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反应情况调查报告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户反应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农户反应情况调查报告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出现漏报情况,将会对患者造成伤害,需要针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此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上报ADR 124例和漏报的ADR 230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漏报的230例ADR报告中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其中又以调节免疫药物方面引发的ADR最多,达到41.28%。门诊耳鼻喉科ADR的漏报率最高,达到84.88%。 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如实上报ADR的发生率,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

Investigation and causes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ur hospital

CHEN Lixia HUANG Zhongxian TAN Yinfe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Xinhui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Jiangmen 529100, China

[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Reason analysis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既不是医疗事故,也不是质量事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原则:可疑即报。医院是使用药品的主要场所,也是我国ADR的主要报告部门,因此,加强医院的ADR监测至关重要,其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仍然有一些医院存在着药品不良反应漏报的情况,需要积极针对其进行全面调查,查找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上报ADR的积极性,增加上报率,提高ADR报告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查找其中的原因,需要积极调取相应的数据和资料,本文中主要是调取了本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管理系统中的全面数据,针对各个临床科室中所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1]。并于2015年12月13~20日在我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在职在岗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学人员)随机发放问卷,调查造成ADR漏报的存在因素所反馈得到的信息。

1.2 调查方法

首先在医院病案质控系统之中,有针对性地对同期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调查,这其中需要将已经上报过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予以剔除,以免发生一些数据重复问题[2]。临床药师需要对住院病历和医嘱进行逐个查看,若发现其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超说明书使用,又或者在诊断未确定的情况下而应用某类药物,这时则需要翻查患者每天的病情

记录和护士查房登记表进行评估、核实。社区门诊的收集数据则可以通过药房的退药、换药登记记录中获取。主要是查看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胃肠道系统药物等使用方面的情况,针对一些实际用药和临床诊断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合理的地方,需要積极查看相应的病程记录,将其中的一些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评价和分析,这时候则需要将其列入到漏报病例之中。另外,于2015年12月13日~20日在我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在职在岗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学人员)随机发放问卷方式调查造成ADR漏报的原因所在。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300份,回收率100%,其中分别抽取医生105人、护士165人、药师30人。调查所得相关数据会全面记录到Excel表格之中,积极建立起相应的调查表数据库[3]。

2 结果

2.1 本院各临床科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上报以及漏报情况

本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这段时间内,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在多个科室之中都有出现,其中最多的是心脑血管科,为17例,其次是妇产科和急诊外科,都是14例,再者是耳鼻喉科和普通儿科,均为13例。本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平均为3.16%,而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10%,是血透科。针对本医院中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来看,其中住院部上报情况不够良好,尤其是院属的3个社区诊所和耳鼻喉科的漏报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83.67%和84.88%。对于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共有124例,其中取出急诊科室上报的14例,其他住院部各个临床科室之中上报了110例药品不良反应,同时针对同期病案质控系统的病例共有11952份,这其中同样是减去已经上报的124份病例,全面统计了各个科室之中出现的上报和漏报情况,能够得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本院各临床科室不良反应漏报存在因素的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回收率100%,参与这次问卷调查的医生有105人、护士165人、药师30人。调查名单由电脑系统随机抽出,由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并由专人实行对调查问卷进行监管和数据统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一些情况,例如:在多个存在影响因素当中,有81%的医护人员认为ADR发生后能找到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就没必要上报。又发现原来药师对ADR的漏报情况相对医生、护士漏报概率还要大。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2.3 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情况和统计结果

现阶段,针对医院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漏报的情况中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可疑药品有120例情况,主要是表现为以下几个情况:第一,中成药方面,主要是丹红注射液(3)例、喜炎平注射液(3)、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4)、丹参注射液(2)、参芎葡萄糖 (1)、血必净注射液(3)、骨瓜提取物注射剂(2)、野菊花注射液(2)、银杏达莫注射液(2)、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2)[4]。第二,抗感染药方面,具

体表现为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2)、头孢替安注射剂 (4)、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4)、头孢唑林钠针 (2)、头孢曲松钠针 (1)、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1)、利福平注射液(1)、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4)、氟康唑注射液(2)。第三,调节免疫药物方面,这其中主要是干扰素注射液(45)。第四,是其他方面的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这其中共有14例[6]。

3 讨论

3.1 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的产生原因

根据统计各科室不良反应漏报情况来看,门诊耳鼻喉科的漏报率最高。后来通过与该科室沟通了解得知:该科室常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菌药居多,而这几类药物出现的ADR也较常见,故认为是普遍现象。即使发生了ADR,只要不是很严重事件,一般不作上报处理。有医生还表示:病人反映情况后如果不太忙时也会填写报表,但是太忙的话懒得填了。其中出现可疑不良反应较多的干扰素注射液这个品种,常会发生的流感样症状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肌肉酸痛和乏力等,针对这类不良反应,一般把注射时间改在睡前,或在注射干扰素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减轻流感症状。一般应用1 ~ 2周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医生认为这些不良反应不算大问题,而且认为填写上报资料是件麻烦事情,所以碰上了这类情况一般也不会上报。中药制剂ADR的发生率也不低,由于过去不太重视中药的安全性,漏报、误报的比例相当大,给人们造成中药制剂ADR的发生率很低、比西药安全的错觉。还有部分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内容在药理、毒理、禁忌、注意事项、ADR等方面缺乏安全信息,令到临床使用时缺乏指导依据而增加ADR的漏报原因。

