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022-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刍议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摘 要] 縣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区域。本文从依托特色产业,走壮大和规模之路;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求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疏通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瓶颈”,银行贷款加大县域投放这6个不同的角度就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优势

[

[文献标识码] A

[

[作者简介] 彭春燕,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 宜春 33600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它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包含各类产业部门、各种经济形式、各类经营层次的区域经济。目前,我国有2200多个县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县域GDP占全国的63.4%。可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区域。

一、 依托特色产业,走壮大和规模之路

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专长,特色就是市场竞争力,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人专我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县域经济在探索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相当一部分县(市)形成了本地的特色产业。虽然目前的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但各地都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应扬长避短,注重依托各地的特色资源、区位、技术、市场、人才等经济要素,发挥比较优势,从一草一木中寻找特色,在一针一线间培育规模。选准角度,找准空间,精心谋划和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拳头产品、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使特色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从而带动整体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同时,特色产业要实现向特色经济的跨越,需要考虑发展思路、科技支持、市场眼光、产业链条以及行业自律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最终达到通过做强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的目的。

二、 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求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内日益统一的市场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把搞好对外开放、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主发展结合起来,依靠内源性经济和外源性经济的双轮驱动,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坚持自主发展方面,要对自力更生有个再认识,在善于借助外力的前提下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靠本地资源、区位、环境、资金等优势,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增创内源性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对外开放方面,要发展县域外源性经济,提高经济外向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外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发展壮大本地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要强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世界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采取项目招商、行业招商、以商招商和代理招商等形式,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大公司、大财团和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来本地落户。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更需要以开放的胆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气魄、开放的姿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资源配置,以获取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也要甘当发达地区的产业“配角”,主动承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发展配套产业和配角经济,把自身带动能力弱的产业,联接到发达地区的产业龙头上,借梯登高、借势发展。

三、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推动大农业向纵深发展,必须以小城镇作为有效载体和支撑,把小城镇纳入大农业发展的范畴,以此带动大农业的协调发展。小城镇在县域经济中所起的辐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在城市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县域小城镇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是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反过来说加快小城镇建设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而小城镇经济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当作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当作工业化的载体和民营化的平台,从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重点发展县城和规模优势的重点中心镇,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此,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切实加强小城镇规划工作。应把握建设重点,避免平均用力,注重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尽快扭转小城镇规模小、水平低、功能差的状况,提高规划质量和品位。

2.要解决好城市化建设投融资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路子。政府不仅要加强规划与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府扶持,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调动社会力量促进小城镇发展。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竞争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成本收益机制引入城市建设和管理,走多元化投融资道路,实现城市的自我开发、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3.加快小城镇综合改革步伐。一是加大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力度,对在小城镇具备合法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就业条件的农民,分期分批逐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手续。对于在镇区落户的农民,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入托等方面,应享受与原有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二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租(出让)、统一管理。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4.充分理解政策要求,指导小城镇建设。2006年4月,建设部、科技部共同印发了《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要求各地建设、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政策性文件,以指导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技术政策》强调,我国小城镇发展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小城镇合理有序发展。做到城镇化发展要适合国情,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其中,东部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郊区和城镇密集区),要发挥大中城市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整合城镇密集区,发展重点小城镇,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提高建设质量。已形成城镇群的经济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城镇群内部的小城镇要有合理分工,形成各自的特色。中部地区或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发展小城镇要与发展中小城市并重,积极扩大重点小城镇规模,提高建设质量,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统筹规划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发展建设应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相适应。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要明确城镇功能结构、城镇规模结构、城镇空间布局,并协调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相对独立的小城镇要强化其为所在地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功能,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准确把握小城镇发展的功能定位,使小城镇发展建设立足于繁荣农村经济,切实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形成城、镇、村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延伸城市产业链,成为产品营销和信息交流的载体,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为此,各地建设、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好科学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一是在省、市域(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县(市)域小城镇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引导和控制小城镇合理发展方向和布局,并协调县(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二是优化县(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依据县(市)域的地缘关系和社会经济联系进行必要的分区,稳妥慎重调整行政区划,合理调整居民点布局。提升县(市)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地位,增强中心镇的骨干节点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城镇组群,建立功能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功能结构体系。

四、 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工业化高速起步的时期,当代社会所遇到的许多矛盾在绝大多数县域范围内都存在着:物质资源相对短缺,一些关系到人类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矿藏、森林等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有的地方产业发展追求短期效益,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思想上跳出“县域经济等于资源经济”的怪圈,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效益经济、长远发展的观念,既要充分利用资源,搞好开发,加快发展,又要科学规划,注重环保,做到可持续发展。

1.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土地、山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进行认真普查、全面论证。科学制定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努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计划性,避免资源大量浪费,实现资源型经济向资源优势型经济转化,使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均衡的发展。

2.从环境和生态保护出发,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县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重点要解决县乡工业污染的问题,“工业强县”是时下许多地方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 的基本思路,但我们必须看到,县乡工业多是资源加工型的,不少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排放污水360亿吨,其中70%以上是由县乡工业生产带来的。因此,发展县乡工业,要注意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整治。

五、 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是县域经济持久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增长极,对于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个体私营企业迎来了较昔日大为宽松的市场环境。我国经济政策从将个体私营经济作为补充,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到“私产入宪”,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过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得早、发展得快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县域经济之所以充满活力,就是因为当别的地区还在为企业转制争吵不休、左右为难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并完成了企业转制等制度创新,目前,乡镇企业整体上已转为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通过股份制和私有化等措施,比其他地区提前发掘了生产要素的潜能、释放了生产要素的活力,经济快速增长,资本原始积累顺利实现。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首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平等对待各种经济成分问题,进一步消除个体私营经济的偏见,只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都应得到社会尊重,注意引导、保护并不断激发私营个体经济的内在动力,努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在扩大总量、做强实力、提升产业上求突破。要本着开放、放胆、放量、放活的原则,坚决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束缚,为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发展壮大一批民营企业。个私企业经营者也要解决小富即安、小进即满、不求长远发展等问题。

六、 疏通縣域经济发展的融资“瓶颈”,银行贷款加大县域投放

众所周知,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从现行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内涵来看,信贷资金的投向几乎全部集中于地市级以上的企业或项目,而县级以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却颇受冷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将在县域及乡下的吸存资金统一纳入其总行宏观平衡,系统内调剂使用,仅靠力量薄弱的基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有鉴于此,早在2004年中央1号文件就做出了“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收入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1.国有商业银行要切实转变观念,改进金融服务,适当放宽基层行的信贷自主权,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县域经济中不同行业和产业应区别对待。对国家目前重点控制的产业、行业、产品,应进一步加强调控力度,严控贷款投向,防止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对于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化的企业、中小企业、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以及出口外向型企业等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企业,在信贷政策、资金供应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

2.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增强信用社的综合实力,发挥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者要积极争取国家及地区出台的改革优惠政策,消化历史包袱,建立产权明晰的股份制信用社,真正实现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综合实力;要充分运用好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的浮动政策,以提高吸收存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改进科技服务手段,加快金融业务创新,弥补因结算不畅、服务项目缺少因素导致客户流失问题。

参考文献:

[1]Jogn N. Drobak、Jogn V.C.Nye,著.张宇燕,等译.新经济制度前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安徽省“十一五”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财会,2005,(4).

