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共12篇)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1

一、高职教育非护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教育包含多个非护理专业, 如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电气焊等, 不同专业之间的学制也有所差别。在高职教育中, 其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 一般来说, 管理类专业一般为两年, 工科类专业一般为三年。而护理专业则为三或四年 [1], 且以三年学制为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市场所需。非护理专业更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是因为高职非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服务在社会一线, 技术性是其主要特征。高职教育非护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学制时间, 一般二到三年的时间便可完成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为其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而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主要目的则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特定护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护理专业不再仅仅着眼于单纯的疾病护理, 更多的是要关注患者健康、康复、保健以及疾病的预防。这就给高职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还应对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结构有所了解[2]。此外, 由于护理是一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通常需要安排大量的实验课程, 部分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实验 ( 训) 课程达到1: 1的比例。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这些特点决定着其学制会多于其他非护理专业, 也是护理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延长为四年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一些高职院校的非护理专业如数控技术、电气焊等跟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招生人数未有明显增加。而由于我国的人口特征, 老龄化时代逐渐到来, 对高职教育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呈现出大大增加的趋势。2002年 ~ 2003年, 国家卫生部对未来的护理人员需求进行了大致的评估, 经专家讨论得出的结论为: 我国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在卫生人员的配备上应基本达到国际的平均水平, 到2015年, 医护人数应大致为232. 3万人, 医护比例应达到1: 1, 其中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平均为1. 5。这就意味着, 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应大致为15万人左右。这一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现出了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也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优质护理已成为护理的目标之一[3]。这些因素都显示了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为四年的必要性, 也是与其他非护理专业的主要差别。

三、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给学生就业带来的优势

高职院校通常会安排护理专业学生一年至一年半的实习时间, 一般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 这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学制通常多一年或两年的主要原因。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是近年来医学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是社会发展给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实习的过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提高专业知识的大好时机, 是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绝佳时期。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理论学习, 即将步入社会, 处于或者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者正在寻找工作的阶段。实习经历对于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 是对今后工作的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 还是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知识表现得更为具体、明确, 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甚至能为将来的工作解决某些方面的难题。而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来说, 通过认真对待这一年宝贵的实习时间, 积累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结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是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能提高这些同学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加强他们求职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从而能够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因此, 实习经历对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还提高了学生就业的优势, 对于减轻学生负担, 促进学生积极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

综上所述,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学制区别于非护理专业学生, 是有章可循, 科学合理的。学生掌握优质的护理服务技巧, 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患者给予全面的指导服务,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为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是一件极有功德的事情。同时, 还可最终实现病人、家属、医师和医院的四赢。但是, 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们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5], 那就是努力寻找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新方法, 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值得所有教育者们共同努力奋斗!

摘要: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学制有所不同, 其中护理专业多实行三到四年制, 而非护理专业多为二到三年制。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学制不同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分析, 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2

1、教师方面

1. 1 教师的素质改革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关健之一, 师资队伍的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高职护理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 所以代课老师需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动手能力, 就是现在的 “双师型”教师。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同时应走向临床, 尤其是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去医院见习, 拓宽知识结构, 提高教研能力。并且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种短训班、学术会议等, 使之不断更新知识, 充实自己更好的胜任工作。

1. 2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关键。备好课是老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 备课更是至关重要。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 更要掌握每次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通过研究学习教材的重点、难点, 提炼出最有效最准确最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知识, 并将其按自己上课的风格进行逻辑安排, 使上课的效果更理想些。同时要注意基础课 ( 尤其重点、难点部分) 与临床联系, 选好案例, 在上课时巧妙的与基础知识结合, 以方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

1. 3 教学任务的安排

高职护生是护士的主要来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扩招, 就面临着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下降的问题, 这样的生源在学习基础课时就比较费力了, 学生的理解力、努力程度等都需要提高, 所以在教师授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程度灵活的调整上课方式与课时的安排等工作。

2、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5年的基础课教学经验, 以及结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的教学特点, 发现在教学中突显出一些问题: 要学习的知识点多, 专业名词多, 在记忆掌握中容易使护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心理; 基础知识过于枯燥, 甚至与实践脱节, 适用性差, 学习时感觉在临床中用不上; 与护理专业课联系不够紧密, 导致学生不去重视生理课的学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 更好的培养护生的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是当前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教学方法

3. 1 启发式教学法

单纯的讲授法是枯燥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热情。做法是: 授课开始, 先提出问题、给出题目, 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在讲述时逐渐解答、一一化解, 让学生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知识, 不断加深理解。例如在讲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时, 如何支配内脏器官活动呢, 首先提出进食后为什么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通过学生曾经学习的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书籍可以得出答案。这样既方便记忆知识, 而且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活动的完整性。

3. 2 对比式教学

对同一章节的并列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讲授, 比单独分别讲解效果会好些。如在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物质转运方式时, 把几种转运方式 (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进行对比讲解, 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它们的不同。每一种转运方式讲完后, 可进行概括的总结,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的轮廓, 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总结中还可以用表格, 大框架图更直观的把知识点罗列出来, 分辨易混淆的内容, 突破记忆难关。

