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2022-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

摘 要:基于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主要从指导“中国梦”的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重点从理论、实践、精神三方面讨论了高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旨在从实践活动中促进“中国梦”的快速实现。

关键词:中国梦;指导思想;高校;实现路径

无论是从我国历史上经历过数次改良运动的失败来看,还是国外政局动乱而导致走向衰落而言,都给我们以警示: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尤其是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清晰地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进一步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那么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以思考: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定共同理想

“中国梦”不是虚幻的梦想,遥不可及,对不同的人而言,就是自己的“个人梦”,梦想需要我们坚定信念,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全副武装,去指导实践,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梦想”,进而实现我们共有的“中国梦”。尤其对正处在激情昂扬的青年人们来说更为重要,“中国梦”就是“青年梦”,我们需要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业务专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毛泽东曾反复强调过这个问题:“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1]可见,这样的人才是需求的,他们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他们的精神,也需要像他们一样拥有丰富的思想理论知识的人们。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人生航向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构建“中国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投入积极的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只有积极的人生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铸造大家心中的“中国梦”,使我们更加自信地迎接具体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二)培养集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梦想,是人们共有的梦想,只有实现中国的富强文明、稳定发展,百姓才会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所以,作为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加强集体意识,同心共筑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

高校里,学校应该经常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凝聚力,使其学会帮助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感悟团结的力量,通过设置一些集体的游戏、比赛、表演等活动项目,要求所有人都要参加,而且只有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社区中或者公司里,管理人员也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大家的集体意识,将冷漠变为温暖,将陌生变为熟悉,将虚伪变为诚信。“中国梦”不仅仅是“财富梦”、“强国梦”而且是“人民梦”“道德梦”,没有人民的幸福,强国就失去了根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能实现。加强集体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他人,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温暖他人,这样才会形成幸福中国,美丽中国。

(三)弘扬中国精神,升华爱国情怀

近来,像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很多高校都召开师生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畅谈对“中国梦”、“教育梦”的认识和感受。然而不仅仅是在高校还可以在社会、农村地区,不仅仅对学生,还有工人、农民都可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系列讲座活动,无论是在报告厅还是广场,无论是教授亲授还是视频讲解,只要能让大家理性爱国,从内心深处崇敬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中国梦”就会更早地更好地实现。

二、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梦想是虚幻的,但是一旦付诸实践,经过努力,则可能成为现实。所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要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基本规范抓起,从具体事情做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中国梦”的起点就在脚下而不在别处。

(一)宣传倡导,传播中国梦

面向未来,“中国梦”承载了我们美好的希冀与追求,但是,着眼当下,许多人仍然缺乏对“中国梦”的理性认识,需要我们进行大量宣传,使得“中国梦”的内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化梦想为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断追求!

第一,通过大众传媒,有效传播“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意义。

当今时代,报纸、广播已经赶不上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微博以及各种论坛和朋友圈等方式来宣传“中国梦”。中南大学就很好地利用了新媒体,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最美中国”主题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校园景,心中梦”手机摄影微博大赛,以新颖的形式,让更多的人都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美的中国,最美的梦想。

第二,通过宣讲的方式融入人民的生活圈。

从理论界走向人民大众,从学术圈走向老百姓,使普通民众都能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价值意义以及对老百姓自身的益处,正如中国矿业大学组织承办苏北地区保护母亲河清源行动,走访当地居民,宣传讲解环保知识,对河水进行分段取样测试定位。江南大学组织“低碳环保筑和谐”环城宣传活动,深入街道社区,发放环保宣传单,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志愿宣讲服务。目的在于让百姓从自身做起,爱自己,爱家人,爱祖国。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规范和行为自觉。

第三,通过格言警句、标语等形式,让梦想之花绽放全国各地。

“中国梦”的理论体系,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尤其是对普通大众而言,理论性太强难以消化,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格言警句或简洁标语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从理论体系到格言警句,使之短小精悍、形象生动,朗朗上口,过目不忘,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二)选树典型,追寻中国梦

纵观历史,我们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孟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无私奉献的雷锋,现有最美教师的张丽莉,孝子陈斌强等感动人物,无论是民族精神还是时代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践行“中国梦”的活动中来,继承和发扬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用行动放飞梦想!重庆大学通过积极推选宣传大学生年度人物,开展大学生道德模范标兵评选等活动,表彰和宣传一批热爱祖国、践行梦想、事迹突出的大学生先进典型。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和鼓励下一代,将梦想化为现实,在实践生活中用行动去帮助他人,去感动他人,共圆“中国梦”,共享“中国梦”。让梦想的种子洒遍神州大地,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三)放飞梦想,践行中国梦

为了使“中国梦”融入所有人心中,我们不单单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导出发,还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浙江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班级红歌大合唱”、“走向复兴——我的中国梦”合唱比赛,让同学们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江西城市职业学院举办“与信仰对话”活动,以经典影视展播和经典歌曲传唱等形式,导航学子人生信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这就是“中国梦”,人民的梦。

三、树立攻坚克强的顽强斗志,继续圆梦

中华民族富有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追求梦想的精神基因,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而面对风险挑战和危险考验,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毅力,更加清醒自觉,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筑就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明确目标,增强自信,细化梦想

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提奥多·罗斯福也认为:“小男孩要成为伟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举足轻重,必须下定决心,不只要克服行里障碍,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获胜。”伟人们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才能迈向成功,“中国梦”的实现亦如此,需要制定详细的目标和计划,全面系统地细化“中国梦”,逐阶段地将梦想变成现实。同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面对任何风险和挑战,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凝聚所有人的信念,更坚定地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二)努力拼搏,强健体魄,共筑梦想

“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人民幸福,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幸福生活一辈子”。所谓自强才能国强,强健体魄需要不断地在社会实践或劳动中锻炼,尤其是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和“魔鬼训练营”培训等实践活动,像陕西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一般,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投身支教志愿服务,让追梦的青春流光溢彩。可见,只有历练成钢铁般的意志,矢志不渝的信念,才能勇敢、坚强地共筑我们共有的梦想—“中国梦”。

