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技巧中儿科护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避免儿科的护理人员和儿童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提升儿科服务的质量规范护理。方法:对本科室近些年来发生的儿科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儿科的护患纠纷最为主要的原因有沟通技巧,护理措施,服务意识等几方面。结论:为了避免儿科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沟通能力学习,并且严格地在本岗位上履行职责,全面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护患沟通技巧中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患沟通技巧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1: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科学的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的儿童各项综合影响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根据其是否行在临床护理工作内行有效护患沟通技巧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实验对于受试者包括住院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在内的多项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结果:进行实验的60名受选者包括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等各项比较内容显示研究组整体临床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儿科临床接受住院治疗的儿童及家属来说实施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案可促进儿童接种后包括发热、皮疹、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整体发生率降低,提升儿童及家属对在住院期间的整体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患关系;沟通技巧;儿科护理;临床护理疗效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生儿数量的增多,现实情况是医院儿科就诊量和医疗任务增大。同时由于现代人教育观念转变、对于抚育下一代的重视程度提高,结合儿童患者自身的生理及发育特点,儿科科室的医疗矛盾在近些年有所增多。在此背景下,有效的医患、护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医患矛盾的发生一大重要原因便是医护及患者家属缺乏高效合理的沟通及互相理解。因此在儿科日常繁忙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一定程度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相互理解,在保证患儿家属充分认识治疗及护理方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获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整体上提高患儿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科学的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的儿童各项综合影响及综合护理效果,我院儿科在临床开展针对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对照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儿科就诊、住院治疗并符合此次实验纳入标准儿童60例,根据各项基线资料将其分为20个配对组,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个配对组随机分入两组,根据其是否行在临床护理工作内行有效护患沟通技巧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60名受选者内有女童28人,男童32人;实验受选儿童均无其他系统功能如心脏、肾脏、血压、消化疾病及精神异常情况;所有参与实验的儿童及其家属对实验期间在儿科诊室内的研究内容、研究参与要求以及目的均表示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相关疾病诊疗指南及医师相关医嘱行常规儿科护理方案;

研究组行护患沟通技巧干预综合护理方案:(1)对于60例受选儿童和家属实施必要的儿童生长发育及日常喂养、护理教育,内容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科普、住院治疗期间治疗方案选择及护理需求、出院后的儿童保健康复等;(2)在正式进行治疗之前同受试儿童和家属进行充分交流、适当陪同玩耍,语言要求平和、态度亲切,缓解儿童在儿科病室之内的紧张情绪,同时拉近护理人员同接种儿童的距离;(3)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时要求护理人员注重儿童的心理状态,尽量减少儿童的哭闹、抗拒、恐惧等行为发生;(4)治疗后注重观察儿童的身体变化和精神状态,当儿童发生过敏、皮疹、晕针等不良反应时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报告患儿的主治医生,并协同医生尽早采取对症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实验选择性观察统计60例受试者在儿科病室接受治疗及相应护理方案前后的心理和机体变化,对比其术后出现皮疹、腹痛腹泻、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频率进行组间对比。

护理人员根据儿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制作问卷,其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其满意度越高(其中,小于60分表示十分不满意,60-80分表示满意,80-90分表示较满意,大于90分表示十分满意)。问卷在患儿入科及出科当日完成,发放问卷60份回收58份,问卷信度达0.8表明具有可信度。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频率对比

从治疗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看,研究组发生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并的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1 60例患者護理后满意度情况对比

向接种儿童及家属发放、完成调查问卷完成相关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护患科学沟通技巧作为优质护理方案的中心一环,其在儿科病室内的推进进一步提高了儿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有利于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整体提升的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效果。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探索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病室对于儿童各项综合影响及临床综合护理效果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研究组发生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并的整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于在儿科临床接受住院治疗的儿童及家属来说实施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案可促进儿童接种后包括发热、皮疹、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整体发生率降低,提升儿童及家属对在住院期间的整体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董燕.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干预[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131.

[2] 王慧娟.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139-140.

[3] 于春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现代养生,2014(18):214.