[责任编辑:熊一坚]

作者:彭春燕

第2篇:如何有效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

水利经济是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和促进现代化生态资源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因此,水利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促进水利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势在必行。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还要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作用。只有将水资源经济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水利经济发展中面对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思维认识

虽然部分地区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各地区的水利经济发展情况差距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利经济建设更加完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一是水利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够明确,对水利经济建设缺乏信心,水利建设的力量不足,导致发展乏力;二是水利经济发展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加上执行力度不足,很难取得实效;三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差。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

在传统经济体制背景下,水利经济的建设大多不需要直接面对来自市场的压力,大多不需要承担来自市场的风险,因此,水利市场缺乏适应市场的能力,具有发展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特点,品牌优势不明显。受国家政策支持的水利项目刚刚起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水利经济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三)缺乏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

水利经济发展相关政策还处于完善中,因此对水利经济发展的投入规划并不清晰明确。另外,对水利项目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在设计项目进入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加上部分负责人在立项时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故意虚报自有资金,结果导致项目资金严重不足,只能依靠贷款来支撑。

(四)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水利建设企业大多规模小、工作艰苦、地域偏远,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加上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因此缺少专业人才。大部分来这里工作的人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文化程度较低,在水利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而经营者大多是水利技术人员出身,专业水平很高,然而企业管理能力不高,这阻碍了水利经济的发展。

二、有效促进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水利经济发展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更新企业管理模式,抛弃传统迂腐的管理思想和落后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水利企业要有独到的眼光和判断力,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经济发展动态,主动寻找和把握机遇。水利企业要树立科学的水利经济发展观念,提升自身竞争力,扩大影响力,以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水利经济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国家政府的扶持力度

水利经济发展直接关乎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国家政策要加强扶持力度。首先要为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基本保障;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水利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如减少水利企业的税收以此来减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水利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大力培育专业人才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思想,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使员工了解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對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水利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注重管理上的统筹兼顾

以统筹兼顾为管理原则,不仅要重视水利经济能够实现科学的长远发展,还需要对水利管理体制进行改善,促使人们系统化地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国家经济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水利经济建设和管理的合并。目前,国家的水利与水电在管理上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加大对水电房租的财政投入力度是必要的,提高水利部门的财务收益,尽力做到管理上的统筹兼顾。

三、结语

水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水利经济建设与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实现水利经济的有效发展离不开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树立科学的水利经济发展观念,实现统筹兼顾,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再加上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我国的水利经济发展一定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作者单位为江苏省滨海县正红水利管理服务站)

作者:宋红艳

第3篇: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社会矛盾调处策略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公平、利益均衡与利益共享、民主法治与安定有序、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的矛盾调处原则,以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为根本,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关键,以拓展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为路径,以完善社会矛盾调解体系为手段,科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矛盾 调处机制 策略 江苏徐州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再次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正视而不回避社会矛盾,深入认识和积极调处社会矛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阶级立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

徐州是江苏省内的后起发展地区,在江苏省“两个率先”目标指引下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扶持下,“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实现翻一番增长。与此同时,徐州地区因社会矛盾而导致的各种社会纠纷数量也呈激增态势,具有“五发”的基本特征。

社会矛盾多发:社会纠纷持续增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司法诉讼案件与人民调解纠纷案件同时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法院年度受理案件从619352件增长到950593件,累计增长53.48%,年度人民调解民事纠纷从256204件增长到355671件,累计增长38.82%;作为经济连续五年跨越增长的徐州地区,全市法院年度受理案件从60068件增长到99270件,累计增长65.26%,年度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从21449件增长到38800件,累计增长80.89%,两项指标均较大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社会矛盾并发:多种矛盾同时并存。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干群矛盾、贫富矛盾、劳资矛盾等多种矛盾积聚并发,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法院审结行政诉讼案件达27164件,其中徐州法院审结4445件,约占全省案件总数的1/6,并且针对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的信访不断增多。“十一五”末,全省城镇基尼系数达0.39,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平均在2.5倍以上,三大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4.0:1.7:1.0,地区内部及不同群体分化明显。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和私营企业迅速崛起,劳资纠纷数量急剧上升。同时,各类治安案件、民商案件、侵权纠纷也大量增加,群众信访涉及社会各个领域。

社会矛盾主发:民生需求反映强烈。随着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更加突出。一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利益受损群众补偿不足;二是劳资纠纷、官民纠纷、资源纠纷等方面部分群众劣势地位没有改变;三是大学生就业、军人安置、养老服务等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四是医疗教育支出偏高、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以及通货膨胀导致低收入群体生活窘困。截止2012年上半年,江苏省低保对象超过40万人,平均低保标准仅为385元,当月人均补助水平仅为226.7元。

社会矛盾高发:劳资矛盾集中凸显。劳资矛盾占据主要位置,重点体现在企业改制、报酬追索、社会保障等领域。“十一五”期间,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式增长。江苏省法院年度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从7102件增加到34111件,累计增长380.30%;徐州市两级法院年度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从765件增加到5141件,累计增长572.03%。全国各级仲裁机构年度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从44.7万件增加到93.0万件,增长108.05%,累计达351.2万件;江苏省各级仲裁机构年度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从6.6万件增加到13.9万件,增长110.61%,累计达到49.9万件,占全国总量近七分之一。

社会矛盾群发:群体诉求比例较大。随着利益分化加剧,由于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加之部分群众社会心理失衡,导致群体性维权事件增多,但诉求方式相对温和。“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仲裁机构受理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3206件涉及8.26万人,2008~2010年全省法院受理集体劳动合同争议案件达1106起,总体仍然较多;群体性上访事件总量偏高,以徐州为例,“十一五”期间来市集体上访达2991批、全省集体上访达268批、进京集体上访达228批,排查防止各类群体性上访1768起、制止群体性械斗318起。部分社会矛盾激化升级,甚至发展为社会冲突,如2010年邳州市运河镇河湾村暴力征地血案,造成1死1伤。

经济快速发展中调处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徐州地区社会矛盾急剧凸显与经济体制迅速转轨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是地区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结构系统优化等多重任务短期内交叉重叠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前提下,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遵循社会矛盾调处的基本原则,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建构长效性社会矛盾调处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公平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根本性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样才能汇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内外合力。以人为本不是以少数既得利益者或少数社会精英为本,而是必须体现社会公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乃至推动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社会公平是建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重要价值取向。公平是人类精神状态中一种永恒的理念追求,社会公平要以健全的公共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石,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利益均衡与利益共享的原则。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主要形态是非对抗性的经济利益矛盾,坚持利益均衡与利益共享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决定性原则。虽然江苏省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在省内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成为产生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迈向利益均衡式的改革,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特别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现实社会矛盾的化解,更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实现防患于未然。利益均衡不能完全等同于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对改革实践中利益受损者给予充分的补偿,以改革发展的最大红利更多惠及全体人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改革不断深入。

坚持民主法治与安定有序的原则。社会矛盾调处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的保障性原则,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异质化、群体化和政治化特征,使矛盾化解的难度进一步增强,只有以民主和法治的力量,尊重多元化矛盾主体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才能引导社会主体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还必须合理运用思想教育、道德约束、社会规范、经济杠杆等多种社会协调机制,使社会矛盾调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优化整合功能,保持社会系统之间张力的动态均衡,相互顺应和协同,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包容差异、互惠互利、秩序和谐,最终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是建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主体性原则。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治理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共同发展,并在各自有效的范围内实现有机互动,形成官民合作的善治格局。政府以强制性为后盾的调控机制同社会以自愿合作为基础的协调机制相互联合,政府的行政管理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相互补足,政府的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相互合作,建立起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治理网络,不仅能够缓解政府单独应对社会冲突时能力不足的危险,也能够减少公民“大散众”式的非组织化参与,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重要机制,从而发挥社会管理体制的最大能量。

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矛盾的调处策略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指导,结合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时代特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政府主导职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加强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矛盾的化解方式,建立有效的调处工作机制,形成社会矛盾调处全民参与、多措并举、和平有序的治理格局,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举措。第一,逐步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为农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科技应用水平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优势特色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让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得到更多收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业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

第二,大幅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率;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和集聚集约发展,增加农民就地就业机会。

第三,稳步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政府必须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加大各项农业补贴和专项农业资金投入,提高农村低保、五保、新农保、新农合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全面帮扶力度。

第四,积极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增加收益分配和股金分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宽农民职业转移和身份置换的通道,推进农民有序拟市民化。

积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举措。一是法律约束机制。依法全面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建有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落实同岗同酬、同工同酬平等待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企业欠薪保障应急周转金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强化劳动执法和劳动监察,促进工人工资合理增长,推动落实体面劳动。

二是谈判协商机制。深入实施“彩虹”计划,全面推进各类企业、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及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实现企业工资分配协商共决、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到位。

三是争议解决机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建议针对中小型私营企业组建区域性或者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整合工会、人保、司法等部门力量,作为第三方参与调解;健全裁审衔接制度,充分发挥仲裁的前置功能,提高仲裁结案率,探索法官、工会组织人民陪审员和企业家或工商联组织的人民陪审员三方合议裁判机制。

四是评比激励机制。以企业和工业园区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和表彰活动;建立劳动关系信用征信制度,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探索建立政府扶持政策与劳资关系和谐挂钩机制。

