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师德标兵事迹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国师德标兵事迹

全国师德标兵事迹

他是一位学者,享有“中国英语大师”之美誉,尤在词典编篆、莎士比亚研究和文学翻译方面颇见功力。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翻译英美文学作品10余部,发表散文、杂文50余篇,是涉足国际性莎学研究刊物的少数中国专家之一;由他担任主编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英汉大字典》,是第一部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编撰的英汉类大辞典,曾两度获中国图书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等殊荣,并成为联合国用书;他主编的《21世纪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精读教程》为全国400所大学选用,对全国大学本科英语教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完成《英汉大字典》的最后编撰,他自律三章:词典不编成,不出国,不另外著书,不在外固定兼课。同事们大年初二去拜年,发现他还在伏案工作,午餐竟然是方便面。

他是一位教师,自认“以教好书为天职”。在他带领下,复旦专业英语教学获得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学英语教学获得教育部精品课程。近十年来,英语专业学生几乎每年在全英语专业四级、八级测试中名列第一。他倡导教学改革,组织和支持教师开设“OpenHoure”、“OfficeHoure”,让本科生每周有固定时间与任课教师交流。

多少年来,陆谷孙从未离开过教学第一线。他的全家都在美国定居,可他忙于教学科研很少与家人相聚。他的腿脚有伤,膝盖部分至今仍用钢丝固定着,但他带头为本科生授课,即使是跨入“花甲”之年,为本科生开设基础课还达400课时以上。他从不因政协工作等而影响教学,每次都挤出时间给学生补课,有时甚至是刚下飞机就直奔教室。陆谷孙的心里装满了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他经常与学生聊天,谈人生,谈理想,有时还去学生食堂就餐;选读他的课的学生太多了,他就主动要求把小教室换成了大教室;希望从他精心批改的作业中得到启示的学生太多了,他就不顾辛劳,常常把学生的作业改得满纸“流血”;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他不顾心脏早搏发作,坚持上讲台,直到下课铃响才被送往医院;为了帮助学生的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他先后从自己的收入中捐出了十万元;为了鼓励学生在学术上迅速成长,他又当起伯乐,给学生修改论文、与学生合作编撰,常常是不署名或把学生的名字列在自己的前面……

“学术是我生命的延续,学生是我子女的延续”,陆谷孙以自己的实践,演绎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深情结。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教师

吴辰同志事迹简介

吴辰,女,53岁,中共党员,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特级教师、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学陶师陶先进个人、巾帼英雄。 “人人都享有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享有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欢乐和成功。”这是吴辰始终践行的师德理念。为此,她在校园内辟百米德育长廊,把学校、家乡、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奋斗史一一展示,让师生每天都与文明对话;她实行班干部、小组长轮换制,让每个孩子有机会获得不同的角色体验;她开设了航模、艺术、陶艺、武术、环境整治、电机、电子等几十种选修项目,让每个学生的爱好得到充分发展;她建立明星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能得到奖状和“优点卡”,使评价更富个性;她开展的“自主教育”、“休闲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等一系列教育科学研究,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到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学校个性化、人文化办学特色,使学校较早跻身江苏省模范学校行列。

为了全程推进素质教育,她率先在苏南地区进行九年一贯制实验,保证了幼、小、中学生愉悦和谐地发展,学校的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都创建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省实验小学、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

她在当代课教师时就用满腔的爱,把一个个“差班”带成了“雷锋班”。1991年,吴辰担任华士中心小学校长后,更是将整个生命都融入了人民的教育事业。这年的5月28日,江阴市教委到校进行常规管理大检查,可就在三天前,吴辰的父亲突然病逝,但她为了学校的工作,强忍悲痛连续三个晚上准备材料,以至父亲出殡那天,竟昏倒在众人前。第二天,她抱病带领全校师生迎接检查,学校在这次检查中也获得“常规管理一类学校”称号。 1992年9月4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13岁女儿突然发病,此刻吴辰正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作报告。她委托邻居将女儿送往医院,等她作完报告赶去,可怜的女儿终因抢救不及已告别人世。她柔肠寸断,当即晕倒在女儿的遗体旁。

1997年4月23日,没日没夜工作的吴辰终于撑不住累倒了。经医院会诊,她的病被确诊为“晚期肾癌”,左肾因肿瘤压迫,已三分之二液化,生命危在旦夕,必须立即手术。然而,她割舍不下的是学校二次创业的计划:校办厂投资500万元的新项目已经投产、两中一小三校合并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的成立在即、与华东师大合作的实验课题的结题评估需要决策。她不顾病魔折磨,硬撑着虚弱的病体安排好学校的工作,直至手术前夜才离开岗位。做完肾切除手术后的第4天,她在病房召开临时支委会,主持研究和商量学校工作。病体尚未恢复,她又全身心投入工作。

2003年,她力主将校办企业改制后所得巨款,全部投入事业发展。在她的主持下,学校自主投资6000余万元,征地103亩,新建3万余平方米的实验学校国际部,聘请外教,开设英、日、韩、德、俄5种语言课程,将“世界”请进校园;与世界模范学校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开展联合办学,筹划成立“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让“乡校”走向世界。 吴辰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化、影响着华士实验学校的教师群体,学校两次被评为江阴市“十佳教师集体”。吴辰把自己的师德实践,整理汇编出版了26万字的专著《我们心中的家园》,应邀到省内外各地进行了50多场专题学术报告,两次在教育部举办的“教育观念更新报告会”和“师德论坛”上作专题发言。2003年,吴辰应乌克兰教育科学院的邀请,代表中国参加了乌克兰国会主办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并作了报告,引起世界各国教育代表的强烈反响。

浙江省临安市锦城二中教师

潘志平同志事迹简介

潘志平,男,40岁,中共党员,浙江省临安市锦城二中高级教师、校长。从教22年,先后获得浙江省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临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常说“山区的孩子读点书很不容易,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正是这份朴素的情感,使他二十几年如一日,以强烈的责任感,献身人民的教育教育事业,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家长。学生们把他当作大哥哥、知心人,家长们把他当作是可信赖的人,孩子的升学、就业、甚至婚姻都来征求他的意见。

对待后进生,他既严格要求,又能根据个性和心理特点,讲究方法,做好转化工作。同行说,再顽皮的学生到潘老师那里都会变得乖巧。为了转化一位后进生,他每周找这位学生谈话不少于2次,曾9次上门与家长沟通争取支持。有一次天黑路滑,他还从二三米高的田埂摔了下去……这位同学终于在他的真诚感化下,变后进为先进,初三时入了团,考上了师范,现已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他还想方设法帮助家庭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1996年当地大旱,开学时,有个行政村就有6名学生因交不起学费未来报到,他骑着车挨家挨户反复做动员工作,还自己掏钱为他们买米买棉被,终于使这几名失学学生重返校园。

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中文、英语两个大专学历和教管本科学历后,还努力自学、进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他善于创新,是一名肯动脑筋的“开拓者”。1989年,他大胆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的英语课堂教改实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英语尖子,取得了大面积丰收。他还将分层教学的思想运用于学校管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毕业会考、二中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市乡镇中学前2名。他进行“尊重教育”为主题的基础道德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尊重为切入口,以贴近师生实际、以为人处事的最基本要求为着眼点,开展“尊重自己,切实对自己负起责任,尊重他人,力求不给他人增添麻烦”的“尊重教育”,取得理想效果。为方便家长的联系,他公布了自己所有联系电话,还非常有创意地先后给1800多位家长写了言真意切的亲笔信。他写的《尊重教育》获杭州市德育论文一等奖,被列为浙江省基础道德教育试点项目,已成为锦城二中的一个新亮点;他协助镇政府在财政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完成了投资一千万元的学校迁址工程,他带头为新校建设捐款2900元,带动了全镇干部群众捐资43万元,筹措建校资金170万元,实现了学校整体搬迁,建成了全省一流的乡镇中学。他又先后18次去杭州争取到价值31万元的电脑、图书和绿化款捐助,有效地改善了山里孩子的学习条件,使该校成为浙江省示范初中。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俞书勤同志事迹简介

