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早期阅读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普通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及操作途径探究》(课题编号:JCJYC19011536)(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摘要:文学名著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文化教育意义。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中的名著阅读却常常名存实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早期阅读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语文早期阅读管理论文 篇1:

立足绘本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摘 要:绘本因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教育性强等特点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绘本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绘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阅读能力

绘本,即图画书,是一类以图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对儿童的早期阅读而言,绘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读本,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发达国家,绘本是首推的儿童读物。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百科之母”之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阅读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语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而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由于识字量有限,文字理解功底薄弱,导致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此背景下,绘本作为以图画为主的读本,将其整合应用于语文阅读中,对创新语文阅读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绘本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1 绘本阅读的特点及作用

绘本,作为“画出来的书”,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以图画为主,趣味性强;教育性强;故事性强;通俗易懂。正是因为绘本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决定了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将伴随学生一生。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夯实其语文阅读基础。和传统的文本式语文阅读模式相比,绘本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其故事性、趣味性强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小学生识字量少,而绘本以图画为主,只有少量的文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须看文字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有效地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消除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畏难情绪,是促使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升的有效途径。

1.2 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常言道: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方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知识积累有限,导致在语文阅读中,常有各种障碍:如识字量不足,理解文意能力偏弱等,导致很多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绘本,指导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阅读绘本,有利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在持之以恒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目标和使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绘本阅读融入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绘本通俗易懂,小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图片识读能力等会得到大大增强,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另一方面,绘本以图画为主,附以少量的文字,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看图理解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绘本阅读的实践

2.1 指导学生科学选择绘本

科学选择绘本,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指导学生科学选择绘本,方能为实现良好的绘本阅读效果奠定基础。在选择绘本方面,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选择的绘本应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兔子帕西一家的奇妙故事》颇受小学生喜欢,丰富的图画、简洁的文字表达、激荡人心的趣味故事等,对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绘本应当具有教育性。绘本大多具有教育性,很多都是为了实现某种教育效果而编写。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可以緊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宜他们的绘本。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缺乏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情绪管理的精髓,懂得控制自己的小情绪,不乱发脾气;而针对部分小学生胆小的特点,教师让学生阅读《小猴子怕怕》,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困难,懂得克服胆小,坚强勇敢。

2.2 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前面我们谈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当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为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促使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月”活动,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语文阅读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绘本阅读中,形成阅读的思维和阅读的习惯。

2.3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绘本阅读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借助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自主阅读;教师也可以借助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看图,猜测文意,组织语言,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绘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立足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邢文明.浅谈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J].新课程,2016,(12).

作者:李阳红

语文早期阅读管理论文 篇2: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方向性学习策略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普通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及操作途径探究》(课题编号:JCJYC19011536)(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摘要:文学名著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文化教育意义。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中的名著阅读却常常名存实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明显有加强名著阅读意识的导向,本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卷涉及名著阅读的命题特点,寻找能够适应高考的名著阅读学习策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凸显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方向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方向性学习

文学名著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板块中的一部分,从文学名著对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方面的教育作用来看,它有如下重要教育效果。

不同文学名著记录和呈现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历史事实、人情风貌、人性探讨等,中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相关的历史认知;文学名著传达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或客观理性的陈述,或以故事形象传达,可以使中学生在心智上得以提升,人格上逐步健全;文学类名著往往故事情节丰富,于峰回路转中展现或大或小的世事变迁、历史更迭。活跃其中的历史人物则形象鲜明、各具特色,作者的塑造手法也丰富多样,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极大的熏陶作用。认识到文学名著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才能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进而想方设法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那么,文学名著具有如此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在高考评价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2017年北京卷,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将其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结合在一起,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查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该题中涉及的名著为《红楼梦》《边城》《红岩》《阿Q正传》等,呼应了教育综合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对经典阅读的考查要求。而第25题题型为微写作,分别要求叙述情节做点评、就人物写比喻并陈述理由、根据特定情境为人物设计雕像等。该题涉及的名著为《边城》《红岩》《一件小事》《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楼梦》及文学类文本阅读《根河之恋》等。主客观结合的方式,既体现了对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的推动意图,又尊重了实际教学的特点和考生的个体化差异,且达到了让学生展现自我的阅读体验、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思想层次等目的。

2019年全国1卷选择了鲁迅的《理水》,第8题引用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名言,让考生谈谈文章是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的。第9题请考生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文章的基本特征。

