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联考试卷考题(精选7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逍遥游》的相关选段,完成2-4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
3.下列语句中,并非表现一方在笑另一方的句子是()(3分)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之二虫又何知!D.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鹏徙南冥”的寓言,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和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B.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作者显然都持否定态度。
C.庄子对宋荣子、列子等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他们都没有真正做到“逍遥游”。
一、 (24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发酵(xiào)佝偻(lǒu)
富饶(ráo)百舸争流(kě)
B. 剽悍(biāo) 酝酿(yùn)
绯红(fēi)日薄西山(báo)
C. 宁谧(mì)兑现(duì)
胚胎(pēi)松柏常青(bǎi)
D. 琴弦(xuán)花蕊(ruǐ)
哀悼(dào)雕栏玉砌(qi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显赫 灰烬 斑斓 名列前茅
B. 辨别 潦倒 树阴 变幻无常
C. 狼藉 天籁 隧道 妇孺皆知
D. 喧闹 端祥 花瓣 心悦臣服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欢迎2009年《教育科研通讯》,全年6期,共24元,也可破月订购。
② 刘师傅决定把珍藏多年的家谱贡献出来,为县史的研究献上一份的力量。
③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A. 订阅 绵薄 点破
B. 征订 浅薄 点破
C. 订阅 绵薄 打破
D. 征订 浅薄 打破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发展自身,创造美好的未来。
B. 我们思考问题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并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权衡各种利弊作出综合判断。
C. 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
D. 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医生的医学知识丰富至极,别说小手术,再大再复杂的手术,他也游刃有余。
B. 光新二小的老教师们一谈起那段坚守在乡村小学的峥嵘岁月,个个激动不已。
C. 目前制假者使用了高科技手段,造假水平蒸蒸日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D. 他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该不是网恋惹的祸?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 中央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星期六下午,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D. 由于厂家众多,且质量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小家电市场很难形成大名牌优势。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年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文字,开始领略其中。
① 汹涌的内容② 伟大而深邃的哲理
③ 澎湃的情思
A. ①②③B. ①③②
C. ③①②D. ③②①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兴起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记人记物,记亭台楼阁,记游山玩水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如《丰乐亭记》、《喜雨亭记》等。
B. 古代士大夫除姓名外,还有字、号、斋号、谥号等,当古人行文中对某人官名、地名、姓名、字、号等几项谦称时,先称字,后姓名。
C.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词又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人称作豪放派的代表作。
D. 类比是鲁迅散文常用的手法,他经常从日常生活、历史传说谈起,然后针对现实,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春末闲谈》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即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9.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静”、“悲凉”三个词语既写了故都秋景的特点,也写了内心的感受。
B. 这是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概括和精描细绘,把故都之秋写得细腻逼真。
C. 如改成“来得清、静和悲凉”,意思未变,情味却大变,抒情色彩大减。
D. 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下文即由此而写景抒情。
10. 对于第三节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碧绿的天空,色彩淡雅的牵牛花,一两只驯鸽,整个画面疏密得体,浓淡相宜。
B. 捧茶碗,望碧空,对蓝朵,听鸽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
C.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是因为蓝白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D. 描写北国之秋的景物,多用象征性描写,以小见大,读来寓意深刻。
11. 对槐树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铺得满地的落蕊,无声无味,是秋的点缀。
B. 写脚踏落蕊细微柔软,细腻地传达出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的特点。
C. 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让作者潜意识中有一丝悲凉,感到秋的深沉。
D. 一丝落蕊即能牵动心魄,这是白色恐怖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凄凉沉沦心境的反映。
12. 在艺术表现上,节选部分很有特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写北国之秋时,写到了江南之秋,构成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色深味浓。
B. 不写故都名景,只写“破屋”院子里的见闻,最平常的景物也能表现出北国的秋景、秋味。
C. 明写北国秋景,实写作者心情,选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
D. 这几段文字句式上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洒脱。
三、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而大渴喘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轩裳珪组[注]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注]轩裳珪组:官员的车马服饰,这里指官场应酬。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散步
B.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喻:说明
C.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 哀:怜悯
D. 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幸:幸而
14.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C.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5.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B.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D. 客曰:“其乐如何?”
