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2023-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消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确立和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持续地提高,也就使得目前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了。文章分析研究了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所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出了深入的探讨,给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提出了思路,以供广大同仁一起探讨,以求共同进步。

[关键词]我国消防;法律法规;公安消防机关;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前言

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之一,它的构建和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有利于我国公安消防机关有效依法履行其职责,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大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也有利于社会公共秩序的有效维护,更有利于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有力保护。然而,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消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比较,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起步是比较晚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和快速地发展,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持续地提高,也就使得目前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了。在这种国情下,为了能够有效地促使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得到完善,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加强对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从而推动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向前发展,最终得以完善。

一、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我国的宪法明确地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在行使相应的职权时必须绝对严格地按照我国的国家机关组织法的规定执行。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属于公安消防特别行政法范畴,在所有的各个级别的国家行政机关中都对消防行为做了十分明确的规定。然而,到现在为止,在我国的国家机关组织法当中,并没有出台与国家机关的消防行为相关的组织法。如此这般,造成了消防法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有的国家机关会因在国家机关组织法中没有相应的消防法内容,而拒绝执行的情况。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消防法在那些国家机关面前就成了一纸空文。

(二)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比较来看,显得比较滞后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较,他们很多能在很大程度上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适时地修订相关法律,而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修订就显得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法律法规的立法在我国的程序较复杂,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要经历相对繁杂的手续,一般都要经历数年才能完成。此外,制订完成的法律法规在颁布后,在较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致使我国有些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制定、颁布、实施以及修订也是如此。比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中的主要建筑了,然而,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比较不健全,造成了部分无法可依的现象。

(三)在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执行能力低下

从总体上来分析,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防执法的任务量也日益猛增,现有的执法力量不足以满足。以2012年郑州市的消防状况为实例,2012年市区人口为425万,各类各级的企业事业单位总共有近十万家,全年共发生火灾近1300余起,全年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检查了近万家单位,然而全市的消防监督人员不过近百人,显然消防执法人员不足。消防执法的任务量是十分巨大的,要有效完成如此巨大的执法量,需要大量的消防执法工作人员和执法机构的完善作为前提,当然,还必须要有完备的技术条件和足够的物资条件以及大力的财力扶持。2.依然存在地方行政干预的问题。首先对于公安消防机构来说,它是由公安部直接领导的现役制的军队,但在具体执法时,它有时还存在人情网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由于消防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处的不同位置和所担任的不同责任,就造成了他们在定位消防目标、消防思维方式以及具体的消防工作方法等等都有比较大的差别。另外还存在某些经营者、企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有着各种关系,造成了一些领导把消防执法与经济发展相对立,对一些有悖消防法律法规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不能及时做出关停、限期整改等等处罚。其次,还存在小部分执法者,由于本身的职务和地位,又深受封建特权观念等思想的毒害,将自己凌驾在法律之上,做出一些篡改执法、歪曲法律等等事情,进而做不到公正执法,甚至纵容一些不法行为继续进行。3.因执法手段的单一,造成难以实施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一方面,在当前的法律中,对于消防行政处罚执法权力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在《消防法》中,规定了诸如没收违法所得、停产停业、扣留物品等强制性措施的执法主是公安机关或者是申请法院执行。这就造成了公安消防机构在面对当事人或单位拒绝执行时,由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而不作为,而在很多时候法院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受理这类强制执行的案件,使得难以根治部分安全隐患,长此以往,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力度和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在申请法院执行时,其程序繁琐,所耗的时间也较长,造成了行政效率较低。以一个行政处罚决定来说,从判决到执行完成,至少也需要好几个月时间,而对于处罚对象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在发现有安全隐患又拒不整改的情况下,才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仍在营业,相应的危险就在进行当中,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

(一)大力提升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力度

在我国,为了提升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效执行力度,首先主管领导或部门必须加强其自身的政治思想自我教育,对消防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位,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办事,决不将自身凌驾于消防法规法律之上。在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负责消防安全的必须是单位法人或者是主要责任人,以保证职责设定和法律责任设置能够一致,以确保在发生违背消防法律法规时能够有效地追究责任。

(二)大力提升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相应职权时的依据主要是基于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法。所以,为了确保中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国家机关的执行力度,避免消防法律法规与国家机关发生冲突,以保证中国的消防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消防工作的特点,制定消防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在消防组织法中,必须将公安消防机构与各级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实现利用法律手段对国家机关有悖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有效地约束和限制。

(三)着力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本身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有效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着力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必须有效提高消防法律法规的立法进度,使得防法律法规体系能及时地适应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要规划好消防法律法规的立法,以提高消防法律法规体的立法进度,以确保消防法律法规体系能够有效地适应于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二,对消防立法机制的建设还要大力加强。在此过程中,必须依照民主、公开的立法原则,组建专家消防的立法机制,还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意见与建议相结合起来。第三,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此过程中,在着眼于当前运行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仔细分析研究目前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目前运行的消防法律法规。第四,加强对目前在消防方面发生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目前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肯定会引起建筑风格、设计观念和消防技术等方面很大的变化。其中,我国消防所面对的空前难题就是现代化工厂和高层建筑方面的消防工作。在这些种种全新的情况下,必须要促进消防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及时针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最终确保消防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适应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将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有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矛盾与冲突。另外,必须充分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和健全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既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思想。因此,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始终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杨海坤.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商小平.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理解与适用[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3]崔效敬.现代消防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宁婧(1981—),女,河南洛阳人,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助理工程师。

作者:宁婧

第2篇:浅析我国消防法律未来的新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越来越健全,关于消防方面的法律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很多方面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本文笔者面对这些缺点给出了相应的策略,使我国消防法律在未来能够长久的走下去。

【关键词】消防;法律体系;发展

前言

消防法律法规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健全对公安消防部门执行任务的严格、减少火灾的发生、人们生命财产的保护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各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必须要客观的认识、评价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各种问题,使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对症下药,脚踏实地,找到有用的方法,努力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

1.我国消防法律体系发展历程

消防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消防安全行为的规则规范。据统计,我国已制定的消防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30余部,消防技术规范近30部,消防产品技术标准230余部。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消防法律不断在更新,消防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消防技术不断创新,而到如今消防法律又出现了新问题,如消防设备不健全,人们的意识不高,消防技术不规范等,我们还要像以往那样随着人们需求和社会进步不断地创新、不断革新,努力完善我国的消防法律体系。

2.我国消防法律体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这可以极大程度的维护社会的治安,然而我国的消防法律体系建立的比较晚,加上在国家建设的最终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消防法律体系已经供不应求。同时,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经济、文化也在稳步上升,这使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不协调了,如消防法律的信息化不完善、消防法律缺乏现代科技元素等,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国必须对消防法律体系进行深度探究,找到可行的对策,使我国消防法律体系得到健全。

2.1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的国家法律指出,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不得违背国家机关组织法的规定,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属于公安消防特别行政法范畴,并且在全国对消防事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任何违背国家机关组织法的机关或者个人都要受到相应处罚。在所有的各个级别的国家行政机关中都对消防行为做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但是,时至今日,我国的国家机关组织法中出台的相关管理规定并不太完善,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人的误解,导致了在消防执行过程中因没有直接相应法律而遭到拒绝执行的行为,可见国家机关对消防法的空缺。

2.2法律责任的设置不符合现状

事实上,在实际执行消防任务时,我国的法律法规的理论并不能得到显著的实践效果。由于消防法律体系的责任设置并不完善,一些人执意人治胜于法治,进而在实践中有意干涉执法人员工作,而我国的消防法律对责任人的规定不够完善导致执行没有强制力,此外,一些国家机关、大型企业也抵抗执法以及怠慢消防法律,但是根据现有的消防法律只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相关责任人,对其他间接责任人不予处分,长期这样下去,消防责任和消防法律就会出现空洞现象,严重的话,相关法律将失去执法力和权威性。

2.3缺乏消防技术规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不断创新,出现了各种新型材料,消防技术规范存在一些不足,如消防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不好、技术规范有些术语的表达不准确,都影响了消防监督和执行,如今,还有好多消防技术不够完善,还不够成熟。很多火灾的模型设计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很多火灾方面的资料还很有限,特别在大建筑物上更是如此,而且很多资料都出自于小规模实验,所以说性能化和相应规范还需要很多改进。

