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现象的会计信息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会严重地危害社会经济持续的有效运行,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本文在介绍已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分利模型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会计舞弊人数的上升将导致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并且会计舞弊现象存在一种“从众安全”效应,加大查处力度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失真现象的会计信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失真现象的会计信息论文 篇1: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经营的好坏,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效率和公平,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根基。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既要加强外部市场法制,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既要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还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原因;对策

在我国,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将是一场持久战,是一项艰巨的长征任务,处理会计失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共需要付出行动,只有全社会、公民、广大会计人员共同努力,对着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着关乎切身的责任与职责,从我们自身做起,上行下效,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总有一天,肯定得到彻底的解决。

一、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通常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信息不真实不精准,二是信息弄虚作假。两者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天差地别,是不能混淆的,慨念的不同,所含的属性亦是不同,使用的手段,出发点都不同。

(一)会计信息不真实不精准导致信息失真

这一类型的失误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本身的判断,经验不足以及对原始数据掌握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数据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原始数据以及计算出的会计数据的记录错误,计算错误,对事实的错误理解,失误判断以及对会计守则的曲解等。会计信息的不实是会计人员对工作的不认真亵渎导致,是工作的失职。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会通过财务状况获知运营的具体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一旦会计信息有误失真,企业在运作与决策上就会出现判断失误,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侵害,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倒闭。会计工作分成几个步骤;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旦哪个环节出现失误不实,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最终结果。会计凭证是财务业务产生时的原始数据,是会计进行后期会计核算的依据和凭证,它的纰漏会直接影响后面账簿和报表的失;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数据时,如有包庇领导或者为了个人利益做出错误的数据核算也会让最终的核算信息失真;另外,企业明明知道会计报表失真,依然对外公布甚至一些中介机构专门为出现财务状况企业出具虚假的会计报表等都是让造假愈演愈烈。

(二)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弄虚作假是指有意图,有计划,故意的对财务造假以及欺诈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伪造篡改会计记录和凭证,交易记录的隐瞒或删除,捏造虚假的交易记录,有预谋的故意曲解会计政策。这一类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是违法犯罪行为。会计信息造假使得企业在财务状况上一无所知,做出错误判断,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二、新形势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杜绝会计信息失真,需要进行研究讨论,制定出科技有效的措施。首先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要再一次进行更改,完善存在的漏洞,使之更加严谨,这是会计的根本;再次是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筛选,从业资格制度的严格把控,预防出现不合格的人选,后期对会计人员的定期培训以及不定期的考核,提高他们的整体业务能力和素质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成立内部监督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信息核算进行检查,一旦出现纰漏,能及时有效的遏制并作出补救,大力度的监督,可以避免弄虚作假发生的记率。

(一)完善从业资格,加强后期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的大小以及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法则的理解与实行,能力的大小决定工作质量的高低,素质的高低决定他们能否严以律己,抵制外界诱惑和命令。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和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三点来实施,一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准侧;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使之具有使命感;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后期的培训,整体提高他们的素质,工作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在后期的培训上,不但注重新会计法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教育,对于道德教育以及相关的财务法律法纪尤為重要,把教育与管理制度想结合,强制从业人员后期的培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的能力两者一样重要。

(二)内部管理的完善,预防,发现与纠正想结合

内部管理的完善,可以保证资产的完整,会计信息的准确,经济业务合理合法,财务输出的严苛,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状态。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划分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与范围,会计内部的分工细化,相互监督,可以保证记录核算的精准防止人员的徇私舞弊,并能保证在会计信息出现纰漏时,快速找到错误点进行修改,以及找到责任人,不会出现推脱责任模糊视听的现象出现。国家财政部新出的《会计法》新增条例就需要各个单位完善自己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反应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在杜绝会计信息失真上的重要作用,年初又有新规定的发布征询《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加强货币资金会计控制的若干规定》表现了国家部门对会计事务的重视。从今年起,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考试以及年度会计报表审核都会从严处理。

结束语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其表现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因此,必须找出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防范和监管力度,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大问题。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国家的会计法律建设、企业、单位外部经济环境的治理,而且还涉及到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我们要在认真了解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治理完善,使会计业更好发挥其职能作用,从而为我们的国家、企业、单位和社会更好的服务。(作者单位:太原铁路局收入稽查处)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陈丽花,曹洋,缪艳娟.会计理论范式革命:黎明前的彷徨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03)

[2] 赵西卜,程亚琼.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关系梳理与实现路径[J].会计研究.2013(03)

[3] 赵勤.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因素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

[4] 赵西卜,程亚琼,张国源.会计对称理论:会计准则制定的优化路径[J].当代财经.2012(01)

[5] 唐滔智.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衡研究[J].商业研究.2011(12)

[6] 李海英.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J].企业导报.2011(17)

[7] 任瑞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8] 何燕.完善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J].中国市场.2010(26)

[9] 孙玉甫.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06)

[10] 刘莉萍.论优化我国会计人才素质培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4)

作者:孙玉国

失真现象的会计信息论文 篇2:

运用分利模型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分析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会严重地危害社会经济持续的有效运行,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本文在介绍已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分利模型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会计舞弊人数的上升将导致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并且会计舞弊现象存在一种“从众安全”效应,加大查处力度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最后,提出从完善法规和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惩罚措施等方面加强保护来防范会计舞弊者的寻租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关键词:分利模型;会计信息失真;启示

一、引言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的会计资料及财务报告等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客观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影响着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着使用者的最终决策。失真的会计信息,重则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损害各方利益,轻则会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在两权分离的制度下,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痼疾,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生产会计信息的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利模型在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的运用

