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的合同法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卫生教育事业不仅承担着为学生传授医学知识的责任,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情感和实践能力,既要关注教学结果,又要关注教学过程。预防医学工作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预防医学工作者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便灵活处理各项相关的社会事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与式教学的合同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与式教学的合同法论文 篇1:

“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创新与协调能力的先进教学模式。文章在分析其内涵、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合同法;应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社会学家进行国际援助性项目时总结出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援助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该项目,后来这种理论被引入教学领域,发展成为一种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并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参与式教学是个理念问题。参与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中心地位的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学生不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其次,参与式教学是个方式问题。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它是一种简单的传递——接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仅限于死记硬背,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其含义,当然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合同法》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合同法》的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课堂即兴讨论。《合同法》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既紧扣教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现实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即兴讨论。在目前开放式教学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情况下,课堂即兴讨论既不需要挤占理论教学过多的时间,也不受学生人数的限制,可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常规实施方式。

2.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与课堂即兴讨论不同,需要有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加以保证,一般一个专题的讨论至少需要1节课或者更长的时间。专题讨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合同法》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围绕该问题在课后完成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小组代表阐述己方观点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由小组成员进行回答。相比于短时间的课堂即兴讨论,专题讨论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更教会其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专题讨论的重要意义。

3.课堂辩论。课堂辩论可以以多种方式展开,模拟法庭、角色扮演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辩论是法学学科的特色所在,法学的魅力可以在辩论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几次课堂辩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意志。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给定的案例,课后查阅资料、查找论据。课堂上可以分饰各个角色,进行辩论。与专题讨论不同,在课堂辩论中,学生主要通过对抗式的交流方式力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辩论,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化,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参与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参与式教学固然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以《合同法》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该教学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首先,在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参与式教学无法真正全面展开。长期以来,虽然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教学方式的改革,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还是未曾改变。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计划、教学资料、教学场地、课堂规模以及师资力量都限制了参与式教学的真正全面开展。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曾将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四点:(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授课方法;(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以此为标准,反观我们现行的教学,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限制,内容与过程基本固定化。授课方式受课时安排、课堂规模的限制,传授式的教学还是占有主导地位。在评价标准方面,基本还是采取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期末成绩在整个评分体系中还是占了过半的比例。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受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离参与式教学的全面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参与热情。笔者在《合同法》的讲课过程中,经常穿插相关案例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真正能热情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部分学生只是静等老师公布答案。另外,笔者也发现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搭便车”的现象比较常见。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要求比较高,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由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最后的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就给部分自主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付出努力,最后却分享了其他小组成员努力的成果。不仅自己学不到相关知识,也造成了评价结果的不公。最后,开展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了学习管理者、课堂组织者和知识创新者的角色。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合同法》课程中的运用实施,笔者认为,要组织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娴熟的管理技巧,这是组织一个成功的参与式教学课堂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应变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包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应变分析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课堂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四、提高参与式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学校应该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主权,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每一门课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在开放式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限制,无法真正根据其意志来实现课堂的建设。以《合同法》为例,合同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案例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及各部分内容需要的时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限制,教师的调整权限很小。在评价机制上,虽然学校也在逐步调整平时和期末的评分比例,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多数课程还是以期末成绩为主。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教学与评价方面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主权,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当然,笔者所主张的自主权的放开并非完全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放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限、逐步的放开。

2.教师应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明晰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主要贡献在于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与教学能力。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与朋友。教师应该将课堂设置成为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场所,以引导的方式代替布道式的教学,以平等友好的交流代替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慢慢探索,慢慢发现。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要不惜赞美之词,当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不论结论是否正确,均要发掘其观点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与赞扬,这种肯定和赞美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课堂主题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环境是参与式教学成功开展的基础。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则是其开展的关键。教师设计的主题既要紧扣课程内容,又要结合于实践,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如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大意为某家电商店售货员由于粗心大意漏看数字,将价值2897元的商品错标成了897元,购买者见价格便宜,购买两台,导致商场损失4000元。由于买方是信用卡付款的,商店找到买方后要求其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但买方认为买卖关系已经成立,而且错标价格是商店的行为,自己没有过错,所以坚持合同成立并生效,商店不能反悔。对于这个案例,既紧扣了合同效力部分的理论内容,又来源于实际,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把学生分成两方,一方代表卖家利益,一方代表买家利益,双方展开了争论。当时,多数学生倾向于买方的观点,认为是商店营业员标错价格,与买方无关,因此卖方不能反悔。但是随着辩论的展开,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最后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由于卖方营业员对自己的行为发生重大误解而产生的合同,重大误解在我国合同法中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因此,商场主张买方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是能够得到法律支持的。案例最后的结论改变了学生对该类事项惯常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次的课堂讨论非常有意思,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个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多数学生接受了笔者对该案例的分析结果时,有一位学生却始终坚持“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单方面的过错承担责任”的观点。认为既然损失是由于卖方营业员错标价格所致,那么损失理应由卖方(最终由卖方营业员)承担,与买方无关。对此,笔者没有以教师的身份,以“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要论来压制学生。而是首先赞赏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承认了他观点中的合理部分,但同时也分析了我国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的理由:假设我们把案例的金额放大,这次错标价格的损失不是4000元,而是4万元甚至更多,那么营业员是否就应该为自己的一个疏忽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呢?这样的结果是否公平呢?这位学生在认真思考了笔者的提问后,意识到了是自己考虑不周,接受了笔者的解释。

