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22-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资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对宜秀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建议与思考

摘 要:该文主要从宜秀区渔业养殖现状、养殖水域环境存在问题,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的划分及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宜秀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渔业;水域滩涂;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正在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现结合宜秀区实际,对宜秀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

1 宜秀区渔业养殖发展现状及水域环境存在问题

1.1 渔业养殖发展现状

1.1.1 渔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十二五”以来,宜秀区实施水产跨越工程,围绕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作为突破口,优化布局,壮大龙头,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渔业发展的新道路,渔业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宜秀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17年全区境内养殖水面9200hm2,水产品总产量26312t,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270hm2,产量13893t,湖泊养殖面积7743hm2,产量9876t。实现渔业产值42107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7%。

1.1.2 渔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扩大 全区先后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7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家;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6个;国家级渔业现代种业示范场和省级水产良种场各1家,市级水产良种场3家;破罡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一村一品”渔业专业村1个等等,这些项目建设和企业提升带动了全区渔业产业发展,促进了渔业产业链延伸。

1.1.3 渔业养殖方式不断转变 一是池塘高产高效精养模式,主要养殖品种为大宗鱼类、黄颡鱼、鲌鱼、鳜鱼等,单产达到15000~37500kg/hm2;二是湖泊人工增养殖模式,以大宗鱼类为主,投饵施肥,单产在1500~4500kg/hm2;

三是河蟹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种草移螺培植资源,套养鳜鱼、青虾等;四是稻渔综合种养和池塘循环水设施养殖模式,通过近年来的推广逐步发挥效益;五是石塘湖备用水源地建设后,发展“净水渔业”模式,控制投放量,以鲢鱼、鳙鱼为主,禁止投饵施肥用药,以鱼养水,以鱼净水。

1.1.4 品牌效益、质量安全意识增强 一是实施品牌战略,“皖江”水产系列品牌认定为省著名商标,“皖江”牌大闸蟹荣获徽蟹“十大品牌”,连续举办四届河蟹节;二是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加强投入品监管,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建设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全区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100%;三是开展“三品”认证,通过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923hm2,占全区养殖面积53.2%,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量达6124t、绿色水产品产量1396t。

1.2 渔业养殖水域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宜秀区水域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被誉为长江流域“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安徽省实施渔业致富工程以来,全区水产以丰富优质的水面资源、成熟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组织化程度,在池塘集约化养殖、湖泊围拦网生态养殖和特色渔业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走绿色水产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宜秀区境内罗岭镇水域属菜籽湖水系,总体水质良好。石塘湖、破罡湖、张家赛湖属破罡湖水系,其中石塘湖为城郊型湖泊,城市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物均排入湖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罡湖、张家赛湖为城市边缘型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明显。据安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7年6月份提供的石塘湖监测报告显示:电导率:20.9μs/cm,pH值7.93,溶解氧8.17mg/L,高锰酸盐指数9.9mg/L,化学需氧量30mg/L,氨氮0.12mg/L,总氮4.07mg/L,总磷0.664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低于0.05mg/L,硫化物低于0.005mg/L,六价铬低于0.004mg/L,石油类0.03mg/L,总氰化物低于0.004mg/L,挥发酚低于0.0003mg/L,氟化物0.574mg/L,铜4.63×10-4mg/L,铅低于9.00×10-5mg/L,锌低于0.05mg/L,镉低于5.0×10-5mg/L,汞

低于1.0×10-5mg/L,砷9.59×10-3mg/L,硒低于4.0×10-4mg/L。

以上数据表明,石塘湖湖区水质不容乐观。

2017年石塘湖被列为安庆市备用水源地,污染物的治理正在按备用水源地建设要求进行。对石塘湖水环境总体要求是:湖区水质明显改善,石塘湖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要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二级保护区要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辖区破罡湖与石塘湖水体连通,解决石塘湖和破罡湖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任重道远。