17.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人认为醉翁“屡易其号”是为逃名,逃名者徒然自累;醉翁自己则自得其乐。
B. 天子哀怜醉翁憔悴病衰,准许他的退休请求,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
C. 醉翁想沉醉于“五一”之乐,可惜他常“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乃因世事太累。
D. 官场上的内忧外患劳顿人心;沉迷于琴棋书画则能放松心情,欧阳修选择了后者。
第Ⅱ卷
四、 (19分)
1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译文:
1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 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2),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3)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4),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5) 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6)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7) ,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9) ,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10)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2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题。(6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这首诗以 再现了时间的遥远,以再现了空间的辽远。(2分)
(2) 诗中用飞将军李广这则典故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五、 (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1~24题。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① 我经常旅行,远的曾经飞越北极圈,在拉普兰欣赏过夜半不落的太阳。那景色实在神秘,完全把人类排斥在外的荒凉旷寂的世界有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心。但是,我在北欧的旅途中,是在瑞典波的尼亚湾的海岸和芬兰的湖沼地上描绘白夜的。那是绵延不断、一望无际的针叶林与湖泊,是人类可以居住生息的处所。
② 我并不喜欢描绘阒无人迹的风景,所以我的作品多是(1)飘逸散发着人的气息的景色。但是,其中大抵是没有人物的,因为我描绘的是象征着人的心灵的风景,它自身叙述着人的心声。
③ 我喜爱古老的小镇,家家户户的的墙壁都渗透着几代人的体温,人们的生活依然保留着闲情逸致的情趣。在德国的古都,可以看到所有的窗边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是向过路人亲切问候的语言。从屋里看,花朵一律朝外,不及街上观赏的那么娇艳动人。每个窗户都结构奇巧,别具一格。
④ 我作品的主题、随笔的内容,往往是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而发。我经常回忆起在战后狂飙突进的时代,我却走着(2)偏离时代潮流的另一条路。但今天看来,这条路还是走对了,而且决心今后继续走下去。
⑤ 因为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破坏了自然与人类,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地球上一切物质的存在意义及其尊严迷失丢落的危惧性与日俱增。不言而喻,恢复平衡感是至关重要的。而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人们应当更加谦逊地对待自然与风景。在这里,出门旅行,接触大自然固然必要,兴味浓郁地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亦有裨益。但我以为,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
⑥ 我观望着庭院的树木,不,是凝视着枝柯上的一片树叶。这片叶子绿得莹洁可爱,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烁,这不禁使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嫩芽初吐的时节。
⑦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绿叶生长的地方,还挂着一片褐色的枯叶。当它凋零飘落,你诞生了。坚挺硬实的幼芽饱孕着青春秀润的生命力。
⑧ 尽管有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婷妍交辉,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嫩稚的尖芽。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⑨ 春天终于来了。嫩芽欢欣地绽开了笑靥。那片落叶化为腐殖质回到土壤里去了。
21. 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加线句子的含义。(4分)
(1)
(2)
22. 文章第⑤段说“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这句话中“生命的根本含义”指的是什么内容?根据下文回答。(4分)
答:
23. 第⑦段与最后一段中写到的“嫩芽”,在倒数第二、三段中用“你”来称呼,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谦逊地对待风景,并不是要出门旅行,或者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关键是要观察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
B. 文章在内容上层层推进,语言清新淡雅,写景中充满理趣,令人掩卷深思。
C. “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作者以强烈的反问说明了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衡的必要。
D. 文章在选材上很有特点,作家选择富有启示性的自然与风景,并由此引出对生命的感悟。
E. 本文标题为《一片树叶》,可文章前四段却没有写到“一片树叶”,这几段尽管与下文没有必然联系,可是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六、 (4分)
25. 依照画横线的句子,补写下句,使之与上文成为一段完整的话。
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苦痛时,内心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愈见锋芒;
七、 (70分)
26.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给自己找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寻找旋律。
给自己找个对手,不是盲目地寻找“敌手”,把对手打倒在地,决出胜负,而是不断地锤炼自己。我们是普通人,也有一个强烈的渴望,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的浪波。
你不也曾有这样的渴望吗?请以“对手”为话题,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 C (A组“酵”、“舸”,B组“剽”、“薄”,D组“弦”、“砌”不对)
2. D (“端祥”应为“端详”,“心悦臣服”应为“心悦诚服”)
3. A (“征订”是从杂志社的角度说,此处是从读者角度说,因此应该用“订阅”;“浅薄”有贬义,应该用“绵薄”;“点破”与上下文意境相符合)
4. B (“从”改为“以”)
5. C (“蒸蒸日上”是褒义词,此处属误用)
6. D (A项句式杂糅,B项语序错误,C项“整整”与“左右”矛盾)
7. B (内容—情思—哲理,按逻辑顺序)
8. B (先官名,次地名,后姓名、字号)
9. B (不是“客观概括”,而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10. D (不是“象征性描写”,而是“白描”)
11. D (“白色恐怖”、“凄凉沉沦”是牵强附会)
12. C (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
13. A (走:快跑)
14. D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第一个“以”是用来,第二个“以”是因为)
15. C (C是意动,其余都是使动)
16. D (A.虽然:即使这样。B.成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C.得意:从……中得到快乐)
17. B (“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不对,文章开始说的是“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18. (3分)你是个想要逃脱名声的人吗?(这样)多次改变自己的名号。
19.(10分)(1)画船听雨眠 (2)细雨梦回鸡塞远 (3)水落花春去也 (4)泪眼问花花不语 (5)苒苒物华休 (6)也无风雨也无晴 (7)百啭无人能解 (8)人比黄花瘦 (9)零落成泥碾作尘 (10)年年知为谁生
20. (6分)(1)秦汉明月 万里出征(每空1分)
(2)批评边将腐败无能;作者期盼朝廷重用良将,保卫边疆。(每小点2分)
21. (4分)(1)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的风景。(从画线句子后面的一句话提炼,“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各1分)
(2)创作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的作品。(从画线句子前面的一句话提炼。2分)
22.(4分)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在困境中积聚力量,取代旧的生命获得成长。(“生命的根本含义”根据原文第⑥~⑨段内容提炼,“困境中积聚力量”2分,“新的生命取代腐朽的生命”2分。意思对即可)
