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方案(精选8篇)

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篇1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南昌万达城工程 住宅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昌万达城项目部

2015年04月

第 1 页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各相应建筑图、结构图

二、基本概况 2.1建设概况

经现场质量检测发现,住宅、商铺楼板因受混凝土凝结产生收缩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楼板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裂缝。此类裂缝经专业修补后,可以正常使用,不影响结构安全。2.2 设计概况

根据户型和层数不同,各层楼板厚度不一,楼板厚度在100~150mm之间。

三、使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各住宅、商铺现浇楼板裂缝处理。

四、现浇楼板裂缝的处理

第 1 页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是在可能情况下对结构构件裂缝进行相应处理,这是对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一种裂缝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本工程可分为表面处理法、填充法。

4.1表面处理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楼板裂缝宽度<0.2mm,且深度较浅的细微裂缝,主要用来提高结构的防水性和耐久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填充材料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仅仅是对裂缝表面进行闭合处理,其修复要点为:

1)凿开表面,露出结构面,用钢丝刷清洁表面污物;

2)用清水充分清洗并干燥;

3)用1:2水泥砂浆填充裂缝表面,注意刮抹均匀封闭。

4.2填充法

其施工工艺大致可分为:裂缝基层处理→切割、凿除裂缝边砼→封闭下部裂缝,→刷涂环氧树脂浆液、灌环氧树脂砂浆→刮平表面→养护。

填充法是沿裂缝处两边凿开混凝土,在该处填充修补环氧树脂材料

第 2 页 的裂缝修复方法。其适用于裂缝宽度>0.3mm的情况。这种方法在施工时,如凿开后发现钢筋已锈蚀,应先将钢筋除锈并作防锈处理后再作填充。对于住宅工程中常出现的钢筋混凝土楼板斜角裂缝,当裂缝贯穿板厚时,其修复方法可采取凿槽嵌补法。其方法为:先沿裂缝凿一条深40~60mm,上口宽40~60mm的“V”、“U”形槽,槽内先用环氧树脂浆液打底,再采用环氧树脂砂浆灌缝,剩余部分用环氧胶泥填充压实,抹平养护。

环氧树脂浆液慢渗具有以下特点:

1.环氧树脂浆液,可灌入0.3~1mm的细小裂缝。

2.固结体强度高,抗压强度40-80MPa,抗拉强度大于33MPa,是混凝土的10倍以上。

3.胶凝时间易控制,从30分钟到几十小时均可调节。

4.可在干燥或潮湿环境下固化,可满足粘结、补强、抗渗等多种要求。

对于结构承载力不足的引起的裂缝采取本技术处理外,还应该采取其他加固措施,确保结构安全可靠.五、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1、本工程砼板面必须保持干燥,否则,就达不到加固效果;

第 3 页

2、本工程外露梁板雨天应停止施工。

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篇2

1 钢筋工程

现代住宅因其智能化及消费者要求的提高,管线的预埋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但由于管线过多,使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度减少,从而造成现浇楼板在砼成型后应力不均,呈现一些细小的规则裂缝。而施工中人为或机械碰撞钢筋,又使钢筋有保护层厚度过大,间接导致了裂缝的形成。另外,因室外气温温差变化较大,特别是经历酷暑与寒冬的建筑物东西山墙,成为45°规则裂缝产生的集中之处。

预埋管线过多是不可避免的,但若在管线上下各覆盖Φ4@100宽600的钢筋网片,控制水电管线间距在20毫米以上,则避免了因管线过多造成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下降。施工中,为预防人为踩踏板筋,则可在钢筋网下设置间距1米的钢筋马凳,并多设供人行走的跳板,尽量减少人为或机械损坏、踏坏钢筋。

建筑物东西山墙处45°裂缝是楼板裂缝较为集中的,因建筑物内外温差较大,钢筋与混凝土收缩性能不同,它是不可避免的。但施工中若在此裂缝较为集中之处会同设计,在外墙转角处放置Φ8@100、长度为梁长三分之一的钢筋,是可以减少裂缝的。

2 模板工程

一般住宅工程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砼应达到拆模强度要求才允许拆底模,考虑到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因此,确保结构上两个楼层来承受施工荷载,最底部一层方可作为周转安装使用。(即施工层砼浇筑完毕,其下一层承受施工层的荷载,最下一套模板方可拆除以保证施工进度。)

此外,模板支撑中竖向连系杆应设置合理,支撑立杆应采用Φ48壁厚不小于3.5的钢管,其间距不大于900毫米,模板拆除过程中,随意扔钢管冲击楼板,也可能造成不可恢复的裂缝和变形,应尽量避免。

3 混凝土工程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和普及,混凝土振捣工艺也逐步提高,因振捣不匀产生的裂缝逐渐减少甚至杜绝。因此,混凝土振捣终凝成型的养护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混凝土终凝前,若因木蟹压抹不及时或次数不到,现浇混凝土板面也容易出现龟裂。而在养护期内,砼强度未达到1.2Mpa,后续工序的施工,尤其是重物冲撞,也容易使板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实践证明,砼浇捣后,在其终凝前采用木蟹进行三次压抹处理,能消除砼在塑性收缩阶段由于收缩变形引起的表面裂缝。木蟹压抹阶段项目部派专人监督实施。

在气温较高(超过30℃)时,浇水养护是保证砼成型时的关键。工地应根据现场实际设置竖向水管,并配有足够扬程的水泵,在砼浇捣12小时内对砼覆盖塑料薄膜养护。薄膜养护应采用一次性材料,保证覆盖全部楼板,始终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后续工序应尽量避免对塑料薄膜的破坏。

此外,砼养护期间,对于开间跨度较大的楼板,应尽量避免吊装堆放重物,以免外力冲击楼板。砼强度未达1.2Mp时,不得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4 裂缝成因分析

经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

4.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在同一个大气环境中,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相应都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体型上的差异,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较小,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均超前于(或大于)梁、柱、墙,使板内出现拉应力,梁内呈压应力。

另一方面是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经历热胀和冷缩的反复作用,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沿外墙角部楼板,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

以上两个作用力的叠加,对板形成最不利状态,当板内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约束,二是抗拉能力。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楼板属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

4.2 当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普遍采用泵送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石子半径又比较小,混凝土的收缩值比过去现场拌制的要大,为了抵抗楼板内受不均匀温差和收缩的影响而出现局部的应力集中,若外墙转角处楼板只按老规矩配筋,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4.3 楼板内埋设电线套管,特别是近些年来普遍推广使用的PVC管代替金属管以后,使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又因该管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时沿电线套管埋设方向就有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4.4 由于施工安排不当,楼板近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常常被操作人员踩踏下沉,又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使其不能有效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

