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探析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

摘要:与传统牛羊养殖模式相比规模化养殖的最主要特征为其养殖规模比较大,养殖数量较多,一旦出现疫病发病情况为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比较大。因此,加强对于规模化牛羊养殖中疫病的防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规模化牛羊养殖管理中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就常用的防控技术提出了简单的见解,以期能够促进牛羊规模化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牛羊养殖场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

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数量比较多,整体养殖密度比较大,如一旦出现疫病发病情况,很容易出现大范围发生。因此,加强对于疫情疫病的防控对于规模化养殖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养殖场需要掌握基础的疾病防治技巧以及紧急处理技术,从而降低养殖过程中疫病发生对于其经济收益产生的损害。

1 疫病防控措施分析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整体分析来看,疫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了解实际的养殖措施以及养殖要求,提升疫病的防控质量,确保牛羊养殖中的成活率以及肉相关制品的安全性,促进整体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實际实施中可以通过以下各项措施的加强进行重点防控的预防[1]。

1.1 加强养殖场内的消毒工作

消毒人员在牛羊养殖时需要加强对于养殖场内的消毒以及环境的管理,每年春季及秋季是各类疫病发生率较高的时期,需要加强这两个季节的消毒工作,可以通过消毒液喷洒的方式对地面以及场所内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牛羊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生产生活用具均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且在牛羊出栏之后需要对其所生活过的圈舍进行充分消毒,并且需进行一个周时间的控制方可继续住进新的牛羊,以避免不同牛羊群之间出现病菌交叉感染的情况。牛羊养殖场门口需要设置专门的消毒通道以及消毒设备,所有进出车辆以及工作人员均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以避免出现外部病菌在场内当中蔓延的情况。另外,一旦牛羊场内出现疫病发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整个场内环境进行充分消毒,确保病菌以及病毒的杀除,可使用漂白粉、氨水、氢氧化钠或者福尔马林等对场舍进行消毒,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消毒剂,以确保充分发挥出消毒的作用和意义[2]。

1.2 科学的免疫程序

牛羊规模化养殖中疫病的发生会给养殖经济收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各项预防免疫工作,根据牛羊养殖中的实际要求进行各类疫苗的接种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通过疫苗药物的注射,提升动物机体自身对于各类病原的免疫,从而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以及大范围传播,动物免疫接种的途径主要为胸腔注射、皮下注射、后海穴注射、肌肉注射、滴鼻接种、口服接种以及超前免疫。牛羊养殖场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牛羊年龄以及大小选择相应的接种,所有接种疫苗均需选择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进行接种,且在接触之前需要详细检查其是否出现药物变质或者破损等情况,以避免药物自身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到最终的接种效果。另外,由于不同种群的自身情况有所不同,加上牛羊自身品种的遗传因素以及免疫能力在实际免疫接触时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需要加强对于牛羊接触之后的观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产生的不良情况进行处理[3]。

2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常用技术分析

牛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除了加强对于各类疫病的防治之外,还需要相关养殖人员掌握相应的治疗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处理,避免疫病的大范围发生,总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技术进行养殖质量的增强。

2.1 测量体温

体温的控制是考察牛羊疾病发生了主要指标,可通过定时对牛羊进行体温检测的方式,了解其是否患病,健康牛的体温范围需要保持在38~39℃之间,成年牛的体温较幼年牛相比较高,且在大量饮食饮水或者活动之后体温也会有所增加。健康羊的体温一般在38.3~39、9℃之间,同样可以通过体温的测定对其是否发烧情况进行判定,一旦发现其有发烧症状,需要尽快诊断其发烧情况的原因以便及时处理[4]。

2.2 牲畜保定

牲畜保定也是规模化牛羊养殖中的重要养殖措施,为了能够准确的了解其检查结果,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实际牲畜疾病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定措施,可以通过围抱保定、徒手保定、器械保定、倒卧保定等方式对牛羊进行固定,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此类方法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牛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能够在相关工作开展时保证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生命健康。

3 结语

综上可知,牛羊规模化养殖中疫病的发病是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常见的主要为寄生虫病、中毒病、内科病、外科病、传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威胁更为严重患病,甚至导致整个养殖场发病的情况。因此,在养殖时需要加强对于疫苗的合理接种,严密监测牛羊的生长情况。

参考文献

[1] 苏文旗,黄寿平,陈霞,等.探析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J].畜牧业环境,2020(6):69.

[2] 张海清.牛羊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探讨[J].农家参谋,2019,624(13):146.

[3] 艾尼瓦尔·木斯拉洪,杨振,田飞鹏.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J].兽医导刊,2019(18):87.

[4] 王辉成.肉牛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控措施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11):122.

作者:帕力旦木·阿布力肯

第2篇:蛋鸡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

摘要:我国的养殖业在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对于蛋鸡的养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蛋鸡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疫病防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在扩大蛋鸡养殖的规模,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养殖方式,比较盲目的进行扩大,并没有建立健全综合性的疫病防控体系,使得疫情频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些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的流传给养殖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篇文章将结合养殖场疫病的实际情况,阐述蛋鸡养殖场在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蛋鸡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而实现对疫病的有效控制,保证蛋鸡养殖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蛋鸡;养殖场;疫病防控;技术

引言

随着蛋鸡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疫病防治的困难程度。要想使得疫病传播得到控制,确保蛋鸡能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做好疫病综合防控工作。规模较大的蛋鸡养殖场的疫病会非常快的传播,由于致病原很容易发生变异,就会导致原本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性疾病又出现新的病情,大多数会呈现隐性发病的情况,出现很多新型的传染性疾病、混合型传染疾病、并发性感染疾病,会出现比较复杂的临床表现症状,使得兽医在诊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导致疫病传染的非常迅速。这就需要进行细致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蛋鸡养殖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且对于不同的病情制定专门的防控方案,确保疾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1、疾病发生的情况

近年来,家禽养殖产业在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蛋鸡养殖场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养殖场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场区内不能及时的进行清理,蛋鸡的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缺少消毒通道,消毒设施的不健全。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不断增强流行病学的调查,对于养殖户进行养殖方案的指导和调整,构件健全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2、蛋鸡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的有效措施