3.我国消防法律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不断提升,为了适应我国人民的需求以及市场和经济的发展,面对消防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弊端,我国国家机关一定会建立健全消防法律法规,达到转变人们的消防法律理念以及执法人员转变消防监管理念的目的。未来我国的消防法律一定会更加具体化,对执行消防任务中产生错误的追究会更加明确。加大技术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减少执行任务发生的错误。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关于消防法律的新问题,我们要将时代的特点与相应消防法律相结合成新的消防产物。

3.1完善体系结构,转变消防监督理念

消防立法的价值本位和规范重心应该是消防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相应的消防行政法规实施效率不高,进而导致消防法律执行力低下,造成如宏观消防管理不好管理,微观管理也不好理顺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消防立法不够精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机关就应该制定和修改更加明确的消防法律规范,从基层体系的更正来完善消防法规体系,而地方也应该以消防法作为重点,定期给消防人员进行消防常识培训,确立正确的消防观念,掌握基本的消防流程,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要努力完善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消防法律。如今科技非常发达,因此消防设备也存在着越来越多潜藏的危险,如果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所以一定要完善消防技术规范,把遵守消防准则作为法律义务,这样可以使消防监督管理更加专业化和安全化。

3.2对主体责任详细明确化

我国消防法律中对消防责任的规定比较笼统,即有错误发生只处罚主要负责人和相应直接负责人,而且日常小的消防错误处罚不重,这导致了在执行过程中,有些执行人员散漫、执行不认真,不按照消防法律形式执行任务。如今社会越来越科技化,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消防法律应该对法律责任更加具体化,要明确规定消防事故发生时所有相关人员一律会受处罚,并且要定期巡查执法人员执法情况,一旦发现有工作不认真的成员一定要严肃处理,在消防执行的小事上也要明确规定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只有依靠法律强制力制定更加明确具体的消防责任,才能减少消防安全的事故发生。

3.3明确技术规范,建立全新管理模式

面对各种各样的消防技术规范问题,我们要深入研究,与我国消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找到更多的方法来规范消防技术,将其列入消防技术规范准则,而把与当代不适合的消防法规加以修改或者废弃,从而达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效果。我们还要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结合他国优秀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没有管理的组织是不会进步的,要将消防行政管理与消防技术相结合,维护消防事业稳固发展。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让我国消防法律体系更好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定要让其不断发展和更新,所以这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它的健全需要所有有关部门和人们互相监督、共同努力来实现,而且还需要财力、物力和技术的支持,从而完善我国的消防法律。

参考文献

[1]陈伟山.浅谈我国消防法律体系的发展对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05).

[2]張圆圆.浅论我国消防立法理念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28).

[3]王亮.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29).

作者:于恩渤

第3篇:关于消防法规体系整体思考与建议

【摘 要】本文作者就结合自己在基层消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发表一点自己对消防法规体的拙见,恳请专家与同行予以批评指正。

【关键词】消防法;消防监督;消防立法

1.消防法规体系思考

1.1消防法规之间的效力等级问题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这是法律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对此进行解释。公安部于一九九四年二月五日下发了关于对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不属于申请复议范围的通知,明确指出当事人对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只能向当地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申请重新鉴定或者认定,当地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重新鉴定或者认定为最终鉴定或者认定。

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存在这样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作出这一规定的依据《行政复议条例》现已废止,并且《行政复议条例》的受理范围和不予受理的范围都不能明确看出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现行的《行政复议法》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二是《行政复议条例》是行政法规,它的解释权应当归属国务院,作为国务院的一个部对其进行解释属越权解释,是无效行为。三是如果这一规定成立的话,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同时也排除了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可能,使当事人在这方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救济。

要想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作者认为须先弄清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火灾原因鉴定或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依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点应该是无庸置疑的。既然是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就应当有救济权,而救济权无非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两种方式。如果这两种救济权都被剥夺,必将导致权利被滥用,用,对行政相对人肯定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违法的。实践中存在消防部门内部的考核中如发现某单位被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不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结果如何)则会被扣分,表现出一种对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恐惧”情绪,这种情绪也间接促成了以上问题的出现。

消防执法实践出现很多当事人对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原因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而一些地区则以公安部的通知为由排除对此类案件的管辖。为把我国依法治火工作推向深人,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应该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明确当事人可以对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原因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申请行政复议,逐步把消防执法的各项行为都纳入法律监督的视野,努力加强消防部队自身的素质建设,稳步提高执法水平,真正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这样才能一步一步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

1.2操作性问题

《消防法》较之《消防条例》增加了《法律责任》一章,为消防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可以说在操作性上大大加强了。但消防执法过程中,作者发现《消防法》的有些规定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够强。比如作为消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火灾部分却只有一条,所有的火灾都只能归为失火(纵火属刑侦部门管),要么依据《消防法》第47条第6项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贵任,要么依据《刑法》追究当事人失火罪的刑事责任,造成在实践中的火灾处理千篇一律,不利于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3及时修订相关法规,制作配套法律文书的问题

《消防法》颁布实施以后,原来的《消防条例》就废止了。原来依据《消防条例》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就存在一个废除或修订的问题。但《消防法》实行五年多了,这些工作有的尚未开始,有的才刚刚开始着手进行,可谓迟缓。法律的生命力体现在与时代紧密结合上,也体现在易于被人们遵守和执行上。对于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来说,没有配套的法律文书,操作性再强的法律都无异于一纸空文。《消防法》颁布实施以后,很长时间里文书不统一、不规范,不仅各地消防执法文书格式不尽相同,填写上也五花八门,极大影响了《消防法》的实施。作者认为,进一步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力度有必要由公安部对消防执法的文书格式及填写方法上作出统一,规范执法行为。

2.消防法规解决问题

2.1提高消防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按照宪法确定的民主和法制原则,任何行政机关的存在和行政职权的运作,都必须有組织法的依据。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十年内,参照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和消防工作特点,特别是根据中央和地方职权的划分,尽快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组织法》。明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包括政府与消防机构的职责和关系,各行政机关的职责和关系及与消防机构的关系,也包括公安消防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使之与政府机构改革,国家行政机关改革相适应。

2.2提高《消防法》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细则》等类似的行政法规,充分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实现对消防组织法、消防法在落实层面上进行细化,使每一行为操作更为具体可行性,如对消防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进一步细化。(2)适当取消行政处罚的诸多前置条件,增强消防行政处罚的可操作性,以维护消防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提高消防行政效率。(3)具体明确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管理、维护的具体部门,具体明确人民政府对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资金投入的比例或数额。

2.3进一步明确落实消防行政相对人的职责

通过61号令的实施,要求单位内部建立消防安全责任机制,确立了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地位,在消防法法律体系中落实了消防行政相对人的职责,为建立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我国总体的消防安全意识还不高,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而61号令的宣贯又没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在消防法中仅仅对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行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警告,而且行政处分要由消防部门查出问题才能追究,还是摆脱不了消防机构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消防行政相对人的职责,加大对未落实好责任制的单位及个人的处罚力度,同时,通过法律手段把消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当中,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否则,消防安全责任制对于改变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只能是流于形式,增加单位为应付消防监督检查而做的工作量。

2.4完善监督执法规章,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73号令中对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消防监督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水平参差不齐。使消防监督工作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在实际工作中,大型工程、重大火灾隐患,消防规划,业务建设等工作,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对稳定的业务人员。往往同一业务要更换几个经办人,造成业务中断、衔接不上、前后扯皮等现象。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消防执法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方而要从体制上把好入口关,提高准入门槛,阻止不适合、不具备岗位资格、业务素质的人员从事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要应当进一步明确监督执法人员职责,对可能出现的中途变更经办人员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执法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3.结束语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市、经济特区目前适用的地方性消防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消防法制建设的需要。在学习和贯彻落实新《消防法》过程中,必须从“心”开始,以专注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忠于职守、真抓实干,开创消防安全工作新局面,把火魔驱逐出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11).

[2]傅智敏,韩海云.我国消防标准体系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6).

[3]孙平,田亮.消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6).

[4]韩海云,傅智敏.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与展望[J].武警学院学报.2008,(2).

作者:曹刚

第4篇:消防法律法规知识

1、灭火救援业务资料包括哪些?

答:灭火救援业务资料主要分为灭火救援准备资料和灭火救援作战资料两大类。

2、灭火救援准备资料包括哪些?

答:责任区情况资料、执勤业务训练资料、安全管理资料、消防装备资料。

3、灭火救援作战资料包括哪些?

