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九届中国广告节

2022-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第九届中国广告节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 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會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

(二)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四)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眾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五)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依规治党,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五)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三)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門、政策效应相互抵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三)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四)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實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

(五)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

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

(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

八、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職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四)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

九、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三)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

(五)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执法司法制度。

(二)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三)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

(四)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十一、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一)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实现形式。坚持全国武装力量由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完善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各项制度规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二)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全面贯彻政治建军各项要求,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坚持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完善党领导军队的组织体系。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三)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整完善战备制度,健全实战化军事训练制度,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建立健全聚焦打仗、激励创新、軍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体系,统筹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建设,统筹军队各类人员制度安排,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改革,推动形成现代化战斗力生成模式,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强化军委战略管理功能,加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建设,提高军队系统运行效能。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建设制度。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十二、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依法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力。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健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确保香港、澳门长治久安。

(三)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十三、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建设,全面贯彻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涉外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协调党、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三)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保障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推动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则基础上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平台机制化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十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一)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級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二)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明晰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坚持权责统一,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十五、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转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责任编辑:花菊萍

第2篇:第九届中国“投洽会”在厦门开幕

2005年7月1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叶双瑜在会上详细介绍了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有关方面的情况。

陈健介绍说,为吸引更多高质量外商投资,同时也为推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每年9月8-11日在厦门举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投洽会自199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八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签订了15000多个各类投资合作项目,合同及协议投资金额共943亿美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 14个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筹备和举办,每年吸引着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政府、工商组织、跨国公司等代表踊跃参会。投洽会不仅是中国当前唯一以投资促进为主题的全国性经贸活动,也是目前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促进盛会。今年3月,投治会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成为全球唯一经UFI认证的投资促进类展会。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投洽会已逐步发展为举世瞩目的投资博览会。

在发布会中,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叶双瑜介绍说,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唯一的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将于今年9月8日开幕的第九届投洽会,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新形势下举行的,与往届相比,亮点更多、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完善。在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商务部精心指导下,本届投洽会筹备工作启动早、抓得紧,进展顺利。

一是国际投资促进功能进一步强化。本届投洽会更名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入了全球展览业协会,国际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同时,招商项目对接活动的时间延长、场次增加、规模扩大、质量提高,目前已收集到国内招商项目11270个,境外招商项目396个,大大超过往届。

二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本届投洽会将同期举办“亚欧会议贸易投资博览会”及“2005国际投资论坛”、“APEC知识产权保护高级研讨会”等活动,将有一批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到会。同时,我们将对投洽会的开幕晚宴、开馆式、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进行创新,展现中国对外开放和投洽会的新风采。

三是参会参展更加踊跃。截至目前,本届投洽会已落实层位1200个;各成员单位均组团参会参展:现在已有6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165个境外客商团组、一大批境外知名企业已报名参会参展;已有9个国家和地区申办馆日活动,10个国家和地区将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

四是对台经贸合作的特色更加显现。在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加大了台湾工商团组和重点台商的邀请力度,加强合资企业组展工作,将有一大批台湾知名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届时,还将举办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等系列活动,为进一步拓展两岸经贸合作交流构筑新的平台。

五是服务保障更加完善。福建省。厦门市提早启动综合保障工作,一批新的星级酒店、商务洽谈会所等配套设施将投入使用,投洽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的投洽会获得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正式认证.成为全球唯一加入UFI的投资促进类展会。这标志着投洽会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进一步确立了投洽会在国际投资促进中的地位与作用。

历史回望

投洽会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对外开放二十年历史进程的浓缩和折射。

一九八七年,作为最先享有“特殊”政策地区之一的福建省步入了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此时,开放意识弥漫在整个厦门经济特区。开始有人策划设计了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洽谈会。同年九月八日由福建省的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四个地市联合主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在厦门开幕,这就是今天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最早的发端。

第二年,福建省政府汇集了全省九个地市的经贸项目和人力、物力,在厦门召开“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结果无论是与会客商人数,还是利用外资数额均有大的飞跃。

一九九一年,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厦门作为举办口岸级贸洽会的国际招商城市之一。这样,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由省内区域性的洽谈会升格为口岸洽谈会,主办单位亦由福建单家扩大到数省联合。至此,福建投洽会开始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发展,其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外商与会人数、签订及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态势。

一九九七年,福建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再上台阶。国家外经贸部将之升格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作为主办单位倾入更多的人力和心血。

十七年风雨历程,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从最初的区域性经贸活动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招商盛会。投洽会的功能和作用亦得到质的提升。

回望过去,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前行。我们祝福投洽会一路走好。

第3篇: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综述

16年7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音乐家协会承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召开。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吴凡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好必斯教授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主题发言。李松从国家政策、价值体系的建构与学术发展的关系来阐述传统音乐的未来发展方向;吴凡在题为《为重视域下的中国传统音乐影像民族志之探索与实践——以丽江洞经音乐再研究为例》通过一个课题成果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为我们呈现出音乐民族志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好必斯在题为《论蒙古传统音乐文化观》中,从音乐、自然、动物、生活的关系中来论述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文化观。