俞书勤,男,63岁,中共党员,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1997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俞书勤老师现已年过六十三岁,还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目前他一周连续四天有八学时的课,用双语教学方式分别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分子反应动力学方面的课程。

俞书勤老师对学生总是满腔热忱地关爱,循循善诱地教导。他在担任系主任期间提议每个班除了配备班主任外,还配一位教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为人之道和课业进步。他本人也已担任三届本科生导师,每届4-5年。在学生优良习惯培养、出国考试、考研准备、后进学生帮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学生爱戴。他与很多学生有着长期、良好的师生关系。 他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继承钱学森、郭永怀、柳大纲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创办的化学物理系办学方向,逐步形成保持化学物理学科交叉特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完整的课程体系。他还进行了取消教研室、成立研究室、全系统一安排教学任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此项改革后,老师们在教学、科研两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由于他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上取得的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俞书勤老师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经过他的多年不懈努力,在学校支持下1994年分别将兰州大学刘有成院士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朱清时院士调来科大化学物理系工作。1996年又将77级校友、香港中文大学吴奇院士聘为中国科大的部分时间教授和博导,成为科大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自己的研究生李全新博士、齐飞博士在他的关心和影响下,已分别从日本、美国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校工作。由于先后引进三位院士,加上自己教师队伍的成长,使得化学学科的人才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后获准为物理化学博士点、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他长期从事激光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九五”攀登计划项目、“十五”973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博士点基金一项,取得一批创新研究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编著出版了《微观化学反应》一书,与他人合作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02年他直接负责的《化学物理学报》成为SCI的收录刊物,为我国学术刊物在国际学术界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俞书勤有着一种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对事业执著追求的风格和办事公道、不谋私利的处世态度,在科大校园里,凡熟识他的同志,一提起他的人品,都会异口同声地赞许。1982年担任系主任以后,提出了“系内讲公正,系外讲信誉”的办系方针。全系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以致多次被教师们留任化学物理系主任职务长达十四年之久,直至担任化学学院院长。他所在激光化学研究室,三十年来实行申请到的各种经费全部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管理模式,受到国内同行的赞誉。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李建平同志事迹简介

李建平,男,57岁,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福建省优秀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建平教授牢记“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古训,情注桃李,乐育英才,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他经常找学生谈心,言传身教,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他培养的学生品学兼优,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他诲人不倦,尽心尽力,严格要求所带的硕士生、博士生既要潜心学问,又要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的人材。从1987年至今,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已有38人获得硕士学位,13人获得博士学位,并合作指导经济学博士后多人。他指导的1997届硕士生吴玉辉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援疆工作,现担任新疆昌吉州党委副书记,取得突出成绩,2001年中央领导亲自为他颁发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

难能可贵的是,李建平同志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以自己求实的学风、高尚的品格引导、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业务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两个重点学科、博士点的带头人,他高度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对年轻的学术骨干实行“传、帮、带”,乐为后辈“做嫁衣裳”、当“铺路石”,为后学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使新人尽快成长,脱颖而出;

2002年,担任校长后,他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定位,制定了总体战略目标,进行院系学科调整,狠抓教学质量,加强校园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修订和实施校内津贴分配方案。通过深化改革,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在2003年1月进行的校工会和教代会代表对全校机关单位工作的测评中,校领导班子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

李建平同志长期致力于《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经济改革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已出版《〈资本论〉辩证法探索》、《政治经济学》等学术著作、教材13部(含合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90多篇论文。其中,他参加负责的教学研究课题《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深化政治经济学学科改革》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他还先后主持10多项国家和省部委级研究课题。由于贡献突出,1998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1998年12月,他作为福建省惟一特邀代表参加了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研讨会。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温泉镇观口小学教师

钱茶花同志事迹简介

第2篇:全国第三届师德标兵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

北京大学教授

潘文石同志事迹简介

潘文石,男,67岁,民盟盟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7年他主持的“大熊猫生物学研究”获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一等奖,1990年主持的“秦岭大熊猫的生态研究”获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二等奖。

潘教授身体力行,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并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是他的座右铭,他对科学研究始终抱着严肃、严格的态度。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特别关注濒危哺乳动物的保护。在科研中,他虽然在某些领域已经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在没有确切的把握之前,从不轻易发表论著或宣布什么最新发现。他常说:“我的奋斗目标不仅仅是发表一篇论文或写一本书。论文虽然有用,也能换来个人的名利,但是很可能无法解决关键的问题。我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是,只有迎接挑战,不断努力,探索求新,把科学作为争取人类幸福的手段,我们才能接触到科学研究的本质。”

潘教授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纯理论的研究,还紧密地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1984年底,他率领一支年轻教师和研究生队伍,在秦岭对野生大熊猫生存适应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通过研究,他们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学发现,澄清了许多大熊猫科学研究上的疑团。面对秦岭南坡存在的过度采伐现象和大熊猫面临的危机,他致信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建议在秦岭大熊猫的密集分布区内停止砍伐森林,成立新的自然保护区。这一建议被立即采纳,1995年,秦岭大熊猫最重要的分布区内全部停止了砍伐,成立了新的自然保护区。

1985年3月,潘文石教授带着两位研究生和一位本科生背着沉重的登山包进入秦岭南坡。由于经费紧张,他们必须时时精打细算。从北京至研究地区,先坐35小时的硬座火车,后坐8小时的长途汽车,再等待林区过往运输原木的汽车,才能辗转到达野外工作站。大熊猫生活的高海拔山区冬季严寒逼人,林业工人都下山过冬去了,潘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为了追踪大熊猫,却一直坚守在这深山老林中。他们为了节约时间和木炭,经常把很多土豆和大米熬成一大锅,一连吃几天,直到转移到新的工作点。野外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最困难的是长期缺乏油水,有时连主食都不够吃,总感到饥饿。这种状况持续了8年之久。在这8年中,寒冷的冬夜,他们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旧工棚里,不敢生火,只好把身子钻进鸭绒睡袋里,一只手拿着蜡烛照明,一只手写研究日记。1989年8月,第一只佩带无线电跟踪颈圈的大熊猫“娇娇”产下他的第一个幼仔。为研究这个大熊猫母幼家庭的活动和移动方式,他们背着帐篷、仪器和小型发电机等跟随大熊猫在深山峡谷之中跋涉。1996年,他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的保护生物学上。探索一种在贫困地区兼顾珍稀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的途径。自1996年11月始,他带领研究小组在广西崇左建立了野外研究基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对白头叶猴进行了不间断的研究。他不仅收集了大量的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的科学资料,他还热心参加当地的社区建设,帮助白头叶猴分布区四周的农民改善饮水条件和发展沼气。

潘文石教授重视教书育人,他在给历届大学生和研究生上第一堂课时,总要讲到,“我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在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和人间社会的种种阻遏面前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潘文石教授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支真正做学问的年轻队伍。他带的研究生,在就读和毕业后取得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成为治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成了治学做人的典范。

