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2-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和附近的城市相比, 差距依然明显。没有农村的小康, 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谐发展之途。因此, 设法发展当前县域经济, 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为此, 本文对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1. 发展农业综合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综合企业是指从事农业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经营活动, 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农村发展慢, 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加快农业产业化, 不仅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着力点。

2.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当前, 我国大多数县处在农业经济阶段, 准确地说应是不发达农业经济阶段, 其主导产业仍为传统的农业, 工业甚至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很小, 经济效益差。对我国绝大多数的县而言, 即使是较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也还只是处在工业化初期, 必须把工业经济当成县域经济的主体来重点发展。当今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仍然是工业化, 农业发展应当以工业化为方向, 小城镇建设应当以工业化为基础。

3. 完善信贷管理规定, 强化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功能

突出支持重点, 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倾斜力度。一是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对推进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项目, 特别是县域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要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以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对政府确定的试点县, 特别是对信用环境好、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县, 在信贷项目的评估、贷款的审批上优先考虑。三是应坚持“不分经济性质, 不分规模大小, 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对所有县域地区的企业平等对待, 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县域新兴企业和项目, 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筛选推荐的扶持企业, 给予大力信贷支持。四是调整对县域地区中小企业办理信贷业务的掌握标准。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要降低贷款准入门槛, 可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五是积极支持对县域地区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对拥有成熟技术及良好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或专利项目的中小企业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对从事出口生产的中小企业, 优先办理打包放款和出口押汇等贸易融资业务。

4. 要优化各种环境

环境既是软实力, 也是竞争力。有了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 就可以产生三方面的效应。一是“洼地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汇流和聚集, 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爆发力, 促使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二是“亲和效应”。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安居乐业, 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连锁效应”。好的环境还能使受益者成为宣传者,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生活和创业, 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5.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首先推进强县扩权改革。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减放并举、依法下放、权责一致、提高效能的原则, 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 进一步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决策权。其次是加快“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规范试点县财政体制, 加大省级扶持力度, 减少运转层次, 提升管理效率。二是要建立县域产业转移引导机制。加快弱县与强县产业的有效对接, 促进地区间合作互动、协调发展。研究制定鼓励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政策, 建议借鉴江苏的做法, 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 支持中西部省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东部地区企业向西部的产业转移, 投资兴办项目。构建产业对接的协调组织机制, 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县域间的协调与沟通。三是要整合对农业的各项补贴项目。目前对农业的各项补贴名目繁多, 也比较零碎, 且政策刚性很强, 基层实际执行的工作量很大。建议整合各项扶持资金, 多搞一些能够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综合开发性项目。

结语

快速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加强新时期县域经济建设, 应坚持全面的协调经济的均衡发展战略。面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 应立足现实, 借鉴和学习一切有益的经济管理发展经验, 加强和创新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为推进县域经济管理, 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摘要: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单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层面。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协调发展,选择

参考文献

[1] 渠晓伟.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9 (9) :33-34

[2] 马宗国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10, 12:65-68

[3] 赵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 3:41-42

上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到现代理性人类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