针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漏报情况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是集中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护人员不能清晰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应情况和发生原因[7]。第二,很多医师在用药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性。有些医务人员对报告ADR病例有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顾虑,有的怕引起医疗纠纷招惹麻烦,有的担心进行 ADR报告对自己的医疗信誉有影响,不愿意进行ADR 报告。第三,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不够正确,或者判断的水平不够高,导致漏报的主要原因。

3.2 有效应对措施

首先,对医院管理制度和药剂科工作方面的改进措施: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落实措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ADR报告制度,建立医院 ADR监测网、建立方便简捷的上报方式,简化医护人员报告流程。让医护人员知道要上报ADR并可轻松报。二、广泛宣传,组织培训,促进监测水平提高。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有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的监测培训,通过《药讯》和用药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工作,转发国家ADR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及时向临床通报国内外发生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让医护人员清楚上报ADR的重要性,消除顾虑并乐于上报ADR报告。三、加强沟通协调,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查找与解决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支持与帮助临床科室开展ADR监测工作。四、收集ADR报告,认真进行分析、总结、上报、公布。积极开展ADR监测研究,提高药品临床应用的分析评价水平。对各科室开展ADR监测与报告情况进行通报,对执行落后的科室进行督促。

其次,对临床医护人员的改进措施:主管医师和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尤其是针对于住院患者,更是需要及时采用良好方式,观测患者的各项指标[8]。对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需要及时采用切实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要及早进行上报工作。再者,对于一些药品不良反应漏报的情况,需要采用一定的处罚措施,尤其是一些漏报情况较为严重的科室,更是需要针对相关负责人員以处罚,提升各个医护人员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和认识,养成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上报的良好情况。由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我院对于ADR的上报工作基本是医生为主要力量,反而药师尚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医院ADR的上报工作主要集中在药剂部门,药房工作的药师和跟随查房的临床药师是医疗机构上报ADR的主要人员,所以,我院需要加大药师对ADR的重视程度,实行系统培训,提高药师对ADR的识别诊断能力,从而加强药师对ADR的监测和上报的积极性。

最后,医院药品监管人员需要针对药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回访,针对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做好全面的记录,尤其需要有效控制其中的漏报情况,加强相应的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9]。

4 结束语

通过对本院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制定出有效干预措施,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各类医务人员对做好监测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重要的是将收集到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指导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ADR事故的发生,保证广大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秋红, 袁海玲, 郑媛媛,等. 2015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 中国药事, 2016, 30(8):841-845.

[2] 黄肖梅, 陈建江, 周润昌. 医务人员漏报药品不良反应原因调查与分析[J]. 中国药业, 2015(7):67-69.

[3] 王崇薇, 刘琳琳, 孙言才,等. 某三甲医院2005-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安徽医药, 2013, 17(1):162-165.

[4] 李莉霞, 陆晓彤, 卜书红,等. 上海市医务人员漏报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原因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13):1074-1076.

[5] 阎仲珩, 黄登笑, 黄淇敏. 上海市部分三级医院临床医师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5):648-653.

[6] 柏玉玉.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工作的现状与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12(15):25-27.

[7] 刘汉斌, 李学伟, 李彤,等. 定西市8家二级以上医院醫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7):128-130.

[8] 何应军, 王芳, 贺梅,等. 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及报告质量的分析[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6, 29(3):198-201.

[9] 冯乐玲, 金波娜, 孙雪芬. 医院感染报告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4):789-790.

[10] 朱曼,郭代红,刘皈阳,临床药师对我院呼吸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的影响[J]. 中国药物应用和监测,2009,6(3):178-180.

[11] 黄艳芳. 2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2):1972-1975.

[12] 郭丽平.中药制剂不良反应95例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2008,23(3):47.

[13] 周群,侯东彬 . 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24(28):2686-2688.

[14] 赵静,郭冬梅,季有莉. 关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47-148.

[15] 徐文彤,谭哲群.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及质量控制[J]. 中医药信息,2011,28(5):124-125.

(收稿日期:2017-05-23)

作者:陈丽霞 黄仲娴?谭银凤

第2篇: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调查

摘要: 本文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视角出发,简要梳理了近年来江西省樟树市小额农户贷款税收优惠落实情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强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小额农户贷款;税收优惠;调查;国库经理

为反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国家金库樟树市支库对辖内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落实情况开展了一次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对2009-2013年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实行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直接减轻了涉农金融机构税收负担,对解决农民贷款难、加大金融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力度,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同时,由于农户小额贷款额度标准偏低、税收优惠风险覆盖程度不足、小额农户贷款利息收入确认不及时等问题,衰减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与效果,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税收减免落实情况