天津市新华中学教师

朱兆林同志事迹简介

朱兆林,女,39岁,中共党员,天津市新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共十六大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两届)、天津市优秀党员、津门女将、市十佳青年教师、市“三育人”标兵、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是市级学科带头人。

她注重理想教育,心理教育。她给学生们讲一代伟人周恩来、风华绝代钱钟书、具有海拔高度的居里夫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她让“2004中国十大杰出人物”感动着她的学生,激励他们成长上进。在她的培养教育下,学生们提高了对党的认识,仅一个班就递交了16份入党申请书,6名学生升入高三后就光荣地入了党。

她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有位学生没有完成语文作业,却交上一篇颇具《诗经》味道的“检查”。她就用这份“检查”做教材,让学生们知道什么叫做有文采,应当怎样学好语文。这位同学酷爱军事,她就鼓励他,好好学习,实现理想。最后这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解放军电子工程科技大学。朱老师说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她要独具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潜藏的特长。班上有个特别自卑的女孩儿,朱老师在日记中发现了她的文学天赋,就专门为她写了篇文章《来点傲慢与自信》,又选了该生的一篇文章,送到天津日报社,结果两篇文章发表于同一天的《天津日报》“教育天地”版。此事对学生影响极大,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位学生说:“老师,我也学你。”于是郑重地填上了师范大学中文系。

她尝试成功教育,让成功、快乐、和谐、希望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在学生中树立“人人能成才,天天有进步”的观念。她常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她让学生演课本剧,班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小编剧、小导演和小演员,学生们从成功的快乐中获得了学习上的收获。她在课堂开设五分钟演讲,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学生在兴奋、快乐、充实与期待中渐渐提高了语文能力,悟出了成功的奥秘。

朱老师用爱心赢得学生的进步和健康成长。每年元旦,她送给每个同学一份礼物。第一年元旦,她的眼睛刚做完大手术,虽然一只眼睛缠着厚厚的纱布,但她仰着头倚在墙上给120个学生每人写一张贺年卡。第二年元旦,她用劳模奖金1500元和200元工资,给每一位学生买了一本《在北大等你》。第三年,她从每位学生写的诗中精选1至2首,用自己的劳模奖金出了一本精美诗集《小荷才露尖尖角》作为毕业纪念。18年来,她坚持每天晚上备课、查资料。她还告诉学生:“别管多晚,你们随时可以拨打我的电话解惑答疑。”她还从工资中拿出600元,资助困难学生,为晚上补课的学生买饼干、面包。为了给学生补课,她经常放弃午休。

她带的三届毕业班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她教的2004届特长班有10名学生被保送上重点大学,其中3个清华大学、2个北京大学、3个复旦大学(1个直读博士)、2个北京航空大学。她参加全市七学科多媒体创优课大赛,获一等奖。在学校四次由学生进行的教学评估中均获高分。应《天津日报》“名师家教”的邀请,她为天津市高三考生举办讲座,获学生投票评选的“最最最喜爱的老师”。她完成了两项科研课题,论文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还承担着国家级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导读研究”的研究任务。她以惊人的毅力,在完成一线教学任务的同时,有5篇论文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发表70余篇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独立完成或主编了15部书籍。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李保国同志事迹简介

李保国,男,46岁,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河北省的一系列奖项,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获原林业部“国家七五重大攻关成果荣誉奖”,“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试点的前南峪村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并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邢台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大量的实践,使学生看到了学农也会大有作为;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变化,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

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自己调整教学内容的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先后主讲了《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等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他的进取精神激励着学生。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李保国讲:“我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农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他自己出钱为贫困学生交学费。他主动和学习后进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努力上进,完成学业。别人不愿意上的课他去上,别人不愿意管的班他去管,别人认为是“刺儿头”的学生,在他的帮助下,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而且和他结下了深厚友谊。一些毕业十几年的学生,有了困难他仍然一如既往给予帮助。

他曾荣获“全国振华扶贫奖”,“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先后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还荣获河北省“特等劳模”,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教育系统红旗手”,“保定市生产建设红旗手”,和“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学校教师

康毅同志事迹简介

康毅,男,37岁,中共党员,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校长。曾获山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3年荣获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1998年获地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工作者。

康毅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十六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家乡恶劣的自然条件铸就了他坚毅、豁达的个人品格。在前元庄村老支书、被誉为当代“吕梁英雄”的老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使他从小立志建设家乡,造福家乡。作为一名山村教师,他潜心执教、呕心沥血、吃苦耐劳、认真钻研教学业务,苦练教学基本功,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成绩连年名列全县前茅,是柳林屈指可数的山村县级教学能手。

1998年康毅同志出任前元庄实验学校校长,以其卓越胆识,继续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村校一体”、“三教统筹”、“教科劳兼顾”的办学模式,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了前元庄实验学校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辉煌。

199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亲临前元庄指导工作;2003年3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前元庄实验学校亲笔批示“农村教育必须改革,坚持‘农教结合’的办学方向,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学、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视。”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曾做过“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教改经验符合经济不发达地区办教育的实际和方向”的亲笔批示。2003年3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以《学习化的村庄》为题,详细介绍了办好前元庄实验学校,致富前元庄山村的成功经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等多家报刊和《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站都登载介绍过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教改经验。

教育的力量、科技的威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实验学校“科教兴村”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前元庄普及了三年学前教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青壮年农民中有27人获得山西省农民技术员职称,有14人获得省成人中专学校毕业证书。农民人均收入增至2000元,是1987年实验之初的650%。村里普及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71%的人口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前元庄村风村貌明显改善,在这里无打架、无赌博、无盗窃、无上访、无封建迷信和邪教邪说,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五无村”。

多年来村校共获得各级各类荣誉80余项,学校先后获“吕梁名校”、省、地、县“文明学校”,山西省教育“红旗单位”等称号。目前,康毅同志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的改革洪流,开创更加辉煌的业绩。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

额尔敦扎布同志事迹简介

额尔敦扎布,男,56岁,中共党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在从教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额尔敦扎布教授教书与育人并重,不仅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理论知识,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求学、治学的态度和做人的道理。他常说:“先要学会做人,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好学者。”他的学生多年以后还经常谈论先生的学识,更谈论先生那使他们受益无穷的师德风范。额尔敦扎布教授在科研方面始终强调并坚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坚决反对学术腐败,反对做毫无意义的表面文章。他的治学态度一直感染着他的几千位学子,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个人。

额尔敦扎布教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科研第一线。从教以来,进行蒙汉双语教学,先后培养专科、本科各族学生数千名。1986年开始培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第一导师、导师组负责人,先后招收全日制研究生60余名,其中4名研究生晋升为教授,十余人考取博士,多数已晋升副教授,还有数人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自1998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他主持工作的研究所招收同等学历硕士学位研究生班以来,已招生5届,学员人数已达400余名。在教育教学中,他率先提出并实践“飞鸟型模式”,即:以科学献身精神为鸟首,“一机三论”加外语为两翼,坚实的专业知识为鸟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为学生开设专业日语课程和用日语讲授现代经济学等课程,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学专业日语授课的空白。1986年以来,他翻译和编写了8部专著,撰写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多部,其中一部获得教育部一等奖,填补了蒙古文教材空白。

额尔敦扎布教授先后承担国家课题三项:联合国教科文组《中亚游牧文明变迁》、剑桥大学《内亚文化与环境》、日本东北亚研究中心《中国西部开发与中小企业改革》;自治区规划课题一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之经济学研究;普通高校重点领域项目两项:晚年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鄂尔多斯模式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剑桥大学内亚中心和日本《经济论集》、《开发编集》等刊物发表,在国内蒙汉文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这些论著成为本科生、研究生的读本。2003年2月26日,中央电视台12台以“鄂尔多斯之路,访额尔敦扎布经济学教授”为题报道了他对鄂尔多斯模式的概括、意义及其与温州模式区别的研究成果。他在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深得兄弟院校的推崇,也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多所区内高校聘他为客座教授或学术顾问。他还在西方经济学说研究会等5个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在内蒙古经济学会等7个自治区学术团体担任副理事长职务。