答:接警记录、现场录像,照片,救援报告表, 战评与总结等内容.

4、灭火救援预案制定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灭火救援预案制定的范围是: ( 1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 2 )在建重点工程。 ( 3 )各类重大灾害事故。 ( 4 )重要保卫勤务。 ( 5 )跨区域救援行动。

( 6 )其他需要制定灭火与抢险救援预案的单位或场所。

5、灭火作战预案制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灭火作战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单位或部分基本情况,火灾设定、力量部署、扑救对象、供水方法、注意事项等。

6、预案制定中重点单位或部位基本情况包括哪些? 答:(1)重点单位或部位基本情况。

(2)火灾设定。 (3)力量部署。 (4)扑救对策。 (5)供水方案。 (6)注意事项。

7、抢险救援预案制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抢险救援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灾情设定、危害特性、力量部署、处臵对策、勤务保障及注意事项等。

8、抢险救援预案制定中灾情设定包括哪些? 答:(1)发生灾害事故的类型(如建筑类、化工类、运输工具类等)。

(2)灾害发生的区域、地点、单位、名称等。 (3)发生的灾害规模、危害程度等。

(4)发生灾害区域的气象条件,如风力、风向、温度、湿度等。

9、抢险救援预案制定中处臵对策包括哪些? 答:(1)组织有关人员,成立灾情侦查组,对现场内遇险人员、爆炸物质、建筑破损程度、可燃物与有毒气体、液体泄漏等方面情况进行侦查和检测。 (2)划定危险区域,调集相关力量,实施对危险区域的警戒,严控人员进出。

(3)依据灾情和参战力量、装备器材等情况,迅速进行战斗展开,运用有针对性的救援措施,实施遇险人员疏散与救生,防暴排险。控制火势,疏散贵重物资,控制灾情发展等救援行动。

(4)适时调集增援力量和社会有关部门及专业队伍到场,参与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

10、预案制定的要求有哪些? 答:(1)建立组织,深入调查

(2)领导重视,参于制定 (3)准确细致,保证质量 (4)简要明确,便于使用

11、预案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平时应用。

(1)熟悉重点单位或部位的情况和灭火救援对策。

(2)促进战术、技术训练,提高综合作战能力。

(3)演练落实各项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2、实战应用。

(1)用于实战中各种参战力量的调动协同。 (2)用于灭火救援现场上的计划和临机指挥。 (3)用于现场灾情处臵的辅助决策。

12、灭火救援预案图线型和着色有何规定?

答:(1)重点保卫单位的重点保卫部位。如生产和贮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及重要建筑等,建筑物外轮廓用粗超实线绘出,内着红色。

(2)消防栓、水池、水井等可作为灭火用的消防水源,其轮廓采用轮廓粗实线绘出,内着蓝色,并加注容量(m)。

(3)所有消防车辆及水枪等装备采用规定图例符号绘出,公安消防车辆及水枪内着红色,企业专职消防队车辆及水枪内着黄色。

(4)火势蔓延箭头和重点保卫主攻箭头按规定图例符号,着红色绘出。

(5)厂区内其他主要建筑轮廓采用黑色中实线绘出,内不着色。

13、日常检查用的水源手册包括那些内容?

答:(1)目录:将责任区的水源情况按城市(镇)功能分区、分道路布臵。从检查水源出发,分成若干个分区,将每个水源分区进行命名、编号,并列出目录,便于查找。 (2)责任区消防水源分区图:责任区消防水源分区图主要包括消防道路、主要单位、建筑;消火栓、消防水池位臵、地下消防给水管网布局、直径;天然水源位臵(流向)、消防码头及可供消防车停靠取水的岸段。

314、消防装备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1.配备情况登记。

配备情况是指消防部队消防车(艇)器材装备的配备情况。

(1)消防车(艇)配备登记。登记各执勤消防车(艇)服役的日期、类型、性能以及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技术资料。

(2)器材装备登记。主要登记随车(艇)器材装备的时间、种类和数量,灭火剂的种类、数量,战斗员配备的个人装备种类、数量和使用情况等。

(3)储备装备登记。主要登记器材库所储存的灭火剂种类、数量、购臵时间,器材的种类、名称和数量以及领缴册等。

2.检查保养情况登记。

检查保养是指战斗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所配备的器材装备开展检验、检测、擦拭、维护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其目的就是保证消防装备处于完好状态。

(1)消防车(艇)检查保养记录。主要记载平时对消防车(艇)进行检查保养和年度检查时的状况,更换加注各种油脂的日期、数量等。

(2)消防车(艇)维修记录。主要记录消防车(艇)进行维修的原因、日期和返队投入执勤的时间以及主修项目,更换的零部件型号、数量。 (3)器材保养记录。主要登记执勤消防车(艇)上的器材名称、数量、保养日期和和保养人姓名。

15、接警出动记录包括哪些内容?

答:由值班通信员填写。主要记录接警时间,事故现场地点,报警人姓名及电话、灾害性质(燃烧物质种类),出动消防车种类,灾害对象、数量、人员和时间,灾害事故的控制时间及归队时间等情况,它是最原始的资料。

16、人工消防水源包括哪几部分?

答:人工水源按其形式和储存、提供灭火用水的方式主要分为室外消火栓和消防水池两类。

17、火场供水指挥员使用的水源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其水源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1、目录。

将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现场供水计划图进行编号,列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名称,以便查找。

2、基本情况。

在手册的前面,应简明扼要的说明制定手册的目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对责任区内所有消防水源概况,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基本情况、水源分布情况、供水能力 情况、消火栓位臵、管径压力等情况,以及救灾现场供水计划应进行较详细的文字表述。

3、重点部位供水计划图。 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现场供水计划图,就是在重点单位的平面图上标出水源、道路、环境和消防站的位臵等。根据救灾现场供水力量计算方法,确定现场供水战斗车数;根据水源离现场的远近,确定现场供水车总数;根据消防站离现场的远近,部署和落实供水车辆,最后来决定现场第一出动的供水车数量。

在现场供水计划图上,应标出消防车(手抬泵、拖泵)停靠的水源位臵,水带干线铺设方法,并且明显的红色标志,标出第一出动的供水车辆。

在现场的供水计划图上,还应标出方位和常年主导风向。

4、检查计划。

制定出6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水源检查计划。

5、现场供水演习计划。

作战单位对每个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现场供水计划的演习,既可以与灭火救援预案演习一同进行,也可单独组织第一出动供水演习,每半年不应少于一次。要通过演习总结经验,找出灾现场供水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现场供水计划的意见,并加以修正,不断完善现场供水指挥手册的内容。

水源手册的制定,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由消防部队和企业专职消防队自行制定。

18、执勤人员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答:执勤人员应由值班人员和带班首长、通信指挥中心(室)值班人员、基层战斗中队及作战保障人员组成。

19、执勤人员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必须严格交接班制度。

(2)执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不得擅自动用通信、信号设备和灭火器材。 (4)消防部队外出训练时,必须向上级报告,并保证通信联络,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5)消防部队的执勤力量不得用于灭火、训练、抢险救援以外的其它方面。特殊情况必须动用时,要报请上级批准。

20、器材装备的构成包括那些?

答:(1)消防员防护器具包括:战斗服、头盔、消防靴、消防手套、安全带、安全钩、消防腰斧、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隔热服、避火服、防化服、方位灯、呼救器等。

(2)灭火器材和设备包括各种灭火器、吸水器具、射水器具、消防泵、消防车(艇)、消防直升飞机等。

(3)救援器材包括破拆工具、登高器具、救生器具、防毒抢险救援车等。

(4)灭火剂。指灭火时用的药剂,包括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烟雾灭火剂等。此外还有1.消防宣传设备,如消防宣传车、火灾模拟车、消防加热车等;2.消防通信设备,如消防通信指挥车、通信器材等。

21、灭火救援的总结方法包括哪些?

