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侵犯名誉权的案例

2023-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最新侵犯名誉权的案例

侵犯法人名誉权的司法认定

【原文出处】人民司法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96

【原刊页号】33~37

【分 类 号】D412

【分 类 名】民商法学

【复印期号】200906

【英文标题】Judicial Determination of Infringement on the Reputation Right of Legal Person

【作 者】冯小光

【作者简介】冯小光,最高人民法院。

【摘 要 题】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因为产品质量或者商家提供的服务存在缺陷,商品和服务购买者采取过激行为主张权利,进而引发法人名誉权纠纷的事例时有发生,不断见诸报端,且有愈演愈烈趋势。审判实践中,对于如何把握认定构成法人名誉权侵权的分寸和尺度,是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重点和难点,就此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探讨在审判实践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统一执法理念,有利于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本文拟就见诸报端的一些事例结合法律规定和法理进行分析,就是否构成法人名誉权侵权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引起业内同仁对此类案件的关注。

一般说,消费者遇有商家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时,应通过消协或其他法定解纷机构反映问题,化解矛盾,不宜采取过激行为。但现实生活中,有权机构解纷的效率、力度常常达不到消费者或经济合同相对人的要求,甚至离其诉求相距甚远。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可能失去信心,积潜在心底的不满情绪逐步激化,最终酿成事端,引发法人名誉权纠纷。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商家欺诈消费者事例比比皆是,公众反映强烈。从公众心态上讲,行为人实施的此种行为并不像侮辱、诽谤公民个人那样,必然引起公愤;相反,公众多持宽容、理解态度,这也是保护法人名誉权与保护公民个人名誉权在市民社会中公众情感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应当顾及公众心态,在评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降低了法人社会评价时,应当考量公众的价值取向。人民法院认定是否侵犯法人名誉权,不仅关系到正确适用法律问题,且一些纠纷事关社会稳定和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应当谨慎从事。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征询公众意见,考虑公众对行为人行为的认知程度,裁判结果应与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相适应。

[事例一]

上海百安居建材超市有限公司、北京百安居装饰建材有限公司诉深圳市创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胡文权名誉侵权纠纷一案。

[事例二]

南京常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周洪金侵犯名誉权纠纷一案。

[事例三]

2004年8月29日上午,3头毛驴拉着一辆宝马汽车停在北京西北四环路附近。据悉,就职于上海沙砾广告公司的林杰2003年11月在杭州购买一辆宝马高档进口轿车。该车先后出现11项电脑故障,在京、浙两地经销商和指定维修点均不答应退车、又没有将车修好的情况下,车主上演了这起用3头毛驴拉宝马的汽车质量问题投诉剧。

[事例四]

2001年12月26日,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有关人员用铁锤把刚买了一年的奔驰SLK230跑车当众砸烂。砸车的4点理由为:一是武汉消协、湖北省消协对企业的投诉不予受理;二是奔驰公司5次修理都未修好,而现在保修期已过;三是奔驰公司派来的客户关系部麻先生和修理技师马先生,都一再强调自己并不代表奔驰公司,可见其不尊重中国用户;四是对奔驰公司售后服务已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奔驰公司对砸车事件的反应令人吃惊,3次声明中竟用了非理性、谴责、荒谬等字眼指责用户。奔驰公司同时指责媒体对这一荒谬的行为进行炒作。

除上述事例外,见诸报端的因小区物业纠纷、旅游服务合同纠纷、学校教育纠纷等引发的法人名誉权纠纷还很多,也值得关注。

二、保护法人名誉权的法律依据和法理依据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上述规定表明,法人名誉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不仅在人格权制度中加以保护,同时在侵权民事责任中也作出了规定,从正反两方面保护法人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2款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犯法人名誉权的行为。”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如何认定侵犯法人名誉权也作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第7问的解答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9问的解答为: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按照上述法律、司法解释规定,法人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从学理上讲,法人名誉权,是指法人对其全部活动所产生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① 其中,商誉是法人名誉权中的核心利益。名誉权属于人格权范畴,是绝对权,但在保护方式上具有相对性。所谓相对性,是指与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等人身权相比较而言,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受到保护,对名誉权的保护会受到社会公共利益、身份、个人的社会知名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法人名誉权的保护也是如此,也要考虑到法人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要考量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观,进而判断是否构成侵权。法人名誉权与公民名誉权相比较而言,侵权表现形式不同,侵犯公民个人名誉权常常表现为侮辱、诽谤等形式,是针对公民的人格、品德、思想等与人格相关的内容,而法人并没有性格、品德等自然人的属性,侵权表现形式多为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企业法人的商誉、商品信誉,在公开的媒体上发表内容不实的文章或者进行有失公允的评论。法人名誉权属人格权,本身并不直接带有财产权内容,但侵犯法人名誉权的后果主要是造成其财产损失,而不会像自然人那样造成其精神痛苦,与侵犯公民名誉权相比较而言,法人名誉权与财产权的联系更紧密。

如何认定构成侵犯法人名誉权呢?一般讲,认定侵犯名誉权与认定其他侵权行为一样,讲的是四要素,即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包括诽谤、诋毁等;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针对法人实施的不法行为与针对公民个人实施的不法行为,其区别在于前者不存在以人身为目标的侵权行为,像暴力方式实施不法侵害等。

三、审判实践中,应当区分侵犯法人名誉权与以下其他行为的界限

第一,消费者时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正常的批评、评论与借机诽谤、诋毁和损害法人名誉权之间的界限。司法解释规定,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按照上述规定,对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是消费者的法定权利,与侵权无涉,但法定监督行为如何与借机诽谤、诋毁的界限相区分呢?诽谤,是指向第三人公开虚伪事实而致他人声名狼藉。② 严格讲,诋毁应当是诽谤的一种形式,诽谤具有陈述虚假事实并致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特点。如何认定是否构成诽谤呢?学术上有各种标准,包括:一般人标准或合理人标准:特定人标准;正确思考标准;整体考虑标准等。就审判实践而言,认定是否构成诽谤应当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公众的感受;如果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只是在某一行业内产生影响,应当考量业内人士对行为人行为的评价;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性质在纠纷发生时尚未形成定论,未形成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原则上不宜认定为侵权,像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人肉搜索,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看法不一,见仁见智,属尚无定论之类。

