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测试卷

2022-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版语文八上测试卷

2019届部编版语文八上15《散文二篇》普通教案

15《散文二篇》教案20171031

长汀四中

傅钦华

教学目的

1. 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 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 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 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 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1. 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 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永久的生命》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 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文体知识

1. 文体:议论性散文

2. 文体特点: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 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四、字词学习

1. 给加点字词注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 .....dí2. 解释下列词语

⑴ 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⑵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1 ⑶ 蔓延:意思是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⑷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指老年人去世。

五、整体感知

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 1. 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然而从第二段开始,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生命自身的神奇”“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2.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4)正面论述“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

第2段:以小草和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 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 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 第三部分(5)高度赞美生命的永恒。

3.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明确: ⑴ 对比。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 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⑵ 比喻。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六、问题探究

1. 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讨论并明确: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 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讨论并明确:

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示着一个意思: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3. 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讨论并明确:

“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 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协奏曲,让人慨叹。

七、写作特点

1. 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由叙述生命的外在表现到揭示生命的内在本质,再到歌颂生命的神奇力量。作者情感的

2 表达也由悲观无奈到豁达乐观,最后到对生命的由衷赞叹。 2. 欲扬先抑,凸显主旨。

本文先谈个人生命有限,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 高唱生命的凯歌。作者感情层层递进,达到高潮。

八、课后作业

1. 认真领会P82“阅读提示”。

2. 完成《金牌练习册》P45-46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生命易逝

豁达

永久的生命生命神奇

乐观

赞美生命

积极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导入新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文体知识

文体:议论性散文

四、字词学习

1. 给加点字词注音

遏制è

飓风jù

濒临bīn

俯瞰n ....kà2. 解释下列词语

⑴ 遏制:指阻止,禁绝;制止;控制。 ⑵ 飓风: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 ⑶ 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接近,将要。 ⑷ 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五、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

1. 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明确: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2.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第一部分(1):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2-4):分说。

3 第1层(2):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2层(3):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3层(4):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5):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六、问题探究 1. 如何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讨论并明确: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是形象的说法。

2. 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讨论并明确: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 ⑴ 了解人类心灵;

⑵ 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他追求知识,生命 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3. 如何理解文末“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讨论并明确:

⑴ 罗素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

⑵ 罗素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

⑶ 苦中伴随着乐,例如爱情会带来欢愉,同时征服了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

⑷ 虽然罗素最终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七、写作特点

1. 本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简洁明了,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以其立意的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

2. 行文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

八、课后作业

1. 自学P83《句子的成分》。

2. 完成《金牌练习册》P45-46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追求知识我为什么而活着胸怀博大 积极乐观 同情苦难

4 渴望爱情

第2篇:2019届部编版语文八上12《唐诗五首》普通教案

2019届部编人教版12-1《野望》教案 20170918

长汀四中

傅钦华

教学目的

1. 仔细体会诗中的景物特点,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 学会诗歌富于变化的写景角度。 教学重点

1. 仔细体会诗中的景物特点,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 学会诗歌富于变化的写景角度。 教学难点

仔细体会诗中的景物特点,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半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王绩(590/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三、诗体

五言律诗。

四、朗读全诗

1. 配乐诗朗诵《野望》,要求听准字音,划分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2.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五、诗歌大意理解

1. 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⑴ 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⑵ 薄暮,日将落之时。

⑶ 徙倚xǐyǐ:指徘徊、彷徨。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⑸ 落晖:落日的余光。 ⑹ 犊:小牛。采薇: 2. 现代文对照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1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六、赏析全诗

1. 首联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2. 颈联与颔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尾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七、小结 1. 主题

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本诗是王绩的代表作。 2. 写作特点

⑴ 描写角度富于变化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⑵ 情景交替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⑶ 格调淳朴清新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本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八、课后作业

1. 背诵、默写《野望》。 2. 完成“思考探究”一。

3. 将颔联和颈联进行扩写,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019届部编人教版12-2《黄鹤楼》教案 20170918

长汀四中

傅钦华

教学目的

1. 理解诗中联想与衬托的运用。

2. 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中联想与衬托的运用。

2 2. 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半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 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 背景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故无从知晓本诗创作背景。 3. 黄鹤楼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 是很自然的事。