5 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对策

5.1 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条件下,处于外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适当增大其配筋后混凝土极限抗拉伸能力,其技术措施如下:适当增加板厚;提高板的配筋;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细筋密筋”配筋方法。

5.2 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墙面,要采用加贴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5.3 研究开发泵送条件下的低收缩率的干硬性混凝土,专门用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工程上。

5.4 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埋在楼板内的PVC电线套管上下部,应加铺宽度不小于400毫米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5.5 有条件的不妨采用“放”的特殊构造措施。例如,可将端跨设计成简支板的形式,即在楼板与梁之间设置施工缝隔离。

5.6 严格施工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准确。

5.7 设计楼板底模及支架时,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混凝土浇捣后,必须留有足够的养护时间。

5.8 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组织的基础上。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楼板结构裂缝的多发性、普遍性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6 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只有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才能大大减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可能。

摘要:现浇楼板裂缝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的一个难题。楼板裂缝分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 其裂缝有大有小, 所处部位也各有不同, 有规则的, 也有不规则的。事实证明, 表面裂缝在施工中采取一定措施, 是完全可以清除的, 而相对较规则和集中的裂缝, 也是可以相对减少的。

关键词: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现浇钢筋混泥土楼板裂缝分析 篇3

关键词:现浇钢筋 混泥土楼板 裂缝 设计 施工

0 引言

近年来,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防震性能,在民用建筑中普遍设计应用现浇钢筋混泥土楼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现浇钢筋混泥土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较多,这已成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大通病。现对现浇钢筋混泥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1 筑设计方面的原因

1.1 建筑平面超长,由于温差和材料变形,会造成楼板横向开裂。仅就长度而言,如结构长度小于规范要求,结构内力影响很小。

1.2 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在建筑设计中,一般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建筑结构问题。如建筑平面不规则,而结构设计时又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板开裂。

1.3 对于砖混结构住宅,由于夏天室外墙体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结构外墙面在高温下发生受热膨胀,如果未采取保温措施,在纵横两外墙面的变形对楼板产生牵拉作用下,东西两端楼板被外墙向外拉伸就容易引起裂缝,特别是外墙面如采用易吸收热量的暗色调装饰面层,此类裂缝就更为常见。同样,屋面如果未设保温层,顶层楼板也会因热胀冷缩而引起开裂。

2 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

2.1 设计时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楼受力状态考虑仅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按弯矩配置抵搞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板平面的受剪变形。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也只是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生的应力。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配内力、协调变形,根本没有考虑。

2.2 现行规范侧重按强度考虑,而针对控制温度应力与混凝土收缩应力进行的配筋往往考虑不够。由于墙体或边梁变形牵连楼板,使楼板在板角部位产生拉伸变形,按传统的概念在板角部位增加抵抗负弯矩钢筋,只是考虑楼板在承受竖向荷载作用的弯曲变形,没考虑墙体或边梁对楼板的影响。所以,即使在端跨的板角增加了负弯矩钢筋或增加放射形配筋,但还是避免不了端部楼板板角45O方向裂缝。

2.3 由于结构计算的疏忽,现浇板设计偏薄,未做挠度验算,或设计中未充分估足装修荷载、使用荷载(即设计活荷载偏小),以致设计受力小于实际受力,因此造成板开裂。

2.4 对于具有预埋管的楼板在防止板裂缝的构造措施考虑不够,由于预埋的PVC管与混凝土握裹力非常小,PVC管密集部位的楼板出现混凝土“真空”,势必大大降低楼板在抗弯时的计算高度,从而减弱了板的抗弯性能。

2.5 对于开孔的楼板,特别是孔开的比较大的双向板的设计问题,更多的只是考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周加强钢筋,往往忽略了如果周围的支承点是剪力墙或深梁时的板与墙体或者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如果墙体或梁的刚度较大,板的孔边凹角处必须出现应力集中,开洞楼板出现翘角现象,进而导致楼板开裂。

2.6 一般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及抗震设计原因,楼板及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往往比柱低;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下部几层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如果梁板与柱的交接处处理的不好,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不协调,就会造成交接处板的开裂。

2.7 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以考虑采用后浇带的方法适当增大伸缩颖的间距,但是后浇带不能解决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用集中,更不能代替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为了不设伸缩缝随意设置后浇带而造成后浇带处开裂。

3 混泥土原材料方面原因

3.1 商品混泥土厂由于受市场竞争的影响而产生价格竞争,各厂家为了降低混泥土的生产成本,在减少水泥用量上大做文章。他们调整混泥土配合比,使混泥土中加入的粉煤灰及矿渣微粉数量增大超标,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的目的。调整后的混泥土配合比初期强度增长缓慢,但28天能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而混泥土3天后干缩进入高峰值,因此不能抵抗早期的混泥土伸缩裂缝。

3.2 商品混泥土厂为了方便机械泵送施工,加大用水量或加入了超量的减水剂或劣质的减水剂,产生终凝收缩裂缝。

3.3 混泥土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大,针片状石子含量高,造成混泥土孔隙多,同时,细骨料砂子的粒径及含泥量超标,夏季砂石料温度偏高,使出罐的混泥土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使现浇板产生裂缝。

3.4 规范明确规定,不同厂家的水泥严禁混用。可每个商品混泥土厂不能保证一个库房的水泥彻底清库,造成部分水泥混用;在混泥土施工时,由于混泥土用量大,一个商品混泥土厂满足不了施工用量,这样就出现二个以上商品混泥土厂给施工现场供应商品混泥土,而各厂的水泥并不一定是一个厂家或同批次的,从而造成水泥混用。

4 施工方面原因

①施工时楼板实际厚度达不到设计厚度,使得楼板刚度减弱,楼板变形过大而产生裂缝。②楼板混泥土保护层过厚,导致楼板有效高度减小,钢筋应力得不到发挥而使楼板产生裂缝。③施工时踩踏楼板负筋使其下移,使得楼板支座处边沿板顶产生裂缝。④楼板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受压不足开裂。⑤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加快模板周转,楼板拆模过早,或在板上过早,或在板上过早、过重地堆放材料,即混凝土早期受力而导致楼板开裂。⑥找平层过厚,因批平层素混凝土抗裂性差,在温度和收缩变形作用下,楼板易产生表面裂缝。⑦现浇楼板中大多采用PVC管上移或下沉,使得板顶或板底保护层变薄,从而使楼板出现沿穿线管走向的裂缝。另外,板底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当或过稀时,也易使板度出现裂缝。⑧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或施工荷载作用下,若模板支撑的变形较大,使得楼板的混凝土硬化前,产生初始塑性裂缝。这种裂缝在拆模后会受到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开展。笔者在检测中发现,二层楼板裂缝往部各层严重,且裂缝形态很不规则,即与此因素有关。⑨泵送混凝土具有较大的粘聚性和流动性,现浇楼办的塑性裂缝问题较普通混凝土显得更为突出。施工过程中,若混凝土挠捣不密实、不均匀、漏振、过振,会上起沿钢筋走向或与构件有关的塑性沉降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0.5-3小时之间。混凝土烧筑后3-4小时左右,如不及时覆盖养护,特别是炎热、大风季节,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剧烈收缩,极易造成楼板表面呈龟裂状的塑性收缩裂缝。⑩许多施工单位对混泥土养护不够重视,往往不能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措施不当。试验表明,养护14天的混凝土比养护3天的混凝土收缩小,因为在环境潮湿的条件下,混凝土收缩值很小,甚至不收缩。