拓展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路径。第一,畅通社情民意的通达之路。全面整合12345热线、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五位一体”政风行风热线媒体联动新模式,形成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和民意调查制度,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处理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第二,畅通权力运行的阳光之路。加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服务、政民互动交流、权力阳光运行、政府新闻发布等栏目内容,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依托重点新闻网站建设政务微博、微信平台,提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

第三,畅通信访受理的便捷之路。建议市、县试点组建全方位、多功能、高效率的群众诉求受理和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设立服务站,村、社区设立受理窗口,试行领导干部约访、下放、接访、回访等制度,完善首办负责制和绩效考核办法,提高信访事项三级终结率。

第四,畅通领导干部的亲民之路。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制度,深入农村、社区和基层单位,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真正密切联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完善社会矛盾调解体系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直接举措。一是运行机制常态化,即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部门指导管理、调处中心具体运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社会矛盾调解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二是组织网络全面化,即积极构建龙头引领、主导有力、基础牢固、节点密集、窗口便利的纵向延伸层级到底、横向覆盖行业区域、机构调处功能优化的大调解网络。

三是化解方式多元化,即充分利用以人民调解为核心的自行和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仲裁调解、仲裁裁决、司法裁判等多种方式化解矛盾,同时辅以道德规范、村规民约、民族习惯、宗教、行业性规范、商业惯例等多元化规范体系,使当事人有规则选择的自由。

四是对接程序规范化,既要建立以司法为后盾的多元化、回应型的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机制,又要特别重视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以及诉调、检调、公调、访调、纪调、仲调的制度规范建设。

五是服务平台一体化,即指整合各种调解资源,搭建综合平台,逐步实现社会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六是服务创新特色化,即因事制宜、因时应变、因势利导,注重手段专业化,创新特色品牌,提高调处满意率和成功率。

(作者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新形势下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MLC009)

责编/张晓

作者:李绍伟 池忠军

第4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技。计算机的飞快发展必然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比如说通信技术,所以选择通信工程专业就读我感到了自己的优越。下面做下自我鉴定:

大学四年,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校期间,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先后顺利通过了该学科的C语言、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波与天线,单片机基础,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等专业课的考核,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我通过课程设计、专业课实验、社会实习等,增强我的动手能力和让我专业知识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在学校的评优工作中,也多次获奖,曾获得学院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2次,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2次和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

同时,我积极进取,作为班干部,我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这些丰富的大学生活,团队生活不仅养了我的组织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让我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获得增强和懂得去面对和处理各种挑和困难,在学校评优中,获得两年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和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除此之外,我还特别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参加全国英语竞赛多次获奖,大学期间顺利通过四六级。利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通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学习和锤炼,使我掌握了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了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人生信条,养成了勤奋努力、做事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作特点。当然,我也深知社会才是检验自身能力的真正考场,明天的辉煌靠的是今天的奋进,未来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但是我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每天都有阳光普照,所以,无论何时,我总能以一颗豁达开朗的心去面对每一个挑战。

所以,我深信,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将会是最努力的;没有做得最好,只有做得更好。

第5篇:努力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努力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西北勒乡调研时的讲话

州委常委、蒙自县委书记 张 涛

(2008年2月11日)

通过实地考察,并听取乡党委、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后,我认为西北勒乡要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产业培植

产业培植,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西北勒乡工作的重点。西北勒乡之所以贫困,是因为没有产业的支撑,对农民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带动作用强的产业还未真正形成。所谓的支柱产业,就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当地老百姓增收起到较大作用的重点产业。例如,西北勒乡目前有烤烟5000多亩,其它产业比较零星,没有形成规模,核桃产业还在培植过程中,用三五年才能挂果,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在产业培植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管理不善,还会影响产业的经济效益。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切合西北勒实际,但还要进一步完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多做有利于打基础、谋长远的事,不要总是想一届党委、政府马上要做多少大事,我们要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在工作中,要善于思考问题,看准的事情就要一届接一届的去做,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前几天召开的州六届三次党代会上,州委刘一平书记在工作报告中讲了一句话,“走得远比走得快更好”。这句话对一个地方,对一个人也适用,在快与远两者之间,关键要走得远,不能只求快,但有些事情该快则快。比如,依托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依托新州府的区位条件和人文资源环境,加快发展就要突出“快”字。西北勒乡要在全县发展格局中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乡范围内考虑问题,而要把自己放在全县甚至全州更大范围内来思考和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包括全乡农业产业、服务业等,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必须要进行准确定位,这样,所提出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才会符合本乡实际。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产业培植,对现有思路不断调整完善,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谋划长远发展,一届接一届地实实在在抓产业培植,努力形成本乡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特别是本届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调整以来,大家做了很多工作,西北勒乡的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在规模、质量、效益上都有了新发展,大家现在做的工作,就是打基础的工作。一个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任期是有限的,在任期内干不了多少事情,不能想什么事情都要干好,而是要选准、选好工作重点,稳步推进,把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做好。看准的事情就要快速推进,确定的目标就要狠抓落实。比如核桃产业的发展,如果思路明确了,准备工作做好了,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科技服务也跟上了,就要快速推进,不能再等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逐步就位。县委、县政府提出,五年内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到25万亩。我想,完全可以通过努力,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基础工作要做扎实。有一次,上级某个部门领导点名要西北勒的核桃,这也说明西北勒的核桃小有名气,口感等各方面都不错。因此,西北勒核桃种植就要加大工作力度,快速推进。在产业培植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不能想什么都发展,而是要选准一至二个产业,重点突破,并使之形成一乡一品,一

村一业的产业格局。所以,乡党委、政府要依托中心城市建设,并根据蒙自未来发展的需要,调整完善思路,加快本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州、县两级正在争取文山到蒙自的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已列入国家项目规划,进入中央盘子,州委、州政府又提出打造从蒙自到河内4小时经济圈的设想,蒙自到河内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将在雨过铺和新安所设置客货转运站。州委、州政府同时还提出建设蒙自至广州7个小时快捷通道的构想,这将是云南到“两广”最便捷的通道。此外,红河机场将争取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工建设。这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会给蒙自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改变蒙自甚至整个红河州的发展格局。所以,我们要把蒙自放在国际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定位未来的发展目标,不仅仅考虑蒙自的问题,还要考虑全州的问题,同时,通过筹划运作一些大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比如,我们提出了要建设一个辐射蒙自、个旧、开远、建水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设想,保税区的核心区设在蒙自地区,目前正在和有关方面接洽,能不能建成还是个问题,即使国家批准,也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建成。如果这个保税区能建成,将会争取到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保税区的各类企业,可以是两头在外(即原料在外,市场在外),原料到蒙自来加工,从外边来的原料,设备的组装等,只要升值15%,国家就免关税,产品可以外销,也可以内销,产品走出蒙自保税区就算出关。州委、州政府也正在考虑保税区的建设,保税区一旦建成,将给蒙自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教育问题上,县委、政府提出要把蒙自打造成红土地上的科教城,就是要进一步整合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吸引周边县市师资及生源向蒙自集中,使蒙自真正成为教育文化中心。这些设想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但长远来讲,这些都有可能变为现实。到蒙自工作后,我也曾想过,是不是我们有些乡镇的初中也逐步向城区集中,特别是有条件的乡镇,比如文澜、新安所、草坝、雨过铺等镇的中学,就与城区学校进行整合,使这里的学生能够享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能够与城里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我们要加快一个地方的发展,就要善于谋划,超前谋划。西北勒到蒙自才有32公里,随着国家一些扶持政策的落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乡党委、政府要依托中心城市的建设来谋划西北勒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包括本地优秀民族文化挖掘等等,使之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要夯实发展基础,就必须一届接一届地把基础性工作做好。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一个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要,要全面推进水、电、路,以及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和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现在中央提出来的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州委、州政府要求个开蒙三县市要在全州率先实施城乡统筹,通过实施城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城乡统筹发展具体抓什么,从何处入手,哪些方面是城乡统筹的工作重点,我本人也在琢磨。中央提出要推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即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统筹发展。对于西北勒乃至蒙自来说,首先要统筹的是基础设施。县委、县政府提出,要统筹推进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推进新老城区、山区和坝区统筹协调。例如,坝区乡镇的条件好一些,有些自然村已经安了路灯,解决了群众晚上出行照明的问题,而山区乡镇部分自然村还没有通电,我们就要加快这些地方的电力设施建设,使这些地方和城里一样,一出门就有路灯照明,这就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体现。县到乡、乡到村的公路修好以后,客运班车也能开到村里来。现在农村客运班车大多只到乡上,还没有完全开通到村委会一级。我们要逐步发展农村公交,坝区有条件的乡镇要率先发展农村公交,以解决农民出行问题。为加快城乡公交发展,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优化城乡公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我亲自督促相关部门抓好这件事情,这也是城乡统筹的一个具体体现。水电路等基