2020年高考卷中,全国卷1选择了海明威的《越野滑雪》,第9题考查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并要求考生根据“冰山理论”说明小说的情节安排及效果。可以看出,全国卷对名著阅读考查的灵活性、机动性增强,看重考生的基本分析能力,更注重考生对文体、手法的基础性知识掌握程度。

综合以上高考命题的内容及出题特点,笔者建议在高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板块,做如下应变来体现名著阅读备考的方向性。

一、推动和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板块势在必行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语文教学的整体规划为高一至高二上学期就结束必修一至必修五的课文教学。由于考试压力,很多教师会选择放弃某些单元教学,譬如散文单元、演讲词单元、科学论说文单元、新闻文体单元。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诗歌单元和文言文单元,放弃的板块则依靠大量的试题弥补。这些教学弊病不遵循学生自身的认知成长规律,功利色彩浓厚。由此看来,即使是应试教育的老传统,也不得不转变思想,转变意识,才能适应新的高考变化。

二、名著阅读的高考考查不仅限于名著导读,也包括单元教学中出现的名著

备考名著阅读需要增强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的方向性。2019年全国1卷选择鲁迅的《理水》一文,考查作者如何塑造“中国的脊梁”。该相关出现在第三册“梳理探究”板块中“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中”。2020年全国卷I选择海明威的《越野滑雪》,海明威出现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为《老人与海》的节选部分。在这道题的考查中,不少学生用固有思维看待文本,将“硬汉精神”生拉硬拽地聯系到《越野滑雪》片段的人物身上。暴露出涉猎窄、思维僵的问题。由此,给我们的提示是在名著阅读的范围上,凡是在课本中涉及的经典作品、作家都应该包含在内。在对影响力较大的作家、作品的备考中,应拓宽视野,不局限于课文选取部分。

三、名著阅读考查选取的对象在中国文学领域涉及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

高考试卷考查的阅读类文本,无论以何种题型呈现,都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思考和应用。学生备考中除了对名著阅读涉猎不广、积累不足外,还存在认识割裂的问题。很少能在分块学习阅读的基础上,再系统地将所接触的名著系统归纳、二次甚至三次梳理。比如,中华文化从早期农耕生产实践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各有不同的主要文化表现形态,以主要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贯穿的主线,逐渐形成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建功立业等独特的民族精神标识。革命文化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不同阶段、不同文化都有不同的代表作品,各个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精神都带上了特有的时代烙印。学生只有明确目的地开展阅读,才能看到文化发展传承的痕迹,也才能用符合时代特征的用语准确表述自己的感悟。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教育意义与不被重视的现实状况是多年难以解决的矛盾。教师和学生只有真正改变短期收益的功利教育目的,不断地在实践中寻找其良好开展的途径,才可能实现解决此矛盾的方法。当下阶段,要想适应高考应试的需要,重新思考其方向性学习策略便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温一曼.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18(5).

[2]刘璐.高中外国名著整本书阅读研究——基于《老人与海》的个案探索[J].苏州大学,2017(12).

[3]金中.名著阅读的困境及教育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7(2).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城高级中学465150)

作者:陈力

语文早期阅读管理论文 篇3:

以《蛙》为例谈高中整本书阅读的开展

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纳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并把本任务群设置为必修课程。“整本书阅读”能够增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视野,增强语文核心素养。而新的课程标准下,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着重将“整本书阅读”放置在课后。相对而言,课堂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文本多为节选,小说阅读与整本书分离,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强,在审美教育上对小说的内容、艺术风格等的分析较浅,不利学生阅读学习。

一、整本阅读教学法的设计:挖掘文本内蕴

(一)明确阅读任务,细嚼作品内涵

整本书阅读法重视任务驱动,在明确任务主题的情况下,推动整个阅读教学的发展与继续。整本书阅读法,就是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和阅读体验的深度,建立一种教学模式。其中任务设计应该能够更具目标性地挖掘小说的重要内容,是对文本解读的关键路径。

阅读任务的目标有以下几种:一是从审美艺术角度出发,发掘小说中的语言艺术,探索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事件的发展关系;二是从文本人物的视野出发,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中人物特征,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是从作者的写作诉求出发,探讨文本中的主题思想;四是以文本细读全面探究人物,理性批判的解读文本中情节的设置。以《蛙》为例,其中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对“姑姑”形象的探索。那么,在进行整本书教学法时,可以设计三个任务:一是,探寻“姑姑”的身份,摸查“姑姑”的身份背景;二是,分析“姑姑”的心境变化;三是,了解“姑姑”惧蛙的缘由等,通过层层地对小说中的关键任务进行剖析,逐步掌握小说的要点。

