 询问代笔处;为不识字的人代写书信、便条等。为不明事的人, 解惑答难等, 借以鼓励并促进民众识字读书的欲望。

(3) 固定巡回书库:是使不能来馆之人, 亦能有书可读。可在茶园、澡堂、工厂或小学内设立。图书馆将50册左右的书籍, 装置在一个小书橱内, 由巡回处管理员管理借还书的事情, 每隔一个月, 图书馆再给更换另一批图书。

(4) 流动书库;这是实现以书找人的原则, 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如:公园、火车站、游戏室等, 用流动书库送去图书, 使民众与书有接触的机会, 同时图书馆可以宣传服务, 招来民众前来图书馆阅书。

(5) 代借图书处使远离图书馆的民众不致因往返不便, 而无书可读。图书馆在代借处找一位经手人, 负责借还图书。图书馆定期送去和换取图书。

(6) 通信借书:对于远方的读者, 图书馆采取通信借书的方法。凡遵守通信借书规则的人, 办理一定手续后, 可以用邮寄办法, 将书借给读者。

(7) 阅书报处:在人烟稠密, 交通便利的地方, 设立阅书报刊, 以宣传和推进图书馆的各种民众教育活动。由图书馆派一名管理员, 除负责书报的借阅外, 还可以举办讲演会、解答问题。

(8) 编印民众小报:读者读书后, 有些心得、体会, 可写成稿件。图书馆可以宣传新书, 通报所举办的各种活动等。将这些稿件汇集起来, 编成小报。它可以鼓舞民众读书的兴趣, 供给民众适宜的读物。

3.2 个别教育的方法

(1) 制定读书纲要:

个别指导最好与读者共同商量, 制定一个读书纲要。关于制定读书纲要, 杜定友先生在《图书馆与成人教育》一书中有较详细的论述。他说:读书纲要是为个人自修而用的, 是一张书目, 使阅者可以按部就班, 继续地, 有计划地研究某一种学问。完善的读书纲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有完备的正确论题;2) 有一定的目的;3) 书籍的选择要使读者感兴趣;4) 所选的书籍都要上乘的作品;5) 根据题目的需要包括各方面的观点的论据;6) 要尽量选择最新的出版物;7) 资料的组织有计划;8) 对于各书应有提要或评论。

(2) 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 读者在阅读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

某个字词的解释, 某一事件的情况;或查找某一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等。图书馆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 利用各种工具书给予解答, 这也是对读者个别指导的一种常用方法。

3.3 图书馆宣传的方法

图书馆宣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 宣传图书馆:要向民众宣传图书馆的办馆方针, 图书馆借书处、阅览室的设置情况,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手续和办法等。

(2) 宣传图书馆目录的使用方法:新图书馆运动时期, 大部分图书馆都已采用了卡片目录, 一些古旧书仍用书本式目录。图书馆向来馆的读者介绍图书馆目录的查找方法, 如:分类目录的类目设置, 书名和著者目录的检字方法等。

(3) 举办新书陈列或专题图书展览:对于新到的书刊, 应选择优秀者, 陈列在阅览室, 以便读者及时了解新书的出版情况。图书馆还可以按照专题, 选择有关的书刊资料, 组织专题书刊展览, 使读者对于某一专题的文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举办讲演会:图书馆聘请各科专家来图书馆做学术演讲。也可以根据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使命, 组织通俗性的讲演, 以引起读书的兴趣。普及科技知识, 开阔读者的视野。

(4) 组织读书讨论会, 杜定友认为, 应组织讨论会。杜定友有很详细的说明:1) 先由图书馆拟定讨论会的题目, 规定范围;2) 用各种方法宣传读书讨论会的组织和进行的方针;3) 邀请读者参加讨论会;4) 召开预备会议;5) 准备讨论会应用的各种图书;6) 每次讨论会人数最好在一二十人之间;7) 由专家或馆员担任会议的主持;8) 会议开始时, 应宣布讨论大纲, 会议内容和时间等;9) 务使每次会议的内容充实, 兴趣浓厚;10) 开始讨论前最好请专家对讨论题目做简短的介绍, 使各人明了其内容, 并引起研究的兴趣;11) 讨论时可有各人自由发言, 好像朋友聚谈一样;12) 会议时间不要超过二小时。每月一两次;13) 讨论进行状况和研究结果, 应随时公布, 以供各界参考。

(5) 组织共读会, 组织志同道合的若干人, 共同读一本书或一类书, 读毕互相讨论, 互相切磋, 共同提高认识。

摘要:新图书馆运动中的图书馆教育具有广泛的意义。从性质上讲, 它是社会教育的一种, 是民众性的教育, 是启发式教育, 是知识性教育, 是终身性教育。从作用上讲, 图书馆教育能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 提高个人的修养, 提高全社会的生产能力, 扩大人们的视野, 陶冶情操。

上一篇:树叶贴画《落叶》的教学反思下一篇:辅优、补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