3. 3 提问式教学法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对现代的教学来说仍然适合。现在的高职护生来说, 两年理论课的学习时间是比较紧张的, 那么每学期开的课就比较多了, 难免在学习的时候压力比较大, 每门课投入的时间也就很有限了, 所以为了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 在每次上新课之前, 以提问的方式对于上次课重点知识进行测试, 根据掌握程度及时复习, 并且更改教学方案和进度。

3. 4 讨论式教学法

一般情况, 都是老师在不停的讲, 学生被各种知识胡乱塞进脑子里, 学习的积极性一点都没有, 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我决定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讨论学习。例如在讲呼吸这一章时, 由于呼吸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进行的活动, 可以开展讨论教学。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每组在讨论后派出一个代表把本组负责的知识总结后讲解,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这样的话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对知识点记忆也比较牢固。

3. 4加强实验教学

面对枯燥的理论教学, 学习的掌握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生理学属于实验性学科, 通过实验能强化理论知识, 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所以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 包括实验学时的安排、实验内容的确定以及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

临床医学是基础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者密不可分[1]。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才是学好临床医学课程的保障。生理学是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及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护生护理病人时, 需要观察临床表现、知道发病机理才能更好的做治疗, 因此掌握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才能探索病理变化的规律。所以, 高职护生学好生理课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从教师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提高。

摘要:生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 (以下简称“护生”) 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对护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严重影响了护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再加上高职护理只有两年在校学习时间, 从而使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及对课程不重要等诸多原因影响了教学质量。笔者通过5年教学经验, 总结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3

摘要:感恩是人际关系维系的重要因素,人本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社会感恩的窗口行业,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护理专业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尽人意。笔者从感恩教育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高职护理;感恩教育;误区;探讨

【分类号】G711

“……你们把我生下来不让我享福,为什么要生下我?!……我选择不了你们,你们可是选择了我……”当父母管教不爱学习、花钱大手大脚的大学女儿时,女儿的哭诉深深的刺痛了我;当看到渭南市的某初中女生以生命的代价表达对父母二胎想法的抗争时,深深震撼了我;当费劲心力抢救病人无效,迎接疲惫的护理人员的是家属响亮的耳光时,作为护理专业的教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肯定错了,错在哪里呢?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的变革处于剧烈状态,个人的欲求和表达被无限放大了,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和各项政策的深度改革使得这一现象更加突出,人本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社会感恩的窗口行业,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护理专业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尽人意。

感恩是人际关系维系的重要因素,狭义上表面上是指对他人给予帮助的感谢,广义上深层次的含义是指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激并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人、社会和自然。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人感恩情感的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误区

1、感恩教育处于低层次的阶段

“给妈妈捶捶背,给爸爸端杯水”这些幼儿层次的感恩教育手段,显然不能满足和适应现阶段大学生的需要,但是感恩活动的组织者也只能常常想到“帮妈妈干一次家务”等,很难想象这样的感恩教育有什么成效,其实干家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职责,并不是妈妈的家务,感恩教育处于报恩的低层次阶段。

2、感恩教育陷入形式的怪圈

一提到感恩教育,大家就想到感恩父母,感恩教育征文,感恩教育报告,感恩社会就是到敬老院去,这样的感恩教育在大学生这里变成了搞活动。往往是报告会上报告人声情并茂、泪流满面,会场内声嘶力竭,就像一场表演会;学生到敬老院去,常常是累坏了老人、留下了一些垃圾。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效果的。

3、感恩教育成了品德教育

感恩教育以说教为主,往往上升到品德的层次,道德的高度,压的学生喘不过起来。对家长、老师这样的感恩教育,自我意识超强的现代大学生而言常常理解为家长和教师的索恩诉求,常常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激烈反抗,这样的感恩教育适得其反。

4、感恩教育成了感恩表演教育

现实中的感恩教育往往有时间的限制,在没有引起学生感恩认同的情况下,通过言语的引导使学生做出感恩的行动。这样的感恩教育只能算是感恩表演,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

二、感恩教育对策的探讨

1、感恩教育的定位

感恩教育首先是感恩认同教育,懂得感恩,才会心存感恩,自然产生感恩行动。反过来,感恩行动促使他人的感恩认同和感恩行动。

感恩教育是給予教育。感恩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必需的,一味索求,从不舍予的极端利己思想是短视的,是行不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才是和谐的人生,完美的快乐的人生。

感恩教育是平等教育。感恩教育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个体是独立的,关系是平等的,个人的责任和权利应明确,教师和家长决不能大包大揽,越责越权行事,在教育受教者时,更不应高高在上的指责批评,施教者也应有所感悟和反思,用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影响感化他人。。

感恩教育是生活教育。感恩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对亲人的关爱、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帮助、陌生人的援手心存感激,满怀喜悦。绝不是当亲人老了,同学陷入困境时的怜悯;绝不是老师愤怒了,陌生人冷漠了,才无奈的选择。感恩是一种生活状态。当地上有一张废纸(这张纸可能是别人乱丢的,也可能是风从别处吹来的),顺手捡起就行了。不应该为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爱护环境,专门组织学生去清理这样的人为垃圾。

2、感恩教育要精细化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确定好详细的计划,活动在精不在多,决不能写个征文、做个报告、举行次活动就算是一次感恩教育。例如,以“水”为主题的感恩自然的教育活动,首先做好水的主题宣传,让大家明白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多少水,像每生产1千克牛肉需要16000升水等,有助于感恩情感的形成。再举行节水窍门的征集,最后是节水活动。