础设施建设都很重要,县委、县政府提出,要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95%的自然村通公路,乡镇道路实现硬化。目前,乡镇道路硬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镇到村委会的路基本修通,但目前全县还有两三百个自然村还没有通路。今天,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西北勒乡到自然村一级公路虽然等级相对差一点,但所有自然村都通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今后要逐步提高路面等级。路修通了,就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城乡统筹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城乡电力建设也是如此。目前全县还有一部分乡镇的村寨没有解决城乡同网同价的问题。所以,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3年之内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使农村群众享受既廉价又安全的电力服务。在城乡电力建设方面,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南方电网公司把蒙自作为整个南方片区15个重点改造地区之一,从今年开始就要实施,3年之内要投入10亿元进行城网和农网改造。如果这个项目能顺利实施,蒙自将在3年内有效解决城乡用电问题,3年之内我们就可以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的目标,为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苏县长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配合抓好城乡电网改造问题。水的问题,是西北勒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水是人生存发展和一切动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西北勒历来缺水,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但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而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有位州委领导也说过,差距是机遇,差距也是希望。从表面看,西北勒目前很落后,今后产业培植起来了,经济发展了,空气质量又好,这里有可能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水的问题上,在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扶持使用太阳能,解决农村群众洗澡难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农村群众用不上卫生厕所,洗不上澡,一直延续着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种状况与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当然,在西北勒这种缺水的地方,大部分村寨和大部分人家还不具备这种条件。在朵古村我们看到,有的人家已经安装了太阳能,能够洗澡,村民就逐步形成了一种文明卫生的意识,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就会发生较大改变。所以,西北勒乡要把水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快速推进户用水窖建设,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安全的问题。水窖建设的标准不能低于24立方米,全乡要建1400多口,必须在3年内完成。这也是今年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目标。西北勒是全县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的重点乡镇,这里都不能率先得到解决,那么全县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就不能得到全面彻底解决。因此,水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提出工作计划,制定出具体工作方案,建设水窖的补贴问题也要尽快研究,力争3年内实现人畜饮水安全的目标。我们在今年的县党代会上提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的工作目标是,在坝区,基本实现自来水入村入户;在山区,基本解决24立方米的小水窖。那么,坝区的自来水和山区的小水窖每年解决多少,怎么筹措资金、整合资金,怎么争取项目,怎么进行县级财政配套等问题,主管部门都要有明确的工作方案。至于补助标准,我的意见是,山区至少补50%,并且要补到农户。总之,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过一段时间,将召开今年党代会决定重大事项和工作任务交办会,届时我将亲自对相关工作进行交办。

三、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西北勒乡生态脆弱,环境恶劣,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界过度开发和破坏造成的结果。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必须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当前要把着力点放在生态建设上。如果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西北勒即使其他产业起来了,仍然改变不了目前恶劣环境的状况。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把蒙自打造成全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建设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家园,这不仅仅局限于城市规划区的范围,而是包括全县整个辖区范围在内,全县上下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我们在县委工作报告中提出,3年内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做

好这项工作,我们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组,一个设在县林业局,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负责全县的绿化造林工作;一个设在园林局,负责城区的园林绿化工作。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有一些具体的考核指标,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些指标,相关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比如,3年内全县森林覆盖率怎么才能提高到35%以上,要有具体的措施。森林覆盖率这个指标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我们对外宣传时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9.4%,实际覆盖率应该高于这个数字,职能部门要认真测算,在确定这些关键性指标时,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真实反映我县生态环境状况。总而言之,森林覆盖率的高低、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一个地方吸引投资、集聚人气、搞旅游开发等都非常重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每年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要进行量化考核,城区由园林局负责,乡镇由林业局负责,每年要栽多少树,栽什么树种,要怎么栽,都要有具体的规划和抓落实的措施。我们在县委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市场化、商业化的形式来推进园林绿化工作,通过认种、认养、认管的方式,使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中来。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所需经费不能仅仅由县财政来支付,还要动员辖区内企业和单位捐资、以资代劳的形式筹措资金。同时适当增加干部职工的绿化费,使各种资金投入到建设绿色家园的行动中来。各乡镇要有绿化造林的目标任务,这些任务经县委、政府确定后,将于3月份之内把指标下达到各乡镇。乡镇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培植核桃产业也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不适宜发展核桃、水果等产业的地方,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做好生态型产业。现在,扶持发展生态产业的政策很好,免费提供苗木,谁种植谁受益,这些优惠政策一定要宣传到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乡镇也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相关扶持生态型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共同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目前,县城老城区的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公共绿地少,绿化覆盖率低,“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地方成为治安案件高发地段。今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老城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将实行部门与村寨挂钩联系制度,把各部门与村寨挂起钩来,一个部门挂一个村,有条件的部门可以挂两个村,由县级挂钩部门负责生态建设所需经费,由部门和村寨共同推进农村生态建设。“两办”明确各部门的挂钩联系村寨后将下发通知,由各部门抓好落实,在部门与村寨共同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自觉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全县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四、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

目前,部分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的意识不强。乡镇党委书记的职责任务就是要抓发展、抓稳定、抓党建。因此,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抓好党建工作,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省、州已经召开了组织工作会议,县上也准备召开组织工作会议,会议研究的重点是要让各乡镇和各部门党委更加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省、州党委要求党委书记每年要向上级党委上交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县委书记要向省委组织部上交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同时,还要向全委会述职。上级党委每年年终还要对各级党委书记进行专项考核。今年基层党建工作重点要抓好两件事,一是抓好省、州重点要检查、验收的工作。在硬件建设上,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从今天实地考察的情况看,西北勒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还有差距,基层干部作风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对于教育不听的,该调整的要调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既然组织和群众信任你,你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村委会干部一周内至少要有3天时间来办公

室上班,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能几天都不来一次办公室。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健全制度来加以规范。村级组织产业发展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等等,仅靠乡党委、政府来做工作是不行的,要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问题,组织部门要尽快抽调人员对全县相关情况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掌握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弄清改造和新建的具体数目,制定工作计划,并确保在2年内完成,这是硬任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加强,特别是在硬件建设上,要采取多种形式,整合各方面的资金。比如妇女之家、科技文化活动室等项目资金,改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硬件设施。具体工作任务将在全县的组织工作会上作安排部署。另一个要检查验收的重点是现代远程教育,上级党委要求辐射到村一级。二是要解决好党员空白村和村干部待遇问题。组织部门要全面掌握全县党员空白村有多少,分析查找出现党员空白村的原因,提出消除党员空白村的措施和办法。关于提高村干部待遇的问题,在县财力充裕的情况下,将会考虑适当提高。村干部养老保险的问题也要落实到位,组织人员作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全县村干部养老保险落实情况,将有关政策兑现到位,将工作经费落实到位。比如一个村委会每年不得少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就要兑现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五、要高度重视干部精神塑造

干部精神代表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一个领导班子,或者是一个领导干部,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作为一个乡镇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想缩短本乡镇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蒙自的干部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不会积极主动地向上级跑项目、跑资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不爱跑,二是不会跑。比如,州委、州府就在门前,我们有理由从不同角度去沟通和汇报,争取州里的支持,争取来的资金再少也可以做些事情。我们要有跑项目、争资金的这种意识。乡镇重点往州里跑,县级主要往省里边跑,必要时还要往中央跑。既要善于争大项目、大资金,也不要放弃数额较小的资金支持,学会积少成多。既然组织将你放在一个领导岗位上,你就要想方设法多争取各方支持,跑项目、要资金,解决本地实际问题。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要积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以良好精神状态做好本职工作。基层干部可以通过召开会议、定期培训的形式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进一步树立基层的良好精神风貌,还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要求来规范基层干部的履职行为,并且进行量化考核,不能放任不管。乡镇领导平时要多与村组干部交流沟通,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多交待任务,不能有事情才找他们。以前,曾经在全州范围内推行“牛马”精神,也就是石屏的牛街乡和元阳的马街乡,当时牛街乡各村委会的干部都进行异地交流,积极带领当地群众大干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地方发展。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精神的塑造,村级干部一定要树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精神风貌。对于那些不作为、不干事的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总支书记、副书记,该调整的要调整,不一定要等到换届选举。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补充村级干部,一是乡一级干部到村级挂职当总支书记;二是县级部门的年轻干部下派到村委会当总支书记;三是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党员中的致富能手作为村总支书记人选。

