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传统的数控专业教学无法满足用人企业对学生技能方面的要求,对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展开探讨。[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数控专业;中职;教学方式[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不高,但具有很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好的接受能力。

第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之数控专业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探索对象,阐述了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并结合课程改革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对实训环境、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师资队伍、质量评价等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教学;实习;一体化

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根据企業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其实施的规律作了一些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归纳为:实训环境企业化、课程设置模块化、配套教材任务化、教师队伍双师化、质量评价社会化。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1.为什么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并非适用所有的课程,根据其特性有三类课程可以实行理论实践——体化教学法: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如控制技术类课程;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如数控编程加工、测量技术类课程;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理论抽象、技术要求高、研究性比较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一般采用项目引导法,其实施要求见表1。

2.理实一体化实训环境——企业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作为课堂的实习车间 (实验室)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又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结合地方经济及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以数控操作人员、编程人员、数控设备维护维修为主要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参照企业运作模式和省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参考方案,制定了较为现代化的符合企业要求的设备配置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服务培养目标。数控设备无论是品种还是别号都很多,但是所有的数控设备基本结构、原理和编程操作都是以数控车、铣床为基础的。因此,在没备的配置上,从有利于培训对象熟练使用、操作、维修数控车、铣床为出发点,本着普及和共享原则,即在保证教学实训质量的前提下,既考虑机床的规格和配置,同时考虑人才培养所需的机床数量,防止贪大求洋、装点门面等错误倾向.重点突出合理、经济、满足教学和企业需求。实验室设讲学岛,实训车间设讲解室,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从设备上为理实—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基本满足—人—岗的要求。

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安排。

3.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总和。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则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时间周期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

学校可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试点,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以实习为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钳工技术训练》每天四节课.(其中——节理论三节实训),六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并组织参加工具钳工中级工技能鉴定,下一个阶段再进行六周的《车工技术训练》教学模块或四周的《电工技术训练》及两周的《CAD技术训练》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同时实践教学还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一至两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数控专业的教学与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匹配,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4.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任务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六本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結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校本教材中.将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标准按照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来设计,将“综合性”与“职业性”有机统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在结构和内容上以任务为驱动,保证了理实一体化教斗:人下去的实施。教材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5.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双师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学校要有一批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门制定了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省“四新’’培训、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每学期都要抽调一至二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一般要求完成以下两项任务:第一,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第二,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要求专业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都必须取得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专业教师在指导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时,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并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根据《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如规定学校认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有一至二项科研成果,才能获得人选资格;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和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被评聘为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每月给予专项津贴以及书报资料费,等等。让这些政策措施看得见、摸得着,有效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还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协助理实一体化老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他们到学校任教,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与本校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互补,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这些教师到校后,参加教师岗位培训班的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任教。这样,既可缩短教育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是缓解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

作者:郑书贤

第二篇:探索PLC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摘要】从学习掌握PLC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维修电工复合型专项技术人员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段分模块PLC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用理论教学,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自信心;通过生产实习指导,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操作训练,使更多学生能又快又好地掌握PLC技术。

【关键词】对象 PLC技术 模仿改造编写 分段分模块教学

PLC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新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维修电工等职业中广泛应用,使其在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维修电工教学内容中突显出重要,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与生产实习指导进行探索与应用。PLC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培养的对象和目标,分段分模块PLC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最后进行掌握能力评价。本文重点介绍PLC技术应用能力部分。

一、学习掌握PLC技术的现状

本人经过五年的教学应用与思考并进行实践调查,对学习掌握PLC技术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分析。

1.PLC分类型号不同

PLC产品按地域分成三大流派:一个是美国产品,一个是欧洲产品,一个是日本产品;型号规格方面美国和欧洲以大中型PLC而闻名,而日本则以小型PLC著称;典型教学设施以三菱(日本)和西门子(欧洲)为主。

2.对象模式层次不同

在校生学习和社会人员培训的培养模式不同;有技校、职高中职的学生,有大专高职的学生还有大学本科的学生学历层次的不同。

3.教材种类内容不同

针对学历教学的需要,教材种类有应用技术型和开发研究型;针对国家职业标准不同等级的知识点和项目内容,掌握PLC技术难易程度、不同等级的要求,对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和维修电工的培养,选用教材内容要与之国家职业标准相对应。