(三)迎难而上,增强斗志,坚定梦想

从古至今,中国不断地遭遇各种风险和挑战,历史上我们受到列强的侵害,近代我国遭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挫败,现在我们又面临着全球性难题,每个时代都经历着风霜雨打,但每个时代我们都凭着顽强不息的斗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中国梦”是自古以来的“百年梦”,对于过去,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然而,它也是我们期待的“时代梦”,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仍然在追寻“中国梦”,尽管追梦的过程很艰辛,但我们仍会坚定地迎难而上,用我们激情昂扬的斗志,不屈不挠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化所有困难为动力,向梦想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主要从理论、实践和精神三个层面对高校“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旨在发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论以哪种形式来实现“中国梦”,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树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前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作者:王俊杰 宋奕新

第2篇:国际体系视阈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探析

【摘要】中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经历了被强行纳入、逐渐适应并逐步影响国际体系的发展轨迹。“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创造性行动指南,也是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的重大举措。在国际体系视阈下如何实现“中国梦”已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大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恰当地处理“中国梦”与国际体系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梦;国际体系;实现路径

所谓国际体系,即一定历史时期国际关系中“由密切联动的各行为主体构成的,具有结构、功能并与环境互动的有机整体”。中国与国际体系的接轨是由于列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争夺自身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市场和原料。也正是因为中国的被迫开放,中国才清醒地认识到了近代史上的中华民族的衰落,在世界体系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一、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机遇与挑战

自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以来,“中国梦”便成为理论界的炙热高频词汇,众多学者从国内角度对“中国梦”的内涵、历史传承、实现路径等都做过相关的探讨研究。有的学者甚至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进行了对比,也就是说“中国梦”已经在国际范围内传达中国声音,因此在国际体系视阈下剖析“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必然要正确看待“中国梦”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

1、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机遇

当前,“中国梦”在国际体系上具有的机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国际体系中的国际力量,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相互间的激烈竞争无法避免,存在着局部动荡,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为了谋求共生利益,各国际力量趋利避害,相互妥协,共同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来说是和平稳定的,整个国际环境是有利于实现“中国梦”。另一方面是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跨越国界,让世界各国参与共同发展,共享中国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访美、访欧等外交活动,传达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朝着一个新台阶迈进。同时,习近平会晤各国领导人时宣称并强调中国将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向国际表达了中国发展的时代音符。

2、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挑战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生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隐藏着国际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客观方面来讲,虽然中国与各主要大国关系发展健康平稳,但这种关系会因国家利益不同而呈现出很强的波动性和不平衡性,比如中国与欧、美、日等国经济合作联系较密切,但在意识形态、文化认同上依然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中国周边环境也并不是很乐观,这些在国家安全、政治影响和经济发展上都对“中国梦”的实现构成巨大挑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虽然总体和平稳定,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在演变,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国际问题依然是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二是从主观方面来讲,我国综合国力结构不平衡,目前经济实力相对于政治、军事和国防来说发展较好,但经济发展内部也存在着不平衡问题,我国一直有“世界工厂”的称号,明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较薄弱,对国外的科技依赖性较大。有的行业甚至主要依赖国外科技的支撑,一旦离开这些国家的合作,我国的某些制造业将处于瘫痪状态。同时,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强,国际力量对中国的心态也随之变得复杂,消除“中国威胁论”这种发展疑虑也是中国外交上的一大挑战;在意识形态上方面存在着的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如何在错误思潮的洪流中保持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定力也是我国实现“中国梦”面临的一大国际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要在复杂的国际体系视阈下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正确把握各种国际机遇,冷静应对各种国际挑战。

二、国际体系视阈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

在国际体系这个大环境下,实现“中国梦”既要从国际上创造条件,又不能忽视我国自身具有的强大力量,应充分考虑到国际国内因素,从国际国内视角探析“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1、国际方面: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折射出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软弱,中国落后挨打的既定事实,让国人深思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中国抗争列强的侵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之后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开放,加入WTO,中国逐渐以傲人的姿态融入世界体系,并掌握着一定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梦”的实现。现今,“中国梦”的实现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如何在国际环境方面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呢?

从大国关系上来说,创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访欧,不断注重与发达国家处理好国际关系,如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庄园对话”,为构建中美新型关系迈出重要一步。奥巴马也表示,中美之间不免存在利益分歧与摩擦,但中美双方构建新型关系,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同时,我国也注重与周边发展中国家处理好外交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日渐强盛,中国崛起不会走传统大国对外扩张的老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这样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互利共赢,共享和平发展的成果。中国同时也将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从国际媒体上来说,外媒的报道宣传是实现“中国梦”、传递中国声音、打造中国形象的必要途径。美国通过外媒成功地将民主化政策、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推向了世界,“中国梦”也可借助外媒的宣传报道,让世界各国更好地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中国梦”是友好的、共享的、互利共赢的,打破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我国完全可以借助“中国梦”这一发展机遇,利用时机充分调动国际舆论,通过与外媒的共生关系来营造国际环境。以“中国梦”为契机,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通过峰会、领导人会晤等机会为外媒提供符合我国实际的独家新闻,借助外媒的力量传达中国声音,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对中国的误读,达到与外媒互利共生的效果。

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外媒的传播功能,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形象,将“中国梦”推向世界,让国际力量参与中国梦的实践中,从而为“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让“中国梦”在和平的土壤上滋长。

2、国内方面:“三个必须”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这一行动指南。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即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是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路,彰显着中国特色。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近代历史的大门开始,我们一直在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中,摸索前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毛泽东思考过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邓小平时代明确地提出我们需要走的路,这条正确且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饭30多年来,在历届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及国防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系列“中国震撼”。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合的产物,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力。爱国主义精神,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凝聚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建设中国梦,使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是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势;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动力,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正是时代精神的映射,改革创新是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最强音。“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下,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开创中国梦的新篇章。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依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书写“中国梦”的华章。中国力量不是个体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共生力量,是众人齐聚形成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的实现与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实现“中国梦”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来实现“中国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应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渠道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人民梦,我们每个人与“中国梦”同命运、共利害、密切相连。“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立足于实干。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更应该脚踏实地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做到学有所成,把所学的先进知识、科学技术运用到实践中,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汪红伟. 国际体系视阈下的“中国梦”:历史反思与现实考量[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13(5).

