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的工作总结

2023-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急诊科护理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急诊科护理的工作总结

急诊护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急诊 问题 对策 护理

急诊科作为医疗急救场所,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1],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是衡量一所医院应急能力、服务质量、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准。急诊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医疗制度的改革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素质,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改变[2]。如何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已成急诊科工作的重点,针对本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对策。

急诊护理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

医疗投诉,纠纷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已基本解决,对自身健康投以较大的关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近年来人们看待医患关系时,把医疗服务活动视为单纯的经济交往,即商品关系,使得医疗活动与患者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期望值相背驰时,即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另一方面,医生护士在接诊时,服务态度简单粗暴、解释工作不耐心等,也是引起投诉和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3]。

留观患者增多,护士超负荷工作随着我院医保制度的出台,据调查我院的来急诊就医者中,更加突出了以老龄、慢性病为主,尤以危重者居多。由于大部分就诊者需留院观察治疗,其结果造成急诊观察室的床位供不应求,只有靠加床来缓解人多的矛盾,以我院急诊为例,有固定的留观床数41张,但实际上每天留观人数达70人左右,最多时达86人。在护士人数按41张床位编制配备的情况下,加床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只能靠加班来完成。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致使许多护士患有神经性耳聋、血尿、胃溃疡等多种心身疾病[4]。

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据统计,急诊室等特殊科室的熟练护士培训周期4~5年,而目前,急诊护理队伍中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护士占急诊护士总数的60%,成为急诊一线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她们工作年限短,缺乏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急诊患者就诊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而就诊的患者都认为自己的病情比较重,迫切希望能优先诊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才能按照就诊的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及时的处置各类患者,而不引起争执。由于年轻护士普遍存在处理问题综合能力不强的现象,致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了处理问题难,甚至影响就诊秩序[5]。

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急诊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抢救生命,而所收治的患者多数是病情凶猛,常常需要就地立即抢救,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开放式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对患者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家属均亲眼目睹,特别是当危重患者抢救无效时,给同病房的患者和家属加重了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在抢救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有的甚至以此来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6]。

对 策

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改革,患者需要医院提供更新、更有价值的诊疗和服务。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代医疗市场的发展,患者至上,以患者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只有认清医疗改革的形势,主动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才能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赢得患者[7]。①礼仪服务、接诊热情急诊护士是患者来院就诊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其仪表、言行、态度等,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也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情绪。首先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要求对待就诊患者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患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给予帮助,对无家属陪伴的患者给予全程服务。同时规范了急诊护士语言服务,如接诊时,注射处置前后,以及安慰危重、死亡者家属时等常用语气。开展礼仪服务以来,使急诊患者的满意率由过去的70%提高到95%,提高了25个百分点。②理顺就诊的各个环节急诊是一个整体,护理人员要密切与医生及其他临床科室、医疗科室的联系,有时还需要密切与陪伴的家属和医疗网间的联系。在各种联系中护士往往发挥着直接或中介的调节作用,任何局部的停滞都会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行,因而理顺各个环节,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是获得患者满意、减少投诉和纠纷的关键。为此,在双休日和晚18:00~22:00特设1名护士长或组长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为了方便急诊患者尽快熟悉急诊布局,一方面在各诊疗室、检查室等部门设醒目标志;另一方面,对留观的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介绍就医环境、程序及制度等。消除急诊秩序混乱、工作不协调的现象。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目前新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特点,首先从更新护士知识着手,通过在岗培训,提高她们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①加强急救理论学习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需要急诊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急救医学的发展水平。为了培养专科人才,拓宽护士的知识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在职护士。利用教学医院的优势,请专家教授讲述新业务、新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选派年资高的护师以上人员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急救护理学习班、护理论文交流会,及时了解新的学科信息。②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新时期患者对医疗的需求,更重视服务的质量,特别是对急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全体护士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除了熟练掌握15项护理技术操作外,对全体护士特别是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将急诊常见“十大”疾病抢救预案制定为:1人抢救程序,2人配合抢救程序,3人配合抢救程序,并进行急救情景演示模拟考核,训练护士应激随机事件的能力。对常用的急救仪器操作考核每年2次。以达到提高整体急救技能的目的。③加强培养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沟通”,也就是多与患者及家属“说”。针对新护士普遍存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差的现象。要求无论是给患者治疗、护理或是抢救,均要给患者或家属“说”到位,取得良好的沟通。并请常年急诊工作的老护士现身介绍与各类急诊患者沟通的技巧,特别强调在与一些特殊的患者家属,如:车祸伤、重危患者沟通时,要本着对患者高度的同情心,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患者家属焦急的心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综合治理急诊,减轻护士负担针对目前存在着医院减编,患者增多,急诊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的问题,采取对急诊一线护士实行政策倾斜,除改善急诊工作环境和夜班护士休息条件外,并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年限每个月给予适当补贴和提高晚夜班的补助标准。与此同时,实施弹性化、科学的排班制,加强繁忙时间段人员力量,充分发挥现有人力和物力的最大工作效率,引入护理工作微机网络,使护士从繁忙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相对地降低了劳动的强度。除采取上述措施外,综合治理急诊。减轻护士负荷还需要建立社会医疗管理机制,合理的分流患者到一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患者选择医院就诊时给予方向性引导。使得慢性疾患康复、保健在社区,感冒、发热轻病在一级医院,重危急症在三级医院,形成一个良性的就医环境,不但可缓解急诊患者多,无床位的矛盾,也使各级卫生资源得以合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对改进急诊医疗环境的建议据李立红等对50例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显示,“常感到疲乏”是患者人急诊后家属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94%),并建议开设家属休息场所。笔者认为,这个建议可以推广,开设家属休息场所,一方面可解决急诊开放式诊疗环境所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提供一个暂时停留的回避场所,可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又便于抢救治疗工作的展开,此外也可采取将临终患者相对集中一室的管理方法,以减轻对其他同室患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席淑华,周立,严爱萍.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5,36(11):846.

