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恰当运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是企业节约纳税成本,取得节税收益的有效途径。纳税筹划中运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固定资产折旧,利用税收临界点、合理分摊费用,选择长期投资核算办法,利用利润分配进行纳税筹划。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论文 篇1:

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白炽化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拥有纳税筹划措施。纳税筹划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范畴内,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

我国的各种税种的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对所得税进行筹划时,受其影响最为明显。纳税筹划的途径有多种,如缩小税基、采用低税率、延期纳税、税收优惠以及涉税零风险等,在缩小税基中又可以分为缩小绝对额和缩小相对额。其中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相关的纳税筹划主要是缩小税基和延期纳税,下面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来讨论企业如何筹划纳税,以期取得“节税”的效益。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一存货》规定,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协作件、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计价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期末存货价值和销货成本,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及所得税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现行税制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生和领用,按实际成本价计算,计算方法可以在个別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5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一般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而且计价方法一经选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要经董事会或经理层(厂长)会议等机构批准,并上报当地税务机关备案,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来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使企业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数相对的减少,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而采用先进先出法势必会增加企业所得税负担,减少税后利润。反之,当材料价格不断下降,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同样会导致期末存货价值较低,销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达到“节税”目的;而采用后进先出法必将导致相反的结论。当物价上下波动时,企业则应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可以避免因销货成本的波动,而影响各期利润的均衡性,进而造成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资金的难度。特別当应纳所得税额较大,企业未有足够的现金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其他经济活动,有的甚至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 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因为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各期计人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不会时高时低,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使各期利润比较均衡。

3 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意味着企业在该期间内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人,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于征税期,其实现利润越多,则缴纳所得税越多,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将加大当期的材料费用摊人,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减轻企业税负。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合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成本也不同。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由于在折旧方法上存有差异,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不同税制因素的影响

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则宜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较为有利。这主要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得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而在后面的年份则提取的折旧较少,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企业在开始年份内取得了一笔国家无息贷款。但是,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应选择平均年限法较为有利。由于延缓纳税收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因此,在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往往会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大于延缓纳税的收益。当然也会出现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小于延缓纳税的利益。这主要看市场资金的折现率高低。所以,在未来税率越来越高时,企业就需要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对企业的折旧方法做出最佳选择。而在素进税制下,过高的利润额,会引起过高部分所对应的税率偏高,从而会使企业税负也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则适宜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业的利润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企业的纳税。当然,由于企业自身的条件、税率累进的急剧程度以及银行利率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对折旧的“税收挡板”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累进税制下,企业到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较为有利,仍需企业经过比较分析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2 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拥有的资产实行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将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但是,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税收抵税额,从而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延缓纳税额与延缓期间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乘积)。可见,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企业并非总是不利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选择有效地利用通货膨胀,使企业获得“节税”效应。

3 折旧年限因素的影响

新的会计准则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

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此来达到节税及企业的其他理财目的。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得节税的好处。而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随着2008年即将开始实行的所得税税率调低,企业可以减少支付所得税额。

4 资余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价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也无轮折旧年限多长,计算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资金受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因为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而获得不同的资金的时间价值收益和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由于资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因此,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含量是不等的。这样一来,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时,就需要采用动态的方法来分析,先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按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进行贴现后,计算出各种折旧方法下在规定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的现值总和及税收抵税额现值总和,再比较各种折旧方法下的折旧现值总和及税收抵税额现值总和,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税收抵税现值的折旧方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三)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或是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由于采用直线法,每期的溢折价摊销额和确认的投资收益是相等的;而实际利率法,每期按债券期初的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的乘积来确认应计利息收入,且其金额会因溢折价的摊销而逐期减少或增加。债券摊销方法不同,并不影响利息费用总和,但要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因此,当企业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选择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前几年的折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的摊销额,前几年的投资收益也就小于直线法的投资收益,公司前期缴纳的税款也就相应的较直线法少,后期缴纳的相对较多,从而取得延缓纳税收益。相反,当企业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应选择直线法来摊销,对企业则更为有利。