23. (4分)拟人。(2分)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对树叶的赞美之情。(2分)
24. (4分) A、E (A. 作者并不反对出门旅行。E中前几段是为下文铺垫。对一项得2分)
25. 例:被动承爱磨难的人,在经受磨难的打击时,内心是惶恐的,磨难使他仿佛落花日渐凋零。(从句式、句意、表达几个方面判分)
联 合 考 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宜春中学林 莹吴少华
本试卷分A.他大声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B.“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的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C.他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D.中方立场反正是非常坚决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但是到底如何去反制会见招出招。那么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看看日方会有哪些反应,在美国目前的压力之下,日本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台湾方面有什么动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习近平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淡定地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的人,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
不嫁。(《大卫·科波菲尔》)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选自2013
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
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
国家可几而理欤!(选自《古文观止〃韩愈〈原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伤心、忧虑 B.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声望、名声 C.为是者,有本.有原根源、原因 D.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诽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早夜以.思 / 夜以.
继日 B.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12.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之情,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B.作者认为“怠”和“忌”造成了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
C.最后一段交代了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毁谤歪风,又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D.本文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还有“应者”与“不应者”不同的两类人的对比。
(1)“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4分)
(2)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4分)
(3)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①惊风:狂风。②飐: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1)请概括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简析本联蕴含的深意。(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2)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里娄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屈原《湘夫人》)(5)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杜甫《阁夜》)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
欢乐颂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17.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题为“欢乐颂”,说说其意蕴,并简析其作用。(6分)
19.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D.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六、(15分)
20.借鉴《包身工》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包身工晨起场景的描绘,请你描绘放学时同......
学们出校门的场景........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要求:1.点面结合,既描绘同学出校门群像,又突出某一同学个体表现。2.有动作、语言、细节描写。3.不少于两种修辞。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88年7月,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主题是《21世纪的挑战和期望》。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回到2500年前去,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智慧。”
(材料二)《论语》摘录: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要求:1.须写议论文。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体明确,不少于700字。
江西省2013届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A.luòdǎoxuēmǐ ;B.chàchōngléiqiáng/qiǎng ;C.yōng/yònggàn cuán jiě; D.yīnpǎi/pòchuòshǔ)2.B.亵渎(A.卷帙浩繁、享誉学界C.利害攸关、幡然知耻 D咂摸、赋予)
3.A.望文生义。白发如新:两个人在一起都老了,由于两个人之间还不能相互的了解对方的思想,就象是刚认识的人一样。倾盖如故,是指二个人刚刚见面,谈得很投合,虽然是刚认识的,可是就象是老朋友了。(B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C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说“半瓶子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C.(A.感叹号在单引号外。B.的人;探寻舜之为舜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在为人方面,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之为周公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古之君子)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低)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方面的(缺点)(进行批评),而不考虑他他多方面的(长处),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反对的表情。我又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不这样的话,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高兴的表情。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啊。
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听到我的议论而予以考虑、采纳,大概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14.(1)颔联写近景,诗人用了借景抒情、象征(或比喻或比兴)等手法,(1分)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1分)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1分)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1分)
(2)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居住的边远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2分)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和思念之情。(2分)
15.(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2)以礼存心,有礼者敬人(3)舳舻千里,酾酒临江(4)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5)三峡星河影动摇,夷歌数处起渔樵。
16.(1)一个“赐”字,既表现“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1分),又表达了“我”能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内心欢喜和幸福感(1分)。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作铺垫(1分)。