3、感恩教育要体验化

没有人喜欢被他人站在道德的高度对自己指手画脚,感恩教育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做好隐性的体验式的感恩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护理病人是他们以后的工作,因而感恩的心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家长,病人等等,甚至扮演求助者等,让他们体验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情感的层次教育学生。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意义重大,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处于主动地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既要顺应时代的趋势,又要引领时代的发展。

高职读护理专业好不好 篇4

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高职院校学习护理的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 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那个时候护士可以进入家庭和社区。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5

一、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地位,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 预防医学始终未被摆在重要地位, 师资少, 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教学课时少。学生预防观念淡薄, 认为预防医学可有可无, 不学习也能从事护理工作, 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差。为加强预防医学重要性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中一是讲好绪论课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结合建国以来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成就, 以及近年来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功控制的事例, 说明预防医学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三是始终贯彻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 使学生意识到卫生服务在内容上已经由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 由病理扩大到生理、心理服务, 由院内扩大到院外服务, 逐步认识医学功能的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优化教学内容

学习预防医学, 需要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作基础, 因此, 预防医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要在上述基础课程铺垫之后开设, 设置在第四学期开设比较合理, 让学生在专业生产实习之前了解掌握预防医学有关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中逐渐树立起预防为主的思想。

护理专业所安排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岗位的需要,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对护士预防保健能力的需求, 应将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纳入教学之中, 创新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资源建设, 从而使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适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教师依靠教材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授课, 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 学生很难有到社区、防疫部门及其工矿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 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 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提高, 不断更新知识, 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 以增强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实践中, 以下教学方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

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 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如三鹿奶粉中毒事件、私企苯中毒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痛痛病、水俣病等案例, 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 从而能认识到预防医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在讲授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预防医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或视频,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他们的视野, 激发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如统计学中t分布的讲解, 可以运用Flash动画将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线图形进行演示, 这比直白的讲述和固定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明了, 从而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 插入贴近生活的知识链接, 体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 很实用。如SARS的三级预防, 特别是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改善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等;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体温监测等;同时可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列举、说明。这样贴近生活的知识链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4. 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 应建立社区教学实习基地, 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 在实践性教学中让学生认识预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改善预防医学实验室条件, 开放实验室, 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 在新的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形势下, 提高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尽管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但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加快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步伐, 积极进行有效的探讨与实践, 以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摘要:为适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一是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地位, 帮助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二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优化教学内容;三是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四是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2], 职业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帮助他们做好全面能力准备, 以获得更高的生产率,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通过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价值观念、伦理和态度教育, 使学生成为自立、负责任的公民。为加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端正学习、就业、创业态度, 我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做法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素养课、基础课教育阶段, 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内容, 将其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并在此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延伸到高等职业教育中后期的专业技能课教学和顶岗实习阶段, 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专业技能培养中。为了比较教学效果, 笔者运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选择护理专业二年级2个班, 在专业课学习前, 使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的价值观教育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在专业技能学习以及顶岗实习过程中, 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做事》[2]以及《学会做事赢在起点》[3]中价值观教育方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具体教育实践中, 顶岗实习完成后使用同一调查问卷进行后测。比较前、后测数据, 分析专业教育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后测的专业技能学习以实践教学基地专业课教师为任课教师,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按照实际工作情境将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坚持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学习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在教学环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进行护理基础教育时, 渗透工作的意义模块教育;在肌肉注射、静脉穿刺技术训练时, 渗透安全防护、宽容、团队和谐、追求卓越模块教育;在模拟护理诊断、护理操作、案例展示过程中, 渗透分享模块教育。在顶岗实习中, 带教教师尽可能为护生提供锻炼机会, 注重培养护生自信心, 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能力。

2 教育效果分析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4]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 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方法和内容, 对培养护生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理念具有一定教育效果。

2.1 就业意义分析 (见表1)

表1表明, 在实现自身价值, 为社会作贡献, 赚钱、享受方面后测较前测分值高。说明护生通过顶岗实习, 对就业意义有了理性认识。

2.2 就业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在就业影响因素中, 前测主要是工资待遇 (85.7%) 、兴趣爱好 (53.6%) 、父母意见 (37.5%) , 后测主要是工资待遇 (92.9%) 、单位类型 (45.5%) 和兴趣爱好 (42.9%) , 说明渗透价值观教育后, 学生对待就业更加理性。

2.3 就业方面主要问题分析 (见表2)

调查发现, 护生实习时由实践教学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教学, 边学习、边见习、边实习, 没有就业经历和社会经验不再是护生最担心的问题, 求职信心增强了。

2.4 护生毕业后的打算 (见表3)

由表3可知, 渗透价值观教育后, 护生不再以先找到工作为就业目标, 而是更理性地看待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愿意选择工作、学习两不误的方式。

2.5 护生毕业后的工作思路 (见表4)

表4显示, 渗透价值观教育后护生更加明确了自身职业发展规划。

2.6 护生对劳动的认识 (见表5)

2.7 成为创业者缺乏的主要因素 (见表6)

3 结论

通过合理设置职业技能课程结构, 选择教学内容, 在专业技能课教育及顶岗实习过程中, 始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将价值观教育方法、内容渗透到专业技能教学和顶岗实习中。结果表明, 专业技能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 对提高护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为自立、有责任的公民, 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有一定教育效果,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cdartpro.cn/admin/news-view.aspnewsid=2700, 2006-11-16.