(作者单位: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邸延波)

作者:迟学东

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论文 篇2:

论会计处理方法与纳税筹划

摘要:恰当运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是企业节约纳税成本,取得节税收益的有效途径。纳税筹划中运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固定资产折旧,利用税收临界点、合理分摊费用,选择长期投资核算办法,利用利润分配进行纳税筹划。

关键词:节税收益 会计处理 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tax planning)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按照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约税收成本的税收收益。

一、会计处理在纳税筹划中的特点

1 非违法性。纳税筹划只能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行为上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但在结果上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立法者的立法意见相背离,但是要符合“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者不罚”的原则。

2 预先性。纳税主体对各项纳税事项须做出事先安排,在各项经营活动发生之前把税收成本当作一个内在的成本来考虑。因为纳税行为相对于各项经济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如企业发生营业行为后才有营业税业务,销售行为后才有增值税和消费税义务,收益实现后才有所得税的缴税义务。因此,从客观上为纳税人提供了对纳税义务发生前做出预先安排的可能性。

3 目的性。纳税筹划的目的是纳税人或代理人利用税收、会计、法学、财务管理等相关科学的综合运用,改变应税行为的原始形态,从而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增加净收益。

二、纳税筹划在我国的运用现状

我国纳税筹划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才逐渐发展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探索期,主要是指1994年以前。从1978年国家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鼓励发展“三资”企业,这些“三资”企业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纳稅筹划”的理论,他们利用我国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当时我国政府税收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税收机关征收弹性大等条件,节约了大量的税收成本,直接导至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而同时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我们认识到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发现了不少法律法规和税收征管程序上的漏洞,为下一步纳税筹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初步发展期,主要是指1994年--2000年。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这些企业也开始重视节本增效,尤其是上缴给国家的税收成本的节约,对纳税筹划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企业和政府都普遍接受了纳税筹划工作,并在实践中逐步运用。为规划纳税筹划工作,为纳税筹划打下制度和人才基础,人事部考试中心和国家税务总局职业资格管理中心,在2000年6月举行了全国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纳税筹划队伍,为纳税人提供税务服务,促进了我国纳税筹划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一大批税收理论界的学者对纳税筹划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理论文章,《中国税务报》还专门开没了纳税筹划专栏,为纳税人提供筹划平台和案例。一些大专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纳税筹划专业或纳税筹划课程。三是普遍运用期。2001年以来,人们不仅在思想上普遍接受纳税筹划理念,实践中也开始普遍运用,特别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税务中介机构陆续进入这一服务领域、直接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政府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对税收筹划进行引导和规范,迅速促进了纳税筹划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三、合理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能够改变应税行为的原始形态,从而合理合法的节约税收成本,从而取得“节税”收益。

1 选择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包括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存货资金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货的种类繁多,增减变动频繁,存货的核算对企业的税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销货成本是期初与本期增加的存货之和,减去期未存货的差,因此,其来存货的大小,洽好与销货成本高低成反比。也就是该期未存货金额越大,销货成本便会减少,销售毛利就会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税负电会随之增加,反之,期未存货金额越小,销货成本愈大,销货毛利变小,应纳税所得额及所得税税负随之减少。

我国现行税制规定,各项存货的发生和应用按实际成本价计价,计价办法可以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等五种方法中任选一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应纳税额,从而使企业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但是计价方法一经选用,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要经董事会批准,并上报当地税务机关备案,同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说明。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用多种存货计价方案计算出多组数据,然后选择出最有利于自身净收益最大的存货计价方案。(1)材料计价方法的选择。一般来说当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来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使应纳税所得额相对减少,达到减轻所得税负担,增加净利润。如果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则宜采用先进先出法,同样能将期末存货成本调至最低位,本期销货成本调到最高他。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达到“节税”的同的。而当材料价格上下波动不稳明,企业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可以避免因销货成本的波动,而影响各期应税所得额的均衡性,进而造成影响企业各期所得的上下波动,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特别是企业应纳所得税额较多,波动幅度较大时,现金流的波动较大,不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现金资源。

