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

2023-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

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为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5周年,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西柏坡纪念馆在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联合召开了“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理论研讨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曲青山,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党校系统、党史研究系统、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共计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后,本刊记者专访了曲青山同志。

记 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中国梦,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理论研讨会以“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为主题,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请您就此谈谈看法。

曲青山:把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探讨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河北省委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敏锐的政治眼光。

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追求中国梦的重要历史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寻中国梦的历程,饱经凄风苦雨、艰难曲折,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奋起抗争,却一次次遭到失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却一次次化为泡影。“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以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甲午海战却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想效仿沙俄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得到的却是“六君子”血洒菜市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想创建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换来的依旧是国家四分五裂、战乱频仍,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愤诗句,道出了当时中国人的心声。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道路,长期处于黑暗与迷茫的艰辛探索之中。

真正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民族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长时间的浴血奋战,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数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直至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全国的胜利已指日可待。

1948年,毛主席和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当时,党中央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在西柏坡会合。从此,西柏坡的火炬照亮了华北,照亮了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追寻中国梦的伟大航程。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开举起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旗帜;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开始了中国革命由以农村为中心到以城市为中心的伟大转变,创造性地擘画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蓝图。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战略决战期,是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推进的转折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段精彩华章。

记 者: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您认为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哪里,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曲青山:西柏坡时期是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强大精神支柱。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这些弥足珍贵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西柏坡的伟大斗争,把上述一系列革命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并结合新的历程、新的任务、新的实践,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这一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等等。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延续与发展,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

第一,西柏坡精神中内含的心系人民、众志成城,对我们弥足珍贵。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为解放生产力,解决广大农民祖祖辈辈渴望的土地问题,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问题,真正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空前拥护和爱戴。党把人民当亲人,人民把党当救星。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调动起来,把“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形成了战胜强敌的铜墙铁壁,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形成了军民团结、众志成城的钢铁长城,从而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西柏坡精神中内含的艰苦奋斗、实干兴邦,对我们弥足珍贵。

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面临筹建新中国异常繁忙的时期。在移驻西柏坡后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完成了一系列革故鼎新的工作。这期间,组建了华北人民政府,统一了解放区财经工作,极大地发展了解放区的生产;这期间,党积极团结党外民主人士,和衷共济,共商建国大计;这期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建立完善了一大批规章制度;这期间,党缜密运筹、科学谋划、成功指挥了三大战役。党中央、毛主席和党的各级干部在太行深处的小山村,在低矮简陋的农舍里,在昏黄暗淡的油灯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靠艰苦朴素的作风,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完成了党的历史上的辉煌壮举。

第三,西柏坡精神中内含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我们弥足珍贵。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实践,推进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变。党中央、毛主席以高超的胆略和智慧,创造了解放大城市的三种模式——武力解放天津,和平解放北平,放宽政策、和平起义解放绥远;以高超的胆略和智慧,初步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接管城市的方法;以高超的胆略和智慧,形成了中国政治机构的雏形——华北人民政府,探索了新中国将要实施的基本政治制度。同时,在经济建设、政府管理、民族政策、党的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理论、制度和指导方针上的一系列创新和创造,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探索积累了经验,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铺设出最初框架,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描绘了宏伟蓝图。

第四,西柏坡精神中内含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对我们弥足珍贵。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面临着建立新中国的历史重任,毛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吸取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的深刻教训,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于是,他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了使“两个务必”真正落到实处,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党中央又作出了具体的六条规定,即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六条规定成为当时以及之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内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党高度自觉、拒腐防变的行为规范。就在党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移驻北京之际,毛主席意味深长地发表了著名的“赶考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正是这种高度的自律精神和忧患意识,确保了我们党在各种考验面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历史上看,中国精神不是一种静态的空间呈现,而是一个动态的展开过程,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典型表现就是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铸就形成的包括西柏坡精神在内的一系列精神,闪烁着革命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特殊呈现。其中,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苏区精神是党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长征精神是党和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诗篇,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集中呈现,西柏坡精神是党建立新中国前的精神洗礼。正是这些在不同历史节点上所形成的具有不同历史价值的革命精神,支撑了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西柏坡精神和其他各种精神,组成了我们党内涵丰富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今天,对我们来说,产生这些革命精神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但这些革命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却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记 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请您谈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