第二、业主监督管理权与侵犯名誉权之间的界限。目前审判实践中,存在着大量业主间及业主与物业管理人间的名誉权纠纷。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据业主的委托管理建筑区划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并接受业主监督。按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和现行法律规定,业主按照在建筑物中的房屋面积,按份享有权利和分担义务。业主包括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在行使权利时,与其他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管理委员会、广告人等发生的纠纷为物业纠纷或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具体表现为:选任、辞退物业管理机构、部分业主对业委会就重大事项作出的决定不服、物业广告纠纷、物业管理人对物业使用范围是否合理发生纠纷、车位纠纷、物业费纠纷等,这些纠纷常常涉及当事人人数众多,媒体和公众关注,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引发新的连锁诉讼。对于此类纠纷,人民法院应当区分业主(包括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正当行使所有权权利和业主监督权与侵犯法人名誉权的界限。具体讲,业主行使所有权,包括业主监督权,运用媒体及自助行为所评判的事实是否基本客观真实;主观上是否存在着诽谤、诋毁被监督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评判的言辞或自助行为使用的方式是否达到公认的侵权程度,一般过激言行不宜认定构成侵犯名誉权行为。

第三,侵犯法人名誉权与反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关系。侵犯法人名誉权的行为常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隐私权、姓名权行为竞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不正当竞争的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而侵犯名誉权的目的是多元化的,不局限在排挤竞争对手一个方面。有学者认为,当一个企业的名誉被一般人(即非竞争对手)侵害时,其所侵害的是名誉权;当一个企业的名誉被其竞争对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规范的手段侵害时,其所侵害的是商誉权。③ 在商家竞争过程中,行为人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了竞争对手的名誉权,应优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定。因为,首先,行为人的行为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适用专门法;其次,相对于保护名誉权的法律规范而言,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范属特别法,应当优先适用;再次,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行为人实施的不法行为保护力度更大、更充分,应当优先适用。相对于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规范而言,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定有行政处罚责任、民事财产责任,保护力度大。有些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是以同时侵犯当事人其他民事权利的形

式实现的,像假冒他人姓名,造成他人名誉权的侵害;使用他人肖像,侵害他人名誉权;以披露他人隐私形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等。受害人请求加害人同时承担两种侵权民事责任时,人民法院应当以对受害人最为有利的权利保护形式保护受害人的民事权利,两种民事责任不能并用,应当理解为加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已经吸收较轻的民事责任,像加害人已经对侵犯名誉权承担了责任,则不宜再对侵犯姓名权承担侵权责任。

四、准确把握构成侵犯法人名誉权的分寸和尺度

尽管对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法律有规定,法理有说法,但具体到个案的法律适用上,如何把握认定构成侵权的分寸和尺度,进而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仍十分困难。笔者认为,对是否构成侵权没有统一适用标准,应当从个案具体情况出发,逐一甄别,具体分析。是否构成侵权的核心在于是否降低了公众对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对法人而言主要是对商誉的评价。社会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标准,是社会公众、某一行业、某一地区、某一群体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应当综合考虑民族传统、善良风俗、公众的价值趋向、业内标准、行业惯例、交易习惯、生活圈内口碑等多种因素再作出评断。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应当考虑社会效果,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有利于彻底解决纷争。法官对是否构成侵权难以作出评断时,可以考虑向社会不特定当事人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征询业内权威人士意见、走访潜在交易客户等多种手段,为法官形成客观真实的心证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本文事例,具体分析意见如下:

[事例一]

胡文权在行业协会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百安居对韩丽宅配综合毛利扣点将达50%—60%;强迫供应商签订毛利及销售双保底合同;强制限制供应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价格等言论。因胡文权任职公司与百安居存在经济纠纷,所述情节是否真实尚无定论,难以对其是否构成侵权作出判断。且发表言论的场合是行业协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为正当批评范畴,不构成侵权。

目前,大型连锁经销商,特别是一些跨国知名企业在本国守法经营,而在中国开业的企业利用其强势地位为供应商制订极为苛刻的入店经营条件,虽表现形式为平等主体间签订的民事合同,但实质是利用优势地位所实施的不公平交易行为,对此供应商和社会公众反映强烈,致使供应商采取过激行为抗争的事例时有发生,甚至酿成危害稳定的突发事件。为此,国务院五部委制订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本案百安居是否属于上述情况,因其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尚无定论,故不得而知。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评判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时,应当考虑民意,应当了解企业商誉,应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要行为人所述情节基本真实,不宜认定构成侵权。

供应商经理胡文权博客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已构成对百安居的诽谤,应当认定为侵权。表现为:首先,陈述虚假事实。像文章描述上海百安居公司、北京百安居公司等系冒名百安居、是一个假李逵等内容,属于陈述虚假事实。文章使用贪得无厌、敲诈、卑劣嘴脸等字样,明显带有污辱性。其次,降低了公众对百安居的社会评价。胡文权选择在中国建筑装饰网及搜房房地产网等专业互联网站上注册博客并发表文章,旨在业内和社会公众中扩大宣传面,降低公众对百安居的评价,主观上存在恶意。英美法中,对于如何认定公众对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已经降低,采用公示规则。公示的本质是公之于社会,传诸第三人。④ 《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557条规定,诽谤言辞的公示是指诽谤言辞传达给被诽谤者以外的人。可见,英美法中公示是认定侵犯名誉权的实质性要件,我国司法解释中也将造成一定影响作为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的实质性标准之一。本案中,胡文权针对百安居发布的侵权言论扩散面是广泛的,已被多家媒体转载。再次,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一般讲,认定构成侵犯名誉权应当以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为前提,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普通法系判例中时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认定多采用严格责任。英国法官Mansfield指出毁损名誉应当适用严格责任,无

论某人出版何种作品都应对其出版物负责,因为他人不能了解他出版该作品的主观动机是什么。⑤ 我国法律对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认定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司法解释规定,法人名誉权受到侵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不仅是侵犯名誉权的认定原则,而且也是其他侵权责任的认定原则,但认定是否构成侵权一般不问行为人侵权的动机。胡文权实施侵权行为的动机可能是因其与百安居存在经济纠纷或百安居克扣利润致其难以忍受,但一般讲,是否构成侵权不问行为人动机,只考虑主观过错,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着故意或者过失就可以了。分析本案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只能认定为故意,不可能是过失。

[事例二]