为了表彰额尔敦扎布教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工会、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部门和单位多次予以表彰。并一次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三次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学科特等奖,被评为自治区“三育人”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回国留学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

张先治同志事迹简介

张先治,男,47岁,中共党员,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会计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首届杨纪琬奖学金“指导教师奖”获得者(全国四人),辽宁省自强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三育人”标兵。他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铭言,在教学第一线润花著果、无私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他自幼身患残疾,但身残志坚,46岁时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十名代表之一受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对学生、对教育事业负责是他从教二十年来不变的信念。无论科研与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坚持承担着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各层次的繁重授课任务。他讲授八门课程,其中六门是新开课。他在本科教学中大胆尝试案例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推出项目教学法,在博士生教学中开设研究室和研究论坛,进行大量从无到有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据学生透露,打开电子邮箱,经常会在凌晨的某一时刻收到张老师修改的论文!他从不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却常常把自己研究中的新发现、新思想无保留地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新的研究。他把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生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视为己任。他为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总是把“做一个诚实、正直、品德高尚且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重要主题。

他秉信爱生如子的师德风范能收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抗击“非典”时期,他不辞辛劳,放下教授和院长的架子,担当起班主任的职责,他不顾自己身有残疾,身先士卒,亲自到每个寝室检查卫生并作思想工作,鼓励学生取得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他自己花钱为其购买资料、支付返家路费等。学生生病,他无论是否出差在外,总是如慈父般的嘘寒问暖。学生遇到挫折,他也不惜宝贵的时间来开导劝慰,及时把他们引导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上。“张老师是我们做人的表率”是学生对他最中恳的评价。

他在学术领域不息探索、大胆创新,先后发表了二百余篇论文,出版了6部专著,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3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奖;他还关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言献策、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殚精竭虑,成功策划、举办了东北地区高校教师研讨会,倡导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贡献的高校学术研讨氛围,被评为大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9年张先治教授在美国学术访问期满,尽管已经接到了另一所高校的正式访问邀请,他却义无反顾地如期归国。在创业艰难时期,曾有多家企业重金相聘,他却始终不肯离开三尺讲台。在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他却无怨无悔的致力于国家重点学科的审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开展、会计学院整体科研实力的谋划,以及对青年教师手把手的辅导,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无私地奉献。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果树新村小学教师

马宪华同志事迹简介

马宪华,女,41岁,中共党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果树新村小学教师。1996年,她服从组织安排,只身一人从条件较好的学校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果树新村创办小学。

马宪华到果树小学报到的时候,在20多平方米土坯仓房教室里能看到的,除教育局带来的20套桌椅和一些课本、文具外,再就是十几个来上学的孩子。望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从马宪华家到学校,单程34华里,途中要翻4座山,过5条河,骑自行车要走两个小时,遇到雨雪天气得走三个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晚上顶着星星才到家,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雨天一身泥,春秋要趟带冰茬的水过河。1999年夏的一个雨后,她强行过河时被山洪卷下水,多亏对岸的几个村民把她救了上来。

虽然工作环境艰苦、教学条件太差,但马宪华想:既然担起了这份责任,就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她要让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除了英语其它的课程都开了,每门课她都认真对待。每周她要上35节课,还要为插班生补课。每逢期末考试,她都到市第一小学取回密封的试卷,请村长拆开并监考,考完后再将试卷封好送回一小判卷。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很好,跳级和插班生也在80分以上。所以,当这里的三批31名学生读完三四年级后转往市内小学时,各校都乐于接收。老师们反映,马宪华的学生成绩好、品行端。现在她仍每天往返于这段崎岖的山路上,教着24名六个年龄段的孩子,这是全村所有学龄儿童。村民们深情地说:马老师是用做人的良心和标准在教我们的孩子。

由于她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教学工作中,因而很少顾及自己的家。除了节假日,家里的事她一点也帮不上忙,家里有多少鸡鸭她都不知道。丈夫干着繁重的农活,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到果树小学去的时候,七岁的儿子刚上小学,学校离家有两公里的山路,遇上放学没有同伴时,吓得不敢走,经常含着眼泪进家门。她为此愧疚,但看到学生们在一天天进步,她感到了慰藉。当耳闻马宪华的感人经历,又目睹了她的艰苦环境后,东北师大一位教授感慨地说:“她,是真正的人民教师”。

她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她的事迹在全国多家媒体上播发,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看了她的事迹后批示:要宣传好马宪华精神。市、州授予她“师德标兵”、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她“山区人民的好教师”称号,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他学习。去年3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她出席了表彰大会并在京作了事迹报告。9月10日她参加了全国优秀农村教师座谈会。两次进京,她分别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的亲切接见。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宋文同志事迹简介

宋文,男,40岁,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劳动模范,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运筹学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宋文同志曾留学波兰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获得博士学位。在波兰留学和工作期间,他多次放弃了波兰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等国家重点单位的高薪聘请及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于1999年1月回到哈师大数学系工作。回国后又多次被邀请到国外和境外的多所高校访问和讲学,同时也有多所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均以高薪、住房等优厚条件聘请。但为了黑龙江的教育事业,他谢绝所有诚聘,甘心留在哈师大工作。他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业务,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累累硕果。他完成的科研项目曾获200

1、2003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于2003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宋文教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教书育人。宋文同志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刚参加工作,便担任89级2班的班主任。他每天都深入到班级和学生一起上晚自习,给学生辅导专业课,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1999年回国以来,已指导毕业2届6名硕士研究生,均获得硕士学位、其中3名硕士考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现指导1名博士研究生和7名硕士研究生。宋文同志多次获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奖,“教书育人”先进青年教师称号。宋文教授热爱科教事业,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业务。近十年来孜孜不倦地钻研非线性分析与最优化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非线性分析、微分包含以及向量优化、向量变分不等式等方向做出大量出色的工作。如在国际知名的J.Math.Anal.Appl.,J.Optim.Theory.Appl.,Studia.Math.,NonlinearAnalysis,Math.Meth.Oper.Res.等刊物和系统科学与数学等国家级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国际上有极大影响的16篇论文被收入科学引文索引(SCI)。1998年在波兰科学院出版了一本专著《DualityinSet-ValuedOptimization》(英文、波兰科学院出版)。在集值分析、向量优化的对偶理论、有效点集的拓扑结构等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深受国内外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许多专家同行多次来函索要单行本,并主动提出合作研究其重要结果。曾多次被邀请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并为国际核心刊物审稿。宋文教授作为科学研究主要完成者,参加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省教委科研项目三项。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厅骨干教师基金、省人事厅博士后科研启动资金各一项。现主持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参加并完成的科研项目“非线性分析、算子广义逆及其应用”,“巴拿赫空间结构理论与集值优化”分别获2001和2003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且三次获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3篇:小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小学师德标兵主要事迹