[2] 胡宗山. 论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机遇与挑战[A]. 社会主义研究, 2013(5).

[3] 戴三纯. “中国梦”实现的国际元素之与外媒共生[R]. 今日中日论坛, 2013.

[4] 董朝霞, 王娅丁. 价值观视阈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剖析[A].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9(5).

[5] 李君如. 实现“中国梦”的辩证逻辑[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3.

[6] 周尚文. 实现“中国梦”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R]. 圆桌会议, 2013:11-13.

[7] 程万泉. 实现中国梦要有抵御错误思潮的强大定力[J]. 红旗文稿, 2013:10-12.

[8] 张明. “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和实现路径[A].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34).

[9] 刘忠友.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路径及其哲学意蕴[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3:33-36.

[10] 史为磊, 李之团. “中国梦”实现路径的多维度解析[J]. 观察与思考, 2013(10):16-21.

[11] 周忠高. 实现中国梦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A]. 山东社会科学, 2013(6):11-14.

[12] 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3-18.

作者:成丽

第3篇:中国梦及其实现:从儒家思想的视角分析

摘 要:中国梦因时相沿,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儒释道墨法,百家皆是源泉;三代汉唐宋,代代皆有可鉴。中国梦,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系、灵魂之所在。其中,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实现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本文从儒家思想入手,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最后阐释了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国人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中国梦的启示。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国梦;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给十三亿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未来奋斗的蓝图。那么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哪儿?“中国梦”中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又有哪些?这些文化底蕴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启示何在?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阐述。

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儒家“中国梦”

(一)儒家“中国梦”的理论形态

1.大同理想。儒家经典著作《礼运·礼记》篇中这样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某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这是儒家对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大同世界的美好向往。一方面,儒家主张打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倡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使弱者皆有所供养的美好社会理想。另一方面,儒家提倡一种“无私”的价值追求。每个人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从事生产劳动,不必专门为自己考虑。且人与人之间应该没有欺诈,社会应该没有盗贼、强盗,大家外出都不用关门,这就是大同。这一大同理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时而异,成为我们当今“中国梦”的理论源头之一。

2.小康社会。由于禅让制的结束以及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大同理想最终难以付诸实践。因此,孔子以大同理想作为长期目标,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礼运·礼记》中,这样描绘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这段论述表明,小康社会是以“家天下”为特征,其中与大同理想最为明显的不同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间的人际关系必须通过礼仪纲纪来进行规范。小康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及封建私有制的基础之上,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现实,是我们当今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儒家“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路径

自孔子起,“仁”或“仁爱”就被视作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为各朝各代所推崇。比如: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仁,人心也”;荀子主张“王者先仁而后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仁”在孔子、孟子、荀子那里被推崇为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具有普世价值。宋代儒学家程颐讲“仁者,全体:四者,四支。仁,体也;义,宜也;礼,别也;智,知也;信,实也。”说明二程也是将仁与其他常用的放到一个体用来看的[2]。可以看出,“仁”是历代儒家所推崇的根本之道,是儒学传统精神之基,是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其他诸如义、礼、智、信等德目都是由“仁”所统领,是“仁”的体现。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儒家以“仁”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并辅之“义、礼、智、信、勇、廉、和”等基本价值观念,仍是我们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灵魂所在。儒家不仅给世人描绘了一幅和谐至美的盛世图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这一人类终极理想的方法途径:“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中国梦”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一)“中国梦”内涵中的民本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是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时正式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记者的见面会上,实际上就对“中国梦”做了论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其后,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详细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主席对“中国梦”所做的论述,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还说明了儒家“民本思想”一脉相承的延续性。

(二)“中国梦”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仁爱思想、和合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次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被明确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凝聚着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从这一角度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看出:“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体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之壤中。其中“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诚信”“友善”,就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一脉相承。那么,怎样理解其中一脉相承的道呢?这其中的道就是蕴含其中的“仁爱”精神。理政有爱民之心,必能使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治国以人为本,秉承公心,待人处世必能做到公平、公正;行政厚德仁爱,就能心怀人民情系国家,爱国之心矢志不渝。至于“敬业、诚信、友善”诸德,都属于“仁爱”精神的间接体现。除此外,“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和合”思想。其中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就来自于西方的核心价值体系。“自由”“平等”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法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制度保障,也体现了国家“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三、儒家思想对实现“中国梦”的现代启示

(一)“中国梦”的确定,应回归本心从自身实际出发

众所周知,周公制礼作乐非常成功。这不仅是因为符合了当时所处社会的需要,更是因为礼乐源于人的本真感情。这种发端于人本心的礼乐,得到孔子的推崇,如“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种文明模式,在当时来看,不仅超越了夏商以来的文明,而且对之后的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中国梦”的确定,一方面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来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通过“自省”“克己”两种途径来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实现,应具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

随着历史车辙的不断向前,这一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被后人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不断激励着后人在做人、做事方面都要达到一种理想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因此,充分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不仅是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它告诫我们:一方面要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做一株冷傲冰洁的寒梅,正如这株“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更著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依旧香如故”的梅花一样。另一方面要厚德载物,宽以待人。

(三)“中国梦”的实现,要树立“和合”理念,凝聚起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两方面不同的力量:一是中国十三亿人大团结的力量;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但形成这两种力量的关键是我们要树立一种“和合”的理念,“和”一方面是指事物各方面的均衡和协调,在这里“和”倡导诸多冲突要素中的共同的东西。“和”另一方面指和而不同。《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在这里强调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存在。树立“和合”理念能使我们同祖国人民、世界人民一起携手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中国梦”的责任应是增强“仁民爱物”意识,实现民族永续发展

“仁民爱物”思想源远流长。在孔子的生态道德中就蕴含着这一思想,孔子主张自然万物都有其内在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万物,不能过度的捕杀、砍伐,以保持生态平衡。孟子除了以上爱自然的思想外,还强调爱亲人、爱百姓、爱万物,以此建立一个生态文明、人际和谐的美好社会。在现代化的今天,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的论述,就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子孙后代一个碧水蓝天,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平生.礼记·礼运[M].北京:中华书局,2007:345.

[2]吴光.“中国梦”的思想解读与儒家的历史使命[J].教育文化论坛,2014,5(1):8-10.