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三、诗体

七言律诗。

四、朗读全诗

1. 配乐诗朗诵《黄鹤楼》,要求听准字音,划分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3

五、诗歌大意理解

1. 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⑴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⑵ 悠悠:久远的意思。

⑶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⑷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⑸ 乡关:故乡家园。

⑹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⑺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2. 现代文对照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六、赏析全诗

1. 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赏析: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引用神话传说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赏析: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诗的前四句:写作者登上黄鹤楼,看长江滚滚急流,望白云悠悠而去,不禁想起神话传说中仙人骑鹤而去的故事,可是此时,除了黄鹤楼,什么也没有了。这四句下笔突兀,景物寥廓,情感空寂。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所传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3.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4.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

4 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诗的后四句: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

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七、小结 1. 中心思想

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2. 写作特点

⑴ 联想与衬托

①联想

由眼前的楼,联想到古代的仙人,由古代的仙人联想到世事沧桑。 ②反衬手法

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⑵ 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八、课后作业

1. 背诵《黄鹤楼》。

2. 完成“思考探究”二。

2019届部编人教版12-3《使至塞上》教案 20170919

长汀四中

傅钦华

教学目的

1. 了解本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本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 把握重点诗句及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4.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本首诗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再现诗歌画面,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教学难点

1. 学习再现诗歌画面,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 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1. 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成“王孟”,擅长山水田园诗和歌咏隐居 生活的诗歌,后世称其为“诗佛”,因为王维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晚年厌倦仕 途,专心佛学,所以称其为“诗佛”。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

5 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二、关于“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三、诗体

五言律诗。

四、朗读全诗

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要求听准字音,划分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2.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五、诗歌大意理解

1. 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⑴ 单车:轻车简从。

⑵ 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 ⑶ 居延,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⑷ 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⑸ 孤烟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燧烟燃狼粪,取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 ⑹ 长河:指黄河。

⑺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⑻ 候骑(jì),骑马的侦察兵。

⑼ 护都,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⑴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2. 现代文对照

译文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六、赏析全诗

1. 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6 赏析:

2.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

紧承前句,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诗人以“蓬”,“燕”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要样进入“胡天”。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4. 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

结尾二句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是引用典故,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七、思考并回答问题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 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

7 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圆”“直”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八、写作特点

⑴ 借景抒情。 ⑵ 诗中有画。

九、课后作业

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思考探究”三。

2019届部编人教版12-4《渡荆门送别》教案 20170919

长汀四中

傅钦华

教学目的

1. 了解本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本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 把握重点诗句及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4.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首诗创作的背景,理解本首诗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再现诗歌画面,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教学难点

1. 学习再现诗歌画面,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 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复习旧课

1. 请学生背诵《使至塞上》。

2. 请学生简要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

8 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2. 背景

渡荆门送别:这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三、诗体

五言律诗。

四、朗读全诗

配乐诗朗诵《渡荆门送别》,要求听准字音,划分节奏。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2.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五、诗歌大意理解

1. 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⑴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⑵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色。

⑶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其状如门,又与北岸之虎牙山相对,水势湍急,十分险要。

⑷ 荆门外:指荆门以东,过此即入古楚国境内。 ⑸ “来从”,作“来到”或“来向”解。 ⑹ 天镜: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 ⑺ 远:远自。 ⑻ 江:长江。

⑼ 下:移下。

⑽ 仍:频频。 2. 现代文对照

译文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六、赏析全诗

1. 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赏析:

首联的意思是,我从蜀中远渡荆门之外,来到楚国游览。起首一“渡”字,暗点故乡之水,有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要注意一点:“渡远”为什么不用“远渡”?“远渡荆门外”岂不更好理解?这里的关键在于以“渡”字打头,其作用有二:一是点题,二是贯穿全篇写水,水是全篇的主线。

2. 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

9 仍然写水:“随”、“尽”和“入”、“流”四个动词,有移步换形之妙。船在飞速前进,江在奔腾流逝,山在迅速后退,故由遮天蔽日的三峡转至荒野无边,眼前豁然开朗,仍然是为写“故乡水”张目。