小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小学师德标兵主要事迹 小学师德标兵事迹简介

***,男,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教学成绩突出,两篇教学论文被国家评为科研成果二等奖,其中一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先后被评为咸安区先进教师、师德标兵,被永安教育总支评为毕业班教学优胜者,十佳教师。获得全国数学邀请赛湖北省一级教练的光荣称号。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在**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同许多普通教师一样,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回想起来,心里总觉得那么的坦荡和踏实。因为每一天,我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以教师为职业、教育为事业,没有一天虚度;每一天,我的心总是和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都过得那样地忙碌和充实。特别是领导的信任、器重,学生的尊敬、爱戴,学生家长的寄托和感谢,都令我欣慰无比,催我奋进,促使我在这三尺讲台上,勤奋踏实地工作,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

一、爱中有严、严而有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单纯的情感作用,而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一种普遍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教育之爱。而对爱的渴求是青少年学生强烈需求之一,师爱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我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够关心、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学生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一视同仁。

我善于发现顽皮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不挖苦、不讽刺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常常发现顽皮生的优点,并与其他同学一道取长补短。特别是对学习习惯不好和行为上有偏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实行三优政策: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关爱,使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也是很关爱的。

***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为了不让他掉队,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习。刚开始他很不情愿。我就想出激励的办法,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他的进步。李康听了很高兴,学习也有了点兴趣。我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坚持给他补习,并且每节课都能提问他,当然给他的问题是简单的,他的能力范围内能回答出来的。这样做大大的树立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在我精心的照料下,爱学习的种子就这样在李康幼小的心灵里生了根。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为此,我用我的爱心感召着学生。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而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可以这样说,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同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地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不可有急躁的情绪。对学生,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爱是集大成者,师生间不存在血缘关系,但不就是靠师生代代相承才创造出美好世界吗?

有一次,我班的学生刘刚因上网而逃学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出去找。依依网吧、虫虫网吧、桂竹苑网吧、桥头网吧各个大街小巷几乎都找遍了,仍不见踪影。那天晚上,我满脑子都是他疯狂玩游戏的情形,心里默默祈祷着他会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可是一次又一次等来的都是失望。突然我灵机一动,从他最要好的同学那寻找突破口。他们开始守口如瓶,我不死心,给他们讲上网的危害,讲好朋友的标准,讲好朋友的正确表现,讲家长的担忧,讲老师的焦虑。在我的苦口婆心下,那几位同学终于说出了他的 QQ 号码。我赶快上网与他聊天。起初,他不理不睬。我就进入游戏区与他一起打游戏,并一边打游戏一边与他聊天。他终于开口了,我心里一阵激动。但我马上提醒自己,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渐进。我先给他聊游戏的快乐,他可来劲了,说得头头是道,并提出要经常和我切磋。我没有拒绝,却趁机提出了我的要求。我们约法三章,要他完成我给他规定的学习任务,他爽快地答应了。

我只觉得全身热血沸腾,他终于出来了。整整在网吧里玩了两天两夜,他已疲倦得不像样子,可他看到我时,眼里分明闪着光。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看着他平安的从网吧里出来,他全家人都对我感激不尽。我深知我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很重,我不但要教给他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他做人,感化他的心灵,让他远离网吧。之后,我总是不定期的与他交流,给他讲道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终于远离了网吧,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有很大进步。

二、实钻业务、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上课,开动脑筋实钻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老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我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

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活、新的教学风格。工作上,我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主点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掌握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把教学具体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样,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我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三、迎难而上、步步踩实

走近我,你会发现,我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职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步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我把自己学到的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仔细阅读分析其他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遇到困难,我从不退缩,总是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20**年,我所带的六(一)班数学期末素质测试时成绩第一,学校对我的工作表现与成绩大加赞赏。20**年又安排我带一个全校数学老师都不愿接手的差班六(二)班的数学,我默默地接受了,并下决心不辜负领导的信任。通过我的努力,学生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考得好,我也一天比一天轻松。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临近小考的最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学校又因派了一个数学老师去武汉学习而使六年级的另一个特差班六(四)班的数学无人任教。学校领导找我谈话,并强调只信任我的工作。面对这种信任,我无言以对,一口气答应了。虽然我答应得很爽快,

可谁又知道我心中的苦辣酸涩。两个差班,学生又正是出性的时候,读书读不进,还总是添乱子。我不光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做好学生最后的系统复习工作,更主要的是管好纪律,注重稳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自从接手了两个班后,我每天无一节空堂,加上早自习,一天 7 节课下来,我是口干舌燥,腰酸背疼。三个星期以后,我的身体出现了异常,风湿病与关节炎复发了,左脚行动不便。同事劝我请假休息,但我想到这一休息影响的不仅仅是两个班的成绩、全校的荣誉,更主要的是影响到学生的基础、孩子们的前途啊!我不敢继续往下想,可自己的腿病也不是儿戏,怎么办?也没人愿意挑这副重担。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只能靠自己。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白天在讲台上继续为学生讲课,晚上让妻子陪我去扎针灸、按摩,进行多方治疗,这样可以工作治病两不误。一周以后,我的腿病有了很大好转。这期间,我没有耽误一节课,又因为带病上课,学生受到触动,学生的学习也日有长进。更可喜的是,在最后的小考中,我所带两个班的学生都超常发挥,数学成绩一跃上前,使学校的考评总成绩又一次在该片第一。全校老师都对我竖起大拇指,说这个荣誉有我的一半。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为人师表的深切含义,时时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热爱每一个学生,指导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引导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健康成长。几年中,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省一等奖,自己在全国数学邀请赛中荣获湖北省一级教练、被咸安区评为先进教师、十佳师德标兵、被永安教育总支评为毕业班教学优胜者,十佳教师。

我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是学生充

实了我的生活,让我适应时代的需要,做新时期优秀的知识传播者。是坚定的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平凡的人生精彩不断,美丽无限!

第4篇:师德标兵事迹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介绍

从教二十三年,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三尺讲台上,他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老师,工作中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他只是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看着他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为了孩子们,他在这条道路上践行着他曾经的誓言。

一、 用师德的高尚完善自己的人格。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修养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中,他都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化人,把他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面对课堂上爱插嘴,但语言能力很强的学生,他没“怒吼”,也不曾采取粗暴强硬手段,而是尽量让他们在课堂发言,并针对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表扬,让这些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课后他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部分学生已有了良好的习惯。课堂上,他们心理有什么想法要说,一定会先举起手来。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在他们的带动下,课堂上很多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同学,也积极举手发言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整体成绩稳步上升。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传道,不仅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传授学业,更要催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师德中爱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爱学生,才会认真备课、上课;只有爱学生,才会有责任心、事业心;只有爱学生,才会抛开一切名利,为孩子补课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只有爱学生,才会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教师的使命在于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用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接触学生,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构筑起学生精神生活大厦。他常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师这一神圣的使命——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无数个早晨,他迎着朝霞曙光走进班级,和学生交谈;无数个傍晚,他带着欣慰和倦意回家。“一切为了学生”是他为师的准则。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持上好每堂课。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当一名出色的教师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本职在于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向40分钟要质量是根本,也是必胜的武器。所以在备课中他都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解疑化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其次,在授课方面,他做到精讲,尽量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他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矫正,使学生当堂完成目标的学习。最后,作业方面,做到全批全改,难易适中,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教学改革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经常共同研究,主动听课,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一套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他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他二十余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活动。二十余年来,他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专心致志地关注着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他的大量的休息时间都是在和学生补习、活动、家访中度过的。事业是自己选择的,就要为之付出牺牲,这一点,他无怨无悔。他曾大病未痊愈,但考虑到学生即将抽测,不能耽搁了他们的学习,所以毅然走上讲台,因为病情,不能被风吹,他便围上围巾上课。