[3]杨柏峻.孟子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重塑儒学核心价值观——“一道五德”论纲[J].哲学研究,2010(6).

[6]孟志中.“中国梦”的思想实质在于创造中国时代全面科学把握习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精神[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2):7-8.

[7]石仲泉.“中国梦”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0(3):6-7.

[8]刘文英.中国古代对梦的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1983(4).

[9]丁志高,李传军.传统文化:“中国梦”的历史根基[J].学习月刊,2014(9).

[10]罗志荣.中国梦的哲学解读——兼及“中国梦”讨论总述[J].特别关注,2013,7(22).

作者:杜晓婷

第4篇: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王海滨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师

总书记提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重大的政治判断,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政治判断有何感受,因为中国梦这样一个政治论断和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比,这个论断它更加冲击和震撼我们的心灵。中国梦,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简单地说是希望自己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中国梦是希望中国的明天以今天更美好。但中国梦这个论断提出来之后,学术界研究的很多,但真正深入地、系统地去挖掘中国梦,把中国梦讲清楚的都不是特别地多,所以我们这一讲围绕着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我们来系统、完全、深入地挖掘中国梦这个重大的政治判断。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中国梦提出以后,它主要产生的两种反应。一种认为,中国梦作为通俗易懂且言简意赅的政治命题,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冲击力,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在民众中引起强烈的积极反响。二是也产生的某种误解,一些人对中国梦不知所云,思想认识达不到中央所理解的水平,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积极地为中国梦提供理论阐释和学理支撑。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和传播。

本文在这一讲就试图从学理上理清三个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第一个,提出中国梦根本前提;第二,如何深入理解中国梦的甚至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第三,什么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一、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个问题,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提出中国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首先,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属性。而提出且实现中国梦是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基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要求与根本立场,而中国梦最鲜明地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曾这样明确指出,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总目标。而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就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和价值导向。

总书记在阐释中国梦时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一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面我们主要阐释和论证地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那其次提出中国梦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政治命题只有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把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理论体系里,并成为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才能满足一个国家的真正需要,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梦是依据当今的世情、国情、党情,把握我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当下形势发展需要,针对当今我国实践发展新要求也提出来的。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目标上要体现为实现中国梦,是在我国历史新起点上确定的新目标,在路径上实现中国梦以发展起来的公平正义为基本路径。在主题上实现中国梦第一次鲜明地把人民幸福作为主题词。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梦呈现的是强国富民,共生和共进和凝聚力量这样的理念。蕴含的思维方式是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寻求中华儿女社会各个阶层的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共识的这样一种共识思维,这是一种政治新思维。

在表述上提出中国梦,首次明确以大众话语为表达方式,它用中国梦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是用通俗易懂、简单质朴、喜闻乐见的“三贴近”的大众化的语言让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以此来感召群众、动员群众,这涉及了当代中国话语体系转换和传播的问题和价值认同的问题。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提出中国梦不能离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提出并实现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第二个问题,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它是总书记明确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和他讲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是相通的,无论我们怎样理解中国梦,都不能离开总书记所讲的中国梦的基本含义。

中国梦是一个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体现当今中国实践发展新要求,还追求未来理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想目标的重要命题。我们需要深入地挖掘其基本含义,它所蕴含的本质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引用了总书记下的对中国梦的基本含义的多维度上展开。从世界维度看,同美国梦、欧洲梦一样,中国梦也会在国际社会上释放出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在世界上,中国梦追求强大,绝不是为了霸权,也是为了不被宰割;不是为了主宰世界,而是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我们所讲的中国梦,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是从世界维度来看。

从国家和民族维度来看,和民族维度来看,中国梦是实现国家目标、民族愿景和人民的期待,是习近平书记所讲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那从民众和个人的维度来看,中国梦是期望建构一个具有公平正义的好的政府和好的社会,在其中民众能各项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人生出彩。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那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梦不是对昔日美国梦、欧洲梦的单纯模仿,而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历史方位对当代中国究竟向何处去,在目标和路径上的一种总体判定。

从以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和本质内涵我们可以揭示其精神实质,注重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十八大报告的主题词还有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意味着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一个基本事实,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今天我们已经具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然而,今后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而需要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攻坚克难。

攻坚克难就需要凝聚力量,凝聚力量需要赢得认同,赢得认同需要达成共识,这是他们这里边的内在逻辑。提出中国梦是要寻求能达成最大共识,赢得广泛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支撑。

具体而言,一是在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占领着世界的制高点,掌握着世界的话语权,由此常常蓄意摸黑、攻击、打压中国,往往抓住一些问题拿中国说事。提出中国梦蕴含着一种新思维或政治智慧,这是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理论生产和理论传播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站得更高,并显示中国的独特优势,以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在国际舞台上面唱响中国声音,赢得世界认同。

二是在中国实践强大以后,针对来自西方对于我们的误读、误判,我们需要以温和的方式来塑造中国鲜明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的正能量,使西方理性认识本真的中国,因而提出中国梦是对塑造温和、良好的中国形象的一种自觉努力,是释放中国魅力的一种主动的方式。

三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针对出现的西化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我们要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用自己的理论来破解自己的问题,要走自己的路去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这能使我们走向成功。因此提出中国梦是要向世人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决定意义,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实现中国梦,要在实现中国梦中尽可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针对出现的物化生存,精神懈怠现象。物化生存是指在发展阶段大家相对来说要比较重视占有物、消费物,大家相对来说比较以一个人拥有物的多少和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导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地看重物和金钱,而精神懈怠是精神力量上不足,力量信念动摇,政治上比较冷淡,对精神文化需求比较低落,针对这种出现的物化生存和精神懈怠的现象,需要我们树立一种批判和超越精神,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要通过重建人的精神世界,使人们充满理想信念,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增强人们的斗志。提出中国梦是要为广大民众提供一种精神支柱,这对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自觉的努力。

