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药剂学简介

2023-03-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分子药剂学简介

药剂学课程简介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职业资格考试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并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药剂学是应用科学,实践性很强,课程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药剂学课程于2005年首次在我校开设,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已有了一定的教学积淀,通过分块教学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现已成为药学专业较优秀的专业课程。在药剂学专业教育方面,转变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已渐成一种新趋势。近年来,药剂学课程已经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三次较具规模的论证和修订,建立起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除认真总结自身教学传统和经验外,我系还积极派骨干教师王高峰、唐显虹到企业进修学习,并获得双师培训资格及骨干教师资格,结合企业对药剂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教材和教法的改革,并修订了新的课程教学计划。优化了旧有的药剂学的课程结构,增加了实践部分的教学比例,更加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懈的努力,在院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先后建设了模拟制剂车间、模拟药房等实验实训室;购买了压片机、制丸机、药筛、崩解度测定仪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顶岗操作锻炼环境。有效呼应了课堂教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环节。

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教学实践中采取了模拟操作与现实项目相结合、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案例讲解、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等措施。学生普遍对课程和教学措施表现了很高的热情,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药剂学教学与“岗位”、“生产一线”、“市场”相结合,要求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实训。通过学生毕业反馈信息,药剂学课程教学取得了优秀的效果。

第2篇: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简介

By愚速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依据基本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溶解性和肠道通透性特征,将药物分成四种类型:Ⅰ型(高溶解性、高通透性)、Ⅱ型(低溶解度、高通透性)、Ⅲ型(高溶解性、低通透性)和Ⅳ型(低溶解性、低通透性),为预测药物在肠道吸收及确定限速步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吸收数(An)、剂量数(Do)和溶出数(Dn)这三个参数,是药物理化性质和胃肠道生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用来定量描述药物吸收特征,对药物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划分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同类型的药物有以下区别:I型药物具有高溶解性、高通透性、溶出速度快等特点,表现为低Do值、高Dn值、高An值,吸收的主要限速步骤是胃排空;II型药物具有低溶解度、高通透性、溶出速度慢等特点,但由于剂量、溶解度大小不一,表现为低Dn值、高An值,Do值大小不一,主要限速步骤是药物的溶出;Ⅲ型药物具有溶解度大、通透性差、溶出速度快等特点,表现为低Do值、高Dn值、低An值,吸收的限速步骤是跨膜转运;IV型药物具溶出速度慢、通透性差等特点,但由于受剂量、溶解度差异影响,表现为低Dn值、低An值,Do值大小不一,吸收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BCS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利于判断药剂是否可以申请生物学实验豁免;BCS还可以应用于筛选候选药物,有效降低新药开发危险;指导剂型设计、剂型选择,有针对地解决影响药物吸收的关键问题,有效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解释了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与体内外相关的可能性;预测并阐述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第3篇:药剂科简介

药剂科是全院药品的供应管理部门,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科室,它集药品的采购、供应、调剂、管理、临床药学等工作于一体,是一个功能繁多、性质特殊、任务复杂的科室,我们药剂科现有业务人员4人,主管药师1人,西药师2人,中药师1人,门诊西药房、中药房两个科室。

近年来,药剂科全面坚持以经营求“特”,服务求“优”,医技求“精”,收费求“廉”的办院宗旨,视病人为亲人,视患者为上帝,围绕全院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科室工作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药剂科在药检局第一批开展的“三放心”创建活动中,被评为“放心药房”。搞好现代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药剂科的突出特点。近年来,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学习《药品管理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麻醉药品和贵重药品的管理,麻醉药品实行“五专”,贵重药品实行逐日消耗登记,普通药品每季度盘点一次。药库,药房与我院微机网络联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

门诊药房直接面对患者,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此,全体工作人员实行换位思考,不论对取药患者还是咨询患者都坚持提供优质服务,使用文明服务用语,态度和蔼,服务全面周到。微机划价、发药,减少了门诊病人等候取药的时间和查错事故的发生。微机划价、发药,减少了门诊病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我们中药房虽然小,但草药种类齐全,进货渠道正规,保证质量,价格合理。同时还开展了代患者加工药丸的业务,尽可能多的为患者提供便利条件。

第4篇:药剂科简介1111 2013.12.04

药剂科简介

药剂科是集医院药品管理、药学服务、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医技职能部门,设有门诊中药房、门诊西药房、住院药房、药库、临床药学室等部门。药剂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名,其中副主任药师1名,主管药师8名,初级职称9人,其他4人。承担着全院药品的采购供应、调剂工作,负责全院药品的全程质量管理及药学专业大、中专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培训任务,并开展临床药学、药学情报以及医院药事管理的日常工作。我们将在院领导的领导下,继续遵循“严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不断提高我们药师的自身素质,不断进取求新,服务患者,服务临床。