(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1分),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1分)
17.(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答满以上四点得满分;答满三点(须含20.评分:没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扣6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每缺一种扣2分,扣完5
分为止;少于两种修辞扣2分(没用修辞扣4分)。
21.立意提示:
①人活一世不能仅满足于物质追求,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②为人处事方面,要认真务实,不夸夸其谈; ③个人修养方面,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向善、从善。
20__年6月,我作茧自傅,坠入一片黑暗,恐惧,彷徨吞噬了我的思想。条条通罗马的大路,都没有路灯。
7月,一丝光亮透过这黑暗,照向我,是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希望和肯定,我知道,他们为了走进这黑暗,打破这个茧,做了多么大的努力,虽只是个裂缝,都已是光明,更是希望。余下的禁锢,要我自己去解。
8月,我想要养一朵梦想,一朵叫“大学”的梦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把种子种在心里,像是孕育了一个新生命,我像是它的母亲。
最初的日子,我还沉浸在悲伤里,每日用泪水浇灌它,这不是它想要的,我看见它的种皮在腐烂。我心疼着,却不知所措,直到,看到那张让我陷入这黑暗的一纸通知书。我想,我知道它需要的是什么了,是知识。
我擦掉眼泪,走进书房,为它准备“食物”,这像是沙漠走出来的奄奄一息的独行者,看到了水源和食物一般,狼吞虎咽……而我,终于笑了……
不久,我看见它的芽从腐烂的种皮下钻出,朝我挥手,同时我看到这个茧的逢隙变大了,我欣喜若狂,我听到爸妈也在开心地笑为我加油。
日复一日,这黑暗在被光明吞噬着,而它,我的宝贝,也越来越贪吃,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我有些力不从心,但表面却不敢懈怠。可是,它似乎能感知我,拒绝进食,不再生长,而那个裂缝也不再扩大,而这个裂缝现在还不足以让我钻出,我又一次恐惧,彷徨了,我努力着,想哺育它,可我的心在烦躁,莫名的,它拒绝我的“食物”,它在跟我赌气,看着它日渐消瘦,我着急,却找不到消除我烦恼的方法……
我流着泪睡去,梦里有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对我说“宝贝儿,别怕,爸爸妈妈一直都在,不论怎样,爸爸妈妈都相信你是最捧的……”我流着泪醒来,我明白我缺乏对它的爱,像爸妈对我的爱,心甘情愿,付出并且快乐,它是我的宝贝,我亦该如此对它。
我起身走进“厨房”用心给它准备“食物”哼着歌儿,我自信地把“食物”喂给它,如我所愿,它接受了,摇着它的叶儿,冲我调皮地笑……
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把它当作信仰,不懈追求,我要拿开水,自信和努力来哺育它,我要把一切浮躁的情绪抛开,我要把眼泪收藏,等到它成熟那一天,哪怕让泪水流成大海汪洋。为了它,愿赌上我的青春岁月。愿尽力而为,愿竭尽全力,愿废寝忘食……
我只愿从现在到以后,让我的爸爸妈妈少一份青丝变白发的力量。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__年6月,我将破茧成蝶,而它,也将绽放五彩的光芒,哦不,是怒放,以一种安静或喧闹都无法阻挡的姿态,绚烂我的青春岁月。
(一)阅读司空曙的《峡口①进友人》,完成第7题。(6分)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7.(1)选出与“峡口花飞欲尽春”一句中描写季节相同的一句。(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试分析本诗中的“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14分)
B.会是你的冰箱自己上网补充“存货”、机器人当上出租车司机、我们把工厂建到太空里去的一年吗?对此,你可能不以为然。
C.《慕尼黑》被视为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继《拯救大兵瑞恩》后又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并可能是20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一匹黑马。
D. 只有双管齐下,在对“大腐败”动真格的同时,对“小腐败”也重拳出击,严阵以待,方能让民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反腐成果。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9题。(10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⑴加惠⑵错意⑶请广.于君⑷使.唐雎7.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⑵岂直五百里哉? 8.从选文来看,你认为秦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2分)9.唐雎在反驳秦王时举了几个“布衣之士”的例子,请根据你对“布衣之士”的理解,..
举一个初中文言文课文(本课除外)中出现过的符合“布衣之士”特点的(人物)例子,并作简要分析。(2分)(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0-12题。(8分)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⒈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⒉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⒊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初三语文
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⒋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⒌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注】⒈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⒉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⒊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⒋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10.文章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
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⑽“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⑿“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⒀“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⒁“您是说,用爱吗?”
⒂“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⒃“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⒄“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⒅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13.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4.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15.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
⑴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⑵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16.文中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3分)17.文章的结尾..独具匠心,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3分)
四、本大题共1题,计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童年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弹指一挥间,当年调皮可爱的孩子,如今舞动着青春活力。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着,有一种关爱叫宽容,有一种呵护叫批评,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请以“有一种叫”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如无法避免,请以XX代替。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考题】推荐阅读: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06-30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07-18
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09-11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06-29
高二语文试卷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1-04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联考试卷10-05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12-01
皖南八校联考高二09-14
辽宁省五校联考高二05-28
细节语文作文高二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