五是对中国逐渐强大以后显示出的一种自信,并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未来更高目标、更大梦想的一种民众表达,用简单的语言来说是要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这样通俗的语言的表达。提出中国梦是为实现更高目标的一种政治动员,指从政治上整合所有的力量,在劳动过程中有时候一起干一件事,一起做一件劳动,需要喊一个口号,这个口号使大家步调一致,一致行动,中国梦有时候就相当于口号的性质,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为这个目标很好,它是为了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六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进程中,针对我们要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紧迫要求,我们必须用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提出中国梦是为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树立一面旗帜,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赢得认同,凝聚力量。这是我们从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及总书记所提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其基本含义,我们从世界维度、民族维度、个人维度、历史维度这四个维度进行展开,这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其基本含义的多维度展开。在对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及其本质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之上,我们揭示和提炼出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我们将它概括为12个字: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

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基于公平正义破解中国问题

那对中国梦的前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做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重点来探索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那如何来实现这么一个美好的中国梦?这里边,我们要基于公平正义破解中国问题,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我们重点对这个部分进行阐释。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破解当今存在的中国问题,问题不解决,实现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好多的问题,分配上面的相对不公,政治领域的一些腐败,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解决,提出来一个空洞的口号、空洞的目标,那实现中国梦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而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进而实现中国梦的一条基本路径。重点强调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公正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边的一个内容,社会主义价值观里边也有这个内容,但我们将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其他的价值突出出来,我们突出强调公平正义,认为公平正义对破解当代中国的问题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它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这里边讲的公平正义既是一种公平型争议,它以公平为实现正义的核心手段,通过公平来实现正义,这就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以自由为核心的正义模式,西方资本主义强调通过自由,人人自由,进而实现正义。它又是一种正义型公平,这种公平不是形式上的绝对平等,何为形式上的绝对平等?有100块钱,100个人来分,一个人分1块钱,这是形式上的绝对平等。我们要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而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实质性公平,它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和规则公平。这种实质性的公平还用刚才的例子来说,有100块钱有100个人来分,1个人来分1块,形式上很平等很公平,实际却不平等,因为大家分到这1块钱去食堂买食物,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饭量大,有的人饭量小,那同样拿了1块钱,有的人就吃得饱,有的人还要饿肚子,这里边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在我们为挣得这100块钱的时候,他付出的贡献大,付出的血汗多,但最后大家都分的一样,这就会打击能力强、贡献大的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超越这种形式上的平等,追求实质上的平等和公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在这里又出现了,而且很强调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逻辑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机制体制弊端,这一段论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将它突出出来了,它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释公平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第一个方面,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回应人民新期待并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聚焦点,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迫切问题,因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路径。

从历史上来看,促进公平正义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收入分配差距却日趋扩大,也存在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这一点不可否认,这既影响了社会创造活力,也影响了社会和谐,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发展必然是公平正义凸显出来并引起人民的关注。

当然,发展程度制约着实现公平正义的程度,我们今天仍然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仍是结果我国所有问题关键的这一重大的战略判断。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公平合理分割蛋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解决好公平合理分配蛋糕的问题,怎么样公平合理地分割已经相对来说做大的蛋糕,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它又制约着发展和稳定,深化改革,深入发展需要促进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也需要深化改革,深入发展。

促进公平正义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超越公平正义仅仅与社会和谐稳定有关这样一种认识。其实对公平正义的认识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从本质上讲,公平正义既因为它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分配公平,而使人能够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从而能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也因为公平正义注重分配结果的公式,而能使人们之间和谐相处,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由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促进公平正义也看作是硬道理。

从学理上看,公平正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一以贯之的,从邓小平理论强调公平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一直到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上的回顾,我们就可以发现,公平正义始终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边。其实,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在本质上,这也就是公平正义。毛泽东思想中也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样一个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务,它的内在要求是公平正义。从人民群众中的期待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回应人民新期待并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聚焦点,在中国历史上,分配好财富比生产财富更难,分配问题始终没有真正地解决好。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力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正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解决许多矛盾都聚焦到促进公平正义上来。

如果公平正义问题不抓紧解决,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会成为风险的根源,从而影响和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我们更能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同志的这段讲话的精神,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出发,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尺度,创新制度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环境。

(二)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石

第二,公平正义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实质就在于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把一切正能量都聚集到实现中国梦上来,促进公平正义就能做到这一点。因而,促进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基石。

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比较来看,以追求自由发财、个人成功,只要劳动就有回报为核心的美国梦,它不仅引领了美国发展,而且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示范意义。

美国梦以私有财产是个人自由的第一基础为理论依据,个人要有自由,得有私有财产,绝对神圣不可侵犯作为基础,它以此为理论依据,倡导个人自由和利益最大化。这种梦想具有吸引任何个体的独特魅力,人人都能发财,很吸引人,然而从本质上看,美国梦不是所有的人,只是适合美国自己的梦,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空间中,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竞争的存在,决定了人人成功的不现实性。

同时,作为为美国自己谋幸福,以世界资源供应一国享有的美国梦,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长期博弈中,终究是不合理且不可行的。世界人民最终不会接受任何损人利己、缺乏正义的梦想模式。

我们拥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征程中,逐渐成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发展国家的典型,而如今我们已是占有世界人口比例近五分之一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中国梦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这是由中国在世界上的当今地位所决定的。当然,这一世界意义的具体呈现仍待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里夫金是美国的一个著名作家,他曾在美国梦与欧洲梦的比较中这样畅想未来,他说: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我们美国人或许会愿意对人类同胞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承担更多的集体责任感,我们的欧洲朋友或许会愿意对他们在世界上个人的行为承担更多的个人责任感。我们美国人或许会在处事态度上更加谨慎,有分寸。而欧洲,或许会在他们的处事态度上变得更加充满希望和乐观。通过分享两种梦想的长处,我们或许会处在更有利的位置,共同踏上通往人类意识第三阶段的旅途,那中国梦是否能够踏上通往人类意识第三阶段的旅途?中国梦是否以及如何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路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还有待中国梦的实现,有待于接受中国梦实现以后的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然而,以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石,足以昭示中国梦以自由发财、人人成功的美国梦和多元包容、互利共享的欧洲梦在本质上的不同。具体而言,基于人和事物之关系的公平正义,它内在要求中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里的中国梦是激发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之梦,基于人和人的关系之公平正义,它本质上要求人们之间和谐相处,要求公平正义地对待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权利诉求和民主诉求,这样的梦想以及这样的梦想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中国人及世界近五分之一比例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必然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所以这样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和人生出彩之梦,基于国家之间的公平正义,它从根本上要求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不能也不会谋求世界霸权,反而要公平正义地处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总之,以促进公平正义,直到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显示出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差异,它会为整个世界探寻新的发展方向,贡献中国元素,树立中国梦想,而且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三)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核心理念