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篇4

浙江凯恩房地产有限公司 张建雄

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结构安全性,已经成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迫切需要解决的质量通病。本人长期工作在施工第一线,结合自己多年施工实践经验就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形成原因从混凝土的特性、原材料质量、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施工过程中预先制定专项裂缝预控措施和方案,减少裂缝的产生作一些探讨,并提出了预防楼板裂缝产生的相应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混凝土是由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与水配制的胶结材浆体将分散的砂、石子搅拌粘结在一起的工程常用材料,是一种多元、多相、分均匀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在受约束条件下只要发生少许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往往会大于该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也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的一个难题。其特点是:第一、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无论是砖混结构、框架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由于近年来住宅结构施工周期缩短,劳务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下降,楼板结构裂缝成为多发性的质量问题。第二、危害性较大。楼板裂缝不仅对结构安全构成威胁,还会降低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也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第三、处理难度大。一旦出现楼板裂缝,单纯从技术角度无法处理达到正常水平。因此分析其开裂的原因,既不能忽视隐患的存在,也不能对裂缝产生恐惧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处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对于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使楼板产生裂缝

1.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墙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呈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

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1.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3 周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如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身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水灰比减少到0.35时,混凝土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80%以下,自身收缩与干缩则相接近。在硬化混凝土收缩受约束的条件下,收缩应变将导致弹性拉应力,拉应力可被近似看作弹性模量与应变的乘积;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材料出现开裂。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粘弹性(徐变),部分应力释放,徐变产生的应力松驰后的残余应力才是决定混凝土是否开裂的关键。

2、材料特性及材料质量问题产生的裂缝

2.1混凝土收缩变形

混凝土作为由砂石集料、水泥以及水拌和而成的脆性材料,在施工成型后随着水分的大量蒸发,混凝土体积势必随之收缩产生变形。但是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受到梁、柱、墙等周边支座的约束力,并不能自由收缩变形。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承受能力时,就会造成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开裂。这样的裂缝通常出现在板角等应力相对较为集中区域。2.2混凝土温度裂缝

钢筋混凝土楼板浇筑初凝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发现温度差最高可达50℃以上。在养护期14 天内,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处于较大水平。混凝土楼板表面由于具有较好的热量散失条件温度基本相对较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内外温差导致温度应力的产生,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2.3水泥质量和使用上的问题

水泥品种混乱,大量打着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在混合材料的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掺杂使假、违规生产盛行;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于水泥产品不熟悉,致使水泥品种单一,促成水泥厂造假。中小型水泥厂管理跟不上,盲目提高混合材的掺量,出厂水泥质量难以保证。在任何工程、任何部位、任何施工气候条件千篇一律的使用普硅水泥,无论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还是降低造价都没有好处。

2.4商品砼自身特点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等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坍落度大,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3、施工技术和方法不当产生的裂缝

3.1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措施不当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没有设计计算或设计达不到规范要求也是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多采用大规格竹胶板(五合板)做模板,铺设后应用钉子与下面的木方支撑肋钉牢固,否则大规格模板与木方档之间会产生空隙,当受到上部压力时,模板会下陷变形(俗称“喘气”)。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因荷载较小,有时模板不变形,当楼板再承受施工活荷载时,就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楼板混凝土裂缝。另外支模过程中模板下方木档的间距过大,上下层之间的支撑不垂直,垂直支撑面与现浇楼板接触位置松动等等都会造成模板支撑体系变形,使混凝土楼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变形,造成裂缝的发生。此外由于拆模板过早,现浇钢筋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时,在荷载的作用下楼板结构受荷超过承载能力也会造成楼板的开裂。拆除墙角模板方法不当,当上层墙体拆除角部钢模板时,施工人员往往图方便,将拆下的角模板直接推倒砸在楼板上,巨大的冲击力经常导致楼板角部出现环状的密集微裂缝。3.2管线埋设处理不当

现代建筑设计中多采用将各类强电、弱电管线在楼板内暗敷的方式,局部会出现楼板内电气埋管(PVC)集中的现象,集中的PVC埋管占据了较大的楼板截面,形成局部薄弱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混凝土楼板内的有效截面减小,而且PVC埋管与混凝土两种材 3

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差别较大,粘结力不强,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度不足,极易导致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楼板在PVC埋管弹性力作用下产生与管线走向一致的楼板裂缝。3.3混凝土泵送浇捣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一般采取泵送的方式,这就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20-220MM 之间,水泥用量以及水灰比均较大。同时为了缓解运输过程中出现初凝,部分混凝土中还掺加了缓凝剂,极易导致在泵送以及浇捣过程中出现浮浆,造成浇筑混凝土的均匀性较差,表面收缩量增加,因而出现裂缝,浇捣方法不当和浇捣速度过快也是砼产生裂缝的因素之一。3.4施工荷载过于集中

在楼板混凝土刚刚失去塑性但强度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最容易受到损害,造成无法修复的缺陷,需要很好的保护。现代施工节奏较快,往往在混凝土刚刚终凝时即开始上层施工,大量的施工材料、机具、人员等施工荷载,特别是高层结构使用的钢制大模板,经常在楼板中间位置集中堆放,造成楼板中间部位出现大量不规则的微小裂缝。

3.5上人操作时间过早

有时为了抢工期,施工人员往往在楼板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范要求的1.2MPa时,即开始在上面施工作业,这时楼板受到动荷载的作用,必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

3.6操作工艺及养护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商品混凝土浇捣后二次抹压十分重要。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和抹压并及时覆盖薄膜对表面裂缝效果很好。规范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保湿养生两周相比于不足一周的养护时间,收缩量可以降低25%左右,这对于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裂缝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保湿养生重视不足,难以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养护,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7过早加载或施工超载