(二)设计有效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设计合理的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法的实施以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推进,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探索,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归属感。

如,教师可以根据《蛙》的小说背景、作者的经历组织专题讲座,引导学生阅读;或者设计合作课堂,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任务书”,然后根据“任务书”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探究并通过写作论证。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对文章展开联想,讨论矛盾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任务书应该符合文章问题特点,如此才能不脱离课程标准教学。“姑姑”是《蛙》的核心人物,研究“姑姑”的性格特点,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选取三个时期表现“姑姑”形象的片段进行拓展。如早期的姑姑,性格刚烈,不容屈辱;中期的“姑姑”已成为计划生育的“傀儡”,麻木;后期的姑姑愧疚、后悔。学生可以从这三个时期中的摘取“姑姑”的性格片断进行拓展写作,在写作中,与文章中的人物建立起共鸣,从而将自身心态与“姑姑”的心態进行转变。如拓展早期“姑姑”形象时,应着重描写姑姑的善良、韧劲,突出姑姑成为“送子娘娘”的要点;而中期时候“姑姑”形象,不再是那般的伟大,她从接生到拒绝生育,甚至为了计划生育害死了张拳的妻子等。因此,在进行拓写任务时,应依照不同的时期的性格进行刻画,写作完毕后,负责不同时期的学生可以互相传阅,并对其进行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演讲、角色扮演等方法,从而推进教学课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

(三)分享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成就感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工程,能够坚持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并剖析,应予以认可,因此对阅读成果的分享是有必要的。同时对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分享也是检验学生对阅读成效的硬指标,通过对分享成果的交流可以从中指出该成果的优秀之处与缺点所在,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展示阅读成果的方式较多,这里总共列举四种:第一,利用PPT展示阅读成果。PPT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展示报道内容,发言人可以利用PPT来阐述阅读的成果,使得阐述的成果内容更为简洁精炼;二是选择关键词展示阅读成果。每个学生总结出阅读成果的几个关键词并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就黑板上他们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关键词提问,并由该学生做出回答;三是通过阅读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写读书报告,并在每组中轮流传阅。最后选出最佳阅读报告;四是以表现亮点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每个小组挑选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并将其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整本阅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基于动机驱动原理下,激活学生阅读欲望

要让学生愿意去整本阅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此才能帮助学生维持长期的阅读行为。在动机驱动原理下,通过阅读动机的指向引导学生阅读心态,刺激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欲望,并延续一定的阅读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动机是大多数人类行为的基础。同样,阅读活动的前提是阅读动机。激发阅读动机的方法有很多,如明确阅读的重要性、设定通俗易懂的阅读目标、创造阅读悬念等。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激发阅读欲望,首先教师可以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提出关键性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对书中内容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动机,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整本书阅读,寻找该关键问题的答案。设置整本书阅读的问题悬念可以采用整体式问题,在开始设计的时候便针对全书的线索,贯穿性提出。

以《蛙》为例,作者莫言在创作时以“信”为形式,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全文结构以五封信为划分成为五大板块。教师在教学时候,可以针对“信”,提出问题,“每封信后的所内含的蕴意是什么?”“作者为何要以信开头?”通过悬念的创设,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信”的好奇心,于是在抱着对“信”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进行全书阅读,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抓住整本阅读特性,掌握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的特点既要抓住“整本书”的整体性,又要抓住阅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这两个特点,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都以单篇、节选文章教学为主,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较为匮乏,阅读整本书一般都为学生自愿阅读为主,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掌握阅读方法才能更为有效的汲取其中的关键要点。首先,从阅读的目的来看,分别有娱乐、娱乐、获取信息和提高语言能力三种目的。从阅读层次而言,又分为基础阅读、考察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以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应该基于读书目的的不同,教授不同的阅读策略,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增进整本书阅读能力。其中,要摸清全书结构脉络,最迅速的方法是对全书的目录进行阅读。通常一本书的逻辑顺序都能在目录中有所体现,目录是全书的结构展示,也是全书线索的浮现。通过浏览目录,可以在阅读前快速把握自身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对全书内容进行掌握,除此之外,通过目录还可以检察自身的阅读成果。而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一般采用节选,精读的方式进行,因此常常会忘记对目录的掌握。其次,整本书阅读可采用速读的方法,书中一些容易理解和学生容易理解的部分可以快速阅读。在进行速读时,第一步,我们在阅读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知道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样的信息,然后当我们有了目标的时候就可以专注于阅读;第二步,注意力集中后,就可以进入高速阅读的状态,阅读时,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整页上,尽可能多地看到页面上的所有信息;第三步,根据悬念设下的问题“关键词”,快速找到这些词,并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想要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速读法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整本书阅读应在速读的基础上,完成精读重点,深度探究,长期以来,教师对精读的理解是逐字讲解、逐句分析,每个字都能写出一篇鉴赏文章。这种教学方法对文言文教学和单篇教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它并不适合整本书的阅读。全书精读是一种全面、细致、透彻的阅读学习方法。首先,我们要全面阅读,决不放过任何东西;其次,要认真品味值得注意的地方。任何一篇课文的精读都有其要点,而其往往是课文中值得精读的重点。在阅读整本书的教学过程中,精读不宜过多进行。与课文教学不同的是,其所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重要的观点或学生的兴趣点,如此才能高效地完成整书阅读任务。