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0年联合下发《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5万元以下(含5万元)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通知》还明确金融机构自2009年1月1日至发文之日应予免征或者减征的营业税、所得税税款,在以后的应纳税额中抵减或者退税。此项政策出台,对促进金融机构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据统计,樟树市涉农金融机构有4家,即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因无农户小额贷款,故未能享受优惠政策)。2009年至2013年,上述涉农金融机构每年按季预缴各项税收,并于次年5月31日前,汇算清缴在税务局申报核定的农户小额贷款减免税收。初步统计,4年间,全市涉农金融机构免收小额农户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492.1万元,减收所得税324.7万元,两项合计816.8万元。以上减免税款方式均为在当年的应纳税额中予以抵减(详见下表)。

二、税收减免落实中遇到的问题

(一)税收减免的农户小额贷款额度标准偏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村融资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借款人的范围在缩小,但金额在扩大;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应急贷款需求在减少,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贷款需求在增多。涉农贷款中小额贷款正在逐年呈萎缩趋势,而大额需求正在逐年增加。以樟树市农商行为例,2009年-2013年农户小额贷款占农户贷款的比例分别为57.2%、25.1%、14.9%、7.5%、5.5%。《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规定,金融机构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金额在5万元以下(含)才能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将农户小额贷款金额设定在5万元以下(含),额度标准明显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规模性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的信贷需要,对调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积极性的刺激作用有限。

(二)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风险覆盖程度不足

虽然此项政策对涉农金融机构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大多属信用贷款,即无抵押也无担保,风险较大,形成不良率较高,而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形成的收益不足以覆盖不良贷款产生的金融风险,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的意愿不强。以樟树农商行为例,2009-2013年减免税款相当于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的5.5%,仅占利润总额的3%。2009-2013年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与工商业贷款的不良率相比,前者高出后者分别为19.66、25.37、30.37、15.98和18.5个百分点,减免税款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损失的弥补作用较为有限。

(三)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单独核算难度较大

一方面,受核算系统制约,贷款利息收入分类核算难度较大,据调查,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功能限制未能单独对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进行核算,与其他小额贷款产品集中核算,区分难度较大,只能每年12月末通过接收其由上级行导出的相关数据后进行手工核实明细,往往形成税务机构减免税收要到次年上半年才能真正到位,影响到涉农金融机构资金管理的流动性与收益性。

三、完善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的额度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政策,扩大政策支持面,提高金融支持农户力度,建议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减免税收设定农户小额贷款额度标准,将原设定的1-5万元调整为1-10万元。

(二)涉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功能

针对贷款集中核算难以区分的现状,涉农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程序设计应考虑数据分类统计功能的前瞻性,完善现行核算系统功能,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三)建立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长效机制

要建立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长效机制,以利于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能保持基本不变并落到实处。此项政策到期后是否继续执行,财税部门要早做安排,并将相关政策告知各涉农金融机构。

作者:倪添杰 付苏华

第3篇:对衡阳市农户小额信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贷;对策建议

小额信贷是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的农村信贷产品之一,是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农户小额信贷经营现状和原因,研究可行性对策,最近,我们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衡阳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衡阳市开始引进并推行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直贷到户的小额信贷“孟加拉模式”。经过10多年的实践,农户小额信贷在支持“三农”发展、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当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衡阳市经营小额信贷的正规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为吸收存款和中央银行再贷款。2011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5.6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4.6%,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15亿元,余额9.14亿元,有效支农覆盖面达到29.3%;辖区农业在遭受历史罕见冰灾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5617元,比上年增长15%,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1105元。

二、主要问题

(一)农户小额信贷手续繁琐与农业生产内在特征的矛盾

作为农村信用社联结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农户小额信贷其显著特点是额小、量大、分散,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从贷款程序来看,分为建档、评级、颁证、贷款等操作手续,审批环节多,时限较长。面对众多的贷款农户,特别是在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落后山区,不但贷前调查难度加大,而且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贷款催收的任何一个环节也不能少,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小额信贷的管理难度和经营成本,降低了小额信贷的质量与效益。同时,由于基层社审批权限不大,绝大多数农户提出贷款申请,都要上报县(区)联社审批,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在贷款数量上也打折扣,无法满足农业生产时效性、季节性较强等内在特性。据调查,衡阳市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近80公里,信贷员调查一笔贷款业务最长需2-3天。

(二)农户小额信贷支农政策性与农信社经营目标的矛盾

一是小额信贷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农户,支持农村弱势群体,缺乏有效抵押物,客观性决定了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不可回避。二是小额信贷支农义务与政策扶持不对等,缺乏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和一定的利息补贴、呆账贷款核销等配套措施,制约其支农后劲。三是小额信贷受地方政府直接干预较多,盈利能力较弱,与农村信用社商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不匹配。由于缺乏内在动力,“后顾之忧”颇多,农信社发放小额信贷仍然较为谨慎,中低收入农户可获得小额信贷的可能性仍然没有较大的改观,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的现象。据对衡阳市100个农户跟踪调查,2011年第四季度支农贷款满足率仅为36%,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80%左右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际上是投向高收入农户。农民“贷款难”问题并未根本好转,对抵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农村内需、活跃农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三)农户小额信贷的推广发展与农信社管理体制的矛盾