在新浇的板面过早加载或施工超载,在使用塔吊向新浇筑的楼板上吊运钢筋、料箱(斗)等重量较大的物体时,经常由于指挥控制不当以及下部未垫方木等原因,物体下落速度较快,导致重物直接冲击楼板而产生楼板裂缝。

4、结构设计方面产生的裂缝 4.1建筑和构造

平面布局不合理,结构构造措施不力,变形缝(后浇带)位置不合理,构造钢筋不足。设计无抗裂要求,抗扭、抗冲切和抗剪强度不足。地基变形或沉降过大等。

4.2设计中对多跨连续板边跨的板边往往简化处理为简支,由此而产生的误差在构造上予以配置构造钢筋补强,但所配置的构造钢筋有往往存在直径过细,间距过大。

4.3楼板配筋设计中,仅在楼板轴线承重梁处配置了负弯筋,这些钢筋在楼板挠度应变产生负弯矩时起抗力作用,刚性较大;而在楼板中间的配筋设计仅计算支撑平板的正压力负荷,数量较少所以就显得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裂缝。

4.4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阳角和阴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也是楼板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设置,使得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沿外墙转角处的楼板容易出现45°斜向放射状裂缝。

综上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和解决,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的。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由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大多使用商品混凝土,因此为避免由于混凝土材料原因出现裂缝,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计量。对于进场使用的混凝土,除进行坍落度等必要的试验验收外,仍需留置混凝土试块,以确保用于浇筑施工的混凝土质量。

2、完善钢筋混凝土现浇过程施工工艺,规范混凝土养护作业。

对于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作业,首先应该根据工程不同情况及相关要求进行设计验算,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吊装等各种荷载对模板稳定性的影响。对于钢筋的绑扎,应该确保保护层的厚度与设计要求一致,避免保护层过厚导致现浇板有效厚度降低而出现裂缝。电暖等管线的铺设应尽可能的与钢筋交叉布置或者与现浇板短跨方向平行铺设。避免多层管线相互叠放造成应力集中,如不得已需要在各种管线集中位置增加钢筋加强网或采取预埋线盒等保护措施。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捣实作业,应根据不同季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初凝前完成捣实以及找平。在现浇混凝土终凝时间之前应完成板面的二次抹压工作,以便于及时进行混凝土保湿养生。规范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整体强度,预防裂缝发生的有效措施。养护作业的关键要点在于确保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通常情况下二次抹平后及时对混凝土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者使用薄膜养生液,保湿养生时间不得低于一周,有抗渗要求的不少于14天,对其它使用外掺剂的混凝土应适当延长养生时间。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7.2N/mm2前,不得上去踩踏或进

行施工作业。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表面修补法、局部修补法(部分凿除重浇)、水泥压力灌浆(≥0.5MM的稳定裂缝)、化学灌浆(≥0.5MM的裂缝)、减小结构内力及卸载或控制荷载、结构补强、改变结构方案及拆除重做等方法,具体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用途按照实际情况慎重选用,下面就一般常用做法作简单的介绍。

1、表面封闭法

对于混凝土裂缝小于 0.15mm 难以使用填充材料的微缝,可以通过表面封闭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防水性,避免水分浸入对钢筋的锈蚀。表面封闭法的施工工艺为首先清洗处理干净现浇楼板表面(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待充分干燥后使用黏度相对较低的液态树脂或者是表面涂料胶均匀的填充涂刷裂缝表面,形成对裂缝的封闭处理。

2、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主要包括水泥灌浆以及化学灌浆两种方式,一般情况下用于处理宽度介于0.15-0.5mm 之间的裂缝,其处理方式为通过一定的压力条件将水泥或者环氧、甲凝类材料灌入裂缝内部实现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修复。压力灌浆法施工步骤主要包括:清洁裂缝、确定灌浆口、裂缝封闭、安设底座及灌浆设备、压力灌浆及封口,最后作业结束后清理灌缝表面的封缝胶。

3、开槽填补法

对于宽度超过 0.5mm 而且较长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一般采用开槽填补的方式处理。首先利用切割机沿裂缝发展方向将裂缝扩大,使其形成v 型槽的形式,之后将处理后的裂缝清洗干净,将槽底通过水泥浆处理后分层填充环氧砂浆、水泥砂浆或者其他密封材料,密封裂缝后将现浇楼板表面抹平压实。

4、压力灌浆法施工工艺 4.1材料选用

①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液与丙酮化学分析醇

适用于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顶板裂缝长度大于2米或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水溶性聚氨酯是由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开环共聚的聚醚与异氰酸合成制得的一种不溶于水的单组分灌浆材料,该材料适用范围广泛,无污染。

②速凝微膨胀水泥

适用于地下室顶板裂缝长度小于2米或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

③水泥基聚合物防水剂

在地下室顶板裂缝修补后的迎水面进行防水处理,原卷材防水照常施工。4.2施工工艺流程

将照明灯引入施工面寻打出裂缝部局并做好标记→在地下室架好通风设备→凿去缝表面的松动混凝土及杂物,并用水清洗干净缝口→用速凝微膨胀水泥补平→每一定距离用冲击电钻钻孔深100mmΦ12mm孔→用12mm灌浆咀埋入孔中(孔深及灌浆咀直径应根据板确定)→再用电动压力机将水溶性聚氨酯,从灌浆咀注入渗水裂缝内→注浆时缓慢进行→直至有浆料开始从裂缝渗出来为止→检查清理。

4.3施工步骤

①检查:仔细检查漏水部位,清理渗漏部位附近的污物,以备灌浆。

②寻找裂缝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如表面不易干燥,可以用喷灯烘干,用角磨机磨光周边,裂缝处因含有水份,立即可以发现,此办法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确保每一分区无遗漏。

③布孔:在漏水部位打灌浆孔,对深层裂缝可钻斜孔穿过缝面,一般孔距为200MM—500MM。

④埋嘴封缝:埋设注浆嘴,用快干水泥封闭。

⑤裂缝修补:灌浆液应从每一枚针头开始(结构立面由下往上灌注),当浆液从微孔处冒出时,应立即停止,移入第二枚继续灌注,依次向前进行。在灌注过程中,如果浆液已灌满相邻的针头位置,可以跳开不注;如注浆后发现裂缝两端仍有继续延伸、或有裂缝与其相交叉,应在该位置补孔,重新注浆。这样,整条裂缝的第一次注浆才算结束。

⑥灌浆:根据渗漏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灌浆压力、灌浆量。用堵漏注浆泵将水溶性聚氨酯灌入裂缝,当全邻孔出现纯浆液时,移至邻孔,在规定的压力下灌浆,直至压不进为止(注入率≤0.01L/min),随即关闭阀门。(一般灌浆压力0.3Mpa)。