三、洒下爱心,收获快乐。

教师身上社会赋予很多耀眼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他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自走上三尺讲台,他就明白他肩上的担子,一头担的是义务,一头担的是责任。他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他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他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他努力寻找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他是在农村长大的,也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对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特困家庭的优良学生,他会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在他的从教经历中,他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 “发展生”学习的希望。正因为这样,所以当他嗓子哑了的时候,那些孩子就偷偷的放润喉片在他的桌上,当他难过的时候,细心的他们都能发现,总是写小纸条、画画来安慰他。每次元旦他都能收到以前那些毕业生的书信和贺卡。前一段时间还有两个男学生来看他,他们现在读初三。一个是以前成绩很好的,一个是很调皮的,但很聪明。调皮的学生说:“老师,我现在觉得你以前说的话都是对的,你以前打我打对了。你真的为我们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管我们怎么调皮,但我们的成绩在学校一直都是前几名。真的要感谢您!”他也经常能收到以前的学生发来的信息,他依然还记得一个女孩子发给他的信息:“老师,她们在寝室经常说到你,她们还想听您上课。您以前说的‘学会倾听,是一种修养’已经成为我们公用的座右铭”。对于他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他的心灵,激起了他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他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他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同时,他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在课堂上他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在课余,他与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所以在新课改的研究中,他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融入于日常的教学。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的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学中,他集编、导、演于一身。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体验式教学。他把学生当作红花,自己则是绿叶,课堂中由学生与他共同探讨新知。在课堂教学中,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堂中师生融洽,学生从以前的绿叶转变为现在的红花,在这种师生角色转换中,使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

爱心,来不得半点虚伪。在工作中,他一直掌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绝不姑息迁就。教师关爱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总是在上课前到门口侯课,班里的脏活,累活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他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才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他时常说,我们作教师的,每天教育学生,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心中是否拥有这片阳光呢?在学校这个和谐环境的影响下,他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努力以宽容、谅解待人,规范自己的言行道德,在领导分配的任务面前,默默接受,在荣誉面前不想去争去抢,他想用实际行动能够证明一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教育任重而道远,而他只是千万教师中最普通的一名,他将继续向他的前辈们、他优秀的同事们学习,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工作。

砀山县“十佳师德标兵”

候选人***先进事迹介绍

葛集镇白腊园小学

第5篇: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建湖县蒋营明德小学李春香

1994年9月,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我踏入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从事教师工作已经17年了。十几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地成长.为了教育事业,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奉献自己的一生。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一直把“爱岗敬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我从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一直任教毕业班语文,成绩突出。我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循循善诱方法,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既教书又育人,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前提下,结合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讲好人好事的故事,给学生树立英雄人物的典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做新一代文明的学生,收效良好。我善用教材内容,落实好教育学生,把德育工作做到位。

二、有爱才有教育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我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

1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同时,我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在课余,我与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我的学生张建娜,是个比较特殊的一位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性格孤僻、任性,与谁同桌便和谁吵架,大家对她是敬而远之。为了彻底改变张建娜,我先是找她谈心,她根本不说什么。几次下来,收效甚微,我没有泄气。我知道她喜欢画画,便利用学校书画比赛的机会,鼓励她参加书画比赛。我发现她的眼神略微闪动一下。我知道我预定的计划要奏效。于是,便巧妙地在一节班会课上对她身上的优点表扬一番。事后,又找她谈了心。经过我的努力,发现功夫没有白费,我再接再厉,最终使她重新改变了自己,又重新回到班级的大集体中来了。学生朱才刚,父母常年在外,得不到亲情照顾的他,成绩一再下降,学习态度也明显散漫。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及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劝说其父母定期回家,并多打电话与其沟通。我还主动问寒问暖。阴雨天,我甚至将他带到自己家中。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本学期,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更加明白,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我爱学生,对那些平时所说的学困生,我更是加倍爱护。作为一名班主任,既教书又育人,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下雨天,有的学生离家远,我经常把

他们带到自己家吃饭,或者我会给他们点零钱让他自己买点吃的;有的学生忘带雨具,家长没时间来接,我会把他们送回家。学生有什么困难,都愿意跟我说,我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从参加工作至今我始终没有停止学习。尽管工作繁忙,我还是参加了自学考试,相继拿到了专科、本科毕业证书,使自己的文化素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读一些教科研刊物以外,还结合着教研活动和新课改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回首来时路,自己洒下的不仅有汗水还有泪水,我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历年来所教语文学科成绩显著,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多篇教学论文在不同级别的评选中获奖。今年在全县小学语文“两个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多年来被校、镇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

在今后的历程中,我将继续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

第6篇:师德标兵个人事迹

【一】

xxxx5年6月13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xxxx隆重召开。会上xxxx省人民政府表彰了一批xxxx省优秀教育工作者,xxxx市第六中学校长xxxx作为xxxx市的唯一代表,受到表彰,获得殊荣。

xxxx省人民政府表彰,xxxx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荣誉鲜花,鼓舞勉励。xxxx——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豪油然而生,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信信心倍增,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任重道远,

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程历历在目。 与学生一起成长? xxxx年大学毕业之后,xxxx坚守三尺讲台。工作再忙,教学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备课不充分,决不上课,学生不理解,决不放过。他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课堂上师生一起互动,课堂外师生共同探讨,他的教学风格“严而活”、“细而实”。他多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高考合格率、优秀率一直名 列全市上游。xxxx3年他被评为xxxx市首届教坛新秀,xxxx0年被评为“xxxx市骨干教师”,xxxx4年被评为“xxxx市学科带头人”,由于成绩突出,他荣立“xxxx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要成才先成人”,xxxx从担任团委书记到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始终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地位。平时他深入学生,倾听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动态,关心学生的 困难。为了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求,他主动承担了镇江市德育研究课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研究》、《青年志愿者在中学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逐步创设了以法制教育为主线、以心理

健康教育突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主体的德育教育与管理模式。xxxx市、镇江市人大代表在调研xxxx六中德育工作时,对此作出了很高的评价。xxxx9年学校被评为

“镇江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学校团队工作多次获得“xxxx市、镇江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他多次被评为“xxxx市优秀党员”,并获得“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xxxx不屑于做一个“教书匠”,他说:“我不敢说做一个教育家,但起码也要做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工作之后,他先后参加镇江市、xxxx省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以及校长高级研修 班,xxxx9年他又参加了苏州大学教育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进修班进修,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他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达20余篇

,获奖的省市级论文有10余篇。担任xxxx六中校长职务之后,他凭借学校作为xxxx市教科研基地的优势,亲自主持并申报了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近两年他还常常

为学科教师、xxxx市校长培训班开讲座,并多次被镇江市教育局聘任为省市范初中专家评估组组长,多次参与省三星级学校教学调研。

与教师一起成长 xxxx认为,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要义就是要致力于发展人,尤其要促使教师永远立足于知识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前列。作为校长,xxxx坚持理论学 习,不断研究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事,始终把学校的发展放在首位。他各方面率先垂范,双休日、节假日对他来说几乎不存在。每天一早到校,首先巡视校园,平时坚持深入课堂、教研组和

年级组,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他为促进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为名师创设机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为了激励教师立足岗位、快速成长,他提出了“向一线教师

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分配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校内结构工资实施方案。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学校优秀教师群体进一步壮大:xxxx4――xxxx5年上半年,学校引

进特级教师1名、硕士研究生2名,加上原有的5名省市级优秀教师、3名硕士研究生、48名xxxx市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70余名高级教师和80余名获得省市级评优课、基本功竞赛奖

的教师,学校的师资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学校的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xxxx3――xxxx4年,学校接连完成了“镇江市园林式单位”、“xxxx省一级图书馆”、“xxxx省

