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土木工程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下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一种常见的质量缺陷,为减少这种现象的不良影响,做好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混凝土裂缝危害与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凝土裂缝土木工程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凝土裂缝土木工程论文 篇1: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1)

摘 要: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混凝土裂缝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唯有实现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有效分析,才可以为相关防治措施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很多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研究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1按成因划分

混凝土裂缝成因:一类是结构性裂缝;另外一大类是非结构性裂缝。一般来说,非结构性裂缝占了80%,以收缩裂缝为主导。非结构性的裂缝指的是没有受力而产生的裂缝,比如沉降裂缝、混凝土表面收缩形成的裂缝、混凝土徐变产生的裂缝等。而结构性裂缝指的是受力裂缝,比如承压裂缝和受拉裂缝。

1.2按产生时间划分

在施工期间存在一类塑性收缩裂缝,另外还有沉降收缩裂缝等。在使用期间则可能存在碱性骨料产品反应产生的裂缝、循环动荷载过大引起的裂缝等。

1.3按裂缝形狀划分

按形状可进行以下分类。(1)纵向裂缝,主要因钢筋锈蚀导致;(2)剪切裂缝,一般由震动位移或者竖向荷载引发;(3)横向裂缝,如温差作用引起;(4)X形裂缝,如瞬间撞击作用导致;(5)斜向裂缝,常见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温差作用引起;(6)其他各种不规则裂缝,具体成因中可能有火灾或反复冻融等。

2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操作原因

在浇筑混凝土建筑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影响具体质量,包括操作流程、操作工艺、操作方法等。除此之外,施工环境及混凝土硬度都会影响混凝土,但其中操作工艺的影响最大。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工艺一旦出现问题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另外,操作人员的水平过低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等问题,都会引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施工工艺把关不严是造成混凝土部分裂缝的重要原因。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层的布置中受力存在明显问题会导致后续混凝土存在裂缝隐患。

2.2结构原因

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非常重要。另外,施工完成后,应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因结构问题出现裂缝。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结构影响因素,保证治理的效率不出差错。在施工中,需要注意钢筋的间距、保护层的厚度以及易裂部位增加加强筋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2.3材料原因

材料原因有可能导致裂缝产生,混凝土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混制和搅拌,如果材料本身质量不过关,那么后续的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会导致裂缝,材料配比、设置过程出现问题,同样会导致裂缝。其中水灰的比例问题比较常见,经验不足人员常常导致水灰比例不合理,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4外部原因

施工过程存在于室外环境下,而水泥砂浆的固化需要较为稳定的气候条件,否则会对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强降雨会使大量的水分渗入混凝土中,水灰比受到影响较大;稳定的温度环境同样重要,温度较低则会影响初凝时间、温度太高则会使得热量无法及时扩散。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对混凝土进行良好的养护,如果混凝土表面进行水化反应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水分,就会造成内部热无法释放而导致混凝土的表皮开裂。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提高混凝土防裂缝方案的设计水平

在防裂缝方案设计中,人们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关注,分析荷载的可变性,使方案设计得到改进,满足混凝土质量控制需要,并保证荷载控制方案得到切实改良。一是要加强对临时荷载的重视,结合最大预算方案的构成特点,制定特殊荷载管控策略,充分满足机器运转和操作的需求,更好地适应荷载控制方案的创新设计需要,为混凝土裂缝的充分管控提供必要支持。二是要加强对混凝土构件的研究,明确超载对裂缝的影响,使防裂缝方案设计更加充分地满足建筑工程的裂缝控制需要。三是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因素的关注,明确施工技术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以便裂缝控制措施的制定与房屋维护方案设计相适应,充分满足混凝土构件的需要,为裂缝规避提供帮助。四是要加强对温度变化对裂缝影响的研究,充分结合裂缝特点,制定防裂缝方案,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需求。