⑦72小时后检查渗漏部位有无渗水,无渗水将灌浆嘴折断,用快干水泥将基面封闭、抹平。

⑧先做样板经监理甲方确认后再大面积施工。4.4注浆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当一枚针头在灌注较长时间后(约5分钟后),浆仍未从裂缝内冒出,应停止灌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如仍未灌满,应检查钻孔是否与埋管线交叉、板底是否有孔洞等情况,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灌浆。

②灌注时应严密注视灌注机的工作压力表,如超过额定压力(350kg以上),应停机后再进行,如压力仍居高不下,应检查钻孔是否与裂缝完全交叉。

③聚氨酯是遇水膨胀材料,工作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护目镜等。表面清理及设备维护。

④待浆液凝固后,表面应及时清理。

⑤灌注机连续使用最多不超过10小时,如中途停止工作超过30分钟,应及时清理机械,清洗可用专用清洗剂或丙酮等。

4.5资料整理

①对于地下室渗漏的部位,必须在图纸中标注清楚,注明裂缝方向、部位、裂缝宽度等。

②做好施工纪录,详细注明裂缝修复部位、长度、裂缝宽度及施工时间及其施工方法。③对原材料厂家证明、合格证及有关检验报告进行收集与整理。4.6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寻找裂缝前,首先应对裂缝进行分析,并按裂缝宽度、长度的不同分别取蕊,以确定裂缝深度发展规律。如非贯穿裂缝且深度较浅,可以作表面处理。

②裂缝修补:灌浆液应从每一枚针头开始(结构立面由下往上灌注、平面一般由板底面向上灌注),当浆液从微孔处冒出时,应立即停止,移入第二枚继续灌注,依次向前进行。在灌注过程中,如果浆液已灌满相邻的针头位置,可以跳开不注;如注浆后发现裂缝两端仍有继续延伸、或有裂缝与其相交叉,应在该位置补孔,重新注浆。这样,整条裂缝的第一次注浆才算结束。

③为使裂缝内注满浆液,应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灌注应与第一次间隔一段时间(约30分钟),必须在浆液凝固前完成,如第二次灌注后,浆液仍不能愈合,应在该位置重新钻孔注浆。

④裂缝内注满浆液后拨下高压注浆管,其止水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自动封闭。

⑤注浆完后,剔除止水针头,用避水通防水砂浆抹平压光,恢复成板面平。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只有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规范,设计合理;同时对于混凝土楼板施工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施工前做好各种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确保方案可行,切合实际;施工中加强对钢筋质量的检查、验收和过程保护,加强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完成后 8

做好楼板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总之只有在施工中加强管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真正做到安全防患于未然。

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国内外专家虽有很多的预防措施和处理的方法,但混凝土结构带裂缝工作是绝对的,无裂缝工作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可见的、能够预控的、特别是对结构安全有影响的裂缝产生。现阶段只能采取以“预防为主,修补为辅”的裂缝控制方案,要想在实际施工中彻底杜绝裂缝的产生,仍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全面保证混凝土现浇构件的质量,关键在于混凝土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的控制,从平面布置、设计构造、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入模振捣、施工缝及后浇带的处理、养护等各个环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控制好工序的质量,而监理工程师也要对混凝土施工实行旁站监理,加强对施工工艺及措施的监督,针对裂缝形成的不同原因,有目的性的采取预防处理办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完善施工监管及质量验收手段,可以有效的缓解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6-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011年版)[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王铁梦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5 [5] 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手册 王赫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应用手册 范锡盛 王跃 主编

楼板裂缝处理方案[范文] 篇5

香江全球家居CBD暨总部集群A区项目工程,主体工程屋面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施工等原因造成局部楼板出现裂缝现象。为了防止裂缝以后出现漏水现象,影响业主的使用。我项目部特制定一下方案,具体处理办法如下。

一、楼板裂缝处理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施工工艺如下:

1、基层处理:首先用凿子和钢丝刷将混凝土楼板的浮浆和塑料薄膜清理干净,然后用气泵将表面的灰尘吹干净,基层清理干净后适当洒水湿润,但表面不得有明水。

2、配料:结晶型防水涂料:水=1:0.28-0.3

3、搅拌:先将水置于圆桶容器内,再将结晶型防水涂料投入,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无粉粒)。

4、涂刷:在已具备施工条件的湿润基面,将涂料用半硬尼龙刷用力往复进行涂刷基面,以确保基层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现象。

二、养护要求:

1、结晶性防水涂料涂刷完后,必须至少有两天的湿养护期。

2、气温高的时候进行湿养护,养护中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必须用雾状水喷洒养护,喷洒次数每天不少于3次。气候炎热、干燥时应增加养护次数。

三、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技术交底的做法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不漏水、不渗水。

2、对作业队伍加强工序控制,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注意事项:、夏季烈日下施工,应加强养护。、严格按照项目下发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作业,严禁违章作业

五、成品保护措施:

1、防水层完工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候除了防水工人其他人禁止踩踏,严禁在防水层上下料。

2、禁止任何尖锐物直接接触防水层。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篇6

(一)楼板设计

1、本工程设计规则,呈长方形布置,地下车库东西长度为177.3m,南北宽度为85.4m。1#楼、2#楼面积相同,东西长度为63.0m,南北宽度为19.5m。

2、现浇板配筋全部采用HRB400钢筋,并充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全部为双层双向钢筋。

4、地下车库剪力墙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为14天。

(二)楼板裂缝施工预控

1、认真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对楼板配筋方案不合理、构造配筋设置不到位、楼板刚度过小的,应及时在图纸会审记录中予以调增。

2、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

3、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须包括以下内容: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2)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在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中明确。

(3)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

中的构造措施;

(4)模板周转套数;

(5)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

(6)电气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板厚控制;

(8)混凝土浇捣控制;

(9)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12)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拆模时间控制;

(1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6、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

7、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二)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1、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25%,最大不应超过30%。

2、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3、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

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4、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2)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

(4)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

(5)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5、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三)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

(3)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2、模板体系施工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

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2)模板支撑体系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立杆上、中、下部位应设置必要的横向杆件,确保整个模板体系稳定可靠。

(3)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置垫板。

(4)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4套。

(5)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1)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2不少于1个。

(3)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且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

①线管敷设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

②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③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④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4、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3)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楼板厚度控制准确。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以下楼板厚度控制施工工艺。