4.教学过程形式不同

教学一是纯理论,研究团队;教学二是理论讲解+实验论证,大部分教育团队;教学三是操作指导,师傅带徒弟团队。

二、学习PLC技术掌握应用能力的教学对策

根据使用PLC产品的情况,先确定产品型号规格来作为教学设施。针对培养对象和目标,首先是初学者,进行模仿兴趣教学。学习PLC技术从照本宣科到能默写出来,通俗易懂,提高兴趣为目标。教学时间控制在20学时,理论与技能课时按1:4分配。理论教学做到只讲概念,少讲原理;技能实习指导选择实用项目内容来模仿练习,学习内容要简单通俗,以简单的书面编程格式到计算机录入程序调试为主。这个阶段关键是锻炼学生掌握模仿能力,按步骤进行训练,边模仿边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演示规范,有体会进行训练,边练习边接受指导。掌握能力评价目标:通过学习PLC基础知识,做到能接受、有兴趣、会运行PLC,并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接着对入门者进行阅读PLC基本指令程序教学。巩固PLC操作流程,拓展学生熟悉编程的基本格式实现改造为目标。教学时间控制在30学时,理论与技能课时按2:3分配。理论教学以讲解和阅读PLC程序的基本指令用法为主;技能实习指导主要是阅读和改造常见电气设备基本控制线路为主。达到这个阶段关键是锻炼学生掌握改造能力,按过程进行训练,边阅读边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简明扼要,改造流程规范,会分析进行训练,边改造边接受指导。掌握能力评价目标:通过学习PLC基本改造技术达到掌握维修电工中级技能水平的要求。

对提高者应该进行阅读PLC应用指令程序教学。提升学生熟悉PLC程序案例的编写并掌握一定的编程技巧实现编程为目标。教学时间控制在40学时,理论与技能课时按1:2分配。理论教学以讲解和阅读PLC程序应用指令的用法为主;技能实习指导在阅读和编程典型控制系统,熟练掌握程序梯形图、指令编程。这个阶段关键是锻炼学生掌握程序设计和编写能力。按要求进行训练,边设计边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构思要严谨,编写技巧要明确,会设计进行训练,边调试边接受指导。掌握能力评价目标:通过学习PLC设计编程技术达到掌握维修电工高级技能水平的要求,取得四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对培养对象和目标的分类、教学内容层次的整合、典型教学设施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尝试。分段分模块PLC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更好,更快地掌握PLC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试行)——国家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SBN:155045387 2008-2-1

[2]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统一书号155045﹒21 2002-5-1

[3]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ISBN:7-5045-2985-0 2001-7-1

[4]维修电工(初级技能 中级技能 高级技能) 沙启荣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7-5045-4032-3 2004-12-1

[5]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操作技能考试手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ISBN:7-5636-1536-9 2001-12-1

作者:单联军

第三篇: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 要] 传统的数控专业教学无法满足用人企业对学生技能方面的要求,对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展开探讨。

[关 键 词] 理实一体化;数控专业;中职;教学方式

[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不高,但具有很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好的接受能力。所以,如果应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方式,不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致。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数控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本论文结合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因

中职数控专业所要求具备的数控编程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把文化课程与实际应用实现高度的融合,需要实现理论和应用同步结合。以前采用的数控专业教学是上述两方面分开进行,主要有如下方面的不足: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两部分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不同的场所进行教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也无法实现统一,会引起进度无法一致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完专业知识之后,没有及时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也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无法达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实习课程与专业知识是有不同的授课教师教学的,两者之间的内容存在差异。比如,数控机床操作系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有着较多的不同,会使学生很难适应教学。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一般都需要较好的逻辑性和抽象能力,没有与实际应用进行结合,学生一般都没有太多的兴趣。专业课程中存在较多的应用性知识,在讲解过程中需要选用一些案例来进行展示,专业老师如果没有与实际应用结合,很难把知识点讲解清楚。在进行实践课程时,授课教师还需要再讲解一次知识点,这样会浪费教学时间。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理实一体化要求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高度结合,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与实际应用课程让相同的教师负责教学,把教学课堂安排到实习的车间中,授课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把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比如,在对数控机床编程指令方面进行教学时,需要对不同指令功能的差异进行讲解,因为控制指令G00与G01表面上看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授课教学需要亲自示范在不同指令控制下,机床会如何运行和动作,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就可以掌握指令功能间的差别,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可以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指令的使用办法。所以,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应用,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数控专业实现一体化教学需要有数控设备资源,很多中职学校已经配置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及仿真教学软件等,这对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打下了物质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考验的是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教师向着“双师型”不断进行转变,可以具备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能力,不但可以讲授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进行实践操作方面的训练。