3.2完善混凝土浇筑养护方案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人们要加强对养护的关注,尤其要对混凝土浇筑环境进行湿度控制,使养护技术的应用具备更加理想的环境基础。一是要加强对夏季施工环境的关注,对养护方案进行改良设计,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需求。二是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站的关注,对出机塌落度进行考察,使骨料控制方案设计更加合理。三是要加强对混凝土控制缝的关注,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控制方案,为养护技术的进一步改良提供经验,保证浇筑方案设计与混凝土养护要求相符合。设计浇筑养护方案时,要加强对混凝土形变特征的研究,按照超静定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制定拉应力调整方案,改进缝隙控制方案,实现对缝隙的控制处理。

3.3提升混凝土配料的搭配合理性

在制定混凝土配料的改进方案时,人们要重视混合料的构成,有效分析不同形式辅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以此满足混凝土制备和应用需求。一是要加强对引气剂和塑化剂特征的关注,评估新型材料对原有材料的替换性,使水泥材料的替代品可以得到有效的价值认定,为混凝土配料的高水平选取和应用提供帮助。二是要加强对混凝土拌合技术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冰块拌入方案,确保碎石等关键材料得到有效冷却,更好地适应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在制定混凝土配料搭配方案时,要加强对夏季施工特征的关注,对浇筑质量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使配料搭配更加合理。

4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案

4.1涂膜添补法

涂膜添补法适用于混凝土当中裂缝较小的部位,进行填补时,首先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清洁,避免由于杂物影响填补的过程,清理出大块的杂质后,将修补剂涂抹在表面,冷却形成修补膜。涂抹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底层和主层的涂抹,以上两处为容易再次出现裂缝部位,因此涂料要进行多次涂抹,并且以垂直的方向确保涂抹均匀。

4.2开槽填补法

在较大的裂缝当中经常用开槽填补法,但是由于填补法工艺较为复杂,数量较少的裂缝中进行使用效果更好。通过在早期凿出一个u型的凹槽,在凹槽中涂抹修补剂,将聚合物进行填充来实现填补,达到辅料与周围水泥相混合的目的。特别注意修补部位的压平,并注意天气、温度、湿度等对开裂修补的影响。注意修补部位的隔绝,路面混凝土修补部位采用塑料薄膜封堵的方法。

4.3低压注浆裂缝填补法

对于中等宽度的混凝土裂缝,应用裂缝填补法方式进行修补。主要是对裂缝进行完全的清理,并在裂缝处注浆进行密封。第一次修补剂凝固之后进行二次注浆,待凝固之后进行表面清理工作。如果裂缝较多时,可以通过白胶布对修补处进行辅助。另外,当裂缝修补较为困难时,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补缝器进行修补,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内部修补质量较为密实,提升修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从设计原材料、管理工艺和设计和养护方式上进行控制。管理人员要对建筑要不要对混凝土管理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从防治结合的角度开展施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军.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0,No.335(24):20-21.

[2]韦茂.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2019,016(027):187-188.

[3]尹丽娜.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轻松学电脑,2019,000(015):P.1-1.

[4]陈立,陈爱鑫.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砼裂缝防治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000(008):160.

作者:刘强

混凝土裂缝土木工程论文 篇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下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一种常见的质量缺陷,为减少这种现象的不良影响,做好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混凝土裂缝危害与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措施。

关键字: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裂缝;裂缝处理

引言

混凝土具有极限拉伸且不易变形的特点,是当代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复合型材料,但其在建筑施工完成后较易出现裂缝,会对土木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留下严重安全隐患,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了解缝隙产生的原因以及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裂缝带来的危害,把风险降到最小。

1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首先,降低使用安全性和结构承载力。与实际受弯构件的楼板结构情况相结合,虽然受弯位置允许出现裂缝,但是需要保证裂缝处于规定范围内,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裂缝损害结构荷载能力的问题,尤其是当使用者在进行使用或施工装修时,还会导致楼面结构承受其他作用力。其次,降低结构的防水性。无论裂缝出现在结构的哪个位置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结构的防水性能,不但会降低土木工程的安全性,还会导致严重的渗漏问题出现,尤其是没有进行专业防水处理的结构,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2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因素