除大会主题发言外,本届年会收到的论文有四百余篇,其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等国家的238名参会代表进行议题发言。本届年会共设五个议题:“传统音乐的当代传承”“跨学科视野下的传统音乐研究”“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北方草原文化中的音乐研究”“新研究”。围绕五个议题,大会分为五个分会场进行发言与研讨,同时还为青年学者和硕士研究生开辟了青年论坛专场,为蒙古族学者开辟了蒙古文发言专场,这两个专场为传统音乐研究的新生力量和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结合本届会议的发言与研讨以及会议期间的展演,笔者大致从以下五个论域进行梳理与综述。

一、传统音乐的类型与形态——

多视角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以传统音乐类型为范畴的研究以及形态研究是传统音乐研究中的主要领域,也是专家学者最关注的一个议题。本届会议共收到95篇相关论文,分别为民歌、歌舞、戏曲、器乐、宗教等方面,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历史背景、传承保护、文化语境、形态特征以及仪式音乐等论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提出全新的研究方法。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音乐学的一个重要议题,从20世纪30年代,民歌的搜集、整理,到21世纪初我国“非遗”保护、抢救工作的全面展开,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在官方与民间两个方面得到了认同和重视。本届会议在此研究方向除个人发言外,小组议题专场由内蒙古艺术学院侯燕博士主持。在题为《“多维拓展,整体建构”功能模式的探讨》中,小组的五位成员是内蒙古艺术学院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团队成员,分别以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民族音乐声像资源库、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光盘、蒙古族史诗重建以及内蒙古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传承班五个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述介与分析,指出了在现代高等教育语境中,怎样保护与存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元路径,拟建构“教育——传承——研究”三位一体的模式。

在民歌、歌舞、器乐、戏曲研究方面,臧艺兵在《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研究——以汉族民歌〈陪郎五更〉为例》,通过论述民间情歌在生活语境中的禁忌,借鉴性学研究和实地田野资料,揭示了民间百姓的真情实感与本真生活;施德华在《潮州大锣鼓之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潮州大鼓的形成发展、表演形式、艺术特点、演奏技法和记谱等方面的梳理,阐明了潮州大鼓在中国民间锣鼓音乐中的地位与价值;郭克俭将厂刊《美亚期刊》作为史料文本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追寻婺剧海上搬演的人文背景、生存環境、活动方式及演出状貌,探讨地方知识背景中的戏曲文化意义。

在音乐史学、音乐形态学、音乐美学方面,杨赛对祀孔的文章进行了梳理,从音乐史的视角将祀孔做了较为详细的历史性梳理;赵宋光先生(代读)再次为广大学者进行了燕乐二十八调律学构成的理性直观解读;张振涛选取冀中民间“音乐会”的正调大曲,从音乐本体分析的视角,以强有力的实践深入剖析了“旋宫不转调”这个理论难题;乌兰其其格以民间歌手的口述资料为例,从四个方面对乌珠穆沁民众关于民歌的审美意识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文化持有者角度揭示了民歌表演背后的审美与规律。

围绕仪式音乐研究方面的论文有21篇,其中包括由刘红主持的两个小组议题。第一组的议题是“道教科仪中的音乐——个案观察与分析”,其中三位研究生分别将在香港、西安、南岳衡山道院中的个案观察进行描述与分析,阐释音乐在仪式中的诸要素,以及在总体结构中的意义。第二组议题讨论中,刘红以非传统的研究方式讲述了“我的七年道观生活体验”;其他小组成员都围绕小组议题“道教科仪中的音乐——跨界与互融”展开热烈的讨论。两组议题研究的视角不同,其共同点为探讨音乐与仪式之间的关系,不同点是第一组以具体个案分析为主,第二组是在仪式音乐的层面中,去关注跨界、互融的现象。其他专家学者所涉及的仪式还包括民俗仪式、婚礼仪式、丧葬仪式、宗教仪式、祭祀仪式几方面,研究基本都以田野考察为基础,试图以局内人和局外人双重身份进入研究范围内活动。

二、跨学科的音乐文化——

多文化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音乐学中的“跨学科”问题,实则就是音乐学与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其中包括诸如民族学、人类学、美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考古学、音响学以及甚至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某些学科等诸多学科领域,当然跨学科并不是跨入新的学科中去,而是从这些学科领域中吸取理论资源,获得理论支撑,提升自身的理论内涵,以更透彻、深入地认识学科自身的性质。{1}本届会议相关领域的论文有34篇,其中包括两个小组议题专场。周显宝主持的小组围绕“音乐与饮食”展开讨论;杨民康主持的小组围绕“音乐、族群与文化认同”展开讨论。

除小组讨论外,区域音乐研究依然是当下音乐学界讨论的特点议题之一。黄虎提出了民歌区域划分下“核心与边缘”的研究思路,他总结了晋、陕、蒙三省区汉族民歌核心区、外围区、过渡区与民歌中心的结构区划;蔡际洲以“集成”资料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对长江流域“巴蜀—荆楚”音乐文化区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性研究。