转让定价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经济联系的企业各方均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或买卖过程中,不是依照市场买卖规则和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而是根据他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或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之间的收入进行的产品或非产品转让。转让价格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以达到转让利润,减少税负的目的,这里的关联企业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控制和被控制法律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

转让定价的方法主要有:(1)以内部成本为基础进行价格转让。(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转让。无论哪种计价方法均以达到关联企业整体净收益最大为目的。运用转让价格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转让价格的波动必须在合理范围 之内。因为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如

果纳税人确定的价格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一般而言税务机关调整的价格比正常价格会略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自已制定的转移定价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依法进行调整,则纳税人不仅得不到节税收益,而且还会发生一定的损失,包括价格被调整而增加的税收开支,还包括为纳税筹划已发生的筹划费用,还会因此而影响纳税人的商业形象。二是运用转让价格进行纳税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因为通过转让价格,能够形成节税收益,而同时也需要一笔筹划开支,如付给咨询公司的报酬,设立中问公司的开支,利润转让过程中的费用等。只有节税收益大于筹划开支时转让价格纳税筹划才有意义,否则没有必要,或者可能得不偿失。

2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式进行纳税筹划。固定资产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多次地参加生产过程,但仍能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由于长期使用,尽管外在形态保持不变,但发生损耗是必须的,其价值也会逐渐减少。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内,按照确定的计价方法对发生的损耗额进行系统的分摊。所以固定资产折旧便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折旧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及应纳税额的多少。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常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直线法,又叫平均法,平均使用年限法。计算办法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除以预计使用年限,计算出在使用期限内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自然损耗法,即根据固定资产自然磨损程度提取折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折旧额先少后多。(3)加速折旧法,主要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种办法的特点是先期快速计提折旧,后期则提的少。(4)产量法,根据固定资产生产能力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假定固定资产提供的生产服务能力会随着使用的损耗而减退。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计算出预计生命其内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除以整个生命周期内预计可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计算出单位产量应计提折旧额。

采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会对纳税企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響。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产生不同的固定资产价格补偿;其次不同的折旧方法引起计入成本折旧额的不同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高低,从而引起应纳所得税额的增减变化。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也就是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合理选择,力图减少税务开支,增加节税收益。(1)不同税制下折旧方法的选择。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所得税税率不变,宜采用加速折旧法,主要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得最新的使用期间折旧较多,而在后面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少。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加速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多,尽管在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计提折旧数额和应纳税额不变(假设各年底企业均为盈利),但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企业显然相当于在开始年份内取得了一笔国家无息贷款。(2)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折旧方法的选择。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拥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实际上已经贬值,不可能按现行市场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因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宜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缩短资产回收期,使前期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节税收益。(3)根据企业生命周期选择折旧。(4)享受减免税条件下折旧方法的选择。如果企业在创立阶段符合国家减免税优惠条件,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宜采用直线法,并且尽可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比如一个企业如果享受设立后三年内免交所得税的优惠。假设使用加速折旧法,则把大部分折旧成本计人了免税的优惠期,而后几年需要以折旧成本调节应税所得额时,影响力就很小了。

3 利用税收临界点进行纳税筹划。在我国现行税法中,纳税筹划可利用的临界点主要分为税基临界点的筹划和优惠临界点的筹划。税基临界点的筹划是在税基减少上做文章,而优惠临界点则主要是向优惠政策应具备的条件靠扰,换句话说,是不具备条件时,创造条件享受优惠。(1)税基临界点的筹划。税基临界点在起征点上表现比较明显,比如税法规定,若一次性收入超过10000元,则缴纳3%的税款,若某A收入刚好为10010元,则按规定需缴纳300.3元,实际取得收入9709.3元;而某B收入为9999元,则不需缴税,实际取得收入为9999元。因此为了规避10000元这个临界点,某A就应该主动将自己的收入减少10元,即可多获得较多的实际收入。(2)税基跳跃临界点的筹划。税基跳跃临界点存在于多类应税商品,应税行为的变化而导致税率的跳跃。比如,现行消费税规定,甲类卷烟税率为20%,乙类卷烟税率为40%,丙类卷烟税率为25%,三类卷烟的税率差别很大,而适应哪一档税率则主要取决于卷烟的分类,而类别的划分取决于卷烟的价格,三类卷烟价格的分界点就是税率跳跃变化的临界点,如果卷烟价格在分界点附近,纳税人可以主动降低价格,使卷烟类别发生变化。从而适用较低税率。

