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写作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现象写作(精选11篇)

社会现象写作 篇1

近年来有些低俗话语开始在一些校园流传。“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无独有偶,无论在《水浒传》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一个地痞恶棍形象的西门庆,眼下却成了“红人”。山东临清市推出“金瓶梅文化旅游区”招商项目,“西门庆院落”是重点内容之一;山东阳谷县即将向游人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扩建工程中,“西门庆府院”也成为一大看点。

而今年,与低俗文化有关的事件接二连三:电视的相亲节目被叫停,“凤姐”和“伪娘”相继走红,日本女优苍井空访问上海时受到热捧……

你是怎样看待这类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一、感受社会现象类作文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圆明园铜兽首拍卖”事件;2011年课标卷的对“中国变化”所见所思所闻所感,大纲卷的“彩票最诚信业主” 等。

我们必须明白:这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我们必须面对;这种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的“社会现象类”作文模式,我们必须掌握!

二、社会现象类作文特点

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中学生写作时评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三、社会现象类作文写法

1、概括出现象(是什么?)

2、分析现象:(为什么?)

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3、如何解决?(怎么办?)

4、写作要小角度切入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1、概括现象: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2、为什么:

由果索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低俗文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①寻求自身感官刺激而选择低俗

②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

③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

3、反映了什么(怎么办)

健康新颖(高雅正气)的文化形式的缺失,社会信仰的缺失,审美趣味的低迷。

措施:①个人要有健康高雅的追求;②商家要有社会文化责任感,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③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4、小角度切入立意:

⑴还我一片晴空

不知从何时起,“低俗文化”的乌云几乎遮蔽整个晴空;也不知从何起,“低俗文化”搭乘网络快车占据人们心灵的净土。忍受着低俗文化之风,仰望着天空厚厚的阴霾,我发出内心沉积已久的怒吼:“还我一片晴空!”

 ⑵不落“俗”套

多元化的社会,必然会有多元化取向和多元精神需求,难免有高雅、低俗之分,但低俗之风绝不是一个健康文明社会的主流,我们绝对不能落入“低俗风气”的套子里。

⑶ 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

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让诗魂溶入学子的血液,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真正的继承者。

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让学子认清是非,辨明真假,坚守自己的一方净土,在中华文化中再创一朵奇葩!别让低俗文化扎根校园,留给他们一片蓝天。

社会现象写作 篇2

首先, 学生写作动机不足是因为生活贫乏, 心灵干涸。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叶老也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 脱离了生活, 写作就无从谈起。”但反观我们的学生, 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路程, 从星期一到星期七的课程表, 由早七点至晚十点甚至更晚的作息时间, 还有永远也写不完的数理化考卷, 这就构成了我们学生生活的全部。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参考书”。因为失去了最广阔、最丰厚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心灵干涸成为一种必然, 甚至过早地出现了苍老。有人说思想苍白浅薄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责任感之故。试问, 我们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担负使命的机会?所以, 我们又怎能要求学生的作文中有青春的激情飞扬, 有时代的旋律高扬?

其次, 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急功近利。受制于高考压力, 我们的教师也往往本末倒置, 经常过多强调技巧, 却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悉心调教下, 十分精通雕琢开头, 粉饰结尾, 堆叠辞藻, 运用修辞的秘诀。结果是高考应试作文中的的确确是产生了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文章, 但就是言之无物, 思路混乱。充分说明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把作文肢解成了技术层面的若干环节, 完全忽略了作文的实质———“诗言志”和“诗歌缘情而发”。其实, 每一篇文章都应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和对生活的思考。高考需要写作, 但写作决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写作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学得与技能的形成, 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在贴近现实的写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锤炼自己的思想, 陶铸自己的人格, 丰富自己的情感, 纯粹自己的道德。写作应该成为一种生活, 既是物质的, 也是精神的。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考现实, 学会分析、归纳, 学会评价、批判。

再次, 作文评判标准不尽合理也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为考分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所以, 高考作文对考生而言, 怎样写和怎样判同样重要, 甚至于后者要更重要。且不说高强度、高速度的阅卷模式下大量中间分、保险分的出现, 仅仅高考阅卷标准里通常会有“思想健康, 积极向上”一条就扼杀无数的真情实感。因为这一要求, 所以, 考生的迷茫, 考生的苦闷, 考生的彷徨, 考生的颓唐统统不被接受。但我们永远都无法否认, 这些是这群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之一, 这些也是所有生命都有可能遇到的情愫。那么, 高考的评判标准为什么不接受这种真实?