总之,要通过狠抓支柱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精神塑造,有力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6篇:经济快速发展利与弊

近年来,世界经济依然呈现发展态势。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是快速,甚至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状态下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趋势。

确实,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同样经济的不规律发展也会带来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进而波及全球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这引发深思,经济快速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

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不禁置疑这样的发展势头还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的致辞中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将会继续保持下去,我们对此充满信心这是因为: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能够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拥有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一批通过改革创新成长起来的富有活力的企业,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能不能利用好这样的机遇和条件,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内外政策和应对能力。尽管前进道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风险和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把现代化建设大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而经济发展快慢的利于弊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若要深入理解,先要从经济发展的开始进行了解。经济发展是指: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不能以危害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应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意味着维持乃至全人类福利的自然资源基础,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的增长靠的是科技是唯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与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中国的经济确实是持续快速发展,而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中心则是:美国;西欧;以中国、日本为首的亚洲地区。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好处。

中国经济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有3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在中国的发展中,最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典型当属上海。15年前,位于上海东部的浦东还是一片乡村,如今,浦东已成为上海的金融区,规模是伦敦新金融区的8倍。如今,中国已拥有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庞大经济,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的开放政策,指出中国向外资和贸易打开大门,而不是关闭其国内市场,结果使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明显”和“令人惊讶”的好处。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国的廉价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美国制造商则获利更多。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使得很多国家依赖中国的投资等等。在近两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稳定中国的经济局势,相应采取了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中国在金融危机下受波及达到最小化。并且收购美国的大部分国债,联合其他国家拯救美国的经济。经济影响政治,中国的在全球的地位有所提高。

在金融危机中的优秀表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危机起到稳定作用,立足了中国在危机过后的经济地位有所巩固。在危机过后,中国的许多企业借着契机走向国际: 2010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吉利收购沃尔沃“终成正果”。

比亚迪进军美国,北美总部最终落户洛杉矶,终于向美国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比亚迪是第一个在美国设立总部的中国汽车品牌。

„„

相应地,而世界的一些大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前,也得好好思量思量是否“吃的消”中国这一特殊的市场:

2008年9月26日,丝芙兰高调进驻中国香港,野心勃勃地描绘未来在香港发展的蓝图,2010年3月31日,丝芙兰在香港唯一一家店铺关门大吉,告别了香港这座奢华的城市。

„„

这些例子都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带动了国内的经济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对世界也作出了贡献,同时巩固了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和间接影响政治地位。

当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同时存在一些隐患和弊端。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系统不完善,法规制度不健全。

最主要的问题和矛盾是:1.经济结构不合理;2.分配关系尚未理顺;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4.就业压力不断上升;5.某些自然资源,如水、石油和铁矿石等短缺对于经济的制约力增加,环境压力加大;6.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比较弱。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四个失衡:即产业结构失衡、需求结构失衡、就业结构失衡和城乡结构失衡。

像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股市投资依然过热现象、房价上涨与调控问题、物价上涨问题、“三农”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隐患现象。

关于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全球也实属少见。

这些问题都证明了在大环境发展很好的情况下,依然存在问题和弊端。

而如何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成了所有人都关注的重点。而这些,也许还需要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实践中一步步去解决,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的法规制度、制定合理可行的经济政策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

第7篇: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范例)

同志们:

按照《政府工作规则》的要求,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报经县委同意,决定召开县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深入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全面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抓住白鹤滩电站建设机遇,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积极应对,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我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克难攻坚,务实奋进,持续发展的上半年今年上半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着力打造有利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减收增支和风雹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生产自救、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总体看,今年上半年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高位运行、持续增长、亮点很多、困难不少”四句话来概括,具体表现为取得了“四高、一降、三突破、五推进、一进步”的主要成绩。

“四高”

一是地方生产总值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5163万元(现价),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6.0%,比计划高出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161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043万元,同比增长34.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959万元,同比增长12.0%,非公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62万元,同比增长36.3%。其中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8359万元,同比增长94.7%;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17万元,同比增长99.6%。今年昆交会完成招商引资签约2.3亿元,完善储备引资项目25个。

三是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国企改革的成效在今年进一步凸现,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094万元(现价),同比增长48.8%。特别是重工业增幅最为明显,同比增长99.8%,完成总产值7906万元,成为最重要的支撑。

四是金融存款贷款高速增长。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6.1亿元,比年初增长9.7%;各项贷款余额达4.91亿元,比年初增长21.6%。贷款的增速是存款增速的2倍多。

“一降”

即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上半年全县各级各部门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一镇三村八组四企业”的重点整治,截止6月30日,全县共完成五术8740例,同比增加2347例;完成三术8504例,同比增加2291例;完成结扎2557例,同比增加1343例,完成计划的85.23%;完成二孩结扎933例,同比增加508例,完成计划的93.3%;完成一孩放环3169例,同比增加698例,完成计划的80.03%;完成农村独生子女办证1695户,完成计划的84.7%。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减少了人口出生人数,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突破”

一是社会消费水平有新突破。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突破了过去一直低于8%的增长水平。

二是狠抓落实有新突破。今年初,县人民政府将各乡镇、各部门的重点工作逐项梳理,列表下发和上墙,使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定期不定期督查督办,通报批评了一些工作不扎实的部门和乡镇,创新和加大了对各项工作抓落实的力度。

三是“两基”攻坚有新突破。围绕“两基”攻坚目标,上半年投入资金870万元,增加校舍面积15200平方米。积极开展扫盲及巩固提高工作,开班962个,参学人数达17000余人。目前又下派机关干部及学生志愿者奔赴广大农村参加扫盲,全县形成了万人扫盲攻坚大会战的态势。学生入学就读在巩固中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达91.4%,净增2500余人,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初中毛入学率上升15个百分点达68.3%,净增3000余人,辍学率略超3%。高考硬上线403人,最高分达610分。县、乡、村职成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迈出新步伐。

“五推进”

一是农业生产积极推进。烤烟移栽2.7万亩;种植甘蔗1.96万亩;蚕桑继续实行以部门挂钩推进基地建设,养春蚕4444张、产茧171.29吨,同比增长52.2%、112%,单张产茧平均达到38.54公斤,同比提高了10.89公斤; 中药材种植板蓝根、结梗等5392亩。夏粮产量达到11845吨,同比增长36.9%。推广“两杂”良种18.2万亩,同比增长11.35%;种植地膜玉米6万亩;举办科技示范园6.58万亩,建立科技示范户1343户,引试新品种61个。生猪存栏23.2万头,羊存栏10.2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和7%;实现肉蛋总产5354吨,同比增长3.64%;以预防“W”病为重点,全力抓疫病防治工作,综合防疫密度达到101.6%。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60160人,培训12500人,发证12500人,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亮点。

二是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税费改革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公有住房和集资建房的改革基本完成;粮食企业改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资产评估,制定了改革方案;基层供销社改革完成了改革任务的80%。

三是城市建设与管理深入推进。新华路改造全面完成,玉屏路建成投入使用;由白鹤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50余万元开发的花桥南端街道,现正在进行路基开挖;城市管理力度加大,“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变;县城垃圾处理收费全面启动实施,垃圾处理场完成投资693.1万元。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推进。“两路”建设进展顺利。巧威公路完成工程投资2981万元,占合同总价的37.4%;巧蒙公路完成工程投资2061万元,占合同总价的8.5%,巧蒙公路的合资建设开创了全市创新BOT模式引资开发的先河。20个村的通达工程完成投资2265万元,整体形象进度达90%;马树河大桥、六合大桥、哨红公路、红东公路扫尾工程正在进行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64.2万元,完成投资的60%。通过实施人畜饮水解困、产业配水、农综开发等工程,大面解决了旱地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长海水库上报国家水利部已立项,炉房水库渠系建设完成投资513万元,花坪子水库完成投资320万元;投资4924.98万元的农村人畜饮水卫生工程规划和山地灾害治理工程规划顺利完成,项目储备得到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补植补造1万亩,森林管护164万亩,公益林建设4.3万亩,人工模拟飞播1.8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花椒连片样板0.82万亩;完成沼气池建设819个。