2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建议和思考

2.1 规划目标及重点任务 规划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宜秀区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重点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统筹水域滩涂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生产;设定发展底线,合理布局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2.2 水域灘涂承载力评价 宜秀区水域资源丰富,水面较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且品种多样化。除罗岭镇的菜籽湖水系外,主要养殖水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明显。为此,科学合理地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严格控制湖泊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合理搭配养殖品种,采取养殖水体污染防治措施,广泛推行池塘生态养殖和湖泊增殖渔业,在水域滩涂承载力范围内适度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最终实现渔业经济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3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着力发展养殖、增殖,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2.4 禁止养殖区的规划

2.4.1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具体范围:宜秀区石塘湖备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内水域),面积28hm2;宜秀区破罡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位于通江闸口外至双龙圩以

南水域,范围在东经117°11′13″~117°10′42″,北纬30°37′26″

~30°38′48″,面积333hm2。管理措施: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实行人放天养管理模式,开展增殖渔业。

2.4.2 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具体范围:宜秀区罗岭镇练潭河段、宜秀区长河段、宜秀区新河段及辖区各主要河道、河沟等,面积916hm2。管理措施:公共性水域,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

2.5 限制养殖区的规划 限制在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进行水产养殖的应当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5.1 宜秀区石塘湖备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具体范围:石塘湖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石塘湖正常水位线以上,水平距离2000m的区域。包括宜秀区大桥街道办事处、杨桥镇、白泽湖乡辖区大部分水面,总面积920hm2(藕花赛湖、破罡湖后河、双山湖湖区、官桥湖涉及水面除外)。管理措施:(1)石塘湖大湖区实行人放天养管理模式,禁止投饵、施肥、施药,禁止网箱、围拦网养殖,开展增殖渔业。(2)石塘湖正常水位线以上,水平距离2000m范围养殖区内,严格控制和逐步消减养殖总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①鼓励采用自然放养模式,不投饵、施肥;②鼓励种植水生植物,移殖螺蛳,实行虾蟹生态养殖;③禁止施肥养殖,禁止珍珠养殖;④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5.2 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具体范围:菜子湖宜秀段(东湖),罗岭镇姥山村、小龙山村小湖泊(主要包括亭子赛圩湖、新建圩湖、澡盆圩湖),总面积1927hm2。管理措施:(1)禁止网箱、围拦网养殖;禁止珍珠养殖;(2)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5.3 破罡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 具体范围:位于通江闸口和双龙圩至张嗣墩古遗址处,范围在东经117°04′16″~117°11′13″,北纬30°35′27″~30°37′26″,面积2001hm2。管理措施:实行人放天养管理模式,禁止投饵、施肥、施药,禁止网箱、围拦网养殖,开展增殖渔业。

2.5.4 其他限制养殖区 具体范围:除上述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外,并已列入安徽省湖泊保护名录的宜秀区境内湖泊,包括宜秀区双山湖、张家赛湖、长风港湖,白泽湖乡白泽湖、官桥湖、泗凛湖,杨桥镇藕花赛湖、东风湖、鲍冲湖;大龙山镇农场圩湖,罗岭镇岱赛湖等,面积2042hm2。管理措施:(1)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实行轮养,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2)人工养殖面积不得超过该水域面积的15%;水生植物覆盖率高的水域,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人工养殖面积可以放宽到30%;(3)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4)禁止珍珠养殖。

2.6 养殖区的规划

2.6.1 池塘养殖区 具体范围:除限制养殖区外全区域范围内所有池塘,面积774hm2。管理措施:(1)养殖区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2)禁止珍珠养殖。

2.6.2 水库养殖区 具体范围:宜秀区范围内所有大小水库,面积140hm2。管理措施:(1)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实行轮养,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2)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禁止网箱养殖,禁止珍珠养殖。

2.6.3 其他养殖区 具体范围:包括宜秀区范围内稻田综合种养养殖区,主要位于罗岭镇、杨桥镇。现有养殖面积191hm2,规划面积667hm2。管理措施:控制田间工程比例,保证水稻种植面积;按照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要求开展生产。

(责编:王慧晴)