2.1 基础设施的建设

2.1.1蛋鸡养殖场的选址

蛋鸡养殖场的建设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势比较高的平坦地区,这个区域的气候比较干燥,并且有丰富的水源,排水也是比较方便的,要具备健全的通电和交通条件,要避开候鸟迁徙的路线。建址至少与以下场所保持 500m 以上的距离,如人与其他畜禽生活区、屠宰场、垃圾站、城市生活水源以及畜禽交易场所;与动物医院或诊所保持200m以上的距离;与种禽、畜养殖场保持1km 以上的距离;与无害化处理场所保持3km以上的距离;与铁路、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也应当保持 500m以上距离。

2.1.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饲养人员生活区域和鸡舍等养殖区域必须分开,严格控制出入生活区的人员与车辆管理,非生产人员进入养殖区域必须要经过消毒处理。在养殖生产区,划分净道与污道,严禁饲养管理人员进入污染区,如必须进出,则需要进行消毒,在养殖场外部应设立排泄物处理场所。不同阶段的鸡应当分区域饲养,特别是雏鸡应当设立孵育室,避免不同年龄阶段鸡群之间交叉感染。鸡蛋储藏的仓库需要单独建立,配置防虫鼠害的设施,在入口处建立消毒或熏蒸室,对鸡蛋周转箱进行消毒或者熏蒸。淘汰蛋鸡的转运设施不能进养殖区内,及时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2.1.3调整养殖场布局

对养殖场的排污通道作出改进,净道和污道分离,实现废物尿液和降雨的有效分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结合养殖场的规模,修建粪污资源无害化利用设施,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资源,经过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渗入农田,真正实现零污染排放。养殖区域与生活区域与隔离区域之间设置消毒通道,在消毒通道中配件消毒室配置完善的消毒设施,进出入这些区域的饲养管理人员均需要執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更换服装。要求饲养管理人员专人专舍,避免随意向其他圈舍窜动。圈舍的进出入口设置消毒池和消毒点,进出入前都需要进行脚部和手部消毒。养殖场入口应当配置冲洗、喷雾设施以及消毒池,养殖场内应设置兽医室,配置相应设备确保能都达到保存疫苗、厂区消毒、基础诊疗的要求。

3、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

疫病的流行离不开病原、传播途径与易感动物。而阻止疫病流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消毒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在鸡场养殖过程中应当尽量秉承“全进全出”原则,空栏期应当对鸡舍与活动场所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处理,定期对养殖场内环境消毒,饮水消毒,库房消毒。消毒频率:每周2次常规消毒;

每月一次中消毒;每季度一次大消毒,疫病暴发时还要增加消毒力度。在消毒剂的使用方面应当常轮换,避免病原产生抗性,影响消毒效果,针对不同季节易发的疫病有针对性的选用消毒剂,也可使用多种消毒剂协同作用。

4、无害化处理

对于感染疫病后死亡的鸡只,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采用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有条件的养殖场也可以委托专业化的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还有鸡场中的排泄物,应当定期清理,集中处理,通常可以进行烘干发酵处理或者堆入沼气池发酵,不仅可以消灭病原,发酵后的制品还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加收入。

5、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目前预防大规模的疫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免疫。养殖管理员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增加对常见疫病的抗性。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鸡群抗体水平,疫苗免疫特性,鸡群的生长状况。在免疫时需要考虑免疫抑制情况,尽量避免过于密集的进行免疫,在免疫后还要定期进行免疫水平检测。

6、合理使用药物

时刻监测鸡群生长状况, 发现异常行为的鸡只应当及时予以诊断,确诊后根据鸡群的各个生长阶段以及疫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以及合适的给药方式,科学给药,减少无用药物的使用,不可滥用药物,在使用药物后还应当考虑休药期。

7、提升雏鸡质量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高质量的雏鸡,均可以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病率。 另外,也需要加强对雏鸡的饲养管理,提升雏鸡饲料质量与营养水平,适当减少辅食的摄入,保障营养可以被雏鸡充分的消化吸收,保障雏鸡的生长状况,提升免疫力与生产性能。改进雏鸡的免疫程序:咨询当地有关部门以及兽医师,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免疫的方式。

8、提高饲养管理专业性

养殖场的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工作的专业性,对青年鸡、后备鸡群和产蛋鸡群的饲养场地采取专门饲养,从而提升饲养技术水平,降低疫病发生。减少蛋鸡饲养过程中鸡群疫病的发生,避免出现问题的严重化,否则蛋鸡的疫病复杂性提升会增大疫病的防控难度。加强对疫病防控漏洞的填补,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养殖场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养殖手段,提升养殖管理专业性,提高疫病防控技术水平。

结束语

对于蛋鸡养殖场疫病的有效防治,要不断改善养殖场的养殖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手段,要对于蛋鸡进行免疫育苗的接种,定期进行卫生消毒,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原体的繁殖,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有效的控制疫病的蔓延。作为动物防疫部门和兽医部门要不断加强对于传染性疾病的调查,对于重型和大型的传染病要有效的进行监管,完善检测制度,使得养殖场向规范化转变,也有效的提高养殖场的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的发生率,确保蛋鸡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标准化蛋鸡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J].崔庆增.中国畜禽种业. 2019(06).

[2]标准化蛋鸡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J].谢伟,明保清.现代畜牧科技. 2018(01).

[3]论关于蛋鸡养殖场疫病防控技术方面的探讨[J].何文环.农民致富之友. 2017(16).