4.评价机制要合理性,强调多维度评价。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考察标准主要是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学习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学习成果的有效性,避免将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参与式教学坚持为发展而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测评等多元方式,促进着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之所以设置多元主体,主要是考虑到参与式教学的特殊性。学生的部分学习在课后完成,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课堂表现给予评分,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还需要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进行补充。设置一定比例的学生自评分是为了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体现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在情感上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当然自评分的比例不宜过大,并且需要学生提供一定的评分依据。学生互评是参与式教学多维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式教学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于学习过程各成员情况小组成员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因此赋予学生互评的权力有助于杜绝“搭便车”现象的出现,使得评价更加公正。

参考文献:

[1]曹云明.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大学教育,2012,(11).

[2]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3]陆海燕.关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研究与建议[J].文教资料,2010,(35).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树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合同法》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2012JA1008)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韩玮,女,浙江余姚人,浙江树人大学讲师,硕士,从事法学与教育学研究。

作者:韩玮

参与式教学的合同法论文 篇2:

参与式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卫生教育事业不仅承担着为学生传授医学知识的责任,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情感和实践能力,既要关注教学结果,又要关注教学过程。预防医学工作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预防医学工作者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便灵活处理各项相关的社会事项。传统的宣讲式授课法重知识轻能力,学生未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未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主动性和创造性被禁锢。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主动学习和加强社会联系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参与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人本主义的生命平等观,引导学者树立批判意识,发展自主能力、产生新思想,实现自我价值,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提高。

1参与式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1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应增加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增加前沿性的科学问题和相关国际时政,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在绪论课中应详细介绍参与式教学的设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师应引导学生预习课程,邀请学生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和自身兴趣选择教学内容。如PM 2.5风波引导出环境污染的成因、监测、风险管理等;由癌症村、毒奶粉等公共事件,引导出营养与食品安全及管理体系建设等;由当前Ebola病毒及传染,引导出新型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并结合我国2002年冬到2003年春SARS流行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可公布自己初步选定的教学方案、内容,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案,并结合学生的方案,达成共识,确定最终教学方案。其后,应向学生介绍相关书籍及刊物以供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期间,应特别推介国际上知名的相关杂志和网页,如Environmentalhealth Perspectives(EHP)、Lancet、WHO及NIH等网站,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知识来源。

1.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促进理解、帮助运用的直接方式,应尽量避免是与否的简单命题,要紧扣主题,思维发散。如,教师拟定或由学生提出热点或时事问题如“开胸验肺”事件,可首先回顾事态完整的发展过程,随后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包括其中的病理基础、诊疗方案、社会管理、危急处理、法律制度等,各个方面应融会贯通,互相联系。又如,环境污染是当今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广泛而复杂多样,其健康效应也纷繁复杂,尤其是某些矿产资源开发的地区,政府、企业、民众的利益时有冲突。因此,这类主题与大家关系密切,对此主题的讨论往往比较全面且尖锐,学生可以围绕此主题扩散出很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和社会医学,甚至法律、公共管理、财经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开拓了视野。这样的讨论才能有根有据,富于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课堂上的专题辩论,可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化,丰富学生的知识,活跃思维。

1.3总结与考试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较为零碎,系统性较弱,如对职业病的管理,大多学生可能对《职业病防治法》知道得较多,而对相关的法规如《职业健康监护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劳动合同法》等了解得较少。因此,教师必须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全面理顺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全面深入总结章节内容,并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为适应参与式教学法,宜增加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可加大平时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的比重,小组作业都是案例分析、调研实践等,关注学生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允许学生自行选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同学问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科技文献检索能力。在最后一个学年的预防医学实践中,可与合作单位密切协商,放手让学生进入工作现场,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慢性流行病学实习中,要求学生调查本地的主要慢性病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查阅文献、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进入社区执行调查、建立EpiData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提出综合的报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检查设计的科学合理性,随时注意质量控制,迅速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考核学生完成整套流程的参与度及质量,必能充分评估其实践能力。

2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成效及注意事项

学生普遍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掌握了专业研究最新进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优势很多,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第一,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融合。预防医学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且有扎实的科学基础。传统教学法实施了几十年,组织严密,条理清晰,系统性强。因此,应适当融合两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以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第二,教学时要明确主题。预防医学涉及的学科较多,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均有交叉;并与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息息相关。在讨论过程中随时可能延伸到科学、技术、社会、法律的各个方面。因此,应根据课程大纲,适当控制讨论的范围和进度,以免过度延伸。在“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控制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较高,忽视了调查确认的环节,这不符合正常的工作程序,导致随后的讨论没有针对性,陷入混乱和盲目。这种情况下,应及时提示现场调查的必要性,并结合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提出调查和分析方案。第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预防医学工作者时常面对社会人群,高效的沟通、表达、交流是其必备技能之一;而部分人员将从事实验室工作,更侧重于仪器设备的操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技能差异。教师无论如何都不能嘲笑学生或表现出不耐烦,而要循循善诱,鼓励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团队多做贡献。