作者:杨长宏

第2篇:遥感测绘技术在水域滩涂规划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特殊的地理资源,水域滩涂一直在国家土地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特征,应用传统技术的测量手段和规划难度很大。文章综合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水域滩涂资源规划中的优势及应用,对水域滩涂的环境特征、发展现状和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规划的基本手段和原理。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提取及规划的基础上,介绍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遥感技术手段,为水域滩涂资源规划和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对策。

关键词:遥感;滩涂;测绘

1 引言

水域滩涂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利用规划设计来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是推进水产养殖业和环境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农业空间规划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实现县域空间统一规划相协调。水域滩涂受水陆动力多重作用,其演变形式复杂多样,具有冲淤现象明显,空間位置不断迁移的特征,年代久远的历史地形图和资料已无法满足规划设计工作的需求,且进行实地测量又因受到水域风浪、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难开展,采用常规方法来获得水域滩涂的分布数据难度较大[1,2]。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宏观、跨时段、大尺度地进行调查与监测的优势,能够在水域滩涂规划工作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在水域滩涂测绘操作的过程中,遥感测绘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具有宏观、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是当前水域滩涂调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3]。

2 水域滩涂边界的遥感识别与提取

2.1 规划区数据采集

水域滩涂数据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原则上应选用多波段、多时相、多空间分辨率、多层次的卫星观测系统,确保能够获取滩涂地域动态、准确、快速、大面积、多尺度的数据[4]。滩涂规划区数据的采集应首先完成相关历史资料和图件的整理搜集,再对规划区的地形图、行政图和土壤图件进行数字化,最后利用不同时期遥感图像提取规划区滩涂利用及其变化情况,确定不同时期滩涂资源的时空分布。影像选取时间新、分辨率高的遥感卫星图像作为底图,一般空间分辨率不应低于30米,如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C、国产高分一号卫星(GF-1)等都满足条件,另外影像的云覆盖率不超过10%,时间段一般选择4月~9月,能满足水域滩涂的地物识别,主要包括海岸、植被、河口、养殖区等地物的识别。

选取合适的波段组合是开展遥感测绘工作的关键。由于各地物在不同波段范围内反射率不同,故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范围内成像是不同的,这样采用不同波段组合可以区分不同利用类型的滩涂。遥感分波段记录了地物波谱的微弱差异,充分利用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差异有效识别物体,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前,首先进行最佳波段组合方案的选择。

2.2 遥感图像预处理

2.2.1 图像的校正

遥感图像的校正能够有效地消除数据获取过程中的变形和误差,使数据更趋近于真实数值,有利于规划工作的开展。行业一般采用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几何精准校正,用高程常量来表示边界特征线高程的做法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较大面积的水域滩涂地形反演过程中,特征线水平误差影响是造成测绘误差的主要因素[5,6]。利用已知地形图空间插值法构建参考DEM含有空间插值误差。但该评价方法能够从全局了解误差分布情况,掌握误差分布特征,校正后各时相图像处于同一误差分布下,消除了由不同影像误差对滩涂资源动态监测带来的准确度影响。在几何校正中,数学校正模型选取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模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最邻近值采样、双线性内插值采样与三次卷积采样。其中临近值采样通过对图像反向变换得到的一个浮点坐标,对其进行取整,得到整数型坐标,整数型坐标对应的像素值就是目标像素的像素值,虽然可以得到足够的纠正精度,但是容易出现像元偏移问题,得到的图像质量不高;二是三次卷积采样是通过16个相邻像元的距离加权平均值估算新像元值的重采样方法,计算精度高,但是计算量相对较大;三是双线性内插值采样通过对于一个目的像素设置坐标,并通过反向变换得到的浮点坐标,其像素值由原图像坐标周围的四个像素值确定。这种方法计算量大,但缩放后图像质量高,不会出现像素值不连续的情况。由于双线性插值具有低通滤波器的性质,使高频分量受损,所以可能会使图像轮廓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模糊。在实际工作中,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各自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2.2.2 图像的增强处理