作者:梁彬

第3篇: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及防治技术

摘要: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市场对牛羊肉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牛羊养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牛羊养殖中,牛羊会受到疫病的威胁,一旦牛羊感染疫病,就可能导致疫病大规模传播,导致牛羊大范围死亡,因此牛羊疫病的防治工作也是牛羊养殖场的首要工作。该文主要对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牛羊养殖;疫病防控;疫病防治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26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正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牛羊肉由于低脂肪、低热量、高营养,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有逐渐代替猪肉的趋势。在牛羊养殖中,牛羊很容易感染疾病和瘟疫,造成牛羊的死亡,给牛羊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及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1防控措施

1.1制定合理的防控制度

目前许多牛羊养殖企业规模较大,并且牛羊的密度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疫病,就会引起疫病的大规模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对于牛羊养殖企业非常有必要。另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不仅对牛羊养殖企业有影响,还会对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牛羊养殖企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在大规模进行牛羊养殖中,牛羊养殖户要根据我国对畜牧业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并结合疫病的种类和疫病易发季节等实际情况,制定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制度的完善和制定工作要由专门的人员完成。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要充分地落实到牛羊养殖的各个环节,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的实施,可以对员工实行奖惩制度,将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与员工的奖金结合,对制度落实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制度完成不理想的员工进行惩罚,通过该种方式,使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得到全面的落实,以有效降低牛羊养殖场疫病的发生几率[1]。

1.2加强疫苗免疫接种

牛羊养殖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史,在发展中会发现对牛羊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牛羊养殖场疫病的发生.几率,也是大规模牛羊养殖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原理是通过对牛羊注射一种类病毒,使牛羊产生更强的疫病免疫力,降低牛羊感染疫病的几率。對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要针对养殖场的大小程度和牛羊的密集度制定科学的疫苗免疫接种计划。疫苗在接种后,不是立刻开始生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增加牛羊对疫病的免疫力,因此在进行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时,要对牛羊的疫病易发期进行分析,在疫病易发期前进行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以便在疫病易发季节使牛羊对疫病产生足够的免疫力。第二,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要科学合理。在给牛羊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前要对疫苗的种类、规格和质量有一个严格的审查,检查疫苗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过期,确保疫苗来源的正规,在确定疫苗的各方面都合格的情况下再对牛羊使用。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方式主要有身体注射、通过鼻子滴入和口服3种方式,在选择接种方式时要根据牛羊的生长情况和疫苗的种类进行选择。第三,在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时,有些牛羊会存在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对疫苗的接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降低牛羊抗体的产生,弱化疫苗的抗病作用,因此在对进行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前,要观察牛羊是否存在母源抗体,再制定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计划[2]。

1.3控制疫病的传播途径

实现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可以在疫病的传播途径上下功夫,降低疫病发生的几率。第一,在进行牛羊大规模养殖时,牛羊的繁殖要在养殖场中进行,不要使牛羊与养殖场外的动物进行交配,自繁自养不仅有利于牛羊的饲养,同时与外界的动物没有接触,更降低牛羊疫病的发生几率,在疫病传播途径上进行了控制。第二,如果大规模牛羊养殖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如改良品种等,不得不与外界的动物接触时,就要对外界的选种牛羊进行严格排查,尽量选择在疫病发生区外的牛羊,在外界的牛羊进场后,要进行隔离观察,观察1周左右,确认外界的牛羊没有疫病发生的危险后,再使外界牛羊进场[3]。

2防治技术

2.1测量牛羊体温

在牛羊大规模养殖中,定期对牛羊进行体温测量可以及时发现牛羊的体温异常,从而可以更加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牛羊疫病防治及防控工作。在对牛羊进行体温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测量牛羊体温时要选择在牛羊正常状态下进行测量,牛羊在进行激烈运动后很可能造成体温的升高,此时测量体温会给工作人员造成误导,牛羊喝过水后也不能马上进行体温测量,影响测量的精度,待牛羊休息一定的时间(以0.5h为宜)再对牛羊进行体温的测量。第二,牛羊的体温在1d中不是恒定不变的,通常牛羊上午的体温高于下午的体温,温差在1C以下。牛羊体温测量的最佳时间为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为最佳,保证在牛羊体温恒定时再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4]。

2.2牛羊保定

在对牛羊进行疫病防控及防治工作时,通常要对牛羊进行保定,如疫苗的接种、体温的测量等。牛羊的保定方法通常有3种:第一,可以不借助任何器具进行徒手的保定,这种保定方法对人的体能要求较高,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徒手保定法对牛羊进行保定时要一只手把牛羊的角固定牢靠,然后另一只手将牛羊的鼻环挂在牛羊的鼻子上;第二,卧倒保定法。在对牛羊进行卧倒保定时,要借助一些器具,相比于徒手保定,卧倒保定安全性更好,主要针对牛的保定。卧倒保定先要使用一根比较长的绳子拴在牛羊角的底部,绑定牢靠后将绳子的另外一侧经过牛羊的内径绕到牛羊的身后,将绳子牵引到背部和胸部2个部位并制作2个环套将绳子引到牛羊的身后。2个以上的人将牛羊的头部进行固定并将牛羊向侧面推,其他人用力向后拉绳子,牛羊在拉绳子的过程中会重心不稳,无法保持平衡,就会向侧推的方向躺倒。第三,环抱保定法。环抱保定法相对于其他的2个保定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就是在动物的后部对动物进行环抱,限制它们的行动,由于人的力量有限,因此环抱保定法只适用于力气较小的羊[5]。

3结束语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牛羊肉由于其低脂肪、低热量和高营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牛羊养殖中,疫病对牛羊的威胁较大,因此降低牛羊疫病的发生是增加牛羊产量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牛羊养殖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加强对牛羊的疫苗免疫接种,并对疫病的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减少牛羊疫病的发生几率,增加牛羊的产量。

参考文献

[1]赵志诚,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的措施和常用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1):54-55,63.

[2]王启菊,程汝佳,赵延梅,等,三种牛羊流产相关疫病在海西州的流行现状及分析[J].中国兽药杂志,2018,52(7):1-7..

[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牛羊重要疫病诊断与检测新技术研究”项目顺利推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8):139.

[4]党安坤,兰邹然,张洪杰,等.活畜流动频繁,草食动物疫病防控亟待加强:山东省草食动物疫病防控专项调研[J].养殖与饲料,2016(2):64-65.

[5]谭春辉、牛、羊规模化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0):27.