2 韩忠福,牛小林,张黎明.新形势下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实效性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35(3):169.

3 张深海.从自身做起防范医疗纠纷[J].中华医疗管理杂志,2008,16(3):189.

4 罗卫东.医疗纠纷起因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15(11):700.

5 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6,35(10):611.

6 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7 韦衡秋.强化法律意识确保护理安全[J].中国医院管理,2004,19(12):56.

作者:赵伶俐

第2篇:急诊科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工作效果反映

【摘 要】为分析急诊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效果的反映。本方法随机选取160位本院急诊科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随机选取80例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8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运用绳宇等(2011)所研究得出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对“护患沟通”“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及“护理环境”4个测度因子的态度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患者;人性化护理;效果反映

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急诊科作为医院极为重要的科室,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护理队伍。在急诊护理中,以前往往过分强调如何去最大程度去救治病人,而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本院近几年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效果非常显著,现报告如下。

1 急诊科人性化护理临床资料与方法

1.1样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一2011年3月前往本院急诊科就诊的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39例,女41例,年龄19~70岁,平均(48.365±6.072)岁。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4—77岁,平均(49.136±7.048)岁,两组患者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运用绳宇等(2011)所研究得出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测度。采用“护患沟通”“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及“护理环境”4个测度因子对患者进行调查,患者根据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绳宇等(2011)设计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分别对“护患沟通”“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及“护理环境”4个测度因子赋予5级态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极不满意”,并赋予其“5、4、3、2、1”。采用患者匿名打分的方式,发放问卷166份,回收160份。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有明显改善.并且患者对人性化护理非常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关于人性化护理建议

3.1 加强护患沟通,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要帮助病人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建立健康行为,并养成生活好习惯,以便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做好护患沟通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以及生理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与病人的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语气柔和,让患者产生信赖,遇到问题耐心解释,不急不躁,减少医患摩擦。