虽然农村信用社投放农户小额信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政策变化、体制不顺等原因,小额信贷的推广和发展面临一系列阻力。一是农村信用社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小额信贷的现实需要。县(区)联社实行统一法人后,与市办事处的管理体制并未完全理顺;基层社缺乏独立性,信贷责、权、利不清甚至脱节等。二是农村地域辽阔、贷款农户居住分散,行业管理部门对小额信贷的管理监督工作难以有效跟进,加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发展速度和推广程度。

(四)农户小额信贷现行制度设计与农民需求变化的矛盾

主要反映在:一是额度太小。目前农户小额信贷额度大多在1-3万元区间,还有更小的几百元。这种小额度扶贫性贷款只能解决种子、化肥、农药等所需资金,难以满足农户家庭及新型经济组织多元化的信贷需求。而大部分农户小规模的生产资金可通过自筹解决,除了经营状况不善的外,其余基本不需要小额信贷。近几年,衡阳市小额信贷规模逐步减少,到2011年降至2005年后的最低水平,市场平均占有率不足10%。二是期限过短。农户小额信贷一般控制在1年以内,“春放秋收冬不贷”做法与现代农业反季节、长周期的特点不甚匹配,导致信贷与产业结构矛盾日益尖锐。如林果业约1-3年;农产品加工业、储运业、农民住房与子女助学贷款需1-4年;油茶林开发见效期一般要5-7年,甚至更长,而短期的信贷投入难以发挥应有的资金扶持作用。三是利率偏高。农户小额信贷按照同档次基准利率上调60%-80%甚至“一浮到顶”。农民承受利率压力,金融需求欲望日益降低。据对衡阳市100户农户问卷调查,认为小额信贷额度偏低的占64%;认为期限太短的占50%;认为利率过高的占59%,而在农户能承受的最高年利率方面,50%在5%以下,32%在5%-10%,仅有18%能承受10%以上的利率。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产业政策方面。要制定国家扩大农村内需长远规划,加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耕地占有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比例,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加快农村宅基地有效流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缺失有效抵押导致“贷款难”的问题。财政政策方面。要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免征农村信用社营业税,免征农业政策性保险所得税,提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加大财政有效投入,扩大财政贴息贷款的范围和额度。货币信贷政策方面。基层人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完善“三农”信贷考核制度及奖励机制,引导资金及时回流农村。对农村信用社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农户小额信贷实行优惠利率等。创新支农再贷款政策,在期限、利率上采用“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办法,使资金使用与现代农业生产周期相吻合。金融监管政策方面。要改变监督理念,对农村信用社监管要从合规型转向防范风险与提高效率相结合,将改善金融监管与鼓励金融创新相结合,适时适度放宽资金、机构和业务准入门槛,防止“一刀切”,以免挫伤其支农积极性。对僻远地区农村信用社,由银监机构委托当地央行分支机构监管,以此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二)重视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与布局

当前,亟待构建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互为补充、机构多元、产权明晰、竞争充分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信用社要立足服务“三农”不动摇,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向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发展。邮储银行要充分发挥其网络覆盖面广、资金来源较充裕的优势,逐步占据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主导地位,开辟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新渠道。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政策性农村担保机制。

(三)推进小额信贷产品的创新服务与风险防范

要积极探索、创新适合“三农”特点、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小额信贷新产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林权质押、土地使用权质押、订单农业、农村厂房抵押贷款等信贷新品种,满足农村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在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试行农户贷款+贷记卡“一卡通”,推行发展“信贷+订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信贷模式,开发“信贷+担保或保险”、“信贷+财政贴息”等金融服务新产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适当下放基层农信社贷款权限和授信额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信贷手续。适时开展业务双向培训,充实农村信贷专业队伍。同时,建立一套科学严密、行之有效的信贷管理机制,努力提高产品创新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四)强化农村金融环境与诚信建设

一是夯实信用基础。强化农村信用知识宣传,继续全面推进信用单位、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等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数据库。建议人总行尽快出台相关办法,制定统一的农村信用评级和采集标准。二是完善责任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成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三是营造法治环境。建议执法部门推广简易诉讼程序,降低金融债权案件诉讼费用,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和赖债行为,增强金融维权的成效。地方政府要制定完善有关信用管理、房产抵押登记、评估等地方性法规,规范当事人的金融行为。

(五)加快建立农村经济发展保险机制

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为农户小额信贷成果提供保障。一是建立体系,成立专业组织。建议国家尽快将农业保险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引导建立互助保险组织。完善农村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再保险体系。二是创新产品,延伸服务领域。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险种,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农户自缴、保险公司承担保费“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深度和广度,如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进城农民工提供人身、医疗保险等。三是完善立法,提供法制保障。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职能与作用,确定政府的财政投入与政策措施,推动和扶持农业保险发展。

作者:李立新

第4篇:农户种粮收益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国家连续5年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补贴,免除农业税后农户的种粮收益到底如何?笔者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吴、田阜、庄头等10个乡镇,每乡镇选取5个自然村,每村随机选取5户进行调查。以保留农业税的最后一年XX年为对照,经过汇总,结果如下:

全市XX-XX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5.9元/亩,种子22.5元/亩,氮肥36.7元/亩,磷肥25.1元/亩,灌溉41.4元/亩,病虫害防治14.5元/亩,机收费48.8元/亩,农业税36.6元/亩,其它费用2.2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53.7元/亩;小麦亩产375.5公斤(单价1.2公斤/元),产出平均450.6元/亩,亩收益196.9元。XX-2011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35.0元/亩,种子24.0元/亩,氮肥50.0元/亩,磷肥25.5元/亩,灌溉65.0元/亩,病虫害防治18.5元/亩,机收费50.0元/亩,其它费用305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02.5元/亩;小麦亩产400.0公斤(单价1.6公斤/元),产出平均640.0元/亩,亩收益443.3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46.4元,增幅125.1%,平均递增率25.0%。

全市XX-XX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18.6元/亩,种子20.8元/亩,氮肥40.2元/亩,磷肥7.2元/亩,灌溉54.7/亩,病虫害防治5.1元/亩,机收费11.3元/亩,其它费用10.1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68.0元/亩;玉米亩产428.0公斤(单价1.1公斤/元),产出平均470.8元/亩,亩收益302.8元。XX-2011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0.0元/亩,种子30.0元/亩,氮肥100.0元/亩,灌溉60.0元/亩,病虫害防治12.0元/亩,机收费13.5元/亩,其它费用12.0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81.5元/亩;玉米亩产500.0公斤(单价1.4公斤/元),产出平均700.0元/亩,亩收益518.5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15.7元,增幅71.2%,平均递增率11.5%(详见附表)。

综上所述,XX-XX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521.7元/亩,总产出921.4元/亩,平均亩收益499.7元/亩;XX-2011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384.0元/亩,总产出1340.0元/亩,平均亩收益956.0元/亩。通过分析表中各项投入、产出费用,可以看出农户种粮收益较以前大有提高,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增加,收益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粮食生产加大了种子补贴和综合直补,使2011小麦生产成本从271.5元/亩降低到202.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9元;玉米生产成本从247.5元/亩降低到181.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6.0元。但这种估算未计算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仍存在着投入费用偏高问题。

一、部分地方没有实行节水灌溉,造成水肥投入费用偏高。

二、耕作措施不当,机耕费用较大。

三、有机肥施用面积小,秸杆综合利用率低,化肥使用成本高。

四、化除农药用量偏大,增加了投入费用。

五、播量偏大,增加了种子购买量。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的改进措施如下:

1、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查中发现在许多乡镇仍存在着水源浪费,用水效率低的情况,塬上某村水费竟然高达150元/亩。所以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方田u型衬渠,低压暗管输水或软管引水,实行节水灌溉,减少不必要的水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施肥上应该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5篇:库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山区、库区农户存粮情况专项调查基本概况

**撤乡并村后为7个乡镇,51个行政村,669个村民小组,22900农户,74176农业人口,其中山区、库区缺粮人口16000人,而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占24%以上。缺粮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及沿205国道一带。目前,全区51个村全部实现了村级通达工程,硬化道路95%以上,交通十分便捷。

调研情况

1、存粮情况。实施村级通达工程,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存粮数一般都在50——100斤/户。

2、存粮意识。山区农户在春节和茶叶生产季节有多备存粮食的习惯,一般备足二个月的可用成品粮,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

3、加工、经营情况。境内无粮食加工企业。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和筒面为主,农户方便使用。每个销售点一次性购入成品粮在一吨以上,进货地为**、歙县的城区加工企业,经营网点日常备粮一吨左右,同时,个体车辆运输户也都加入粮食回带销售行列。

存在问题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必有争购风潮。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购销能力受到场地和购销资金的制约,销售点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受到限制,没有粮食购销保障。

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 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2、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农村科学储粮,利国利民。不仅要引导好产粮区的科学储粮,而且更要引导好缺粮山区的科学储粮,使他们恢复过去储存一年以上食用量稻谷的良好习惯,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政府可通过项目建设等方式,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向乡村延伸,建立健全固定的销售网点和粮食代销售网点,并形成供给规模,确保成品粮不脱销。

4、加强通达工程建设和交通环境治理,确保道路畅通。

第6篇:农户种粮收益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国家连续5年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补贴,免除农业税后农户的种粮收益到底如何?笔者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吴、田阜、庄头等10个乡镇,每乡镇选取5个自然村,每村随机选取5户进行调查。以保留农业税的最后一年XX年为对照,经过汇总,结果如下:

全市XX-XX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5.9元/亩,种子22.5元/亩,氮肥36.7元/亩,磷肥25.1元/亩,灌溉41.4元/亩,病虫害防治14.5元/亩,机收费48.8元/亩,农业税36.6元/亩,其它费用2.2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53.7元/亩;小麦亩产375.5公斤(单价1.2公斤/元),产出平均450.6元/亩,亩收益196.9元。XX-2011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35.0元/亩,种子24.0元/亩,氮肥50.0元/亩,磷肥25.5元/亩,灌溉65.0元/亩,病虫害防治18.5元/亩,机收费50.0元/亩,其它费用305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02.5元/亩;小麦亩产400.0公斤(单价1.6公斤/元),产出平均640.0元/亩,亩收益443.3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46.4元,增幅125.1%,平均递增率25.0%。