[2]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余祖光译.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梁敬升, 王吉明, 孙晓东, 等.学会做事赢在起点[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7

1 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难点和不足

1.1 生源素质低

随着高校的扩招及普通高中扩招, 导致中高职学生生源质量下降, 部分学生是按家长意愿来职业院校学习;有的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较差, 自信心不足, 对专业认识不够, 在学习中其主动性较差, 常常是依赖老师被动学习。有调查表明此类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0.44%[2], 这给药理学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

1.2 教学内容没有特色

现行中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基本上是沿袭医药专业药理学内容, 是其浓缩或压缩版, 讲理论多, 严格意义上讲属基础药理学, 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倾向实用, 则应以药物学教学为主, 对于药理知识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内容上以典型药物讲系统药理基础, 涉及药物少, 患者用药监护要点不明确, 致使学生进入临床后, 主要以执行医嘱为己任, 对医嘱的过分依赖, 导致了学生缺乏思考的独立性和对问题的合理质疑, 暴露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不足, 甚至出现临床用的药物课堂没涉及, 课堂讲的药物临床没有, 学用严重脱节。

1.3 教学计划不合理

目前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安排较紧, 药理学教学安排在文化基础课之后, 基础医学 (解剖、生理、组胚、病理、微生物与免疫等) 之后或同时并进, 之后再上医学专业课、护理专业课。这种教学计划的设计在缺乏对相关疾病感性认识和对发病机制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药知识, 学生难免感到空洞、抽象, 学过以后记忆也不巩固, 更不要说在临床课中再现和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原发病表现多样、机制较复杂的药物, 以及一些少见病的治疗用药。由于尚未完成系统的医学专业学习, 学生在讨论病案时对一些临床相关问题显得生疏,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毕业生和临床课教员的反馈信息也显示, 进入临床课以后还能较好掌握药理学的学生很少, 必须重新回顾。

1.4 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各开展护理专业的院系均加强了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索与改进, 但校际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效果不一。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依然普遍存在。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学校规模发展了, 但许多院校仍不能普遍开展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 实验室形同虚设, 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了。

1.5 教师临床用药经验不足

目前药理学教师大多毕业于药学院校, 毕业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 原本药学院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已趋于重理论轻临床, 再加上工作后长期忙于教学,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 疾病药疗方案的不断更新。教师专业知识已与临床出现严重脱节, 致使学生走入临床时对用药感到茫然, 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临床。

2 采取的措施

2.1 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根据实用型技能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1) 科学设计教学计划:药理学应安排在解剖学、组胚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之后、与医学专业错时并行讲授。由于药理学章节内容较独立, 可根据医学专业课授课计划, 适时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有效分割与调整, 使之与医学专业课相互照应。这样学生在学习药理学前也具备一定的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知识, 由于药物的作用只是在原有生理功能或功能基础上的加强或减弱, 由基础医学知识教师只需辅以引导就可衍生推理出药理效应, 便于学生的理解, 再与医学专业并行错时进行, 学生对疾病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掌握, 由基础医学知识推导出的药理效应与药物的适应证就有机联系起来了。通过优化教材, 整合资源, 多学科形成渗透互补。 (2)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如药理学总论中的药动学内容及各论中药物构效关系、不太明确的作用机制、复杂的药动学内容, 实用价值低, 学习难度大应进行删除或精简, 突出用药护理或用药监护的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选取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 包括剂量、给药途径、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协同拮抗作用等, 并增加了配伍禁忌、药品外观检查、溶液稀释、药品管理、处方知识等内容的教学。

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2.1 启发式教学

通过课堂提问、设疑, 让学生主动复习学过的药理或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推测、想象新知识, 使学生的被动听课与主动复习和想象有机结合, 改变过去课堂上学生总是被动听讲的局面。通过设疑、讨论的方式, 教师与学生频频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后留思考题, 引导学生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延伸和扩展。

2.2.2 多媒体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重视培训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的基本技能, 许多教师把多媒体应用于课堂, 优化了课堂教学, 提高了教学质量[3]。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 以直观的、新颖的、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展示普通教学无法演示的宏观和微观世界, 这样, 一些以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知识可以通过计算机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演示画面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可形象反映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 它可促使学生对药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并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对演示的内容易于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 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 为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2.3 趣味教学[4]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这些知识和技能持久地保留在记忆中, 并在需要时能准确地再现出来, 加以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记忆与记忆的内容抽象或具体记忆时的心情相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爱好, 视听结合 (形象化教学) 和亲自动手操作 (触觉) , 有利于信息输入脑, 促进记忆。记忆不是一次能完成的, 需要多次反复, 才达到牢记的程度, 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通过: (1) 改进教学, 使教学内容能在学生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记忆; (2) 引导学生培养兴趣, 调动视听、触觉等各种感官, 进行多记忆形式, 如运动记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3) 正确对待遗忘规律, 并避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干扰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就不难达到[5]。