3. 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

写月上东天,倒映于水中,极像是从天空中忽然飞下的一面明镜;开阔的江面在晚霞辉映下,幻化出一派海市蜃楼。这里看似未写水,实则从“月下”和“云生”便可知诗人写的是茫茫无际的江天黄昏景色:一轮明月在大江中浮动,乃是低头所见之月。诗人再抬头观天,便见水天相连之处,幻化出了一派海市蜃楼。

4. 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用一“仍”字回应上文,说明以上所写之景,皆与“故乡水”有关,都是这饱含深情的一江流水,不远万里,从故乡蜀中把他送到遥远的楚地来的。

七、思考并回答问题

1. 如何理解诗题中“送别”?

明确:

理解了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既非朋友在送别诗人,也不是诗人在送别朋友,而是故乡之“水”在送别他远游的儿子——李白,所以题中“送别”二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尤其不能缺少。

2. 如何赏析全诗?

明确: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3.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八、小结

⑴ 诗歌主旨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⑵ 写作特点

①情景交融。

②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的表现手法。

《渡荆门送别》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叙事,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九、课后作业

1. 背诵《渡荆门送别》。 2. 完成“思考探究”四。

10

2019届部编人教版12-5《钱塘湖春行》教案 20170920

长汀四中

傅钦华

教学目的

1. 了解律诗有关知识。

2. 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感知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1.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1.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2.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3.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4.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四、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五、学生朗读

六、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六、课后作业 :

1. 搜集描写西湖的其他诗歌并抄写下来,增加积累。(至少两首)

11 2. 完成“积累拓展”五。

12

第3篇:部编版三下语文期末测试卷

期末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29分)

1.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1)“哼,能长(zhǎng cháng)多长(zhǎng cháng)?”小真问。

(2)折(zhē zhé)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

(3)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hūn hún hǔn)身粘满泥水。

(4)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sā sǎ)的尿。

2.读拼音写词语。(9分)

3.按要求写词语。(6分)

(1)写四个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句子中补表示声音的词语。

①小孩子们一个个(      )地跳下水去。

②门(      )一声开了。

4.句子练习。(9分)

(1)修改病句:人们常常经常看见五彩的云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拟人句:小蘑菇钻出了泥土,戴着一顶小斗笠,真可爱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转述句:爸爸语重心长地说:“我把道理告诉你,是不希望你犯错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0分)

5.给下面的句子按顺序编序号。(5分)

(  )自己不动脑子,作文简直是七拼八凑。

(  )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写真实的故事。”

(  )以前,我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

(  )我的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  )此后,我就试着用自己的话写自己身边的事。

6.发表意见:有的商家在红领巾上印广告,把这样的红领巾免费送给学生们戴。你会戴吗?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6分)

7.日积月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

(2)眼见为实,__________________。

(3)见善则迁,__________________。

8.想象很有意思。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面的句子。(10分)

(1)衙役们打这面,__________________,打那面,__________________,怎么也打不着。(《枣核》)

(2)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________________,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______________”然后都__________。(《漏》)

(3)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________________。挂上一点儿鱼饵,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钓上来。(《小真的长头发》)

(4)我心里想着,__________________,低头一看,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树》)

9.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火烧云出现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紫檀色的了。黑母鸡变成金的了。(  )

(2)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组成了“花钟”。(  )

(3)赵州桥下面有桥墩和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

四、阅读检阅台(20分)

10.课内阅读。(8分)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1分)

(2)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画上“  ”。(1分)

(3)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2分)

进攻(   ) 忽然(   ) 快速(   ) 旅游(   )

(4)请概括下面的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要求不超过三个字。(2分)

海参:(     )     梭子鱼:(     )

乌贼和章鱼:(     )

贝类:(     )

(5)你还知道其他海底动物的不同活动方法吗?试着写一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12分)

红叶更红

秋天的香山是最美的,香山的红叶是最红的。一个可爱的红领巾为着理想,为着诺言,为着胸前迎风飘扬的红领巾,与素不相识的“我”共同见证了香山的美,红叶的艳,少先队员的zhēn

chéng(    )与坦然。

香山的主峰,秋色正浓,一丛丛、一片片的红叶,像美丽的朝(zhāo cháo)霞泛起光彩。我向上攀登着,才走了一会儿,忽然看见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蜷着身子蹲在一块大岩石旁,低着头哭呢。“小姑娘,你怎么了?”