答:(1)由一个消防中队单独执行灭火救援任务的总结,由该中队指挥员负责组织参战的有关人员进行战评与总结。

(2)两个以上消防中队参加灭火救援行动的总结,应由消防支(大)队指挥员,负责组织参战的人员进行战评与总结。方法如下:

1)先由各参战的中队指挥员组织本中队参战人员进行战斗讲评,集中全队的意见。总结出经验教训,写出完整的总结材料,上报主管战训部门。

2)战训部门要适时组织参战指战员开展战评总结,集中参战官兵意见,总结出经验教训,并形成总结基础材料。 3)消防支(总)队司令部门根据下级的战斗总结材料,就其战斗规模、损失大小及对社会的影响,决定是否召开战评会议。如有必要,就要召集参战官兵进一步总结战斗中存在的经验与教训,形成完整的战斗总结材料上报省或公安部消防局。同时,对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员进行表彰。

22、灭火救援总结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一)战评。各参战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后,必须发扬民主,组织参战人员进行战评,战评主要内容包括: 1)评受理报警、调度力量和出动情况。 2)评战斗部署和指挥情况。

3)评战术运用和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4)评协同作战和战斗保障情况。

5)评现场纪律和战斗作风情况。

6)评战斗得失和经验教训。

(二)灭火救援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分文字和图表两大部分:

1.文字部分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

1)灾害及事故发生时间、单位(部位)名称、地址、毗连(邻)情况,行车里程与时间、消防水源,有无灭火抢险救援预案。

2)起火建(构)筑物及大型易燃物质容器等突发灾害事故的基本特点、性质、面(体、容)积及其他危险性。

3)接警、力量出动,第一出动力量到达现场时间,增援力量的派出于到场时间,参战的消防人员和各种车辆数。

4)当天风力。风向、温(湿)度及气象(晴、雨)情况。

5)灾害事故毁坏的建(构)筑物面积及其他物质的名称、数量;灾害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战斗经过。

1)责任区消防部队到达现场时,灾害事故的情况,有

无人员被困。指挥员进行情况侦察和战斗部署的情况采取的技、战术措施。

2)成立现场指挥部的情况,增援力量到场时间及到场时灾害的发展情况,现场指挥员对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的应变措施。

3)使用灭火剂、消防水源、停车位臵、水枪(炮)阵地及第进行抢险救援所实施的各项技术手段(器材的运用)等情况。

4)战斗人员进行的破拆、救人、疏散和保护物资及具体战斗行动过程情况。

5)灭火救援预案是否发挥作用,灾情被控制和结束时间。

6)现场的通信联络、后勤保障、政治鼓励及各支援力量协同作战情况。

(3)经验教训。

1)分析研究在接警、力量出动、调配增援力量、组织指挥、情况侦查、战斗部署、技术战术的运用,灭火救援行动方面的经验教训。 2) 分析在现场供水、通信、后勤保障及支援力量的协同作战等方面存在的经验教训。

(4)灭火救援战斗中参战人员的先进事迹。 2.图表部分内容。

(1)战斗部署图。根据实施情况绘制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战斗部署图。

(2)火场供水图。标明每辆供水消防车位臵,供水路线、使用水带的口径;地下消防供水管网压力、口径、管网形式;室内消防管网的口径、压力;其他天然、人工水源情况。

(3)现场战斗照片(录像)。如救灾现场全景,局部被烧程度,起火点,爆炸、倒塌部位等;参战人员的作战行动,救人、排险情景;疏散与营救遇难人员及物资等情况。

23、灭火剂按灭火原理不同包括哪些? 答:(1)物理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2)化学灭火剂:干粉、卤代烷等。

24、水灭火剂灭火原理及其在灭火中的应用包括那些? 答:

(一)水的灭火作用

(1)冷却作用。

(2)对氧的稀释作用(即窒息作用)。

(3)对水溶性液体的稀释作用。 (4)乳化作用。

(5)水力冲击作用。

水的灭火作用是多方面的,灭火时往往不是一种作用的结果,而是几种作用的综合结果。在不同情况下,各种灭火作用在灭火中的地位可能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冷却是水的主要作用。

(二)水流形态及在灭火中应用

水作为灭火剂,是以四种形态出现的。水的形态不同灭火效果也不同。

1.直流水。可扑救下列火灾;

(1)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粮草、棉麻、煤炭、橡胶等。

(2)能够冲击、渗透到可燃物资的内部,用来扑救阴然物质的火灾。

(3)可以扑救闪点在120℃以上、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

(4)利用直流水的冲击力,可切断或驱逐火焰,如扑救石油和天然气井喷火灾。

2.开花水(滴状水)。开花水除了可扑救一般可燃固体物质火灾外,还可扑救纤维物质、谷物堆囤等火灾。

3.喷雾水(雾状水)。可扑救下列火灾: (1)重油或沸点高于80℃的石油产品火灾。 (2)粉尘火灾,纤维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可燃物质火灾。

(3)带电的电气设备火灾,如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油开关等。

4.水蒸气。有如下作用:

(1)对于汽油、煤油、柴油和原油等可燃液体,当燃烧区的水蒸气浓度达到35%以上时,燃烧就会停止。

(2)利用水蒸气扑救高温设备火灾时,不会引起高温设备的变形和破坏。

(3)水蒸气主要适用于容积在500m以下的密闭厂房,以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或燃烧面积不大的火灾。

(三)水灭火作用的局限

1.不能用水扑救“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2.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面粉、铝粉、糖粉、煤粉、锌粉等)聚集处的火灾。因为,沉积粉尘被水流冲击后,悬浮在空气中,易引起粉尘爆炸。

3.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直流水扑救高压电器设备、线路的火灾。因为,一般水中含有杂质,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

4.某些高温生产装臵设备着火时,不宜用直流水扑救。因为,这些高温设备的金属表面在受到水流的突然冷却时,机械强度会受到影响,设备可能遭到破坏。

35.储存大量浓硫酸、浓硝酸、盐酸等场所发生火灾时,不能用直流水扑救。因为,水与酸液接触会引起酸液发热飞溅或流出。

6.轻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可燃液体火灾,不能用直流水扑救。

7.熔化的铁水、钢水引起的火灾,也不能用水扑救。

25、泡沫灭火剂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包括哪些? 答:

(一)适用范围

(1)A类泡沫灭火剂,用于扑救A、B类物质火灾,可起隔离、覆盖、保护等作用。

(2)非水溶性泡沫灭火剂,可以扑救固体物质火灾、非水溶性液体火灾。

(3)抗溶性泡沫灭火剂,可以扑救A、B类火灾。

(4)液下喷射泡沫灭火剂,可以用于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5)高倍数泡沫灭火剂,可以用于全淹没灭火系统,排烟等用途。

(二)泡沫灭火剂的局限

(1)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2)不宜扑救金属火灾。

(4)不宜扑救浓酸场所火灾。

26、干粉灭火剂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答:(1)ABC干粉灭火剂可以扑救A、B、C类火灾。

(2)BC类干粉灭火剂可以扑救B、C类火灾,主要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及易燃气体火灾。

干粉灭火剂灭火速度快,但易复燃。

27、各类水枪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答:(1)直流水枪:扑救一般的固体物质火灾以及灭火时的辅助冷却等。

(2)喷雾水枪:扑救建筑物室内火灾,还可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火灾、可燃粉尘及部分油品火灾。

(3)多用水枪:既可喷射直流,又可喷射雾状射流,有的还喷射水幕,几种水流可互相转换,组合适用,机动性能好,对火场适应性强。

(4)脉冲水枪:脉冲水枪是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校灭火装备主要用于扑救初起、小面积的A、B类火灾,交通工具火灾和电气线路、设备火灾等。

28、水带的使用与管理有哪些要求? 答:

(一)使用要求

1.水带与接口连接时,应垫上一层柔软的保护物;水带使用时,严禁骤然打折;不要在地上随意拖拉水带。

2.防止火焰和辐射热直接作用,特别注意不要使水带与高温物体接触。

3.注意水带不要沾染油类、酸、碱和其他化学药品,一旦沾染,要清洗,及时晾晒。

4.将质量较好的水带,用在距水泵出水口较近的地方。

5.向高处垂直铺设水带时,要用水带挂钩。通过道路铺设水带时,应垫上水带保护桥,通过铁路时,应从轨道线面通过。

6.水带有孔时,要立即用包布包裹;冬季使用时,要防止冻结;水带用后要及时清洗、晾晒。

(二)维护保养

1.所有水带应按质分类,编号造册储存;储存室应保持良好通风,并避免日光直射水带。

2.水带应以卷状竖放在水带架上,每年至少翻动两次,并交换折边一次。

3.水带应专人负责管理,并经常检查接头是否变形,有无损坏,一旦发现,及时修补。

29、消防员个人防护器材包括哪些? 答:(1)消防头盔

(2)消防战斗服 (3)消防手套和消防靴 (4)消防安全带和保险钩 (5)呼吸保护器具 (6)内臵重型防化服 (7)封闭式防化服 (8)防火防化服 (9)军用防化防核服 (10)简易防化服 (11)避火服 (12)移动式供气源 (13)双气瓶呼吸器 (14)多用途滤毒罐 (15)防化手套 (16)电绝缘手套 (17)防割手套 (18)防高温手套 (19)防化安全靴