2.2.4 案例教学

药理学与临床联系紧密, 在教学中运用临床用药实例向学生介绍, 既加强了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又为学生学习临床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病案分析或讨论可安排在讲新课时穿插进行, 也可在课后以专题形式进行。如在讲述完心血管药物后, 我们有意选择在心内科查房时遇见的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讨论, 病例涉及抗凝、缓解心绞痛、降脂药, 如何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在讨论的同时介绍各种药物的特点, 基本上将教材内容反映了出来, 最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抓住了重点和难点, 还使学生学会了对教材的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2.3 加强教师临床用药知识的培训学习

根据临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 新药不断进入临床。如肿瘤、糖尿病、各种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多, 而抗寄生虫病逐年减少, 教学中相应地增加了治疗肿瘤、糖尿病等疾病药物的内容, 为此我们还特意聘请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对诸如药源性精神异常、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及抗休克药物治疗专题进行讲座, 将有关章节药物进行复习, 达到以下目的: (1) 增强学生急救意识, 强化了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科学监护的知识; (2)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报告的收集、整理、归纳、上报, 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 用药的安全监测作好知识准备; (3) 加强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有效整合[6]。通过临床药师或临床医师的讲课, 从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 提升了专职药理教师对临床用药现状的了解。有条件的院校可有计划地选送部分青年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 提高专业知识。

2.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药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学科, 涉及学科多, 讲授内容繁杂, 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药理知识让学生都掌握不太现实。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重点强调: (1) 归纳总结, 化繁为简指导学生对所学的药理知识加以整理, 对性质相近的、相反的、横向的、并列的知识加以比较,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找出共性和差异性。这样, 可提高思维能力,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2) 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要学会把零碎的知识综合成完整的概念。

3 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修订教学计划

药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涉及多学科、多领域, 既有紧密联系又有重复交叉。难以避免地在讲药理学时花大量时间回顾生理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又要费力地讲临床疾病学知识, 而在讲疾病学知识时又反过来回顾药理学相关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教学资源, 达到资源高效利用, 科学制订药理学教学计划是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3.2 编写教材

教育部自2001年10月以来先后在永州、武汉、无锡连续三次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 并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推出了《护理药理学》专业教材, 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材的编写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该教材虽增加了用药护理内容, 但其仍未摆脱传统药理学的模式, 而且显得过于简单。编写一套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实用型护理药理学教材仍是摆在广大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总而言之, 只要秉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为教学观念, 通过革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和实践, 必将有力地推动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中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生源素质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足、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多等问题, 笔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 对药理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取得了明显实效, 主要措施:以增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将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与药理学并行错时设计, 并适当调整和取舍药理学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趣味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整合专职与外聘教师资源,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文章提出编写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蕙芸, 谢宗豹, 陈佩.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5) :51-53.

[2]乐泳荣, 刘明海, 刘安萍.中专生学习药理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2, 20 (9) :15-16.

[3]桑美丽, 段丽珍, 陈静.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护理技能教学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1) :53.

[4]刘金凤, 季静勇.如何有效地提高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 :51-52.

[5]孙茂民.浅析解剖学教学原则的心理学涵义[J].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 19 (10) :1080-1080.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8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方向;培养模式

在国家加强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的毕业生,据统计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没有就业的往届学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护理专业作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到目前也存在由于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培养的高职护生在未来几年就业压力增大将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拓宽其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市场需求调研发现,院前急救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岗位人才需求较大,就业前景较好。笔者根据兴安盟卫生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提出在培养通科护士的基础上,发展院前急救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多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构想。可以设想既具有通科护士的临床护理技能和素质,又具备现今稀缺护理岗位的专业能力的学生,是非常具有就业竞争力的。

一、稀缺护理岗位市场需要现况分析

1.院前急救。目前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仍十分艰巨。一些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有重新抬头趋势,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常见传染病的威胁;全球新发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引起的群体性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以及因有毒化学品泄露造成的职业中毒事件屡有发生;核辐射源分布广,应用数量增多和强度不断增大,存在着核辐射和核恐怖的威胁;频发的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增加了疫情发生的风险。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救治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的投入,装备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实施着把病员从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的现场到达医院之前抢救和诊疗的全过程,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护理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质量,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也为患者到医院的后期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一大批从事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于紧急救援中心和医院急诊科。

2.康复护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保存了生命,但往往伴有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其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给社会增添负担。如何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现代医学以及现代护理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每年因车祸、疾病等原因新增加的残疾人数量达100多万。再加上大量因慢性病致残的患者,社会对康复医疗应该有巨大的需求。能否接受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对病人生存质量改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全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为700名。康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那么如此大的缺口,如果能有护理专业学生通过一定康复技能的学习,掌握常见病的康复护理技术,以补充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缺口,将可以部分解决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

3.老年护理。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700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和人员严重不足,老有所医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群体渴望得到保健护理。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以700多万张床位来配备相应数量的护理人员,那么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口是非常巨大的。同时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还存在着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二、“多专业方向培养模式设想”具体内容和实施途径

“多专业方向培养模式设想”可概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紧缺护理岗位市场调研结果,以教育部提出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为基础,调整课程设置,提出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实现后期分流培养,重点向院前急救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培养,拓宽专业方向培养人才。