小姑娘抬起头来,抹了一把眼泪说:“我们中队登山,走散(sǎn sàn)了。我找同学们,在这儿扭脚了。

”多好的孩子。我说:“那我背你下山,好吗?”

不 叔叔 我们中队定好了 登上主峰会合  她用jiān

dìng(    )的语气回答着  我是中队长 我一定得登上去 我有任务

我的心突然一热,啊,这个可爱的红领巾是多么忠于职守!于是我扶起她,挽着她的胳膊,说:“来,叔叔同你一道登上主峰去!”

“好极了!”小姑娘笑了,她虽然一拐一拐的,但越走越欢,不一会儿便登上了主峰。我们不约而同地喊起来:“登上主峰喽!登上主峰喽!”

只见顶峰上插着一面鲜红鲜红的星星火炬的旗帜,正迎着山风呼啦啦地飘荡着,周围站了许多同学。小姑娘的眼睛睁得圆圆的,她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兴冲冲地望着旗帜,望着小伙伴们,忘了脚疼,然后恭恭敬敬地向我行了个队礼:“谢谢叔叔,我马上就要在主峰主持‘让红叶更红’主题中队会。欢迎您参加!”说完,她雀儿般地欢跳着向伙伴们跑去。

我举目四望,秋天的香山多美!香山的红叶多红!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1分)

(2)给文中两处注音填上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举目四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于职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画出来。(2分)

(5)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2分)

(6)你喜欢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目“红叶更红”包含着什么含义?选择你认为合适的理解:(  )(2分)

A.“我”知道红叶是红领巾的颜色,觉得红叶更红了。

B.“我”知道小姑娘的主题中队会的主题是“让红叶更红”,觉得红叶更红了。

C.“我”发现了小姑娘不怕困难、忠于职守、有团队精神,觉得红叶更红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2.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作文。

(1)我变成了____________

(2)如果老鼠不再怕猫

要求:发挥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参考答案:

期末达标检测卷

一、1.(1)zhǎng√ cháng√

(2)zhē√ (3)hún√ (4)sā√

2.威武 粘胶 模型 金灿灿 秘密 宁静 圆润

肥皂泡

3.示例:(1)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2)①扑通扑通 ②哐啷

4.(1)人们常常看见五彩的云霞。

(2)示例:春天来了,沉睡了一冬的小草醒来了。

(3)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他把道理告诉我,是不希望我犯错啊!

二、5.2 3 1 5 4

6.示例:这样的红领巾我不会戴。因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国旗的一角。佩戴红领巾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而往红领巾上打广告是错误的做法。

三、7.(1)人间四月芳菲尽

(2)耳听为虚 (3)有过则改

8.(1)枣核蹦到那面去 枣核蹦到这面来

(2)浑身粘满泥水 ‘漏’哇—— 吓昏了过去

(3)就能钓到鱼呢 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

(4)就觉得身上痒痒的 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9.(1)× (2)√ (3)×

四、10.(1)海底世界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攻击 突然 迅速 旅行

(4)爬得慢 游得快 喷水退 巴船底

(5)示例:比目鱼通常是横着身子游动的,就像是落叶在风中飘来荡去。

11.(1)zhāo√ sàn√ (2)真诚 坚定

(3)向四处张望。

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尽力地遵守自己的职业本分。

(4)一丛丛、一片片的红叶,像美丽的朝霞泛起光彩。

(5)“ , 。 , 。” ,“ , , !”