“睁着眼睛说瞎话”, “闭着眼睛说梦话”的矫揉造作的应试作文满天飞, 这已经成为高中作文里的普遍现象。在这一切背后的实质问题就是长期的教学与写作中我们的学生不愿或无法深入思考写作本身, 进而丧失了写作与表达的能力。

“欲筑室者先建基”, 写作之“基”就是情感。因此,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关键就是要追寻写作的动情点, 让学生具有写作的冲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时, 我们首先可以尝试广泛阅读以激发写作激情。

其次, 写命题作文要切合学生实际, 使之有事可记, 有话可说, 有理可发,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一材多题、一课多题, 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不同要求;也可教师命题之外让学生自己命题。所选择的题目要贴近现实生活, 迫使学生走向生活, 关注社会, 思考现实人生。这样, 学生耳闻目睹, 主体意识会增强, 而且感到非常新鲜, 社会生活许多事情都能牵动他们的感情, 从而激发他们写作愿望。

此外, 还可以采用一些自由灵活的形式, 如小组评比, 小组辩论阐发观点, 利用现代网络写博客等等, 让学生之间加以关注, 以激发学生不但要写而且要写好的冲动。

总之, 写作冲动是写作的内驱力, 是使思维活跃, 生活素材在脑中涌现的内部动力。文章是心灵的轨迹, 有旺盛的写作热情, 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感, 一行行文字就会从火热的心头奔腾而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 我们要不断反思作文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使学生具备最起码的表达能力, 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开启一扇成功的大门。

摘要:本文在关注学生写作实际的基础上, 从内因与外因两个角度分析了高中生写作激情不足的原因, 指出高中生写作动机不足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心灵枯竭, 作文教学急功近利, 作文评判标准不尽合理。此外还探讨了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方法, 如加强阅读与思考, 题目贴近生活实际以及写作形式灵活多样等。文章对教学实际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对“写作难”现象的分析 篇3

一、现象复原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尤其是在高三任课期间的监考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大都会在英语考试快结束前的十到二十分钟勉为其难地草草结束书面表达。可想而知这种仓促之下完成的作文质量是不会很理想的。事实正如预料的那样,待三十份试卷收齐后仔细翻看时,我却发现有两三份试卷的书面表达字迹潦草,未写完整,甚或是空白的。不难猜出学生对于书面表达的困惑是很大的。于是我就一直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为何高中学生对于书面表达总是持抵触情绪?

二、表象原因

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同时自然就涉及到书面表达的学习者——高中学生和它的教授者——英语老师了。经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给出的理由大都是:时间太紧了,试卷的前半部分占时太多了,所以耽误了书面表达的发挥。大部分老师对此现象的解释是:一,学生做题速度太慢。把时间大部分投入到完型和阅读中,形成了考试的普遍恼人现象——前松后紧,这无疑会影响书面表达的效果。二,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平时,尽管任课教师一再强调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却总是疏于对书面表达的训练,不喜欢仔细研究遣词造句。

三、根源探究

鉴于认同感的普遍性,我姑且接受以上学生和任课教师给出的种种理由,因为他们说的这些原因确实存在,尤其体现在考试频繁的高三阶段。但我却认为这些不是造成书面表达难的真正根源。我暂且把这些理由看做是表面原因,然而当我透过这层表象进行进一步的思索时,却发现其实书面表达难的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懒”“慢”所能解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把这一切后果都推脱到高三阶段,因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时根本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书面表达上,等到了高三,他们才发现各科的疑难点都聚集到一块儿,此时,他们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顾及不了写作了。所以我觉得真正的原因是历史原因,换言之,是高中阶段低年级的英语写作遗留症。具体原因何在呢?

要想解决写作难题,我们就必须先搞清任课教师和学生对于写作的态度和想法。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想法改变一生”。师生对于书面表达的态度和想法一定与写作难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实上,既让我吃惊又让我觉得心痛的是,调查的结果正如我所预料的一样。

首先,部分教师对于书面表达的教学是持推诿心理的。“离高考还远呢!”“高一学生背单词,高二学生背课文,到高三时再练写作也不迟。”“高一学生词汇量太少,语法知识贫乏,阅读面窄;而且他们在听说读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时就让学生写作有点类似拔苗助长的感觉;相反,等他们到了高三,在具备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词汇量的基础上,才是锻炼写作的最佳时期。”这些话也许是大部分低年级教师的共同心声。他们越过高一和高二把高考的筹码全部放在了高三。本该是高一和高二学生日常学习的书面表达就这样被尘封在学生的心底了。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推诿心理导致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忽略了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起跑点。

其次,学生对于书面表达是持畏惧心理的。身处现代化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同时是整个书面表达长跑过程中的主角,作为主角的学生应该主动承担起写作难的责任,而不能不负责任地把结果都归咎于任课教师的部分失职。一方面,撇开任课教师的责任再仔细查找书面表达得分难的原因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首先从心理上对书面表达有畏惧感。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教师布置书面表达作业时和各种英语考试方面,而这无疑加剧了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艰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如同失去了学习的欲望。任课教师的苦口婆心也只能被视作为“赶鸭子上架”罢了。那么,学生在失去了写作兴趣的同时还增加了对它的畏惧感,原因何在呢?尤其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大多喜欢做选择题而害怕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因为他们面对综合能力要求较强的写作能力时,才发现自己在英语知识方面有太多的漏洞。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因为他们在平时把学习重点只放在背单词,读句子,学语法这些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入方面,却怕动脑筋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另外,学生还觉得写作训练太费时,费脑,且见效慢;这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写作怯而远之。最终,他们对待容易拉开他们之间成绩差距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就是在考试的最后十几分钟草草了事,连自己都懒得看第二遍。可见,学生要想改变写作难的现状首先得战胜自我,克服自身的畏惧心理;否则即使教师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会有效果。