1.拓宽专业方向,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护理专业把培养“高质量、基础宽厚、具有关爱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根据我国近年护理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适应广、定方向、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通科护生基础上拓宽专业方向培养人才,按照护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围绕教育部提出的主干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多专业方向培养,使其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建设特色。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要体现医学知识基础化,护理知识专业化及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课程基本包括三个模块,具体课程结构设置为:一是注重《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与法规》、《护患沟通与礼仪》、《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文课程的教育,以提高护生的文化品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二是在逐年增加护理专业课程的同时,精简与融合医学基础课程,以突出强调护生临床护理技能的熟练与精准;三是在第四学期加大专业方向模块的学时数,重点强化紧缺护理岗位所需技能。分专业方向把《康复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定为必修课,在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基础上,自行开发校本教材,增加课程内容,康复护理学专业增加康复医学基础、康复护理技术、疾病康复护理方面的课程教育;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增设老年医学、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营养学、老年心理学等课程内容。院前急救专业加强重症护理、重症监护的教学。并要求教学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占50%。同时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必修课学时压缩在周学时26学时以内,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选修课,并通过限定选修课体现专业方向,突出院前急救、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方向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空间。

3.优化组合教学资源。把现有的实验教学设备通过进一步优化组合,并适当购进新设备来补充,完全可以实现各专业方向培养的实训教学要求。例如基础护理实验室可以兼具老年护理实训室功能。基础护理实验室作为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实验基地,是护理学院的主要实验室,分设基础护理操作示教室、操作实训室、模拟病房、模拟治疗室、实验准备室等相关科室,承担不同层次基础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购进老年护理人模型等,即可为老年护理提供教学所需设备。

通过以上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资源的修订和优化组合,使宽口径的多专业培养成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

三、效果预测

在“宽口径、厚基础、适应广、定方向、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按照护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通过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教育,构建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后期分流培养、专业培养。相信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多个护理岗位的临床实践能力,能为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护理人才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Z].国办发〔2003〕82号.

[2]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陈雪萍,姚蕴伍,杜丽萍.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服务规范和评价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9

《医学遗传学》作为护理专业所设课程中的一门必要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实践和从事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5年的《医学遗传学》授课实践分析,针对这门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医学遗传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极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十分注重实验课,实验采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总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实验课基本掌握医学遗传学常规实验方法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的5年的医学遗传学讲课经历,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不足

(一)过多的理论讲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较为传统的上课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理论课教师的满堂灌,很怕陋掉一个知识点;在实验课程上,学生只能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和准备好的实验剂材逐步完成实验内容。在突出实验过程的同时,学生很少动用自己的大脑,对实验作出创新性的改进,只是为了完成实验而作实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不大,对知识的实践性运用不足,经后在临床上遇到与遗传学相关的问题时很难及时的解决,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不大。

(二)实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需要

《医学遗传学》实验课为了与学生职业技能服务,怎样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我校生物教研室老师曾对实验课内容及上课方式作了多次的改进,使医学遗传学实验课尽理切合实际,并与专业挂钩。但医学遗传学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源于普通遗传学课程,要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必需按照普通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课中较难协调遗传学实验与护理专业临床操作的关系,很难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每个实验课程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验操作课程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很难提高。

(三)专业英语了解太少

在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不管是上理论课还是在实践课堂上,教师所用的教学资料和课件中出英语注解的专业名词外,很少使用英语辅助教学,教师一堂课全是使用中文教学,这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和专业研究中如何查阅英文文献不利,在对参加英语学术会议交流和国外期刊杂志的学习上帮助不大。

(四)学生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需改进

护理专业学生现在的期末综合成绩是试卷成绩+平时表现成绩的形式。试卷成绩多为闭卷考试成绩,考试的内容为教师教学的内容,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习情况。而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从平时表现、作业和实验方面考核,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欠于进行客观地评价。

二、改进的意见

(一)引入PBL教学理念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它强调把学生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可以尝试采取PBL教学方法,“引导式”、“提问式”、“研讨式”这几种教学方法共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益得以提高,使学生能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独立的思考,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用于解释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医学医遗传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

对于《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的开设时间基本都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这个阶段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护理专业基础性的学科,对遗传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专业技能方面也掌握较多。此时开设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应该和其他医学类专业的本门实验课区别开来,把运用医学遗传学理论知识分析护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培养能力,培养学生较为完整的专业思维。在此理论基础上应该把医学遗传学实验分成一个一个的小课题,把这些小课题进行逻辑的串连,整个学期所开设的实验课就成为一个大课题。每个小课题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再预先讲解实验步骤,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在大课题框架下安排自己的小课题实验,学生在此实验中一定要勤于动脑、动手,主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把出现问题和现象进行独立思考,或者与带教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促进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通过以上实验过程具体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方面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科学实践精神和能力。

(三)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

新时代的护理专业临床工作,不仅只为简单的护理病人,还需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医学理论知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自己,在此基础上,护理工作人员要时常查阅文献和发表论文,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交流,而这些活动都要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因些,护理工作人员在学生阶段就应该掌握大理的专业英语词汇,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表达方式要熟悉,也是新时期对护理专业学生要加重的学习任务,也只有学生阶段才能让护理工作人员能够积累较多的专业英语知识。将来为工作和发展自己服务。