周洪金所实施的行为属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缺陷正当行使批评权的行为,不构成侵权。首先,周洪金陈述的事实真实。理论上讲,内容真实是排除侵犯名誉权的抗辩事由。内容真实,是指行为人言辞的主要内容真实,与客观情况相符。真实并不要求行为人表述的每个细节都与事实完全吻合,准确无误,而是要求主要情节真实,与捏造事实构成诽谤相悖。真实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构成侵权,行为人所述情况真实,但构成侵犯他人隐私权的除外。本案行为人周洪金以不同形式陈述的事实分别是:“一生血汗钱,买中南麒麟锦城的房子”、“楼板裂了,烦死了”、“一生的血汗钱,买中南麒麟锦城的房子,楼板裂了,烦死了”等字样,上述内容与事实相符。本案开发商自行委托的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印证了购房业主周洪金反映的情况真实,所购住房确实存在楼板开裂情况,且在正常使用房屋时,楼板开裂处漏水,应当说房屋质量缺陷是严重的。周洪金作为普通的购房人,发现房屋质量缺陷后与开发商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采用过激行为,实属无奈之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反映了小业主作为弱势群体的尴尬地位,尽管表达意愿方式过激,但情有可原,值得理解和同情。

其次,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应当考虑社会现实。名誉本身具有社会性、客观性、时间性和特定性等特点。名誉的本质是别人怎么看我,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别人就是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社会公众对某类事务带有普遍性的看法,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应当是法官形成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心证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开发商欺诈购房人的实例比比皆是,政府对此监管不力,公众反映强烈,本案购房人周洪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案审理中,一审法院针对是否构成侵权,在社会上进行了公开随机抽样调查,其本质是考证民意,听取公众意见,此做法对于审理此类案件有借鉴意义。在法官难以对是否构成侵权、是否降低了公众对受害人的社会评价作出判断时,适当采用问卷、随即抽样调查、走访业内人士等工作方式,为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总之,人民法院审理法人名誉权诉讼,应当针对个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否构成侵犯法人名誉权。具体讲,应当依据侵权构成的4要素,考量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影响范围内,不特定当事人是否降低了对法人的社会评价,进而作出是否构成侵权的准确判断。

注释:

①王利明著:《人格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485页。②[英]戴维·M·沃克主编:《牛津法理大词典》,第249页。

③吴汉东:“论商誉权”,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④阳敦和:“论妨碍名誉之民事责任”,载台湾《辅仁法学》第3期。转载于王利明:《人格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571页。

⑤王利明:《人格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523页。

第2篇:对互联网上侵犯名誉权行为的法律思考

陈枫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高科技电脑数字技术及国际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网络渗透许多方面,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新的生活方式展,对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和社会行为的变化产生了广泛影响。与此同时,与网络相关联和各类纠纷也日渐增多, 1998年以前,在我国,鲜有因“网事”提起诉讼的,而1998年院受理的网络纠纷案件开始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了跳跃式的上升态势,案件的性质涉及到了民事、经济、知识产权和行政等多个法律门类(注1)。如何处理此类案件,已经成为了的十分突出和紧迫的问题,正如北京海淀区法院的一位法官所言:“从网络案件的审理,略到了网络时代的风采,不过同时也发现网络发展对我国尚未健全的法制带来了冲击。”首例涉及消费者在互联网上侵犯商家名誉权的“恒升电脑纠纷案”,随着上诉审的开庭,法律界、IT界和其他社会人士的关注焦点。现本人拟结合该案,就互联网上侵犯名誉权问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对在互联网上实施的侵犯名誉权行为应采取什么样的司法态度。

以何种法律原则和司法态度对在互联网上实施的侵犯名誉权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这是影响确审理的关键问题。目前法律界对此有两种比较对立的看法。在“恒升电脑案”中,这两到了充分展现。该案双方争议的一个焦点在于被告发表在网络个人主页上的文章是否使用语言。一些法学专家和相当部分的“网友”认为,网下的语言环境与网上的语言环境大不络特定的氛围里,语言具有即时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通常在网下可能被认为是名誉侵权的络上可能是非常普通的语言,因此,原来对侵犯名誉权的认定,在适用网络上的情况时,宽容的规则,一些法官也表述了相同的观点(注2)。然而,从该案一审情况看,显然合们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一审判决认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侵犯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侮辱他人或诽谤他人的信息。王洪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设立名称为‘声讨恒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个贴《过程》一文,„„其目的并非是善意的解决纠纷,而是主观上明显存有毁损恒升集团意。......在其主页上开设留言板,收有大量侮辱恒升集团的文字,其行为足以造成恒升的社会评价的降低,故王洪已构成对恒升集团名誉权的侵害„„”。这里,法官们并没有名誉侵权与一般的名誉侵权在语言表现形式的认定上做区别对待,而是采取了与一般侵权的评判标准,要求侵害人承担严格的过错责任。那么,哪一种观点更适合于网络侵权纠纷本人更倾向和欣赏该案一审判决中法官们所采取的严肃查处态度。因为网络上侵犯名誉权管与传统的侵权行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仍不失普通侵权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不法律未对以网络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侵犯名誉权行为做出界定而放宽了对新形势下自然人、有力保护。而且,从网络传播方式上看,这种侵权行为更具有隐蔽性、快速性和广泛性的害性更大,侵权行为一旦产生,其损害结果比传统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更为严重,人承担严厉的法律后果,使被侵权方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是必须的。同时,对这种侵权行有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其实,由于对网络纠纷法律规定的滞后而带来的诸多司法困惑:的确定、法律的适用、行为的认定、损失赔偿的计算等问题,不仅在我国,其他国家也同不久前法国法院判定的雅虎案(注3),也面临着适用法律冲突的问题。这些困难的解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而不应该成为对网络侵权行为实行宽容规则的理由。