五是巩固社会稳定进一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以净化社会环境和创建“无毒县”为目标,严厉打击“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和开展专项斗争,积极预防刑事犯罪,成功破案318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效控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监察工作。积极推进民政工作,救助了弱势群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民族宗教工作以抓发展为要务,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睦。高度重视司法调解和信访工作,全县共受理来信来访3161件次,办结3042次,把一些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特别是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巩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一进步” 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扶贫工作继续实施重点村、安居温饱村、易地开发等扶贫项目,组织对竣工项目进行了验收。卫生工作筹资522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文化体育工作以发掘堂琅文化为主题,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广播电视共制作《巧家新闻》78期,《巧家视点》等专栏、专题12部(集),送市电视台播出27条、省电视台播出2条,为宣传巧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土资源依法管理,保护耕地和保证建设用地双推进。完成审计项目17项,查出违规违纪资金385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地方经济秩序。档案管理设立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工商管理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力度加大,气象预报不断加强,地震设防抗灾工作积极推进,统计工作有效开展,白鹤滩网站建成开通,“治超”工作启动实施,方志、消防、公路养护、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正常运转,老年工作、医疗保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邮政通信、国防事业、旅游开发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我县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趋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

1、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一是今年中央进一步紧缩银根,增加了贷款的难度。二是今年省对退耕还林的布局进行调整,我县一亩也没有,使我县去年已经种植的近一万亩蚕桑准备在今年纳入退耕还林解决的,现已无法按原政策兑现,工作比较被动。三是烟叶调拨政策调整,我县将减收增值税销项税593万元。四是国务院决定今年农业税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全县将减少税收81万元。

2、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上半年完成中央两税578万元,同比下降10.5%。主要是受起征点调高及烤烟内部上调减收218万元,如果扣除政策性因素,实际比上年同期增收150.25万元,增长2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4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收91万元,增长6%,同比下降18.3%。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税费改革减收223万元,企业所得税率调整减收36万元,起征点调高减收32万元,上年有一次性国有企业出售收入80万元,今年没有,合计减收37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8442万元,同比增长17.0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补拨上专款31万元,增加边疆补贴、调资和新增人员等,使一般预算支出增加1199万元。

3、农民增收面临新考验。严格来说,我县是一个产品生产县,农民用来交换的产品只占很少一部分。今年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全面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抬高,农民增收的形势严竣。

4、项目落实盯得不死,工程进度不理想。年初既定的很多项目,时过半年仍未落实,投资拉动的持续效应乏力。在建的一些工程项目,特别是交通项目进度趋缓,与预计目标的差距较大。

5、自然灾害严重。由于今年阴雨连绵,局部地方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高寒山区的农作物受低温冷冻影响,减收已成定局。6月底,15个乡镇又遭受多年难遇的冰雹、泥石流袭击,加大了灾害损失程度。据统计,全县仅6月底的自然灾害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10.65万元。

6、部分乡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到位,信心有所动摇。

总结今年上半年的政府工作,县政府全体组成人员以发展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奋发图强,务实创新,工作有四个方面的亮点:一是产业培植克服退耕还林政策和粮价上涨的影响,狠抓蚕桑、烤烟产业有新突破。二是计生工作整体推进,力抓“奖、优、免、补”和重点整治有新突破。三是“两基”攻坚全民动员,万人投入“扫盲”有新突破。四是交通打破“瓶颈”制约,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取得历史性新突破。

2004年上半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是县人大、县政协实施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扎实工作、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理解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各族群众、离退休老同志,中央、省、市驻巧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驻巧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二、打白鹤滩牌,造势谋发展,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今年下半年的工作,我们要在认真分析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抓住机遇,打白鹤滩牌,造势谋发展,把握重点,狠抓落实,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上半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受政策性减收增支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但只要我们正视差距,克服困难,把握白鹤滩电站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各项工作围绕“打白鹤滩牌”为核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今年上半年不但各项指标都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较快,基本完成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而且从现实的机遇分析,增长的潜力比较大。一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贫困地区投入扶持能赢得许多机遇。下半年,巧蒙巧威公路、炉房水库渠系工程、垃圾处理场、牛栏江梯级电站等建设进度的加快和堂琅文化中心等工程的启动实施,将有力地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新调出的“白鹤滩频道”,使我县争取资金项目和招商引资有了巨大的潜在机遇,金沙江大桥至白鹤滩坝址的沿江二级公路有望立项动工,引资较大的民营医院、宾馆等争相建设,将会有力地促进今年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决心不动摇、工作不松懈、作风要扎实、力度要加大”的思想,扎扎实实抓好下半年的工作。

(一)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为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下半年要围绕“打白鹤滩牌,造势谋发展”这一主旋律,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服务白鹤滩电站建设为导向强化农业。我县农业要快速发展,必须坚持以服务白鹤滩电站建设为导向,建好白鹤滩电站建设农产品基地,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今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是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意识,把可能发生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值班制度,做好各种灾情的预警监测,组织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做好灾情收集上报,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防范和救灾工作,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意识。对于已经受灾的要采取补救措施,做好秋季作物的补植,弥补一部份损失,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二是建好两大基地,抓好粮畜生产。下半年,启动建设服务白鹤滩电站建设的两大商品基地。一是启动建设肉食品基地。推进“保本分成”工程、科学养殖示范工程,以马树为中心,覆盖铅厂、老店、药山等乡镇,大力养猪、牛、羊、禽等,加大防疫力度,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畜产品产量和产值,使之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二是启动建设蔬菜供给基地。以新华为中心,覆盖金塘、蒙姑、巧家营、大寨等乡镇,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加强产业管理,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烤烟:今年的烤烟受灾严重,必须通过后期狠抓管理来弥补灾害损失。狠抓病虫防治、封顶打杈等田间管理;抓好成熟采收和烘烤技术培训,加强烤烟收购秩序管理,坚决打击扰乱烟叶收购秩序的行为;平稳收购好烟叶,确保每公斤均价不低于3.8元,收购总量6.6万担,生产总值2517.5万元,中上等烟叶比例达75%以上目标顺利实现。同时,抓好昭产卷烟销售工作,完成3200箱的销售任务。蚕桑:各乡镇、各挂钩部门要认真对照各自栽桑养蚕的考核任务,真抓实干,确保实现任务目标;各乡镇要充分发挥今年桑叶特好的优势,加大养蚕力度,力争突破1000吨产茧大关。甘蔗:要加强田间管理,加快蔗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沿江公路金沙江大桥至棉纱段必须在榨季前修通,确保棉纱新蔗区甘蔗按时入榨;加强收榨秩序管理,确保完成今年入榨11.35万吨的蔗糖生产任务。林业: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药山升格的各项工作;严格把好苗木验收检疫关,切实做好补植补造工作;培植壮大茂租、大寨等乡镇的花椒产业;严格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保证退下后稳得住。

四是认真抓好扶贫工作。认真组织好重点村、温饱村项目建设,因地制宜,调整项目,发挥造血功能,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基础;挂钩部门要认真落实挂钩扶贫、包户扶贫的各项措施,认真摸清贫困户家底,一户一策,落到实处,确保贫困农户得到实惠;认真组织实施好异地搬迁和易地安置项目。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实施好分类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转移扶贫、素质扶贫,切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确保今年3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推进工业。我县企业改制取得较好成绩,几家改制企业都焕发了勃勃生机,取得较好效益。下步要在服务上狠下功夫,扶持企业,抓好工业。各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要增强自觉纳税义务的认识,按时足额交税,与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双边关系。下半年要围绕工业增加值增长15%和工业增加值逾亿元的目标,抓好矿冶、电力、缫丝、建材、白糖等工业支柱产业发展。支持华益锌业公司2万个金属吨项目的改扩建。文家河、炉房水库、马树河、清水河等水电开发要督促投资方加快建设进度,壮大电力工业基础。做好矿冶业、水电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等四大亿元工业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茂租铅锌采选基地、马树铜选基地、大寨大水电基地、小河中小水电基地、药山建材基地、新华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规划。

