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策略分析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多种教育途径, 以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 培养护理职业道德, 提高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护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高职护理人文教育现状和护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 并提出改革对策, 以提升高职护生人文素质, 促进其顺利就业和持久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辽宁省某高职学院护理专业2007级已进入毕业实习后期的大专护生。调查采用问卷法进行, 参考相关文献[1~2]自编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高职护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及学习需求。本调查发放问卷共220份, 回收215份, 有效问卷213份。问卷结果以问题频数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护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护生对目前人文课程设置和内容的评价上, 61.6%“非常满意”或“满意”, 32.4%认为“一般”, 6%“不满意”。对于教学方法, 44.1%回答“好, 方法新颖”, 48.4%感到“一般”, 7.5%感到“方法陈旧”。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融入人文教育的情况, 60%的护生选择“经常”, 39%选择“有时”或“偶尔”。

护生对学校课外活动教育效果“满意”的占55%, “一般”占37.6%, “不满意”占7.5%。58.2%的护生感受到老师“很多或较多关怀”, 26.8%选择“一般”, 15%选择“较少或很少”。

2.2 护生渴望加强对人文素质的学习

当被问及“你喜欢的人文课程教学形式”, 51.6%的护生选择“启发互动式”, 26.8%选择“分组讨论”, 18.3%回答“案例教学法”, 3.3%选择“单纯讲授式”。对于学习需求, 70%的护生希望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 57.3%希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57.3%选择“心理教育”, 46.9%选择“法律知识”。

对于“你认为学校应增加或加强的课外人文教育形式有哪些?”69%的护生选择“社会实践”, 61.5%选择“励志讲座”, 40.4%选择“社团活动”, 32.9%选择“文娱比赛”, 32.4%选择“知识讲座”, 31.9%选择“技能比赛”。

数据提示, 约40%的护生对目前人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太满意。一半以上护生认为教学方法一般或不好, 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施还有待加强;对学校课外活动人文教育的评价一般, 近一半护生较少感到老师的关爱。渴望加强对沟通技巧、职业规划、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喜欢启发互动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希望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励志讲座、技能比赛等课外人文教育。上述调查表明护生对人文素质的学习有迫切需要, 但目前高职护理教育存在教师素质一般、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人文与专业教育相脱节、隐形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等诸多问题。

3 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对策的思考

3.1 完善人文课程体系, 优化人文教育内容

高职护理专业应加大人文课程建设的力度, 合理地增设人文课程。护理专业人文课程可由“基础人文课”、“专业核心人文课”和“人文知识拓展课程”组成。基础人文课程除“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外, 应增设学生心理健康、当众讲话、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 培养个体自我发展的基础能力;专业核心人文课程以学科交叉为发展趋势, 加强护理社会学、医学法律学等课程的教学, 培养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人文知识和能力;人文拓展课可开设文学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课程的类型可采用必修课、选修课、专题或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微型课程因占用时间少、内容灵活等特点, 近年来也成为人文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加强建设人文课程, 打造精品课程, 深入进行课改,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带动其他人文课程的提高与发展。

3.2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积极推进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改革,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 以提升人的内在品质和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倡导规定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讨论、实践, 来促进多种能力的发展、唤醒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注重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技术, 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3 注重文理交融

将人文素质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以实现文理交融。首先, 专业课教学大纲应明确纳入人文素质要求, 如情感目标、合作能力等。其次, 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挖掘人文精神, 注重培养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教育及职业核心能力。第三, 应充分利用实习实训过程加强人文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尊重病人、沟通合作等能力。技能考试中注重对护生情感、心理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实习阶段, 学校要与用人单位齐抓共管, 岗前培训中以优秀护士为榜样激励学生;实习评定中, 除专业技能外, 加入对护生职业态度、护患沟通等人文素质的评价。

3.4 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隐性课程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 对学生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应改进校园人文环境, 充分利用校园氛围、教师人格、师生关系、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浓厚人文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护理职业特色的课外活动。定期开展公益活动, 为广大居民提供卫生服务, 使护生关爱健康和生命, 认识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提升精神境界。开发拓展训练项目, 帮助学生锤炼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 学会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3.5 加强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高职护理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可进行半军事化管理, 提高自理能力。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生, 如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家经典, 并收集生活感悟、交流学习心得, 以此来教导人生哲理、培养踏实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 规范学生行为。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护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描述, 结果表明目前高职护理人文教育发展滞后, 不能满足护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并据此提出改革对策。

关键词:人文素质,护理,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 2007.

[2] 樊斐然.河南省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下一篇: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