作者:倪雁

第4篇:肉鸽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如今肉鸽的养殖已经成为很多人发财致富的跳板,然而在面对肉鸽 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的时候,很多养殖户会很茫然,现在吉林市吉兴肉鸽养殖场将给予大家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1、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引种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肉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2、对鸽舍消毒。用消毒药物彻底杀死病菌与病毒,使肉鸽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环境中。具体方法如下:

⑴清扫:先用消毒液喷洒全舍,再清除舍内的禽粪、垫草、顶棚上的蜘蛛网和尘土。对于平养地面沾附的禽粪,可预先洒水软化,然后再铲除。为方便次日冲洗,可先对禽舍内部喷雾,润湿舍内四壁、顶棚及各种设备的外表。

⑵冲洗:冲洗的目的是将清扫后舍内剩下的有机物去除,以提高消毒效果。对肉鸽笼底的粪迹与蛋槽上的污物一定要用板刷刷干净,不留残存物。

⑶干燥:冲洗后地面仍会残存不少细菌,而干燥后细菌数就会显著减少。喷洒消毒药一定要在冲洗并充分干燥后再进行,因为在湿润状态下使用消毒药会使其浓度降低,有碍药物的渗透、灭菌效果差。

⑷药物薰蒸消毒:将舍内所有的孔、缝、洞用纸糊严,使整个禽舍不透气。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溶液18毫升、高锰酸钾9克,密闭24小时后开窗通风。(这种方法只实用鸽舍清空的情况,如果鸽舍内有鸽子,最好不要用药物薰蒸消毒,掌握不好程度极易引起肉鸽鸽群的呼吸道疾病等,后果会非常严重)。

3、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是防治肉鸽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鸽子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肉鸽养殖场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原文地址:http:///news_show.asp?id=749

第5篇:高温暴雨期间水产养殖管理与疫病防控措施

夏季,经常是高温持续,往往还伴随着台风大暴雨,这种极端天气容易造成昼夜和水体上下层温差大,水质变化快,水产养殖动物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这对水产养殖业危害特别大。为减少养殖户损失,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人员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如下技术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指导养殖户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

1.暴雨前,应该加强巡塘,加固塘基及防逃设施,检查养殖器械和用电设施的安全等。

2.防止养殖饲料、渔药等物资被水浸泡。特别是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渔药遇水可能引起爆燃的物资更应该注意垫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对盐度要求高的养殖动物,如鲍鱼养殖,应力所能及做好蓄水和防持续淡化措施;对可以上市的养殖动物,应尽快收捕上市。

4.暴雨前,气压低、天气闷热,池塘溶解氧快速下降,容易导致养殖动物处于不适状态;暴雨时,水温急剧下降,光照减弱,微生物出现大量死亡,藻菌相易转换,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养殖动物容易发生“应激”反应;暴雨后,天气晴热,多数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的微生物腐败,导致池塘水质变差,底层缺氧,养殖动物容易患病。所以暴雨前中后都要开启增氧机,尽可能增加池塘溶解氧,减缓池塘微生物死亡,稳定水相,防止疫病大规模发生。

5.暴雨前后,分别泼洒一次沸石粉,以吸附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池塘藻菌相稳定,沸石粉建议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25公斤。

6.暴雨期间,少投或不投饲料,以免增加池塘有机物耗氧量,同时增加鱼虾活动量,以摄食池塘微生物,从而减少池塘生物总耗氧量。

7.暴雨过后、及时做好灾后处理工作。如死鱼、病鱼,受风卷起的水草要立即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腐烂污染水质,并估算死亡养殖动物的数量、重量,以供补放苗种参考。

8.灾害发生后,抓紧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塘基和各种养殖设施,加固堤坝,及时清除池塘里过多的淤泥,迅速恢复生产能力。如对水浸泡的养殖设施如增氧机、水泵、投饵机等,应抓紧拆卸、烘干、冲洗并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便尽快恢复生产。

9.加强清塘消毒工作。对有鱼虾池塘应尽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剂,如使用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因等泼洒消毒,可有效防止鱼体因擦伤所引起的体表溃疡、烂皮烂尾等继发性疾病。对无鱼虾池塘,将水尽快抽干,曝晒、清池,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对池塘和周边进行消毒。

10.暴雨后,要调控好水质。有条件的可将浑水及时抽出,换注新水;对pH值在8.5以内的池塘,可泼洒生石灰调节养殖水体的pH值,改善水质。平均水深在1.5~2.0米的池塘,可每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浆水后全池泼洒一次;对水质变清的池塘,可投放生物菌肥、复合肥料等,以保持池塘有足够的肥量让藻相和菌相平衡;对水质过浓,池底有机质含量过多的池塘,建议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必须开动增氧机,避免缺氧。

11.灾后及时补放苗种。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的虾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以摸清存塘生物量,确定补放品种及数量。鱼种入池前应用2%~3%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以防病菌的传播;虾苗要在中间培育池或养殖池围隔里,用优质幼虾粉状饲料强化培育至体长3-4㎝规格,才放归养殖池塘。

12.加强灾后饲养管理工作,重点是投足饲料、施足肥料。饲料中要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进行投喂,提高鱼、虾、蟹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则还需另外添加鱼用抗菌药物。

第6篇: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什么是“规模化养殖场”?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经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养猪、奶牛、蛋鸡、肉鸡的养殖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指标是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口;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胥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的标准是什么?

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如何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环境控制?