(6)我喜欢文中的小姑娘。她善良坚强,忠于职守。

(7)C

五、12.略。

第4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积累运用(共23分) 1.请把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翻开七年级上册这本泛着油墨清香的语文教材,我们遇见美不胜( )收的四时风.光,体会亲人之间纯cuὶ( )动人的感情,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和友谊,感动于书中 zhᾱng( )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反思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模式,遐( )想在.童话、诗歌,神话和离言的世界里. 2.默写。(8分) ①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闻笛》)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⑥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⑦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⑧ ,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表达错误,请按要求修改。(4分) ①日前,丹阳市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有一家网吧接纳了多名未成年人。②近年来,虽然有关方面扩大了对网吧的管理力度,然而未成年人泡网吧的现象并没有绝迹。③未成年人上网之所以屡禁不绝的原因,一是少数学生懒于学业,欺骗家长,逃课上网;二是有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顶风违纪,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④另外,无法准确判断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这也是个别网吧经营者心存侥幸的原因之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1分) (2)第②句用词不当,应改为 (1分) (3)第③句句式杂糅,应改为 (1分) (4)第④句搭配不当,应改为 (1分) 4.名著阅读。(5分) 好大圣,即现本象,将金睛兽解了缰绳,扑一把跨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开门!”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看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 (1)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是《西游记》里的经典,值得我们]精读,请问这是大圣第 去借芭蕉扇?(1分)

(2)这次大圣变成牛魔王骗取芭蕉扇,你能说说其他两次大圣分别用什么方法借芭蕉扇的?(2分)

(3)下列有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

B.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有“肚子疼”绰号的是沈四太太。

C. 唐僧分别在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D.《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三次变为美女、老翁、老妇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识破。 5. 为了提高镇江市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镇江工市教研室讨论确定了我币初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推荐书目以下为七年级的阅读书目:(4分) (1)《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

(2)《呼兰河传》萧红

(3)《居里夫人传》【法】艾芙·居里/著

(4)《故事新编》鲁迅

(5)《昆虫记》【法】法布尔/著

(6)《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著、汝龙译

(7)《城南旧事》林海音

(8)《八十天环游地球》【法】凡尔纳

(9)《动物农场》【美】乔治。奥威尔著傅惟慈/译

(10)《希腊神话》【德】施瓦布/著

因此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亻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交流台】请你从目录中选取一本名著推荐给大家,并写出推荐理由。(50字以内)。(2分)

(2)【心情树】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100字以内)(2分)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秋词》一诗,完成6~7题。(共4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分)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1分) 【甲】狼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 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万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犬坐( ) ②狼亦黠矣 ( ) ..③乃伪睡以俟( ) ④犬阻之不使前(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2)然野心不过遁逸耳。(2分)

10.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三)阅读郑振铎的《猫》选段,完成11~14题。(共9分)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语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日,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压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米呜!”便逃到至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1.依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2分) ( ) 愤怒 ( )

1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1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要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2分)

14.从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2分)

(四)阅读《夜晚》,完成15—19题(共13分)

夜晚(韩少功) 1)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2)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九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可,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3)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4)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5)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l,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6)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5.文章第3段中加点的“烙下”一词,能不能用“印下”“留下”“刻下”代替?请你说说理由。(2分) 16.第

3、4段中,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摘录其中的一处,说说写法上的妙处。(3分)

17.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文章第一句“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写一个句子。(3分)

18.文章的结尾意味深沉,请你写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2分)

19.文章第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三、作文(共40分) 20.刘禹锡由秋日风光而生发独特感受,郑振铎为误解了那只猫而有锥心之痛,韩少功因月光而感受到夜晚的美好,当岁月一天天从我们指缝间溜走,当青春一日日在我们眉宇间晕开,总会有那么一件事,那么人,甚至只是一抹阳光,一株小草………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叩击我们的心灵。请以“在我的心头荡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书写工整

第5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6)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模拟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书写。(5分)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3分) 2.把下面的句子端正、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2分)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二、积累展示。(60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秩序(zhì zì) 年龄(lín líng) 似乎(sì shì) 半晌(xiǎng shǎng) 绿荫(yīng yīn) 烟囱(chōng cōng) 2.读拼音,写词语。(16分) xúnzhǎo quánshuǐ zhōngyú cǎizhāi