图像增强指利用各种算法提高图像中的对象与背景的对比度与图像清晰度,从而突出人或其它接收系统所感兴趣的目标部分,而遥感图像增强则指用各种数学方法和变换算法提高某灰度区域像素的反差、对比度与清晰度,增加图像中各地物特征的对比度,从而提高图像显示的可用性,使图像有利于人眼识别,进而提高图像的目视解译性能,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分析者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图像内容,从图像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图像增强的主要手段有彩色增强、图像拉伸、滤波增强、比值增强和数据融合等。处理的过程一般需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已达到高效识别的效果。

2.3 遥感信息提取

滩涂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与解译标志的建立

遥感信息提取分类是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地物信息提取的重要环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典型的滩涂生境信息进行提取。按照国家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和滩涂利用情况,一般可分为水田、滩涂、水库、坑塘、苇田、天然水域和养殖水面。

遥感信息提取又称作图像解译,是指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解译方法可分为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图像解译。目视解译是遥感图像解译的一种,又称目视判读,或目视判译,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它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计算机图像解译由于土地类型的自动识别和分类精度目前还达不到所需的程度,因此在常规应用中一般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相结合的方式。滩涂面积提取采用人工目视判读与计算机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 先建立岸线提取的解译标志,再对于平均高潮线附近地物类型复杂而难以直接判别海岸线的地区,通过计算机监督分类或非监督分类进行自动地物分类来辅助海岸线提取,一般使用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软件进行处理。水域滩涂的数据提取主要包括水边线提取、植被边线提取、冲刷线痕迹提取,目前一般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和密度分割法,结合局部影响增强、辅助纹理信息边缘检测实现数据的提取。

3 遙感分析与规划

3.1 滩涂资源分类

根据滩涂的物质组成成分,可分为岩滩、沙滩、泥滩三类;根据潮位、宽度及坡度,可分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三类;从人类经济活动目标分类,可分为养殖滩涂、芦苇滩涂、宜盐滩涂和旅游滩涂。水域滩涂是动态变化的资源,水陆边界的变化直接导致滩涂资源的增长或消退,从水陆边界的变迁的演变特征可以对水域滩涂资源的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滩涂的变化会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一方面会带动水产养殖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却会带来滩涂生态功能的破坏,因此采用遥感技术进行资源动态监测,采用相应措施及时调整滩涂土地利用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3.2 滩涂资源的价值评价

滩涂作为邻近水域的优势生态资源,其生态承载力评价是其整体价值评估中重要的一部分,采用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构建基于遥感的滩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滩涂面积保有率和生境植被覆盖度变化率来反映滩涂生态系统变化状况,进而综合分析滩涂生态承载力是滩涂资源价值评价的核心内容。

滩涂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价值差异量较大,同时也受当地人文经济条件影响,不同分类的滩涂资源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如养殖滩涂、芦苇滩涂和宜盐滩涂都可以是旅游滩涂,目前还没有理论和方法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规划部门可根据当地不同的市场定位予以评价。总体来说,不同的规划利用方式对水域滩涂资源的价值衡量影响很大,养殖滩涂价值最大;旅游滩涂价值波动较大,发展潜力巨大;宜盐滩涂虽然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对生态环境破坏性较大;芦苇滩涂的商品价值要远小于其他三类,但是生态效益较为明显。

3.3 遥感分析与规划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滩涂资源进行分析是现代国土规划设计工作的一种高效信息化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对水域滩涂对象多源多格式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优势,有效构建水域滩涂资源的规划系统,实现滩涂资源数据的增删改查以及分析和制图,实现文本数据和地里空间数据的关联。另外,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卫星遥感技术的高精度补充技术手段,从分辨率来讲,无人机航空影像分辨率较高,可搭载各类遥感测量设备,无人机影像可以直接输出空间三维图、地形图、等高线图等不同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对水域滩涂资源进行高精度识别及规划。

遥感分析主要是应用统计模式识别分类法对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提取目标的专题信息。由于滩涂区域地物复杂度比较高,通常采用基于知识分类库的模糊分类法,遥感影像进行对象分割以后,数据集中的每个对象包含了不同波段的光谱均值和空间测度,可用于滩涂景观结构规划分析、精确分类和生物指标推算。遥感测绘技术是渔业行政部门对水产养殖业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卫星影像数据界定可养殖区和非养殖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域滩涂的规划就是要明确养殖区、禁养区、限养区、水源区、旅游区的分界线,按照各自的功能实现发展布局,实现生态文明生产。