四、结束语

怎么看“花钱雇人写作业”现象 篇4

怎么看“花钱雇人写作业”现象

花钱雇人写作业,算得上校园里新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按理说,写作业本是学生的分内之事,完全没有理由假手于人。出现这种怪现象,其实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孩子。比如老师布置作业数量过多,作业内容对孩子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之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家庭和学校在金钱观、价值观上对孩子教育不足,等等。对于这种怪现象背后折射出的诸多问题,希望老师和家长不要小视。

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但不应该把这种现象只归咎于孩子的`懒惰,不能忽视学校和家长在其中的作用。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学校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得高于一切。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便不约而同地把繁多的课后作业当成了一个重要手段,致使一些平时就厌学的所谓“差生”对作业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了完成老师的命令,便走此“捷径”。此外,既然是雇人办事,少不了花钱,中小学生作为纯粹的消费者,雇人的费用从哪来?当然是家长。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往往宠爱有加,对学生的消费也缺乏必要的警惕,盲目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为某些学生花钱雇人写作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我认为要杜绝这种现象,关键还在于学校和家长形成一条坚实的防线。

我们应该反思

分析社会现象 篇5

帽子:对于这个现象,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肯定这个现象是好的,并且发散描述现象怎么个好

其次:这个现象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和意义

第三:我们应当深刻挖掘这个现象背后的含义,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怎么样鞋子:总而言之,我们要发扬这个好的。

(二)不好的现象——贪污腐败等

帽子:这个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有以下看法首先:否定这个现象,可以强调是个别现象,也可以说这个现象广泛存在其次:这个现象的产生有其背后的根源,可以阐述根源,并且深刻反思

第三:要消除这个现象,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等等方案

鞋子: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党和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信可以消除这个现象。

(三)可评论的现象——超女现象等

帽子:这个现象是一个新兴的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应当辩证的看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将好的描述描述,这个是值得提倡的从消极的方面来看:这个现象也存在什么影响,这个需要否定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篇6

一、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 是指学习过程中已有知识、方法和技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产生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 美国学者Lado提出语言迁移理论, 他认为, 在二语学习中需要依赖母语, 并将母语的形式、意义、思维方式等迁移到二语学习之中, 这种语言迁移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与写作。在外语学习中, 迁移有正、负两种, 正迁移是指对二语学习有利的迁移, 负迁移是指由于套用母语规则或模式而干扰二语学习的迁移。

二、高职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1. 选词不当

在英语写作中, 英语和汉语词汇在概念意义、搭配方法、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这些直接影响了英语写作。许多高职学生没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一味依赖汉语表达, 写出了令人不知所措的“中式”英语。此外, 英语是拼音文字和印欧语系, 在英语词汇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一次多用的现象, 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些词汇意义, 就很容易出现选词不当的问题。

2. 语法错误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 英语是形合语言, 强调逻辑性, 以谓语动词为句子核心, 句子之间以连接词连接;汉语是意合语言, 句子结构松散, 语序固定, 无词形变化, 不受形式约束, 很少使用连接词。在高职英语写作中, 学生常以汉语语言习惯进行遣词造句, 使英语句子较为随意, 产生了许多无意识的语法错误。

3. 篇章结构汉化

英语语篇多是开篇点题, 直接讲明目的、观点、意图等,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整个篇章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 常用介词、副词、关系词等连接句子或语篇, 如果缺少了but、so、however、when、while等连接词, 就很难准确表达句意。汉语强调“形散而神不散”, 结构迂回曲折, 富于变化, 仅靠句子本身就可以准确表达各种关系。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许多学生不愿花费精力谋篇布局, 很少使用主题句或承接语, 使语言结构模糊不清。

三、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减少母语负迁移的方法

1. 保证目的语输入

语言迁移理论认为, 在外语学习中, 只有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才能保证语言输出质量。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 词汇储备量小, 阅读能力有限等特点, 教师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名著等, 在阅读材料中学习句式变换、词汇搭配、语言习惯等, 以减少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此外, 教师应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融合起来, 将西方社会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融入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背景, 形成英语思维方式, 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

2. 加强语篇比较教学

英语篇章多是开篇点题, 然后逐步论述, 最后点题照应;汉语文章开篇多为论述, 并不直接展现观点, 往往在结尾处点题, 总结全文。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这些语言差异, 对相同题材的英语、汉语文章进行比较, 让学生了解英汉语文章在结构布局、段落结构、衔接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教给学生展开主题、过渡、衔接等方法, 使学生能够自觉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再如, 英语表达多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而汉语多用动词或动词短语, 这些常导致学生搭配错误。为此, 可以收集一些母语干扰的范例, 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读, 还可以让学生多记一些典型句型。

3. 转变写作教学方法

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转变英语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教师应鼓励学生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量, 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词组和句型的运用能力;应注重英语写作的修改、反馈, 指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疏漏之处, 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还可以挑选一些新颖的、时代性强的话题让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 很容易受母语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影响。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以减少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彤洪.高职英语写作中母语干扰的表现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5) .