的天鹅在水里 地游来游去。

(4)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像 。

5.按课文内容填一填。(18分) (1)离离 草,一岁一 。

(2) 二月天,拂堤杨柳醉 。

(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 , 、 、 、 都是天然的指南针。

(4) 眼又是 春到,全家 真 。

(5)名言“ 不立”“ 诺必寡信”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

(6)月黑见 ,孤光一点 。

(7) 《画杨桃》一文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会 。

三、阅读理解。(20分) (一)祖先的摇篮(节选)(4分)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这句话把 比作 。(1分) 2.“祖先的摇篮”中“摇篮”的意思是( )(1分) A.婴儿睡的摇篮。

B.生活的环境。

3.“祖先的摇篮”具体指的是 。(2分) (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6分)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4.给下面的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好朋友。(3分) 温暖——( ) 四处——( ) 寻觅——( ) 5.“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1分) A.雷锋叔叔时时刻刻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撒遍了祖国各地。

B.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6.雷锋叔叔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是我们还能看到:公共汽车上有人主动给老 人 ;

有人给孤儿院的孩子送去 。(2分) (三) 奇妙的天空(10分) 天空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宝藏(zàng)。

清晨,我们看到了日出,带给我们新一天的光明。一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它们就像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夜幕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有许多星星在闪烁(shuò),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7.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1分) 8.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圈出来。(3分) 9.天空向我们展示了 、 、 等宝藏。(3分) 10.云彩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会有哪些形状?会是 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3分) 四、快乐写话。(15分) 仔细看图,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按图画顺序写写发生的故事吧! 参考答案 二、1.zhì líng sì shǎng yīn cōng 2.寻找 泉水 终于 采摘 图画 简单 压力 座位 3.无边 疲 尽 眉 眼 碧空 心 目 牛 虎 4.(1)示例:绿油油 白花花 (2)张张 咚咚 (3)示例:洁白 欢快 (4)示例:茂密的大树 一把伞 5.(1)原上 枯荣 (2)草长莺飞 春烟 (3)慌张 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4)转 新 团圆 热闹 (5)失信 轻 (6)渔灯 萤 (7)不一样 三、(一)1.原始森林 摇篮 2.B 3.原始森林 (二)示例:4.暖和 到处 寻找 5.B 6.示例:让座 棉衣 (三)7.4 8.粉红色 蔚蓝色 蓝色 9.日出 云彩 星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教学检测试卷 (本卷共4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快乐书写 一、我会正确地抄写句子,把字写得端正、美观。(5分) 小信成则大信立。

二、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2分) wēn nuǎn jué dìng biānzhī rè nɑo shì jiè quán shuǐ 三、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9分) 像 象 1.大( )又高又大,身子( )一堵墙。

坐 做 座 2.小丽安静地( )在她的( )位上( )作业。

满意 愿意 3.张老师和蔼可亲,同学们都( )接近她。

4.看到我在滑冰时摔倒后又爬了起来,爸爸露出了( )的笑容。

于是 要是 5.( )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玩。

6.青蛙觉得自己住挺好的,( )就不再卖泥塘了。

四、我会照样子,完成练习。(19分) 1.(科技)馆 (理发)师(2分) ( )馆 ( )师 ( )馆 ( )师 2.弯弯的(小路)(2分) 晶莹的( ) 忠实的( ) 3.急忙——(连忙)(4分) 忽然——( ) 立刻——( ) 4.例: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3分) 既……也……:

5.例: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4分) 太阳 的,好像 。

6.例:春风吹过来。

(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过来。(4分) 小男孩跑过来。

( )小男孩( )跑过来。

五、我会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24分) 1.窗含西岭 ,门泊东吴 。

2.与其锦上添 ,不如 炭。

3.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 。

4. 是盏指路灯,它 高挂在北方。

5.这个学期,我还读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书,我最喜欢其中的一本书,书名 《 》。我喜欢的原因是 。

六、读一读,做一做。(16分) (一) 小马过河(节选)(6分)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孩子 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 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 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在选段“ ”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2.你怎样理解选段中小马妈妈对小马说的话?( )(2分) A.别人说的都对。

B.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C.不要听了别人的话就信以为真,要自己认真思考,亲自去尝试。