其他论文涉及的交叉学科领域有哲学、地理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向文借鉴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关注传统音乐研究的作用及路径;薛艺兵深入讨论了城市音乐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视角的设定和研究方法的应用,阐述了丰富的田野工作方法和多样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仍然是民族音乐学适应城市音乐文化研究并重建城市民族音乐学的两块重要基石;张伯瑜从人类学家提出的“结构完整”的村落为问题导向,于传统村落结构的基本框架阐发了音乐会社的结构意义,并针对人与土地关系的变化,论述了当下人生仪礼中音乐会社的乡愁维系;高彩荣从语言音乐学的视角,对扬高戏唱腔语言的深入分析,进一步论证语言中加入了土话俚语的现象是地域文化的特征。

三、少数民族音乐——

多民族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会议围绕“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论文有45篇,除蒙古族外,其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论文12篇,研究涉及鄂温克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黎族、柯尔克孜族、羌族、基诺族、佤族、傣族、彝族等12个少数民族。

蒙古族音乐研究在本届会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涉及到的形式有蒙古族长调、短调、诵经音乐、马头琴、冒顿潮尔、四胡、安代、二人台、查玛乐舞等。

范子烨通过对古代音乐文化史方面论文的解读,全面考察胡笳与冒顿潮尔的特殊的文化背景,进一步从音乐学的角度阐发其文化特质与艺术价值;松波尔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母语教学的重要性,他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蒙语授课教学为例,通过对四十多年的蒙语授课班学科的梳理,充分认识到在传统音乐教育中民族语言的地位和作用。

蒙古语会场是本届年会区别于历届年会并具有重要意义的分会场,这一会场的设置能够让更多蒙古族学者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平台上参与和研究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如代兴安通过介绍自己在蒙古国对冒顿潮尔的田野考察,论述了冒顿潮尔的历史,形制、演奏形式,发展状况以及当代变迁,进一步探讨冒顿潮尔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实物、影像和音乐会的展示——

多媒介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本届会议除主题发言、议题论文这一主要环节外,还以不同的媒介方式来展示中国传统音乐。刘正国以“骨龠”实物为例,展示了多种形制的骨笛以及现场演奏,并提出了骨笛是中国音乐文化9000年历史可考的确凿物证,它的成批出土(总共三十多支)不仅改写了中国音乐史,更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刘桂腾和程之伊提交的两部民族志影片,是上海音乐学院“声音中国:生态影音(像)民族志系列”中的作品,旨在于展现如何更充分地运用影视手段进行民族志撰写与表述;刘桂腾的《鼓语:诺敏河的降神人》,纪录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萨满音乐文化的异同;程之伊的《潮林道》则为我们呈现了长调在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两部影像资料在年会上得到了极大的反响,为传统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记录传统音乐的方法。

本届年会期间,内蒙古艺术学院通过展示蒙古族不同区域的传统音乐和民族高校的特色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分别进行了两种形式的民族音乐展演模式。其一,民族音乐传承驿站专题展示;其二,内蒙古民族音乐展示音乐会。本次民族音乐传承驿站展示的内容为锡林郭勒潮尔道、长调、蒙古族史诗、乌力格尔、叙事民歌、好来宝、四胡音乐等;两场民族音乐展示音乐会涵盖了民族音乐特色教育展示、民族音乐传承班、民族音乐创新团队展示以及内蒙古各区域的民歌传承人的表演和安达音乐,两场不同形式的演出充分展现了民族音乐在民族地区高校中“教学、传承、研究、创新”相结合的教育成果。

同时,会议期间,内蒙古艺术学院木兰老师向中国传统音乐学会赠与了珍贵的历史录音(1992年由赵宋光、吕宏久前辈对鄂尔多斯著名民间歌手扎木苏老人的采访)。{2}

五、青年论坛——多学子的“传统”思想

本届年会特设青年论坛分会场,旨在于能够让更多的莘莘学子参加到中国传统音乐学会队伍中来,本次青年论坛共有30篇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有音乐史学、作曲理论、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以及艺术学等方向,研究对象包括民歌、器乐、戏曲、仪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剧团生存状况等。纵观青年論坛会场,都是在校或应届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除了来自大陆天南地北的青年外,还有来自宝岛台湾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的三位硕士研究生,他们的选题大多立足区域本土的音乐品种,个案研究较多,对象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小题大做。本次参会发言的青年学生,除专业院校外,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人数比例明显增多,从发言情况看,地方院校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发言的学生均表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准。如付文洁通过运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苗族山歌《哩啦哩》和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演唱发声技巧、润腔特色以及演唱风格的比较,分析了传统高腔唱法与新型高腔唱法之间的差异。

结 语

本届年会于2016年7月13日下午16点在内蒙古艺术学院艺术厅胜利闭幕,年会的学术研讨包括主旨发言、专题小组发言、个人发言、影片展映等多样性的学术表述方式。纵观本届年会,研究论域方面包括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区域音乐研究、城市与村落音乐研究、宗教及民间信仰仪式音乐研究、传承与保护研究;学科方面,年会中的论文不仅在传统音乐研究方面,还涉及音乐史学、传播学、地理学、语言学、医疗学、美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会议中,每一个专家学者的研究作为客观的历史有着不同的目的、思想、立场以及方法,但它们并不互相冲突、互相取代,而是相互交错、相互影响。通过对年会论文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音乐丰富的文化资源,甚至有些资源并未挖掘,我们应继续追索民间遗存的音乐品种,体验这些音乐品种所共生的文化。