(三)制定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

整本书阅读不是一个短期的任务,其更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制定阅读任务,有利于整本书阅读的推进,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整本书阅读任务需对时间、方法、思维能力进行规划。首先,规定时间。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任务颁发开始,学生们每天都要对目标书籍进行阅读,而阅读时间应该是一段完整的时间,而不是零散的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天阅读2小时。在这段时间里,需要学生保持安静,专心进行读书活动。其次,制定方法。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要联想和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如在阅读的同时,画出重点句子;最重要的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合适的阅读方法,总结并形成一种阅读整本书的方式,从而培养阅读习惯。第三点,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时,通常会挑选一些较为经典的小说进行阅读,小说思想内涵丰富,主题深刻。因此,学生要加深对全书故事的了解,进而剖析全文的主题思想、文本立意等。在此之中,强化对全书内容的思考是有必要的。而使用合作交流法进行阅读、探讨,能够有效地培养阅读思维能力。在进行合作交流法时,应该制定民主的管理制度,打造良好的沟通平台,并且合作组内的成员要相互监督,互相督促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然后在完成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沟通,保持组内交流。

如《蛙》这部作品,虽是记载乡村卫生者“姑姑”的人生经历,但是实际上隐含了对人性的剖析,因此对其整本书阅读不能止步于书中,应该对书中背景有所了解。通过交流,小组内可以互相分享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在任务驱动,小组督促的长期阅读中,也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对阅读的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四)协调课内外关系,培养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法的实施是以课外学习为核心,贯穿于课堂内外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过程,在课堂上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需要转变到课外学习,利用课外充沛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如何协调好课内外的关系有着必要性。一般而言,课外指导是对整本书阅读的大方向的规划,通过课外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有所规划,避免出现读而不精的情况。而教学形式上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形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注意课外的指导活动,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的有效结合,使课堂内外相互促进。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后时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妥善布置阅读任务,避免出现阅读占用时间过多,学习效率过低,学生疲于应对的情况。

例如,在课后可以有规律性的安排小段时间用来布置阅读小说、讨论小说等语文活动,让学生带有一定目的性地进入阅读,优化阅读效果。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活动管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整本书阅读”不再是泛泛而谈的产物,让其真正地落于实际之中。总之,课外阅读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应科学管理时间,达到课内、课外两者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教学目的。要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推行“知行合一”,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是每个人终身学习、成长的需要。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但从目前高中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依旧排在末尾,过多的应试内容,导致高中生的课外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理念的缺乏,导致整本书阅读,难以真正地实施在课堂之上。但“整本书阅读”作为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之一,理应值得教师去思索如何合理有效地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使得整本书阅读能够真正地走进语文课堂。在开展好整本书阅读的机制激励下,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日后工作、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J].语文学习,2016(7).

[2]李功连.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教育思想概述[J].语文建设,2017,000(009):65-68.

[3]邓思文.简析莫言《蛙》文本的先锋性、复杂性及人文关怀[J].参花(下),2014(6):88-90.

[4]吴建英.“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阅读,2014(Z7):21-23.

张光霞,浙江省杭州市钱塘高级中学教师。

作者:张光霞

上一篇:高三班主任总结下一篇: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