(二) 小红伞(10分) 有一天,小白兔挎着一只篮子,带着一把小红伞出门去采蘑菇。

她来到果园里,看见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树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红伞帮小刺猬把果子钩下来,小刺猬连声道谢。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儿的蘑菇鲜嫩诱人,她刚想去采,忽然看见一只大灰狼正朝这边走来。逃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小白兔连忙撑开小红伞,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蘑菇”。大灰狼没看见小白兔,就走过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躲过了危险。她高兴地采起了蘑菇。这时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开小红伞,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3自然段共有( )句话。(2分) 2.小红伞的用处可大啦:小白兔用小红伞帮小刺猬 ,变成“小蘑菇”躲避 ,下雨了用小红伞 。(6分) 3.读了短文,我想夸夸小白兔。(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横线上)(2分) 七、看图写话。(15分) 仔细观察图画,图中发生了什么事?请展开合理的想象, 写一个故事。(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哦!) 参考答案 二、温暖 决定 编织 热闹 世界 泉水 三、1.象 像 2.坐 座 做 3.愿意 4.满意 5.要是 6.于是 四、示例:1.图书 建筑 博物 工程 2.露珠 向导 3.突然 马上 4.小红既会唱歌,也会跳舞。

5.火红火红 一个大火球 6.可爱的 欢快地 五、1.千秋雪 万里船 2.花 雪中送 3.我们祖先的摇篮 4.北极星 永远 六、(一)1.:“, , , , 。

, 。” 2.C (二)1.4 4 2.钩果子 大灰狼 躲雨 3.示例:小白兔,你真是既聪明又乐于助人。

第6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伤(zhōng) 澄澈(chãng) 掺和(he) 绵廷(yán) ....B.缥缈(piāo) 陛下(bì) 显耀(yào) 愚蠢(yú) ....C.忙碌(lǜ) 辍行(zhuì) 充沛(pâi) 梳理(shū) ....D.放肄(sì) 苛刻(kē) 凸起(tū) 笨拙(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其教训值得吸取。 ....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3.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C.③①⑦⑤④②⑥ D.③①⑦④⑤⑥② 6.古诗文默写。(5分) (1)海日生残夜, 。 (2) ,仁在其中矣。

(3) ,非宁静无以致远。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7.名著阅读。(4分) (1)沙僧也叫,原为天宫中的,被贬下界,在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2分) (2)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分别是哪几次?结果如何?(2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九年级⑴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2分)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2分) (3)活动即将结束了,请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

.(3)方与之食

.(4)恐其自食其言也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2.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

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2分) 14.选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15.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4分) (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16.假如把文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2分) 17.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啄木鸟精神 李青松

我是因为工作关系,一下喜欢上啄木鸟的。因为工作,常见啄木鸟,它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然而,(A)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儿的模样。

布封说:‚啄木鸟注定要做艰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便过夜仍然还保持着白天艰苦工作的姿势。‛我甚至认为,在所有鸟类中,啄木鸟是最能吃苦的。

啄木鸟别称‚森林医生‛,雅号‚志木‛。一片10公倾的森林,只要有一只啄木鸟天天巡护,就不用担心发生虫灾。它‚干活‛有自己的章法:不图热闹,不做表面文章,讨厌夸夸其谈,讨厌漂浮游离。它对自身的要求是:扎实、精准、深刻。

我曾请教一位动物学家‚啄木鸟精神‛,他说提炼‚啄木鸟精神‛那是文人的事情,他所知道的啄木鸟就是四个字:凿洞捉虫。他说,如果再加几个字的话,那就是:生命不息,捉虫不止。

我虽然不是文人,但也试着对‚啄木鸟精神‛进行了提炼。 一曰除害——这是‚啄木鸟精神‛的本质。森林‚虫口‛密度过大,会影响森林的健康。兴林必须除害,大自然赋予啄木鸟重要的使命。啄木鸟的锐目可以看到躲在树体内的害虫。啄木鸟所吃的食物都是森林害虫,如蠹虫、毛虫、甲虫、天牛幼虫、螟蛾等。(B)啄木鸟的喙强直而尖锐,像凿子一样,可以啄开树皮,并且能够凿洞,发出笃笃笃的响声,把树林内的害虫驱赶出来,擒之,食之。害虫不出来也不要紧,它就把长长的舌头伸进洞中,利用舌头上面的黏液和长钩,把躲在深处的害虫粘住,钩出。