4 结语

滩涂面积的不断扩张给土地开发利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为水产养殖、耕地开垦提供了后备资源。滩涂生态系统很容易受到人类生活的影响,人类对滩涂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会严重破坏滩涂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水域滩涂的变迁进行动态监测,科学的分析滩涂资源类型、应用现状和空间格局等特征,可以探究滩涂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持的关系,实现滩涂资源的数字化,为滩涂水域的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因此,要应用遥感技术对水域滩涂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与水体资源图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与水体资源图集˙青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2]仇传银,李行,刘淑安,陈丹.长江三角洲滩涂信息的遥感提取及时空变化[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21(02):269-278.

[3]刘雪,马妍妍,李广雪,赵云.基于卫星遥感的长江口岸线演化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33(02):17-23.

[4]赵亮,王淑香,李润生.一种联合光谱和纹理特征的滩涂提取技术[J].海洋测绘,2015,35(05):60-62+66.

[5]谢锦莹.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面向对象的滨海湿地植被遥感动态监测[D].浙江农林大学,2019.

[6]周在明,杨燕明,陈本清.基于无人机影像的滩涂入侵种互花米草植被信息提取与覆盖度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32(04):714-720.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surveying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waters and tidal flats planning

WANG Chao1, Zhang Yu2, WANG Xiaomen3, ZHANG Miao4, LI Yuqing5

(1. Aquatic Anim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18, Heilongjiang, China; 2.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Harbin 150000, Heilongjiang, China; 3. Harbin City Academy of State Land Resources Survey Planning, Harbin 150028, Heilongjiang, China; 4. Mulan County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ding Stations, Mulan 150000, Heilongjiang China; 5. Bayan County Longqu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Bayan County, 150000, Heilongjiang, China)

作者簡介:王超(1976.10-),女,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养护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淡水养殖。

通讯作者:张宇(1981.10-),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遥感技术。

作者:王超 张宇 王效民 张淼 李玉清

第3篇: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大全]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制度》及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试行方案》(农渔发[2002]5号)、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平衡,保障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我区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及养殖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及综合评价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我区内水资源丰富,境内水域主要为河流、渠道、湖泊、水库、池塘等五大类型。境内有大小支流200多条,河长在2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38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大河有5条,总流域面积51203平方公里,河流总长1578公里。水系分布处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泡,宜渔水域总面积为1974公顷,湖泊宜渔水面1239公顷,水库67公顷,河沟668公顷,流域内植被良好,水质优良,宜于开发利用。

(二)水文气候条件

我区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2600-2700小时(历年平均值),自西向东递增。年均气温在-2.7-0.8℃之间,农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1308.6小时,四季变化显著。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17.9-19.8℃,最高温度达37.5℃,无霜期年平均95天。年均降水459.3-493.4毫米,夏季多雨,且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水质良好,对发展水产养殖业非常有利。但也存在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自然灾害。

(三)生物资源状况

1、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有7个门65属,其中,蓝藻门10属、绿藻门29属、硅藻门17属、裸藻门3属、金藻门2属、甲藻门2属、隐藻门2属,平均生物量为6.818毫克/升。浮游动物有10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2种,原生物5种,平均生物量为4.436毫克/升。

2、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是鲤鱼、鲫鱼、青鱼的主要食物,我旗水域中主要有水生寡毛类动物以及蜻蜓目、蜉游目、毛翅目的幼虫,如水蚯蚓、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

3、可养殖品种种类结构、数量、区域、分布

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区养殖品种主要以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为主,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以及过去几年南部乡镇鱼塘的养殖试验,在我区能生长越冬的常规品种有鲤鱼、鲫鱼、花鲢、白鲢、青鱼、草鱼、虹鳟、鲶鱼、泥鳅鱼等品种。两栖类有四个科,以棘胸蛙、虎纹蛙、黑斑蛙经济价值高,分布广,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其它水产经济动物有甲壳类的虾、蟹,贝类的螺、蚌、蚬等,属传统的食用种类,现已有不同程度的养殖开发。

