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发挥社会效益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唐山抗震纪念馆为例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以唐山抗震纪念馆为例对博物馆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引发公众, 特别是博物馆界对新形势下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关注和思考, 从而共同探索提高博物馆社会效益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

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是指博物馆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对于博物馆来说, 社会效益是其存在价值的目标之一。唐山抗震纪念馆是我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 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防震减灾知识, 进行地震科学研究的专业展馆, 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自1986年开馆至今, 共接待了国内外各阶层人士近400万人次, 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精品展览的推出再现了唐山抗震精神

抗震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展览陈列先后经历了4次重大调整, 展览内容也从最初的单一展出地震历史和地震知识图片拓展到强调展示新唐山的建设成就, 从而突出再现唐山的抗震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唐山抗震成就展览》, 此展览是在2006年为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布展完成的。展览充分展示了震后30年, 特别是近10年, 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览的展陈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有珍贵的历史图片、电脑合成图, 以及使用新材料与电子技术制作的光电地图、程控图等, 而且通过大量运用多媒体景观艺术, 如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视与场景结合等手段, 把展览不断推向高潮。此展览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二、高品质的服务受到了国内各界的赞誉

从一定意义上讲, 博物馆是一个服务性机构, 博物馆的服务工作直接关系着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它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直接反映博物馆工作的窗口, 也是社会评价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抗震纪念馆不断探寻提升服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强化服务意识, 树立观众第一的思想, 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的质量,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一) 各级领导高度评价

抗震纪念馆自开馆以来, 受到了中央、河北省、唐山市的关注, 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近80位, 其中有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基、温家宝等;省、军级以上领导800余人。1996年7月26日,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参观完展览后, 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并发表讲话, 他说:“在抗震救灾和建设新唐山的过程中, 在广大干部和群众身上充分显示出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唐山人民的宝贵财富, 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先后三次来馆参观, 1992年7月30日李鹏参观展览后题词“中国人民要以唐山为鉴, 长期不懈地同地震灾害作斗争”, 1996年7月28日李鹏第二次来馆参观, 当看到陡河电厂的模型时, 无限感慨地说:“党中央、国务院相信唐山各级干部、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 一定能够弘扬当年抗震救灾的那一股精神和那一股干劲, 把新唐山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美好。”

2006年7月2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馆参观了《唐山抗震成就展览》, 并在展厅亲切接见了地震孤儿“党氏三姐妹”。

(二) 业界充分肯定

抗震纪念馆是国内最有知名度的地震专题展馆, 是河北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中国地震局确立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馆后受到了地震、建筑、规划等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地震局、各省市地震局及相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纷至沓来参观交流。多次成功接待了全国地震研讨会、第22届中国东部十省市、市 (县) 防震减灾工作研讨会与会人员。

抗震纪念馆是2007年中央电视台展播的全国十大特色博物馆之一, 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同行们都慕名而来, 参观后都认为抗震纪念馆是一座现代化的专题纪念馆, 品质高, 值得学习借鉴。

(三) 共建单位一致欢迎

抗震纪念馆坚持“面向社会、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与大中学校、驻唐部队等50多个单位结成了文明共建单位。共建单位将抗震纪念馆作为学校的“德育实践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共同探讨实现德育教育最佳效果的形式, 诸如招募并培训青年志愿者义务讲解员、举办巡回展览、主题征文、座谈、演讲等, 特别是与河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唐山青年“爱祖国、爱唐山”主题演讲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新颖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共建单位的一致欢迎。

三、唐山抗震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国外友人

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它不单单指本国的社会效益, 同时也延伸到国际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的受益者也从本国人民扩展到全世界人民。

抗震纪念馆开馆至今, 共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近百个国家的外宾数万人。既有官方团体也有普通观众, 既有专家、科研人员也有大中学生。他们中间有中国唐山陶瓷博览会与会的各国驻华大使、参赞;有国外大中城市的市长访问团;有四个友好城市交流团;有国际减灾委员会的专家, 有中日韩体育交流大会的运动员;还有专程包机来唐的300多名日本学生……

外国友人参观完展览后对一些宏大的救灾场面表示赞叹的同时, 也对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和建设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驻华大使参观完展览后深情地写道:唐山人民的精神和能力无疑是超过了7级地震的能量, 前面是一片光辉灿烂的明天。

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打造防震减灾宣传的阵地

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终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博物馆的工作在某些方面对社会和公众将产生启迪和影响, 进而改变其固有的、落后的思想和意识。抗震纪念馆在向公众展示地震灾难的同时, 也致力于唤醒他们的防灾意识。正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所写:“愿唐山抗震纪念馆成为地震紧急救援的培训基地”。这句话深刻地反映出了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一种渴求, 一种期盼, 一种心声。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作为地震专题纪念馆,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防震减灾知识推广普及, 把纪念馆打造成防震减灾宣传的阵地。

(一) 推出防震减灾展览

作为中国地震局命名的“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抗震纪念馆担负着我市防震减灾宣传的重任。纪念馆不断拓宽宣传教育领域, 先后制作了多个防震减灾宣传展览, 其中《地震科普展览》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优秀奖;《防震减灾巡回展览》到11个县 (市) 区进行巡回展出, 此展览还获得了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图画类三等奖;《前进中的唐山防震减灾事业展览》, 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期间展出, 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精品展览送到学校、部队、厂矿、社区, 使广大市民受到了很好的防震减灾常识教育,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 挖掘、整合地震文化资源

唐山地震在给唐山留下震灾的创伤和痛苦的记忆同时, 也给唐山留下了巨大的地震文化资源财富。也正是因为唐山地震才使世人知道了唐山、认识了唐山, 现今地震文化已成为唐山一张特殊的城市名片。抗震纪念馆正是传承地震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因此挖掘、整合地震文化资源成为纪念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纪念馆面向社会征集了各种地震实物和历史照片, 丰富了馆藏;与国家和省、市电视台联合制作地震专题片;制作了各种宣传品, 如防震减灾常识宣传画册、光盘等, 发放到学校、厂企组织群众观看, 使人们对防震减灾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结语

当今中国, 社会效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 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博物馆人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创造精神,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 提高社会效益, 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唐山抗震纪念馆已经发展成为展示唐山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将努力打造精品展览, 让抗震纪念馆真正成为全中国、全世界全面了解唐山的窗口。

摘要:对于博物馆来说, 社会效益是其存在价值的目标之一, 博物馆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唐山抗震纪念馆在26年的发展历程中, 始终坚持“面向社会, 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不断探索提高博物馆社会效益的新方法, 为公众奉献出了精品展览和优质服务, 受到了全社会各界的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效益,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抗震精神

参考文献

[1] 梁吉生.博物馆观念与社会效益.文博, 1987.3

[2] 王莉.博物馆的社会使命与服务内涵.人民论坛, 2011.17

上一篇: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下一篇:市场洗牌加剧,售电公司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