第三,以争取项目为重点拉动投资。投资拉动对我县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紧抓住白鹤滩电站建设机遇,把县域经济发展与争项目投资紧密联系起来,依靠重大工程的直接拉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我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抓好已立项目的启动实施和在建项目的管理。在交通建设上,要打通三大通道。一是早日打通市内和出川入滇的大通道。全力加快巧威、巧蒙公路建设进度,完成今年的投资计划。二是打通白鹤滩电站建设施工场地的运输大通道。早日争取立项打通巧家县城至大寨镇的沿江二级公路,使之不但成为运输大通道,而且成为带动公路沿线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动脉。三是打通乡村网络通道。争取启动大寨镇到白鹤滩电站坝址的公路建设;继续实施好以哨新公路和红东公路为主的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及“通达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村村通”公路项目和资金,促进全县公路网络化。在水利建设上,加快炉房水库灌区配套工程和花坪子水库等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启动孔家营水库、长海水库的除险加固,早日启动长海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继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五小水利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积极支援两站建设,积极做好淹没区移民思想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执行移民安置政策规定;认真做好移民安置规划,将老店尹武、蒙姑十里坪、金塘青岗坝、钻天坡、大窝塘作为溪洛渡移民安置点;在白鹤滩移民安置上,对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盘活土地资源,进行具体规划,安置点的选择上要考虑有整体效应。下半年,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研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落实,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要做好上半年项目争取工作的总结,提前做好明年项目的储备与争取工作,按照储备100个项目的目标抓紧项目论证,建成项目储备库。下半年,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安排专人负责项目争取与储备事宜,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及时捕捉项目信息,要做到盯紧盯死,看准的项目要坚持一争到底。

第四,以增收节支为目标严管财税。从上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看,财政形势十分严峻,要完成财政收入增长10%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为此,下半年要努力做好增收和节支工作。增收方面,一是层层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强化税收征管,依法治税,采取措施,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进一步强化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使乡级与县共同承担财政压力,共同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三是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政策,积极促进结构调整,加强财源建设。四是狠抓非税收入的征收和争取。财政局必须加强同省、市财政的联系,争取上级的支持,确保争取500万元以上目标任务的完成。支出方面,加大支出调整力度,狠抓节支工作。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约束,加大预算外资金统筹管理力度。三是加强“人、车、会、话”费用管理,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比例,争取实现今年节支5%的目标,努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四是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资金和干部都不出问题。

第五,以双赢为目的抓好金融。下半年金融工作,重点要把握两路建设、青年路和花桥路两边商住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具有比较优势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加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市场,扩展业务空间,树立“支持消费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也是促使其自身发展”的观念,充分用活、用足、用够金融政策,改进服务方式,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促使自身得以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要合力打造“诚信巧家”,促进“诚信巧家”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第六,以放活为手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抓住白鹤滩电站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一,实施开放活县战略,使外面的资金、人才、技术慕名而来;第二,树立“大开放,大发展”思想,不设门槛,让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流向巧家,真正实现“你发财、我发展”;第三,树立全新的“利益得失”观念,不计眼前看长远,不计局部看发展,不计指责看实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四,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巧家形象意识,坚决从严查处吃、拿、卡、要和“三乱”行为。第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按《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按照“认识上放心、工作上放胆、位置上放正、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的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第七,以创新为动力深化改革。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增强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二是抓好粮食企业的改制。按市政府的要求必须在今年内完成粮食企业改制,要抓紧推进相关工作,按时完成全县粮食企业改制。三是进一步总结企业改制的经验,加快自来水厂、县委招待所等企业的改制。四是深化水价改革。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实行供水和污水处理两费合一的收费办法,基本完成城市供水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变。

第八,以提质为目标经营城镇建设。我县的城镇建设既要保持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完善城镇总体配套功能,建成白鹤滩电站建设的后勤服务基地。下半年一是要抓紧启动堂琅文化中心、非公经济园区、县城电网改造、丝厂小区街道等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推进青年路和花桥经济园区两面商住楼的实施。三是要引资在县城建设2至3个四星级宾馆、1至2个大型车站等,逐步建好白鹤滩电站建设后勤服务基地。大寨镇在街道、食宿、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要从是支援电站建设的第二个基地来规划建设,争取进入全省中心集镇建设盘子。四是加快对“五个支点”建设情况的监督,提高全县城镇化水平,五个乡镇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快100米以上的街道建设,有条件的乡镇要争取更大规模的发展,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市场功能。五是高标准做好县城总规修编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监察执法力度,彻底改变脏、乱、差状况。七是以市场化手段来加快“经营城市”的步伐,采取措施加快对供排水处理、集贸市场等城市配套设施的市场化步伐,抓好垃圾处理收费工作,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功能,提升县城品位。

第九,以管理为重点推动社会事业。一是围绕“两基”攻坚目标,推进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按照“普九”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各项指标达标;抓住机遇建硬件,认真抓好以中学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教育基础,确保满足“普九”校舍需要;认真抓好扫盲工作,确保今年底全面完成扫盲任务和县对乡的扫盲验收工作,通过省的验收;全力抓好教师的选招和选调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程,为实现“普九”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深化城镇医疗卫生和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实施好艾滋病防治和结核病控制等项目;继续抓好医药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有效规范医药市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是严格执行“一票否决” 制和综合治理制度,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重点整治的“一镇三村八组四企业”,要抓住县级大力支持的机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尽快打开工作新局面,做到不拖全县的后腿;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力度,力争完成2000户以上办证任务;抓好统计台帐的完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决策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依据;建立计生工作长效机制,确保计生工作巩固提高。四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两馆一站”要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加大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不断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五是广电局下半年要围绕“白鹤滩频道”、干部作风建设、经济建设成效及政府为民办实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六是认真抓好科技推广,实施好以芦笋开发种植示范为主的科技项目,全面完成蚕桑科技培训任务,做好今年省、市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科技项目,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实施好云南省电子政务二期工程建设,提高办公效率,认真组织实施和开发运用现代化办公系统建设。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实施好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各项工作。

第十,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确保社会稳定。坚持依法治县,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宣传。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政府法制建设。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建设,搞好拥军优属及民兵训练、征兵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安全责任事故,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一追到底,绝不姑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充分发挥乡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县信访局和县长热线的作用,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以“法轮功”为首的邪教组织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黑恶势力,着力开展禁毒活动,全面推进“无毒县”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全县“四无”目标,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防震救灾减灾工作、城镇居民低保救灾工作。

(二)以措施作保障,狠抓落实,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今年要完成年初在人代会上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10大目标,下半年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要完成任务,必须有扎实的措施作保障。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县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我县“五重五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各乡镇、各部门要全力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必须落实几项责任制。一是实行乡镇长负责制。各乡镇的经济建设工作,实行乡镇长负总责,分管的副乡镇长具体负责。乡镇长亲自抓,分管副乡镇长具体抓,组织全部力量全力抓,一级抓一级,纵抓到底,横抓到边,层层抓落实。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制。为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下半年县政府督办室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各项责任制的落实要定期通报,严格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关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实行一票否决制。今年正值乡镇换届,极少数乡镇政府领导不思工作进取,不思目标任务完成,不思乡镇的发展,而是只思自己的进、留、转。对各乡镇若因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等造成该乡镇工作滞后,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县政府年终考评和评优实行一票否决,追究其乡镇长和分管副乡镇长的责任。四是严肃纪律制。为进一步转变作风,县政府组织监察局、政府办、广电局等单位,联合对各乡镇及政府机关工作作风进行检查督查,若工作作风飘浮,自由散漫,擅自离岗者,将严肃查处。

第二,竭尽全力完成年初确定目标,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下半年,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各项目标责任状,认真查阅年初在政府全会上确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亮点,逐一对照检查落实,对差距大的和主要在下半年完成的,必须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完成,年终县政府要对各乡镇增收节支、责任制完成情况、亮点工作和各部门争取资金项目、责任制完成情况、重点工作等逐一对照检查通报,并作为“争先创优”工程和各种评优的主要依据。对工作完成差的乡镇和部门,政府将实行通报批评或给予黄牌警告处分。

第三,切实为人民办实事,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是必须完成县政府安排的六件实事。今年县政府承诺为人民办的六件实事,都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相关领导及具体责任人。各乡镇、部门要抓紧时间,精心组织实施,克服一切困难,务必年底以前全面完成任务。对六件实事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完不成任务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必须完成本乡镇本部门的事。各乡镇、各部门对决定的事、承诺的事,必须要说了算,定了干,保证在年底完成各项定了的事,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优异的业绩取信于民,若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不能完成的要给人民说明情况。三是实行末位待岗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国家工职人员工作效率,今年下半年要在国家公务员中实行“末位待岗制”,由人劳局拟出方案报政府审定后严格执(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行。

同志们!巧家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两路建设的加快,“普九”目标的实施,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白鹤滩牌”的打出,各项基础设施的开工,揭开了巧家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的序幕。要发展,要建设,就会有困难,就会有矛盾,就会有问题,而且困难、矛盾、问题什么时候都会有。但是,我们将会在不断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前进、发展。下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为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努力奋斗!