二、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水产养殖生产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开拓市场,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0年,总养殖面积达9760亩,比2000年(下同)3075亩,增加6685亩,平均年增长21.7%;水产品养殖产量452吨,增加302吨,平均年增长20.1%;其中特种水产品220吨,增加121吨,平均年增长12.2%;可养水面利用率34.2%。养殖渔业劳动力专业为200人,兼业为208人,渔民平均年渔业收入为5000元。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1、主要经验

把水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大格局中去谋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投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水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发展特色渔业;把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作为渔业管理的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好渔业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近几年来,渔业结构调整带来水产品产量的增长,在养殖方法措施上不断探索,由投放大规格鱼种取代了小规格鱼种,提高了商品鱼的起水率,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养殖取代了单一品种的养殖,提高了水体中的饵料利用率;养殖特色品种取代养殖常规品种,提高了渔业的经济效益。

2、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尚需完善。资源和市场开发上带有盲目性,有些特种水产品开发滞后,规模不大,力度不够,往往赶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

(2)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渔塘为自然湖泡或塘坝,基础设备简陋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有的池塘年久失修,淤泥深厚,水位变浅,不利于鱼类越冬,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和效益的提高。

(3)渔业生产技术落后。大部分渔民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差,凭传统经验养殖,没有创新意识,严重地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造成水体浪费,缺少典范。

(4)水产品加工严重滞后,养殖产品仍然是鲜活销售,销售费用高,产品附加值低。

(三)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入,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广泛认同,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今后渔业发展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以应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开发新资源,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把具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的水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部分积极加以推进,实现我旗大农业的全面发展。

三、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一)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

以贯彻执行《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鼓励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政策为契机,以保障水产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以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有效管理为目的,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资源,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和推进、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划与调整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基本原则,进行养殖布局,体现区域特点,充分展现并合理利用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开发前景,发挥地方水域的资源优势,同时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和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所进行适当调整,真正做到水域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水域养殖可持续发展。

3、规划的工作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

(2)保障渔业生产所需的水域,依法保护商品鱼基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滩涂。

(3)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控制养殖规模,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5)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4、2020年渔业发展预期目标 到2020年,实现水域养殖规划面积13950亩,水产品养殖产量1000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50吨,渔业养殖总产值达到1446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时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都得到较快发展,休闲渔业产值达到210万元。

(二)区域布局规划

1、各区域功能与范围

宜养殖水面2794公顷,2010年水面利用已达到650公顷,占可养水域的33%。根据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可预见的未来,进行渔业规划为三大片区:

(1)养护资源区

本区湖泊稀少,河谷较多,鱼类分布多数以细鳞鱼、哲罗鱼、雅罗鱼、麦穗、柳根鱼等河鱼为主,主要以养护资源为主,要加强湖区的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控制捕捞强度、增殖放流渔业资源,保护湖区生物的多样性,以资源养护为主。

(2)自然水域鱼类增殖区

本区湖泊多,河谷多鱼类资源丰富,宜于搞中小水面鱼类养殖网箱养殖和自然水域鱼类增殖。同时宜于搞流水养鱼和特种产品水产养殖。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提高渔业附加值。

(3)养殖开发区

本区低洼沼泽地和湖泊众多,而且地域广阔,具有鱼类资源丰富的大中水面。诺敏镇辖区宜渔面积约8953亩,其中:达尔滨湖5500亩和达尔滨罗湖面积1100亩,现已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该水域的渔业资源主要以养护为主;托扎敏乡宜渔面积约590亩。以投放常规鱼种为主,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按照一村一品的养殖格局,以充分利用水体来发展区域经济划,为长期养殖区,

(三)实施和保障措施

1、改进渔业领导方式,扶持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减轻渔业发展的风险,提高社会各界投资渔业的信心。二是落实水产养殖用地、用电、用水等各项优惠政策、享受农业同等待遇。三是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渔业的信贷扶持,增加对渔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小额信贷资金要向渔业倾斜,使渔民也能得到惠农金融政策的扶持。