①拉控制线法

施工要点:楼板施工前,在每跨柱子的插筋上(剪力墙结构在暗柱插筋上)根据标高标出结构+50点,且用红油漆做好标识。+50点之间对角拉设细绳水平线,且保证水平线拉紧。浇注混凝土时,操作工人在每跨之间,根据水平线做出混凝土板面的控制点,控制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不要超过2m,控制点与水平线的距离为500mm。最后根据控制点,采用两米刮尺将每跨的混凝土面找平。

②预埋插筋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楼板钢筋上预先设置插筋,插筋高出板面不小于500mm,间距不超过5米,根据标高,在插筋上标识出结构+50线标识点,具体控制方法同1。当楼面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时,将露出板面的插筋截除。

③制作标准卡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楼板厚度制作标准的钢筋卡(详见下图),操作工人在混凝土找平时,根据钢筋卡来控制楼板厚度。操作中要保持钢筋卡上下垂直,否则会造成控制误差。

④标准马凳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板厚制作标准马凳(详见下图),施工时直接将马凳放在模板上,马凳间距不超过2m。操作工人根据马凳高度,用刮尺找平混凝土板面。完成找平后应及时将马凳取出,清理干净待用。

⑤预置PVC电线套管法

施工要点: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预先截好的与楼板厚度等厚的

PVC电线套管绑在钢筋上,保证套管垂直、牢固。套管位置作为控制楼板厚度的控制点,每个房间设置数量不宜少于三处,并作为隐蔽验收的内容。为避免套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造成堵塞,可事先将套管的上口封堵,方便以后进行验证性检查。

(3)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

(4)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

(5)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

(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4)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6、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比较普遍,产生裂缝的原因较多,其中有设计的原因、规范的原因及环境的原因等,但对施工单位来讲也有诸多因素,我们在施工中,着重对原材料选择及施工过程进行如下控制:

1.原材料和试配

(1)对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进场时必须有生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应有28天强度),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

(2)石子:石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强度、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石子的粒径、级配、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3)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子必须用中、粗砂,不许用细砂。砂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颗粒级配、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砂必须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4)砂石进场要有专人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退回。

(5)混凝土所用的水、外加剂及掺合料应符合有关规定。根据季节情况适当选用减水剂、微膨胀剂。

(6)外加剂要选用有资质的生产厂家,严格按批量进行复试,严禁由厂家送样复试。2.混凝土的搅拌

(1)混凝土搅拌前必须经开盘鉴定,根据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施工配合比)。(2)计量准确(包括外加剂、掺和料严禁用容器计量),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对坍落度要随时抽查。

(3)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不能过长、过短。3.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与振捣

(1)无论采用哪种运输方法,均应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

(2)对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搅拌站,并向搅拌站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否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终凝时间、浇筑速度等)

(3)泵送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并做水泥与外加剂的匹配试验,适当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连续作业,避免水泥用量多而产生的裂缝。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配合比,严禁浇筑混凝土时任意加水(包括商品混凝土)。(5)在钢筋容易锈蚀的环境中,更要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当设计与规范不符时应与设计协商解决。混凝土振捣足够密实,避免钢筋锈蚀膨胀而沿钢筋出现裂缝。

(6)厚度在100-150mm之间的楼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按标高控制点找平,用大杠刮平,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不少于三遍)。

(7)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除按规范要求处理外,还应加强振捣,使其紧密结合。

(8)坍落度较大的和较厚的混凝土,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二次振捣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

4.混凝土的养护及保护 混凝土有干缩湿胀的现象,而且最大的收缩是在初期干燥后,因此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使之处于潮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1)常温(+5℃以上)情况下应严格按规定及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高温、低湿、高风环境下,浇水后应适当覆盖,使混凝土不致受风吹、曝晒,以保持混凝土足够的湿润状态,以避免混凝土失水过多、过早而干裂;良好的养护也控制了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不致变化过大,同时放松徐变约束作用,避免因过大的变形应力超过混凝土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2)混凝土的养护应设专人负责并做好养护记录。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上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完最初三天中,白天应每隔2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应适当增减浇水次数。

(3)浇水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应不少于7昼夜,对抗渗混凝土及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应不少于14昼夜,对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不少于21昼夜。

(4)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前(必须做1.2Mpa同条件试块),不得在其上踩踏、安装模板、堆放材料;安装、拆除大模板时一定要轻起轻放,不得撞击楼板混凝土;拆下的模板及周转材料要及时转运,不得集中且大量地堆积于楼板上。避免混凝土结构过早受振动或加较大、较集中的施工荷载而产生裂缝。楼板上堆放的材料不得超过模板设计的荷载,下部要垫通长木方,木方的位置要靠近楼板根部或与下部支撑对齐(沿通长方向)。5.对模板的要求

(1)设计模板体系时,要保证模板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且地基、基础牢固,模板龙骨、支撑间距要根据选用材料的实际规格经计算后确定。以避免因模板变形、移动、下沉或地基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混凝土裂缝。

(2)专业工长按确定的龙骨、支撑间距绘制各房间的配模图确保上下层支撑对齐;对于快拆体系的顶板模板,必须按快拆体系的要求进行支搭,严禁先拆后顶;支撑下端要加垫木板。(3)安置布料杆的房间要根据布料杆的重量,其支撑、龙骨间距减 小。(4)梁板(含拱、壳)结构的模板拆除,必须有可靠的强度依据,(必须留置同条件试块)并经技术主任(或工程师)的批准。

(5)设有后浇带的工程,后浇带部位设置独立的模板支撑系统,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6.其它

(1)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各部位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并且架设专门施工马道,严禁踩踏钢筋,避免因钢筋位置不正确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设专人看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于楼板内预埋管线(PVC)应设小马櫈,固定在中性层附近,在管线较集中的部位,征得设计同意,在管线上方铺设钢板网。

(3)对沉降不均及配筋不充分等需要由设计完善的,要做设计变更,从结构设计上合理解决。

2009-12-14 砖砌体住宅建筑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

1工程概况

住宅楼6+1层 砖砌体结构 楼板全现浇砼C20 2裂缝情况

贯通性裂缝 形态特征 墙角45°斜裂 直裂 3原因分析

排除法分析:荷载作用;地震;地基不均匀沉降;材料不合格;设计承载力不足。收缩;温差;温度应力;工期控制 4 裂缝的处理方案及效果

由于本工程出现的裂缝是由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的辅助作用引起的,属于非结构性裂缝,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但可能引起渗漏或因其它原因使裂缝发展而产生不利影响,以及考虑到住户对住宅的心理影响,因此从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的需要出发,决定进行灌浆处理。对大于0.3mm的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 对于小0.3mm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泥进行密封处理。其工艺流程为:查缝→清理→埋嘴→封缝→灌浆→封闭。本工程于2007年5月裂缝的加固处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跟班指导,专业补缝队伍的精心操作,加上加固方法选择恰当,故从加固到现在的两年时间来看,加固处理效果良好,未出现有新的裂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业主也较满意。5 预防裂缝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裂缝原因的分析可知,对于砖砌体住宅建筑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采取相应预防措施。5.1 设计方面