{1} 于润洋《对音乐学研究中“跨学科”问题的认识》,《音乐研究》2014年第2期,第6页。

{2} 参照萧梅在闭幕式的总结。

贺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 刘晓倩)

作者:贺宇

第4篇:关于参加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师科技局、院(校)科技(研)处、兵直单位:

根据国科办外[2012]40号文件精神,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2012年9月21—25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依据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实施方案,我局成立了参展筹备领导小组,并向各师下发了参展通知,各师积极配合踊跃推荐参展项目和参会人员,经审核符合参展要求的有40个企事业单位的46个项目参展,参加人数101人。为做好前往广西南宁参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准确落实参加会议人员

按照大会组委会统一要求,组委会将根据参会人员名单制作参会人员证件;依据参会人员数量帮助联系住宿宾馆(会议期间宾馆住宿紧张),因此要求我局9月11日前将最终参会人员名单及照片报大会组委会。请兵团参会各单位在9月7月前务必最后落实参会人员,同时告知是否和兵团科技局参展团一同出发,需要自带展品和布展人员9月18日到,其它参展人员可选择9月18日或19日。

二、落实参展实物

根据大会组委会关于展馆搭建进度的安排,有展品托运的参展单位务必于9月15日前将展品运达广西南宁,将展品清单和发货单位传真至展览工作组(尽可能用中铁快运)。无论自带展品还是托运展品务必于9月7日前告知兵团科技局高新处,科技局以便和组委会联系确定摆放位置及时间。

第九届——东盟博览会展览工作组负责收展品人员联系方式 联系人:郝志华

0771——2093873 13878101300

莫东英

0771——2093832 13877158624 传

真:0771——2093894 地

址:广西南宁市新竹路20号广西技术市场 邮

编:530022

三、关于住宿确定

为保证兵团代表团参展项目及人员有序参加第九届——东盟博览会,兵团代表团准备统一预定宾馆,便于参展期间统一参会,便于相互沟通,请各单位9月7日前将需要住宿人员名单一并报科技局高新处,南宁期间住宿费用自理。

其它未尽事宜请予科技局高新处联系。 联系人:吴大勇

联系电话:0991-2896170 18999536067 E _ mail:

wudayong1969@163.com 附件:

1、确定参展人员参会、住宿登记表

2、参展展品登记表

兵团科技局

二〇一二年九月五日

第5篇:关于第九届至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的调查报告

前言: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贸易服务,为参展商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展会面积达25000平方米,涉及范围包括书写工具、纸及纸制品、桌面办公用品、文件整理用品、学生及学校用品、美术用品、办公设备、电脑周边设备、耗材、文具、礼品生产加工设备、零部件、礼品、赠品、工艺品等。

分析:

第九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暨第三届世纪文具网采购交易会是于2012年3月29-31日举行的,展会共有561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26810平方米,观众12607人,其中境外采购商1693人。与第八届相比,不仅展会面积扩大了6000平方米,而且参展商数量也增长了近10%(第八届参展商512个),参加展会的人数也增长了20%(第八届观众人数10397人),规模创当年的历史新高。

第十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于2013年3月29-31日举行,具体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第十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参展人数同比第九届下降了11%,展会面积缩小了10%,参观人数同比增长了25%,同时特装修面积所占比例增大,更加完善了展会的场地,提高了展会的质量。此外,根据第九届参展商名录以及第十届参展商名录的对比表明,上届参加过展会的当地参展商占此次总参加参展商的97%。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将于2014年3月27日至2014年3月29日在浙江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预计规模30000平方米,700家展商,1400个国际标准展位,28000个专业客商,其中境外买家3500名。

综上,本届中国国际文具礼品博览会是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参展商较多,是我们此次项目寻找合作企业的优良平台。

第6篇: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成效显著,成为中国与东盟友好交流、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时间

2012年9月21—25日(9月25日为公众开放日)

二、规模及地点

共设国际标准展位4600个,其中: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位3400个

广西展览馆(农业展): 展位600个

南宁华南城(轻工展): 展位600个

三、专题及内容

1、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

商品贸易专题、投资合作专题、先进技术专题、服务贸易专题、“魅力之城”专题。 投资合作专题包括:展示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资源开发、信息科技、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招商等。

投资合作专题会期活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合作圆桌会;中国—东盟产业园区大会;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论坛;东盟10国投资推介会;中国重点省市投资推介会;投融资项目对接会;项目信息发布会。

2、农业展(广西展览馆)

农业先进技术、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等。

3、轻工展(南宁华南城)

家居用品展区、文体礼品展区

四、精彩活动

主题国活动:第九届博览会的主题国为缅甸

* 高规格国际会议论坛,业界领袖精辟分析市场

* 安排政商高端对接,满足企业在战略层面的需求

*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 中国—东盟高尔夫名人邀请赛

农业展概况

一、展示内容

农业先进技术:先进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及服务机构等;

农用生产资料: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

农产品:生鲜果蔬、肉禽水产、粮油产品等;

食品:经认证的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等。

二、观众范围

超市、商场、供销公司、农村合作社、进口企业、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开发商和投资商、相关涉农企业、物流机构、农业专家、消费者等。