近20多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肉、蛋、禽总产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调整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畜产公害”,畜禽粪便、养殖污水任意堆弃、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养殖场集中地区环境恶化,间接地对水源、土壤空气等产生污染。按粪便排泄量计算,1头猪的排粪量相当于2个人的排粪量,而按BOD5(生化需氧量)的排泄量计,则1头猪相当于13个人。按我国1999年养猪5.2亿头计,其粪便排泄量和BOD5 排泄量分别相当于10.4亿人和67.6亿人;1只鸡的粪便排泄量和BOD5排泄量分别相当于0.1人和0.68人的排粪量,按我国1999年养鸡30亿只计算,其粪便排泄量和BOD5排泄量分别相当于3亿人和20.4亿人的排粪量。再加上鸭、鹅、牛等其它家畜家禽的排泄物,其数量之巨可想而知。如今对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已成为集约化养殖业的负担,对养殖场环境的控制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1、 养殖场的区域集中化,加大了对地区环境的压力

由于“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和养殖业的逐步集约化、工业化,再加上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致富工程”的实施,畜禽养殖逐步在城郊及工矿地区集中。统计表明,2004年云南省共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即百头牛、千头猪、万羽鸡以上规模)700多家,其中奶牛饲养量4.56万头,生猪年末存栏168.6万头,全年上市435万头;家禽年末存栏8793万羽,全年上市10651万羽。

据估算,全省畜禽废弃物(养殖污物)年排泄量相当于1600万人之多,若按BOD5估算,全省畜禽的BOD5排泄量相当于1800万人的排泄量规模。再加上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比例大幅下降,大量的粪污产生及未经无害化处理就随时随地排放、堆弃,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大,对城镇、工矿及其自身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未处理的畜禽粪污中大量的氮、磷、矿物元素及其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严重地恶化了空气、水体及土壤的质量,破坏了生态平衡,对其中生存的生物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环保部门已经发现,由于相应的环保设施不完备,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加之大部分养殖从业人员环保意识薄弱,国家依法治理力度不够,养殖污染有大行其道,无人问津之势,虽然近期相关部门已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及治理养殖污染的措施,但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效果依然不明显,养殖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2 、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性

养殖场环境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控制养殖场环境免受外界的影响和污染;二是防止养殖场对自身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污染。本文针对后者作一浅析。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养殖场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噪声、未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有机物、矿物质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养殖粪污

处理不当,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的污染。养殖粪污包括畜禽粪便、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及生活污水等。

2.1养殖场对大气的污染

养殖场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入大气后,可随大气扩散和传播。当这些物质的排出量超过大气环境的承受力(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据测,一个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近148千克氨气(NH3)、13.5千克硫化氢(H2S)、24千克粉尘和1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公里,而尘埃和病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公里以上。

2.2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

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养殖场粪污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含氮、含磷有机物和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排放进入自然水体后,可使水体固体悬浮物(SS)、化学耗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升高。当超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超过其通过稀释、沉淀、吸附、分解、降解等作用的自净能力时,水质便会恶化。有机物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大量孳生,产生一些毒素并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DO),最后溶氧耗尽,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此时因缺氧,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水生生物尸体)降解转为厌氧腐解,使水变黑变臭,水体“富营养化”,这种水体很难再净化和恢复生机。

微生物污染主要是养殖场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它们随粪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进行传播和扩散,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并带来经济损失。据报,南方某市三个村的猪场附近河水分析表明,每升水中细菌总数高达11.5~70万。 有毒有害物污染主要是指饲料中的抗生素、违禁药物、矿物质及猪场用的消毒剂等随粪污排入水体后对其造成的污染。

2.3养殖场对土壤的污染

养殖场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施)入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使土壤得到净化或改良。如粪污进(施)入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力(土壤自净能力),便会出现不完全降解或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另外,粪污中的一些高浓度物质(如:铜、锌、铁、微生物等)会随同粪污一同进入土壤,引起土壤中相应的物质含量异常之高(营养富集),不仅对土壤本身结构造成破坏或改变,而且还会影响生活于其上的人和动物的健康。

3 、养殖场环境控制措施

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因为养殖粪污大量的无序排放和处理利用不当造成的。运用开源节流之思想,一方面尽量减少养殖粪污的排出(产生)量,另一方面积极负责地对养殖粪污进行

无害化处理利用,是有效控制养殖污染的主要途径。现今,有许多学者、专家、养殖厂家从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1降低或减少养殖污物排出量的措施

降低或减少养殖污物排出量主要是采用有效的营养措施,在不影响动物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前提下,一方面通过添加高效添加剂或饲喂消化利用率高的原料,合理降低畜禽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通过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量,来减少养殖污物的排出量;另一方面通过添加促进畜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添加剂,提高畜禽对饲料(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沉积率),来减少养殖污物的排出量。降低或减少养殖污物排出量是解决养殖污染的根本出路。

3.1.1平衡氨基酸法

通过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可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等的含量,氮是排泄物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素之一。排泄物中氮一般占干物质的2.0%~6.0%(其中33%在粪便中,67%在尿中)。畜禽主要通过日粮摄入蛋白质(蛋白质平均含氮16%)态等氮元素,经过消化吸收,被动物机体沉积利用约35%,其余约65%排出体外。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排泄率和沉积率不同。

猪摄入的氮平均约65%排出了体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与其氨基酸组成有关,普遍认为蛋白质

营养就是氨基酸营养,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就必须改善饲料的氨基酸组成。研究表明,通过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某些氨基酸,在不影响动物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进而减少排泄物中氮的含量。chung等(1991)研究表明,应用理想蛋白(氨基酸)概念配制的猪日粮,氮的排泄量可减少30%,同时也能减轻养殖场空气中氨的浓度和臭味。han等(1995)通过试验总结,仔猪饲料加0.1%~0.2%赖氨酸,可降低饲料蛋白2个百分点,减少氮和磷的排泄量为20.90%和17.71%。他在总结了鸡、猪饲料中加赖氨酸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添加赖氨酸能促进肉鸡生长,也能降低氮排泄量。肉鸡(3~6周)16%粗蛋白饲料中添加0.2%赖氨酸与18%蛋白质饲料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相似,但降低氮和干物质排泄量分别为15.40%和7.92%。cho等(1995)报道,蛋白质20%的肉鸡料中各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0.1%,结果与23%蛋白质对照组生长效果相似,但减少干物质、氮、磷排泄量分别为9.69%、22.09%和12.46%。lenis和jongbioed(1991)报道,猪日粮蛋白质水平若降低1%,排尿量减少11%。orock等(1997)试验中,降低日粮4%的蛋白质,补足四种必需氨基酸,可降低猪舍69%的氨气。 类似研究较多这里不再一一叙述。总之,通过平衡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不同程度地减少排泄物中氮及其它物质含量,降低后续处理畜禽排泄物(养殖污物)的费用和难度,减轻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3.1.2添加酶制剂法