全市XX-XX年度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18.6元/亩,种子20.8元/亩,氮肥40.2元/亩,磷肥7.2元/亩,灌溉54.7/亩,病虫害防治5.1元/亩,机收费11.3元/亩,其它费用10.1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68.0元/亩;玉米亩产428.0公斤(单价1.1公斤/元),产出平均470.8元/亩,亩收益302.8元。XX-2011年度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0.0元/亩,种子30.0元/亩,氮肥100.0元/亩,灌溉60.0元/亩,病虫害防治12.0元/亩,机收费13.5元/亩,其它费用12.0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81.5元/亩;玉米亩产500.0公斤(单价1.4公斤/元),产出平均700.0元/亩,亩收益518.5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15.7元,增幅71.2%,平均递增率11.5%(详见附表)。

综上所述,XX-XX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521.7元/亩,总产出921.4元/亩,平均亩收益499.7元/亩;XX-2011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384.0元/亩,总产出1340.0元/亩,平均亩收益956.0元/亩。通过分析表中各项投入、产出费用,可以看出农户种粮收益较以前大有提高,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增加,收益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粮食生产加大了种子补贴和综合直补,使2011年度小麦生产成本从271.5元/亩降低到202.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9元;玉米生产成本从247.5元/亩降低到181.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6.0元。但这种估算未计算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仍存在着投入费用偏高问题。

一、部分地方没有实行节水灌溉,造成水肥投入费用偏高。

二、耕作措施不当,机耕费用较大。

三、有机肥施用面积小,秸杆综合利用率低,化肥使用成本高。

四、化除农药用量偏大,增加了投入费用。

五、播量偏大,增加了种子购买量。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的改进措施如下:

1、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查中发现在许多乡镇仍存在着水源浪费,用水效率低的情况,塬上某村水费竟然高达150元/亩。所以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方田u型衬渠,低压暗管输水或软管引水,实行节水灌溉,减少不必要的水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施肥上应该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7篇:关于对麦乃村农户调查的情况汇报

根据金阳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要求和朱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朱昌镇综治办、朱昌镇规划所、麦乃村村委会、村民组长共同对麦乃村涉及地质灾害区农房安全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走访调查对象

麦乃村一组118户;二组109户;三组82户;四组77户;五组72户;六组70户、七组69户;八组74户。

二、调查方式

采取入户走访与重点查看方式相结合,重点排查涉及建筑安全的农房。

三、走访、调查结果及建议

经现场查看、核实情况:

1、经走访和查看,共同问题主要集中为房屋屋顶漏水,墙体有细纹裂缝,院坝有开裂现象,部分农房墙体经过危房改造维修,变化现象已不明显。

2、有明显迹象的农户为:

一组:罗元志 地面裂缝较多,已沿地基形成,现象较为明显。 一组:罗元普 地面裂逢较多,有处墙体裂缝较大,现象明显。 一组:罗树严 地面裂缝较多,已延伸至地基。

二组:吴玉华 地面裂缝隙较多,已延伸至地基。

二组:周少珍 地面裂缝较多,已延伸至地基,且有一处地基已明显看出有下沉现象。

三组:郑继荣 墙体有多处裂缝,且有一处较大。

三组:王友萍 墙体有一处裂缝,且很明显,该户已自行搬出,未居住其中。

三组:杨祖义 院坝裂缝较多,已延至地基。

三组:杨跃荣 墙体裂缝较大,该户已自行搬出,现租住为外地人,已要求户主,收回房屋,不再住人。

三组:杨跃琼 主体有一处已断裂,该户已自行搬出,要求该户不再住人。

三组:杨跃兰 裂缝已没水沟延伸到地基,墙体有多处开裂,已要求户主注意变化,如有变化立即把人搬出,并报村、镇有关部门。

六组:周兵墙体多处开裂,屋顶多处开裂,已要求其注意变化,如有异情,立即搬离,并报村、镇有关部门。

六组:周军墙体有多处开裂,屋顶多处开裂。

六组:班荣林 墙体和房顶开裂现象明显。

六组:华富江 墙体开裂现象严重,该户已自行搬出,要求其不再返回居住。

六组:华富平 墙体开裂现象明显,且为砖、木、瓦结构,已要求其另找其它居住场所,搬离。

六组:吉权会 近期新建房屋,有明显墙体开裂现象,已要求

其密切注意,如有变化,立即报村、镇有关部门。

六组:刘德芬墙体有明显开裂,已要求其注意变化,如有异情,立即搬离。

六组:罗大伦墙体开裂现象严重,有一处已移位,该户已搬出,要求其不再返回居住。

六组:唐凤明房屋后墙体开裂明显,前面经危改维修,迹象已不明显,要求其注意变化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搬离。