(四)综合考察

为了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的考核方式为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平时表现。理论成绩为期闭卷考试,占40%。实验报告成绩包括报告撰写情况、实验预习情况,重点考察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占40%。平时表现为学习态度及考勤,占20%。通过以上各种考核,更为科学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结论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10

1. 改革的内容及过程

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方面:

1.1 体现过程性考核取代传统的平时成绩

医用化学课的体现过程性考核是由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占、专题讨论、小组学习、阶段性测验和实验报告的成绩。

具体要求如下:

1.1.1 出勤率的要求

出勤率是考核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学生的出勤情况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不能旷课、不能迟到、不能早退。若没有老师的同意,学生擅自旷课每次扣4分,旷课学时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迟到和早退每次扣3分。这种扣分制制度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1.1.2 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

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医用化学课的进程情况,适当给学生留作业。老师对每次作业要认真批改,给出评语,指出该作业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老师根据内容的进程情况向学生提问10-15分钟,问题可以设计成口试回答、在黑板上解答、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之间共同讨论等形式。这种提问形式可以带动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1.1.3 专题讨论

找一个综合较强的题目, 由教师列出提纲, 学生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解决的思路, 解决的方法。例如:水的硬度测定

1.1.4 小组学习

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以宿舍为单位,布置作业并检查完成情况,定期召开小组组长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1.1.5 阶段性测验

在期中教学检查前后,准备组织一次随堂测验,时间为50min。

1.1.6 实验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每份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最后求平均成绩。

我们将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以“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表示,一个月进行一次公布,任何学生对此成绩没有达到“优”而不满意,可以申请查阅成绩来源,即过程性考核的每一环节成绩记录。[2]

1.2 体现期末考试应用能力检测取代传统纯理论考试

传统的考试内容往往是以单纯检验“知识”,考试命题常常拘泥于课本,记忆多,理解少,知识的应用就更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改革后的医用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题、应用题、自由发挥题等。这样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灵活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进行改革后促使学生应用知识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才能比较全面、准确、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质水平。

2. 结果与讨论

对医用化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个考核方式是肯定的和满意的。从最近几年的期末考试成绩看,不管是那位老师出题,以这种考核方式所带班级学生的卷面成绩都是比较理想的,及格率较高,符合正态分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专题讨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课堂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效果。

2.2 改革后能够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内容及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改革后既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及对期末考试内容的改革,这样不仅能够反应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还可以督促学生由单纯的知识学习到重视知识的应用能力,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3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了知识面,也为后续相关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于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通过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专题讨论、小组学习、阶段性测验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 “一考定终身”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整体能力,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对医用化学考核方式从考核内容和评价体系的两方面进行改革,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更加合理的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医用化学,考核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许小青.高职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2:80-82.

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研究 篇11

一、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的有利条件

1. 巨大的市场需求。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 重点扶持专业。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 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 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 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的要求, 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 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 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 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 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 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 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 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提出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 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到2007年, 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 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发布会称,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 今后将加大对护士的培养, 预期到2015年, 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护理人才紧缺, 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他们认为男护士身体素质好, 动手能力强, 在急诊科、手术室、ICU病房等岗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服务患者。平顶山学院2005届首批男护士毕业后已被上海及市直各大医院录用。

2. 高度的社会认可度。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 人们越来越看重职业的稳定性, 如教师、医生等是被人们普遍看好的职业, 但是对于这两种职业,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 门槛比较高, 而护士的门槛相对比较低, 专科即可, 对于女孩们的家长们来说, 报考护理专业是学生在高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 家长对她们未来的首选志愿。

二、护理专业就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从目前看, 很多地方院校是在迎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而开设的护理专业, 由于以前缺乏办医学专业的基础, 这就造成在实际的教学中, 师资力量缺乏, 试验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 对于培养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 理论课掌握的一般较好, 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她们在找工作的时候, 不被一些较好的单位认可, 从而失去就业的机会。

2. 一次性就业率低, 就业层次较低。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 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带的学生来分析, 一次性就业率在40%左右, 并且就业的层次不高, 所签的就业协议合同制的居多, 就业层次总体不高。

三、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对策

1. 改善办学条件, 注重实践环节, 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毕业生。

高校应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利用现在的有利条件, 积极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积极投入资金, 购买试验设备, 完善试验室建设,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应该建立学校和医院合作的制度, 聘请医院的一些著名的医生给予学生指导, 积极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注重学生的实习环节, 学校要积极联系好的医院 (争取是三甲医院) 供学生实习。总之, 建立一种合力制度, 共同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毕业生。

2. 狠抓护士资格证考试, 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在笔者所带平顶山学院护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 她们在2011年的护士资格证考试中, 有学生103人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 有102人通过, 通过率达到99.9%。如此高的通过率, 是与本校平时的教学与管理分不开的。在本校的日常管理中, 辅导员积极向学生强调护士资格证的重要, 引起她们思想上的重视。在教学中, 本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结合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要点进行讲解, 考前又开办免费辅导班对她们进行专门的辅导, 学生们护士资格证的通过, 为学生们的顺利就业扫清了障碍。