2.1材料因素

首先,混凝土制造时,粗骨料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岩石,加之大量使用,易导致空隙的产生。若存在较多泥浆,还会对夏期施工过程中的凝结性造成不利影响。各类骨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裂缝。其次,在选择水泥过程中,往往选择那些矿渣水泥,或者热量较低的水泥,加之不合理的水灰比,也会造成裂缝的存在。另外,混凝土中所产生的泌水问题,往往会造成不均匀分布,进而引发裂缝现象。若添加较多材料,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进而引发裂缝问题。

2.2温度应力引发的混凝土开裂

没有达到标准强度的混凝土构件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外部温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温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那么温度应力将不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但如果温差较大,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的强度,那么就可能发生塑形收缩,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庞大,内部温度难以有效释放,容易出现此类裂缝。为了有效控制裂缝问题,工作人员在施工中要加强分析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和结构,优化施工方案,准确地进行计算、實验,加强对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从而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

2.3沉降裂缝

设计方案有时候会有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在这个时候,设计者并没有按照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析设计,内力分析的数据会有出现错误的情况,计算的荷载系数取值不符合要求等。除了这个,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进行勘查,工作出现失误,地址的资料和结构数据不是很准确,有了不一致性和误差,这样会直接使建筑地基不够稳定,加大了混凝土发生沉降的可能。而如果经常下雨下雪,在这个天气中进行混凝土施工,由于湿度过大,混凝土建筑物地结构构造被冲击,刚刚才施工完成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凝固,这个原因就可能直接影响混凝土下沉的情况发生。

2.4施工人员因素导致

部分施工单位在引进施工人员时不会提出严格要求,并且在施工前无法完善地培训施工技术人员。而混凝土搅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将各种原材料合理地加入搅拌机,如果原材料配比不合理会降低浇筑后的混凝土质量,提升裂缝等问题的产生几率。

3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3.1改进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作为主体材料,在建筑中不可或缺,因此在混凝土的改进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要确定水泥的质量。水和固态的混凝土混合之前,可以将固态的混凝土挑选出来,选择新的混凝土或者用一些复合型的新型材料来与水混合,保证原材料的优势。其次,在配制液态混凝土的过程中,温度比值要控制在0.24~0.38,最大不能超过0.6。例如:在建造居民住宅的工程中,应选择低热的水泥,应选择含泥沙较少、有毒物质较少、化学成分适宜的骨料,两者在混合时要注重控制颗粒的大小与含泥沙量,然后将水与水泥按照0.24~0.38的比例混合,直至混合成液态,要反复搅拌,防止液态的混凝土凝固,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

3.2温度的合理控制

有效控制水分,也是预防裂缝的方式之一;对于材料配比过程中,选择水分较少的水泥,以降低由于水热化现象而引发的裂缝;对于混凝土入模过程中,若无法对材料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就会因混凝土自身性能的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此时可混入冰块,实现对入模温度的有效控制,还可采用冷藏的形式,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但此种方式对体积具有一定的要求。可结合冷水循环系统,合理地对内部温度进行控制;配比混凝土过程中,会引发热能问题,由于热能的存在,在对材料进行搅拌过程中,要对水分进行合理控制。可加入适量的冷水,以达到对水分进行控制的作用。此种方式能避免温度升高及裂缝的产生,从而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合理控制,达到提升混凝土质量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对成本进行控制,实现土木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提升。

3.3注浆处理技术

注浆处理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较为常见的工艺技术,适用于0.2mm~0.3mm宽度的混凝土裂缝中。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配合一些修复材料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施工人员在采用该技术处理裂缝时,需要提前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彻底清理,并分析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等级,并按照原有参数配制浆液。而后将浆液注入混凝土裂缝中,从而使灌注的混凝土浆液与原有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而后对表面进行处理。