[2]李苗.母语负迁移与英语写作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3 (2) .

社会现象写作 篇7

【关键词】 “中式英语” 英语写作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0-006-01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李文中,1993)。“中式英语”是中国学生经常犯的典型错误,尤其在初中生中非常常见。尽管教师一再纠正,学生仍然一再犯错。因此,对学生出现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国英语学习者恰恰缺少这样的语言环境。除了在学校的英语课堂上,中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说英语、用英语。

同时,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长期以来,重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考试分数的提高,而对其英语能力的提高、英语思维的培养却不够重视。

此外,我们的学生从小生活在汉语文化中,接受汉语教育,形成的是汉语思维。甚至可以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汉语思维根深蒂固。这就加剧了“中式英语”形成的必然性,我们很难避免。

因此,中国的中学生们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很容易且很自然地将汉语式语句架构套用在英语中,从而表达出不规范的英语,即“中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的典型错误分析

(一)词汇误用

1.搭配错误

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往往只是简单地以为一个英文单词对应某个中文单词,因此只是死记单词的中文意思,忽略了单词的用法。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假思索地根据中文意思进行搭配,这就很容易造成失误,甚至笑话。

3.误用词性

英语的句子表达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句子各成分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但由于学生词性的意识比较薄弱,在写作时很容易只把注意力放在词义上,而忽略了词性,造成错误。

4.想象出的词汇

英文中很多词汇都有专有的表达,而学生受词汇量的影响,在找不到英文单词表达某个意思时,常常结合自己已学的词汇或者熟悉的构词法来组合、想象出这些词汇,造成错误。

(二)句法问题

1.语序不恰当

在写作中,学生们常习惯按中文的语序翻译英文句子,然而中英文的句子语序又存在差异,这就容易出现错误。

2.句式结构错误

许多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干扰,加上自身英语句式掌握不过关,在英语写作时也不注意英语句法,常常出现一些句法结构错误。

3.语态错误

汉语中,我们习惯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被动语态很少用,而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基于汉语和英语对于语态使用的频率的差别,学生在语态方面也很容易出错。

4.直译出的句式

英语中很多表达跟汉语是无法一一对应的,而有些学生不了解这个特点,在写作时常常将汉语直译成英语,而不关注一些习惯词组搭配、句型特点,因此造成错误。

(三)表达不地道

有些学生的英语作文,虽然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但是读起来觉得表达生硬,不够流畅、不够地道,有明显的“中式英语”的痕迹。一个典型的“中式英语”表达的例子:“Tinamarriedwithadoctor.”此句中的“with”其实是多余的,地道的表达应为“Tinamarriedadoctor.”學生出现这种错误,原因就在于对“marry”一词掌握不熟练。汉语中,我们说“和某人结婚”,而英语中,其实“marrysb.”已经包含“和某人结婚”的意思。如果再加上一个“with”,反而画蛇添足。这个例子就体现了由母语迁移而造成的“中式英语”。

可见,如果一味按照汉语思维翻译,没有考虑到用语环境及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错误就在所难免了。

三、“中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扩大词汇量,并打好语法基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并了解词汇适用的语境,不能单纯记忆其中文意思。在词汇教学中,因尽量用英语解释单词,让学生更准确理解单词的意思。在语法学习上,对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熟悉和运用至关重要。

(二)培养英语思维

很多学生说英语、写英语时,都要先通过汉语进行理解,然后再转换成英语。不可否认,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这也是造成“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要真正掌握规范的英语就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

形成英语思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而且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需要丰富的语言环境。在口语方面,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比如通过复述故事、角色替换、情景对话、采访汇报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乐在其中,从而增强语感。在听力方面,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听力材料,并鼓励学生课外多听英文的原版材料,如英语新闻、歌曲,多看英文电影,在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往往能更感兴趣,也能吸收更多“营养”。在阅读方面,同样也应引导学生多读英文书报,感受最纯正的英文表达。

(三)文化输入

英语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文化交际和传播。只有学生对西方的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社会心态等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使用英语时才有可能减少或避免一些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错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我们经常说“读写结合”,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们除了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最好能引导学生将英语与汉语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学生会逐渐了解西方人的写作习惯和表达特点,意识到中西方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语言差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窦玮.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成因及规避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高春红.略谈如何避免中式英语——从funny Chinglish说起[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社会现象小论文 篇8

【摘 要】世界老龄化问题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在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显而易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现在及今后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并且已经给人类社会生活造成深刻影响,同时也成了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日本;老龄化现象;社会影响

人口老龄化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要发展特征之一,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从先进国家来看,7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首先成为人口零增长国家,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日本从1994年开始也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也成为了世界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也开始出现老龄化现象的征兆。

一、中日社会老龄化现状

步行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老年人的身影。日本已成为了老龄化现象非常明显的国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已超过20%,也就是说,五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根据5月29日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平成版老龄化社会白皮书》,至10月为止,日本的总人口达到了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大约1740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3.6%,而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为2822万人,占总人口的22.1%。老龄化比率比去年增长了1%,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白皮书中也同时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日本后期高龄者将会超过前期高龄者,2055年,高龄化比率甚至可能上升到40.5%。