3.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鼓励学生们到基层就业。

当前在城市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 学生去基层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比如, 河南省2010年“即日起 (5月26日) , 省卫生厅开始面向省内外选拔2340名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这些学生一旦被选中, 省卫生厅将报销其上学期间的相关费用, 同时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其中, 专科生达1000名。对选拔到中心卫生院以外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校医学院校全日制专科生, 凡取得执业医师、药师、护士资格证的, 工资由县级财政部门给予保障, 实行岗位管理, 人事部门给予备案, 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 (含直至退休者) 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另外, 积极鼓励学生到社区诊所就业、自主创业。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 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存在大量的私人诊所, 有些私人诊所已初具规模, 并且效益良好, 私人诊所也应该成为未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

4. 积极与医院联系, 举办招聘会。

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 应该积极与本市医院联系, 及时了解医院的需求状况, 在医院需求较大的情况下, 邀请医院举行就业招聘会, 为学生的就业工作铺路架桥。

5. 鼓励学生在实习时积极表现, 争取留在用人单位。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实习, 学生在实习单位有充分的表现机会, 应该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踏实工作, 认真学习, 以优异的表现、过硬的技术, 来赢得实习单位的认可, 在实习单位确实缺人的情况下, 争取留在实习单位就业, 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也给学校留下了良好的声誉, 为下一届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6. 在校多培训, 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护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 篇12

相对于单一的、缺乏有机联系的作业而言,课业是由若干个作业富有系统性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作业群。“语文课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检测课堂教学内容、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业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坏。”[1]围绕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同时要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的课业设计充分考虑到以下两方面因素,即一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二要围绕专业需培养学生的专业语文素养。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业设计要重视加强各个模块课业的有机结合,长此以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图从“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三个方面进行课业模块设计方面的探索。

一、口语交际课业设计

口语交际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护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口语交际要设计形式新颖、贴近生活的课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未来从事护理行业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良好的倾听态度、倾听技巧至关重要,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但平时的“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说”的能力,对“听”的重视程度很不够,需要形式多样的课业来共同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采用“听记”结合的方式,即让学生边听边记录下所听到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在早读课朗读一篇内容、难度适中的短文,要求全班其他学生记录下文章的主旨然后进行交流,此外还要求学生准确记录下同学所朗读的名言、警句。也可以采用“听说”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复述教师或同学所讲的故事;进行听辨训练,即训练学生听一段在内容、表达或是读音方面有错误的语言材料后仔细辨别并说出其中的错误;或是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辩论。

(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的临床护理中,介绍式会话、告知式会话、宣教式会话、安慰式会话等都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教师除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在课业设计方面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渠道,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主持节目,开展演讲、朗诵、讨论、辩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笔者所教的班级每节课课前五分钟都要安排学生到台前演讲,内容围绕社会生活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尽量脱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步过渡到能根据规定内容做到即兴演讲。此外,还可以结合护理专业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由学生来扮演护士和患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二、阅读课业设计

“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外自读10部以上文学名著,总量不少于200万字。”(《课标》)毋庸多言,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的学生原本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用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时间很少,而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是少而又少,因此,有必要精心设计阅读课业来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朗读与背诵课业。朗读是广泛吸取文学营养的过程,大量的朗读,反复地含英咀华,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高感悟能力。笔者要求学生每天都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声朗读,请家人或同学倾听、评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背诵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常让学生背诵名篇佳作,并定期交流,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素养与能力。

(二)阅读文学作品课业。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设计阅读课业,并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有重要作用。”[2]如在学习“舞台大社会”这一单元之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曹禺、老舍的相关戏剧作品,并开展探究交流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出发,选择某部戏剧的探究重点,可以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或者是某场戏剧冲突、某个人物形象、某句精彩台词,将选择相同或相近探究重点的同学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小组交流后再举行班级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此外,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课外阅读卡》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向。

三、写作课业设计

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学生不愿写作,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事实上,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的临床护理中,几乎天天要跟写作打交道:护理记录、护理病历、护理计划单、病室交班报告、护理查房、护理表格及记录、护理小结和出院指导等,因而在写作的课业设计中,要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功用,强调训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一)引导学生勤于练笔。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在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勤于练习,不放过每一次锻炼文字运用能力的机会。可以结合教材进行写作,如结合阅读分析在领悟其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仿写,或者对课文进行改写,包括缩写、扩写及其他的改写形式。例如要求学生把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对课文进行续写,例如续写《警察与赞美诗》。此外,可以让学生编辑简报、自办手抄报、参加文学社、撰写广播稿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重视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衡量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临床护理的必备条件。“由于应用文的写作受制于意图、格式、语体等多种限制,格式比较呆板,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兴趣不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比较难开展`。”[3]因而在设计写作课业时应充分利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将课业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计划的写作就可以结合护生的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此外,应用文写作课业还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设计贴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情境、工作情境的课业,通过“应用”让学生感到“有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的语文应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学习实际,通过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语文课业,努力提高课业设计的有效性,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作出积极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业设计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027)

注释: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罗兴贵.职高语文令人担忧的教学现状及反思[EB/OL].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09.

[3]常逢杰.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丝绸之路,2009,(16).

上一篇:伦敦奥运下一篇:萨克斯演奏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