标准理化生实验室”、“镇江市信息化建设先进学校”、“镇江市A级学校食堂”等创建任务,并被评为“xxxx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模范学校 ”。

与学校一起成长 市六中虽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是却是一所培育人才的摇篮,xxxx为工作在这样一个地方而欣喜。珍惜六中良好的社会荣誉,把握六中发展的良好势头,办好六中,朱

万喜重任在肩。他对自己、对班子成员严格要求、严格督促。在干部选拔任用、人事调配、教师招聘、招生收费等问题上,坚持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从监督;在基础

建设和设备添置中,实行由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和工会代表组成的招标小组进行公开招标制度;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或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他还

坚持校长接待日制度,听取师生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正因为如此,学校形成了“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敢于争先”的学校发展环境。xxxx4年,学校党总支被评为“xxxx市先进党总 (支)部”、“镇江市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xxxx个人获得了“xxxx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要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特色。”近两年,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xxxx等学校领导的努力下,市六中又先后争取到了“镇江市地理学科基地”、“xxxx省历 史学科科研基地”以及“xxxx省教科研基地”等多个更新更高的科研平台。xxxx4年下半年,xxxx强抓机遇,主动与xxxx市、镇江市教育局和体育局联系,组建了xxxx市初、高中女子足球队

,并与xxxx大学合作,建立xxxx大学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基地,为女子足球特长生的后续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目前学校已有2名队员成为国家少年女子足球队队员。在xxxx3—xxxx4年两年时

间里,xxxx六中建立了澳大利亚教育培训集团在镇江市唯一的培训基地,先后有20多名学生到澳大利亚游学培训,有3名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深造,有7名教师分别到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以

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当接到国务院、省教育厅下达的从xxxx5年秋季起xxxx六中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任务之后,xxxx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和班子成员学习文件、了解政策、统一 思想。他说:“我们完全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挑起了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的重担”。 六中的成长是迅速的,xxxx的发展是可喜的,但是在成绩面前xxxx没有沾沾自喜。他已不满足于xxxx六中仅仅是xxxx省三星级学校的品牌,他最大的愿望是要让xxxx六中立足xxxx, 面向镇江,走向xxxx。

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教师一起成长,与学校一起成长,与教育一起成长,孜孜不倦地追求,坚持不懈地率先,这就是xxxx六中高级教师、校长xxxx的教育信仰。 【二】 “执着的追求,无悔的选择”。一个并不宏亮但很真诚的声音在教育局大会议室里响起,字字句句,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一边是病房求生的女儿,一边是教室求学的学生,他放不下的 是学生;一边是条件优越的学校,一边是条件落后的学校,他选择的还是行宫;一边是可以轻松的照顾,一边是繁重杂乱的事务,他选择的还是忙碌。乐为人梯,甘当红烛,xxxx,一名农

村中学的普通教师用三十年的真诚,三十年的奉献谱写了一曲良师颂。? “女儿离我而去了,学生就是我的子女。”

xxxx2年,xxxx唯一的女儿在行宫中心校读小学六年级。小女儿天真活泼,成绩优秀,小学六年,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谁知有一天在一次体育课跑步时她突然倒在操场上,送到医院,经

过诊断,女儿病重危重,转到了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查。

苏州医院来电话叫xxxx急赴医院,当xxxx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后主治医生对他说,明天你女儿做胸部穿刺,做骨髓检查,可能有生命危险,你必须在孩子身边。女儿也对他说:“爸 爸我害怕,你陪陪我吧。”此时此刻,xxxx何尝不想留下来陪孩子,可留下一天,就要贻误一天课程,怎么能扔下工作不管呢?女儿是我的孩子,三个班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当xxxx把

这个想法告诉医生时,主治的董医生讲: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我理解你的难处,你去吧,孩子就放心交给我吧。听了医生的话,xxxx强忍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医院。

xxxx3年女儿永远离开了他们的爸爸妈妈。xxxx和妻子欲哭无泪。虽然经受如此重大打击、身心憔悴,但xxxx没有因为自己的痛苦经历而影响工作,没有因为自己的苦难遭遇而分散学 生的学习精力。把对女儿的爱献给班上的每一个位学生,课堂上xxxx仍然风趣幽默,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认真听讲,课后仍然热情辅导差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

亲近与热爱。

xxxx2年,xxxx任教班级的丁小娟同学晚自习时急性腹痛,父母不在家,班主任又恰好外出函授,xxxx急忙邀了几位学生把该生送到镇卫生院、挂号、取药忙个不停,待病人住下后一 直守在床边,直到她的父母赶到后才回校休息。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从生活、思想、学习各个方面关爱学生,xxxx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假日里曾有不少人要与唐 月波合伙搞家教,xxxx一概婉言回绝,生活再清苦,绝不做违犯上级规定的事,绝不做有损老师形象的事。把全部的心血花在课堂教学上,xxxx在课堂上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45分钟。学生爱屋及乌,爱老师更爱他所教的学科,学起化学来,自然自觉认真,因而学习效果很好

。xxxx3年行宫中学中考化学成绩优秀率全市第一,xxxx4年和xxxx5年位于农村中学第二,xxxx6年仍然获得很好成绩,优秀率位于十乡前三名。 “这辈子就在行宫,学校就是我的家庭。”

1984年xxxx患了胃病,由于常年工作紧张,劳累,病情经常发作,近年来又患上了高血压,高血糖,颈椎病。但xxxx从未因此挑剔过学校给自己的分工,仍然坚持多挑重担。xxxx9年 中考前夕,由于工作繁忙,导致胃病复发,上课时晕倒在讲台上,班里学生七手八脚把xxxx从二楼抬到一楼,并通知其他老师把xxxx送到医院。住院期间一批又一批学生赶到医院来探望

他,xxxx对学生的举动很感动,同时非常担心贻误一百多位学生的学习,就强烈要求出院。回校后,领导同事见他面容憔悴,都劝他继续住院治疗,而xxxx坚持边服药边工作?,硬是将这

一届学生顺利送进中考考场。这几年xxxx身体更差了,毕业的学生来信都不忘写上一句“老师,别忘了注意吃药。”普通的一句问候寄托着学生的担心与牵挂,也温暖着xxxx的心。平日

里,在行宫中学的校园里,每每看到学生对自己的依赖和眷恋,每每看到家长充满信任和感激的目光,所有的疲倦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所有的病痛也会抛到九霄云外,xxxx感觉到老师的

满足与奢侈莫过于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诱惑人的东西多了,农村教师进城成了一种追求。xxxx在茅山老区呆了整整三十年,这期间也曾有过进城的好机会,1985年教研员徐其美老师动员他进省丹中教书, xxxx4年全州中学邀请xxxx加盟,课表发到了他的手里,但由于领导的挽留,行宫中学的实际需要,xxxx毅然放弃了不可再得的机会,一直坚守到今天。 “无怨无悔爱教育,工作就是我的享受。”? 从踏上教育岗位的那一天起,一直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中途一年也未间断过。从xxxx4年到xxxx4年xxxx做了10年的生化教研组长,从xxxx7年至今一直负责学校的工会工作,前几年还

兼顾学校的招生工作,如此多的工作压在他身上,困难、压力可想而知,但是xxxx没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而是知难而进,把工作做好。xxxx起早贪黑,编资料,写讲义, 制作教学课件,有时还挤出时间骑车走村串巷去慰问离退休教师,把党的温暖和教职工的希望送到离退休教师的心坎里。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意识增强,广大教工积极要求参政议政。xxxx经常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征集提案,整理提案,组织代表培训和民主评议,深入细致地做 好许多工作。经过xxxx的奔忙,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先后召开四次教代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争创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等多项决议。通过教代会,教职工有机会自己讨论并决