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到60年代末,中国的人口出生率非常高,除1960和1961年外,每年的出生率都达到30%以上,因为长期持续的高出生率,儿童人口的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减少,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中国年龄人口类型是年轻型。70年代末开始,中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大幅下降,1975年开始到1990年为止,人口出生率剧减到23.01%以下。儿童的比重明显下降,成年人口的比重则大幅增加,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开始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9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准开始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也快速发展,导致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普遍上升,平均寿命达到了70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34%。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已经向老年型转变,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产生了很多问题。

第一,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抚养比率。从我国情况来看,1990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到20,抚养的老年人口变为15.6人,预计到2025年,会变为29.46人,2050年,甚至会达到48.49人。而同样的在日本,到2025年,每2.4个劳动人口将要抚养一位老年人。而且,看护老人也将成为一个问题,例如,谁来抚养老人。从日本老龄化发展趋势来看,85岁以上的高龄者的孩子接近60岁,孙子接近30岁,四代人中有两代人同时老去,该由谁来看护老人呢。也就是说,看护者自己也将面临老年问题。

第二,人口老龄化会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三个重要因素,即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老年人口变得越来越多,劳动人口就会减少,养老负担也会日益加重,如此下去一定会引起生产资金的减少,因此,极可能会延缓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老年人还在工作的话,年轻人的就职机会就会减少,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也会变的越来越严重。

第三,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也会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化,各方面的费用也会上升,给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今后如何养老,如何解决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的问题。

第四,人口老龄化会逐渐改变现有的产业构造。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儿童的不断下降,年龄构造上的变化会引起消费需求构造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老年人口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社会就必须提供老年用品。于此同时,由于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接受新商品、新服务的能力较低,就会给新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开拓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

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知晓其原因。通常与老龄化一起出现的词语还有少子化。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老龄化才变的越来越明显。不难理解死亡率的下滑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少子化是为什么呢。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女性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等都深受其影响。男女平等的观念、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等都给予女性认识理解社会的机会。但是,世界仍然是男性主宰的世界。女性为了获得跟男性同样的成绩,就要必须付出几倍的努力,如果生孩子、休产假的话,就很可能与外界隔离,还有可能连原来的工作位置也不在了。不想要孩子的女性开始增多,另外孩子的抚养费用越来越高。因此,首先要完善改革社会部保障体系。调和各方面矛盾,为了不给现在的年轻人增加多余的负担,也为了现在的老年人和将来的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更应当加快改革。

其次,必须从政策方面来考虑。在了解其原因和影响之深远的基础之上,找到有用的方法。这正是身为政府应该做的事,应该将民众意识往积极正确的方向引导。同时,在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上呼吁正视老龄化问题,听取民众意见,唤起民众的积极性。增加国库投入,延迟老年人退休,导入继续雇佣制度。

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篇9

当今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从大的方面到小的生活方面,比比皆是。我想每个人心中都能列

举很多吧。



随便拿出几个例子:如山东大学的校门装修一下花了八千多万,这么豪华的大门能代表它的知识吗?能走进来的只是那些考上的,或有钱的、有势的人家子女。你说要是盖希望小学能盖多少?能解决多少穷人家的孩子上学问题?还有别的大学盖高尔伏球场,你说是让学

生消费来了,还是学知识来了?



还有一所医院,它本来不算大,病人也不太多,但当官的为了壮门面,花了多少钱,在万前面加百、加千谁也说不好了,把医院搞的跟大酒店似的。你象以前该有什么科室,该有什么设备都应有,这是正常的,可象宠物美容室就不该在这里吧,不伦不类的,后来听人家说,要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来看病,他们难免要抱着心爱的宠物来,所以说是为他们准备的。你说花那么多的钱搞装修,要是老百姓看病少拿钱,还有情可愿,可一些没必要的钱你还得拿呀,要不说现在有什么千万不要有病。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全套的医疗设施是该具备,但

没必要搞成宾馆似的,有那些钱不如为人们做的实事。



昨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新闻,山西一个有钱的人为儿子操办婚礼花了一千多万,看了这篇新闻不知别人有什么感受,反正我觉得震惊,花这么多钱办婚礼,要是拿出一百万只少能让几个重病人逃离死亡的边缘,一百万能使多少学生重返校园呀,钱是你的,你愿意怎么花,别人无法指责。



有的单位外表看起来漂亮壮观,可一走进去一些死角就全暴露眼中了,就象一个人穿着漂亮的外衣,家里却是一团糟,脏的无处下脚。做为一个单位它代表的是一个整体,还有一

个人同样从你身上看到你的全部生活,不管单位、个人都应表里如一。

还有在街上做小卖买的人,做出来的食物很诱人,可在看他的衣服、他的指甲,你就没

有食欲了,为什么不让自己干净的外表和美食相符呢?