六组:周元华墙体开裂现角严重,已要求尽快找其它住所搬离,暂住期间,如有异常,要立即搬离,并报村、镇有关部门。

六组:吴学友 该户结构为砖、木、瓦,房檐已断裂,危房要素明显,要求其立即搬离,但该户无其它居住场所,建议安排其它住所搬离。

六组:陶以学 墙体裂缝大,已要求其密切注意,如有异常,立即搬离。

七组:周兴武 墙体有明显开裂现象,已要求其密切关注,如有异常,立即搬离。

七组:唐兴平 墙体开裂明显,已要求其密切注意,如有异常,立即搬离。

七组:陶以忠 墙体开裂严重,已移位,该户已搬出,要求其不得返回居住,并制止其它人入内。

八组:张健该户已形成危房,建议安排其它住所立即搬离。 由于我镇不具有专业房屋鉴定资质,对大部分变化不是很明显

房屋不能断定其是否具有危险性,因此建议咨询有关资质部门后,按其意见处理。

朱昌镇综治办

朱昌镇规划所

2011年7月5日

第8篇:对江苏省农户间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江苏各地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引导、规范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全省26个县(市、区),就农户与农户间的土地流转情况,对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户,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调查户人口状况

(二)调查户人均耕地拥有量

 

二、土地流转现状

(一)土地流转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为主

出租、转包、转让是我省土地流转的三种主要方式。

2、转包。转包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给第三方,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在全部调查户中,采用转包方式流转土地的农户有190户,占63.1%。

3、转让。转让是指承包方经发包方同意,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在全部调查户中,采用转让方式流转土地的农户有55户,占18.3%。

(三)土地流转的组织--主要依靠农民自发组织

农民自发组织、政府组织和专业性中介机构组织是农民土地流转的三种重要组织形式。

2、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的一种组织形式。政府组织流转的土地大多连片,每次组织流转的规模往往较大,流转期限较长,多数在5年以上,在补偿标准上也较为统一。在全部调查户中,通过政府组织土地流转的农户有43户,占14.3%。

3、专业性中介机构组织。专业性中介机构组织是指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经由专门从事土地流转服务的中介机构(如土地流转服务站、土地信托报务站等)进行流转的一种组织形式。专业性中介机构为农民流转土地牵线搭桥,农民通过专业性中介机构流转土地,手续齐全,合同规范,有利于土地纠纷的减少。在全部调查户中,通过专业性中介机构流转土地的农户有11户,占3.7%。

(四)土地流转关系的确定--半数以上采用口头协议

 

农民确定土地流转关系,主要采用口头协议、签订合同、第三者证明三种方法。

1、口头协议。口头协议是指土地流转双方就流转的权利与义务达成的口头承诺。采用口头协议的双方,都讲究诚信,或是邻居,或是亲朋好友。在全部调查户中,通过口头协议流转土地的农户有168户,占55.8%。

2、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是指土地流转双方用书面合同来确定流转的权利与义务。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单方,一般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合同的内容也比较规范,有利于减少土地流转纠纷。在全部调查户中,通过签订合同流转土地的农户有108户,占35.9%。

3、第三者证明。第三者证明是指土地流转的双方,邀请共同信任的第三方,对土地流转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作证。当土地流转双方产生纠纷时,第三者一方面能证明协议的内容,另一方面,对调解纠纷也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全部调查户中,通过第三者证明流转土地的农户有14户,占4.7%。

(五)土地流转的满意程度--绝大多数很满意或基本满意。

由于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土地流转工作,认真贯彻土地流转政策,农民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满意程度较高。

三、土地流转的动因

土地流出户和流入户情况不同,其流出和接收土地的原因存在较大差别。

(一)土地流出户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164户土地流出户流出土地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能在非农领域找到就业岗位、土地流出前无农业劳动力、来自流转土地的收入比重低、服从乡村统一规划、土地流转收益高于自已耕种收益。

(二)土地流入户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137户土地流入户流入土地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亲朋好友委托耕种。

 

四、土地流转的成效

土地流转在优化我省土地、劳力资源,推进农业结构快速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流出土地的调查户,由于经营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从由农业就业领域转向非农就业领域,外出打工人数增加。相反,流入土地的调查户,由于经营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少数劳动力由非农就业领域返回农业就业领域;另一方面,通过雇工经营,弥补自身劳动力的不足。

(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土地流转后,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作物的农户比例下降了27.9个百分点,而用于种植收益水平相对较高的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等的农户比例分别上升了2个和15个百分点;流转土地作为非种植业农用地的农户比例增加6.9个百分点。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使土地流出方和流入方家庭收入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37户土地流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比流出前增加了1070元,增长了43.6%。

(四)提高了土地规模经营水平

 

五、主要存在问题

我省土地流转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流转合同有待进一步规范

土地流转合同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合同化程度不高。全部调查户中,采用书面合同确定土地流转关系的农户只有108户,占35.9%。

 

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容易引发土地纠纷。在全部调查户中,有6户发生土地流转纠纷,其中,有2户是因为未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和当事人违约而产生纠纷的;有3户纠纷是因为土地流转协议或合同的条款不全、不明确或内容不符法律规定造成的。

(二)土地流出户直接从流转土地获得的收益偏低

农户流出土地后,尽管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收入中来自流转土地的比例偏低,只占2.5%。全部土地流出户中,有87户只要求土地接受方按流转面积完成各项上交任务,占53%;有58户要求土地接受方按流转面积完成各项上交任务的同时,每年支付固定的使用费,占35.4%,这部分农户每年获得的土地流转收益平均只有155元/亩。