(1)在结构构造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的辅助作用的影响。无论结构计算如何,现浇楼板均应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板的配筋,对于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即使按通常荷载的不利组合,跨中虽未出现负弯矩,但仍采用上下两皮通长配筋方案,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钢筋直径可以细一些,但长度必须超过楼板对角线的1/3;②适当增加板厚,厚度可取100~150mm;③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20以上,并在水泥中掺入12%~13%UEA或AEA等混凝土膨胀剂,以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

(2)可采用现浇楼板与梁之间增设滑动层的做法。在墙的两端的部开间,其端跨可设计成简支板的形式。即在现浇楼板与梁之间设置施工缝隔离,使板与梁的连接有“放”的余地;考虑抗震要求,此处的构造应满足“微动,不可大动”的要求,以防止滑脱,从而达到减小CX值的目的。

(3)提高两端山墙及相邻纵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的墙面,最好采用加筋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使温差对现浇楼板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4)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层的中性轴位置上,并在PVC套管上、下部加铺宽度不小于4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5)研究开发泵送条件下的低收缩的干硬性混凝土,专门用在现浇混凝土板工程上。混凝土塌落度要求对于竖向和水平结构是不同的。5.2 施工方面(1)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用于具体指导施工。(2)提高楼板底模及支架的刚度,使其能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以防止现浇模板变形;混凝土捣后必须浇水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并防止在烈日下曝晒和大风袭击。除非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否则只有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才允许上人操作。必须重视混凝土保湿养护工序落实。特别是掺加掺合料粉煤灰,其养护条件要求又不一样。

(3)加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正确。加设铁马确保可靠。

(4)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应尽量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小混凝土的水灰比。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要实行盘盘过磅,并严格控制用水泥量,更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粗、细骨料尽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和粗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砂率,砂、石的含泥量分别控制在2%、1%以内。对商品混凝土,在出厂运输过程中和缷料时不可生产离析,混凝土不得失去任何一种原料,更不能混入其他外来成分和附加水分,特别是不准随便加水。泵送混凝土前做好坍落度试验,坍落度超标的混凝土严禁使用。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混凝土塌落度要求是不一样的!(5)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的组织基础上,应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盲目抢工期而又不采取可靠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是不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现浇楼板结构裂缝的多发性、普遍、常见性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混凝土施-1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

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袜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现浇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篇7

1.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的必要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多相混合材料,综其特点之一即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混凝土发生开裂的条件就是:在约束下变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实时的抗拉强度,也就是说必须同时考虑三个条件:变形的大小、约束的程度、实时抗拉强度。不受约束的自由变形不会产生应力;抗拉强度足以抵抗所产生的拉应力时则不会开裂。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认为收缩必然开裂。所产生的应力大小和实时的弹性模量有关,和能够松弛应力的徐变有关;是否引起开裂还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关。

凡是组成良好并经适当振捣和养护的混凝土,只要内部孔隙和裂缝尚未形成相互连接而直达表面的通道,则基本上是水密性的;在使用中,结构的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可使这些内部微裂缝发展并传播,成为环境中侵蚀性介质浸入的通道。早期裂缝控制意义在于,已有裂缝的扩展比新生成裂缝容易。

由于近年来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强度高,尤其是早期强度高,混凝土水灰比较低,使混凝土温度变形和自收缩变形较大,即使早期未开裂,已产生的应力未消除,在后期使用阶段有时因外界条件如急剧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又会有新的应力生成,与已有应力叠加后如果超过混凝土实时的抗拉强度,就有可能在原有不可见微裂缝处扩展成可见的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早期内部的应力尽量减小,才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的环节。

1.2 建筑工程楼板施工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2.1 设计原因

1)房屋四周阳角处板的负弯矩筋配筋量不够。预防措施:在四周阳角处进行双向配筋;且采用Ⅱ级钢。

2)未设置沉降缝、伸缩缝。预防措施:设置必要的沉降缝、伸缩缝。

1.2.2 材料原因

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的技术指标(性质)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特别是水泥品种的选择、外加剂应用不当、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不当。

预防措施:严把混凝土材料质量关,在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1.2.3 施工原因

楼板及其支架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楼板上层钢筋变形、下沉;预埋管线及线管集散处处理不当;最后一遍收头时间过早;楼板受力过早或超载;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2 建筑工程楼板设计中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1)现浇楼板裂缝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离开阳角1m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负弯矩筋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混凝土的收缩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是造成此裂缝的根本原因,而先前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作用综合考虑,配筋量不够,这是楼面产生此裂缝的直接原因。房屋四周阳角由于受纵、横两个方向约束,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受到限制,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负弯矩和放射筋末端)首先开裂,产生45°左右裂缝。为了防止此裂缝的出现,要从设计出发,建议设计单位对四周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性钢筋,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认为作用较小。所以建议设计单位在四周阳角处楼面板进行双层双向加密配筋,基本上可以解决开裂问题。

2)基础不均匀沉降未设置沉降缝、楼层过长未设置伸缩缝而使楼屋面出现裂缝是由于设计不周造成的。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设计时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和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当房屋长度较长时,由于温度变化较大,房屋有可能自伸缩造成楼面开裂,因此设计应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对因工艺需要无法设缝时,应增设后浇加强带,并增设温度钢筋。

3 建筑工程楼板施工中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3.1 对支模架的刚度、强度进行科学设计

模板是钢筋混凝土成型的模具,支架是支撑模板、承受模板和钢筋混凝土及施工中各种荷载的临时结构,模板和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钢筋、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及施工荷载。模板在支设前必须进行模板系统(模板和支架)的设计,进行荷载计算、组合,对其变形和稳定性满足实际情况要求条件才能进行支设。在许多工程中,模板支设凭经验进行,并且支设完成后不认真检查,甚至倒塌。因此,在施工工程中,我们要提高对模板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它是下一步工作的前提,是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保证,我们决不能忽视。

3.2 重点加强楼板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楼板上层钢筋下沉的原因包括:

1)楼板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2)钢筋离楼板模板的高度过大,无法收到模板的依托保护。3)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众多,走动频繁,钢筋难免被大量踩踏、变形、下坠。4)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间距过大。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而后两个原因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第三个原因,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解决:合理、科学地安排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完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进行完成,做到不留尾巴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楼板上层钢筋绑扎完后作业人员的数量;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工人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人员充分重视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的钢筋;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管线处及大跨度房屋处)应重点整修,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弯矩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3.3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方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板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Ф6~Ф8,间距不大于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m。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注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Ф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4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板裂缝防治

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宜大于24h)必须获得保证,以确保楼板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的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h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为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板荷重和振动。

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m 2)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mm)和隔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5 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监督

对前述工程中的楼板裂缝,我们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并一致认为,混凝土的质量对产生裂缝的影响较大。我们去了混凝土生产厂,发现石料堆场上有部分石子所含石粉较多,砂子含泥量较大,我们及时向混凝土生产厂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要求立即整改。

3.6 加强对楼板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4 楼板施工裂缝的补救措施

在采取了上述预防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板裂缝发生,当这些楼板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做好妥善处理,然后再进行装修。对结构承载能力无影响的、板上部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对于较大裂缝可用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进行处理。经过以上处理后,建议在楼地面垫层施工中对裂缝部位增设钢丝网或对抗裂短钢筋进一步加强,这样裂缝基本上可以解决。对于板底裂缝,由于板底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容易暴露,所以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复合增强纤维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缝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处理措施。

5 结语

楼面板裂缝是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楼板一旦开裂就会引起业主的投诉、索赔,所以工程建设有关各方必须认真对待此问题,制定楼板开裂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出现裂缝后及时制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摘要: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探讨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的必要,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具体阐述了建筑工程楼板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及补救方法,以期避免楼面板裂缝现象。

关键词:现浇楼板,施工裂缝,原因,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宋功业,邵界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篇8

关键词:楼板裂缝 结构设计楼板浇筑 施工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预制楼板技术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樓板,这种建筑结构不仅增加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使建筑结构整体连接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楼板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工程质量检查中,某些建筑工程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现象,已成为建筑工程管理者检查的重点,也成为建筑房屋购买者质量投诉的热点,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和四项角边裂缝;最普遍的裂缝则出现在房间四周阴阳角交汇处所发生45度斜角裂缝。因此防止楼板开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研究的课题。

1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型原因

1.1 结构设计

1.1.1 弹性理论计算与塑性理论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合理设计应符合建筑规范要求保证楼板不产生裂缝的先决条件,楼板设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对以往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未加以认真对待,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而造成某一种或几种外力共同作用楼板,这些外力所引起的应力变化会产各种形式的应力裂缝。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或按塑性理论计算来求解楼板内力,按塑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楼板截面内力后,在计算结构配筋时应降低配筋数,但有些设计人员未考虑楼板塑性内力,没有减少配筋,造成设计楼板内力值增大,形成超筋楼板,最后在超筋截面处产生塑性裂缝。

1.1.2 单向板与双向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按照设计情况可以分为单项楼板,双向楼板和无梁楼板,单项楼板仅仅设计成一个方向受弯,当板单向支撑时,它仅仅在一个方向受弯;当板四边支承时,且长跨与短跨之比大于2时,它主要在短跨方向受弯,而长跨方向的弯矩很小,可忽略不计。这种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可按单向板设计。双向楼板是在长跨与短跨方向均受弯曲应力,且弯曲程度相差不大的楼板,当楼板为四项支撑,且长跨与短跨之比不大于2时,应按照双向楼板进行设计。设计人员未充分考虑楼板受力情况,将双向板设计成为单向受力板,其结果是很严重的。双向板由于配筋达不到要求,锚固长度不足,板角构造负弯矩钢筋配置不合理,导致板上纵横钢筋交叉重叠,使双向板在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变形作用时,板角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

1.2 楼板施工

1.2.1 楼板浇筑。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混凝土配料中胶凝材料越细,标号越高,水化反应快,放热速度快,水化热也越大,这种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变化趋势虽然对混凝土楼板提高早期强度有利,但却增加了硬的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粗细骨料中粗细骨料的质量,特别是砂子中含水率及含泥量,都会影响硷的收缩。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浇筑过程顺序颠倒与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实或者振捣用力不当造成楼板钢筋移位,钢筋保护层没有达到图纸设计要求都是造成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而规范规定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成12h以内必须进行养护,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更应注意。当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养护不及时或者养护时间不够,这就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在水化热反应和现场高温共同作用下,产生温度应力变形,并最终出现温度应力裂缝。

1.2.2 掺合料。混凝土楼板有早期强度要求时,一般会掺入粉煤灰或者微膨胀剂。掺入为膨胀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楼板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既可以节约成本,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坍落度,降低混凝土内部剧烈的水化热反应。由于粉煤灰粘聚性能较差,掺入量过多则会产生反作用,降低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伸缩与徐变能力,使混凝土楼板由于早期强度提升过快而形成热温度裂缝。

1.2.3 混凝土养护。钢筋混凝土楼板养护不当也是造成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会逐渐凝结硬化,强度也不断增长,这个过程主要通过胶凝材料的水化作用来达到。混凝土结构科学养护就是为水化作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楼板进行养护时间过短会影响混凝土胶结能力;而混凝土楼板养护时间过长或者养护时间过晚,混凝土内部游离水就会通过混凝土内部空隙蒸发出来,胶凝材料缺乏必要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与徐变,此时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预计设计值,不能抵抗这种内部应力,裂缝产生。

1.3 施工管理

1.3.1 模板控制不到位。浇筑混凝土楼板浇筑之前,需要对木模板进行浇水处理以保持木模板充分湿润,木模板为充分湿润或者涂刷隔离剂,将会导致木模板与混凝土楼板表面充分接触,木模板因此会吸收大量混凝土中水分而导致吸水膨胀,造成模板变形、漏浆、支撑不稳,致使混凝土被强行拉裂。有时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楼板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过早拆模,或者因进度紧急而赶工,在混凝土楼板未达到终凝时间强度就施加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弹性变形,导致楼板产生裂纹或横向断裂。

1.3.2 成品保护不严格。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浇筑时,施工管理者应派专人进行现场看管,对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成品保护,防止楼板上层负弯矩钢筋被操作工人踩弯、使钢筋网下沉而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过厚,使负弯矩筋不能充分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降低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抵抗外部荷载的能力,使楼板很容易产生裂缝。

2 结论

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受力薄弱部位,很容易出现裂缝。产生这些裂缝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温度收缩和应力应变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开裂的现象日益突出,我们应从混凝土楼板的结构设计、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施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去共同控制楼板开裂,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裂缝发生。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铁梦.工程结果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J1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

[4]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上一篇:党的发展对象自我鉴定书下一篇:门外与窗前高二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