3.2 进行护理制度改革,加强护理服务质量

急诊科室应开展星级护理服务建设,护理措施的人性化。亲切的语言,轻声的问候,使每一位住院患者都能体味到护士的柔情和关爱,更能体会到一种家的感觉。同时将人性化护理体现在日常整体护理工作中,如病人的知情告知,设立便民箱,将住院病人日常用品放在便民箱内,方便病人使用。急诊科室需要开展温馨护理操作,建立温馨输液、温馨操作流程。将人文关爱和护理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护士在对病人进行的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做到:操作前有问候、有告知。告知病人此项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需要病人如何配合等。操作中有鼓励和安慰,操作后有注意事项的交待。通过护士对病人的温馨护理操作,使病人对护理操作不在感到恐惧,而是感到温馨和舒心。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不断进行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体会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从而将我们的感情及智慧融入到护理活动中。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3.3 做好环境护理

在急诊科室中,应该时刻保证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注意地面防滑,从而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医护人员应该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患者遇到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患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夯实基础。并且还应该提供开水、一次性的纸杯,病房内配置电视机、书报等,尽量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做好危重患者的晨间和晚间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对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把握。以便针对性的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服务。

4 讨论

急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的科室,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最高的科室,并且急诊患者的病情危重,所以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很不稳定,很容易出现急躁、抑郁以及焦虑的现象。因此急诊护理不仅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强烈的时间观念,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近年来,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急诊科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在急诊科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干预护理模式效果可靠,注重了实际服务效果,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连竹.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0—41

[2] 王志琴,金桂龙. 对住院患者展开精品化护理服务的做法及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4):63—64

[3] 王林. 在急诊科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的探讨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141—142.

[4] 常青.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丁作中的运用.中国中醫急症,2007, 16(5):633—634.

[5] 绳宇 赵盈盈 赵培 吴伟. 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初步研制.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 :39-43

作者:周绍芸 张莲

第3篇: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整體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急诊进行急救的患者86例,由急救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43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有效急救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和急诊护理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效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大大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质量,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整体护理;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是各医院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主要场地之一,具有人流量大、病情复杂危重、急救时间紧张等特点,为了保证急诊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需要为急诊急救患者提供综合优质、个性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以此满足急诊急救护理的需求,提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和效率,缩短有效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课题选取86例于急诊进行急救患者,分析整体护理在其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步骤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急诊进行急救的患者86例,由急救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43例,患者年龄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27岁、65岁,年龄均值(45.27±2.84)岁;其中38例女患、48例男患;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护理内容,且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1]。组间差异在疾病类型、急救手段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急性急救,指导用药等,干预组应用整体护理,主要内容:①院前急救护理:于急诊行急救者,多患有危急重症,且病死率较高,故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院前急救护理,为患者急诊急救争取更多的时间,让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即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了解病情变化,基于此制定出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方案,同时需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和气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并及时纠正缺氧症状,针对出血量多者,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待院前急救护理后需转运患者;②急诊急救护理:进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需时刻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体温等变化,针对损伤部位和症状表现处采取对应处理,经特定测量仪器为患者实行急救,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为患者实行气管插管,打开静脉通路,观察患者口唇颜色、瞳孔变化、休克和苏醒时间,另外在急救的同时需为患者提供支持、鼓励和心理安慰,通过聊天、健康宣教等强化患者治愈信心,并积极配合急救操作和护理;③急诊急救后护理:急救完成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24小时,直到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完成交接工作,同时告知患者及病房护理人员正确饮食习惯、用药方法和剂量、预后康复措施等。

1.3评定标准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急诊急救成功率和有效急救时间,并采用自制问卷表调查两组急诊护理满意程度,问卷总分为100分,标准:不满意: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70分;一般满意:90分>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70分;十分满意: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90分,急诊护理满意程度=(一般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急救成功率、有效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t值检验定量资料,表述用(x±s),检验定数资料行x2,用(%)表述,P<0.05是统计学差异的评判依据。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和有效急救时间对比

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效急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

2.2两组急诊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干预组和对照组急诊护理满意程度分别为95.35%和81.40%,两组满意度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

3 讨论

急诊是医院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具有人流量大、疾病危急复杂、护理工作量大、死亡人数多等特点,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于急诊进行急救患者人数出现逐年增多趋势,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缓解家属恐惧、焦躁等负面情绪,需要为急诊急救患者提供连续性、个性化、综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而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身心状况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护理,其中包括院前急救护理、急诊急救护理、急救后护理等,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及时处理、解决患者临床症状和损伤,尽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急诊急救措施和护理,比如器官插管、静脉通路打开等,避免出现急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3]。经实验得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和急诊护理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效急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为患者急救创造良好条件,缩短有效急救时间,且有助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促进急诊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绪琼.整体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5):667-668.