定学校的大事,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滋味,工作更自觉,更有责任心了。

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教职工的有力配合,工作进展很顺利。xxxx0年学校被评为“xxxx市德育先进学校”,“xxxx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xxxx自己也被评为“xxxx市教育工作先进个 人”,“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做老师忙忙碌碌,物质上不富有,但作为老师、精神是充实的。这的确是xxxx的肺腑之言。这几年他年纪大了,身体也差了些,但是他抱定的“执着的追求,无悔的选择”的教育信念 没有改变。继续象老黄牛一样,在教育园地里肩负重轭,勤耕耘,xxxx一如既往地谱写他人生的良师颂。 ? 执着追求创业绩

贾伟,xxxx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一级教师,xxxx市学科带头人。xxxx2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12年,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条件严格地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以校为家,团结合作,善于学习

,勤于反思,不断积累,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让学生尊敬的挚友;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在专家眼里,他是一位课改先锋;而在他自己眼里,他更愿做一个执着的追求者 。

他是学生尊敬的挚友 学生们尊重他,是因为他的质朴无华。这位平日不善言辞的教师,每到学生中间,就总有说不完的话语。有一位他教过的学生说:“和父母亲相处,我觉得有代沟,但和贾老师在一起, 我觉得像是和朋友在交谈。”正因如此,教过或没教过的学生,在校或已毕业的学生,提起他都是那样亲切,提起他总是掩饰不住尊敬和喜爱。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从

不因学生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的差异而歧视谁、偏爱谁。贾老师有过这样的律己“格言”: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容易,但上好每一节课却不容易;做一辈子教师容易,但做一辈子让学生尊重

的好教师却不容易。为此,他把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用在课前准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身上,以至于每个学生都特别爱听他上的课。功夫从来不负有心之人,贾老师多次在xxxx市、镇江市、

xxxx省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他是同事“年轻的教师”

在同事中,贾老师以他豁达、充满爱的胸襟和谦虚的品格倍受称道。虽然在学校他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但他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同事的一致称赞,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他谦虚的表达

着自己的教学感受,他以“课题组”的形式,带领和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使教师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学校,贾伟老师所在的语文教研组多次被评为xxxx市优秀教研组。每次评课

,在鼓励年轻老师之余,他总是客观中肯地为老师上得更好出谋划策。同事们都说,贾伟老师评课有水平,喜欢听他评课。这些年,学校一大批教师在他的培养下迅速地脱颖而出。同事的都

亲切的称呼他为“年轻的老师”。 他是专家眼中课改的先锋

贾伟老师清醒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光有爱心显然不够。贾老师令人尊重的,更在于他的善于开拓,勇于创新。xxxx2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他对于职业教育一抹黑,

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较之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前学习的一套方法不太适用于这群学生,于是在自己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

他将点滴的感受都记在了自己的学习笔记上,一年、两天、三年,针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他总结出了一套如何激发职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职校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并形成课题进行

,xxxx7年,他的课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被确立为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同时,他意识到,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更应该将学生综合素养

的提升融入语文课堂教学,xxxx7年,他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研究》也被确立为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贾伟老师开创了

“活动单导学”教学方法,并在xxxx0年形成了研究课题《“活动单导学”在中职语文课堂的应用》,该课题被确立为xxxx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随着职业教育越来越面向社会、面向 市场、面向企业,他逐渐意识到职业学校学生三年后将面对社会的选择,于是xxxx2——xxxx3年,他主持的xxxx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培养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教学策略研

究》顺利结题,为学校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交际能力的培养指明的方向。 他是一位执着的追求者

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成长为语文教育领域的骨干。他靠的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学无止境的态度,凭借的是

严谨治学、科学兴教的精神,依托的是探索规律、勇于创新的勇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贾伟老师鼓励自己学习、坚持学习的警语。他认为,学习与创造是知识经济

时代教师的立身之本,因此,要与时俱进、学无止境。尽管领导事务和课务繁重,他还是挤出时间,通过自学考入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班,他一边广泛阅读,一边认真摘记,对照、汲取别

人的经验,自己再进行研究和思考,应该说,他已成为学校爱学习、会学习、勤学习的一面镜子。他思考研究的教学论文多篇发表在省级以上的教育刊物中,如《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三 结合”》、《发挥管理作用 建设特色职校》发表在《xxxx教育》,《口语教学之我见》发表于《现代阅读》,《用问题点燃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于《新课 程学习》。

有播种就有收获。贾伟老师辛勤的汗水和耕耘赢得了诸多荣誉:xxxx3年被评为xxxx市学科带头人、xxxx1年获得xxxx市融锦集团“奖教奖学”基金奖励、xxxx1年被评为xxxx市高中教育先进 工作者、xxxx2年被xxxx市教育局评为五星级党员、xxxx2年被xxxx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xxx2年,因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被xxxx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xxxx4年被xxxx市委评为优秀共产 党员。 【三】

在三尺讲坛上展现青春的风采,在xxxx省和全国教学比武的赛台上展现xxxx教师的风采,xxxx中学物理教师xxxx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的出色表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

职责,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收获着丰收的果实。

做有理想的教师?xxxx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xxxx中学任教,面对强手如林,精干教师集中的xxxx中学,xxxx走上讲台不久就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的目标,依托xxxx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较

高平台,把压力变成动力,促使自己追赶超越。不因为自己年轻而少不经事,不因为初来乍到就慢慢适应,而是广泛主动的参与,尽心竭力的作为。xxxx不断地提醒自己,从思想和行动上

积极投入。于是,青年人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段适应期在xxxx这里缩短了,xxxx较快地进入了学校教师和领导的视线。人们发现xxxx吃苦耐劳,头脑灵活,教学有方。

志存高远。做教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默默无闻是一种做法。有所创新,有所作为,非同寻常是一种做法。xxxx心中的选择的是后者。心想未必事成,事成多由心想。看得远一些 ,站得高一点,做得好一点,xxxx以这些平凡的理想为鞭策,给自己的进步加油。青年人业余好动贪玩的时间被xxxx尽可能的搬用到学习提高中来。教学之余难得的空闲时间里,xxxx 从各个方面吸取知识的养料。有重点的通读教育教学专业的书籍,厚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向行家请教取经。对于xxxx的这种进取精神和教学理论的长进,xxxx中学副校长王国忠深有感触, 赞赏有加。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在城区中学做一名数理化的主课教师,达到了一定的资历与名望,基本上也是家教会有收入,吃喝时有宴请,娱乐或有埋单,小日子也会过得较为舒服滋润。如果沉

醉于此,自然会消磨掉上进的锐气,对学校里的工作也就不太会感兴趣,对自己的前途也就会不太在乎,可能更多的时间是经营自己的自留地,过自己舒适的小日子。xxxx没有被眼皮底下

实惠迷恋,他看到的是自身价值在工作中的体现。尽管学校的工作繁重,要占据自己很多的时间,他也没有抱怨。他担任过学校总务处的副主任,负责学校资产管理,电教管理,卫生管理,

校办工厂管理。在别人看来那些枯燥乏味,纷繁复杂,望而生厌的事务,在xxxx看来是锻炼自己从事实际工作的一个个很好的机会。带着热情去做,带着责任去做。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

xxxx分管电教工作,组织人员组建了xxxx中学教育信息网,具体负责配置了两个网络教室,10个多媒体教室。

上一篇:计生法制宣传活动方案下一篇:防汛卫生防疫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