二、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是否应当在其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内对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负责网络上有一句名言:“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我是一条狗”,由于网络具有的这样一种高度地域性的特点,要真正追究直接侵权行为人的责任是十分困难的,从而就涉及到在线服务有者是否应对第三人在其所经营和提供服务的网站或主页上实施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的问也是众说纷纭,争议比较大。持不应追究责任观点的人依据的典型理由是“网站老板说,了一个传播的场所,好比开酒吧,有人喝醉酒骂人,难道要酒吧老板负责吗?”此外,一士也认为,网络快捷的特征决定它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其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为止最为宽松的责任条件,其权利也应是迄今为止最大限度的权利”(注4),因而对在主页所有者的责任不应做过多的规定。而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立法上看,对这个责任不同的做法,一种是采取宽容的原则,如欧盟1998年颁布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草案,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负有监控其所传输和存储信息的义务。一种是采取严格责任原则。如瑞专门颁布法令,规定电子布告板系统经营都负有在合理限度内监督其所传输内容的义务;已经有了网络服务商为他人在网上的诽谤言论承担责任的判例。还有一种是采取分别责任1997年德国的《信息与通讯服务法》就提出了网络提供服务者的三种责任方式,一是对自网络信息内容负完全责任;二是对网上他人提供的内容,在明知违法而未加阻止的情况下任;三是对仅提供通道的网上信息和内容不负责任。本人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司法传错责任原则,对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的侵权行为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情况。一是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因自己本身的故意或过失制作、行为造成他人名誉权损害的,应依据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来认定和承担责任;二是在主页所有者与第三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一起承担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三是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与第三人虽无共同侵权行上造成了无过错联系的共同致害结果,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应根据其本身的过错形态三人的言论违法却未加阻止,或由于疏忽未尽到审查义务等),承担与其本身行为相关的四是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仅提供纯粹接入(超链接)服务的,因其本身无法知悉和控信息内容和发表言论行为,对侵权结果的发生没有过错,故不承担责任。当然,由于网络有它的特殊性,为不至于因法律的严格规定而过分增大在线服务商和主页所有者的责任,网的发展受限制,在法律规定上和司法实践中,要将网络上侵犯名誉权行为与一般的侵犯有所区分,本人认为,区分的主要体现是在对受害人进行主体界定和对受害人提出一定的法首先是对网络侵权受害主体要有所限制,即要将普通受害者与社会公众人物、国家公务人的保护进行区别对待;其次是要设定受害人的提醒义务,即当受害人发现网络上侵权行为行必要的提醒,如果因受害人对自己利益保护疏于注意而未尽提醒义务或受害人可以但未措施而导致损害结果扩大的,则应当相应抵消或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三、网络上的言论自追究侵犯名誉权行为存在冲突。

“恒升电脑案”之所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不同凡响的意义,还在于它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自由的讨论。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言论自由在网络上似乎有了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升公司对一个消费者的起诉,又使得这种“网络自由”的感觉好象受到了打击。因此一些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就提出了法律保护言论自由的一些质疑,如:网络用户在网上言法律的保护?服务商有权力认定言论违法吗?服务商删除公民言论的行为有法律依据吗?要受到言论指责的当事人提出异议服务商就必须删除该言论呢?这样会不会有损公民在网共事务的权利呢?如果法院的最后认定该言论是正当的批评,并未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那删除公民言论的行为是否应该受到追究呢?等等。而一些法律界人士则提出,民事经济案含着宪法精义,(本案)消费者对企业的批评也是我国宪法所规定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一种业或个人的名誉权相比,言论自由、表达自由这样的公民基本权利显然是一种位阶更高的基本权利的维护不仅仅让民众受益,更有利于推进我们的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增企业的清廉(注5)。有的IT界人士还指出,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上言论自由、和权利人的利益保障问题,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追究谁的责任上。该案二审上诉人王洪的代出,一审判决违背了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规定,“是明显违宪的,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正在蔓延。”他说,针对本案,对于在互联网上面言论的问题,没有相关法律进行特殊规用宪法的有关规定,“宪法的言论自由,同样适用于互联网络”。而另外一些法律专家则看法,如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研究室主任何山就认为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现状,对那种以自文章、言论的行为要严格控制,一旦侵权,侵权者得承担非常重的法律后果,应受到严肃上,因网络言论的无限制发挥而带来的一些不良现象,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IT界人士的强一个“网友”最近说,“我决定戒网,因为网上的污言秽语已经到了让我忍无可忍的地步联网就是一个公共厕所。在我看来,比公厕还不如”。

本人认为,保障网络上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对网络上侵犯名誉权行为采取严厉措施进矛盾。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与侵犯名誉权之间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真实性原则还是虚构或捏造事实,是正当评论还是进行侮辱诋毁。在合法的前提下,自由地自由地实现新闻传播和自由地行使批评、评论、监督的权利,并不可能构成对他人合法权任何意义上自由,都必须有宪法和法律上的依据,自由权的行使,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的毫无限制的自由,是必须受到制裁的。我们工作的目的,应该是进一步走向网络立法的规而不是在网络上以牺牲对一种权利的法律保护为代价来换取对另一种权利的发展,因为这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并没有半点益处。再联系到刚才提到的在线服务商与网络主页所有者的审查义务,应该说,当在线服务商与网络主页所有者接到受言论指责的当事人提出的异删除该言论,确实是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删除该言论,则有可能产生对言论发表者言论自不删除该言论,则又可能对受言论指责的一方当事人的名誉权构成侵害,但这并非无法解消除这种所谓的冲突,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立法上的完善。目前我国法律解释中对侵犯名誉权的定义不够明确,对什么样的言论与行为才能构成侵犯名誉权,对什评论文章,什么是侮辱性言辞或内容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这是很大的法律缺陷,必步的立法或明确的司法解释来加以弥补,使侵犯名誉权的违法行为变得易于辨认和掌握,清楚地知道什么可能是违法的,什么可能是构成侵权的,从而在采取行动之前,知道自己后果。二是在线服务商与网络主页所有者可以通过提供协议或声明的办法,对他人上传的言论或当事人提出异议的言论,让言论发表者提供必要的材料进行审核,若不提供,则在网络主页所有者有权自主决定对该言论是否进行删除。同时,法律上也应赋予在线服务商所有者这种可自主删除的法律权利。通过上述两点,我想这个两难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第3篇:侵犯名誉权

侵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诉讼需要提供什么证据?