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创建

(一)理实一体化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数控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原来的分割教学方式,把两门课程由一位教师进行授课。可以更好地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可以在实践车间进行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很多专业课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不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学生很难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比如,对控制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如果不采用实践方面的学习,无法学好该门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创造教学环境,加强实际应用方面的学习以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课程设置更加接近实用化,授课教材应该采用实训任务的方式进行编排,授课教师需要不断向“双师型”转变,教学质量可以由用人单位进行评价。

(二)理实一体化实际应用训练要求企业化

实际应用方面的训练达到企业化的标准,这是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企业需求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从而可以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教学环境以车间为主,可以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保持相同,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操作空间。拿数控设备来说,需要结合学生的操作实际,以数控车床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样可帮助学生在教学完成之后完全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原理和操作,并对车床的故障进行维修。在建立学生实际培训车间时,不需要追求数控设备的先进性而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添置设备,需要购置一些实用性很强、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单独操作设备,达到练习和应用的目的。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模块化

数控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需要采取模块化的方式。由于受到时间方面的制约,要用原来的理论教学方式只需要花费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讲解完全部的教學内容,在进行实习课程学习时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保证每节课都可以系统地讲解完一个知识点,防止实际操作还没有完就到了下课时间,再次上课还得重新开始。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要求转变原来的教学方法,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把课程内容进行再次编排,按着课标的要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制定出阶段性的教学计划。比如,在进行钳工技术实训课程时,应该把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课程分配好教学时间,按专业课和实训课1∶3的比例分配时间,把6周作为一个教学阶段来制定出教学模块。在后续的6周再进行别的模块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块应该让不同的教师来完成。在实训课程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可以两个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可以更好地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四)理实一体化教材任务化

中职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之后,所配套的教材也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采用模块的教学方式需要把授课教材任务化。原来采用的教材,多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无法满足模块化教学方式的要求。所以,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时,要求授课教师依据教学模块的内容和实现的教学目标,把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总结后再进行分解,把内容分散到实训课程教学当中。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操作所应用到的专业知识,之后再进行动手操作,不但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理解,还可以提升实际操作的效率,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

所以,数控专业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和课标的要求,组织教研力量编写出和模块化教学相适应的任务化教材。把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把任务和模块化作为创新驱动,把原来的理论知识进行分解,再结合目前企业对数控专业学生的需求,针对学校具备的实训能力,对原来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再融进新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出适应职业要求的技能。

三、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

(一)在实训车间中开展教学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把传统的课堂搬到实训车间当中。可以采取实训的办法,每周时间内有两个班级完成替换教学,每个班级可以在两周的时间内实训一次,在轮换的空档中安排别的教学内容。在实训时,需要把实训的多门课程按着教学计划依次开展,主要安排数控车床、数控维修、加工和电加工方面实际应用的练习。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根据数控专业的具体特点,需要在实训车间安排进行专业知识授课的机房,电脑当中安装好需要教学使用的应用软件,应该由两门课程的辅导教师进行指导。当某个班级在上课时,可以全天对学生开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编程学习,从而实现更好的模拟学习。如果实训车间操作机床不够,可以让学生进行软件仿真方面的学习,防止浪费教学资源,学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需要把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都在车间内实现,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到数控方面的知识。实训车间可以采用IC卡授限之后进行操作,可以有效地保证操作的安全性,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了解。比如,采用4*45分钟的实训教学作为一个模块,教学可以按如下步骤开展:(1)专业知识方面的教学,在机房中授课教师根据专业知识、编程以及工艺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来对实训时的任务进行合理安排。(2)进行实训操作的示范,授课教师需要在讲解知识之前强调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把实际的操作流程进行示范,边示范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强调重点内容,讲解可能会出现的操作错误。(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依据安排的工位站好,并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主授课教师与辅导教师共同进行巡回查看,对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4)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