[2]钟梅,黄丽.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01-103.

[3]戴慧余,蔡婵纯,杨双燕.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2):1678-1679.

作者:徐莹

第4篇:急诊大批病人抢救护理的工作心得

属基层镇的医院,地处干道公路旁,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工伤、烧伤、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由于组织健全,技术力量充实,故均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抢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

全院统一指挥:遇到成批患者同时来急诊时,应即时报告院部急救领导小组,由院急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全院力量争分夺秒投入抢救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这样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抢救工作是否组织得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而抢救工作的组织又靠着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护士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护士长应及时掌握抢救情况,合理组织安排,同时负责业务指导,对全体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事态有所估计,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抢救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随时给予解决,同时提醒及指导护理人员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了解病情,及时提供线索,密切配合,紧张有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人的转送工作: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与住院部相应科室及时联系,做好接纳病人的准备。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时转送住院部,这样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重点抢救。

整理工作:抢救工作完毕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检查清洗,维修急救器材,以备后用;补充急救药品;抢救病人完毕,补办一切手续,完善各种记录,如急诊日志,入院登记,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死亡记录等;完成医疗费用、药费等的结算;归还所借物品等。

由于医院完善的管理体系,合理的抢救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加之医护人员急病人之所急的高度责任感及熟练的理论技术,每次都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抢救病人,顺利完成抢救工作。

第5篇: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_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

论文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 危重患者 转动 观察 护理 1 资料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用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 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仪器、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第6篇: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予以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急诊科患者30例,本组患者均予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与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均未发生风险事件;干预后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科;风险管理

急诊科作为医院特殊科室,由于急诊患者需求较为迫切、人员流动大、病情转化快等问题,造成了风险事件频发,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急诊科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急诊科患者共3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18~70岁,平均(48.28±3.73)岁;平均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5例,初中5例,小学15例。资料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不会对本研究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1.2方法 首选需要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予以日常基本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应当树立急救意识,充分做好预见性护理;针对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等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且在工作中需要重视用语,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②重视细节管理,从检查到接受各项治疗再到处理过程均进行针对性安全管理,为重症和老年患者提供陪检等协助。③急诊科部分患者需要转运到普通病房予以继续治疗,首先需要联系科室准备接收患者,并简单于电话中汇报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心理;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初诊、用药等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④规范护理文书的记录,文书应当体现出客观、及时、准确,其后将文书存档;文书内容应当包含抢救方法、护士措施、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病情转归情况。

1.3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本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情况,其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2]。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字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意义。

2结果

2.1本组风险事件发生率 经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率为0%。

2.2本组干预前后护理护理满意度情况 本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集中了整个医院的重症患者,其收治病种较多、急救和管理任务较重,故该科室的工作质量可综合反映整个医院的总体抢救水平和护理质量[3]。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除日常业务管理以及护理工作外,还应当包括风险安全防范。由此,本研究选取30例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急诊科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变化快,而工作预见性难度较大,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化解临床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保障护理工作的秩序性以及应变性是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4]。研究数据显示,本组患未出现一例风险事件,表明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推测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与护理干预重视树立风险意识,并提出整改措施有关。急诊科急救具有突发性,而护理过程中技术不成熟、动作慢或者操作失误、语言不当等均可造成各类风险,因而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提高人员风险意识以及应对能力是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关键[5]。自患者入院后各个细节予以针对性安全管理,为重症、老年患者提供轮椅等协助交费、陪检等,可有效避免出现晕厥等意外事故。提高护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其包括转运前的用药、初诊、生命体征等,以防止出现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此外,护理干预还注重规范护理文件,因为急诊科护理文书是配合医师抢救的重要依据,其记录着患者的病变变化以及相关护理处理措施。采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提高,可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受到样本量、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海燕.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03):21-22.