一、 名誉权侵权诉讼需要收集的证据

(一) 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 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

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

2、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

3、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

4、以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的方式诋毁他人名誉、信誉,损害他人尊严的证据等。

(三)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济效益滑坡等证据。

(四)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

(五)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

二、 隐私权侵权诉讼需要收集的证据

(一) 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 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

1、私拆、偷窥、公开他人信件、电报的行为证据;

2、窃听、传播他人电话内容的证据;

3、探听、公开、传播、利用他人的私人信息之证据等。

(三)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有精神病、自杀等证据。

(四)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侵害原告隐私权的证据。

(五)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

三、 肖像权侵权诉讼需要收集的证据

(一) 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 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

1、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再现其肖像的证据。

2、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将其肖像进行展出、传播、复制、用作商标或进行广告宣传,在纸张、书籍、报刊、网络等载体中使用其肖像的证据。

3、侮辱、毁损、丑化他人肖像的行为证据等等。

(三)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其对权利人肖像的使用为合法使用的证据。

(四)有具体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 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四、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六、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第4篇:方舟子、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侵犯肖传国名誉权

江汉区人平易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9月14日,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邀请被告方是平易近在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 学出版社与搜狐网站结合举办的搜狐健康频道访谈节目中谈“生物医学的规范”。访谈中,被告方是平易近谈到“还有一个‘肖氏

反射弧’,也说是国际公认……其实这个‘肖氏反射弧’也是自吹自擂的……这都是属于应用中国和国外信息纰谬称自吹自擂”。2005年9月21日,搜狐消息频道揭橥被告方是平易近《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的文章。文章中与原告有关的内容 有:肖传国以华中科技大年夜学工作人员身份参选中国院士,同时在纽约大年夜学担负全职的教师。“一小我可否同时在中、美两 国担负两个全职职务?这类脚踏两只船的人是不是符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请求?”,“肖传国的简历则更让人感到抵触 重重、扑朔迷离。他的出身年代,有的简历写的是1957年1月,另外一个简历是1955年12月。他到纽约大年夜学医学院任‘副传授’ 的任职时光,有的写的是2000年至今,有的写的是2001年1月至今。肖传国事不是一开端就在纽约大年夜学医学院任‘副传授’, 也是很成标题标……在肖传国的简历中,类似如许拔高本身的处所还有。例如,他在简历中洋洋洒洒列了本身1982年以来 揭橥的26篇英文论文。细心一看,他竟是把参加学术会议的文章摘要也都当作论文给列进往了……没想到院士候选人竟然 也玩用会议摘要假装论文的把戏……肖传国在简历中玩这类障眼法是有‘苦处’的,他在国际期刊上揭橥的论文其实是太少 了,20多年来,已揭橥的独一4篇,总共被他人援引了只有9次(有的援引照样对其成果表示困惑的),可见在国际学术 界毫无影响。然则他却在简历中自称取得了‘国际神经泌外最高奖’,其实他列举的两个奖项(美国泌尿学会JactLapides奖 和美国泌尿学会成就奖),前者是很随便马虎取得的美国泌尿学会会议摘要‘比赛奖’,后者固然是个大年夜奖,然则在积年获奖者 名单中,却没找到他的名字。肖传国还有一个异常惊人的成就,他提出国际公认的‘肖氏反射弧’道理――外科范畴里独一的几项以中国人名字定名的手术道理,在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网上检索‘肖氏反射弧’的英文名称,成果都是零。检索肖传国 自称根据该道理实施的‘肖平易近术’的英文名称,只出来一个网页,是肖传国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申报的标题。可见, 所谓‘国际公认’如此美满是肖传国本人的自吹自擂……所谓‘肖氏反射弧’、‘肖氏术’就连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取得承认”。对上述收集访谈及文章中涉及原告的谈吐,原告认为是歪曲,伤害了其荣誉权。被告方是平易近认为是学术批驳,属于正 当的 监督。为此,两边产生争议诉至本院。

原告诉称:原告系华中科技大年夜学同济医学院从属协和病院泌尿外科主任。2005年9月14日,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 社和搜狐公司邀请被告方是平易近在搜狐健康频道在线谈“生物医学的规范”,个中涉及歪曲原告的内容以下:还有一个“肖氏反 射弧”,也说是取得国际公认。其实这个甚么“肖氏反射弧”也是自吹自擂的,国际学术界没有人这么说的,最多在某一篇综 述文章里提了一下其工作,回国就自称是被国际公认的“肖氏反射弧”。这都是属于应用中国和国外信息纰谬称自吹自擂。

2005年9月21日,搜狐公司在搜狐消息频道揭橥了被告方是平易近《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的文章。文中涉及歪曲原告 的内容以下:1988年,他提出国际公认的“肖氏反射弧”道理――外科范畴里独一的几项以中国人名字定名的手术道理。在 医学文献数据库和在网上检索“肖氏反射弧”的英文名称,成果都是零。检索肖传国自称根据该道理实施的“肖氏术”的英文 名称,只出来一个网页,是肖传国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申报的标题。可见,所谓“国际公认”如此,美满是肖传国本 人自吹自擂。前面已提到,从肖传国论文极低的援引次数便可以看出,他在国际上毫无影响。据业内专家介绍,所谓“肖 氏反射弧”、“肖氏术”就连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取得承认。这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报导和歪曲,特别是对原告的学术工作和所获国际承认的各项指控均完全背离事实,严重伤害了原告的荣誉权。该文登载后,在原告的学生、师长教师和同事中引发了 极大年夜的愤慨;原告作为国际知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其荣誉遭到了极大年夜的影响。是以,原告请求两被告在国内果真发行的知

名媒体和收集上向原告赔礼报歉,并请求两被告连带补偿原告荣誉损掉费10万元。

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辩称:2005年9月14日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与搜狐公司结合邀请被告方是平易近参加 搜狐健康频道在线座谈活动,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负责遴选主讲人,不向搜狐公司收取任何费用,被告方是平易近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是以,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与本案没有关系,请求法院驳回原告对本身的诉讼请求。

被告方是平易近辩称:(1)被告方是平易近作为一名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公平易近,依法享有《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宪法》所付与的谈吐自由的权力,被告方是平易近参加访谈会、揭橥文章等方法,是在行使本身谈吐自由的权力,同时并没有伤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被告方是平易近的评论和《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一文,均有事实根据,不存在诽谤、欺负等伤害他人荣誉的情况。

(2)被告方是平易近在搜狐健康频道在线谈“生物医学的规范”中未说起原告的名字,应不直接影响其荣誉。

(3)《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一文中对原告学术成就的评价均有事实根据,不存在“歪曲”、“完全没有事实”的情况。