三、部分精彩活动

高规格国际会议论坛,业界领袖精辟分析市场

1.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系列活动

2.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年会

3.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茶叶评比大会

4.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木薯及淀粉行业对接洽谈会 另外,秘书处还将举办各种参展商讲坛,为参展企业提供优质推广平台。

四、参展费用

(1)9㎡标准展位:RMB5,000元/个。

(2)净地(36㎡起租):室内净地:RMB500元/㎡。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概况: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以“科技合作”为主题,本届博览会农业展根据历年中国与东盟农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前三届博览会农业展企业参展和成交情况,结合博览会“科技合作”的主题,增设农业先进技术展区,深化中国与东盟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农业服务,重点突出农用生产资料展示,进一步提升展区品质和参展商的参展实效,提高农业展的专业性和市场化程度。

会场设在广西展览馆,分一层农产品及食品展区和二层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先进技术展区,共设置600个标准展位。重点展示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用生产资料,农业先进技术,农牧土畜产品,包装食品及绿色食品等。截止目前,报名参展企业共360家,申请展位660个,比上届实际展位数增加了近26%,展位特装率也创下新高,达到26%,重复参展率也达到31%。除来自国内各省区市的企业外,香港、台湾地区的农产品及食品企业报名积极。东盟和区域外农业企业参展参会报名踊跃。越南农业部、缅甸商务部积极组织农业及食品企业参展,预计展位规模将有15-20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水果企业将参加本次农业展。此外,新西兰乳制品等产品也有报名参展。目前,报名参展的知名企业有北美联邦、恰恰食品、大益茶、白沙溪等。专家预测,本届农业展国内外客商将超过11万人次。

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回顾:

2011年: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在广西展览馆举办(以下简称“农业展”),主要展示农用生产材料、花果苗木、包装食品等。据统计,展览馆农业展共有326家企业报名参展,使用展位524个,展品包括国内各省特色农产品、马来西亚食品、越南咖啡、新西兰乳制品等,会期贸易成交额9870万美元。企业重复参展率逐步提高,已达46.5%。

2010年:第七届届农业展参展企业370家,共使用520个展位,会期贸易成交额达成交总金额62995.02万元万人民币。参展的知名企业有:香港五丰集团、椰树集团、山西汾酒集团、台湾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有友实业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等。

2009年:首届农业展参展企业450家,共使用610个展位,会期贸易成交额达5599.63万美元。参展企业主要集中在鲜果、茶叶、酒、农用机械、农药、化肥等类别。来自浙江、湖南、四川、陕西、江西等省,如:农夫山泉、盼盼食品、山西汾酒集团、孔府家酒、珠江啤酒、

贵阳老干妈、龙口龙须粉、四川白家食品、梧州冰泉食品、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来自泰国的采购团以及参加农业论坛的国外客商到达分会场。投资企业对农业展先进的农药、化肥类型企业兴趣浓厚。

联系方式: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

电话:(86)771-5813163传真:(86)771-5813355

电邮:zyinG5670@gmail.com; 158018941@qq.com

第7篇:第九届中国国际煤博会介绍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煤炭装备及矿山技术设备展览会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目标是:开发布局明显优化,资源配置及勘查规范有序;煤炭生产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煤炭工业面貌进一步改善;重特大事故大幅度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较快发展,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较大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炭市场的调控力,促进我国煤炭工业走上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安全有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北京华贸联展览以“长期服务煤炭业,一切只为您满意”的服务宗旨,倾力打造的华贸联北京国际煤炭展,将以“科技创新新成果,安全生产促发展,交流合作新平台”为主题的全新面貌于2013年6月28日在具有世界市场之称的首都北京隆重举办。集中展示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信心,促进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我国煤炭行业科技发展水平,促进煤炭经济和贸易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煤炭工业的地位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煤炭工业,让中国煤炭企业走向世界。

CICEME-2013作为国际煤炭行业的顶级盛会,云集全球800多家参展商,80000名专业观众。更有6万平展出面积,10个专业技术论坛,3000位会议代表。践行创新、交流、合作吧办展宗旨,我们全力打造高质量的采矿设备盛会。翘首以待,您不可缺席!

上届展会于2012年6月28-30日在中国(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展馆)成功举办,展出面积达48000多平方米。展示了当今最新的煤炭装备制造业上千种产品,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800余家知名企业。中国(含港澳台)参展企业680多家。著名企业如:中国黄金建设集团、平煤机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柳工机械股份、连云港天明装备、深圳中兴新通信、鞍山钢铁集团、常州曼淇威制冷设备、北方交通重工集团、中国航天长治清华机械、山西汾西机电、天工岩土工程、辽宁卓异装备、