30、避火服的用途、性能组成和维护包括哪些内容? 答:(1)用途:适用于高温有火灼伤危险的场合。

(2)性能及组成:绝热玻璃纤维、铝化玻璃纤维、无铝化玻璃纤维表面;加大避火服内可佩带呼吸器,观测面镜由多层热处理玻璃及防热玻璃制成。防火温度 833 ℃,防辐射温度 1111 ℃。

(3)维护:防止表面破损,不可超温使用。

31、侦检器材包括哪些? 答:(1)热成像仪 (2)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器 (3)智能型水质分析仪 (4)有毒气体探测仪 (5)核放射性侦测仪 (6)核放射性探测仪 (7)生命探测仪 (8)军事毒剂侦检仪 (9)综合电子气象仪 (9)漏电探测仪

32、热成像仪的用途、性能和维护包括哪些内容?

(1)用途:在黑暗、浓烟条件下观测火源火势蔓延方向,寻找被困人员,监测异常高温及余火,观测消防队员进入现场的情况。

(2)性能:红外线成像原理,有效监测距离 80 米,可视角度 55 °;防水、防冲撞,密封外壳;重量为 2.7 千克。

(3)维护:轻拿轻放,避免潮湿。

33、有毒气体探测仪的用途、性能和维护包括哪些? 答:(1)用途:是一种便携式智能型有毒气体探测仪,可以同时检测四类气体,即可燃气(甲烷、煤气、丙烷、丁烷等 31 种)、毒气(一氧化碳、硫化氢、氯化氢等)氧气和有机挥发性气体。 (2)性能:同时能够对上述四类气体进行检测,在达到危险值时报警;防暴, 防水喷溅;可燃气体能从 "0-100% LEL" (爆炸下限)的范围测量自动转换到以 "0-100% 气体 "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范围测量;时限: Ni- Cd 的电池盒 10 小时。7~9 小时,引导了显示的 Ni- Cd 的电池盒的充电时间:。重量约 1 千克;尺寸: 194 × 119 × 58 毫米。

(3)维护:轻拿轻放,避免潮湿、高温环境,保持清洁,定期标定。

34、警械器材包括哪些? 答:(1)警戒标志杆

(2)警戒底座 (3)警戒带 (4)警戒灯 (5)警戒牌 (6)警戒桶

35、警示牌的用途和规格有哪些?

答:各种警示牌用图形、文字、标识、颜色构成不同情况,用于表示剧毒,爆炸、燃烧、 露、核放射等警示牌。

规格为三角形状,金属制成,边长 400 毫米,表面红、黄反光漆;也有长方形状,金属制成,四角有四洞,供绳子穿带,表面红、白反光漆。

36、救生器材包括哪些? 答:(1)救生绳

(2)救生软梯 (3)缓降器 (4)救生照明线 (5)可洗消担架 (6)手提式婴儿呼吸带 (7)防酸碱清洗剂 (8)救生气垫 (9)躯体固定气囊 (10)救生衣

(11)自动呼吸复苏器 (12)冲锋舟

37、救生照明线和救生气垫的用途是什么?

答:救生照明线适用于浓烟、无照明场所,以及水下作业;也可在有毒及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

救生气垫适用于10米以下的楼层下跳逃生。

38、堵漏器材包括哪些? 答:(1)管道密封套

(2)1.5巴泄露密封枪 (3)内封式堵漏带 (4)外封式堵漏带 (5)捆绑式堵漏带 (6)堵漏密封胶

(7)罐体及阀门堵漏工具 (8)磁压堵漏系统 (9)注入式堵漏器材 (10)粘贴式堵漏器材。

39、捆绑式堵漏带用途、性能及组成和维护包括哪些内容?

答:(1)用途:密封50~480毫米 直径管道以及圆形容器的裂缝。

(2)性能及组成:有2种规格,980毫米 ,用于50~200毫米以及200~480毫米直径的管道。具有抗油、抗臭氧、抗化学与耐油性,短期耐热性115℃,长期耐热性95℃。主要由控制阀、减压表、快速接头气管和2条10米长带挂钩的绷带组成。

(3)维护:防止破损,避免高温。

40、注入式堵漏器材用途、性能及组成和维护包括哪些内容?

答:(1)用途:主要用于法兰、管壁、阀芯等部位的泄漏;适用于各种油品、液化气、可燃气体,

(2)性能及组成:由手动高压泵(限额压力63Mpa,使用压力≤50Mpa)、注胶枪、高压橡胶管、专用卡箍和夹具及固定密封胶组成。可在温度-100℃~650℃,压力<50Mpa范围内使用。

(3)维护:使用前,必须检查所有连接部位和密封点的完好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41、破拆器材包括哪些? 答:(1)消防斧

(2)铁铤

(3)丙烷气体切割器 (4)气动切割器 (5)便携式万向切割器 (6)开门器

(7)液压剪扩两用钳 (8)氧气切割器

42、无齿锯用途、性能及组成和维护包括哪些内容? 答:(1)用途:切割金属阻拦物

(2)性能及组成:机动。由机体和砂轮切割片组成,刀片直径300毫米,最大转速5100转/分钟,动力

4、8马力; 油箱容量0、76公斤,重量

9、3千克; 具有活性空气净化系统。

(3)维护:保持机体清洁,使用时, 切割机的砂轮片要以较小的旋转速度接近破拆对象,待确定切割方向后再加速。切割物体时,必须沿着砂轮片旋转的方向切入,不能歪斜,严防砂轮片破裂飞出伤人。

43、起重气垫用途、性能及组成和维护包括哪些内容? 答:(1)用途:升举扶正倒翻车辆、重物起升。

(2)性能及组成:抗裂、耐磨、抗油、抗老化。可两个气垫同时使用。有4种规格,升举能力5~48吨,升举高度200~1100毫米。由减压器、连接器、充气软管、操纵仪等组成。

(3)维护:保持清洁,防止破损。

44、排烟器材包括哪些? 答:(1)水驱动排烟机。

(2)机动排烟机。

45、消防车按功能分有哪些?

答:消防车按功能分可分为灭火消防车、举高消防车、专勤消防车和后援消防车。

(1)灭火消防车:是指可喷射灭火剂并能独立扑救火灾的消防车。属于灭火消防车的有泵浦消防车、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高倍数泡沫消防车、干粉消防车、、二氧化碳消防车、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以及机场消防车等。

(2)举高消防车:是指装备举高和灭火装臵,可进行登高灭火或消防救援的消防车。属于举高消防车的有登高平台消防车、举高喷射车和云梯消防车。 (3)专勤消防车:是指担负除灭火之外的某专项消防业务的消防车。属于专勤消防车的有通信指挥消防车、照明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勘察消防车和宣传消防车。

(4)后援消防车:是指向火场补给各类灭火剂或消防器材的消防车。属于后援消防车的有供水消防车和器材消防车。

第5篇:消防法规知识

一、消防法规的概念

广义的消防法规指国家机关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狭义的消防法规指国务院或者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二、我国的消防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的消防法规体系由消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规章及消防技术标准组成。

(一)消防法律

消防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发的与消防有关的各项法律,它规定了我国消防工作的宗旨、方针政策、组织结构、职责权限、活动原则和管理程序等.用以调整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之间消防关系的行为规范。现行消防方面的法律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97年3 fj 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刑法的决定,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刑法中与消防监督管理有关的罪名有:

(1)第115条规定的“失火罪"及其处罚。

(2)第l 30条规定的“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及其处罚。

(3)第134条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及其处罚。

(4)第1 36条规定的“危险物品肇事罪”及其处罚。

(5)第1 39条规定的“消防责任事故罪”及其处罚。

(6)第146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及其处罚。

(7)第277条规定的“妨碍公务罪”及其处罚。

(8)第397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及其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 9条中“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第20条中“违反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等相应条款,也是消防管理的依据。