[2]孙利花,史翱翔.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5):171-172.

[3]郑云华.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07):36-37.

[4]何凤贤.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药物与人,2014,27(07):191-192.

[5]龙肖玉,彭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626-1627.

编辑/申磊

第7篇: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加强中医药科研教学和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 目的总结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方法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倡导亲情化护理,强化细节服务,改革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落实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结论急诊科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自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本院领导全面领会卫生部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全院职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1]。急诊科作为本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开展具有急诊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参加院前急救4105次,门诊留观患者5210余例,急诊患者18000余例。

2方法

2.1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多次组织学习2010年1月卫生部下发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医院制定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护理部制定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及“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根据急诊科特色制定本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及“优质护理考核办法”, 使大家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认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强调主动服务意识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宗旨融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急诊科每一个护士都代表着医院的形象,科室推出主动化服务模式,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即看到有人走来,就主动前迎,细心听取,耐心解答问题;公开向社会提出“两项服务承诺”,即输液加药拔针不用喊,由护士主动巡视为其加药拔针,静脉穿刺要求一针成功,否则退其相应的静脉穿刺费和加药费;输液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需要方便,仔细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输液时,护士不断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并增进了医患关系,输液中,护士会不时地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主动为患者送上一杯热水,协助患者上厕所等,献上护士的一片爱心。

2.3倡导亲情化护理急诊科患者特点就是一个字“急”,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尽早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特色服务措施:(1)科学合理排班,实行专人接诊,主动迎接患者,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设置机动班,确保在患者量高峰期有足够的护士上班;(2)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从患者入科时起,护士主动带领患者挂号、就诊、做各项检查、交费、取药等,每个环节都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化的服务;(3)提供多种便民措施,病区配置微波炉一台,每个病房配备饮水机提供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便器等,每个病房和输液区配备有线电视,为患者增加娱乐条件,使其分散注意力,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

2.4强化细节服务急诊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外伤或中毒而就诊,患者初到科室时头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血迹斑斑,或是呕吐物、分泌物污染全身,本科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抢救、处置的同时,用温水将患者身上的血迹及污迹清洗干净,尽量为患者换上干净的病员服装; “八声”服务用语要求“好”字开头,“请”字当先,“谢谢”不离口,使用眼神、微笑等副语言及身体语言用心去为患者服务。

2.5不断优化流程“时间就是生命”用在急诊患者身上再贴切不过,本科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流程进行了优化,如接诊流程、院前出诊流程、抢救流程、办理入出院流程、辅助检查流程等,得到了初步成效,如院前出诊的时间,由以往的5min内出诊提升到3min内就能出诊,辅助检查结果能在30min内出结果等。

2.6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雄厚的技术力量、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优质的服务水平是保障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本科实行急危重症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就地抢救,急诊抢救到位时间在3~5min,急诊会诊时间不超过10min,绿色通道24h开通,实行接诊、抢救、住院一条龙服务;对“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明、无亲人陪伴、无钱的患者,做到先检查、先抢救治疗,后交费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抢救治疗。

2.7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急诊各种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实行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检查、定期消毒保养、及时维修,建立设备检修档案,保证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各种抢救药品及基础药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检查、班班清点、签字交接,为各种抢救提供保障。

2.8改革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弹性排班的原则是合理分配护理劳动力,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2],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真正做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本科实行8个固定班,5个弹性班,2个休班,弹性班根据工作需要随叫随到,10min内到达,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2.9落实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实行加班费分配改革,提高夜班费,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工同酬,奖励先进,惩罚落后,达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3结果