2、抓好技术推广服务 一是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充实渔业专业技术力量;二是充分发挥水产科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攻关活动,不断完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扎实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

3、组建产业行业合作协会,着力培植龙头企业

引进公司建龙头,逐步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带渔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组织对会员提供鱼苗鱼种、专用饲料、技术服务、市场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4、改善渔业执法体制,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大力普法。深入宣传《渔业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执法。一方面要加强渔业环境执法,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捕捞许可制度和禁渔制度,并把水产苗种、渔用饲料、药物等渔业投入品监督管理作为渔业执法重要内容。三是完善以养殖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

第4篇:《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0年第9号)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域、滩涂,是指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规划或者以其他形式确定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水域、滩涂。

本办法所称水域滩涂养殖权,是指依法取得的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权利。

第四条 水域滩涂养殖权人可以凭养殖证享受国家水产养殖扶持政策。

第五条 使用国家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养殖证申请表;(二)公民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三)依法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养殖权人姓名或名称、住所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养殖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向原发证登记机关申请变更。

第十八条 水域滩涂养殖权期限届满,水域滩涂养殖权人依法继续使用国家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应当在期限届满60日前,持养殖证向原发证登记机关办理延展手续,并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调整不得从事养殖的,期限届满后不再办理延展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节选)

(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公布 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十七条 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十四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二)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国家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第二十七条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其成员应当及时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强自律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二)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五)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依照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 使用农业投入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本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31号令)

第三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标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第十二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载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第十三条 销售的养殖水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应当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仍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

第十五条

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鲜(冻)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

第十八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载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5篇:《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

为认真贯彻《渔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试行方案。

一、法律依据与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发〔1997〕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9〕102号)、《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中发〔2001〕18号)等政策和文件。

实施养殖证制度要充分体现“合理规划、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养殖证制度为基础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

二、实现目标

通过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力求实现以下基本目标:

(一)进一步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保持农村基本制度的稳定;

(二)保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减轻渔(农)民负担,增加渔(农)民收入;

(三)依法管理和促进科学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引导并促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安排产业布局;

(五)提升水产养殖产品质量,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建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制度

建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制度是水产养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要与规划相一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组织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见附件

一、二),并在报经政府批准后监督 1 规划的实施。要按照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结合本地发展实际,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编制和实施规划时要对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提出要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要符合水域滩涂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与其相衔接。

四、完善养殖证制度

(一)养殖证的功能和作用

1.养殖证是生产者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合法凭证。持证人从事养殖生产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可以按规定享受国家有关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投资、技术服务、病害防治、培训教育等优惠扶持政策;

2.养殖证是判断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功能的基础依据。当水域滩涂因国家建设及其他项目征用或受到污染造成损失时,养殖者可凭养殖证申请补偿或索取赔偿。渔业污染事故调查机构应以养殖证为受理案件的基础,养殖证登记内容是调查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

3.水产养殖生产者要持养殖证方可申请苗种生产审批、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证、水产品原产地证书、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资格等,并享受国家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持证人应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在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时应按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投饵、用药,不得造成水域环境污染,并严格按照养殖证所规定的养殖区域、类型、方式等内容进行生产活动。

(二)发证范围

1.国家对水产养殖水域、滩涂实行养殖证制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

(1)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依照《渔业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确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

(2)集体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依照《渔业法》、《土地管理法》和有关土地承包经营的规定,确定水域滩涂养殖承包经营权;

(3)已领取土地承包权证书的农用土地改为养殖生产的,养殖证不改变原土地的权属性质及土地基本用途。

2、对已养水域滩涂,符合养殖规划并持有养殖证的,可简化审核程序予以换证。尚未领取养殖证应尽快审核补发。

不符合养殖规划但已持有养殖证的,限期予以调整。无证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登记,限期拆除养殖设施。

3.新规划用于养殖开发的水域滩涂,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优先考虑因当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转产从事养殖业或者因养殖规划调整需另行安排养殖场所的当地渔业生产者以及当地传统养殖生产者。