龙煤集团卓异救援装备、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山西地宝科技、清华紫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唐电信移动通信设备、蓝带工具、北京阳光金力、深圳三旺通信、中天电气股份等国内知名企业。150多家来自韩国、意大利、俄罗斯、法国、日本、美国、南非、捷克、智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及参展团,如:美信达科技能源(美国FMC0)、英国特洛克斯(TROLEX)、澳大利亚迈安科(MinARC)、宝长年钻探技术(BOART LONGYEAR)、杜芙设备、英格索兰压缩机(INGERSOLL RAND)、欧姆龙自动化、美国英思科(INDSCI)、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国通用振动设备(USA GK)日本三菱、德国普茨迈斯特机械(PUTZMEISTER EQUIPENT)、柯劳克中国(KLAUKE.CHINA)、德国康迪泰克(CONTITECH )、德国罗普(ROPO)、德国福伊特驱动(VOLTH TURBO)、GE电气检测、艾默生(EMERSONNET)等国际知名企业。据统计,专业观众达88623余人次,意向成交额300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专业观众占33%。观众大多来自煤炭开采业、其他矿山开采业、科研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经销代理商等,实际买家为主,占69%,贸易、经销商占31%。展会良好效果得到行业内的一致称赞,90%的客户表示继续参加下届展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百度、新浪、雅虎、中国煤炭报、中国经营报、新闻晨报、解放日报、新闻晚报、劳动报、北京晚报、青年报等二十多家媒体对展会进行了深度的报道,展会获得了参展商、采购商以及社会各届的良好评价。

观众组织:

1、主办单位印发相关文件,抄报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发往各地市、县矿务局、煤炭、矿山管理部门及煤矿、矿产企业、煤炭加工企业、科研机构等,邀请其届时组织单位领导、技术人员、采购人员前来参观采购。

2、通过有关管理部门邀请在建、改建和备建项目单位及机械工程施工单位到现场参观、洽谈;

3、邀请贸促系统、经济协作、组织、外贸公司、外商投资机构等涉外参观采购团前来参观洽谈。

4、华贸联展览采购商促进部实行量身定做“一对一”服务,了解每个参展商量身需求,确定专业观众目标,及时为每个参展商寻找买家,使买家与参展商达到参加本届展会之需求,力求实效,让您满意。

5、华贸联煤炭矿业装备展已和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矿业展览会、智利圣地亚哥国

际矿业展览会结为战略联盟,资源共享,采购商互通。

日程安排

报到布展:2013年6月2630日(9:00—17:00)闭幕时间:2013年6月30 日(16:00)

如果您是下列产品的供应商,请即预定展位

1、国内外大型矿业集团形象与新成果展示;煤炭城市招商项目展示;煤矿行业装备制造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示;

2、煤矿矿山生产设备:采煤机 电铲 支架 刮板输送机 采矿汽车 泵站矿山冶金设备及配件;

3、巷道掘进与支护:巷道采掘设备 凿岩设备 巷道支护材料和设备(钻机及锚杆、混凝土喷射机)及配件;

4、煤矿运输设备:井下运输设备及备件 物料存储 扒矿(渣)机 铲装机 装岩机 装载机 铲运车 应急救援车辆;

5、煤矿安全及监控:煤矿安全生产大屏幕监控系统 矿用防爆监控器材 自动化控制系统 煤矿井下有无线通讯设备 煤矿瓦斯监测检测仪器 煤矿数字化软件 三维采矿管理 人员考勤定位 及各配套子系统;

6、煤矿应急救援设备:矿山逃生(救生舱 避难硐室等)设施防护装备 井下救援机器人等灾后救援设备器材;

7、矿用机电设备及材料:防爆设备 变压器及变电站 各种动力设备 发电机组 离合器偶合器防爆柴油机 蓄电池 应急电源 开关 电动机 减速机 空压机 制氮机 制氧机 齿轮 轴承电子秤 给料仪 矿灯 矿用电源 井下照明设备 矿用安全材料 矿用管材及链条 矿用电缆钻头 截齿 刀具 五金维修工具 及硬质合金设备;

8、露天煤矿设备:露天采煤机 电铲 挖掘机 推土机 铲运车 斗轮取料机 平地机 矿用载重汽车 矿用轮胎及配件;

9、选矿及粉体加工设备:破碎机 筛分机 分离机 清洗机 捣浆机 球磨机 干燥机 混合机 磨矿机 磨柱机 粉磨机压滤机 浮选机 离心机 煅烧设备 造粒设备 称重设备 化验设备及煤化工设备等;

10、冶金焦化设备:熄焦车 护炉铁件 拦焦车 侧装煤车 推焦车 装煤车 捣固机 切焦机 回收设备等及配件;

11、煤矿排水设备:旋涡泵 螺杆泵 潜水泵 高压泵 渣浆泵 污水泵等各种矿山抢险泵 矿用管材 阀门等;

12、矿山服务:地质勘探 通风设备 设备修造 液压机具 密封及润滑 钢丝绳及检测 压缩机 煤矿设计及科研

计算机在采矿中的应用 咨询及贸易 矿山救援 矿井降温煤质化验煤矿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施;

13、煤矿煤层气勘探设备及技术与抽采利用设备:钻探机械 钻探工具 钻杆 接头等;煤层气抽采 管道输送储运 加气站设备 煤层气发电机组 煤层气开采与利用技术以及野外露天宿营设备等

本文由整理转载。

第8篇: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

会议通知【9月13日】

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将于2012年9月13-1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的不仅有众多国内著名教授,还有来自国外的顶级专家。本次会议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国面的新技术、新进展,同时会议还将分别就激光美容、颅颌面整形、乳房整形、鼻整形、非手术美容新发展与未来等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为广大医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沟通我们真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望能拨冗赴会,我们在广州期待您的光临!