二曰敬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特征。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责。每天清晨啄木鸟就开始奔忙,一天能敲击树千万次以上,吃掉1500多条害虫。它在树干上螺旋式攀援搜寻害虫,往往把一整株树的害虫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株树上。遇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株树上连续工作几天,

直到害虫全部消灭为止,从不敷衍,从不退缩,从不放弃。

三曰仁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品格。啄木鸟是鸟类中品德高尚的鸟,也是修养深厚的鸟。(C)它本来可以选择更省力的方式捉虫,不必深凿树干,不必整日笃笃敲击就可觅到食物,填饱肚子。然而,不,它绝不像麻雀那样糟蹋庄稼,偷食谷物,惹得农人生厌。更不像杜鹃那样鸠占鹊巢,阴险奸诈,‚损人利己‛。它终日捉虫,不占雕梁,‚无干于人,惟志所欲‛——但使千林蠹虫尽,腹馁又何妨。

四曰求是——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境界。啄木鸟是发现问题的能手,又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它每天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但它充满智慧。笃笃笃!(D)它像医生听诊那样通过树木的回声。判断树体内有没有害虫。它叩询,施计除虫。某株树,表面看上去躯干伟巨,健硕强壮,而啄木鸟则判定,其内里早已虫螨丛生,甚至已经蛀定。如果用来造船,船身必然断裂;如果用来造屋,屋顶必然坍塌——那是多少触目惊心的悲剧景象!啄木鸟则敢于对此‚说不‛。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具有‚啄木鸟精神‛的人应该也是这样。

18.文章首段中说‚啄木鸟,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然而,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儿的模样‛。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19.‚布封说:‘啄木鸟注定要做艰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便过夜仍然还保持着白天艰苦工作的姿势。’‛文中引用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话,有什么目的呢?(3分) 20.本文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述说了‚啄木鸟精神‛的主要内容,请你从中提炼出‚啄木鸟精神‛指的是:( )( )( ) ( )。(每空限用2个字)(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4个句子(A)(B)(C)(D)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2.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 23.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答案: 1-5 BDBBC 6. 江春入旧年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沙悟净 卷帘大将 流沙河 金身罗汉

有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孙悟空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8.(1)①要有选择性地读书;②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③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2)示例1:我认为传统阅读好。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我认为网上阅读好。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只要是激励人读书的名言或者学生自创的也可,学生自创的话语要凝练,不必写出作者同,共2分) 9,C

10,约定 ;舍弃;才;害怕,担心

11. 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2. 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附【乙】文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3. ‚我‛出差路过老家,趁着夜晚来到家里时,看到因腿上的关节痛而又舍不得贴膏药的母亲,正在用燃烧的艾叶熏腿,百感交集。 14. 回家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15.(1)表明了母亲见到‚我‛时既惊喜万分,又生怕被‚我‛责备的矛盾心理。

(2)表明‚我‛对母亲为了省钱而不顾身体的痛惜与埋怨之情。 16. 不好;原题‚坐在艾烟里的妈妈‛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而‚说谎的母亲‛虽然也切合题意,但呆板直露,缺少韵味,所以还是原题好。17. 示例:她便是我的乡下母亲,值得我一生含泪去仰望的母亲。

18. 通过对啄木鸟外貌、声音的描写,让读者对啄木鸟有一个初步了解,更主要的是为下文写‚啄木鸟精神‛做铺垫。 19. 布封都如此赞美啄木鸟的品质可贵,为‚我‛写‚啄木鸟精神‛增添了说服力和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20. 除害、敬业、仁厚、求是 21. C 22. 示例:最后一段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作者写‚啄木鸟精神‛就是赞美那些秉公执法、乐于奉献、不辞辛苦、勤劳敬业、宽厚仁慈、求真务实的模范、英雄人物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全社会发扬光大。 23.作文略

上一篇:如何提振精气神下一篇:校园才艺大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