土地流转收益低,主要是由于流出的土地大多数仍种植收益水平相对较低的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土地流转收益过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少有条件流出土地的农户流出土地的积极性。

(三)服从乡村统一规划流出土地的农户劳动力转移相对较慢。

(四)少数地区土地流转纠纷仍呈上升趋势

(五)部分农户对流出土地质量不够关注

由于农户从流出土地获得的收益较低,部分农户对流出土地质量的关注程度不够。在调查的108份土地流转合同中,未注明流转土地质量等级的合同有70份,占64.8%。土地流出后,在全部调查户中,有43户不清楚土地的质量是否下降,占14.3%;有11户认为由于改变了流出土地的用途,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占3.6%。

农民对流出土地质量不够关注也是土地流转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发生土地纠纷的6户调查户中,有3户在土地流转后改变了土地用途,有1户认为流转土地的质量下降。

(六)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的认知度较低

在全部调查户中,有262户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占87%,但通读过该法全文的农户却不多,一些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的认知度较低。

一些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的认知度较低,主要是由于缺少面对面的直接宣传。在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调查户中,只有124户是在通过乡村干部面对面的宣传后才知道有该法的,占47.3%。

 

六、几点建议

针对我省农户间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管理。

土地流转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不仅政策性强,而且时间跨度也较长,管理部门应主动做好土地流转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一是确保管理者职责明确,有专人负责土地流转工作。二是加强业务指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统一印制规范的合同格式,保证每份土地流转合同条款齐全、手续完备。三是加强对流转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经营者损害生态和生产环境、搞掠夺式经营、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纠纷处理机制,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土地流转纠纷解决在基层。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的宣传力度,让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这些法律政策是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处理土地流转问题的政策和法律依据,使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要通过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了解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使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自觉按法律规范操作,提高土地流转的合同化程度。

(三)提高流转土地效益,稳定土地流转关系。

只有流转土地的效益提高了,土地流转双方才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没有经济效益的土地流转关系是不牢靠的。政府部门要在提高流转土地的产出率上下功夫,帮助土地经营者提高经济效益。一是要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和产业化经营,形成地区特色产业和区域内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体系,让更多的愿意流出土地的农户,将土地流入到产出水平较高的土地经营者手中。二是要利用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以规模收益稳定土地流转关系。

(四)遵循自愿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是否流转、流转多少、以何种方式流转,应由农民自己决定,任何组织不得用行政手段阻碍或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政府推动型的土地流转,一定要坚持条件,因势利导,稳步推进,要重点帮助困难农民解决好劳动力就业问题,保证其在土地流转后收入水平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去年以来,我省采取一系列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加之粮价较高,农民种粮的收益增加,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一些农户有提前收回流出土地的愿望,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各地应严格按照今年2月1日正式施行的《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将土地流转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9篇:情况反应书

情况反映书

反映人: ,男, 年 月 日出生,:

我叫 ,是一名从外地来宁波打工谋生的普通人,一贯遵纪守法,本分踏实。2008年,我用全家的积蓄终于在北仑买了房子,安了家,但是一场飞来横祸却几乎让我崩溃,而实际责任人的态度及做法更加使我无法接受。

2011年初,因经济困难,我想将位于新碶大路的房屋出租,希望能用微薄的租金来支撑一下日益增多的生活开销,为了方便租户,我还特意为房屋配备了空调、热水器、电视、洗衣机、桌椅床柜等生活用具,同年6月26日,我将该房屋出租给一个叫沈心的女孩子,可谁知这正是厄运的开始。张润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同住在我的房屋内,两人经常大声吵架,搅扰四邻;早出晚归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给邻居带来了诸多不便;两人人际关系复杂,经常带回不同的人,令附近居民的居住安全产生大量隐患。最过分的一次是在2011年3月28日凌晨,其房间内突然声音嘈杂,好像有很多人在争吵,让邻居根本无法入睡,到了第二天早上,竟然发现门口一大滩血迹!两女子的生活习惯及神秘复杂的社会背景给周围邻居和我带来了很多的生活隐患及危险,但是想到两个弱女子一时无法找到安身之处,我也就没有和她们解除租赁合同。2011年4月2日,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下午三点半左右,我的出租房竟然不明原因的发生火灾!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两女子竟然不及时报火警,反而磨磨蹭蹭左顾右盼,以致损失扩大,最终导致我损失装修、家具等11万余元,楼上的住户也遭受了若干财产损失,最严重的是2楼一位邻居严重烧伤,至今仍在医院治疗。

最可气的是,两女子惹下如此祸事,竟然不道歉、不赔偿、不愧疚,反而经常打电话骚扰我,要求我赔偿她房内被烧毁的衣服及剩余的房租退给她们,简直是不可礼遇!!

现在,我平静的生活已经被这两个行为不端的租户完全破坏,每天都要受到她们无休止的骚扰,希望贵机关能体谅民情,及时制止两人不当违法行为,并要求她们解释11月28日早门口一大滩血迹的原因。

此致

反映人: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上一篇:502班班主任教学计划下一篇:中频炉安全操作规程