大会主席:李世荣

大会副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艾玉峰 曹孟君 高建华 江 华 李青峰

刘洪臣 刘 玮 王志军 杨蓉娅 执行主席:高建华 柳大烈 执行副主席:胡志奇 王晋煌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蔡景龙 陈敏亮 仇树林 董 帆 范志宏

顾汉卿 归 来 郝立君 洪志坚 胡志奇 金宝玉 孔豫苏 赖 维 黎 冻 李 东 李 勤 李小林 刘 斌 刘林蟠 刘 宁 刘 伟 柳大烈 潘 宁 亓发芝 宋健星 孙家明 谭 谦 谭晓燕 田卫东 王一兵 吴溯帆 徐 军 徐 霞 许扬滨 杨文定 杨东运 战长蔚 张 晨 张海钟 张怀亮 张振庭 章国庆 章庆国 赵启明 赵小忠

郑孝勤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

承办单位: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协办单位:广州美莱美容医院;广州曙光整形美容医院

征文要求:

1、论文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且未在其他刊物正式发表。

2、全文限3000字以内,摘要限800字以内,无摘要者恕不录入论文汇编。

3、稿件格式要求office2000以上word文挡。

4、本次会议主要采取网络投稿的方式,投稿信箱:1223317428@qq.com (请备注:广州会不方便网络投稿者也可通过邮局邮递,邮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西南整形美容外科医院

王江南。

5、截稿日期:2012年7月31日。

6、联系人:王江南 鲁令 联系电话/传真:023-65398828 Email: 1223317428@qq.com

摘要格式:

(题目)****************************************

(作者姓名)***,***,***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邮编:******

Email :************ 手机:*********** *************************************************************************** ***************************************************************************** ***************************************************************************** ***************************************************************************** ***************************************************************************** ***********************。

关键词:***;****;***;***

会议信息:

时 间:2011年9月13-16日 地 点: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注册费(人民币):本会会员800元/人,非会员1000元/人,在校研究生300元/人(凭有效证件)

备注:注册费含餐费,并免费参加学习班。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胡志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3903050216 王晋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3828430819 王江南(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13983600071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 大会主席:李世荣

2011年9月12日 执行主席:高建华、柳大烈

第9篇: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诚信论坛总结

2006年9月5日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诚信论坛在北京京丰宾馆大礼堂隆重召开,近600名国内外电子商务相关人员出席大会。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大会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金司、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商务部信息化司、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与体制改革司、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万里促进会等相关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大会还得到了国内众多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大力协助。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诚信论坛的圆满结束,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建设大踏步走向行业推广和社会全方位务实推进的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将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开创新的篇章。

一、大会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国办发[2005]2号文件《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和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的要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与有关行政部门协同合作,遵循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从2001年《珠海宣言》到2004年《黄鹤楼宣言》,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发起成立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企业积极响应、踊跃实践,一步步强化了信用服务理念,实现着向规范、专业、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过渡。2005年11月成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成立以来,评价中心做了大量详实的工作。2006年3月评价中心在北京对外发布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础规范》,随后《200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工作方案》出台。5月,首次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大型调查在国内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上展开,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6月,在北京举办了“首次中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交流”,发布《图书行业B2C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情况调查报告》。目前,“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评价红蓝标评价计划”已经拉开帷幕。

为交流我国电子商务诚信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改善电子商务诚信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和谐、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于2006年9月借助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的平台,隆重召开了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诚信论坛。

二、会议简介

本次论坛以“推进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为主题。落实国家的相关法规文件,在“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中心”技术支撑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各方资源优势,组织电子商务诚信建设领先企业参与诚信服务平台共建,以共同构建在线诚信评价、制定规范,表彰先进、发布相关调研成果,辅助政府决策,全面改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从而保障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核心内容。参加大会的领导和嘉宾紧紧围绕我国电子商务诚信健康发展的热点问题,包括如何依法规范电子商

务行为,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的积极意义,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论坛中,协会诚信评价中心联合了全国各大媒体,对与会企业进行全方位报道。各大平面、各大门户网站等国内强势媒体,对大会进行了积极的相关宣传报道。

会议主要议题:

与会的领导嘉宾就电子商务诚信问题进行发言

“中国电子商务诚信服务平台”揭幕,颁发2005年度及 2006年度电子商务诚信奖项

企业及相关嘉宾进行主题发言 出席大会领导:

黄宝新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

吕诚昭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组副司长 曹文炼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金司副司长 王秉科

信息产业部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副司长 万存知

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 黎晓宪

工商管理总局市场司副司长 郭若虚

国家质监总局质量司原司长

王胜利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 石伟光 商务部信息化司电子商务处处长 李冬民

中国社会调查所所长 企业及相关嘉宾:

王汉华 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德全 Ebay 易趣高级副总裁

郭凡生 北京慧聪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俞 凡 中企动力总经理

张少锋 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 高佳卿 首信易支付电子商务部总经理 唐 彬 Yeepay总经理

郑泽胜 广州天讯电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赵春鹏 中国企赢网总经理 王俊涛 6688网总经理

尹建军 中国质量检验联盟秘书长 李 晓 中国公关协会电子商务部副主任 首批试点计划入围企业:

卓越网、Ebay易趣、慧聪网、首信易支付、广东天讯、中国图书网、中国汽车网、七彩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鼎科技、北斗手机网、中国企赢网、中国机电企业网、金库网

三、大会亮点

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诚信论坛全面揭开我国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体系的帷幕,是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本次论坛将2006年度我国电子商务诚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是企业彰显自身诚信品牌,树立企业新形象,交流学习新经验的难得机会。本次大会亮点精彩纷呈,出席大会国内信用方面的主管领导相继发表的精彩独到的言论,各界媒体也给大会已全方位的报道,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领导发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表示,要充分发挥我们行业协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他说,

我们党和国家政府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对社会信用建设都有深刻的和重要的论述,这应该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党中央及胡锦涛总书记,从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这个高度,一系列重要的阐述,我们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在讨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候,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就有了更深的认识解。它不光是经济领域的事,不光是金融领域、经济领域,而且是关系到建立和谐社会,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他指出,行业信用建设这方面,要注意提高时效,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应该说,最近几年来,信用体系建设在各个政府部门和各个地方党政领导的亲自关心重视下,已经有了比较重要、比较全面的发展。据最近一次会议上的有关资料看,全国已经有二十几个省、市分别以省委或者省政府的名义,成立了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指导文件,成立了由省一级领导挂帅的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者明确了职能的部门,有的还出台了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地方性的法规等等。同时,像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等等,政府的行业和部门主管也都出台了有关信用方面的政府规章和指导性的文件,并且也作了很多实质性的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曾经在五个省市,第二年又加了两个省市搞了一个联合建设社会征信体系的示范工程,当时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想法是通过政府的一些少量的引导资金,促进这些区域性的征信体系建设,征信系统能够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这方面的尝试。今年5月份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三个省市领导出席的共同打造长三角,长三角征信信用系统联通的开通仪式。在区域性也好,还是行业也好,现在都有与征信有关的、跟信用有关的系统平台的建设,我

们行业协会在推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造成投资的浪费,提高它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已有的部门和地方建设的信用信息系统,跟他们联合起来。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万存知副局长到会,他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目前包括有458万多个企业,信息全部采集入库。下一步,他们正在通过推动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要把在银行没有信贷的企业也要建立一个信用档案,把这个档案信息加入到我们数据库里,这个工作已经展开了。那么这个数据库里个人,目前采集的自然人的信息,自然人数已经超过了五个亿。这五亿自然人中间有4800多万人,接近5000万人在银行有信贷关系,包括房贷、车贷、个人信用卡还有学生的学贷等等。目前,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现在的用户主要是商业银行或政府职能部门。商业银行现在发放贷款,在贷前首批的时候,对外查询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报告,作为贷前首批的一个主要的团体。也就是说假如企业和个人,以个人提供的材料在没有你的信用记录,也是上不了审贷会的。那么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是覆盖全国的,所以在全国商业银行的基层营业网点,只要他们有贷款审批的权则,包括地市和县市,中国人民银行开通了有八万多个查询终端。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查询这个数据库,在对企业放贷的时候,平均一天的查询量达到八万多次。在为个人房屋贷款查询个人信息,那么平均每一天查询量达到17万次,最高接近30万次。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在对商业银行服务的同时,也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履行指责的时候,提供了一些信息帮助。尤其是在监管和执法这个环节,这个有很多意思。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最后几年处理这个德隆、铁本、普尔玛,这些关键企业大案的时候,是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将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就在全国集中统一

的数据库的基础上,一方面有国家的信息产业范围。目前的信息主要是来自于商业银行和一些金融监管资讯,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要通过政府之间协调,还有有关政府职能和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尽可能全面采集。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和国务院20多个部门有工作联系,有7个部门已经达成了信息共享协议,现在有关职能部门正在整合有关数据。在扩大信息采集范围的同时,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要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并且加大和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工作。

企业发言方面:发言企业包括卓越、Ebay易趣、慧聪网、首信易支付、广东天讯、中国企赢网、Yeepay等等企业领导。

北京慧聪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郭凡生的言论赢得了会场热烈的掌声。郭凡生认为,社会诚信问题的解决不在于鼓吹道德,而在于体系的建设,不是好人自觉遵守,而是坏人也要被动遵守。随后他话锋一转,谈到作为平台的网站在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是信息披露,而诚信与否的评判在于政府。绝对不能是作为平台的网站,因为网站也是利益一方。如果网站提出居然可以承诺网站中注册的企业是诚信的,那么这家网站本身就是不诚信的。联系前期慧聪郭凡生与阿里巴巴马云之间的口水官司,阿里巴巴的重要产品“诚信通”,郭凡生的评论颇值得回味。

媒体报道方面:SINA、SOHU、TOM、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腾讯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经济观察报、财经时报等等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道。

四、总结展望

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诚信论坛是我国电子商务业界一

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会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我国电子商务诚信工作将以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诚信论坛为契机,在政府大力倡导支持,行业发展迫切需求,媒体民众热切期待下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落实会议的精神,将我国电子商务诚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诚信评价工作深入推广开来。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秘书处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 2006年9月11日

上一篇:成语俗语的运用下一篇:仓库管理员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