第三,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核心理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破解中国问题,只有解决好中国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振兴、人民幸福,进而才能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因此,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讲的:我们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于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汇集全体人民。

在经济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经济效率与社会活力问题,因而,应称为解决经济问题的出发点。特别需要我们注意,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促进公平正义不仅能够通过激活创新能力,进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有利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因为公正即和谐,所以促进公平正义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如果缺乏公平正义,既不利于激发人创造活力,也不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而一定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分配不公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抱怨,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和谐。这最终会妨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强调更加注重公平,是越来越凸显公平正义的地位和其重要性。

在政治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反腐倡廉,增强认同和信任,以及巩固对党的执政地位的问题,因而应成为解决政治领域内一些问题的重要选项。习近平同志强调,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要求民主法制来保证,且内在要求,注重民主法制。民主就意味着人人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法制就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规则平等,所以民主法制有利于从法律上来保障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把我们党的执政提高到科学化水平,因为科学化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只有公平正义地对待权力,才能限制权力,且依法运作权力,从而使权力得以科学化运作。腐败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是民主法制有所缺失,是权利、机会、分配、规则不公平,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消除特权和腐败,因而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公平正义建设。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用人不公,即岗能配置不公平,机会不平等和分配不公,任人唯亲是最大的用人不公。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端正用人作风,总之,促进公平正义是为人民大众立言,为人民大众说话,维护人民大众利益,是人民大众内心真切的呼声。因而,容易赢得人民的信任和认同,进而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在社会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化解社会怨气,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定程度上,社会上的怨戾之气盛行,人人都在抱怨,这一定范围内比较普遍存在。要化解这种社会怨戾之气,公平正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有效地促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化解社会怨气,促进社会和谐,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应称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抓手。促进公平正义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稳定。具体来说,在社会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才有可能增加广大人民的收入。只有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才能保障人民生活。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汇聚社会正能量,端正社会风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使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心一意谋发展。因为它不让老实人吃亏,它鼓励人努力奋斗,发挥能力,激励人们凭本事吃饭,凭能力立足,用成绩说话,从而使人们树立正能量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因而,促进公平正义容易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当今中国社会,不少人之所以有社会怨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感觉到不公了,他才会进行抱怨,他才会有怨戾之气,因而促进公平正义又是化解民怨的有效良方。

在文化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民族信仰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感召力问题,因而应称为解决文化问题的择优考虑。促进公平正义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公平正义的文化体制才能充分发挥学术上的民主、艺术上的民主,进而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只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文化舞台,享有公平的文化资源,才能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才会使民众信仰并且追求公平正义。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梦想的实现,都必须有一套高瞻远瞩的思想体系做支撑,这是思想的力量。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为它能够凝聚力量,进而能增强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并为人们提供理想信念支撑,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的思想前提,把公平正义放到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去,才能够吸引人们,增强其吸引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理念,还有利于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基于公平正义的文化理念,人生价值取向,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避免精神懈怠和抵制歪风邪气,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而且能够弘扬社会正气,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的重要几点。

最后在生态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应该成为解决生态问题的不二选择,也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个关键抓手。

只有牢固树立了生态利益,人民共享,以及前一代人和后一代人之间的公平正义的理念,前一代人不要竭泽而渔,不要不顾后一代人的生存环境,只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要考虑代际之间的公平正义,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进而确立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也是绿色文明,它主要是针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来的,它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也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级文明形态,它是高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更高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果公平正义理念缺失,只顾本代人的发展,只顾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发展,而不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发展,不仅会破坏本代人的生存环境,而且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会影响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突出强调了公平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正义的问题,因为在当代中国确实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地急迫,我们主要是从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基石,公平正义是解决中国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核心理念,从这三个方面阐释了公平正义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也看作是硬道理。那总体上,这一部分,从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这个方面,我们把公平正义突出出来。

最后,简单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讲的内容,这节课围绕着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这样一个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理上的深入,全面地阐释。第一,提出中国梦的根本前提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国梦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个部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用12个字进行概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我们在这里边首先阐释了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即总书记所概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于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我们从世界维度、民族维度、个人维度和历史维度等四个维度进行多维度的展开,这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进而,我们在中国梦的基本含义和本质内涵的基础之上概括提炼出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

最后,我们探寻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我们认为应该基于公平正义,破解中国问题,当然这里边的公平正义,它既是公平型正义又是正义型公平,维护公平正义,既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基石,是破解当代中国问题并赢得民众拥护的和谐理念。所以我们突出是来对于当代中国破解中国问题,对于实现中国梦、公平正义很重要。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5篇: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将中国梦细化为以下四点: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中国梦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三、中国梦的实现

第一,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实现进程中需要制定长远目标、中期计划、当下任务,把最高纲领和行动方案结合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愿

望。

第二,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要把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同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结合起来。中国强大、中华民族振兴是中国人民梦想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人民梦想实现的那天,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第三,中国梦对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应该有不同的愿景和诉求,中国梦教育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教育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甚至容许解决实际问题后解决思想问题。对大学生而言,中国梦教育必须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和他们的学习条件、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相结合。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第6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如何理解实现“中国梦”

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事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要实现这些、做到这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

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国家一切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归根到底靠“实干”。没有“实干”,写在纸上的东西无论多么美好动人,终究无法成为现实。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靠“实干”。“实干”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任何物质财富都是通过人的“实干”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百业昌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基本标志。通过“实干”,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增强社会的物质实力,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之道;脱离“实干”的“空谈”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能是空话。

第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靠“实干”。“实干”是一切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其一,社会的一切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必须依靠精神文化生产者通过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实干”来创造;“空谈”只能制造误国误民的“精神垃圾”。其二,“实干”是“实干精神”生成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实干精神”是反映“实干”的需要和规律,并在实干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各精神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担当、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精神,不怕挫折、攻坚克难的精神,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精神,等等。实干精神,人们只有在“实干”的历练过程中才能够创造它、理解它、珍惜它、升华它、享有它,“空谈”是与实干精神格格不入的。其三,“实干”是塑造健康人格、培育“中国精神”的园地。“实干”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对于个人来说,“实干”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立德励志、享受人生的根本途径,是“立德、立信、立言”之本。对于社会来说,“实干”是引导观念、涵养精神、弘扬文化、凝心聚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4]。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地。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第7篇:浅析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012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浅析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期望所在,他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中国人民及全球华侨的共同愿望,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年的历史所趋,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选择好正确的道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明确知道中国梦的意义所在,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应该肩负起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任。实现中国梦,中国将会在国际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到时候国富民强,科技发达,中国将重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永宣之治”等盛世景象!