(二)消防法规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的规范性文件。

消防行政法规主要有:(1)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颁布的《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条例》。它是规范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的行政法规。主要内容有:国家对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统一规划,严格管理;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必须经所在地省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化学危险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国家对化学危险物品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运输化学危险物品,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办理等等。(2)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3)1993年10月5日国务院颁布的《草原防火条例》。

2.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全国有20余个省、市有立法权的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本地的消防条例,如《江苏省消防条例》、《上海市消防条例》等。

地方性法规是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某一领域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是针对本地区特点制定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消防规章

规章是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并且为了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自己权限范围内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是消防工作中常用的依据。

1.国务院部委规章

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据统计消防管理方面的部委规章现有35个(公安部单独制定颁布或与其他部委联合制定颁布的有25个,其他部委制定发布的有10个):

(1)公安部规章25个:如《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仓库防火管理规则》、《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火灾事故调查规定》、《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等。

(2)其他部委规章10个:如《铁路消防管理办法》、《码头防火管理规则》、《运输船舶消防管理规定》等等。

2.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并且为了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自己权限范围内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政府规章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是消防监督管理中常用的法律依据。它是某一地区在消防监督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行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单一,因而数量较多。

(四)消防技术标准

消防技术标准是我国各部委或各地方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法定程序单独或联合制定颁发的,用以规范消防技术领域中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的准则或标准。根据《消防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等条的规定,这些消防技术标准都具有法律效力.必须遵照执行。消防技术标准是消防科学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公安消防机构开展工程建设、产品生产、消防监督的重要依据。对提高消防产品质量,合理调配资源,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消防技术标准可划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根据其强制约束力的不同,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消防技术标准的规范和标准一般都是强制性标准。

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其性质可分为规范(又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标准两大类。标准又分为:基础性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又称通用技术条件)。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暂定的8个分技术委员会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基础标准、固定灭火系统标准、灭火剂标准、消防车(泵)标准、消防灭火器及消防装备标准、消防电子产品标准、防火材料标准、建筑构件标准等八类。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消防规范)根据其性能又可分为:建筑类规范(又称综合性规范)和设备类规范(又称专业性规范)。

常用的建筑类规范主要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DJl6—87)、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一92)等。

常用的设备类规范主要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8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儿6—98)、建筑灭火器设置设计规范(GBJl40—90)。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国家规范)涉及消防设计的技术要求,常用的主要有: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等。

涉及消防的行业建设标准常用的有: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GNJl—81)、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l—8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98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共6章54条,主要内容有: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二)消防工作原则: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三)消防工作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四)它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政府部门、公安消防机构、单位和个人的基本义务和法定职责。

1.国务院的责任

(1)领导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组织对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

2.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的职责

(3)城市人民政府在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规划和建设方面以及在消防科技工作方面所担负的责任。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特殊时期的宣传检查的职责。

(5)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责任。

①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

②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④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6)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多种形式消防组织,以加强消防组织建设的责任。

(7)省级人民政府组织调查特大火灾的职责。

(8)停产停业的决定权。

3.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

(1)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2)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主管部门,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义务。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经审核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发给规划许可证。

(4)公用和城建等单位在修建道路以及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时有可能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的,必须事先通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4.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

(1)参与编制消防规划。

(2)审核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进行消防验收。

(3)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4)审批大型活动。

(5)确定重点单位。

(6)监督检查。

(7)发现火灾隐患,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

(8)参加救援工作。

(9)验收专职消防队。

(10)指导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指挥调动专职消防队

(11)组织、指挥扑救火灾。

(12)火灾调查工作。

(13)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权。

5.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消防义务和法定职责

(1)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

(2)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3)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4)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5)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6)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7)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8)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9)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

(10)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道,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o

(1 1)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12)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13)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14)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6.《消防法》第五章规定了法律责任。

(1)处罚的实施机关是公安消防机构,拘留由公安机关裁决。

(2)处罚的种责。

《消防法》设定了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行政拘留共五类处罚。例如:

①对于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以及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对单位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②对于营业性场所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不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不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③对于违法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单位可以处警告或者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警告,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④对于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

⑤对于单位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

⑥对于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对于违反消防安全技术规定,进行维修、检测消防设施、器材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单位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统称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第四条

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

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二章

消防安全责任

第六条

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三)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七)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第七条

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拟订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三)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

(七)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单位,前款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第八条

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

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当遵守本规定,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九条

对于有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建筑物,各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对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明确管理责任,可以委托统一管理。

第十条

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三)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四)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其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第十一条

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以及提供场地的单位,应当在订立的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二条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的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下列范围的单位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实行严格管理:

(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以下统称公众聚集场所);

(二)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三)国冢机关;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邮政、通信枢纽;

(五)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

(六)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

(七)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

(八)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

(九)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

(十)重要的科研单位;

(十一)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

高层办公楼(写字楼)、高层公寓楼等高层公共建筑,城市地下铁道、地下观光隧道等地下公共建筑和城市重要的交通隧道,粮、棉、木材、百货等物资集中的大型仓库和堆场,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应当按照本规定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要求,实行严格管理。

第十四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设置或者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可以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公众聚集场所应当在具备下列消防安全条件后,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业使用:

(一)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手续,并经消防验收合格;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消防安全责任明确;

(三)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四)员工经过消防安全培训;

(五)建筑消防设施齐全、完好有效;

(六)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十七条

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主办或者承办单位应当在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后,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

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基,实行严格管理。

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氧气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公众聚集场所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共同使用的建筑物局部施工需要使用明火时,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当共同采取措施,将施工区和使川区进行防火分隔,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专人监护,保证施工及使用范围的消防安全。

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禁止动火施工。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严禁下列行为:

(一)占用疏散通道;

(二)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棚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四)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销售、运输或者销毁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根据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提高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

单位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务必做到及时报警,迅速扑救火灾,及时疏散人员,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持。任何单位、人员都应当无偿为报火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单位应当为公安消防机构抢救人员、扑救火灾提供便利和条件。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四章

防火检查

第二十五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门和频次。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施组织夜间防火巡查。

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六条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蒋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七条

单位应当按照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维修保养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

第二十八条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第五章

火灾隐患整改

第三十条

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第三十一条

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单位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一)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二)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三)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四)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五)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六)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七)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八)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违反前款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三十二条

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分工,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第三十三条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第三十四条

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以及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五条

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第六章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六条

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第三十七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通过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

学校、幼儿园应当通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幼儿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三十八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 员。

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第七章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第三十九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第四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消防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第八章

消防档案

第四十一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档案应当详实,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单位应当对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

第四十二条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二)建筑物或者场所施工、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文件、资料;

(三)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四)消防安全制度;

(五)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六)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七)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八)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九)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四十三条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三)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四)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五)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六)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八)火灾情况记录;

(九)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前款规定中的第(二)、(三)、(四)、(五)项记录,应当记明检查的人员、时间、部位、内容、发现的火灾隐患以及处理措施等;第(六)项记录,应当记明培训的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等;第(七)项记录,应当记明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部门以及人员等。

第四十四条

其他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基本概况、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与消防工作有关的材料和记录等统一保管备查。

第九章 奖惩

第四十五条

单位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理。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公安消防机构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依法实施监督,并对自身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以前公安部发布的规章中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6篇:消防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三十四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第六十九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的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第五十六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等,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利用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谋取利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

第七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建设、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三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二)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三)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江苏省消防条例》

第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定期组织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验、检测、维修和保养,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单位自身不具备检验、检测、维修、保养条件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验、检测、维修和保养

第二十七条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修、保养,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消防安全监测、评估,灭火器维修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经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审查批准,取得相应的资质:

(一)有符合规定的执业人员;

(二)有关设施、设备依法取得计量认证证书;

(三)有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消防技术服务执业人员应当从事消防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具有消防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经考试合格,取得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颁发的执业资格,或者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消防行业特有职业(工种)资格。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从事消防技术服务,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执业准则,不得出具虚假、失实文件。

第二十九条 从事灭火、应急救援工作的专职消防队员和从事建筑防火工作的有关消防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消防行业特有职业(工种)资格;鼓励其他消防从业人员取得消防行业特有职业(工种)资格。

第四十六条 申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应当提供前期需要依法取得的审批文件或者许可证件;申请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建设工程的消防验收,应当提供具备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报告。有关部门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征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协助。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备案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备案但不需要取得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报送消防设计备案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建设工程,应当抽查并出具意见书;对应当备案而未备案的建设工程,应当予以检查。