(4)原告提交的证据与本案没有接洽关系 ,其证据不克不及支撑其诉讼请求。

(5)被告方是平易近提出:“据业内专家介绍,所谓‘肖氏反射弧’、‘肖氏术’就连在国内医学界也没有取得承认”是正常的学术 质疑,没有任何欺负内容,丝尽不构成侵犯原告的荣誉权。总之,被告方是平易近对原告的批驳都有事实根据,并不是“歪曲”、 “背反事实”;而是合法的学术批驳。是以,请求法院驳回原告无理的诉讼请求。

本案各方当事人争议的核心有以下五个方面:

(1)原告是不是在美国纽约大年夜学医学院及国内华中科技大年夜学同济医学院从属协和病院两处任全职职务;

(2)原告是不是用会议摘要假装论文;

(3)关于原告获奖标题;

(4)关于对“肖氏反射弧”的评论标题;

(5)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在本案应否承担司法义务。

【审判】

江汉区人平易近法院认为:

1.关于原告是不是在美国纽约大年夜学医学院及国内华中科技大年夜学同济医学院从属协和病院两处任全职职务的标题,原告供给有其供职单位证实,被告方是平易近对此虽提出贰言,但未供给反证颠覆原告的证实。且被告方是平易近未举证证实原告在纽约大年夜学医学院泌尿系任全职职务,被告方是平易近应承担举证不克不及的义务。是以,被告方是平易近在文章中所述关于原告在中、美两国担负两个全职职务的事实不实。

2.关于原告是不是用会议摘要假装论文的标题,起首,国际期刊应当是在国际上果真发行的期刊,包含中国在国际上果真发行的期刊,而不是国外期刊。被告方是平易近关于国际期刊系国外期刊的说法缺点;其次,被告方是平易近未指出原告的上述15篇文章中存在用会议摘要假装论文的文章;再次,被告方是平易近亦未举证解释原告其他论文系用会议摘要假装论文,因此,原告称被告方是平易近所述原告“把参加学术会议的文章摘要也当论文给列进往了”,原告“在国际期刊上揭橥论文太少仅只4篇,并毫无影响”的说法不实成立。

3.关于原告获奖标题,被告方是平易近对原告的两项获奖证书不持贰言,只是认为美国泌尿学会学者奖在积年获奖者名单中没有找到原告的名字,被告方是平易近在积年获奖者名单中没有找到原告的名字不克不及否定原告获奖的事实,是以,原告曾取得美国泌尿学会学者奖奖项的事实成立。

4.关于对“肖氏反射弧”的评论标题,原告的“肖氏反射弧”理论,在国际上有获奖证书,国内有剖断结论和获奖证书,国内教科书亦曾援引其理论,原告的“肖氏反射弧”理论是客不雅存在的。被告方是平易近在网上搜刮不到“肖氏反射弧”,不等于“肖氏反射弧”不存在。被告方是平易近认为“肖氏反射弧”在国际上毫无影响、国内专家没有取得认同的评论不克不及成立。

5.关于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在本案应否承担司法义务的标题,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作为2005年9月14日访谈活动的举办方之一,对访谈主讲人供给谈吐传播平台,如访谈主讲人的谈吐涉及侵犯他人权力,作为活动举办方之一的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是应当与相干义务人承担连带义务的。

综上所述,司法付与公平易近谈吐自由的权力,公平易近在行使谈吐自由权力时不克不及背反司法规定。同时,司法保护公平易近、法人享有荣誉权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力。被告方是平易近在2005年9月14日的收集访谈及2005年9月21日的收集评论《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一文中谈到的关于原告的相干内容基本掉实。且《脚踏两只船中国院士越选越滥》一文中应用了“脚踏两只船”、“自吹自擂”、“拔高本身”、“玩用会议摘要假装论文的把戏”等带贬义的词语。这些基本掉实的谈吐及带贬意的词语的描述,足以误导"大众,"认为原告在职务、论文、学术理论等标题上造假,从而导致原告人品、声看、社会评价的降低,给原告造成精力伤害。原告荣誉被毁损的事实成立。是以,被告方是平易近的掉实谈吐已使原告荣誉受损,构成对原告荣誉权的伤害,被告方是平易近应当对其行动承担司法义务。被告方是平易近称其谈吐系学术批驳,弗成否定学术争辩是正常现象,但学术批驳、争辩应建立在对事实的客不雅、真实的基本上和中肯的评论上。被告方是平易近的谈吐掉实,其谈吐已超越了司法准予的范围,构成对原告荣誉权的伤害。所以,被告方是平易近称其谈吐系正常的学术批驳的说法不克不及成立。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作为收集访谈活动举办方之一,对访谈主讲人的掉实谈吐未尽到谨慎的留心义务,并为主讲人掉实谈吐供给了传播平台,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应对被告方是平易近伤害他人荣誉权的行动承担响应的司法义务。由于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及方是平易近对原告荣誉权的伤害系经由过程互联网进行的,其不良影响传播范围较广,给原告带来较大年夜影响,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方是平易近应当在相干网站对原告赔礼报歉,并补偿原告的荣誉损掉。故此,原告请求两被告赔礼报歉、补偿损掉的诉请有理,本院予以支撑。关于原告荣誉受损后精力安慰金数额标题,该数额综合侵权人的错误程度、侵权方法、酿成的后果、受害人地点地平均生活水一致相干身分裁夺。本案经合议庭评断及审判委员

判决以下:

1、被告方是平易近、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涵搜狐消息频道登载声明,向原告肖传国赔礼报歉(声明内容需经本院审核)。过期不履行,本院将颁布判决重要内容,其费用由被告方是平易近、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承担;

2、被告方是平易近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补偿原告肖传国精力伤害安慰金3万元;

3、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赔偿原告肖传国精力伤害安慰金1万元。对此款,被告方是平易近应与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年夜学出版社承担连带补偿义务;

4、驳回原告肖传国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制网武汉3月18日电 记者胡新桥 “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真名方是民)在网上发表文章,质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准院士”肖传国学术造假,因其援引的相关证据基本出自网上,无法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终审判决:方是民须在网上赔礼道歉,并赔偿肖传国“名誉侵权”损失3万元;另一被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赔偿精神损失1万元,由方是民承担连带责任。至此,这起引人关注的诉讼案件(本报多次报道),终于有了最后结果。