3.4加强施工监督,管控和优化施工细节

为了有效落实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尤其是混凝土浇筑环节,并提高对各个细节作业的重视。管理人员要明确混凝土浇筑时间,合理选择混凝土运输路线,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同时应当加强模板安装、混凝土泌水等问题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在最终凝固前进行二次压抹,铺设脚手板,以保证混凝土扩散应力的均匀性。在浇筑过程中,要坚持连续性原则,避免出现混凝土断层。除了加强施工细节的管控,还要做好养护细节的优化。在养护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季节、气温、当地的温度和湿度等情况做好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如果温度较高,则可以对其进行洒水降温,并且保证表面湿度;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则可以覆盖毛毡、草帘等,合理调节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以保证混凝土强度,降低产生裂缝的概率。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在各种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建筑施工单位想要取得更好的土木工程建设质量,必须将工程建设设计方案、施工现场真实环境、施工进度要求、施工基础设施相结合,努力实现施工工艺流程科学化。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审核原材料供应质量,将质量较高的混凝土原材料运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应该对混凝土配比进行不断改进与优化。施工人员应该保持混凝土浇筑科学合理,并有效落实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几率得到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要想获取良好的质量,就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和程序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和养护,做好温度控制与基础加固措施,从多方面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建筑结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程媛.试析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控制与治理[J].散装水泥,2020(4):27~28+30.

[2]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8):16~17.

[3]庞玲玲.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J]四川水泥,2019(10):13.

作者:傅晓晨

混凝土裂缝土木工程论文 篇3:

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技术

摘 要:独柱墩桥梁是一种单支点结构,在城市道路桥梁中应用相对广泛。随着城市交通压力增加,独柱墩桥梁倾覆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桥梁的合理使用,还威胁着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因此提高独柱墩桥的稳定性,采取合理的加固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独柱墩桥梁倾覆的原因,提出三种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技术,以提高桥梁自身的横向抗倾覆能力。

关键词: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

引言

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线路较为繁忙,在桥梁道路的规划设计上要求节省空间,因此城市市政道路的跨线桥、立交、高架等多采用独柱墩设计,适用性较强。为了保证独柱墩桥的质量,增强其稳定性,减轻桥梁倾覆而产生的危害,对独柱墩桥梁进行抗倾覆加固十分有必要。

1 独柱墩桥梁倾覆的原因

综合近些年独柱墩桥梁倾覆事故来看,主要有主梁外侧倾覆、支座脱空、桥墩折断等的倾覆问题。虽然独柱墩桥梁符合桥梁设计规范,上下部受力性能满足桥梁承载要求,在城市市政道路体系中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独柱墩桥梁倾覆。

通过对多个独柱墩桥梁的实地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其倾覆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车辆超载偏心作用下,桥梁下方的连接墩支点位置容易出现支座脱空现象,桥墩单支点难以为梁体提供足够的横向支持,导致梁体变形过大,引起脆性破坏,毫无征兆的发生梁体侧翻或倾覆,造成严重的人生伤害与财产损失。第二,独柱墩属于偏心受压的桥梁构造,桥墩过高或桥墩半径过小均容易在超载车辆的偏心作用下出现受力不均衡问题,过大的横向水平力超过了桥梁的整体承载力,导致独柱墩从根部或中部折断[1]。第三,部分桥梁的连接墩采取的是独柱墩与盖梁结合的构造,超载车辆在道路行驶中通过连接墩时,盖梁和独柱墩的弯矩达到极限,超载车辆稍微作用便将盖梁和独柱墩的极限状态破坏,导致梁体失去有效支承,出现梁体倾覆事故。

2 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技术分析

独柱墩桥梁的倾覆事故容易对桥梁、车辆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独柱墩桥梁采取结构加固措施是保证其抗倾覆设计效果的有效途径,在科学合理的加固设计下保证其稳定性与安全性。

2.1独柱墩两侧增设墩柱

独柱墩桥梁是一种单支点结构,为了保证其抗倾覆性能,可在原有桥墩两侧增设墩柱,将原有的单支点扩增为双支点,向上提供梁体的约束力,保持梁体的平衡与稳定[2]。新增墩柱可选用钢管柱或钢筋混凝土柱,结合桥梁本身的高度合理设计,在增设墩柱时须注意原承台的尺寸,必要时可对原承台进行扩大施工,以满足两侧增设柱墩的需求。增设两侧墩柱施工时,须将原墩柱上的支座拆除,在新增墩柱上增设支座,使得上部梁体作用于两侧墩柱,发挥支承作用。这种抗倾覆加固技术减小了全桥的活载扭矩设计值,降低连接墩出现反向作用力的可能性,提升了上部梁体的承载力,施工相对简单,加固效果较好,仅需针对众多桥墩中的一个桥墩进行处理,就能大幅提升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性能,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加固方案。