酶制剂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是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必不可少的专用的催化剂。在饲料中添加某些酶制剂不仅能促进动物消化吸收相应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帮助其消化吸收饲料中平时不能(或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而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某些元素或营养物质(有机物)的含量,降低排泄物的环境污染性。komegay(1996)报道,添加200~100ou的植酸酶,可使排泄的磷减少25%~50%。他认为,在一头生长育肥猪(体重18~100千克,消耗317千克饲料)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磷排泄量由15千克降为0.11千克。cho等(1995)向肉鸡饲料中添加0.1%八宝威复合酶,结果干物质、氮、磷的排泄量分别降低17%~18%、24%~28%和12%~27%。simons等(1990)报道,由于添加植酸酶使玉米—豆饼为主的肉鸡配合饲料中约33%不能利用的磷变为可利用磷,因此可降低磷排泄量17%~42%。尽管普遍推广应用酶制剂还有一定难度,但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排泄物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不失为养殖场(尤其是大型养殖场)控制养殖场环境和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3.1.3添加其它添加剂

为了降低畜禽对摄入营养物质的排泄量,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市场上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高效的添加剂。用有机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能有效降低排泄物

中矿物元素含量。研究表明,青年猪料中加100ppm水平的赖氨酸铜(一种有机铜)与加250ppm硫酸铜形式的铜的饲喂效果相似,但前者排泄物中铜含量显著下降。kim等人(1995)在肉鸡饲料中添加400ug/kg甲基吡啶铬,能降低干物质和氮排泄量分别为5.39%和1.57%。在产蛋鸡饲料中添加400ug/kg甲基吡啶铬,减少干物质和氮排泄量分别为15%和32%。

当然,通过合理降低日粮营养物质浓度、选用高效易消化吸收的饲料或原料、减少或禁止使用有害添加物、采用合理的清粪工艺、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多阶段式饲养、减少饲料浪费等都能有效降低营养物质的排泄或粪污中有毒有害物的含量,减轻养殖污物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2养殖污物合理处理利用措施

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污物进行合理处理利用,是将畜禽污物变废为宝和减轻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养殖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元素、腐殖物质、水及其它营养物质,经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卵等后,施入农田可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用以饲喂畜禽可节约饲料,降低养殖开支,提高养殖效益。分离出的污水净化后可再用于冲洗畜舍,节约养殖用水。总之,对养殖污物进行合理处理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促进农牧结合、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物质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2.1堆肥法:是一种好氧发酵处理粪便的方法。微生物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卵等,腐熟的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变成高效有机肥料,主要包括自然堆肥法和现代堆积法。

3.2.2杀菌处理后饲喂

禽粪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测,干粪中含粗蛋白质15%~30%粗纤维10%~16%,总氨基酸8%~10%,其中赖氨酸达0.9%、蛋氨酸0.23%、胱氨酸0.2%,磷3.0%、钾1.7%,还有铁、铜、锌、镁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

2、维生素B

12、胆碱等多种维生素。因此对禽粪进行去杂、杀菌、干燥等处理后,可作质优价廉的饲料加工处理方法大致有干燥处理、化学处理、发酵处理、青贮、热喷处理、膨化处理等,当然畜禽粪便的处理还有其它一些经济方便的方法。如适量的用作农田底肥,一来可提高田地肥力,二来也能解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处理之劳。

3.2.3养殖污水处理和利用

前面主要讲述了对固态养殖污物的处理和利用,本节主要讲述对养殖污水(液态)的处理和利用。虽然对养殖污物的处理都很必要,但相对于前者来讲对养殖污水的处理具有更为现实、更为迫切的意义。一来是因为养殖污水排放量大,二是因为人们对养殖污水的污染危害认识更为不足、重视不够。污水处理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三大类,其中化学处理法因需要化学

药剂,费用较高,存在二次污染问题,需有专门的处理技术人员,小型养殖场一般不适合采用。

3.2.3.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一般为养殖污物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等,主要去除养殖污物中的不溶性或机械杂质。

3.2.3.2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使不稳定的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合成微生物体,达到处理污水、保护环境的目的。按照微生物类型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前者是使一部分有机物转变为微生物体,另一部分被分解为CO

2、H2o、NO3-、SO42-、PO43-等的盐;后者除生成细胞体外,还生成CO

2、CH

4、H2S等(即沼气)。由于BOD5反映了污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量。故可以用BOD5与CODcr的比值(%)来判定污水生物处理的可行性。该值>45%时可行性好;>30%时尚可;<30%时较差;<25%时不宜进行生物处理。一般情况下,猪场污水该比值均在45%左右,为生物处理可行性好的污水。根据处理工艺及条件,污水生物处理法分为自然生物处理法和工厂化生物处理法二种。

3.2.3.3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胶体物体和悬浮物质沉淀除去,实现污水净化的方法。因本方法的不足所限,一般不用作污水处理的预处理。

4 、养殖场环境控制的建议

4.1大力推广高效环保型添加剂,如有机微量元素的应用。

4.2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采取更为科学的饲料配制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

4.3不断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力度。

4.4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4.5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盲目上马、重复建设。

4.6加强行业自律性和行业法规建设,对只顾(能)养殖赚钱而不(没能力)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的单位应坚决予以治理。

第7篇: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市部分地区暴发了猪链球菌病,前段时间。导致大批生猪死亡,同时人感染链球菌病204例,死亡38人。这一人畜共患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市既是猪链球菌病以及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又是全省的重疫区。年全市6个县(市)69个村共发生猪链球菌病7912头,死亡1186头,曾发生疑似人—猪链球菌病4例。全省10个县(市)发生禽流感疫情,其中我市有3个县(市)发病。其它重大动物疫病也时有发生。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全面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我市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防疫检疫。科学防控疫情

三、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动态

要重点加强监测,对发生过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提高监测频率。各地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一次拉网式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要对散养户、养殖小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现可疑情况要一查到底,不留隐患。要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诊断和报告工作,加强疫情管理,发现疫情要按法定程序报告,严禁滥报、瞒报、谎报和阻碍他人报告疫情。