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各职能部门对急诊科的考核分由90.6分/年提升到94.8分/年;满意度明显提高,医院层面组织的满意度调查率由90.2%/年提升到95.6%/年;医疗纠纷明显减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共发生医疗纠纷3次,无1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4体会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从以往患者到医院茫然找医生的情况变为现在一进医院门就有护士主动迎上前询问,并耐心解答问题,使患者从茫然中走出,及时有效地得到诊治;“两项承诺”落实到实处,呼叫器响的次数少了,护士都能主动巡视病房,及时为患者加药拔针,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感,使患者能安安心心的休息,不再担心输液完了无人看的情况。输液时,护士能适时主动递上一杯热水,对需要上厕所的患者,有护士陪同, 随时能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自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从以往机械的重复执行治疗任务转变到现在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用真心、真情、真爱对待患者,做换位思考,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各职能部门对急诊科的考核分由90.6分/年提升到94.8分/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与模式,护士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护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同时也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调整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符合急诊患者的需要,不同年资的护士搭配上班,提高了工作的安全度,使患者得到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满意度较前有较大的改善, 满意度从90.2%/年提升到95.6%/年。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从未发生因无经费而延误治疗的情况,造福于一方百姓,也为医院赢得了声誉,打造了急诊的品牌形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加强了对低年资护士急救基本技能的培训,定期考核,人人达标,使护士的技能及责任心加强,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本科未发生1例医疗差错事故,极大地保障了医疗安全。实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了竞争意识,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和鼓励,共同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氛围,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5结论急诊科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患者入院的那一刻起,随时随地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真正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敏,刘艳林,顾娟.优秀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验与成效.吉林医学,2012,33(4):875-876.

2孙微.急诊科护士长的排班技巧与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3):59-60

第8篇: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成效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科室从护理文化建设、知识及技术的强化学习、加强管理三方面着手,打造急诊的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促进了医护合作和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病人流量大,危重病人多,社会影响大,因此,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且病人心理等候时间长,是医患纠纷频发的场所。我科作为全院的护理重点专科,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科室特点,从护理文化、知识技能、管理三方面着手,打造急诊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科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包括抢救室、观察室、注射室、换药室、手术室,实际开放床位10张,护理人员19人;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1岁;工作年限1-35年;学历:研究生2人,本科8人,大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5人。

1.2 方法

1.2.1 开展前的学习动员 院领导及科室高度重视优质护理工作,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和制度,使“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内容人人知晓。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制定了急诊科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优质护理实施方案”,提出“绿色急救,生命方舟”的服务口号,使护理人员达成了共识,努力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

1.2.2 物质文化建设 创造美化的就诊环境:急诊科各区分界清晰,各种标识明显醒目,各类温馨提示,健康教育专栏,提供常用便器、卫生纸、一次性纸杯,24小时免费开水,专人维持就诊秩序,使整个环境让病人感觉到温暖和信任,拉近了与病人的距离。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严格执行医院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培训护士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开展微笑服务,使患者感受到亲切和依赖。

1.2.3 精神文化建设

1.2.3.1 更新理念,倡导感恩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转变过去“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技术与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倡导感恩服务,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病人。

1.2.3.2 在细节上注重人性化服务 ①规范礼貌用语。言为心声,美好的语言可以医治病人心灵的创伤,能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力量。与病人交流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态度亲切。②主动服务。要求分诊处见到病人,5米起立,2米迎前,1米问询,提供搀扶或代走工具;主动巡视候诊或等候检查结果的病人,及时解决困难;通过为留观患者倒一杯热水,用手套做一个简易暖水袋等,这些小小的动作,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

1.2.3.3 推行安全文化,强化“关注病人安全,万分之一的失误对病人就是百分之百灾难”。组织学习十大安全目标、《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做到质量安全标准人人知晓。每天组织各岗护理人员反馈工作中的不足和安全隐患,每月召开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特殊急救个案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做晨会告知,周会强调,时刻为保障护理安全敲响警钟。

1.2.4 学习急救知识、精炼急救技能 科室内开展全员专科护士培训,邀请科内的医生参与我们的授课,弥补疾病理论知识的不足。制定个人的急救技能培训档案,循环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及仪器的使用操作,通过不断反复的培训复习强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每月定期由各组组长组织完成急救拉链演习,或个案或成批伤,通过进行流程化演习,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及危重个案患者的抢救能力,强化急救时间观念,为病人的生命分秒必争。