曲青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几代中国人以及当代十几亿中国人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认为,“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以中国精神为支撑。没有中国精神,就不会有中国力量;没有中国力量,中国梦就难以实现。因此,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必将成为现实。实现中国梦不能靠清谈,不能靠空论,要靠脚踏实地的行动,靠坚韧不拔的毅力,靠众志成城的力量,靠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因此,在这样一个时候,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有了十分特殊的意义。

第一,弘扬西柏坡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不渝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党矢志不渝地坚持对革命道路、革命理论及相关制度的高度自信、高度自觉。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目标,我们党带领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所不惜,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坚持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构成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所以,这一根本成就中蕴含着西柏坡精神的贡献。弘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弘扬西柏坡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不渝地脚踏实地、力戒空谈。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党矢志不渝地坚持力戒空谈、脚踏实地,率领千百万人民群众,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实干成就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人世间的一切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去创造。脚踏实地,就是要老老实实,不懒惰,不懈怠,不脱离实际,不半途而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规律、尊重科学。河北省委提出,把握战略重点,打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四大攻坚战,就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重要体现。弘扬西柏坡精神,我们就要力戒空谈、脚踏实地,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释放、传递和凝聚正能量。

第三,弘扬西柏坡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不渝地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党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我们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十八大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强调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并着重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这是十八大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一个制度性要求和规定。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全党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前不久,中央政治局根据十八大精神作出部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西柏坡精神,我们就要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着力解决在一些地方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

第四,弘扬西柏坡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个务必”。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党始终坚持了“两个务必”。今天,与西柏坡时期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与世界各种力量的竞争和博弈中实现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两个务必”,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常怀“赶考”之心,常秉“赶考”之志,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将革命工作做到底。

记 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者:胡鸣铎

第2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孙来斌

2013-3-31 6:33:18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30日 11 版)十九世纪德国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及当代成就,对克劳塞维茨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13亿多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后发的现代化。与欧美资本主义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有效启动现代化的时间要落后一二百年。因此,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缩短与先发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那么,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依靠什么来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从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回答。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在于我国能够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发展经济学的常用概念,其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大体说来,比较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比较而存在的优势,在这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这种优势使双方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比较利益。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也是当代发展理论的常用概念,意指工业化、现代化的后来者所具有的后发之益。总体看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作为反映发展中国家发展有利因素的两个不同概念,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一,两者都内在地包含着意识的因素或精神的因素,并且认为这种因素能够将其他因素整合起来,使其实际地发挥作用。从国际上看,二战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对此给予了证实。其二,两者都是一国所具有的一种优势,是一国经济发展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若能有效加以利用,就能实现一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三,两者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需要一国政府及其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这种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毛泽东指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

力量”。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几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要破解当前中国社会遭遇到的转型难题,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无疑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这种崇高的精神,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概括为“中国精神”。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上而言,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角度来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同理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民族精神是激发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直追的精神力量。首先,它表现为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屡遭欺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却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无形中催生出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激起中国人民奋起直追,从而变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它表现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民族,是一个虽历经沧桑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民族。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追赶先发国家的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一生的邓小平曾说过:“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弥合了国内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

时代精神是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体现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意味着发展。按照现代创新理论奠基人熊彼特的解释,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多年来,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被逐步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被逐步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被逐步革除,人们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振奋。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曾指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智力和技术;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影响,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和技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拐点处,创新驱动是实现发展转型的必然之选。我们党对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同理想是鼓舞中华民族奋力前行、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关于理想的巨大作用,古今中外有许多名言。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则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崇高的精神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精神,反映了人类崇高的追求,凝聚着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着精神支撑和精神推动的作用。邓小平在回顾我党历史时曾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反观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理想信念的缺失无疑是一大教训。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事关国家兴亡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这项工作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位。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体理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融汇了亿万群众的个人理想,具有强大的“指南针”、“黏合剂”、“凝聚剂”功能。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梦想最终就一定能够照进现实,中华民族最终就一定能够过上“理想的生活”。正如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作者系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3篇: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国开电大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5月31日;为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网上考试特定制答案。