优惠临界点筹划的关键是向国家制定的优惠税收政策靠扰,创造条件,使自己达到优惠标准,从而取得节税收益。在我国,为了促进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当然国家也对适用优惠政策做了很多限制,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优惠J临界点。

4 合理分摊费用进行纳税策划。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将费用分为两大部分,即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经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而期间费用则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由于费用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成本的增加在营业额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会减少,导致税基减少,应税金额减少。

企业费用开支有多种内容,比如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以及各项杂费开支等,其中劳务和管理费用开支最为普遍,也是企业费用开支中两项最主要的内容。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要求将这些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费用发生并归集起来以后,如何最大限度地分配产品成本使得企业税基最小。常见的费用分摊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实际费用分摊法,即根据实际费用进行摊销,费用额依据营业收入的多少加以确认。二是不规则摊销法,即根据营业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对某一产品不摊销费用,比如产品摊销广告费即可对被推销的产品分配。这体现了费用分摊的不规则性,因而被称为不规则摊销法;三是平均摊销法,即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入每个产品的成本中。以上三种摊销方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这些差异正是纳税策划的切入点。费用有时难以控制,而且并非完全可以预见到,然而费用摊入成本的办法却可以控制,由于不同费用分摊法会对利

润和应纳税额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必然会使企业形成节税收益。一般来说,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润,减少税基的恰当选择。只要生产经营者长期从事某项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各项费用按营业额进行平均分摊,就可以将这段时间获得的利润进行最大限度地平均,避免出现利润的高峰与低谷,也就避免了应纳税额的高低波动现象。

5 选择恰当的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对外长期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办法有两种,即成本法和权益法。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在取得股份以后,其账务处理应根据投资者的投资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含的比例和所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决定采用那种办法核算。当长期投资的股份低于被投资企业股份的25%时,所拥有的股权不足以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时,适用以成本法进行核算。当股权比例超过25%时适用以权益法进行核算。因此在纳税策划中,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仅从取得的“节税效益”的角度考虑,投资于被投资企业股份在25%左右时,应选择低于25%的比例。对长期投资收益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6 利用利润分配进行纳税策划。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将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实现利润在进行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这里的调整是指所得稅前弥补亏损和投资收益中已纳税项目按规定需补交所得税的项目。利用利润分配进行纳税筹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法。(1)推迟开始获利年度,延长申报经营期。(2)利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税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的不足弥补的可以递延弥补,但是延续弥期最长不超过五年”。国家这一立法规定的意图是从长远着想,为培育税源向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税收帮助。(3)在低税率地区投资的利润不予分配,按现行税法规定,纳税人从被投资企业分得已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以在计算年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即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所得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退还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因此,保留低税率地区被投资企业和税后利润不进行分配转为资本,可以减轻投资方税。

参考文献:

1 苏春林纳税筹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文丽,论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纳税筹划[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1)。

3 李大明,论税收筹划的原理极其运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6)。

(作者单位: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河南郑州450003)

(责 编:贾 伟)

作者:高丽萍

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论文 篇3:

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市场,加入WTO象征着我国全面对外开放,促使市场全面发展情况日渐复杂。世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挑战也不断增多,在此环境之下企业必须充分展现出自身优势,借助经营理论观念,展现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从降低成本及市场细分的层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文章针对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内涵及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在纳税筹划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与运用途径。

【关键词】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纳税筹划

借助税金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经营生产成本结构,在合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成本最低化,平衡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企业开展纳税筹划一般会借助会计手段来开展对企业各项税务的处理。在纳税筹划开展时,因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经营生产范围领域的税务及政策存在差异,所以必须借助会计处理手段,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在践行我国税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1 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内涵概述