四、规范处置程序。防止人群感染

要严格按照动物疫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生疫情。由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迅速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同时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对病畜作不放血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禽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的饲料、污水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限制人、畜、车辆进出和动物、动物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要严禁屠宰、加工和食用病、死畜禽肉。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检疫人员和屠工的管理,对发现销售和私自屠宰病、死畜禽而出具检疫证明的检疫人员,要从严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各地要严厉打击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以及参与动物疫情处置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疫装备,严防人群感染。

五、加强科普宣传。实行群防群控

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可防可控。各地要组织专家深入老疫区和疫病高发地区。重点宣传防治动物疫病的科普知识,宣传兽医工作对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把防治知识、方法告诉基层同志及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对病死畜禽自觉做到不宰杀、不出售、不食用、不转运。要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防止媒体炒作。

六、落实防控资金。保障措施到位

按照财政部、农业部〔〕77号和省财政厅、农业厅〔〕1号文件的规定,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防治重大突发疫情必要的防控资金。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配套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当前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应急资金,用于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疫情监测,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八、强化工作职责。搞好部门配合

任务艰巨。各级政府一定要认真部署,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严加防范。各有关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做好疫病监测、免疫接种以及检疫、扑杀、消毒和病害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按有关政策规定,保证防疫等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加强对防疫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卫生部门要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做好人畜共患病发生情况的监测和治疗工作。公安(武警)部门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强制扑杀以及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严禁车辆到疫区(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协助做好动物防疫公路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牲畜屠宰监管,严禁非法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牲畜及其产品,维护市场秩序。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各种媒体的管理和引导,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范文网【】

第8篇:种鸡场疫病净化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和健全净化综合防控措施,是种鸡场疫病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净化工作、达到净化目标、维持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果,种鸡场开展动物净化之前,应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强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和规范无害化处理措施,构建“规范化、制度化、设施化和无害化”的生物安全体系。

一、结构布局

种鸡场规划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相关要求。厂址应处于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远离生活饮用水源地,远离畜禽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如动物诊所、活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远离集贸市场和交通要道,远离大型湖泊和候鸟迁徙路线,选择利于鸡舍保温和通风的较高地势,选择上风向位置,鸡舍周围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种鸡场建设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种鸡场建设标准》(NYJ/T02-2005)要求进行,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各区相距不少于50米;鸡舍布局合理,育雏舍、育成舍、种鸡舍、孵化舍和隔离舍等分别设在不同区域,鸡舍相互距离不小于15米。

二、设施设备

1.防疫设施设备。 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应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设备,以满足生产和防疫的需要。对关键的设施设备应建立档案,按计划开展维护和保养,取保设施设备的齐全完好,保存相关记录。

种鸡场应设置自然或人工屏障与外界有效隔离,防止外来人员、车辆、动物随意进入鸡场。种鸡场鸡舍应有防鸟防鼠措施和设施,种鸡场应设置明显的防疫标志。种鸡场生产区门口应设置人员消毒设施,采取喷淋、雾化、负离子臭氧消毒或其他更有效的消毒方式。开展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宜采用较为严格的淋浴、更衣、换鞋以及配合喷淋、雾化或负离子臭氧消毒的综合消毒方式,或其它更有效的方式,确保进入生产区人员的消毒效果。

种鸡场应配套日常日用物品消毒和水源消毒设备,每一栋鸡舍门口应设置消毒池,鸡舍入口应配有消毒盆,供出入鸡舍人员洗手消毒,必要时,种鸡场已配备火焰消毒设备。

2.兽医室。 种鸡场应设置兽医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如离心机等,以满足日常诊疗、采样和血清分离工作需要。兽医室的设置应与生产区有效隔离,除非必要,其人流、物流应不可与生产区交叉。种鸡场兽医室应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消毒设施设备,确保必要时从兽医室进入生产区的人和物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3.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种鸡场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种鸡场应配备处理粪污的环保设施设备,有固定的鸡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防渗漏、防溢流设施,或及时运转。

4.生产设施设备。 种鸡场应配备相应数量的种鸡舍、育雏舍、育成舍、孵化室和隔离室等,鸡舍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减少用水、便于清粪、利于防疫。种鸡场应尽可能提高喂料、喂水和给药过程的自动化和定量控制水平。种鸡场应配备必要的降温保暖设施,确保各阶段鸡群在较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生长。种鸡场应配备相适宜的通风设备,确保鸡舍空气清新,维持舍内温度湿度。鸡场的各类投入品,如饲料、添加剂、药物、疫苗等应分开储存且符合相关规定,应配有专门用于疫苗、兽药保存的冰箱或冰柜。

三、管理措施

1.生产管理。

(1)档案记录管理。有各种人员培训、生产记录和育种记录,有饲料、兽药使用记录;有完整的防疫档案,包括消毒、免疫和实验检测记录;有鸡群发病处置记录或阶段性疫病流行情况档案;有完整的病死鸡处理档案,包括具备相应的隔离、淘汰、解剖或无害化处理记录。以上所有档案和记录保存3年(含)以上,鸡场建立不足3年的以建厂时间算。

(2)制度管理。 建立投入品(含饲料、兽药、生物制品)使用制度,免疫、引种、隔离、兽医诊疗与用药、疫情报告、病死鸡无害化处理、消毒等防疫制度,销售检疫申报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日常生产管理制度、车辆及人员出入管理制度、疫病净化方案和阳性动物处置方案等。

(3)饲养管理。 种鸡场应实行分区饲养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种鸡场实行分点饲养及“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根据生产需要对人流、物流、车流实行严格的控制。种鸡、孵化、育雏、育成、蛋鸡、后备鸡分群饲养,分别制定饲养标准和防疫程序。

2.生物安全管理。

(1)人流物流管理。 种鸡场需建立入场和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登记记录。进入生产区人员须经严格消毒,由消毒通道进入。进出鸡舍时应经消毒池进行脚部消毒和洗手消毒。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必要时,按程序批准和严格消毒方可入内。本场负责诊疗巡查和免疫的人员,每次出入鸡舍和完成工作后,都应严格消毒。尽量减少本场兽医室工作人员和物品向生产区流动,必要时须经严格消毒。