2.2增设钢筋混凝土盖梁或钢结构盖梁

对于桥面较宽,墩柱较高的独柱墩桥梁,以原有柱墩为基础,在支撑端增设增设钢筋混凝土盖梁或钢结构盖梁,将单支座体系转变为双支座体系,减轻结构自重。新增钢筋混凝土盖梁在独柱墩顶端横向扩大,并安装两个橡胶支座,利用后张预应力调整盖梁受力状态,整体的加工处理迹象不明显,结构加固后无需后期维护。新增钢盖梁的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利用植筋的方式与原墩柱连接,加工处理迹象相对明显,钢盖梁后期需做防腐维护。无论是新增混凝土盖梁还是钢筋钩盖梁均需保证原有支座与新增支座共同受力,一般采取顶升法来增设支座。另外,根据桥梁的抗倾覆要求可适当加大新增支座的承载力,使得上部梁体作用于新增支座,受力更为明确,抗倾覆性能也会提升[3]。这种抗倾覆加固技术将桥墩改为横向双支座体系,增强了上部梁体的承载力,施工规模相对较小,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钢筋混凝土盖梁或钢结构盖梁,必要时可在中间多个柱墩中进行结构加固。

2.3独柱墩改为圆端形墙式墩

将独柱墩更改为圆端形墙式墩是将墩身的横截面面积适当扩大,通过顶升法撤去原有支座,并在墩顶安装两个橡胶支座,同样更改为双支座支承体系。圆端形墙式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增墩身截面与原墩身截面在连接时要做凿毛处理利用植筋、混凝土浇筑等方式与原承台连接起来。圆端形墙式墩的设计与施工应根据墩身高度采取不同的截面构造:实体墙式墩适用于上部梁体宽度小,墩身低的桥梁,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沉降度以及摩擦力等因素,在原有独柱墩基础上横向加宽为圆端形墙式墩,利用足够的墩身体量降低外力对梁体造成的影响。空心墙式墩适用上部梁体宽度大,墩身高的桥梁,它的自重本身较轻,通过增加墩身横截面面积降低地基负荷。空心墙式墩与实体墙式墩从外观上并无明显差异,可采用钢构模板进行施工,相对节省施工材料,对高墩桥梁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3 对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技术的思考

独柱墩桥梁倾覆的直接原因是车辆超载,可从设计的角度优化桥梁的抗倾覆性能,增强桥梁的承载力,提升其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减轻车辆超载对桥梁本身、社会公共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在抗倾覆加固设计时须以桥梁的扭心倾覆轴为依据,以原有的独柱墩为基础对既有桥梁加固施工,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将单支承体系更改为双支承体系,保证原有支座与新增支座协同受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原有支座撤出,使得桥梁的抗倾覆性优化体现。上述三种加固方案的适用范围、施工难度以及后续维护存在明显差异,在方案选择上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加固方案的优缺点,科学设计,规范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尤为重要。因为车辆超载、桥梁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独柱墩桥梁倾覆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独柱墩桥梁抗倾覆设计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既能增强桥梁的安全性,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于独柱墩桥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式提升其抗倾覆性能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嫚,郭云涛.浅析独柱墩桥梁桥抗倾覆加固设计方案[J].建材与装饰,2018(24):243-244.

[2]龙柏全.独柱墩桥梁倾覆原因分析与加固设计探究[J].四川建材,2019,45(7):131-132.

[3]赵清杰.独柱墩桥梁抗倾覆研究及加固设计[J].交通世界,2018(7):78-79.

(江苏创安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作者:潘宇翔

上一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通用3篇)下一篇: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