第8篇:全面推进隆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百色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41%。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在党委中心组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本县改革发展稳定的这一主题,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的方法,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会全会精神,突出重点,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效果,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42亿元(可比价),财政收入完成2.7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11.08%、15.72%和40.32%,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过去,由于对中心组理论学习认识不足,个别成员片面地认为学习是虚的,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怕学习理论会影响工作,影响经济发展;有的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等等。从而导致了中心组学习的原动力不足,中心组成员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影响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出现一些领导干部理论根底粗浅,工作理不清头绪,拿不出办法,打不开局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中心组成员加强自觉学习,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的条件下,搞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就是提高班子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把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团结奋进、能够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集体。因此,我们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基本途径。首先,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县委中心组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因素在于责任人即党委的一把手。近年来,我们一是县委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主持每次的学习专题会,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情况汇报,深入研究理论学习中的重大问题。二是积极引导,把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学习效果与本县的大开放大发展结合起来。三是在实践中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了夯实农业这个基础,突出工业化、城镇化这两个重点,实施科技、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三个带动,开发水电、矿产、旅游、人力四种资源,努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对外开放和生态建设五个突破性的“12345”工作思路。四是组织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的大讨论,形成了全县上下良好的理论学习风气,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去年以来,县委中心组共组织集中学习15次,参学人数达300多人次,县处级领导干部共撰写理论文章180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9篇。其次,搞好调查研究,解决好县委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使中心组学习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县把如何搞好理论学习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一方面,我们通过经常性调查研究,把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科学理论与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为加快招商引资工作,中心组开展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我为招商引资做什么”的大讨论,从而形成每位成员都自觉联系一个以上内外招商引资项目,并从项目谈判、签约、开工、投产等各项重要环节进行全程跟踪、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搞好协调服务,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针对长期以来,县委中心组学习暴露出来照抄理念多、谈体会谈认识少,专题发言跑题多、结合实际少,开会讲话多、做笔记少的“三多”、“三少”难点问题,我们开展了“四查”活动,即,一查每次中心组学习是否按照学习计划内容要求进行;二查专题发言是否结合本地实际,有没有独到的见解;三查参加学习成员是否按时到会,有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四查到会人员是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通过“四查”使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了“进心入脑”,指导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组成员的理论运用水平。

二、健全学习制度,促进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保证。去年以来,我们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习计划、学习档案、学习预告、学习通报、学习交流和学习考核等一系列的学习制度,使党委中心组学习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开展“三个一”的个人自学活动。为解决好工作与学习上的矛盾,我们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体讨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要求党委党组每个成员每年至少熟读一本理论书籍,至少整理出一本理论学习笔记,至少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一篇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此外,中心组成员每次学习必须根据所学的内容写出心得体会文章,以此来巩固学习成果。二是开展“两个一”的集中学习活动。即县委中心组每个月安排

传教育,使讲习所创建活动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如新州镇党委在民生和民族社区内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的宗旨进社区”等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县委中心组把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作为提高全县党的执政能力的突破口,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三突破”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以创新思路促进工业生产能力提高,项目建设发展步伐加快。过去,由于我们对本县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握不准,在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提出了2010年内使铝产品、金属硅年产分别达到10万吨的“双十”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在学习中敏锐地察觉到当前电力资源不足是我们工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决定在大力发展地方电能建设,争取上级电力支持的同时,积极参与县外、区外电能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本县与贵州煤炭主产区相毗邻区位优势,发展火力发电,实现“借煤兴电,以电兴工,以工兴县”,把特色工业做强做大。目前全县电解铝、化工硅年生产能力已分别达到了7.2万吨和9.1万吨。同时,我们还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机遇,采取积极措施,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11月3日至4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县与亨达(香港)国际投资公司签约投资34063万美元兴建隆林火电厂;与香港华洋金属有限公司签约投资2433万美元并购隆林铝厂;与桂林私营企业老板雷电云签约投资2500万元兴建隆林那东水电站;与南宁鑫河公司签约投资1600万元兴建隆林那达水电站,总签约项目投资达58亿元。由于各级党委中心组以县委学习中心组为榜样,在学习中着力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和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以创新思路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县委中心组通过学习,提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烤烟、黑山羊、网箱养鱼、马铃薯、冬种等优势产业,实施好退耕还林项目和抓好林产品基地建设,抓好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等农业生态工程。如通过大力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烤烟面积由过去的1.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1万亩,预计收购烟叶6.5万担,农民种烟收入3120万元,创利税624万元;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网箱养鱼,现已发展到1563箱,年产鲜鱼937万斤,产值2814万元;2002年以来,全县实施退耕还林20.5万亩,受益农户15407户、86280人。通过调整种养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稳县富民的战略稳步推进。第三,以创新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铺设全县经济发展平台。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来资金的必要条件。过去,由于对改善投资环境及定位的认识不深,了解不透,尤其是对交通能源作为优先发展第一位的认识不足,使城镇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对全局发展影响较大,经过县委中心组认真学习讨论后,大家认为,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因此,县委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目标,按照建设“绿色山水城”、“民族文化城”的要求,抓好县城的“提质扩容”和乡镇驻地集镇建设;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3年,我县投资1.6亿元的隆林至西林三级公路建成通车,同时还加快了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和通乡油路建设步伐。2003年至2004年上半年,全县新开工和续建县乡公路提级改造、改建、扩建和通乡油路13条,完成投资总额2.2亿元,形成了对内建成较为完善、畅通、便捷的县、乡、村交通网络,对外争取汕头——昆明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的走向,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带动隆林经济的腾飞。总之,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上级党委的要求、形势的发展以及和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理论学习和研究的气氛还不够浓厚,理论学习的形式、途径还不够多样化,阵地和载体建设有待加强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召开的全区党委中心组学习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个人自学与集中研讨、带头学与带动学、学习与运用的关系,着力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努力把党委中心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全面推进隆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第3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9篇: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12-12-19 14:46:43 )稿件来源: 衡水日报

阜城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改善“两个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提速提效意识、生态优先意识和实干兴县意识,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10月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市前五位。

提速提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该县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统筹安排,科学摆布,协调推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城建等工作,做大县域经济规模,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为集聚更多资源要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招商选资,把好入口,让项目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在农业发展上,以设施瓜菜、畜牧养殖和特色果品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提高效益目标,着力扩大规模,增上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促进三大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他们以运输物流产业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对县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城建上,严格按规划要求,以阜南新区建设为主,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稳妥推动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吸引人流、物流向县城聚集。为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企业宁静日等各项制度要求,着力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发展软环境。

生态优先,着力打造美丽阜城。该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高度的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铸造机加工、纺织服装、明胶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增上新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植和发展装备制造、包装材料、复合彩钢等低能耗、少排放、高贡献率的行业或产业,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凡是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无论项目多大也不引进。积极开展好“两个集中治理行动”和“一个攻坚战”活动,紧紧围绕“一人一亩林”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实干兴县,焕发干事创业激情斗志。该县不断强化实干兴县意识,发扬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潜心静气抓发展,求真务实抓建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他们对照年初工作目标,认真盘点,找差距、看不足,利用年前这段时间,抓紧完善,拾遗补缺,为明年工作打好基础。对达伦生物制药、合德兴能源、坤腾联合泵业、稻香村食品等4个项目定期调度,确保年底投产,对中瑞包装、瑛榕木业两个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解决,争取早日投产。(郝红军、苗凤强)

上一篇:执行力提升心得体会下一篇:学习部工作计划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