试题: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答: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为推进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我们必须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凝聚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力量在人民,最强大的力量在团结凝聚起来的人民。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就会重演中国近代以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悲剧。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在当代中国,必须用中国精神引领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当前,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价值和意义更为凸显。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推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通过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个民族会在心神不定、游移彷徨中成就自己的光荣和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自觉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实现复兴伟业的征途中拥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不为困难吓倒、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干扰迷惑,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要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勇做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时代先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4篇: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材料分析题:2020年初,中国疫情期间人民抗疫鲜明凸显出中华民族团结的强大凝聚力,深化和升华了中国民众对于中国精神的认知。疫情发生后,武汉封城,全国人民支援湖北战“疫”,医护与生活物资紧急调配湖北,医护人员不顾感染风险毅然决然奔向抗疫战场,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有车市民在疫情最严重时刻主动充当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临时司机,社区志愿者在各个小区守护老百姓生命安全,外卖小哥为减少人们外出降低感染风险让自己多跑路无接触送达生活用品,青年们勇敢地担起肩上的责任,中国青年用自己的时代担当书写了最美的青春故事。全国人民用中国心共铸中国魂,身处各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将自身个体融入到举国抗疫的宏大主题叙事中,14亿中国人用史诗般的众志成城应对疫情,在抗疫战中勠力同心风雨同舟共同战

参考答案1: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

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靠什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4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参考答案2:

中国梦是新任领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有梦想,有追求并没有错,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追求则值得研究.

历任领袖在执政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梦想,60年前的梦想是赶英超美,50年前的梦想是解放全人类,40年前的梦想是四个现代化,30年前的梦想是致富,20年前的梦想是小康,10年前的梦想是和谐。从历史可以看到,梦想越宏观,越不切实际,则越不可能实现,不但不能实现,而且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前的梦想显然比改革开放的梦想更宏大,但历次政治.运动让人民蒙受苦难,国家经济陷入崩溃.

中国梦的梦想提出了民族复兴,谈到复兴则应该研究民族是如何衰落的,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将原因归于对方的船坚炮利,但甲午海战的全军覆没则是在装备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失败的,残酷的现实告诉国人,中国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以外,根本的落后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民间的仁人志士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当局的拒绝,百日维新的失败使国家失去了第一次复兴的时机,等慈禧等权贵领悟过来,试图重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时,历史已不给机会,辛亥革命的枪声彻底终结了沿袭千年的封建.

五四运动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标志着国家的制度转型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国共两党的先后崛起及相互争执以及日军侵华导致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长期停顿甚至导退.

新政权结束了多年的战争,但尽管制订了宪法,却几乎没有被尊重过,历次政治.运动几乎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受害者,文革中连在任的国家主席高举宪法都不能保护自己,一个忽视的决策者最终成为受害者.

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人心思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口号深入人心,但一场本可和平解决的政治事件终结了即将启动的政治体制改革.党的领导被过度强调,而步伐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已达二十多年.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所提出的民族的复兴只有通过制度的转型才能够达成,全面的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是民间的共识,邓当年也指出,经济领域的改革只是第一步,政治体制的改革才是根本,如果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成功,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有可能失去.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所取得的成就正在被落后的体制所造成的巨大所侵蚀.

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广大的人民迫切期待体制改革,通过制度的设计来消灭,希望新一届班子能听到人民的呼声,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期待.