1.1 纳税筹划内涵与作用

1.1.1 纳税筹划内涵

纳税筹划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主要工作便是在国家政策许可、法律法规导向下,对企业筹资、经营、投资、管理等诸多活动开展科学合理的安排统筹。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为了促进社会企业发展,会经常调节税费、实施税费优惠等诸多惠民政策。那么,纳税筹划便是及时把控当前社会税务政策,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之下,最大限度地节省企业纳税金额,对企业各项税务进行筹划,实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

1.1.2 纳税筹划作用

纳税筹划的作用在企业经营生产中显而易见,借助纳税筹划手段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还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企业会计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1]。此外,税收是我国政府经济的主要来源,严格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进行纳税,还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政府纳税,在践行企业法律义务的基础上,保障我国财政税收事业自然稳步发展,为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会计处理方法内涵与选择

1.2.1 会计处理方法内涵

会计处理方法便是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会计工作人员会将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将会计核算活动中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手段进行整合。在企业日常工作当中,会计处理方法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核算活动的效率,一般情况下企业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有销售结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损失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外币折算会计处理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等诸多手段[2]。针对企业不同的经济活动,可以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核算工作的精准性、高效性。

1.2.2 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会计工作经验,结合不用类型的企业经济活动内容与类型进行分析,科学合理选择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经济活动的来源、性质进行分析,将可能产生的经济问题进行预设,并且选择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工作方案。对企业经济活动类型进行把控,结合不同行业领域的要求,科学高效地选择具备适应性的会计处理方法。全面掌握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工作制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各项会计工作内容进行冷静、严谨、客观地分析,沉着应对各项企业经济活动内容,探寻出最佳的会计处理方法[3]。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并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当中。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准则的要求,适当把控国家会计准则的变化,经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切实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借助科学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各项会计工作事务,实现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 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在纳税筹划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逃税与纳税筹划边界不清晰

在市场经济发展当中,企业经营生产过程虽然相对自由,但是仍受到政府部门和行业规则的牵制。企业任何经营生产行为都应该在法律法规允许下开展,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也受到行业发展氛围、政府政策的影响。为了确保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依法承担起纳税责任,以便于实现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统一。当前,很多企业负责人将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相混淆,甚至混为一谈,直接造成企业违法乱纪问题出现。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两者存在本质区别,虽然两种形式都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纳税费用,但是纳税筹划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政府政策的引领,依法帮助企业减免税负[4],而偷税漏税则是不合法、违背法律要求的手段,给政府税收与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2.2 過度注重纳税筹划结果

客观来说,企业经营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的手段,是企业经营生产的一种形式。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过度看重纳税筹划效果,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但是却支出了额外的费用,这样的税务筹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负担,违背了企业经营生产的初衷。过度注重纳税筹划效果是不可取的,应在不影响企业其他经济活动、经营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借助纳税筹划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

2.3 纳税筹划成本估算困难

纳税筹划是一种先行的决策行为,在开展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整个纳税筹划的结果和效率。因此,在实际开展纳税筹划时,纳税筹划成本就成为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数值,并且纳税筹划会涉及诸多细枝末节问题,若忽视这些问题那将会造成纳税筹划成本估算不精准。

3 企業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3.1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产品销售价格最大化、原料成本最小化,会通过存货的形式保障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存货计价方法。在运用存货计价方式的过程中,存货计价的方式与存货各个阶段的销货成本有直接联系,而且存货各个阶段的价值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所得状况。所以,企业会计在开展存货计价方法纳税筹划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生产实际情况,考虑市场物价变化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计价税务筹划方式[5]。存货计价税务筹划工作受到比例条件税率的影响较大,当市场原材料价格下降时,期末的存货价值较低,那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销货成本,进而实现节约税费的目的。