关键词:中国梦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项基本要求 ,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一、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理念。

2、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是、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振兴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成功之路,所以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当代国情的发展道路。他解决了13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使中国人民从那个贫困的年代中走了出来,使中国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国民GDP有了明显的提高,医疗事业也有了重大突破,航空航天事业从最初的零发展成国际上的前列,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等,各行各业都有显著的进展,这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海外各界人士和舆论认为,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而且还将鼓舞和激励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3]

在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像指南针,给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使我们能昂首挺胸地走向小康社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中国梦”不仅是物质之梦,也是精神之梦。培育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1、中国精神的实质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始终明确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有了认识认同,我们才能更加自信、自觉、自强,努力建设强盛、文明、和谐、,美丽之中国。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认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利用人民的力量凝聚共识,使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汇聚成为一个时代的力量、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方向。

2、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精神的事实行动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经精神的主题,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精神、黄继光精神、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大庆油田的大庆精神、艰苦科研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华西村精神、飞翔外太空的载人航天精神、九八年的抗洪精神、香港澳门回归的特区精神、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铁路精神、四川的抗震救灾精神、独立自主拥有了GPS定位系统的科研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所在。

依靠中国精神,我们取得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依靠中国精神,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今天,世界局面的不稳定性,我们“众志成城”、“危中求进”、“化危为机”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中国精神成为应对世界不稳定危机的强大动力。

3、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通过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

力量、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凝聚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能力。牢记中国的近代历史,发奋图强,大力在青年学子中宣传爱国精神,祖国的未来需要他们,只有广大人民都有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开放政策铸就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改革创新精神激发了当代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冲破各种思想的羁绊和观念的枷锁,破解各种改革和发展难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广大青年学子中提倡改革创新,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国家的发展还的看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发展的快,国家就会强硬,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就强硬,而科技的创新还的靠学生的好好努力,学有所成,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只有拥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称得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正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5]

在未来道路上,中国精神就像一盏灯,引领中华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能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6]中国力量是指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广大人民群,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和力量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始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梦才具有牢靠的群众基础,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协力

历史告诉我们:当人民群众处在一盘散沙时是没力量的,只能任人宰割与奴役:只有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有如《团结就是力量》所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当代中国,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蕴含这无穷的奋斗潜力和创造活力,是中国力量得以汇聚和生成的力量源泉。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充分重视每个人追逐梦想的权利、珍视每个人梦想成真的机会,

最带限度地动员全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才能在追逐梦之路上始终拥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因此,中国力量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去凝聚。

3、中国共产党在凝聚中国力量中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一盘散沙的中国高度凝聚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为现了“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做出了巨大努力,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意识多样化和人民利益诉求多样化交织叠加,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这些都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一个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领导力量发挥利益整合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社会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正确把握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能超越西方那种党派之争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在调整利益格局过程中能统筹兼顾个地区、个部门、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各民族、个党派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力量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用之不竭的力量将使中华民族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力量无限,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将会在中国新的领航者的领导下,脚步声声,铿锵有力。沿着中国道路,胸怀中国精神,坐拥中国力量,迈向新征程。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2]中国共产党章程

[3]北京日报

[4]中国共产党章程

[5]光明日报/2013年/9月/3日/第001版

[6]人民日报/2013/03/18,习近平,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7]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8篇:中国梦的本质与实现路径

中国梦是发展、尊严、幸福之梦

中国梦是国家发展梦,不是霸权梦。近代以来,中国曾经积贫积弱,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每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习近平语)。所以中国人普遍希望这个国家有朝一日能既富又强。这里的富,既包括物质上的富,也包括精神上的富,因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这里的强不仅指经济科技的强,而且指文化、社会、教育、体育、国防、生态等各方面都强。也就是说,国家富强的真正含义是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与所谓的霸权风马牛不相及。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在许多方面还远没有达到富和强,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实际上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总布局,按照这个总布局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关键。

中国梦是民族尊严梦,不是帝国梦。中国人对近代史上丧权辱国、遭人羞辱的记忆太深刻了,所以总盼着有民族振兴、民族复兴的那一天,但民族振兴也好,民族复兴也罢,无非是想让自己活得更好一些、更有尊严一些,不是“梦回唐朝”,也不是重建朝贡体系。对中国而言,要有尊严,一是要自强,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和影响;二是要自信,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结果,只有始终坚持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三是要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国家和民族亦如此。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不可能让自己强大起来,骄傲自满、夜郎自大也不可能给自己带来尊严,所以我们始终强调“三个没有变”,始终强调要有忧患意识,始终强调要谦虚谨慎,但也绝不会因为自强、自信而对外输出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人民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人民幸福不仅体现在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上,也不仅体现在人民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及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上。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民当家作主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幸福。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基本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中国梦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国际社会普遍关心中国如何实现中国梦,对此,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去年6月7日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非正式会晤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角度阐述中国梦的实现之道,强调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将坚持通过和平发展方式实现中国梦。中国人经历过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百年苦难,“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习近平语),不会以非和平方式实现中国梦;中国人注意以史为鉴,目睹过一些国家因称霸或衰或亡的中国,不可能选择重蹈历史覆辙;中国人更看重实效,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没有必要再另起炉灶。这条路,对内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叫和平发展道路,两者本质上是相通的。其要义就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改革开放,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始终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搞军备竞赛,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

