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认识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三种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用词准确。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运用三种方法:内心独白法,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动作暗示法,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景物衬托法,周围环境。用词准确,真实具体的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1.在学习内心独白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在内心对自己或对他人要说的话。
2.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好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者的关系。 教具准备:
1.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
2.对创设情景时表演的学生作以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认识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1.板书: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3.教师归纳: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要学会怎样把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准确的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好吗?
二、学习内心独白法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遇到一些事物,会产生这样、哪样的想法、情绪、感受。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活动。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样东西,请同学们注意。 出示礼品盒问:“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要求学生及时回答后,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独白。 2.出示课件,认识内心独白法。
课件: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吧,我说过给他们的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织看电影,不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再说,我答应给他们两张票,这一张票,叫姐弟俩谁去好呢?干脆这一回我不告诉他们,等下回拿到两张电影票,我再对他们讲吧。
通过读这段文字,引导学生明白这段描述也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写出了作者由矛盾到拿定主意的内心活动,是作者在内心说话给自己听的。并通过老师在“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后面加一句“小弟弟呀,小弟弟,你可真把我难为坏了。”让学生明白内心独白法也可以是在内心说话给他人听。
归纳方法:把人物在内心自己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要说的话写出来,我们给这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起个名字就叫做内心独白法。(板书:内心独白法) 3.在设情景,及时练笔。
师述:请同学们再回到这个礼品盒上来,这个礼品盒出现在9月10日教师节那天,老师的办公桌上。当时,我曾经再三强调教师节不许学生给老师送礼物。因此,当看到这个礼品盒后,我很生气但当打开之后,老师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学们,当你看到这种情景,你又产生了哪些内心后动?请你用内心独白法写下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三、学习动作暗示法
1.出示课件,认识动作暗示法。
课件:我低着头进了门,溜着墙根往里走,眼睛往他们屋里瞟了一眼。偏偏被小弟弟瞅见了,他跑出来问:“有电影票吗?”我慌慌张张地摇了摇头。
引导学生读后讨论:这段文字是什么描写?学生的回答不外乎这段文字是动作描写,或人物内心活动描写。教师归纳:这段文字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暗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动作暗示法。(板书:动作暗示法)
2.创设情景,及时练笔。师述: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刚刚进行过的单元测试。改过卷子后,我告诉大家这次考试个别同学成绩不太理想,但没有公布分数就把卷子发了下去。这时,我发现有几位同学的反应很有意思。现在,我就请其中的一位同学把他当时的反应再现到大家面前。请大家认真观察。 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发卷子时,自己的一系列反应。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表演学生当时的内心活动,并要求学生接着老师把卷子一下子扔到他桌上,只见他„„”这句话,运用动作暗示法写出这位同学的内心活动。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四、学习景物衬托法 1.板书:景物衬托法。
2.师述:提起景物衬托法,老师就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学们,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呢?是怎样写出来的呢?引导学生分析:这 首 诗 通 过“月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这些景物衬托出了作者孤寂、忧郁的内心活动。教师归纳:这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景物衬托法。
3.唤起共鸣,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运用景物衬托法写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段,和电影、电视中为衬托人物内心活动而采用的拍摄周围环境的手法加深印象。
4.指导学生运用景物衬托法进行口头练习,师生评析。
五、学生运用所学的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师生评析重点使学生理解三种方法的关系是相互独立但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在文章中穿插运用,相互协调,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恰当的表达中心思想。
七、学生习作:
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弄清楚人物做了些什么,而且还要了解人物在这样做的时候是如何想的。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就能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怎样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呢?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即人物的外表去体会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透过人物的行动是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一。《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这种常人难以忍受,难以想象的的痛苦中是怎样表现的呢?“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烈火烧身半个多小时仍“像千斤巨石一般”。这一外表描写使学生难以想象出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宁愿牺牲自己,也要纹丝不运,保证这次战斗的胜利。
二、透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去体会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环境变了,事物也变了,人物也跟着变了。我们来看看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潜伏的环境吧:“从天还没有亮一直到黄昏”,整整一天,隐蔽地点离敌人只有六十多米,敌人说话的声音都能听见,设施一目了然。这样的环境对我军的潜伏是极其危险的,稍有动静就有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环境的句子,而后思考回答:我们的战士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一天,又不被敌人发现。该怎样做,他们会想些什么?学生透过志愿军所处的险恶环境,体会到了邱少云及战士们的想法:一定要遵守潜伏纪律。
三、将心比心,以“我”心去发现他“心”
学生学习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一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打针痛吗?你怕不怕?为什么?学生回答十分活跃。趁着学生高涨的情趣,我又问:“烈火烧身,邱少云有没有办法自救?作为战友,作者有没有办法把火扑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作者的心,去体会邱少云的心。将心比心,同学们很容易就理解了此时此刻的作者那种“担心——紧张——不忍心——伤心”的极其复杂的矛盾心理,透过作者的内心活动,学生们体会到了邱少云的崇
高思想境界,他坚守潜伏纪律要经受多么巨大的有痛苦啊!我们从内心深处发出感慨:邱少云真是一个伟大的战士。
四、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一文中,“我”盼望闰土早日到来是这样写的:“我于是日日盼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我”是一个城市少爷,为什么这么盼望一个农村忙月的儿子闰土呢?“我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什么呢?”这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理解:因为闰土和“我”年龄相仿,他又会捉小麻雀,“我”可以和他做伴到野地里捉鸟雀。这对于一个终年生活在深宅在院中的城市少年来说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啊!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出了“我”当时的想法:闰土来了以后,可以尽情地同他玩耍,心里默念着,闰土,快来吧!
五、加强朗读,从读中体会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朴实无华,真切感人,教学时加强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使学生通过朗读入情入境,真切体会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潜心阅读,走进人物内心,用心、用情与文本展开对话,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回味和思考,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伟大人格魅力,感受骨肉亲情的不可分割,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
一、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情感
从文本的角度看,词句是其生命。老师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知、理解、品味、运用,引领着孩子们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不仅使语言学习落到实处,而且在反复咀嚼中,折射出李博士的真情真爱,体验到台湾青年的滚烫爱心。如: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危险,能具体说说吗?生:我从“突如其来”这个词看出余震是没有防备来的,来得突然而猛烈。生:我从“不得不”看出余震很厉害,他们是被迫停下来的。生:我从“摇晃”看出,连大地都在摇晃,房屋随时都可能坍塌。„„
二、感情朗读,加深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像这种情感型的课文,有些微妙的情感因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他们却能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使用了这一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入境,读中赏文。“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再现当时的情景?”“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一起读这个句子,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这样的导语,并非只是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更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会去朗读课文,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对比阅读,升华文本内涵
这篇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对比点,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材料,挖掘人文内涵,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如把“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有一位大陆青年正期待着骨髓”联系起来读,就更能感受到台湾青年虽心系家人,但坚持躺在手术台上这一举动的不平凡,把“大地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读,他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形象更跃然纸上,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也一览无余。经过这样的对比阅读,捐髓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一种人性的美好,植根于学生心中,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推荐阅读:
平静我内心的微笑06-30
内心深处的声音作文09-07
承担,要发自内心作文10-22
我们内心的歌散文05-28
抒发内心情感的简单句子06-23
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内心说说06-26
我们的内心作文500字07-06
触碰内心情感的句子07-20
表达内心忧伤的伤感句子09-09
找回内心的宁静的散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