(三)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二维评价

完成一周时间的实训教学之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依据学校的考核标准,让高年级的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认证考试,如果通过考试并获取到证书,这就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保障。再就是采取评级的方式,实训教学完成时,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以及上机仿真的情况进行打分。在期末时,对专业知识和实训成绩进行综合打分,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资金奖励。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是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需要把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满足用人企业对职业技能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殷肖玲.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中职数控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382.

[2]胡偉锋.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8):128-129.

[3]刘永锋.基于“理实一体化”应用在中职数控实训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广东科技,2014,23(24):168-169.

[4]黄宁健.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4(6):38-40.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吴伟

第四篇:工厂供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摘要:在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介绍工厂供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法、手段及效果,为提高工厂供电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材;实训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在学生中间,学生在教师身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工厂供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需要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有效参与,把企业生产任务、生产过程、管理过程、评价方法引入教学中,实现专业教学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服务。结合工厂供电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2.1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体现企业和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完善教学内容,进行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以企业工作环境为基础,开展场景教学。以构建企业供配电系统真实工作场景为核心,营造老师是师傅、学生是徒弟、师傅带徒弟的职业教学氛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紧跟企业需求,强化职业能力教学,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技术符合企业岗位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教与学统一、学与用统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2.2 确定教学内容与编写教材

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强化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学习和培训,并与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学生校外实习指导。开展与企业的教科研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引进、更新技术。企业相关专家定期到学校指导教学并亲自授课,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在课程内容上达成共识,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拉近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距离。

工厂供电课程的教材从岗位需要出发,根据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和传统工厂供电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择。例如,供电系统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装置、变电所运行管理与倒闸操作等内容,选择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进行教学。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与接线、变电所运行管理与倒闸操作、维护检查等任务是在实际应用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具体的方法、步骤。企业变电所培训教材可以使教学与岗位能力有效接轨。对于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等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和维护,传统教材缺少相关内容,教学中主要采用变电所培训教材。

2.3 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实训室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因此,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了相应实践操作,购进供配电实训装置、投影机、电子白板、工具等设备,引进变电所使用的高低压配电柜,制作供配电系统系列展板,建立2个理实一体化供配电实训室。目前,供配电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完备,培训标准、考核手段齐全,人员构成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已经达到生产培训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实际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

为加强理实一体化供配电实训室建设,开发了低压外线模拟训练、低压室内配线模拟训练、高压线路继电保护模拟训练等装置。2015—2016年与企业变电所合作研制了低压外线模拟训练装置、低压室内配线模拟训练装置、高压线路继电保护模拟训练装置。这些装置的主要功能与岗位实际完全相同,实现了教学与岗位需要的有效对接。在教学用供配电实训装置上,实际负荷被限制很小,继电保护的有关参数不能很好体现出来,而模拟训练装置能够实现过电流测试,弥补这一缺欠。

2.4 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合适的工作任务。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一个具体任务把教学内容讲解好,是对教师再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使教师在总结、学习和设计任务实例中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教师要熟悉和掌握上课所用的供配电实训装置的特点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在熟悉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供配电实训装置的主要性能,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有的放矢。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和运用相关实训设备和指导书,以及参加相关培训,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供配电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双师型教师。

教学要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生动直观,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等电位保护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应该采用举实例打比方的办法讲解。等电位联结保护通俗的理解就是“水涨船高”,如果线路某处绝缘破损,破损处设备(电器金属外壳、穿线钢管、金属箱体等)呈现高压(大于50 V),等电位联结可使PE线、等电位板、水暖设备、金属门窗等呈现相同高压。人触电是因为电流经过人体,电流的产生依赖电位差。做了等电位联结的不同金属体之间没有电位差,人接触后不会触电,就像小鸟站在高压线上无危险一样。解释专业术语时要联系实际,采用打比方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5 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和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教师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明确教师的责、权、利,激励教师进行任务制作,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确定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讲解相关知识点,明确任务要解决的问题及关键。然后,学生分组独立设计并运用实训设备,练习接线、参数设置并运行测试,最后进行任务评价和总结。