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且要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中国梦的实现首先是中国人的事情,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就形成不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圆梦的局面。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能否实现中国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看自己做得怎么样,特别是看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他国家对实现中国梦的态度是相信还是怀疑、理解还是猜忌、支持还是阻挠。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本质上是相通的,中国梦的实现给世界带来的将是和平、是发展、是合作,是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而决不是什么威胁。但这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至少包容。如果一些国家或一些人只是“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里”(习近平语),这个世界就没有安宁可言,什么梦也实现不了。

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凝聚中国力量,而且要凝聚理解和支持中国发展进步的世界力量。中国力量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关键也在党。世界力量的关键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邓小平语),中国梦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繁荣共同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当年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不可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样,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走得也不会顺当。

中国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出访和接待外宾过程中多次强调,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努力带动和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发展。我们要努力把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变为共圆世界梦的强大动力。

一是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美国实现合作共赢。一提到中国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梦,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提出中国梦就是冲着美国梦去的,并最终以取代美国梦为目标。这其实是天大的误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单赢者,只有共赢者,那种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零和状态是不存在的。所以,十八大报告在合作之外特别强调“共赢”二字。言外之意,合作本身不是目的,因合作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也有愿意和勉强之别,若没有共赢,合作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变成胁迫,如此获得的和平与发展难免会有不少水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守成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我们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其着眼点就是实现中美的合作共赢,而不是谁取代谁。在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两国元首一致同意,中美将共同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目前中美关系正沿着这一轨道平稳地向前推进。

二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更多惠及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坚持以义取利,见利思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准则。习近平同志对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对外关系中的义和利的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强调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对我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今年以来,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非洲、拉美和周边地区,与非签署47个合作协议,面向加勒比友好国家设立优惠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等新构想。同时,中央又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就如何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帮助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诚意。

三是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新世纪以来,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时有抬头,恐怖主义、粮食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跨国问题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十八大报告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将在这些方面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这种作用既表现在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上,也表现在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上,更表现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习近平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朝核、伊核和叙利亚问题的解决进程,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发挥积极作用,并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国际争端,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

责编/袁静 美编/于珊

第9篇: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十四

十八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16字方针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国新时代。

洛桑旦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从西藏农奴社会走过来,亲历新中国的波折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谈及法治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时,他动情地说:“我们这代人的体会是,什么时候法治执行得好,国家就能发展富强;只有通过法治的保障,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如何实现中国梦?这需要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加快社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但不管其中付出多少努力,正如洛桑旦巴们亲身经历得出的感悟——依法治国,走法治路,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之保障,也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以法为刀到以法为魂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与人治是根本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

“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书中。《晏子春秋·谏上九》记载:“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只是这里的“法治”一词,仅仅是法律纪律的意思。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虽然强调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却将权力的至上性、唯一合法性赋予了君主,法律成了君主治理人民的工具。而法家所谓的“法治”,也是“君权至上”的“法治”,在实践中必然滑入专制和人治的行列。可以说,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相应地中国就有几千年的人治传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49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政治基础。

197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文革”教训,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任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1982年宪法确立了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1996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7年十五大报告中将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差,极其鲜明地强调了法治价值的内涵,即尊重人民主权,保障公民权利。

2003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其实就是将法治推向政治领域,以法治的政治代替任意的政治,以法治的政治代替人治的政治。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体建设”反映了对依法治国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是具有创新价值的法治建设总体思想。

回顾几千年来尤其是近六十年的治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经历了从“以法为刀”到“以法为魂”的转变。在“以法为刀”的时代,法律仅仅是君主和少数特权阶级“治民之恶”的工具;而在“以法为魂”的时代,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性,人民制定法律,无论什么人、什么阶层、什么政党,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谁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保障公民权利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一种治国原则体系和一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丰富的内容。在这一整套的庞大体系中,宪法至关重要。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就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讲,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法治国家,要看宪法是否得到切实的执行,公民权利是否得到切实的保障。

历史上的唐朝、明朝、清朝等朝代,虽然具备完善的法律,但当时的中国不能称之为法治国家。袁世凯、曹锟、段祺瑞时期也都有宪法,但当时的中国也不等于就是法治国家。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没有宪法保障不了人权,或者虽有宪法但仅是纸面上保障人权,在社会生活中并未发挥作用。

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有很多,比如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建设,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而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权利的正当行使则是其根本的目的。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其他的目的也无法实现。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改变了以往放在“国家机构”之后的惯例。虽然只是章节次序的调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国家一个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机构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前提。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一次重大发展。

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的全面、协调发展。

以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为例,自2004年底开始新一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和加强刑事司法中对人权的保障,如将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改革监狱、看守所管理,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以及改革国家刑事赔偿制度等。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第2条,并通过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加以体现,实现了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的突破,极大提升了保障人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保证了宪法原则的贯彻落实。

2013年5月1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分别支付“浙江张氏叔侄冤案”当事人张辉、张高平国家赔偿金110万余元。这是张氏叔侄走向新生活、编织个人梦想的开始,也是中国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司法缩影。

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严格执法”与“公正司法”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宪法和法律得不到切实有效的遵行,无异于一纸空文。 依法治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前,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征地拆迁往往没有依法进行,从而出现“暴力拆迁”等侵犯群众权益的现象;相关部门对食品药品质量监管不严格,导致毒奶粉、毒馒头、毒胶囊等“毒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或处罚力度不够,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潍坊地下排污等类似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另一方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民事执行乱执行难、侦查机关在查处案件中非法取证、花钱减刑假释等在许多地方并非

个别情况。而在执法司法中,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已经损害到国家法治权威。

洞察国情、体察民意、直面问题之后如何回应?十八大的回答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字方针确立了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开启了我国依法治国新时代。

古有商鞅徙木立信,今有执法司法树威。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严格执法”与“公正司法”。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进而带动“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明代张居正曾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何严格执法?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二是行政机关应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办事;三是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后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老子有言:“以正治国。”治国的正道在于公平正义。公正,也必然成为百姓对司法的核心要求。如何公正司法?在当下中国的政治环境下,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要加强司法人员的法治信仰和法律素养,在具体司法行动中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要推进司法权、检察权运行的规范化、公开化,完善司法公开制度;要依法加强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

中国梦是一个美好图景。法治将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只有推进依法治国,才能让我们的中国梦早日从图景走向现实!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汇报下一篇:uml2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