第5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评论员

2013-5-8 15:51:08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年05月08日

总书记日前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总书记的讲话,引人深思,更催人奋进,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青年有理想、立大志,于国于民,于己于人,都大有裨益。“百学须先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唯有立大志,方可成大业: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成就救国救民、立国立民的千秋伟业;少年茅以升矢志造桥负笈苦学,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第一座现代化桥梁„„古今中外,“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不胜枚举。

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当下具现实紧迫性。今天的社会价值多元,其中不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影响,让少数青年混淆价值、迷失自我,抱怨没有施展空间,对现行道路产生动摇,或者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种种现象,其根源都在于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正确。青年树立怎样的志向,怎样坚定理想信念,至关重要。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就为青年在当下找到自我、确立人生方向提供时代坐标。广大青年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自觉认同、追求中国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才能以小我激发

大我,铸就更加辉煌的事业。

时势造英雄,英雄出时势。正是在国家、人民对航天梦的执着追求和大力支持下,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嫦娥、神舟团队,将“嫦娥”送上月球,让神舟与天宫对接。青年要坚守理想信念,就必须像航天团队那样,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国道路,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在共同梦想的追求中,获得更大发展机会,把握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不仅实现个人的发展,更铸就利国利民的功绩。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正是由于对脚下热土爱得深沉,紧紧跟党走的信念无比坚定,强震面前,雅安少年才会大声喊出“我们不怕、我们坚强”。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要自信、自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对历史规律、基本国情有清醒认识,增强对党、对国家的强烈自豪感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心,才能脱离随波逐流的迷茫,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共同奋斗中找到归宿,得到战胜一切困难的自信。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优秀青年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青年投身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事业,更容易脱颖而出。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中找到自身位置,在贴近人民的基层找到施展身手的舞台,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相信,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一代,一定能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大有作为。

第6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一、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

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千差万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遵循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各种风险和考验。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在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东乱局中,一些国家陷入严重困境,但中国都化险为夷并且发展得更好。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有的国家政治和社会走向也出现不确定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中国的发展模式,无论对中国自己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头连接着国情,一头连接着梦想;承载着过去,承载着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指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根本一致。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二、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已经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创造,构建了中国话语,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崭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都成功应对、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就在于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坚强保障体现在: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坚定制度自信,既毫不动摇坚持又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系统完备、更成熟定型、更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对美好的明天充满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7篇: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

——访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

记者 马献忠

2013-3-29 9:10:43来源:2013年3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论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如何认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如何认识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精神?

陈瑛: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最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中国力量,以实现“中国梦”,这一号召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极大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识,指导并鼓舞我们同心同德,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什么是中国精神?在我看来,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能够发出正能量的各种优秀品德、价值的总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魄。这里,我们要注意,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改革开放,都只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而非“全体”。这就意味着,构成我们中国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合体,内容非常丰厚。例如我们的民族精神中,除了爱国主义之外,还有勤劳、节俭、勇敢、仁爱、忠实、诚信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聚集在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周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支持,组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两个整体,而这两个整体又组合成中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认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核心”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陈瑛: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但是,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核心”和其他部分的关系:一方面要维护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这两个“核心”的地位,注意发挥其“核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其他因素和成分的地位和作用。以勤俭为例,它虽然不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却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精神的基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中间一直传诵着关于勤俭美德的动人故事和处世格言,例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的奋斗史,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都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需要弘扬一种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陈瑛:当前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然而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阻力,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起点低,许多资源紧缺,包括发展本身带来的生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以及森林、草场、湿地的减少等环境问题,这里处处需要勤俭节约。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不但存在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还存在着市场经济以前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诸如自私保守、爱面子、讲排场等等,这些都在传递着负能量,销蚀着人们的美德和精神,甚至严重地影响我们党的建设。消极、奢侈是腐败的温床和开端,勤俭关系着我们党和我们事业的兴亡成败。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大力提倡中国精神中的勤俭,把它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让它铭刻在我们每个党员、每个群众的头脑里,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对奢侈腐败、狠抓勤俭和廉政的举措,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正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正在与勤俭等中华传统美德良性互动:后者坚强地支撑着前者,而前者则提挈着后者,使其攀升到更高境界。它们共同

构成的中国精神正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精神正在并将继续指导和鼓舞着我们实现“中国梦”。

上一篇:写给自己的十封信下一篇:特色小镇申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