二是对学生考核评价,即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成绩评定。如果只检查结果的话,小组内每个同学的成绩相同,这显然不公平,因此应对任务完成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中逐项评定成绩,区分担任重要工作的学生及在别人指导下工作的学生,并给予不同的评分。

3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路是先用后懂,边用边学,旨在引导学生先感兴趣后主动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践性强、使用范围广、相关联系多。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更注重心智提高,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在省市中职技能比赛中,多名学生获一、二等奖,取得了好成绩。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规范并创建具有企业岗位环境的实训室,将企业管理与工作实践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且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形成完整实施方案,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操作调整。

参考文献

[1] 张小华,崔明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126-127.

[2] 金月波.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4-35.

[3] 饶楚楚.数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文摘版:教育,2015,4(4):75.

Key words: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aterial; practical training

作者:车壮

第五篇: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优势、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单片机;理实一体化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仍旧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造成此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对此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的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之所以再次被关注,原因在于相比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能够适应企业的技术技能性岗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条件,其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跟随着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因此,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必然将成为高职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如何能做到向理实一体化的转变?在此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对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一、何为理实一体化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分开的。教师注重于理论课程的讲授,而实验教学则由实验室教师指导集中进行。对于一些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利于对实践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由同一教师主讲,主讲教师要集教、学、做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客观实践联系起来,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利用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使学生更顺利地掌握专业知识。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它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目标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围绕实践环节进行;方法以实现项目目标为主线,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最后在实验箱及开发板或仿真软件上完成任务时应用这些知识。其使学生在一个不断探索单片机,不断发现和应用知识,不断成功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为何开展理实一体化

对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在历年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教材和教学方法,按章节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系统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内部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系统扩展与接口技术等内容进行顺序教学,最后是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验实训项目。但实际上单片机的理论知识本身就具有专业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硬件和软件分开学习的教学方式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经常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而又忘记了其他部分的内容,各章节之间知识的关联性较差。最后,当教学进入进行集中实训阶段,学生往往又需要再次学习和理解所需的理论知识。

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融于实践,所有的知识点都会在实验项目里面得以体现,软件和硬件的学习共同寓于其中,学生边学习边动手,从每一次实践中学习,不但易于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很多学生还制作了一些遥控小车等单片机实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更高效。

三、如何开展理实一体化

1.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

学校利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建成了单片机开发系统综合实验室,具有25台实验设备、电脑和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设备,为实施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学习的初期,通过实验箱的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在深入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用仿真软件对学习的目标任务进行仿真实现,然后使用开发板、元器件,自己动手焊接完成任务。在实验室中。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步完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编写教材

要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的培训,只有教师具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才能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是教师的思想改变,主讲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同时对实验箱、仿真软件、开发板的焊接和使用都要非常熟练,并且必须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进度结合起来设计教学内容。我校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由长期负责该课程教学的资深主讲教师编写出一本适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材。该教材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确定教学的要求和知识点,突出课程的基本内容,精选、精讲、精练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最终将全部课程的知识点分为8个项目实现,每个项目又分为多个任务,将所有的任务完成也就实现了整个项目的目标。

3.考核的改革

要突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教育困境,首先要突破现有以卷面成绩为主导的怪圈,不同于以往采用卷面考试作为主要考核方式,转而采用实作考试作为期末考核。实作考试中,任课教师设计若干个项目作为考试题目,学生随机抽选并完成某个项目作为考核目标。在几天的时间内,学生自行设计项目方案,自主选择元器件,使用开发板,设计、焊接、编程完成开发板,将实物和报告提交给教师,最后以答辩的方式完成考核。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作成绩综合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实践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实施案例

本课程通过8个项目来实现课程的教学,本文以项目6“八路抢答器的设计”为例,具体分析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情况。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8051单片机控制八路抢答器设计,让学生掌握LED数码管与键盘接口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五、教学成果

本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近两年的全国电子技能大赛(云南赛区)中,我校学生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学生的教学反馈中,学生对课程的反应良好,都认为能更轻松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波,施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谢华.高职院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作者:尹静洁

上一篇:配电网工程论文下一篇:综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