还有那些走在大街上、穿着时髦的衣服,手里牵着、或抱着名贵狗的主人们,她们不管别人的卫生,只图自己方便,让狗随便大小便,这样的人外表在漂亮内心也是灰暗的,她们的做法和现在文明和谐社会是多么的不合谐呀。



其时象以上这样的社会现象比比皆是,数不胜数,现在到处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我真

社会现象写作 篇10

到处是高大茂盛的小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荫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整个世界就像四月的安塔露西亚一样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

那么,什么是细节?百度词典列明,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有人认为,细节是细小的情节,如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古代史家,写一个人物,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两方面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在初中写作中,我们强调以下3点:一是细节即细小的情节,要求使用好一两个动词;二是上述动词要体现人物的情感以及景物的某些特点;三是这些特点是切合主题思想的。

什么是观察?百度词典列明,“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是“真实写作”的起点。只有观察,才能获得鲜明、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体验”准备外在因素。关于观察,我在《初中写作的“伪生活”以及解决策略》中提出了三种策略。其中的第三种是要以“观察日记”的作业形式,驱使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延伸,并养成观察的习惯。

我们在开展《初中写作“伪生活”的解决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时,拟用观察日记作为解决写作“伪生活”、实现细节真实的主要阵地。福尔摩斯是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主人公,他是个学识渊博、观察力非凡的人。有一次,福尔摩斯同他的助手华生同时鉴别一块刚刚得到的怀表。华生的鉴别仅仅停留在怀表的指针、刻度的设计和造型上,不能发现一丝线索。而福尔摩斯凭借手中的放大镜,看到了表壳背面的两个字母、四个数字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经过周密的思考,福尔摩斯认为:那两个字母表示主人的姓氏;四个数字是伦敦的当铺的当票号码,表明怀表的主人常常穷困潦倒;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则说明怀表的主人在把钥匙插进孔去给表上弦的时候手腕总是在颤抖,因而这个人多半是个嗜酒成性的醉汉……福尔摩斯在破案过程中,没有顾及这只怀表的新旧程度和价值,而是紧紧抓住那些与案件有本质联系的细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为此,在开展上述课题研究时,我们在一个学期或更长一点的时间里,以观察为关键词,用好定景换点、定景换时等观察技法,以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与细节写作为终极目标,师生坚守观察日记教学的阵地,教师引导、学生实践,争取形成初中写作“细节生动、现象真实”的生态景观。

坚守观察日记教学的阵地,师生首先要依靠语文教材,挖掘观察技法,建构关于观察日记的知识构架,即在知识层面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个知识构架,一是观察技法,二是观察角度。关于观察技法,首先要学好移步换景。这是自然观察法,也是入门观察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人教版八年级(下)柳宗元《小石潭记》

上述文段是移步换景的范例。“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等显示,移步的方向、方式以及距离;“篁竹”“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等显示,换景的具体内容。这种移步,是空间上的横向移动。还有一种空间上的纵向移动,我们称之为移目换景。如人教版七年级(上)朱自清先生散文《春》中下面的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人教版七年级(上)朱自清《春》

上述文段,“树上”“花下”“地上”显示,移目的方向是从上到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蜜蜂嗡嗡的闹着”“散在草丛里”显示,换景的具体内容是花树、蝶蜂、野花等。

我们认为,形成“细节生动、现象真实”的生态景观最好的观察技法是定景换点和定景换时。在时空纵横坐标系上,同一时间里不同方位地观察同一景物(人物、事物),我们称之为定景换点;同一角度不同时间地观察同一景物(人物、事物),我们称之为定景换时。前者,实现同一景物(人物、事物)在时间点上的方位真实;后者,实现同一景物(人物、事物)在时间段上的变化真实。观察日记是实践上述两种观察技法最好的阵地。

朱自清先生是定景换点的高手。他在《绿》(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不断变换观察点:先是山边,再到梅雨亭,再到潭边,最后站在水边;但景物始终锁定在梅雨潭的绿。该文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呈现了梅雨潭的绿的立体画面,反映了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关于观察角度,我们还是分析朱自清先生《春》中描写春花的文段。

坚守观察日记阵地,师生其次要学习语文教材,挖掘身边的景物(人物、事物),就地取材,实施观察日记的系统训练,即在行动层面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在实施上述课题研究的时候,形成了相对固定且比较成熟的系统训练模式,即:确定对象、定期观察、定时写作、定组评价等“定景、定时、定篇、定评”等“四定”观察日记教学法。

“定景”的要求有以下3点:一是根据城乡特点和生活情况确定观察对象;二是确定的观察对象的数量是两个;三是确定的观察对象要呈现一动一静的特点。

“定时”有以下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系统训练时间确定为一个学期,或者更长一点时间。这个学期,我们一般放在初中二年级的上学期。更长一点时间,指完成系统训练后进行总结评价,我们一般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第一个月。二是学生观察训练的时间确定为一个月两次,半个月一次(第一次观察静物,第二次观察动物,并交替进行)。我们要求学生观察的具体时间放在周六上午(以半小时为宜)。

“定篇”指学生观察以后撰写观察日记。关于撰写观察日记,我们要求有以下3点:一是观察日记的撰写放在观察之后,确保撰写的即时性。二是观察日记按一定的观察技法和观察角度去写,写出特点、写出层次(为确保上述内容,我们规定每篇观察日记不得少于200字)。三是同一观察对象的日记可能有好几篇。我们规定每篇日记不得重复上篇的内容与形式,上下两篇要写出变化、写出发展。