此案一审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判决:方是民在文中谈及肖传国的内容基本失实,构成名誉权侵害,遂判其公开向肖传国道歉,并赔偿3万元精神抚慰金。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方是民对肖传国的“反射弧”理论提出异议,在学术上是允许的;但在评论中使用“自吹自擂”、“拔高自己”、“玩冒充把戏”等词语,足以误导公众认为肖传国在职务、论文、学术理论等问题上造假,从而导致其人品、声望、社会评价的降低。方是民为证明其言论属实,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但因无法证明这些内容的真实性,而未被法院采纳。

第5篇:徐恺诉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上传时间:2007-9-16

原告:徐恺,男,44岁,汉族,住上海市宝山区德都路。

被告: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宝山区宝泉路1号。

法定代表人:陈明,该公司总经理。

原告徐恺因与被告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宝冶公司)发生侵犯名誉权纠纷,向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徐恺诉称:原告于1983年8月至被告宝冶公司工作,双方签有正式劳动合同。2001年1月4日,原告向被告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被告负责人于同年1月8日在原告的辞职报告上签字同意,原告亦按被告的要求进行了工作交接。原告离开被告处以后,在求职过程中,多次遇到用人单位起初同意录用,但随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录用的情况。2005年2月,原告到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应聘,面试合格后,该公司又以原告曾因违反劳动纪律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拒绝录用原告。原告此时才知道被告在为原告办理退工手续时,注明原告是因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正是被告作出的这种不实记载,致使原告在和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后至今未找到工作,长期无法就业。另被告未按规定及时将退工单第三联交给原告,原告至2005年8月才从被告处取得该退工单。原告认为,在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后,被告对已不属于其职工的原告再以违反劳动纪律为由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是无效的,且原告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被告的上述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并对原告的重新就业、求职造成影响,使原告长期找不到工作,被告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原告名誉权;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9 340元(按每年上海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2001年计算6个月、2002年计算12个月、2003年计算12个月、2004年计算12个月、2005年计算8个月);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被告宝冶公司辩称:原告徐恺的辞职申请应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并由劳动人事部门决定是否与原告解除劳动合同。原告在向其主管领导提出辞职后,被告曾两次发函通知原告前来办理有关手续,但原告未来办理,故被告未与原告解除劳动合同。直到2004年5月,因原告持续旷工,被告才解除了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在解除劳动合同前,被告仍按规定支付了原告工资并为原告缴纳了养老金等。被告认为,原告在递交了辞职报告后,尚未按规定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即不来上班,持续旷工,违反了本公司的劳动纪律,故被告以原告违纪解除劳动合同是正确的,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查明:原告徐恺自1983年8月1日起进入被告宝冶公司工作。1996年12月,原告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书”,约定:宝冶公司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机装公司)根据生产需要,录用原告。合同的期限为无固定期限,自1997年1月1日起,若双方约定的解除或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解除或终止。双方在合同中还约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双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原告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的,被告可解除劳动合同;原告提前 30日书面通知被告解除劳动合同,并履行了劳动合同约定的赔偿、违约条款,原告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2001年1月4日,原告向被告提交书面辞职报告。同年1月 8日,机装公司副经理杨华兴签字同意了原告的辞职 1

申请。当日,原告将工作移交给被告。后原告一直未到被告处上班。2001年5月30日,被告因原告于2001年1月提出辞职后一直未上班,也未办理任何请假手续,解除了与原告的劳动关系。同日,被告开出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书,在通知书上写明:因原告违纪解除,于2001年5月30日退工。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另查明,在与原告徐恺解除劳动合同前,被告宝冶公司仍向原告发放了2001年2月、3月、4月的工资。被告于2001年5月30日开出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后,将其中一联给了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劳动服务所,但未将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交给原告。2005年2月,原告到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应聘,该公司以原告曾因违纪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拒绝录用原告。原告于 2005年8月从被告处领取了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还查明,机装公司系被告宝冶公司下属的分支机构。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徐恺向其所在单位、被告宝冶公司下属分支机构机装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机装公司副经理杨华兴于2001年1月8日签字同意了原告的辞职要求。杨华兴的行为应视为被告的行为,且原告随后也于当日完成了工作移交,故应当认定原告与被告于 2001年1月8日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被告辩称,根据其公司内部规定,原告应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辞职报告,杨华兴无权批准原告的辞职申请,故杨华兴的签字不能视为被告同意原告的辞职。法院认为,杨华兴作为被告下属分支机构机装公司的副经理,是否有权同意原告提出的辞职申请,属于被告内部规定公司领导成员分工的事项,原告作为一般员工并不知情。本案中,杨华兴应当知道自己无权批准原告的辞职申请,但杨华兴并未告知原告应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辞职要求,而是自行作出批准决定,原告认为杨华兴批准后双方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故对被告的上述辩解意见不予采纳。

被告宝冶公司在事实上已经与原告徐恺解除劳动合同后,又以原告旷工违纪为由,再次单方面解除与原告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并在退工单上写明原告因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缺乏事实依据,其行为具有过错。因被告将其中一联退工单交给了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劳动服务所,使得原告在求职市场上存在了不良记录,导致包括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不特定的用人单位了解到原告“曾因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这一不真实的情况。被告的行为损害了原告的名誉,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对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其名誉权、书面赔礼道歉的请求,应予支持。根据被告侵权的行为方式、手段、场合及所造成的后果,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并无不当,予以支持。原告诉称2005年 2月到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应聘时,在面试合格后,该公司以原告曾因违反劳动纪律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为由拒绝录用原告,有原告提供的上海晖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通知单为证,予以采信。对原告因此要求被告按上海市最低工资690元标准计算2005年间8个月的损失,计 5520元的请求,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按前述标准赔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损失,但未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不予支持。

据此,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之规定,于2006年8月14日判决:

一、被告宝冶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将2001年5月30日开出的上海市职工退工通知单上的退工原因予以更正并向原告徐恺书面赔礼道歉(道歉内容应经本院核准);

二、被告宝冶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原告徐恺精神损害抚慰金 2000元;

三、被告宝冶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原告徐恺2005年间8个月的经济损失5520元;