3.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纳税筹划,应该对企业利润水平进行分析,尽量避免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全面分析考虑可能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针对不同税制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考虑到比例税制因素,若固定资产折旧筹划过程中所得税的税率不变,那么便可以考虑选择加速折旧手段;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筹划税率增高,便可以选择平均年限会计处理方法来减少企业纳税;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筹划受到社会通货膨胀问题影响,那么便可以借助历史成本计价手段来进行税务筹划,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税收资金贬值。在开展企业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利益,在增加企业投资收益的基础上,采取加速折旧的手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债券溢折价摊销方法选择

结合我国现行的会计原则规定,针对债券溢折价摊销方法,一般企业会采取直线法或者实际利率法等手段进行摊销。针对直线法来说,便会对每一期的债券溢折价摊销金额进行确认,确保债券溢折价摊销额与收益相等;针对实际利率法来说,每一期按照债券期初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来确认应收利息收入,并且金额会因溢折价的摊销逐渐减少或增加,债券摊销方式不同,所以不影响利息费用总和,但是影响企业各个年度的利息摊销金额。为此,当企业在折价购入债券时,必须选择与实际利率相契合的会计处理方法开展核算。若前几年债券溢折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投资收益,那么公司前期缴纳的税款就相应地比直线法少,若后期缴纳的税款相对较低,那么会取得延缓纳税收益。相反,若企业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就需要选择直线方法开展摊销,这样对企业更加有利。

4 企业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途径

4.1 企业采购环节

企业商品采购环节是企业成本支出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商品采购时,一般会通过赊购、现金采购两种手段开展结算工作。在此环节开展税务筹划非常重要,为了保障税务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在没有付出成本货时,必须先获取对方的发票,以发票的形式作为依据,若销售者可以接受拖收承付与委托收款的方法,那么便可以使对方先付税款[6]。针对赊账和分期付货款两种情况,应该收取销售者税款以便实施垫付工作,这样企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资金调度,实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4.2 生产管理环节

生产管理环节的税务筹划也是企业成本节约的关键,在生产管理环节纳税筹划过程中,一般会使用以下几种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在固定资产选择的过程中,科学合理选择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手段,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纳税统筹的有效性,并且会影响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率。那么,就需要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针对已用的房屋、建筑物、运输车辆等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开展经营租赁的形式来强化企业经济效益。针对还未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物、运输车辆,便不适合使用固定资产折旧手段,并且特殊行业所采取的折旧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折旧方式。针对特殊行业来说,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可以选择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并且考虑企业资金的价格变动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折旧方式,保障纳税筹划的高效性。借助无形资产的会计策略,明确开发费用和研究摊销期,充分利用贬值、易消耗品等包装物摊销手段,采取一次摊销和分次摊销的手段。充分整合不用摊销方法,明确企业资产情况、费用水平、所得税情况,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延缓纳税目的。

4.3 销售环节纳税筹划

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为了完成企业销售额,销售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收入,所以在企业销售环节开展税务筹划时,需要结合不同销售方式来选择适合企业的销售环节税务筹划策略。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不同销售方式的结算方法存在差异,企业开展混合销售时的纳税筹划工作,应该注重销售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机关要求,明确混合销售满足何种纳税筹划方式。若企业出现兼营行为,那么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时,应该分开核算,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税费需求。此外,企业为了不影响自身实际利润水平,需要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分摊方法进行分摊,在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下,结合企业实际实施高效、合理的纳税筹划手段。

5 结语

总而言之,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管理内容,必须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借助会计处理方法,针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内容、经济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展纳税筹划,稳步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严格把控政府税收政策,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将会计处理方法融入企业采购、企业生产管理、企业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强化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德友.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纳税,2018(6):48.

[2]宋玉.企业合并中会计及税务处理分析与税收筹划探微[J].财会学习,2018(1):155-156.

[3]张秀芳.关于企业纳税筹划中会计处理方法的应用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36):65.

[4]贾双信.企业纳税筹划的根源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理财(学术版),2019(1):49-50.

[5]张宏亮.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探究[J].经营者,2019,33(6):100-101.

[6]马慧敏.企业会计核算中税收筹划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266.

作者:李典

上一篇:物业演讲稿优选下一篇:煤矿班长事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