作者:李红英

护患沟通技巧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2:

关于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与护患关系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避免儿科的护理人员和儿童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提升儿科服务的质量规范护理。方法:对本科室近些年来发生的儿科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儿科的护患纠纷最为主要的原因有沟通技巧,护理措施,服务意识等几方面。结论:为了避免儿科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必须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习,沟通能力学习,并且严格地在本岗位上履行职责,全面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患关系

因为存在许多特殊性以及复杂性于儿科护理的工作之中,这就需要在儿科服务的广大医护人员不断地更新和构建适应新态势下的医疗护患关系。如果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之间存在不良则十分容易引发护理纠纷的出现。护患关系本身也就是在不断建立以及发展中进行优化,这种关系也是于沟通中实现。儿科护理中高效高质的沟通会营造出极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儿科的护理过程中缺乏较为良好的沟通十分容易出现护患纠纷。在许多的护理中,许多的医患纠纷跟沟通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日常的专业能力训练中,儿科护士必须要较为积极地学习沟通艺术,不断增加护理人员跟患儿和家属之间的亲和力,消除存在于护患之间的潜在冲突,对患儿的权益进行维护,开展更为优良的儿科护理工作。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之间发生的31例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见表1。

表1:儿科护理纠纷及原因

经过统计发现,儿科主要的医护关系跟沟通技巧呈现极大关系,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1.2 儿科的工作特点

因为儿童本身就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也就决定了儿科疾病呈现出的特点,儿童因为自身抵抗力未发育完全,使得其起病急,并且病情的进展也可能较快,病情也可能出现反复的波动,儿科护理的工作量较大并且难度极高。

二、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

2.1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沟通的信息量过少

患儿在进入到医院之后,首先所接触到的护理人员就是护士,在这时候作为患儿的家长因为担心而可能情绪十分焦虑,对患儿的病情想要迫切地知道诊断、治疗、预后等各方面情况。接待患儿的护士应该针对性地把这些问题告知给患儿父母,在告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患儿自身的感受及其对信息的反馈,忽视这些必要的沟通,十分容易出现沟通的障碍,进而造成误会。

2.2护理人员语言使用不到位,存在过多的专业术语

大多数就医的患儿及其监护人因为文化水平以及自身专业水平存在的差异,其对于医疗领域的专业术语可能存在不理解,这就可能造成相互之间沟通以及交流的不良。所有被调查的患儿中,绝大多数的就医人群都更希望医护人员在解释的时候尽可能多地采用常用语言,否则可能使其对病情的理解产生偏颇而出现误解。

三、讨论

针对存在于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信息简单明了地传递给患者,而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沟通来对患儿真实的感受进行了解。要满足这一点,护士需要得到患儿以及监护人的理解和信赖。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信息,最终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护理人员自身端庄的仪表及其文明用语能得到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后期避免出现纠纷的基础。护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对自身仪表、用语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深化,对其言行进行美化。在整个医院内组织起各种礼仪以及服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

医护人员还需要及时地对患儿以及家属自身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针对其需求对服务质量进行提升,患儿在住院之后及时地跟其父母进行沟通,把握其需要,在医院内将病区的环境及时地介绍,使患者存在良好的归属感觉。对介绍用语尽可能做到通俗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坦诚地沟通交流。不要生搬医学术语。在用语上还要注意沟通环境的严肃性,杜绝语言沟通所引发的不良刺激,大多数用语都要采用赞美和鼓励性的正面用语。孩子本身就是父母的生命延續,是父母的最大生活希望,融洽地对患儿进行赞美会使家长更加容易接受护理措施,也能够更容易使孩子配合治疗,对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关系起到更加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治疗中及时地鼓励患儿、家长,使得患儿能够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护理人员还必须对专业知识以及社会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知识本身就是护患之间最为基础的沟通背景,护士自身的专业知识匮乏极有可能使得沟通环节出现某些障碍,最终影响到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

总之,儿科护理中护患之间的沟通形式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而最终目的都是建立起彼此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儿科护士需要不断地增强人文知识,对护患沟通的障碍进行克服,取得患儿的信任为首要条件,掌握好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技巧,达到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进一步促进完善护患关系,提升儿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孙静,李菀,郑晓蕾,王宁辰,李杨.113名儿科护士的患儿疼痛管理认知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02