四、原告徐恺的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宝冶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被上诉人徐恺的辞职申请应当向公司劳动人事部门提出,且徐恺在向其领导提出辞职后,宝冶公司曾二次发函通知徐恺前来办理有关手续,但徐恺始终未来办理,直至2001年5月宝冶公司因徐恺持续旷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故宝冶公司并未侵犯徐恺的名誉权,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驳回徐恺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徐恺辩称:在上诉人宝冶公司与被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后,被上诉人即不再是上诉人的员工,上诉人却以被上诉人违纪为由再次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并将“违纪”事由写进职工退工通知单,影响被上诉人就业,侵犯了被上诉人的名誉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请求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了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的事实。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名誉是指根据公民的观点、行为、作用、表现等所形成的关于公民品德、才干及其他素质的总体社会评价,是对公民社会价值的一般认识。公民享有名誉权,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劳动用工单位有权对劳动者实施管理并对劳动者的劳动、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也是劳动者总体社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用工单位对劳动者作出不实、不良的评价是否构成对劳动者名誉权的侵犯,应当根据劳动用工单位的行为是否具有过错、劳动者的名誉有无被损害的事实、劳动用工单位的行为与劳动者的名誉受损之间有无因果关系等因素加以认定。

被上诉人徐恺原系上诉人宝冶公司下属分支机构机装公司的员工。2001年1月 4日,徐恺向机装公司提交辞职报告,经机装公司副经理杨华兴签字同意后,徐恺办理了工作移交。宝冶公司上诉称杨华兴无权批准徐恺辞职,徐恺尚未正式办理退工手续即不来上班,属于旷工,宝冶公司以徐恺违反劳动纪律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法院认为,杨华兴是否有权决定批准徐恺的辞职申请,涉及宝冶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徐恺作为普通员工对此并不了解。杨华兴在接到徐恺的辞职报告后并未指示徐恺到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辞职事宜,而是直接在辞职报告上签字同意,徐恺因此认为已经与宝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一审认定徐恺以辞职方式与宝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正确,宝冶公司的该项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宝冶公司在已经与徐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又以徐恺尚未正式办理退工手续即不来上班,属于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再次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并在退工通知书中记载“因违纪而解除合同”,致使徐恺在求职市场上存在不良记录,其行为缺乏依据并具有过错。

上诉人宝冶公司在被上诉人徐恺退工通知书中作出的关于徐恺“因违纪而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实记载,是对徐恺劳动、工作情况的负面评价。该不实记载存在于求职市场,为相关用人单位所知悉,事实上降低了对徐恺的社会评价,并对其就业、求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审认定宝冶公司的行为构成对徐恺名誉权的侵犯,并根据侵权的行为方式、手段、场合及所造成的后果判令宝冶公司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无不当。

据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于2006年8月14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世纪大道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天津

证券交易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侵权纠纷案

上传时间:2007-9-9

上诉人(原审被告):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广东省深圳市深南大道 7088号招商银行大厦第41层。

法定代表人:段强,该公司董事长。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所地:天津市和平区拉萨道8号。法定代表人:李裕汉,该中心主任。

原审被告: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世纪大道营业部。住所地:天津市大港区世纪大道90号农业银行大厦三层。

原审被告: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天津证券交易营业部。住所地:天津市大港区世纪大道90号农业银行大厦三层。

负责人:徐英姿,该营业部主任。

原审被告: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2号。法定代表人:冯宗苏,该公司董事长。

上诉人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世纪证券)为与被上诉人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住房公积金)、原审被告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世纪大道营业部(以下简称世纪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天津证券交易营业部(以下简称中旅营业部)、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旅信托)侵权纠纷一案,不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05)津高民四初字第7-1号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吴庆宝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贾纬、沙玲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袁红霞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查明:2004年7月2日,住房公积金在中旅营业部开立资金账户,账号为 81000066。当月8日,住房公积金委托中旅营业部以7420万元人民币购入代码为 010405,面值为78 949 000元的国债。 2005年7月,住房公积金无法进入资金账户,经与中旅营业部交涉,对账单显示住房公积金购买的上述国债已被挪用。

2002年初,世纪证券开始整体收购中旅信托证券类资产,同年5月1日起世纪证券行使经营权和管理权。2003年9月29日,中旅信托与世纪证券签订协议,中旅信托所属的全部证券资产转让给世纪证券。 2005年7月28日,中旅营业部向住房公积金出具说明,其原总部为中旅信托,自 2002年7月原中旅信托的6家营业部的证券资产开始被世纪证券实质性的接管,现中旅营业部隶属于世纪证券。世纪证券在其宣传网页上宣传世纪营业部为协议受让中旅营业部的基础上成立。2005年8月 9日,世纪证券向住房公积金出具说明承认欠住房公积金委托国债资金7420万元,商议以相关房产抵偿债务。中旅营业部已变更为世

纪营业部。

2005年7月28日,住房公积金以侵权纠纷为由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世纪营业部、世纪证券、中旅营业部、中旅信托返还住房公积金购买的代码为 010405的04国债

(5)或赔偿相应的损失。一审答辩期间,世纪证券提出了管辖权异议。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住房公积金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因侵权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天津市为侵权行为地,本案被告世纪营业部及被告中旅营业部住所地均在天津市,因此其对本案享有管辖权。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该院裁定驳回了世纪证券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世纪证券不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2005)津高民四初字第7-1号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称:本案属于委托理财引起的纠纷,上诉人并不存在侵权的事实,一审法院以“侵权行为地”为标准来认定管辖法院不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只能依据“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确定管辖,而“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都为广东省深圳市,因此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应当将本案移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住房公积金答辩称:住房公积金与世纪证券不存在合同关系,世纪证券及其他被告挪用住房公积金的国债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的规定,本案有四个被告,其中两被告世纪营业部和中旅营业部在天津,挪用本案国债的侵权行为发生在天津,住房公积金有权选择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便本案如上诉人所称是合同纠纷,因世纪营业部和中旅营业部在天津,合同履行地也在天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亦具有管辖权。因此,无论是侵权纠纷还是合同纠纷,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都具有管辖权。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审裁定。

本院认为:客户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投资,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对客户资金账户内的资金和证券,不仅负有合同约定的妥善保管义务,而且负有法定妥善保管义务。当客户账户内证券或资金被证券营业部挪用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客户有权选择违约或侵权诉由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住房公积金因在中旅营业部资金账户内的国债被挪用,以侵权为由对中旅营业部等相关被告向中旅营业部所在地的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享有管辖权。世纪证券上诉称本案属于委托理财引起的纠纷,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关于将本案移送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上诉请求,因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本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承担。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上一篇:精彩读书分享演讲稿下一篇:下派干部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