1.模型假定

企业一定时期生产创造的利润是一定的,但是由于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不一致,经营者会产生寻租行为,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这里假定经营者主要通过会计造假等方式进行寻租行为,并假设经营者通过会计造假行为分得的利润(如通过偷税漏税或虚构支出等)称为分利行为,假设寻租者在整个经营者人口中的比例为R,所有者会通过监督的方式(如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外部审计的监督方式)评价经营者的行为,国家为了避免税收的流失和减少,会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或一些惩罚措施即保护行为来减少这种损失,假设f代表国家作为所有者用于进行保护其收益的成本(国家和所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会计舞弊行为会直接使二者的收益减少,假设国家代表国家和所有者做出行为选择,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通过国家制定的,国家通过各种法律或监督惩罚机制减少会计舞弊行为,而且这种监督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那么1-f代表国家和所有者一定期间的净收益,生产过程中产出的比例L以逆向选择等方式损失给作为经营者的寻租者。

2.寻租者(会计舞弊者)行为分析

假设寻租者(会计舞弊者)面临被查处的危险,若某寻租者(会计舞弊者)被查处,则其从获得的非法所得被没收。当R(会计舞弊者)不变时,查处的可能性会导致寻租者(会计舞弊者)降低他们的期望收入。用图表示,分利者的收入线将向下移动。结果是,寻租人数的比例R下降。当R下降时,生产的吸引力上升,导致R的进一步的下降。

此外,由于f(R)递增,因而R(会计舞弊者)下降导致f(国家监管成本)下降,即生产者将资源中用于保护的比例下降。也就是说,f的下降不是因为函数f(R)移动,而是因为R的变化导致了一个沿原函数的移动。R(会计舞弊者)和f(国家监管成本)的下降都会提高人均收入(1-R)(1-f)。

该模型说明了寻租能够自我增强的一个途径:若寻租人数(会计舞弊者)增加,则生产的吸引力下降,并导致寻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以及生产者投入保护的努力的分额提高。寻租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自我增强。

三、模型对于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结论及启示

1.模型对于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结论

会计舞弊人数的上升将导致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严重,国家的监管成本会越高,即国家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的设计和监督成本的投入;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存在,会导致更多的经营者选择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寻租形式会导致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损失更多的产出;如果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会计失真现象比较严重的话,会导致更多的人或企业进行会计舞弊,既会计舞弊现象存在一种“从众安全”效应,即当会计舞弊人数增加时,每个人被查处的可能性会减少,因而会计舞弊的吸引力会上升。

2.模型对于防范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启示

(1)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随着会计核算对象的变化,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应不断更新完善,在规范的制度下,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所有者的国家投入一定的保护成本会减少会计寻租(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会有效地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2)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

国家减少分利行为的保护措施还包括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核和培训。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措施,防范于未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违规执业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寻租者的素质,严格确定从业任职资格的条件。只有从根本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消除技术原因等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3)加大法律惩处力度

加大会计舞弊、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会大大削弱会计舞弊者的人数和造假行为。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惩罚力度,形成良好的信息环境,从立法、执法多方面对造假者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所得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熊素宜:从寻租理论浅议会计信息失真[J]. 金融与经济.2010,5.

[2]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会计研究.2003,1.

[3]张开颜: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原因及对策再思考[J].财会通讯.2010,12.

作者:丁雪莲

失真现象的会计信息论文 篇3:

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分析

摘 要 由财务造假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与持续发展。要深刻认识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种情况,认真剖析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通过对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来减少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关键词 财务造假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制度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诸多事实表明,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存在于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中。

(一)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的失真

过程失真有原始凭证的失真、记账凭证的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利用ERP软件缺陷使会计信息失真。放任会计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不加管制,则极易滋生会计作假行为。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失真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最主要的方面是会计报表粉饰。企业对相关利益人公开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相关利益人只能通过会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正因如此,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不够完整、详细,甚至完全被忽视,尤其是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更是缄口不言,这使得投资者难以正确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另外,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企业,这便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制于委托企业。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然而,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的现象。

(一)信息不对称

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代理人在委托人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下,当出现有利的机会时,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舞弊行为就在所难免,于是就产生了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社会审计不独立

社会审计则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实际上掌握在管理层的手中,其结果,在注册会计师界形成了一种怪圈——规范执业等死(被上市公司解聘),不规范执业找死(被监管部门禁入)。

(三)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日常会计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从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四)财务造假成本低

捏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过程成本低,往往只需要企业一两个会计人员即可完成这项工程,同时,因提供虚假信息被查处所得到的惩罚轻,这种惩罚通常只针对个人,不会对整个企业的利益造成太大的影响。

(五)政府因素

由政府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政府某些领导怂恿甚至配合作假出具“红头文件”,使得当地的某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作假手段日趋高明,并且难以监管。

三、解决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一)完善我国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操作

首先,应完善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定,缩小企业对同一经济事项选择会计政策的范围,避免企业故意选择不当会计政策来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其次,要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企业会计报表披露的要求。最后,必须通过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的日常操作,减少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的信息失真。

(二)建立健全审计机制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应作为一个独立市场主体依法独立经营,在职业过程中保持其独立性。其次,建立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存在某种不当的 “自利”和投机行为进行监督。最后,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服务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因此对于那些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下降的、特定的非审计服务,应予以禁止。

(三)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系统

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只有建立健全一个严密、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四)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造假成本

首先要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尤其是针对负责人的惩罚,以此消除利益驱使而造假的可能。其次应建立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三是要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

(五)致力于信用政府建设,加强企业本身的诚信建设

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信用度,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同时由政府建立信用档案,将违反诚信和不守职业道德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以便社会随时查询,从而逐步增强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意识,防止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凤莲.加强会计基本职能的伦理学思考.财会研究.2008(08).

[2]郑林.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1).

[3]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完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1).

作者:饶思颀

上一篇:环境调查报告(3篇集合)下一篇:四风自查报告(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