[2]阮晓玲,邱瑜,黄建平.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05

[3]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05

[4]奚丽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

[5]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

[6]席朝霞,刘艳,辛芳琴,王莉.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10

作者:徐丽丽 高芳珍

护患沟通技巧中儿科护理论文 篇3:

浅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开展护理工作期间灵活运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98例儿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灵活比较护士沟通技巧,对两组进行评估计算各组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和儿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儿科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重视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能够提高患儿依从性,预防纠纷情况发生,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接受疾病治疗的患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然而近年来,护士与患者的关系过于紧张,经常发生纠纷,尤其是与儿科患者的纠纷。 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他们的家人经常與医护人员发生一些误会和争吵,从而产生矛盾。因此,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要注意沟通,避免语言歧义、表达不正确引起纠纷,本文以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8例患儿为例进行调查护士与病人沟通技巧的具体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患儿98例作为观察对象,经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辅以常规护理干预,如监测患儿身体指标,对症用药治疗等。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灵活采取护患沟通技巧具体为:

1)需开展预防性沟通工作,护士应在第一时间向患儿家长介绍该病的诊断结果,介绍该病的可能发展、并发症、随访方法及预后效果,以促使患儿家长及时了解病情。并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发生情况。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偏方及注意事项,鼓励家长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严肃的语气,让家长明白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专业性,语气要轻柔,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孩子的休息。整个过程要时不时地不时地微笑,抚慰和安慰处于病中的孩子。对于某些动物或自费的检查要素,检查前应征得儿童家长的同意,为进行必要的检查,护理人员应向家长介绍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耐心说服他们。

2)对于儿童的某些常见病,还需要进行集体沟通,以广告、教育等形式为老人聚集儿童,促进他们对季节性传染病和多发病的认识,并详细说明具体病因。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讲座结束后,护士要了解家长在例行巡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答。

3)开展理解性沟通。即在孩子住院时积极与孩子或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病情感受、饮食、生活习惯、耐受性等基本信息。护士应通过角色互换进一步了解孩子家长的焦虑心理,尊重他们的一些需求,在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如果护士在沟通过程中遇到不明原因的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解答,决不能因为不知道而拒绝解答。

4)除了语言交流,护士还必须通过书面交流,将儿童常见病的知识收集在健康传单或手册中,分发给老人的孩子,也方便语言交流时不在场的父母,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家长和护士之间更好的合作。

2结果

2.1 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同时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儿童是特殊病房之一,患者为婴幼儿。 大多数人太年轻,无法正常交流。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护士和孩子家长之间的交流。当孩子生病时,他们的父母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恐惧。目前,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还可以缩短护患关系,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

在实际工作当中:

1)护士应通过沟通获取儿童和老人的基本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映射并传达给医生后,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此外,与护士的沟通还可以节省医生的时间,提高诊断速度,避免耽误孩子的病情。通过沟通获得的基本信息越详细,医生获得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就越高。

2)也可能是孩子和家长的知情权,在沟通的过程中,有必要告知他们疾病的诊断和随访情况,并解释各种税费要素,让家长能够很好地了解。同时,护士还可以向孩子家长介绍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缓释方法,有效预防事故发生,进一步保障家长的信息知情权。

3)良好的沟通技巧还可以促进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合作。 如果护士认真向孩子的父母解释用药技巧和注意事项,他们可以获得父母的信任。另外,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回答很多问题,双方可以逐渐建立信任感,家长也可以越来越愿意配合护士,尤其是在静脉注射等治疗上,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效率工作的。

4)在交流中,看护人也应该了解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在交流中通过不时地抚摸来缓解孩子痛苦的语气,缓解孩子的情绪,有助于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还要结合孩子家长的需要,讲解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特别是季节性高危传染病,帮助孩子和家长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疾病预防的效果。

总之,在幼儿护理过程中意识到使用护患沟通能力可以提高幼儿的依从性,预防冲突,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丽. 解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4):1.

[2] 魏莎莎. 浅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J]. 医药卫生(引文版):00147-00148.

[3] 宫景霞, 赵敏.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0):2.

作者:屈欣茹

上一篇:财政所长竞聘演讲下一篇:店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