外来物品须经有效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外来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禁止入场。外来车辆入场前应经全面消毒,非经许可批准,禁止进入生产区。外来车辆禁止入场,外售鸡只向外单向流动。

(2)无害化处理。种鸡场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及相应操作规程,并有相应实施记录。对发病鸡群及时隔离治疗,限制流动;病鸡、死鸡及其污染的禽产品应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的要求采用焚烧法、化制法、掩埋法和发酵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3)消毒。 种鸡场应严格做好人员、车辆、物资进入场区和生产区的消毒。养殖场的消毒设施应定期更换消毒液以保证有效成分浓度。厂区门口消毒设施的常用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生产区内环境,包括生产区道路及两侧、鸡舍间空地应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醛类消毒剂、氧化剂类消毒剂等。

生产区内空栏消毒和带鸡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鸡舍空栏后,应彻底清扫、冲洗、干燥和消毒,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在进鸡之前进行火焰消毒。带鸡消毒的消毒药必须广谱、高效、强力、无毒、无害、刺激性小和无腐蚀性,如碘制剂、氯制剂、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生活区周围环境应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季铵盐类、氧化剂类消毒剂等。

(4)种源管理。 种鸡场引种应来源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国外引进种鸡和种蛋应符合相关规定,宜优先考虑从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的种鸡场引种。引进种鸡应具有“三证”(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证明、种鸡系谱证)。鸡场所用种蛋、后备种鸡和引入种鸡应进行检测,确认开展净化的特定病种为阴性。对引入种鸡尤其应实行严格的隔离检测,一般在独立的隔离舍隔离40天以上,确保临床健康、净化病种感染阴性后,经彻底消毒方可进入生产线。

3.防疫管理。

(1)免疫。 种鸡场应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制度,结合各种病种特点、疫苗情况及本场净化工作进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档案。同时,根据周边及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净化工作效果、实验室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鼓励通过特定疫病免疫净化评估的种鸡场,结合自身实际,评估疫病防控成本,分钟群、分阶段、有步骤地由免疫净化向非免疫净化推进。

(2)监测。 根据制定的禽流感、新城疫等病的监测计划,切实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病免疫保护水平、流行现状及相关风险因素,适时调整疫病控制策略。根据建立的特定疫病净化方案和发现阳性动物处置方案等,切实开展净化监测、隔离、淘汰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3)诊疗巡查。 兽医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定期(一般每天)巡查鸡群健康状况,尽早发现病鸡,及时隔离病鸡、处理死鸡、彻底消毒,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持续跟踪转归情况,并作相应记录。

需要开展临床解剖时,应做到定点解剖、无害化处理、填写解剖记录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确保单向流动,临床解剖人员不得立即返回生产区;必要时采集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

开展特定动物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在制定净化方案,开展净化监测和维持性监测的同时,重点做好日常疑似病例的巡查,根据净化病种不同,做好疑似病例的处理。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淘汰、扑杀等措施,并及时确诊。加大同群监测,必要时启动紧急免疫和加强免疫。加强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尽可能阻断舍间传播。

(4)淘汰。 种鸡场应建立种鸡淘汰、更新和后备鸡留用标准,在关注生产性能、育种指标的同时,重点关注垂直传播疫病情况。在净化病种感染比率较高时,可在免疫、监测、分群、淘汰的基础上,加大种鸡群淘汰更新比率,严控后备鸡并群。在净化病种感染比例较低时,在免疫、监测、清群、淘汰的基础上,种鸡场结合生产性能,缩短更新周期甚至一次性淘汰所有带病毒鸡。种鸡场应建立种鸡淘汰记录,因传染病淘汰的鸡群,应按照国家有关定执行,必要时实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5)防疫人员管理。 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的种鸡场应建立一支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能力与岗位相当的疫病净化工作小组,确保净化工作顺利实施,出现临床比例或隐性感染时能得到及时处理。养殖场应至少配备一名专业兽医人员。场内所有员工应开展定期培训,确保相应生产和管理制度得以有效宣贯。

第9篇:持续暴雨后水产养殖病害及防控措施

一、 水产养殖病害的情况

最近受台风、暴雨持续影响,易造成养殖水环境变化幅度大,易引起应激反应,鱼虾摄食差,降低了鱼虾免疫能力,特别是易造成水体分层,底部缺氧,加上各种病原随之增多,许多病害随时暴发,甚至是毁灭性的。

最近水产养殖中可能出现的病害种类有:

罗非鱼养殖中有胃肠炎病、烂鳃病和嗜水气、假单胞菌病及爱德华氏菌病;海水鱼类的养殖以车轮虫、小瓜虫、鳃指环虫等寄生虫病为主,并继发细菌性烂鳃、烂身等;对虾养殖有白斑综合征、Taura综合征、感染性肌肉坏死症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等病毒病;有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红体症”;有红腿病、黑鳃、黄鳃、病因不明等细菌性疾病。

二、控制水产养殖病害的措施与建议

1、加强水质管理。连续阴天暴雨导致浮游微藻繁殖不好,溶解氧较低,水质容易恶化。天气转晴后,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疾病传播,请及时使用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石灰等物质改善底质和水环境。适当使用消毒剂,如强氧化剂(碘制剂、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减少病源菌,使用维生素C和红糖进行泼洒,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网箱养殖要勤换网衣,或及时除去网衣上的附着物,保持网箱水体流畅。

2、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4mg/L以上,尽量使用增氧设备,搅动水体以免水体分层,造成底层缺氧和鱼虾应激反应。

3、加强鱼病防治,提倡健康养殖。尤其是台风、暴雨持续过后,防止疾病发生和流行更显得重要。水温在25℃以下,是水霉病、小瓜虫病、细菌病等病害高发期,为防止阴天暴雨后水产养殖病害爆发流行而加重渔业生产损失,一是增加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添加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物质进行投喂;二是要提高渔民综合防控技术水平,规范用药行为,杜绝使用孔雀石绿、呋喃类等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2008年10月14日

上一篇:基层反映引起关注下一篇:主变压器安装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