(三)发证办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养殖证主管机关。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水域滩涂养殖证申请的审核工作。

1.发证程序:

(1)申请。单位和个人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单位还应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

(2)审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

(3)批准。经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对不符合规定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上述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承包人按规定签定承包合同后,到所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注册登记,领取养殖证。

(5)登记造册、公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养殖证应登记造册,颁证水域滩涂要作图标志,及时向社会公告。

2.养殖证及内容:

(1)养殖证应当载明持证单位或个人基本情况;养殖水域滩涂地理概位及平面界至图;养殖面积及范围(方位坐标);养殖类型、方式;养殖证有效期限;养殖证编号等内容。养殖证由农业部统一印制。

(2)依据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养殖方式、投资风险、收益等综合因素,养殖证有效期的最高年限分别为:浅海、滩涂15年,深海30年,池塘30年,湖泊、水库、河沟10年,临时养殖区2年。

集体水域滩涂或全民所有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养殖证有效期应与承包合同期限一致。

(3)养殖证登记事项如有变动,需提前一个月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养殖证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生产活动的,持证人应当在有效期满前60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3.对兼有调蓄、行洪、航运、养殖等多功能的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滩涂,可在保证其他功能正常行使的情况下,发放临时养殖证。在水域规划的主功能与养殖功能发生矛盾时,临地养殖证有效期自然终止。如遇重大建设项目等公益性事业需要,发证机关可中止该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有关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4.对同一养殖水域滩涂因不同的养殖方式造成的使用功能交叉,如底播与筏式养殖,原则上不得确定给两个(含)以上的使用者。

5.不得在航道、锚地、港口及产卵场、重要苗种场、传统捕捞作业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要渔业水域核发养殖证。慎重对待敏感区、争议区的发证工作,在未经毗邻水域滩涂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同意或管辖权限不明确的,一律不予发证。

(四)各地在实施养殖证制度时,要根据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从保护渔民根本利益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对不同经营主体和不同规划区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全民所有水域滩涂有偿使用的实现形式。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完善水域滩养殖证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并与广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各级人民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全面动员和部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各种渠道、方式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调查登记。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对辖区内水域滩涂使用、养殖生产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并做图标志,建立档案资料。

(三)编制规划。县级以上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调查登记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区划和渔业区划,编制和完善本辖区内水域滩养殖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告。

(四)发放证书。在调查登记和规划的同时,全面开展水域滩涂养殖证的核发、换发、补发工作。在发放养殖证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发证前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执法检查。各级渔业执法机构要加大水产养殖管理的执法力度,根据调查登记和养殖证核发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养殖管理执法大检查,切实维护养殖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养殖证制度的完善。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站在维护渔民的利益,促进渔业发展,保持渔区稳定的战略高度,从渔民的利益出发,全面推进完善养殖证制度。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工作方案,并采取措施保障试行方案的顺利实施。请各地将工作方案于2002年3月底报我部。

我部将成立由主管副部长为组长,渔业局、发展计划司、财务司、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完善养殖证制度领导小组。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2002年我部将重点抓好20个联系点(另行通知),各省要在每个地市抓好不少于1个联系点,进行完善养殖证制度的示范,总结经验,做到以点带面。力争在9月底前,已养水域滩涂发证率达到80%以上,12月底前基本完成这项工作。

(三)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在完善养殖证制度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我部将建立工作进度统计制度,要求各省定期填写统计登记报表(见附件

3、4)。同时派出督查小组,对各地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抽调骨干力量,加大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统筹兼顾,全面管理。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以养殖证制度为基础的养殖业管理制度。今后,养殖业的发展政策要与养殖证制度的实施结合起来,以养殖证制度统筹各项工作。凡是涉及养殖业发展的政府支持项目或投资计划(如渔民转产转业、原良种工程、病害防治中心、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重大科技推广、科技示范场、出口基地县建设等)的报批,一律要审查养殖证制度的实施情况。

第6篇:

上一篇:教师党员冬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敬老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