“定评”指学生按照“区域课改背景下初中写作‘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式”进行观察日记的生态评价。我们一月一次,按照“个人评价-小组总结-班级整合”的程序评出班级星级作文两人,共4篇。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社会现象写作 篇11

纵观近几年湖南省各地中考英语试题, 英语作文一般以10~20分的分值出现, 在各地中考中, 英语作文的难度和分值有上升趋势, 因此, 英语写作对学生的英语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 为了英语作文考试得到高分, 写作时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使用自己不熟悉或没有完全掌握的较复杂的语言规则或意义宽泛的词语, 而使用相对简单的语言规则或近似意义的词语, 这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chachter所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回避现象”。根据国际知名社会文化语言学家James P. Lantolf的理论, 回避的原因“不是没有外语知识, 而是指没有掌握某个具体语言项目的知识”。基础阶段英语写作中很多学生就常采取回避策略, 回避使用他们难以驾驭的语言规则, 放弃较为复杂的词汇和结构的使用, 这种消极的策略对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害的, 急需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

一、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回避现象

1.词汇回避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往往会因为词汇量掌握不多或单词记忆不牢, 写作的时候明明知道用那个单词, 却不会拼写, 只好通过回避的办法找一个相近意思的词或短句来代替, 使文章的表达意义模糊不贴切, 或显得冗长累赘甚至出错。

如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We should work hard, in order to cometrue our dreams. 由于学生对achieve这个词不如come true熟悉, 又没弄清两个词用法上的区别, 而使表达出错。正确的表达是: We should work hard inorder to achieve our dreams.

又如一篇作文中, 学生想表达“交卷”, 却忘了hand in这个词组, 于是就用give my paper to the teacher来替代。

在词汇回避方面, 还表现在回避使用低频词汇的现象。由于低频词在教学中不能得到反复输入加工, 学生对相同类型的词汇输入不足, 加工深度不够, 写作时不能轻松提取低频词, 自然而然回避使用低频词。

例如, 学生在使用插入语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 或对内容进行评价或总结时, 学生最熟练的表达是:用in my opinion或in a word来承上启下, 而很少用到to be brief, to sum up, to besure, in short等词。

2.句法回避

英语写作测试中, 学生为了不出错, 在句式表达上采用避繁就简, 避难就易的“应试技巧”, 写作时往往只关注是否“要点齐全”, 而忽略形式的完美, 结果导致英语表达时句法单调贫乏。

如学生作文中的一段:My goodfriend’s name was Jack, he was afriendly classmate. We usually talk aboutsomething. 这段话虽然没有语法错误, 但学生用简单句取代复合句来表达, 让人不知所云。如果换成:I have a friendwhose name is Jack. We usually talk witheach other.这样的表达就很清楚了。

又如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Oneday,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I found amistake in my homework. 这是一个由几个短句来回避使用时间状语从句的例子。

3. 语篇回避

英语的语篇是指由英语句子或段落组成的篇章。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语言的表达、构词、造句及篇章构思上存在不足, 进而导致整篇文章缺这少那, 或出现句子衔接不当, 或表达含混模糊词不达意, 或语义不连贯等。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想法, 不能使整篇文章构成结构严谨的语篇。

如作文中学生写道: We all needhappy memories and they make our lifeinteresting and colorful. “and”表示并列关系, 此处两个句子应是因果关系, 应该用because或者for而不能用and。

又如学生作文中写这么一段:Ioften make friends because of basketball. Sobasketball can also bring me friendship. 这段话句子与句子之间衔接不当, 组织混乱。正确的表达应是这样:Basketballcan also bring me friendship. Because I havemade many friends in playing basketball.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回避现象所导致的错误, 往往是因为两个句子之间的关联词语或逻辑上出现错误。从单个句子来看, 可能并不存在问题, 但因不会恰当使用关联词或关键词, 而采用回避的方式, 使文章意思表达含混不清。

段落与段落之间如果回避使用关联词, 会使得段落之间衔接不畅, 结构散乱;文章承上启下的关系连接不上, 逻辑混乱, 还会使思维出现跳跃性, 可读性较差。

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回避现象还有用主动语态取代被动语态, 用一般陈述句取代强调句型或倒装句型等。

4. “中式英语”泛滥

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导致在英语写作中, “中式英语”比比皆是。

如学生作文中写道:“Althoughthe thing is small, I learnt a lot from it.”译为:“尽管这是件小事, 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其中“小事”实际意义为“平凡的事、常见的事”, 应用“It’sa common thing”来表达。

又如:Eating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body. ( 误 ) Eating too much is bad foryour health. (正)

再如表达“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时, 学生往往逐字翻译成“I don’t agree with your opinion”, 但是“I don’t agree with you”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二、初中英语写作中回避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对词汇输入的深度不够