第5篇:茂名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简介

药剂科是我院集药品供应、调剂、临床药学、制剂、药品质量管理以及药学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药学技术服务部门,现有主任药师1人,副主任药师8人,主管药师及药师35人。制定了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全面保障我院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大力培养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开展临床用药监护和用药咨询服务,参与临床查房、定期参与处方点评、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工作。近年来,先后成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心监测网”、“全国第一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监测点医院”、“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成员单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院合理用药,维护了患者朋友的用药权益。

药剂科每年承担省、市级资助课题多项,其中以科主任牵头的“建立茂名市药品信息网,促进我市合理用药”研究项目,荣获市科技项目三等奖,实现了我市用药信息共享,保障了人们的用药安全。近5年,我院药学工作人员在国家级、省级医药学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核心期刊 20余篇。

科主任:林焕泽

副主任:朱至明吴明东

联系电话:0668-2922686

正副主任简历

林焕泽:男,副主任药师,武汉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茂名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广东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专家委员会茂名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品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药品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房》和《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编委、《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社特约编委。热爱药学事业,勇于开拓创新,对业务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开展新项目新研究,以医院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为发展方向,认真总结经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市级科研立项6项,获茂名市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

朱至明:女,主任药师,广东药学院本科毕业。现任茂名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广东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专家委员

会茂名分会副主任委员,热爱药学事业,能积极开展新项目新研究,从事医院药学管理及临床药学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多篇,主持市级科研立项8项,获茂名市技术进步三等奖4项。

吴明东:男,副主任药师,广东药学院本科毕业。现任茂名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广东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专家委员会茂名分会常务委员,热爱药学事业,能积极开展新项目新研究,从事医院药学事管理及临床药学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多篇,主持市级科研立项2项。

第6篇:医学检验科 分子诊断室简介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尤其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巨大成功,相关医学研究迅速进展,已经研究明确的和遗传、疾病、药物代谢等性状相关的分子(基因)标志越来越多。相对于传统检验技术,分子诊断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窗口期短、直接揭示疾病发生原因和指导个体化治疗等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分子诊断已经成为医学检验领域一个新兴和快速发展的分支。

本中心分子诊断室即是将分子诊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病、各种肿瘤和遗传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本室的前身北京市道培医院分子诊断室在血液病肿瘤和遗传病诊断方面享有盛誉,建立六年的历史中,已积累了超过4万份分子诊断报告的经验,尤其擅长疑难情况分析。

目前本室已针对血液病、肿瘤和遗传病开发出了40余种临床检测项目。并且检测项目间综合设置,临床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合理地选择检测项目,达到总体花费低、更快指导临床的效果。本室在项目设置和报告质量方面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检测方法和项目准确率高,报告质量可靠,得到了各医院的广泛认可,服务范围已涵盖全国近百家医院(主要为三级医院)。其中包括针对初治病人的各种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筛查范围包括几十种融合基因的上百种剪接变异体,涵盖了常见型和少见型的融合基因,能够更准确地发现融合基因,为疾病诊断提供帮助。筛查发现阳性的融合基因后,可进一步做定量检测,对疾病的治疗反应情况和微小残留病进行监测。此外还包括淋巴瘤和淋巴系统白血病的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分析、移植后供受者细胞嵌合状态、多种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还开展了针对遗传性疾病(如噬血细胞综合症、范可尼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的分子诊断项目,为很多难以诊断的患儿提供了诊断依据,使其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本室坚持技术和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不仅关注血液病和肿瘤分子诊断指标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分子诊断技术方面也有多项创新,每一项检测方案都,在临床应用方面尤其擅长疑难病例的分析。本室首创的BCR-ABL1筛查项目,打破了以前根据已知基因型设定检测方案的思维,可以全面分析各种常见型和理论上可能的少见型BCR-ABL1融合基因,已帮助9例变异型BCR-ABL1患者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通过技术方面的优化设计和严格的质控管理,本室对移植后供体细胞嵌合率的检测可稳定达到1%的,大大优于其它多数实验室只能检测到5%的灵敏度。

本室还注重临床应用性研究,致力于发展为一个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相互促进,集检测、科研为一体的研究型实验室。尤其在激酶抑制剂耐药规律研究、利用母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微嵌合的检测方法及其与移植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噬血细胞综合征、范可尼贫血的遗传学诊断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本室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应邀在日本血液学年会和美国血液学年会发言共7次、论文交流6篇,在全国性的血液学会议上也多次应邀发言和论文交流。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本室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血液病、肿瘤和遗传病分子诊断体系,并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验室现有成员13人,其中硕士研

究生4人、本科7人、专科2人。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ABI3500XL基因分析仪、ABI 3500型荧光定量PCR仪、ABI Verity和AB 9700型PCR扩增仪等,并在国内临床实验室首家引进了Ion Torrent PGM个体化基因组测序仪,保证了临床检测以及科研的需要。下一步将采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基因芯片等新技术、新方法,将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应用更紧密、更深入地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推动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

上一篇:第12周值周工作总结下一篇:浪费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