1.2.5 推动精益求精的管理

1.2.5.1 落实科学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 遵循多元化护士考核办法,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每个人的工作纳入考核机制,实行薪酬分配改革做到按劳分配,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1.2.5.2 按岗设人,弹性排班 值班人员按岗设置,做到高、低年资合理搭配,职责分工明确,高年资护士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确保护理安全。并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增加特殊日期(周

五、

六、日)及特殊时段(上午7:00-8:00,下午5:00-9:00)的护理人力,以满足特殊人群(打架、斗殴、醉酒患者)、学生及上班族的急救、治疗的需要。

1.2.5.3 畅通绿色通道,各科室间紧密协作 24小时开通绿色通道,并与职能科室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减少病人就诊的中间环节,缩短就诊时间;应对突发事件灵活机动?p把握全局;转运病人过程准备充分、安全实施;同时做好病情评估,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

2 体会

急诊科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单元,体现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所以护理服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对提升医院形象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分管院长、护理部的领导和帮助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调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从入院的那一刻起,随时随地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温馨氛围,不仅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减少护患冲突,还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就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原来的95.1%上升到97.5%。同时,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护士的责任感、自豪感、职业成就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如今护患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极大的推动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和急诊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微.急诊科护士长的排班技巧与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59-60.

[2] 马香玉,康东红,刘静.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0):979-980.

第9篇:急诊科护理2018年工作计划与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

急诊科护理2018年工作计划范文

急诊科护理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准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医院的年度工作安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主题,为更好地顺应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出XX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一、要不断加强急诊护理站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纯熟把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施行定期考核。

2、纯熟把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纯熟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纯熟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机遇

1、纯熟把握各种仪器的运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运用。

3、各类急救药品运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怀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4、加强废旧一次性物品的妥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第 1 页 共 4 页

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

一、指导思想

在院党委、护理部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医院发展和规划,结合医院“十二五”工作目标,以病人为中心,继续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要求,落实好医院发展方向和愿景目标,认真贯彻护理部的工作计划,加强急诊科护理内涵及护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改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落实《三级综合评审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XX版)》中的各项急诊护理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持续改进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注重专科护士培养,调动护士参与专业改善,力争在三甲医院评审中急诊各项护理项目达标。

(二)落实《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拓展急诊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项目,力争在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检查中达标。

(三)完成以下各项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目标:

1.急诊留观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2.分级护理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3.护理安全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

4.护理服务规范化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5.病区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6.护理文件书写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7.抢救物品配备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其中急救物品完好 率100%);

8.消毒隔离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其中一人一针一管一用执行 力100%);

9.急诊科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10.节假日前护理安全工作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5分);

11.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12.输血护理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

13.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检查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14.基础护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 第 2 页 共 4 页

15.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

16.专科护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

17.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

18.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

19.进修生、实习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95%;

20.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合格率100%;

21.新入科护士培训合格率100%;

22.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率及合格率100%;

23.难免压疮发生次数≤10%;

24.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下降20%;

25.急诊护士分诊合格率≥95%(合格分≥95分)。

三、实施方案

(一)确立护理组织管理体系

1.完善在护理部领导下的科室一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对急诊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按《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2.按照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月计划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3.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病房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制,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措施。

4.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5.实行急诊专业护士准入制度,规范急诊专业护士管理。

(二)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护理服务品质

1.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加强对科内重点人员(新来人员,服务态度欠佳,理论水平较差的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得到病人点名表扬的护士给予绩效加分,并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注重对护士进行礼仪规范培训,首先从护士服务礼仪着手,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交接班规范等训练,年内对全科护士进行规范服务礼仪相关知识的培训1~2次。

2.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探索符合急诊科合理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充分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实行急诊科区域管理,做好急诊分诊工作 第 3 页 共 4 页 ,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做到高、低年资护士工作合理搭配,职责分工明确,在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排班更人性化。

3.加强病房环境建设,改善基础设施:

(1)重新装修急诊科抢救室。

(2)与宣传科联系,在各个区域设计放置“责任护士工作牌”。

上一篇:民族宗教工作调研下一篇:一位家长的家长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