日常学习中, 一些学生为了扩大词汇量, 往往孤立地去背词汇表, 词汇表中只有单词及其主要义项, 而无详细用法解释及示例。另外随着电子词典的广泛使用, 许多学生不再使用厚实的纸质英语词典, 尤其是英汉双解词典或英英词典。采用上述途径记住的单词, 由于缺乏相关语境, 英语写作时很难做到准确使用。

2. 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指导不够

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认为写作是英语学习理想的输出方式之一, 初中学生能书面准确地表达意图和客观内容,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技能。然而, 在初中阶段, 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听说读的训练, 却很少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大部分教师由于考虑到教学进度, 考虑到自己的精力、时间有限, 他们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在打好语言基础上, 无法抽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写作教学, 对每个单元的话题写作内容也是一带而过。加之在实际教学中, 较大班额导致学生数量过大, 英语教师批改作文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教师批改了, 也难以做到全批全改, 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上一两句评语或只是打上一个等级了事。

长此以往, 学生的英语写作得不到教师规范有效的训练指导, 自然写作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3.写作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教师写作教学遵循“布置作文题目—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写作—教师批改—课上点评”模式。在布置作文题目阶段, 也没有组织更多的诸如“Brain Stormy”这样的准备活动。在批改阶段, 教师注重的是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 对文章的思想性、逻辑性、中美文化背景差异关注甚少。课上点评中, 教师则主要讲解语言错误。

像这样的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 缺乏激发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写作热情的因素。

4. 中考的标准化试题,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起了负面影响

英语中考的作文命题方式对学校英语写作教学起到反拨作用, 限制了在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英语中考作文往往列出了文章概要, 较完整的写作要点, 甚至考生应持有的观点。此外, 在字数上也做了限制。教师不得不以中考的命题特征和评分标准作为导向进行写作教学以及应试指导。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在考试中得高分, 因此, 考试时学生为求得作文错误量的最少化, 少出现扣分点, 常采取“避繁就简, 避难就易”“要点写到就好, 观点点到为止”等回避策略。

还有不少学生把背诵范文作为考试作文得高分的捷径, 考试时一味模仿、套用范文, 将其当做固定框架以不变应万变。

5.中西方文化差异所致

源于文化差异的写作回避现象较为普遍, “中式英语”的表达以致错误非常明显。许多学生由于受母语思维的干扰, 加之英语知识薄弱, 在英语写作时, 往往根据自己会的汉语来逐一翻译转化成英语, 或把单词简单地堆积在一起, 而回避了用恰当的语法句法去组织词汇。

三、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回避现象的教学对策

1. 教师在教学实践上要重视写作教学

作为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写作教学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初中英语教学中, 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要齐头并进, 相得益彰。大量听说读的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语感, 增加写作的储备, 可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输入。而在进行写作练习时,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 帮助其提高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

2.改进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只关注学生写作活动的最终结果, 关心学生写出的文章是否有语法错误, 是否符合考试要求。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 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我认为,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注重写作结果转到注重写作准备阶段和写作反馈及修改上来。平时注意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包括书写工整规范, 注重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注重对词汇的词性或用法的讲解分析, 加强组词成句、组句成段, 课文的续写、改写、仿写、缩写等的训练。鼓励学生写日志, 从写简短的日志开始, 让学生课下完成, 这样可弥补课堂上因受教学进度限制而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指导。

对每一单元的话题写作, 布置写作任务之前,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动笔前的指导,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相关知识输入、基本信息准备的时间。如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与写作内容相关的资料, 写作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诸如“Brain Stormy”、分组讨论、演讲辩论、词汇比拼等与写作内容有关的活动, 帮助学生开发思维, 扫除写作障碍, 增加写作储备, 使学生对英语写作更感兴趣。

教师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范文。范文只是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设定目标。写作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篇文章需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趋于完美。如果学生一味地模仿套用范文, 非但不利于其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反而会束缚其思维。

写作反馈应采取多元的手段和方式, 如采用学生“同伴互评”、教师“精彩点评”、对手“我的修改意见”、“面批”等形式进行反馈。在进行反馈时, 应尽量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而非泛泛的评价。

3. 鼓励学生多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作为语言“输入”的阅读对作为语言“输出”的写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越大, 大脑中的语言信息储备就会接收得越多, 对语言的理解力就会越强。只有具备足够的语言输入, 才可能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4. 中考英语作文的命题方式应予改进

英语中考作文的要求对学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中考英语作文由于考虑到评卷的客观需要, 设题时一般限定了写作要点, 有的还统一了观点, 明确了评卷标准。在这种背景下, 英语教师不得不以中考作文的评卷标准作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训练与指导。另一方面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 为了得高分, 不得不掌握所谓的考试技巧、写作套路, 热衷于背诵范文, 只要沾得上边就用范文去套, 这就导致学生写作时, 内容只求完整、表达只求无误、观点发挥只求点缀就行, 缺乏思维碰撞的火花, 压制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中考作文命题方式应适应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需要。如增加写作的开放程度, 增加学生写作的空间, 不要让提纲要点、过细的评分标准束缚了学生的写作。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英语中考写作命题方式的改进, 必将解放英语写作的教学, 使教师放开手脚进行写作教学改革,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上一篇:中秋消防安全标语下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