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同意或者备案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内容;确需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请消防设计审核或者备案。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利用职权谋取利益。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消防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未按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维修、保养,保持完好有效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单位未按规定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责令停止执业六个月,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相应资质、资格,擅自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二)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资质、资格许可证书,以及超越资质范围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具有前款第

(二)项规定情形,情节严重的,吊销消防技术服务资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资格的,撤销资质、资格,三年内不得申请该消防技术服务资质、资格。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因出具虚假文件,被依法吊销资质的,三年内不得申请该消防技术服务资质。

第六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职责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利用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谋取利益的;

(六)利用职务关系从事与消防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及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江苏省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技术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 [资质资格要求]维保机构应当取得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技术服务资质,并在资质有效期内独立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执业人员应当取得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技术服务执业资格,方可从业。未取得资质、资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技术服务活动

第十八条 [基本要求]维保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遵循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执业准则,开展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技术服务活动,对服务质量负责,并自觉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承接技术服务]维保机构承接业务,应当依法与委托方签订统一格式的技术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技术服务合同应当于签订后一个月内报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委托方和维保机构不得通过合同约定减少服务项目和内容,规避维修保养责任。委托方不得与不具备资质的维保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执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维保机构执业。

第二十条 [实施技术服务]维保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拟定具体的服务方案,明确项目负责人,并至少指定两名以上执业人员负责实施。

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得执业资格,且具有消防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取得高级技能以上等级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的执业人员担任。现场执业人员应当向委托方出示执业资格证书,委托方有权核查。

第二十一条 [技术服务要求]维保机构应当按照消防法律法规,以及《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 25201)等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内容、程序、周期等要求,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维修、保养、测试等技术服务,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维保机构在巡查、巡检中发现建筑消防设施存在问题、故障,或者接到委托方通知要求维修的,能够当场修复的应当立即修复解决;没有条件立即修复解决的,应当在24小时内组织维修,尽快排除故障。

开展技术服务应当作出客观、完整的记录,记录表采用《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 25201)附录规定的统一的记录表式样,由经办人、项目负责人签名,并经委托方负责人确认。

第二十二条 [检查测试]维保机构应当对维修保养的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测试。检查测试报告应当经经办人、项目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维保机构印章。检查测试报告应当按规定报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三条 [内部管理]维保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技术服务流程控制,加强对本机构执业人员的职业教育、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

维保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技术服务档案,及时、妥善保存维修保养记录、检查测试报告、影像资料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第二十五条 [禁止行为]维保机构和执业人员在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技术服务文件;

(二)拒绝或者拖延提供消防技术服务,或者违反维修保养程序,压减维修保养内容,降低维修保养质量;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资格证书;

(四)聘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维修保养活动;

(五)转包技术服务项目;

(六)故意压价、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竞争;

(七)泄露委托方技术秘密或者商业秘密;

(八)违反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其他行为。

《江苏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82号)

第十八条 统一管理机构在管理区域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组织防火巡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二)在每层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疏散路线引导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三)定期组织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每年至少组织1次消防设施全面检测;

(四)督促、指导业主、使用人做好消防工作,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予以劝阻、制止,对发现的专有部分或者使用部分火灾隐患及时要求整改。对劝阻、制止无效以及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

(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广播、视频、公告栏、社区网络等途径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六)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并妥善保管消防档案资料;

(七)其他依法应当履行或者约定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统一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向业主、使用人通报消防安全管理情况。业主、使用人应当明确其专有部分或者使用部分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配合统一管理机构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十一条 消防设施发生故障或者损坏的,应当及时组织维修。因建筑改造、设备检修等情况需要临时停用消防设施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第三十二条 统一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消防设施检测、维修、停用登记制度,并将消防设施检测记录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四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委托负责高层建筑消防工作时,未依据本规定履行统一管理机构职责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测,或者对发生故障、损坏的消防设施未及时组织维修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少于2人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防火巡查、检查或者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未按照规定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未按照规定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有关消防安全情况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业主,是指高层建筑房屋及其附属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所有权人;本规定所称使用人,是指以承租或者承包、受委托经营等方式实际使用高层建筑房屋及其附属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单位及个人。

第7篇:消防四涉两违相关法律法规

公安部“五条禁令”

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三、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四、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五、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省公安厅“八条铁规”

(1)公安民警吸食、注射海洛因、冰毒、麻古、K粉、摇头丸等传统毒品、新型毒品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

(2)公安民警违规使用枪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规用枪致人死亡的,所在县市区公安局局长引咎辞职。

(3)公安民警携带枪支饮酒,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4)公安民警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公安民警工作时间饮酒的,一律给予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6)公安民警使用无牌、套牌、假牌机动车辆的,给予纪律处分,领导干部免职;民警配偶子女使用无牌、套牌、假牌机动车辆的,对该民警给予纪律处分。

(7)公安民警参与赌博的,一律给予记过以上处分;情节较重的,清除出公安队伍;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8)公安民警为涉赌涉毒场所提供保护、通风报信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此外,总队、支队还将依据部队相关禁令法规对违法违纪者从严从重查处。

湖南消防总队“六条铁规”

、凡是官兵本人或配偶子女使用无牌、套牌、假牌机动车辆的,一律给予官兵纪律处分;官兵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干部予以撤职,士兵予以除名;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已丧失军人基本条件的,开除军籍。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凡是在工作时间饮酒、酗酒滋事的,一律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给予撤职处分;丧失军人基本条件的,开除军籍。

、凡是参与赌博的,干部予以撤职处分,士兵予以除名;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已丧失军人基本条件的,开除军籍。经营涉赌场所、为涉赌场所提供保护的,一律开除军籍,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④、凡是吸食、注射毒品的,一律开除军籍;参与贩毒、为涉毒场所提供保护或通风报信的,一律开除军籍,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⑤、凡是合同制消防员和文职雇员发生涉车涉酒涉赌涉毒违法违纪行为的,一律辞退。

⑥、凡是官兵发生涉车涉酒涉赌涉毒违法违纪问题或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弄虚作假、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从重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涉”之涉车涉酒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十五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其他机动车不得喷涂、安装、使用上述车辆专用的或者与其相类似的标志图案、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

公路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依照公路法的规定,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二)改变机动车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

(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四)使用其他机动车的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第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第五十三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

第九十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第九十五条 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故意遮挡、污损或者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第二十三条 工作时间饮酒或者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携带枪支饮酒、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九条 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官兵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处分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没有规定的,参照本条令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五条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第九十七条

酗酒滋事,妨碍正常秩序,或者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操作武器装备,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处分。

湖南省警车使用管理四条禁令

一、严禁为非政法机关申领警车牌证或转借、挪用、套用警牌。违者收缴牌证、扣留车辆、暂停所属单位办理牌证业务,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制贩假牌假证的依法从严查处。

二、严禁在非执行紧急公务时滥用警灯、警报器或闯红灯、越禁行线、强行超车、逆车、越压双黄线。违者依法予以记分、扣证;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依法吊销驾驶证并予以纪律处分。

三、严禁为非警卫对象、非警卫活动开道,严禁动用警车从事非警务活动,严禁利用警车办私事。违者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追究车属单位领导和责任个人的责任。

四、严禁在非执行公务时将警车停放在宾馆、娱乐休闲场所。违者给予通报批评,视情给予纪律处分。

湖南省公安机关禁酒暂行规定

第三条 下列情形禁止饮酒:

(一)在工作时间、工作间隙;

(二)在有值班、值勤、备勤任务之前;

(三)在携带枪支、警械、秘密以上文件时;

(四)在驾驶机动车辆之前;

(五)着警服到公众场所时。 禁止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酗酒。

第四条 工作时间饮酒的,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携带枪支饮酒的,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同时,由交警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予以处罚。

酒后准备驾驶机动车因本人意志以外原因中止的,给予行政记过以上处分;再次发生同类情形的,一律予以辞退。

第五条 着警服到餐饮、娱乐场所饮酒的,视为工作时间饮酒,依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第六条 醉酒民警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安全有威胁的,由所在单位约束到酒醒。

酗酒滋事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对其实行不少于三日的禁闭,并按照滋事性质和后果,给予行政记过以上处分。 一人发生两次以上酒后滋事行为的,列为不适合公安工作对象,由本人在三个月内处寿联系调离公安机关,或作辞退处理。