[责任编辑:向秋]

作者:何永华 庞伟毅 王程强 周燕园 谭盛葵 余红平

参与式教学的合同法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在高职院校中,“经济法”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用性强,影响面广。为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就业着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探讨。

一、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限的学时数不可能使其过多探讨经济法理论并取得较深的造诣。经济法教材通常以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开篇,涉及诸多艰深的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等纯法理的研究,学习难度大而实际意义有限,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轻理论体系应该是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经济法课程基础理论部分应注重实用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一般不具备基本法理常识,将来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实务工作。他们学习经济法,只需要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法律体系等与后续学习内容相关的简要知识点就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为学生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经济法理论体系。然后按照这一体系,再就具体的部门法深入学习,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并且对经济立法的现实意义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教学内容应与专业其他课程相配合。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教学计划需求和其他课程内容适当增减,形成相互呼应的统一体。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中已经包含的内容,那么经济法课程中就可以删减这部分内容;金融保险专业要专门学习金融法规,其证券法、保险法以及会计法的内容在经济法中也都可以删减,从而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而市场营销专业就要以合同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为重。实现教学内容的配合并不困难。虽然无法满足每个专业的教材要求,但是只要依据经济法理论体系建立固定课程内容模块,然后适当变化课程内容模块就可以了。在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做到因人施教,而不是因教材施教,一本教材到处讲。

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通过教学内容调整的教学实践,发现毕业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赞许。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经济法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法律课程,如果单靠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从实现,那么无论有多么科学的教学大纲、适合的教材、先进的教育技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仍会受到限制。

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解决该问题的好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几年来笔者一直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之一的“3+3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变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3+3互动式”教学法: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分别做好三件事。其中,学生做好“发言-点评-讨论”,老师做好“要点讲授-纠错-答疑”,老师提前将课堂要探讨的题目、内容及要求交给学生,学生分为发言组、点评组和讨论组,分别进行准备。上课后发言组先做主题发言,然后点评组点评发言,老师就发言与点评进行总结评定,纠正错误,解答疑难问题,并引导讨论组进行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发言、点评、讨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活动节奏的控制、各方观点争论的协调以及总结评定的归纳。尤其是总结评定,要有针对性,要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概括性。因此,该方法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以及教学现场的随机应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践互动式教学理念,一个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没有案例的经济法课程是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的。但案例太多,则会扰乱课程的讲解。因此,案例的运用应该恰当。第一,教师要明确,案例虽然是经济法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案例教学始终是理论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案例法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考,领会法律原理,学会解读法律条文,并加以灵活运用,是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服务的。过多列举案例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第二,案例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使用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因此所采用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使两者互相印证,这样才能达到使用案例的目的。如果案例与知识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牵强附会,那么案例的使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故而在选择案例时,必须与教材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相呼应,与法律规范的内涵及构成要件相一致。不能脱离课程的基本内容选编案例,避免选用的案例和教材内容“两张皮”的现象。第三,案例选择要难易适度,贴近生活。案例是对知识点的解读,应该简单明了。无论是让学生讨论的案例,还是引导学生剖析的案例,即使有案例解析答案,学生也有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如果案例中涉及的人和事过于复杂,就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案例不怕简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够充分解释和说明所要讲授的法律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进而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就达到了预期目的。案例最好选择发生在大学校园、大学生身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使他们有一种现实感、求知欲,从而自觉地想了解案例的具体情况,弄懂相关的法理依据,明白最后的处理结果。第四,案例教学方法要得当,时间安排要合理。教学实践中,有关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教师直接讲解、教师启发式讲解、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学生分组研讨再辩论等,都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创新和运用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能独立于教学计划之外,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某一知识点的案例,应该以教师直接讲解或教师启发式讲解为主;全章结束后的综合案例,应以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为好;特别复杂的案情,适用于学生分组研讨课堂上辩论的教学方式,但不宜多占课堂时间。至于由学生组成“律师”小组,根据教学内容查找案例并制作演示文件,从解说案情、对案情进行分析到对案情做出定案结论,在后续课程中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应该更适合于课后作业。

三、经济法课程考核应当注重应用能力测试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检验学生的前期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笔者认为,闭卷考试不一定是经济法课程的首选。因为经济法涉及十几部基本法律,而且条款繁多,领域广泛,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靠死记硬背掌握理解所学知识是难以想象的。课程的考核应采用“开卷考试+平时作业+小论文(案例分析为主)”的方式,既可以测试学生的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又可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过程化的考核思路。开卷考试的内容,应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注重分析能力测试,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这也是和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樊亚蓉

上一篇:刑法保护与食品安全论文下一篇:农业农村工作意见优选3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