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委应急队伍工作方案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建委应急队伍工作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建委应急队伍工作方案1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半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以区、街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以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以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我区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需要,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区、街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1、组建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区应急救援大队,除承担本职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灾害、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依托预备役二团组建区应急抢险机动专业分队,下设森林扑火、抗洪抢险两支机动队。区应急救援大队、应急抢险机动专业分队领导班子构成及隶属关系与原部队编制、体制设置保持一致。

2、组建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各街道分别组建一支综合性应急救援分队,成员以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和医务人员等为主,人数应不少于20-30人。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街道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

(二)完善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1、加强区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城建局牵头建设,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民兵、预备役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台风、风暴潮、强降雨、暴雪、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和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加强区山林防火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城建局风景林管理处牵头建设,主要负责辖区山林火灾的防范和扑救工作。

3、加强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国土资源和房屋分局牵头建设,主要负责各类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

4、加强区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由区安监局牵头建设,组织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由企业保安、物业管理员和职工组成的专职或兼职综合应急队伍,小型企业采取兼职或联建等形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应急队伍调运机制,主要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泄露等应急救援工作。

5、加强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建设。由区电力、供水、燃气、供热、交通、通信、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加强各自领域的应急队伍建设,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

6、加强区环境污染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环保分局牵头建设,主要负责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7、加强区卫生专业应急队建设。由区卫生局牵头建设,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分局、食安办配合,主要负责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动情、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及其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以上每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人数应不少于10人,由组建单位配备各种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三)发挥志愿者应急队伍作用

依托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建立共青团志愿者和红十字会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

三、具体步骤

全区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筹建阶段(年7月-8月)。各组建单位优选人员,组建队伍,每支队伍都要设立队长、副队长,明确联络员,形成队员花名册,严明组织纪律,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抢险救援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配备应急救援的设备和物资。统计汇总上述资料,于8月31日前报区应急办备案。区政府适时召开全区应急队伍成立大会。

(二)建设阶段(年9月-10月)。各组建单位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业务学习、教育和培训,利用季节变换及重大活动等有利时机,开展救援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和水平。区应急办要协调督促相关应急队伍适时开展跨部门、跨地域、多专业的综合演练,提高队伍之间的应急响应速度与协同作战能力。在此期间,每支应急救援队伍组织至少2次以上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内的培训和演练。各应急队伍要于8月31日前将培训、演练计划报区应急办,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报送培训、演练的评估报告。

(三)总结阶段(年11月-12月)。召开全区应急队伍建设年度总结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督促提高建设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应急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副区长谭军任组长,各组建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建设和指挥全区应急队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办,由区政府办副主任、应急办主任王志敏兼任主任,负责应急队伍建设的检查、督促和调用。各组建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持,部署落实,明确组建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运行机制。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遵循“谁建队、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由各组建单位具体负责日常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制度、紧急集合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装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预案,加强预案演练,补充更新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加大保障力度。区、街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业务的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区专业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给予保障。应急救援经费主要用于处置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所需的装备、物资和生活保障等。

建委应急队伍工作方案2

为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渝府发〔〕53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渝府发〔〕6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渝府发〔〕41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应急志愿服务行动,经与有关方面协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宣传先行、预防为主,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动员社会大众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应急管理,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开展应急自救互救培训,参与突发事件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年年底前,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人数达到400名,各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人数不少于50名,乡镇(街道)应急志愿服务中队人数不少于15名,初步形成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2012年年底前,全市应急志愿者达到每万人有100名的目标。

三、队伍建设

(一)组建模式。

按照市政府要求,组建全市骨干应急志愿者和注册应急志愿者队伍。骨干应急志愿者队伍分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组建。市级组建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区县(自治县)组建应急志愿服务大队,乡镇(街道)组建应急志愿服务中队。

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挂牌在团市委,由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任总队长,市红十字会有关处室负责人任副总队长。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统一领导、管理、指挥全市应急志愿者队伍。

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直属应急抢险救援、应急医疗卫生、应急心理疏导、应急无线通信、应急机动救援、应急后勤保障6支专业应急志愿者队伍。以上专业应急志愿者队伍的业务指导单位分别为市消防总队团委、市卫生局团委、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市无线电管理局、市鑫源摩托车有限公司团委、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

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乡镇(街道)应急志愿服务中队参照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组建模式进行组建。

(二)指挥体系。

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大队、中队分别是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常态管理机构,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政府应急办或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应急救援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应急志愿者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本级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大队、中队)的指令立即集结到位,在本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队长的带领下开展应急救援活动。

区县(自治县)需要同级行政区外应急志愿者队伍支援的,向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请示,统一由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协调。

(三)标志标识。

统一全市应急志愿者队伍标志、标识,推行规范化管理,形成具备特色、整齐划一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标志标识识别体系,便于救援现场管理和救援绿色通道识别。团市委负责设计市应急志愿者标志、服装、物品包、应急志愿者证,全市各级应急办、团委、红十字会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设计标准统一制作、发放。

(四)救援装备。

应急抢险救援志愿服务队应有头盔、头灯、安全带、救援背包等抢险用品;应急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应有急救箱、绷带、无菌纱布、手套、消毒罐等常用医疗器械;应急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应有检测专用电脑、心理测评软件、心理卡片等;应急无线通信志愿服务队应有无线电台、无线电话等野外通信设备;应急机动救援志愿服务队应有摩托车、头盔、折叠担架等;应急后勤保障志愿服务队应有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物品。

(五)经费保障。

全市各级财政要支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应急志愿者招募、宣教、培训、演练、奖励、购买应急装备和防护用品等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确保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应急志愿者培训。

制定应急志愿者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目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整合应急志愿服务资源,开展初级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培训。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和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每年开展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乡镇(街道)应急志愿服务中队每年开展专业培训不少于1次。

(二)加强应急志愿队伍演练。

依托消防、武警等专业队伍,联合开展野外抢险基本科目演练、越野器械模拟训练、现代消防器械演练、应急模拟训练等,提高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三)开展应急志愿服务活动。

全市各级应急志愿服务队伍要结合实际,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日、防灾减灾周、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国际志愿者日等组织应急志愿者走进社区、广场、学校等场所开展日常安全自护知识、突发事件应对等宣讲活动。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各直属支队、各区县(自治县)应急志愿服务大队要依托应急避难所确定各级应急志愿服务基地,每年应急志愿者集中活动不少于2次。

(四)参与抢险救援。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本级应急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大队)统一安排,集结并参与抢险救援活动。应急志愿者接到集结命令后,必须在2小时内带上必备的应急装备到指定地点集中,在队长带领下按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指令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加强应急志愿服务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处置、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落实措施,确保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二)建立机制,注重实效。

一是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从应急指挥、志愿者集结、参与救援等方面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二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表彰处置突发事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时,应将参与处置的志愿者集体和个人纳入表彰范围,应急志愿者管理部门为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志愿者颁发纪念证书。三是建立保障补偿机制。加强应急志愿者安全教育,与志愿者签订安全协议,演练、野外培训以及参与应急救援行动时,为志愿者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三)狠抓落实,统筹推进。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要求,分阶段、分重点推进,要统筹规划本系统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编制可操作性、适用性较强的队伍建设方案,明确队伍规模、应急装备、经费保障等重点建设内容,市政府将对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并通报相关情况。

上一篇:会计假期个人实习小结下一篇:医院职工考核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