第七条

因饮酒或酗酒造成严重后果的,除按照规定给予心要的纪律处分外,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八条 聘请人员在工作时间饮酒或酒后驾驶或准备驾驶机动车的,一律予以辞退。 第九条 严禁以饮酒为由在工作时间请假,严禁批准工作时间内以饮酒为由的请假。因饮酒耽误工作的,以旷工论处,并对批假人和请假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条

发生违规饮酒问题经查证属实,在场公安机关领导不予制止的,给予行政记过以上处分。

明知他人饮酒,仍指派他人从事本规定禁止行为的,对指派人予以行政记过以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第十一条 两名以上民警集体违反规定饮酒或者酗酒的,对在场职务最高者从重处理;职务相同的,对警衔高者从重处理。

因管理不力,单位发生违反规定饮酒行为的,给予违禁人员的直接领导、主要领导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撤职以上处分。

第十二条

对民警饮酒情况进行督察时,必须出示督察工作证件,说明督察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做好现场督察记录。必要时可以使用相关督察文书和督察工作器材。

督察人员出示证件并说明督察目的后,被督察民警拒不接受督察或逃避督察的,按其违反被督察的内容论处。有辱骂、殴打督察民警或安排、默许他人干扰督察民警工作等妨碍督察行为的,由县级能上能下公安机关对其实施不少于五日的禁闭,并从严追究纪律责任。触犯法律法规的,移送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凡单位发生民警拒不接受督察、逃避督察、妨碍督察行为,所在单位不及时调查处理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诫勉谈话,并在综合考评中予以扣分。

第十三条 认定民警饮酒以酒精测试结果为依据。

对携枪饮酒、酒后驾车或准备驾车的民警,可以当场纠正并带离,并依据测试结果和现场督察情况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或禁闭措施,所在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介入调查,并依据调查情况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的公务用车,必须在驾驶员一侧的挡风玻璃内左下角张贴“五条禁令”、“四条禁令”或其他警示标志。

公务用车不得停靠在餐饮、娱乐、休闲、垂钓场所及其附近,但工作日的法定工作时间除外。其他时间因执行公务确需停靠的,应当及时向督察部门报告、备案,违者一律按违规停放处理。

第十五条 公务用车违反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停放在餐饮、娱乐、休闲、垂钓场所的,由警务督察部门给予抄牌、照(摄)相,下达《督察通知书》,并暂扣车辆十天至三十天;对被抄牌车辆的驾驶人给予行政警告以上处分,当年考评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所在单位必须向警务督察部门说明原因、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同一驾驶人驾驶公务用车被两次抄牌或暂扣的,对被抄牌车辆的驾驶人给予行政记过以上处分,当年考评直接评定为不称职,属聘请人员的,予以辞退,对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给予黄牌警告、诫勉谈话。

对整改措施不力、同一号牌车辆被三次抄牌或暂扣的,对被抄牌车辆的驾驶人予以辞退,同时由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将该车收缴,依法办理过户手续,在市、州范围内调剂使用。

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不属本市、州管辖范围的公务用车,报省公安厅警务督察处转有关市、州公安机关督察部门按本规定处理。

暂扣费用由车辆所属单位支付。 第十六条 凡发生违反规定饮酒问题该查不查,或故意隐瞒不报,或者予以包庇纵容的,对该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一律免职。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被上级公安机关查获两次(含)以上,本级公安机关从未查获的,对违规民警所在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停止执行职务十五至三十日。

第十七条 对现场督察中发现的检察、法院、司法、国安系统的民警酒后驾驶警车的,由督察部门作好现场督察记录,移交交警部门依法处理。交警部门应将违规情况抄送其所在单位,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督察部门。

第十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将查处民警违规饮酒情况定期在本级公安机关通报,重大情况在报告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的同时报上一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备案,日常检查中的查处情况每月底向上一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报告。

上级公安机关查纠的民警违反本规定情况,列入当年综合考评。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110受理对民警违反规定饮酒的举报。接到举报后,110处警队或警务督察部门必须立即前往查处,必要时可以通知其他部门查处。

110或其他部门进行查处的,应在基本事实清楚后,及时将查处情况告警务督察部门。 第二十条 对上级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发现或交办的违反“五条禁令”案件,有关公安机关或主管部门在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前,必须报经发现或交办的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同意。对违反本规定有关人员的处分情况,抄报省公安厅警务督察处和纪委、监察室。

第二十一条 民警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事故的民警必须及时进行酒精测试。发现酒后驾车的情形,必须立即报告同级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 处警民警不按规定进行酒精测试的,由其所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造成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

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第三百零三条 【赌博罪;开设赌场罪】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七十条 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第二十四条 参与、包庇或者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参与、组织、支持、容留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开除处分。

参与赌博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重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第三十二条 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十三条 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

第九十八条

参与赌博,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处分。

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第三百四十八条 【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四十九条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犯前两款罪,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第三百五十条 【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境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在境内非法买卖上述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五十一条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第三百五十二条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三百五十三条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五十四条 【容留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第三百五十五条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五十六条 【毒品犯罪的再犯】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五十七条 【毒品的范围及毒品数量的计算原则】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第七十三条 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第三十一条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8篇:消防设施检测法规

消防设施检测内容有七大项: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消防供水系统;

3、室内消火栓系统;

4、自动喷水(雾)灭火系统;

5、防排烟及通风空调系统;

6、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挡烟垂壁;

7、气体灭火系统 消防电气检测内容有六大项:

1、变压器室;

2、高(低)压配电装置;

3、低压配电箱(盘);

4、低压配电线路敷设;

5、电气照明装置;

6、开关、插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消防法》对消防检测工作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二、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三、工程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时要提供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和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四、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公安派出所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要检查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检查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消防检测法规条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第十二条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十九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六十二条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八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六)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八)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第二十七条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第六十六条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九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前款规定的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三、新《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提供图纸审查、安全评估、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标准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出具的审查、评估、检验、检测意见负责。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五)消防设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六)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收到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备案后,应当出具备案凭证,并通过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受理系统中预设的抽查程序,随机确定抽查对象;被抽查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备案凭证之日起五日内按照备案项目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本规定第十五条或者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材料。

四、《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条 对单位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抽查,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检查下列内容:

(四)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

(五)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第二十九条 公安派出所对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应当检查下列内容:

对设有消防设施的单位,公安派出所还应当检查单位是否每年对建筑消防设施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第三十一条 公安派出所民警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被检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依法改正:

(十)未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进行全面检测的。

八、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第61号 第二十八条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第四十三条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报告以及维护保养的记录;

(五)有关燃气、电气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报告等记录资料。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第9篇:环保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 基础知识

1.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 《水污染防治法》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4. 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下环境经济政策包括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财政支持。

二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 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 1 求公众意见。

2.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

3. 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5. 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主要是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6.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7.

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公开,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一)不公开或者不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内容公开环境 2 信息的;

(二)不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方式公开环境信息的;

(三)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时限公开环境信息的;

(四)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的。

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预防、治理

1.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2.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 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6. 禁止企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7.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 3 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8.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一)被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企业的;

(二)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

(三)三年内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有必要列入的情形。 9.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10.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1.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12.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4 13.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14.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15.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6.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17.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18. 国家鼓励燃煤单位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9. 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排污方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20.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应当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21. 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 5 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22. 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23. 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缴纳排污费,不能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法规以及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责任。

24.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25. 企事业单位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三 监督管理

1.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2.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要针对排污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和排污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情形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措施的。

3.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4.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

6 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5.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6. 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7.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8.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9. 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10.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11. 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并下达实施。

7 12. 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控制或者削减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13. 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总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14.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其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15.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16.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1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18.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 8 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1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20. 国家鼓励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促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有利于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利用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1.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22. 停产整治决定解除后,跟踪检查发现又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23. 水污染防治应当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4.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

25. 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

26. 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9 四 企事业单位的法律责任

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2.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3. 限制生产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复杂的,经本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4.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5. 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6. 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损害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 10 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7. 燃煤电厂和其他燃煤单位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8. 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9.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10.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11. 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2.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13.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 11 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14.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15.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停产整治措施的情形主要针对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以及非法排放含重金属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污染物。

16.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可以不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7. 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具体的环境经济政策有(1)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3)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18. 江苏省政府规定,大气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建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共同治理、联防联控的防治机制。

上一篇: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下一篇:矿山测量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